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加坡民族政策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新加坡的族群融合政策

论新加坡的族群融合政策

论新加坡的族群融合政策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族群国家,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是国家的核心政策之一。

这种政策通常被称为“族群融合政策”。

新加坡的族群融合政策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让不同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

该政策与多元媒体和多元文化教育等措施相结合,旨在加强国家凝聚力,弱化民族敌意,并确保不同族群间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政府通过多元文化组织、多元文化节庆、官方多伦多语制度、多元文化教育、区域集中住宅政策等措施来促进族群融合。

政府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协调各种反污染行动、社区资源和教育项目;同时,加强了警察的跨种族培训和监管,以确保执行公平。

新加坡的族群融合政策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种族和宗教差异、来自外部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语言和文化不同等问题,但该国持续关注和改进族群融合政策,努力确保不同族群之间的联系和共享价值观,并为让新加坡成为一个繁荣、和睦的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海中,新加坡犹如一艘巨轮,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梦想。

而我国,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本文将分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

这一政策,犹如一把利剑,斩断了束缚人才流动的枷锁。

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新加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政策,不仅为新加坡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加坡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这一措施,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本土人才成长的道路。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种培养,不仅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再次,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灵活的用工制度。

这一制度,犹如一张弹性网,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通过改革用工制度,打破传统束缚,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用工。

这种制度,不仅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注重终身学习。

这一理念,犹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教育与就业的环节。

新加坡政府通过推动终身学习,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种终身学习,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并非一帆风顺。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人力开发政策,提高人力开发效果。

总之,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这些措施,犹如一艘巨轮的船帆,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与新加坡民族政策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民族政策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民族政策比较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为促进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民族政策。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为主要人口的多元种族国家,新加坡政府尤其重视种族和谐与国家稳定,其实行的种族和谐政策功效显著。

本文分析比较了中国与新加坡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异同,同时为中国民族政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民族政策种族和谐民族问题是关乎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作为世界民族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和谐、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虽然与别国的国情不同,但通过对别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借鉴别国民族治理成功的智慧并吸取其失败的教训,进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国家。

自其独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种族分歧和冲突,享有东南亚地区最安全和稳定的国家之称。

虽然同为华人文化和华人为主的国家,但是新加坡和中国针对不同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

新加坡成功的民族政策对于当前面临众多民族问题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族群(ethnic group)、种族(race)和民族(nation)是经常被混用的基本概念。

在学术、文化和政治领域,这些名词还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界定。

不同国家之间不仅制定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民族的识别与划分上也运用了不同的体系,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或种族概念。

因此,有必要对族群、种族、民族这些基本概念进行认识与澄清。

族群英文表达为ethnic group。

韦伯斯特词典将ethnic解释为由习惯、特征、语言等相互区别的人类集团的成员,特别是指一个大的共同体中的一小部分或少数民族集团。

英国学者斯密思将族群定义为一个具有名称的有着共同祖先和传说、共有的记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

可见,族群这一概念表达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别而形成的人类集团,这种集团还不能说是民族(nation)。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种族融合政策及启示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种族融合政策及启示

N O .62009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1965年新加坡建国以来,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廉政建设、市政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均成为我国学习的榜样,但是至今其非常成功的种族和谐政策依然未获我国足够关注。

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坚定地推行种族和谐政策,主要包括促进各种族政治地位平等、缩小种族间经济差距、坚持各种族语言平等、实施“居者有其屋”政策、坚持政教分离、提倡宗教宽容[1]。

1989年3月1日,他们在“居者有其屋”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种族融合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 ,EIP),促进了种族群体之间的交流,阻止了种族隔离的形成,增进了种族和谐和容忍。

本文尝试介绍人民行动党的种族融合政策,探讨其实施该政策的缘由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政策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启示。

一、种族融合政策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种族融合政策是通过确保居住在公共房产中各个种族群体具有稳定的比例,以达到促进种族融合与和谐,同时阻止种族隔离形成的目的。

该政策适用于所有建屋发展局房产中的新组屋、转售组屋、SERS (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置换组屋和DBSS (私人发展商设计、兴建和销售计划)组屋的购买以及出租组屋的配置。

种族融合政策在邻区和大楼的层次上为所有种族群体(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与其他族)设置了最大比例(见表1)。

如果购买者种族群体的比例在规定的大楼和邻区限额内,对建屋发展局组屋的销售、购买和出租没有限制。

一旦特定种族群体的大楼或邻区限额达到了,就不允许进一步销售建屋发展局组屋给该种族群体,但买者和卖者同属一个种族群体的情况除外。

图1示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政策机制。

表1种族融合政策中的种族限额注:a 人口普查2000,新加坡统计局。

从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得到的一些启示

从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得到的一些启示

从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得到的一些启示新加坡在独立后短短四十来年时间里,从一个经济落后、动乱频繁的穷乡僻壤,一跃而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世界银行把新加坡列入高收入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超过爱尔兰、新西兰和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从而使新加坡成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现代化典范。

新加坡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经济现代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加坡走上了威权政治的道路。

一、新加坡威权政治的确立威权政治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亨廷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把威权政治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认为后发展国家的快速发展,必须像17世纪的欧洲那样,依靠强大的集权政府才能克服。

具体到新加坡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威权政治道路,这确实有着深厚历史原因和与现实原因。

1.东亚威權政治的产生是对传统的专制主义的扬弃,不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翻版”,新加坡大部分是华人,而华人中又盛行家长制,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家庭,把君权看作父权的延伸,把国家看成家庭的扩展,这样就使威权政治有了存在的基础。

2.英国殖民统治也影响了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形成。

莱佛士1819年来到新加坡,规定英王是新加坡的元首,任命总督作为英王的代表及新加坡政府的最高长官,下设立法会议、司法、最高法院和辅佐机构。

殖民者的威权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则推行不干涉政策,保持着新加坡的自由贸易环境。

这也为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后实行威权政治提供了可能性。

3.政治上的挑战。

当时正逢冷战开始向亚洲扩张,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渲染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东南亚国家都把抵御“北方威胁”作为政府面临的一项政治任务,这实际上为威权政治提供了形成和存在的理由。

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所面临的挑战和现代化的要求,使新加坡选择了威权政治的道路,它是以李光耀为首的政治强人,结合历史和现实,为创造有利于经济迅速发展的微观政治环境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一、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复杂性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国家,其居民来自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多个民族和地区。

这些不同的族群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宗教、习俗和语言,构成了新加坡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

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使得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构建变得尤为复杂。

如何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找到一个统一的国家认同,成为了新加坡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1. 尊重多元文化在新加坡,政府一直积极倡导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鼓励各个族群之间的包容和融合。

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和促进各个族群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新加坡将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写在了国旗上,以体现国家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这种尊重多元文化的做法,有助于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认同。

2. 培育新加坡国家意识除了尊重多元文化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培育新加坡国家意识,让居民们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

政府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等手段,加强对新加坡国家历史、国情和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

政府也倡导全民共同体验、共同奋斗,使得居民们能够从情感上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

3. 倡导民族融合新加坡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倡导各个族群之间的融合,促进民族和睦共处。

政府鼓励各个族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融和融合。

政府还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各个族群之间的平等和公正,避免因种族、宗教等因素导致的分裂和对立。

倡导民族融合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三、新加坡经验对其他多元文化国家的启示对于其他多元文化国家来说,尊重多元文化是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前提。

各个族群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不能因为主体民族的文化而忽视其他族群的文化。

只有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为国家认同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多元文化国家中,培育国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加强对国家历史、国情和价值观念的宣传和教育,让居民们认同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

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经验启示

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经验启示

民族团结典型案例经验启示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典型案例展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民族团结的经验启示。

以下是十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团结,展示了不同背景下如何实现和维护团结的方法和策略。

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通过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和平等待遇原则,成功实现了多个不同民族的和谐共处。

这一经验启示是,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建立一个平等、开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2. 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和采取积极的融合措施,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一经验启示是,通过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民族间的融合和团结。

3. 南非:南非曾经是一个种族隔离的国家,通过实行和解政策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功实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解与团结。

这一经验启示是,面对历史上的矛盾和分歧,通过真实地回顾历史、揭示真相,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和解与团结。

4. 挪威:挪威是一个多文化国家,通过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和提供平等机会,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团结。

这一经验启示是,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打破种族和文化壁垒,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5.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实行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政策,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一经验启示是,通过设立宗教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民族和宗教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6. 瑞士: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实行联邦制和民主决策,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一经验启示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权力分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和互惠,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7.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过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和推行经济发展计划,成功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一经验启示是,通过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利合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加坡政治

新加坡政治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政府实行种族平等政策治国,这里没有种族歧视 和纷争,而极为可贵的是,新加坡4大族群自独立以后,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新 加坡。截至2011年12月,新加坡总人口超过518万,其中325万人属于新加坡 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简称 "PR",居住在新加坡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 有约155万人。新加坡华人即汉族占新加坡公民人口中的74.1%,而马来人、 印度裔和欧亚裔占人口的25.9%。新加坡绝大部分的华人来自中国福建、广东、 浙江和海南等地,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 人和福州人等。
花园城市的构建
• 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公民爱国爱家的思 想理念 • 从鞭刑的角度,虽然刑法严酷,但是很好 的约束了公民的行为。树立了遵法守法的 意识。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法律机制,法制 与德治相结合 • 大力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没有良好的经 济基础,花园城市也只是空中楼阁
给我们的启示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党政关 系,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 •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 心作用,也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还应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物色、吸 纳、凝聚人才的成功经验, “为我所 有,更要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我国 人才发展战略、政策、体制和机制进 行重新审视和调整,努力形成“人才 得以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局面。
奇怪的现象
新加坡的选举中有一个怪现象,凡是 人民行动党组织的政治集会,往往没 多少人去,会场上比较冷清。但凡是 反对党组织的政治集会,一般会有很 多人参加,会场上很热闹。但在选举 投票时,人们还是投人民行动党的票。 这反映出人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 望政治上有新的变化,但同时还是觉 得人民行动党好,对人民行动党的执 政有较深的认同。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新加坡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 0世纪 6 0年 代初 新 加 坡 刚独 立 时 , 人 口约 总 20: 其 中华 人 占四分 之三 。现在 , 加坡人 口约 0 万, 新 44: 其 中华 人 占 7 .% , 8 万, 67 马来 人 占 1.% , 39 印度 人 占 79 , 他种 族 15 。建 国初 期 , 加 坡 的 .% 其 .% 新 种族 问题 相 当严 重 。16 94年 7月 , 大批 马来人 举 行 伊斯 兰教 纪念 活动 , 同华人 发生 了武力 冲突 , 造成 8 人死 亡 ,4 3 1人 受 伤 , 加 坡 政 府 不 得 不 颁 布 戒 严 新 令, 动用 军 队、 察来 控制 局势 。但 在那 之 后 , 警 新加 坡 采取 了一 系列措施 促进 种族 的 和谐共 处 , 效 显 成 著 , 十年来新 加坡 社会稳 定 、 济稳步 发展 。 几 经 本文 希望 通 过 对新 加 坡 的民 族法 律 政 策 的 梳 理, 探讨 其对进 一步 完善我 国民族 政策 的启 示 。
第3卷 1
第 3期
东 华 理 工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V L3 N . o 1 o3
S p. 01 e 2 2
21 0 2年 9月
J OURN OF E T C N AL AS HI A I T T E OF T HNOL GY NS I UT EC O
新 加坡 民族 政 策及 其 对 我 国的启 示
谢青霞, 谢晓晖
( 华 理 工 大 学 ,r 抚 州 34 0 ) 东 Z西 " 4OO

要: 新加坡是一个 多种族的移 民社会 ,0 纪 6 2世 O年代其 国内种族矛盾严 重, 出现过激烈的种族冲 突。 曾
之后 , 在建 立多元种族和谐 国家的原则指 导下 , 府通过对 处劣 势的马来人 的扶持 、 政 各种族混居 、 成立 少数

多元、平等与和谐新加坡族群政策评析

多元、平等与和谐新加坡族群政策评析

《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N o .1M a r ch,2009收稿日期:2009-01-10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与社会公平正义研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6X MZ 5。

作者简介毕世鸿(3~),男,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

多元、平等与和谐:新加坡族群政策评析毕世鸿(云南大学 东南亚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摘要:本文采用历史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新加坡多元、平等与和谐的族群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结果认为,通过加强民主和法治,新加坡为每个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权利;通过国家干预,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打破不同族群间的隔阂,促进了族群融合;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严格控制可能对族群、宗教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维持族群和睦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族群政策;多元;平等;和谐 新加坡是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总人口有360185万人。

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7512%,马来人占1316%,印度人占818%,其他族群占214%[1](P4,P29)。

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新加坡的三大族群,但因来源地或方言的差异,这三大族群内部又分成众多群体。

印度人中有泰米尔人、旁遮普人、锡兰人、锡克人、古吉拉特人、孟加拉人、泰卢固人、帕坦人和僧加罗人等。

马来人中有马来人、爪哇人、武吉斯人、邦加人、米南加保人等。

华人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从祖籍地域分有六大帮,即福建帮、潮州帮、广州帮、客家帮、海南帮和三江帮[2](P86,87)。

在族群众多的背后就是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

新加坡目前至少有24种语言,新加坡国民的宗教信仰呈多样化,主要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印度教等。

多元族群平等和谐相处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族群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族群的城市国家里,独立后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族群冲突,并能在多元族群、多元语言、多元宗教信仰的条件下成功地“找到了处理这种多样性并且维持社会和谐的特有方式”[3](P 379,380)。

新加坡国家治理的特色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治理的特色及启示
来越 持开 放 的态 度 ,大 力培育 和创 建
在 社会 组织 的发 展过程 中 ,政府 的作 用 不可 低估 ,这是 保证 其 有序 发 展 的重要 前 提 。一 般 来说 ,威 权主 义
国家都是 一 种强 国家一 弱 社会 的 国家 与 社会 关 系结构 ,社 会组 织的 发展 受
家长 期 陷入 民族斗 争或 阶级 斗争 的人 为争 斗之 中 ,没有 完成 从革 命斗 争 向
社 团组 织 ,以实 现政 府与 社会 的 “ 互
赖 式治理 ” 。 新加 坡社 会组 织的 发展 通常有 两 种 方式 。一 种是 由政 府 自上而 下 创建
到诸 多 限制 ,这就 导 致 国家与 社会 之 间的相 互疏 离和 不信 任 ,导致 二者 无
法协作开展 “ 互 赖式 治理 ” 。这 在 传 统 的体 制 中有其 合理性 ,但在 经济 市 场 化和 社 会多元 化 发展 起来后 就 会 削 弱 国家 的治 理能 力 。对 此 ,新 加坡 的 经 验是 在政 府 的扶 持和 帮助 下培 育一
府的 鼓励 下 创建 的 。这些 社会组 织 遍
布新 加坡 城 市基 层社 区 ,在城 市社 区 治 理 中 发挥 着 巨大 的 作 用 。应 该 说 ,
模式 有 助于 消弭 国家 与社 会之 间的 相
这类社会组织的特点就是它的半政府
性和 半 民 问性 ,它不 像 多数 强政府 或 威权 主 义 国家那 样 ,完全 由政 府 来控 制社 会组 织 ,而 是有 其 民 间特性 ,即
极发挥 作 用 ,不仅 调动 了它们 的积极

是 国家发 展战 略能否 尽快 地完
成 从 革 命斗 争 向现 代化 建 设 的 转 变 .

心得体会:新加坡人才战略及其启示

心得体会:新加坡人才战略及其启示

心得体会:新加坡人才战略及其启示一、新加坡人才工作的做法一是把人才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层直接推动。

政府坚信人才是新加坡的未来,1965年建国起,李光耀就认为新加坡要生存,必须着眼于区域、全球,把新加坡建成最大的人力资源国,引进聪明能干和充满活力的新移民,以保持新加坡的动力和活力,在各个领域继续攀登高峰。

为此,政府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等做出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的构想和安排。

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着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人才、创业和创新的港湾,打造成全球人才最向往的居住和工作城市。

二是把人才战略与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与引进并重。

注重人才的培养,实行精英教育与广泛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着眼于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把当地人培养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从学生阶段就注重对优秀学生的重点、持续培养,国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资学金,安排出国深造,学成回国即委以重用。

另一方面无论家庭背景如何,为所有人创造良好的教育机会,提供一流的教育系统,预防下一代“低收入、低技术群体”的出现。

同时政府开展“未来技能”计划,强调“终身学习”,强调学习不应终止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

注重人才的引进,不仅在数量上,更主要集中在寻找有能力、有推动力、有思想的人才上,招募全球化的优秀、高端人才。

新加坡的“外来人才政策”包括顶尖人才(如公司总裁、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专业人士(如工程师、会计、资讯人员、教师、行政人员)、技术工人(如巴士司机、技工)等。

对于引进的人才,实行柔性政策,不求天长地久,而求曾经拥有;不求时间长短,而求发挥作用。

对于人才引进实行政府指导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方式,在人力部专设“国际人才局”,每年更新新加坡需要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技能列表,对拥有专业技能的外国人在申请就业准证时予以优先考虑;由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国家猎头公司“联系新加坡”,提供有关新加坡就业机会及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并积极搭建平台为全球人才和新加坡雇主牵线搭桥。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作者:梁英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09期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小国。

1959年成立之初面临着经济停滞、失业、房荒、环境恶化、种族纷争和冲突等严重的民生问题。

40多年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十分注重改善民生,通过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快速实现了现代化,政治稳定,政府廉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研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对中国共产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一)实施惠及全体国民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

新加坡自然资源极其贫乏,人力资源是唯一的资源,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才能使自己与国际经济保持联系,才能使国家赢得生存和发展。

因此,教育与职业培训在新加坡被赋予“人才立国、人才兴国”的特殊战略意义。

不管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如何不同,新加坡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首先,在对教育的投资上,新加坡将国内生产总值约4%投入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各级教育都享受政府补贴。

新加坡2006年财政预算中,教育开支达65亿新元,占政府总开支的21%,仅次于国防开支。

其次,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社会机构和商业集团共同打造新加坡的教育事业。

私立学校的开办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同时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

再次,新加坡还将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视为提升教育的重要措施,以培养国际型人才。

在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加坡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2、全面的奖励与助学体系。

新加坡教育部为小学、中学和预科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各种奖学金、奖品和补助。

政府、法定的委员会、私人公司和民间组织也对在当地或海外教育机构求学的成绩优秀或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学费补助。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新加坡是一个独特的国家,由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人民组成。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新加坡就完成了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转变,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国家。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国家认同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和启示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1. 殖民地时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欧洲殖民地时期,新加坡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的移民纷纷涌入这里,形成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裔的多元文化社会。

这些移民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一个“大熔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2. 独立后的国家认同建构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自治领,并于1965年正式宣布独立。

新加坡虽然已经成为独立国家,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共同的国家认同。

政府意识到,国家认同的建构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于是通过各种措施来强调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3. 多种族和谐共处的国策为了加强国家认同的统一性,新加坡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多元文化政策,包括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普及国家教育、推行种族平等政策等。

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活动来促进各个族裔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这些政策和活动的实施,为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塑造新的国家象征和文化符号为了加强国家认同的建构,新加坡政府还特别注重塑造国家象征和文化符号。

最著名的就是新加坡国旗和国歌,《我们的家园》。

新加坡国旗以红和白色为底色,中间有五颗白色五角星和一条白色月牙形图案。

这一设计既体现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又强调了国家的统一。

而国歌《我们的家园》则通过歌颂新加坡的美丽景色和多元文化,增强了国民的国家认同感。

1. 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共生2. 加强教育,提升大众意识新加坡政府在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非常注重教育的作用。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新加坡,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小岛国,却因其独特的国家认同而备受世人瞩目。

在这个多元文化共存、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新加坡人民秉承着“多元、和谐、进步”的原则,构建起了独特的国家认同。

本文将探析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主要特点和过程,并对其他国家的国家认同建设提供启示。

一、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特点1. 多元文化融合新加坡是一个由多个种族、宗教和文化组成的国家,其中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裔共同构成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体系。

不同种族的民族风情在这个小国相互映衬、交融,相互尊重和包容,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

2. 社会公平与和谐政府在保障每个民族的权益和保障社会公平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福利保障、宗教信仰等方面,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为各种族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待遇,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3. 共同价值观念与认同新加坡通过国家教育和国家媒体,不断强调国家的统一性和共同价值观念。

每一个新加坡公民都深深地认同并接受了这一共同的国家价值理念,这一共同的文化认同贯穿于各个族群之间,构成了新加坡特有的民族认同。

二、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1. 积极引导社会多元文化融合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推动不同族裔、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活动,鼓励各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 加强国家教育和民族认同教育新加坡政府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行多元文化教育,通过教育培养新加坡学生对国家认同的意识和情感认同。

3. 发展共同价值观念新加坡政府通过国家宣传媒体、教育体制等渠道,向全民宣传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国家独立宣言中确立了国家的根本理念,推动全民认同和接受这些核心价值观念。

三、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启示1. 尊重多元文化,促进文化融合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政策告诉我们,文化多样性不是分裂和冲突的绊脚石,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各国应该尊重和保护不同族裔、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促进文化融合和共享。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探析及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却拥有着多元的文化、宗教和种族。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构建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而这种多元背景也给国家认同的塑造带来了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对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进行探析,并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是国家认同的基石。

在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都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每个种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习俗,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多元文化中塑造国家认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新加坡,政府通过推行“四大种族,一体化”的国策,倡导种族和谐,促进不同种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多元共和国的国家认同。

这种多元共和国的国家认同也渗透到了新加坡的教育、宗教政策和社会风气中。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也是通过历史和文化建构的。

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新加坡曾被殖民统治过,先后被荷兰、葡萄牙、英国等国家统治。

这些历史事件对新加坡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加坡努力弘扬本土文化,并将之作为国家认同的一部分。

通过官方的历史教育和文化政策,新加坡试图构建自己独特的国家认同,并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还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在新加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不同宗教都和谐共处,而且新加坡拥有着多种宗教节日和传统,这些宗教和传统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宗教政策中提倡宗教和谐,严禁宗教冲突和歧视,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多元宗教共和国的国家认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是通过多元文化、历史和宗教构建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的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律以促进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和谐共处,还通过教育和文化等手段来传达国家认同的理念。

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共同努力塑造国家认同。

那么,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对其他国家又有什么启示呢?多元文化是国家认同的基石。

在少数民族问题方面,[国家]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吗?

在少数民族问题方面,[国家]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吗?

在少数民族问题方面,[国家]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吗?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各国所关注的痛点。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其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吗?以下是本文对于该问题的详尽解析。

一、公共政策方面1.教育政策新加坡针对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制定了特殊的教育政策。

例如,针对马来族孩子,学校会为他们提供马来文教育。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学校中保留自己族裔的文化特色,不至于被“同化”。

2.就业政策新加坡在就业方面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的实质性政策。

例如,政府会开设专门的职业介绍服务,特别聚焦于一些少数民族群体。

此外,在一些职业领域,政府也会制定特别计划,给予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少数民族群体更好地就业。

3.社会保障政策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是对于来自低收入少数民族群体的国民。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获得特别的援助,政府也会在医疗、财政等方面对这些群体进行更优先的保障。

二、文化交流方面1.多元文化教育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政府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其中。

例如,政府会支持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节日活动,推出一些文化展览。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大家对于不同文化的了解,更能够将文化进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2.文化创意产业新加坡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电影、音乐、出版、数字媒体等。

政府不仅会鼓励本地人创作,更会向外界宣传新加坡的文化产业。

此外,政府还会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创作,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宗教和社会和谐方面1.培养宗教大师新加坡鼓励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

政府会派遣宗教大师到其他国家去交流、探讨,从而促进宗教间的和谐。

同时,在新加坡政府也会派遣本地的宗教大师,向公众传授宗教知识,让大家更了解不同宗教之间的异同,并且高度尊重不同宗教之间的信仰差异。

2.处理纠纷事件新加坡政府处理纠纷事件时非常强调中立性原则。

无论是哪个宗教、哪个民族、哪个群体,只要违法犯罪,政府都会依法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加坡民族政策的启示
图书情报专硕 2013级
宋猛 12013001674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有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其基本含义包括: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能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我国的实行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建立起来的,概括起来,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1949年至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的开创奠基时期,其重要成果是完成了民族识别和民族成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受到干扰和破坏。

这一阶段主
要是1958至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左倾”思想被推向极端,我国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遭到严重破坏。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1977年至1989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其中包括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和使民族平等权利在新的法规中重新得以确认等重要措施,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得到改善和加强。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新探索和大发展时期。

从1989年至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进入大发展时期,面对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概括,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现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民族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民族问题领域,还存在极端宗教势力与恐怖主义,还存在民族分裂与流血冲突。

近期发生在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就是这一问题的反应。

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民族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族政策构成体系不清,“优惠政策”与“特殊
政策”类型区分模糊,民族政策实践效果,缺乏有效评估。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只有民族平等才能保证民族团结。

而因为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事实上的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普遍实行的是一种优惠政策,即有利于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各类政策。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民
族政策,除了优惠政策之外,还应包括民族发展中的特殊政策。

这两类政策概相似又相关,常常被混为一谈,统称为优惠政策。

我国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没有明确地区分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的差异,并使二者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是民族政策制定与落实的政治性依据突出,科学性基础不足,自上而下为政治服务目的明显。

不同的民族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民族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民族政策更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制定和落实民族政策不能凭主观的需求而不顾历史的经验,尤其不能为了政策利益或经济效益而不顾民族问题的历史沿续性。

针对我国民族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新加坡的民族法律政策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社会,20 世纪60 年代其国内种族矛盾严重,曾出现过激烈的种族冲突。

之后,在建立多元种族和谐国家的原则指导下,政府通过对处劣势的马来人的扶持、各种族混居、成立少数民族权利总统委员会及实行集选区制度等措施促进各种族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效显著。

新加坡政府为了消除种族间隔阂,促进国内各种族的团结,在独立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归纳其有以下特点。

1、限制少数民族聚居,促进各民族的融合。

新加坡独立前各种族相对聚居,在现在既是商业区也是新加坡旅游景点的牛车水、小印度,人们还能够联想到当时华人和印度人聚居的景象。

由于这样的聚居区里面有的只是茅草做屋顶的矮房、道路泞泥、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很差,几乎就是一个个贫民窟,聚居在这样的环境里加剧了马来人的孤立和不满。

新加坡政府决定改变这种现象,为增加各族群间相互往来,特别是增加马来族与其他族群的交流机会,促进少数族群融入主流社会,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行种族混合居住。

为了给不同族群的民众交流提供一个平台,1997 年新加坡政府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以加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新邻居们的团结,培养共同的居民意识。

委员会组织
很多体育运动会、人才市场、文艺表演等有趣活动让社区居民参与,从而加强相互间联系。

同时还会组织社区内不同种族家庭间小孩交换节目,让小孩体验不同种族家庭的生活、饮食和文化习惯以加深相互间理解。

对增强民族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提高劣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缩小种族间差距。

新加坡政府出台了鼓励马来人学习,提高其教育水平的相关政策。

规定在新加坡出生的马来人上小学、中学免费,并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鼓励他们中学毕业后考入大专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在李光耀“设法让马来人受到培训,使他们适合工业工作和成为熟练的技术人员”思想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还在建筑业、木材业、勤杂工等方面对马来人进行职业培训。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加坡马来族群的经济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与其他族群的距离不断缩小,并最终成长为完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会、具有新加坡人特质的新加坡人。

3、提倡宗教平等,促进种族和谐。

由于新加坡各族群的宗教信仰不同,族群矛盾往往与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因此,新加坡政府在宗教政策上实行政教分离、各宗教平等,通过促进各宗教间的平等来促进族群和谐。

4、多元文化安排,促进各种族的国家认同。

在节日安排上新加坡尽量体现其种族的多元化。

在11 个法定假日中除了三个常规节日: 元旦、劳动节和国庆节外,其余8 个均
为宗教或种族节日: 两个华人节日,两个伊斯兰节,两个印度节、两个基督节。

另外,为纪念1964 年的种族冲突,新加坡还将每年的7 月21 日设为“种族和谐日”以强化国民对种族和谐的重视。

在语言的运用上,新加坡也严格执行多元化政策。

新加坡明确将马来语、华语( 汉语普通话) 、泰米尔语和英语四种语言列为官方语言,在所有公开场合比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上所有的路牌、提示都用四种语言标注。

这一点对我国的启示尤其重要。

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很多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提示语言只有少数民族文字而没有汉字,这不利于加强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我个人认为,新加坡的民族政策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民族融合的理念。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人对新中国都有强烈而又深刻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但在民族问题上一直用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概念。

因此,我认为可将我国对外宣传文件中少数民族的“民族”用“种族”( Race) 代替。

也就是说,五十六个种族组成一个中华民族。

正如有的专家所言还可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中“天下”观念,促进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建立。

人们对国家、民族、社区与个人身份的认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社区凝聚力的产生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国内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点。

新加坡是个小国,其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历史传统、
地理条件等方方面面都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做法,但我认为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一些思路还是可供我们参考的。

当前我国民族政策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与发展的时期,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在民族政策上成功的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