5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ok)

合集下载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全微分 dD (cos)dD (Dsin) d
3.化为中误差
[(cos15 ) 0.05]2 [(50 sin15 ) 30]2
mD 0.048(m)
六、应用误差传播定律的基本步骤
1. 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
Z f (x1, x2 ,xn )
2.对函数Z进行全微分
f
f
f
Z ( x1 ) x1 ( x2 ) x2 ( xn ) xn
消除方法 观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称为观测值的准确度。系
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准确度影响很大,但它们的符号和 大小有一定的规律。因此,系统误差可以采用适当的 措施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处理原则:找出规律,加以改正。 ◆ 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对观测值加以改正。 如: 钢尺量距中进行尺长、温度、倾斜改正等。 ◆ 校正仪器,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容许范围内。 ◆ 对称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离相等 (中间法);角度观测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
n
n
为该量的最可靠的数值,称为“最或是值”。
证明:设某量的真值为X,各次观测值为l1,l2……ln,
相应的真误差为 1,2, ,n ,则 1 l1 X ...2 l2 X
n ln X
相加并除以n得 [] [l] X
nn
X [l] [] x x nn
式中: x 为算术平均值,即 x l1 l2 ln [l]
处理原则:多余观测,制定限差。 为了提高观测值的精度,通常对偶然误差采用如下 处理方法 ◆.提高仪器等级; ◆.进行多余观测; ◆.求平差值。 3.粗差(错误) 测错,记错,算错……。错误在测量成果中不允许 存在。处理原则:细心,多余观测。遵守操作规程、严 格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测量误差概述一、测量误差的来源1.测量仪器和工具由于仪器和工具加工制造不完善或校正之后残余误差存在所引起的误差。

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局限性所引起的误差。

3.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人、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在观测结果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称之为粗差。

粗差在观测结果中是不允许出现的,为了杜绝粗差,除认真仔细作业外,还必须采取必要的检核措施。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在测量成果中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但它的符号和大小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1)进行计算改正(2)选择适当的观测方法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不一致,表面上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偶然误差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但是随着对同一量观测次数的增加,大量的偶然误差就表现出一定的统计规律性,观测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越明显。

例如,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测量,由于观测值含有偶然误差,三角形各内角之和l 不等于其真值180˚。

用X 表示真值,则l 与X 的差值Δ称为真误差(即偶然误差),即现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217个三角形,计算出217个内角和观测值的真误差。

再按绝对值大小,分区间统计相应的误差个数,列入表中。

l X∆=-偶然误差的统计**误差区间正误差个数负误差个数总计0″~3″302959 3″~6″212041 6″~9″151833 9″~12″141630 12″~15″121022 15″~18″8816 18″~21″5611 21″~24″224 24″~27″101 27″以上000合计107110217(1)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个数多;(2)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的个数大致相等;(3)最大误差不超过27″。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 Z 2 2
f f f dZ dx1 dx2 K dxn x1 x2 xn
3.变成中误差式
m k1m1 k2 m2 ... kn mn
2
【例题】已知:测量矩形的长和宽 a±ma=20.000±0.002米 b±mb=50.000±0.004米 试求:矩形的面积S及其中误差mS 解: 1.函数式:S=a×b=20×50=1000米2 2.全微分:ds b da a db 3.变成中误差式:
m k1m1 k2 m2 ... kn mn
2 Z 2 2
2
其中mi—独立观测值Xi的中误差
(二)计算步骤 1.按实际测量问题的要求写出函数式 Z f x1, x2 ,K , xn 2.对函数进行全微分
k1dx1 k2 dx2 K kn dxn
权是反映观测值的相对精度。 观测值中误差越小,权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测量误差概述 5.2偶然误差的特性 5.3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 5.4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5.5等精度独立观测值的算术平 均值及精度评定 5.6不等精度独立观测值的加权 平均值及精度评定

在测量工作中,有些未知量往往不能直 接测得,而需要由其它的直接观测值按一 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由于独立观测值 存在误差,导致其函数也必然存在误差, 这种关系称为误差传播。阐述观测值中误 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 为误差传播定律。
3 (2) (4) 2 0 (4) 3 2 (3) (1) m1 2.7 10
m2 3.6
第一台经纬仪测角中误差小,精度高
二、允许误差 由概率论知道,偶然误差绝对值大于二倍中误差 个数约占总数的5%,大于3倍中误差的占总数的 0.3%,把二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 允 2m ~ 3m

测量(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数字的精度是取决于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单位的两个数,小数点 后位数越多,表示精度越高。因此小数点后位数不可随意取舍。例 如,17.62m与17.621m,后者准确到 mm,前者只准确到cm。从这里 可知: 17.62m 与 17.620m ,这两个数并不相等, 17.620m 准确至毫米, 毫米位为0。因此,对一个数字既不能随意添加 0,也不能随意消去 0。
(上列数据单位均为秒)
试问哪一组观测值精度高?源自试解:计算甲乙两组的平均误差进行比较:
θ 甲 | | 30 20 40 20 0 40 30 20 30 10 24 n 10 | | 10 10 60 20 20 30 50 0 30 10 24
总 和
180
0.505
177
0.495
上表用较直观的直方图表示。横坐标表示偶然误差△ ,纵坐标 表示误差出现的相对个数 (又 称组距),即频率/ 组距,因此每个矩形的面积等于该区间误差出 k ki 现的频率 i 。 / d (频率/ 组距) n (频率/ 组距) n 本例组距: d△ =0.2″
第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测量误差概述 二、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 三、误差传播定律 四、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五、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何谓误差?误差就是某未知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的差数。该差 数称为真误差。即
i Li X
式中△i为真误差;li为观测值;X表示真值。
一般情况下,某未知量的真值无法求得,此时计算误差时,用观 测值的最或然值代替真值。观测值与其最或然值之差,称为似真误 差。观测值的最或然值是接近于真值的最可靠值,将在本章最后一 节讨论。即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概述一、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晴工作是杏一定条件卜•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苦 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W,都可能导致 测量误羌的产生。

通常把测羞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 外界环境三个方血综合起來,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不 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惟決差的根本原因。

通常把观 测条件和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梢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 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度观测。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3貝体來说,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二、系统误差i 在用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呆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兵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原W之一・是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

例如,用-把名义反度为50U1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怏度为50. 005 111,则每量尺,就带仃^0.0051“的谋差匕十^^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a 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茎越人。

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最的距离成正比。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半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P科=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Z间的距离1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ft冇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彩响扳人。

但足山于系统误差的人小和符号仃…定的规律, 所以可以采取描施加以消除或减少比影响。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1三、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对某最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I 差,又称为随机误差。

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 钢尺就趴时的读数谋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就加个别值而言,在观测前我们确实小能预知篡出现的人小和符号。

但若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对臬駅进行多次观测,误差列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1 测量误差概述在测量工作中,当对某量进行多次重复观测后就会发现,各次观测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

例如,对某段距离进行多次丈量,往往发现每次丈量的结果不一致;又如,平面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理论上应等于180°,但经测量后的三个内角的观测值之和常常不等于180°而有差异。

这类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在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在测量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类现象,是因为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的缘故。

一、产生误差的原因观测值中为什么会存在观测误差呢?概括起来,有下列三方面原因: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目标照准、测微读数等工作中都会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

2.测量仪器测量工作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都具有一定的精密度,从而使观测结果的精度受到限制。

另外,仪器本身构造上的缺陷,也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3.外界条件观测时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风力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直接产生影响。

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它们对观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这就必然使观测结果带有误差。

观测者、测量仪器和观测时的外界条件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因素,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任何观测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误差。

为了获得观测值的正确结果,就必须对误差进行分析研究,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或削弱其影响。

二、误差的分类观测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呈现某种规律性的变化,或保持常数,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用名义长为30m,而实长为29.99m 的钢尺量距时,每量一尺段就有+0.01m的系统误差。

又如,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测量的影响也属系统误差。

第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提要通过前几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角度、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和结果含有误差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章集中讲述有关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包括衡量精度的标准、误差传播定律和直接观测平差。

§ 5.1 观测误差概述5.1.1 观测及观测误差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之为观测。

测量所获得的数值称为观测值。

进行多次测量时,观测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实质上表现为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

用代表观测值,设X代表真值,则有(5-1)式中就是观测误差,通常称为真误差,简称误差。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观测值必然含有误差。

例如,同一人用同一台经纬仪对某一固定角度重复观测若干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往往互不相等;同一组人员,用同样的测距工具,对A、B两点间的距离重复测量若干次,各次观测值也往往互不相等。

又如,平面三角形内角和的真值应等于180°,但三个内角的观测值之和往往不等于180°;闭合水准线路中各测段高差之和的真值应为0,但事实上各测段高差的观测值之和一般不等于0。

这些现象在测量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

究其原因,是由于观测值中不可避免地含有观测误差的缘故。

5.1.2 观测误差的来源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

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

观测误差主要由仪器误差、观测者的误差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组成。

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构造上的缺陷和仪器本身精密度的限制,致使观测值含有一定的误差。

观测者带来的误差是由于观测者技术水平和感官能力的局限,致使观测值产生的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是指观测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大气温度、湿度、风力、透明度、大气折光等因素给观测值带来的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5-2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

例如: 对同一量观测了n次


观测值为 l1,l2,l3,….ln
如何取值?
如何评价数据的精度?

例如: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 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部内 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
i为 i= i +i+ i-180

其结果如表5-1,图5-1,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误 差I的规律。
Σ
181 0.505
177 0.495
358 1.000
误差分布特点:参见课本P100 (3点)
5-3 偶然误差的分布
k/d
频率直方图
-24 -21 -18-15-12-9 -6 -3 0 +3 +6 +9 +12+15+18+21+24 X=
偶然误差的特性


有限性:在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应 小于限值。 渐降性:误差小的出现的概率大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概率相 等
, 叫标准差
二、相对中误差(补充内容)
某些观测值的误差与其本身大小 有关 用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 的形式描述观测的质量,称为相 对误差(全称“相对中误差”)
例,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40m两段距 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但不 能认为两者的精度是相同的
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0.02/200 =1 /10000 而后者则为0.02/40=l/2000 前者的量距精度高于后者。
二、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观测者的因素
不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 等精度观测
2、测量设备的因素
3、观测环境的因素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和处理⽅法;精度的含义;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指标表达的意义及其适⽤范围。

§5-1 测量误差及分类摘要内容:学习误差理论知识的⽬的,使我们能了解误差产⽣的规律,正确地处理观测成果,即根据⼀组观测数据,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同时,根据误差理论制定精度要求,指导测量⼯作选⽤适当观测⽅法,以符合规定精度。

讲课重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与观测值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课难点: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测量误差的概念⼈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种误差在对变量进⾏观测和量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与观测值通过⼀定的仪器、⼯具和⽅法对某量进⾏量测,称为观测,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

三、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1.同精度观测和不同精度观测观测条件:构成测量⼯作的要素包括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将这些测量⼯作的要素统称为观测条件。

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即⽤同⼀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相同的⽅法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由具有⼤致相同技术⽔平的⼈所进⾏的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或等精度观测值。

反之,则称为不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不同(不等)精度观测值。

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观测:为确定某未知量⽽直接进⾏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

间接观测: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

(说明: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

)3.独⽴观测和⾮独⽴观测独⽴观测:各观测量之间⽆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的观测,称为独⽴观测,观测值称为独⽴观测值。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解:三角形闭合差:
根据中误差的定义公式得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而根据中误差传播定律,可得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其中,பைடு நூலகம்为测角中误差。将此式代入上式得:
此式即著名的菲列罗公式,通常用于计算三角测量的测 角中误差。但当三角形的个数大于20时,由此公式算出的测 角中误差才比较可靠。
根据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其中误差 设某量的n个等精度观测值为l1,l2, …,ln ,其真误差和
Z x f1 x1 x f2 x2 x fn xn
m z2 x f1 2m 12 x f2 2m 22 x fn 2m n2
❖ 常用函数的中误差公式
•倍数函数 z kx
mz kmx •和差函数 zx1x2 xn
mzm 12m22 mn2 mz m n •线性函数 z k 1 x 1 k 2 x 2 k n x n
为了直观地表示偶然误差的正负和大小的分布情况,可 以按表中的数据作误差频率直方图。
k /n d
k / n(频率)
-24-21-18-16-12 -9 -6 –3 0 +3 +6 +9+12+15+18+21+24
x=△
误差频率直方图
误差分布曲线
f () 1 e222
2
f(△)
1 √2πσ
令f〃(△)=0, 得△=±б
二、相对误差
❖ 定义
例:分别丈量了100m及200m的两段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 均为±2cm,试比较两者的观测成果质量。
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该观测值的相对误差,
常用1/T 的形式表示。
中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该观测值的相对中误差。

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工程测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非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设非线性函数 F f ( x1 , x2 , , xn ) F F F 取全微分:dF dx1 dx2 dxn x1 x2 xn F F F 则真误差关系式为: F x1 x2 xn x1 x2 xn F 2 2 F 2 2 F 2 2 此式子是一线性表达式 :m ( ) mx1 ( ) m x2 ( ) m xn x1 x2 xn
同样可以推导出 F x1 x 2 x n
2 2 2 其函数中误差公式为: mF mx m m 1 x2 xn
3、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线性函数:F k1 x1 k2 x2 kn xn
2 2 2 2 2 其函数中误差公式为: mF k12 mx k m k 1 2 x2 n mxn
三、测量精度分析
1、有关水准测量的精度分析 1)在水准尺上读一个数的中误差 ①水准仪置平的误差 由于受人视觉限制,气泡偏离中点的误差为分划值的0.15 S 倍,其影响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为: m 0.15 ②瞄准误差 人眼把两点的视角小于1′的情况看做为一点。用放大倍 30 数为v的望远镜照准目标,照准精度为: 60 2v v 30 S 照准精度在水准尺上的影响为: m v ③读数误差 读数误差与水准尺的分划有关,对分划为1cm的水准尺, 读数误差约为1.5mm,水准尺上的读数影响为:m3 1.5mm 综上所述,水准尺上读取一个数的中误差为: m m m m
第五章 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观测值-真值(理论值)
第一节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
测量误差主要由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环境造 成。其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粗差是错 误,不是误差。

《测量学》第5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5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x li
(5-3-4)
观测值的中误差:
m [VV ] n 1
(5-4-1)
例用改正数 计算中误差
例2.对某水平角等精度观测了5次,求其算术平均值及
观测值的中误差。
解:用算术平均值改正数V计算中误差:m [vv] (5-4-1)
n 1
按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表5-3
次序 观测值 l 改正数v vv
mZ m12 m22 mn2 (5-5-17)
当等精度观测时: m1 m2 m3 mn m
上式可写成:mZ m n
(5-5-18)
例7 测定A、B间的高差 hAB ,共连续测了9站。设测量
每站高差的中误差 m 2mm ,求总高差hAB 的中
误差 mh 。
解:
hAB h1 h2 h9
的相对中误差为1/4000,求矩形的面积中误差mp。 解:由题意 ma 500 / 4000 0.125米, mb 440 / 4000 0.11米
面积公式 p a b
求全微分 d p b da a db
面积中误差 mp b2 ma2 a2 mb2
(440 0.125)2 (500 0.11)2
例6:对某距离用精密量距方法丈量六次,求①该距离的算术例6距离误差
x m 平均值
差M

④;算②术观平测均值值的的中相误对差中误差x ;M③算/ x术平:均值的中误
凡是相对中误差,都必须用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
4.和或差函数的中误差
4.和或差函 数的中误差
函数式: 全微分: 中误差式:
Z
dz
dxx11xd2x2xdnxn
解: T1=—01.00—02 =5—00—10 ; T2= 0—2.00—02 =1—010—00 T2<T1,所以S2精度较高。

测量学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仪器及工具由于测量仪器制造和仪器校正不完善,都会使测量结果产生测
量误差。 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限制,使得在安置仪
器、瞄准目标及读数等方面都会产生误差。
3)外界条件观测过程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阳光照射等因 素会给观测结果造成影响,而且这些因素随时发生变化,必然会给观测值带
一定的限值,这个限值就是极限误差。由概率论可知,在等精度观测的一组
偶然误差中,误差出现在[-σ ,+σ ],[-2σ ,+2σ ],[-3σ , +3σ ]区间内的概率分别为:
即是说,绝对值大于两倍标准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约为4.5%;而绝对 值大于3倍标准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仅约为0.3%,这实际上是接近于零
(1)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呈 现出一致性倾向,即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对测量成果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在测量工作中,必须采取加改正数或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2)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
式(5.5)为概率元素。由式(5.5)可知,当函数f(Δ )较大时,则误差出
现于小区间dΔ 上概率也大,反之则较小,因此称函数f(Δ )为误差分布的
概率密度函数,简称密度函数。
5.2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 评定观测成果的质量,就是衡量测量成果的精度。这里先说明精度的含义,
然后介绍几种常用的衡量精度的指标。
的小概率事件,在有限次观测中不太可能发生。因此,在测量工作中通常规
定2倍或3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限值,称为极限误差或容许误差。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消除方法
总结词
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测量设备误差、环境因素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校准设备、改 进测量方法和采用适当的修正公式。
详细描述
系统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测量设备误差,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零点漂移等。此外,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可以采用定期校准设备、选择适当的测量 方法和采用修正公式等方法。
相对测量法
通过比较被测量与标准量之间 的差异来得到被测量的值,并 评估误差。
组合测量法
将被测量与其他已知量进行组 合,通过测量组合量来得到被
测量的值,并评估误差。
测量结果的表示与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包括被测量的值、单位、 测量不确定度以及置信区间等。
异常值的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值, 应进行识别、判断和处理,以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学第五章 测量误差 基本知识
contents
目录
• 测量误差概述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 粗大误差 • 测量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测量误差概述
01
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 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之 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评定和B类评 定,其中A类评定基于统计分析,B类评定 基于经验和信息。
在多个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需要将各 个量的不确定度传递到最终的测量结果中 ,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数据修约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数据进行修约, 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0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0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相对中误差
K
m D
1 D
m
角度测量不能采用相对精度评价,而在距离 测量中常用往返观测值的较差率来进行检核。
第三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一、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与真误差
L l
n
观测值的改正数:观测 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称 为观测值的改正数。
vi li x
二、用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若观测对象的真值未知 m vv
n 1
白塞尔公式
若观测对象的真值已知 m
n
三、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适当增加观测次数,可 以提高观测值的精度
M m n
第05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观测误差:各观测值之间及其与理论值之间
的差值;
2.等精度观测:同类人员使用同类仪器在大致 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观测;
3.不等精度观测:
4.多余观测(发现误差的方法):必要观测以 外的观测。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误差出现 在符号和数值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①扩大大误差影响,使误差评定 精度更可靠;
m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表述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注意与真误差
的区别。
二、容许误差
在一定的观测条
件下,偶然误差的 绝对值不会超过一 定的限值。
△容 = 3m △容 = 2m
99.7% 95%
容许误差也称为极限误差,它是区别误差 与错误的界线。
三、相对误差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对观测值的精度仅用中 误差来衡量还不能正确反映出现测的质量。更 客观反映实际精度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1、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 观测值: 观测值 : 对某一被观测量进行直接观测所获得的数 值。 真值 :任一观测量 客观存在的能代表其大小的数值 任一观测量, (1)误差 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严格:真误差) 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严格:真误差) △= L观 – L理 = L-X (2)误差:一般把某一量的准确值与近似值之差也 )误差: 称为~。 称为 。
图5-1 误 差 分 布 的 频 率 直方图
3、偶然误差概率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概率分布曲线---偶然误差概率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当直方图中: 当直方图中: n →∞,d△各区间的频率也就趋于一 个完全 确定的数值——概率 概率. 确定的数值 概率 正态分布曲线。 若d△ → 0时,则直方图成为误差概率曲线 时 则直方图成为误差概率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 它服从于正态分布。 它服从于正态分布。 1) 正态分布曲线的方程式为: 正态分布曲线的方程式为:
工程测量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其特性、 【 知识点 】 系统误差 、 偶然误差及其特性 、 中误差、 极限误差、 相对误差、 中误差 、 极限误差 、 相对误差 、 误差传 播定律、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播定律 、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 加权 平均值。 平均值。 重点】偶然误差的传播规律。 【重点】偶然误差的传播规律。 难点】 误差传播律的应用, 【 难点 】 误差传播律的应用 , 加权平均值 及其中误差。 及其中误差。
表5-1 三角形内角和真误差统计表
误差区间d 误差区间d△
0.0″~0.5″ ~ 0.5″~1.0″ ~ 1.0″~1.5″ ~ 1.5~2.0″ ~ 2.0″~2.5″ ~ 2.5″~3.0″ ~ 3.0″以上 以上
负 误 差
个 数k 19 13 8 5 2 1 0 48 频 率k/n 0.1979 0.1354 0.0833 0.0521 0.0208 0.0104 0.0000 0.500
1)读数误差 水准测量 读数误差(水准测量 读数误差 水准测量)
1.5
1.6 1.7
1589 中丝读数: 1590 1591
(2)偶然误差的示例: )偶然误差的示例: 3) 照准误差 ) 4) 整平误差 )
总结: 总结: 偶然误差不能通过采用一定措施加以消除, 偶然误差不能通过采用一定措施加以消除, 只能通过提高观测精度和合理地处理观测数据减少 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3、粗差(错误) 、粗差(错误)
(1)产生的原因:较多 )产生的原因:
§ 3. 1
观测误差的分类
观测成果中存在的粗大误差称之为粗差(错误)。 观测成果中存在的粗大误差称之为粗差(错误)。 可能由于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 可能由于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如大数读 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错了目标等; 错、读数被记录员记错、照错了目标等; 也可能是仪器自身或受外界干扰发生故障引起; 也可能是仪器自身或受外界干扰发生故障引起; (2)粗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极大,所以在测量成果中绝对不 )粗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极大, 允许有其存在。 允许有其存在。 (3)发现粗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通过多余观测 )发现粗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观测, 条件,进行检核验算; 条件,进行检核验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 测量规范进行作业等。 测量规范进行作业等。 总结: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需要进行多余观测,发现粗差, 总结:在测量工作中,一般需要进行多余观测,发现粗差, 将其剔除或重测。 将其剔除或重测。
lim
式中, 式中,
[∆ ] =
n
0
(5-4)
n→ ∞
[∆ ] = ∆1 + ∆2 + L + ∆n 。
2、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 观测, 观测 , 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明显的规律 则称其为偶然误差。 性,则称其为偶然误差。 (1)特性: )特性: 就单个偶然误差来看, 就单个偶然误差来看 , 其符号和大小没有一定的 规律, 规律, 但对大量的偶然误差而言, 但对大量的偶然误差而言 , 它们遵循正态分布的 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是由于人力所不能控制 的因素或无法估计的因素共同引起的测量误差。 的因素或无法估计的因素共同引起的测量误差。 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素: 人眼的分辨力、 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素 : 人眼的分辨力 、 仪器的 极限精度和气象因素等。 极限精度和气象因素等。
2)
误差概率曲线叫作偶然误差的理论分布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测量误差对应着一定误差的分布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测量误差对应着一定误差的分布,
当观测条件不同时,其误差分布曲线的形态将随之改变。 当观测条件不同时,其误差分布曲线的形态将随之改变。 在图5-3中 曲线 、 分别表示两组在不同观测条件下得到的 在图 中,曲线I、II分别表示两组在不同观测条件下得到的 两组误差分布曲线,均属于正态分布。曲线 较陡峭, 两组误差分布曲线,均属于正态分布。曲线I 较陡峭,其拐点 的横坐标值σ 小于曲线II拐点的 的横坐标值σ1小于曲线II拐点的 横坐标值σ 说明对应于曲线I 横坐标值σ2,说明对应于曲线 的误差分布比较密集, 的误差分布比较密集,或称离 散度较小,观测值精度较高。 散度较小,观测值精度较高。 曲线II较为平缓, 曲线 较为平缓,误差分布离 较为平缓 散度较大,观测值精度较低。 散度较大,观测值精度较低。
A DAB DBA
A C B
B
△ = (D往- D返) –0 △ = (A + B + C) –180º △ = (A+B+C+D) –360º △ = (hAB+hBA) –0
h A B
A D
B C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系统误差 1、系统误差 : 、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观测,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观测, 若误差的符号和大小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 若误差的符号和大小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不变, 这种误差被称之为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被称之为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的示例: )偶然误差的示例:
1) 距离测量 D
△= L观– L理 = L-X L-
9.5cm =X
0
N L △
10
1 9.4
2 9.7
3 9.5 0
4 9.6
5 9.3
6 9.2 0.3
7 9.6 -0.1
0.1 -0.2
-0.1 0.2
Δ
• • • •
o



N
(2)偶然误差的示例: 偶然误差的示例:
图5-3 不同精度的误差分布曲线
4、偶然误差的特性: 、偶然误差的特性:
(1)有限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 )有限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 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集中性:即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 )集中性: 出现的概率大; 出现的概率大; (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 )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 值趋近于零, 值趋近于零,即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
在测量的成果中: 在测量的成果中: 系统误差的影响可以消除或减弱, 系统误差的影响可以消除或减弱, 粗差可以发现并剔除, 粗差可以发现并剔除, 偶然误差则无法消除, 偶然误差则无法消除,合理处理偶然误差需要 研究它们的规律特性。 研究它们的规律特性。
1、表示偶然误差分布的统计表 、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 观测了96个三角形的全部角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 观测了 个三角形的全部角 由于存在偶然误差,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L 由于存在偶然误差 , 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 L不一定 其差即为真误差 真误差∆: 等于真值 X(180°),其差即为真误差 : ( ° 真误差
2、观测条件
(1) 测量仪器 ) (2) 观测者 ) (3)外界条件的变化 ) 观测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 不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
3、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观测误差: △= L观– L理 = L-X 测量上真误差如何得到: 测量上真误差如何得到
合 计
2、表示偶然误差分布的直方图
横坐标—以偶然误差为横坐标, 横坐标 以偶然误差为横坐标, 为横坐标
有斜线的矩形面积: 有斜线的矩形面积: 为误差出现在+0.5″∼ 为误差出现在+0.5″∼ +0.5 +1.0″之间的频率. +1.0″之间的频率.
纵坐标—以 频率/组距 为纵坐标, 纵坐标 以频率/ d△(频率 组距 为纵坐标, 频率 组距)为纵坐标 误差出现在该区间的频率(k 各矩形的面积 = 误差出现在该区间的频率 / n )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评定精度的指标 §5-3 误差传播定律 §5-4 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权与加权平均值(自学 自学) §5-5 权与加权平均值 自学
§5-1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可避免 的存在误差,比如: 1、对同一量多次观测,其观测值不相同。 2、观测值之和不等于理论值: 三角形 α+β+γ≠180° 闭合水准测量 ∑h≠0
正 误 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