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发现战国时中山国都城内有大型

合集下载

古中山国都城遗址 王墓

古中山国都城遗址 王墓

古xx国xx遗址xx墓xx、xx清朝县志有记载近年来从报刊上看到由于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究竟是在灵寿故城村还是在平山三汲乡一带,目前学界与民间都存在很大争议。

2010年10月间燕赵晚报刊登“古城村头寻古迹梦萦中山传薪火”省会40余名博友前来我县故城村,探究古中山国遗址。

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又召开了中山国历史文化研讨会。

博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古中山国历史缩影……。

资深报人洛钊说:“古中山国都城和王陵两个慨念需要搞清,现在基本可以肯定,王陵在平山三汲村一带,都城在灵寿故城村”。

同时他还提出保护挖掘古中山国文化的希望和建议等。

博友们尊重科学、尊重历史,注重考古证据,求真务实的精神,使我们土生土长的灵寿公民深受感动,激发起我们寻找国家级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的决心,更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于是,在近几年收集到有关资料,特别是清朝年间灵寿、平山县志,进行认真查阅之后,得知有关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和王陵县志上都有记载和注解。

今将摘录如下:一.xx旧县志古xx国xx遗址记载(一)重修县署碑铭记:“溯自中山建国,逮及前明代产伟人载在至乘……。

”注解:中山国,古国名,春秋时建立,又称鲜虞,至战国时期仍存在,曾以灵寿为国都。

(二)沿革:“灵寿禹贡冀州之城,春秋时属鲜虞国,威烈王时建中山国,属中山。

魏乐羊伐中山,取之。

文侯封乐羊于灵寿。

中山复国。

桓公徙都灵寿,其后不恤政,为赵武灵王所灭。

”(三)古迹:“赵王城在县西十五里。

颓垣尚存,周十里。

xxxx注xx,邳彤传云:灵寿故城在今恒洲,灵寿县西北即此城也。

土人每于雨得铜刀、铜镞、古钱等物。

赵王台在故城内,周百余步,高五、六丈。

世传为赵武灵王所筑,上有武灵王庙。

养鱼池在故城内,赵王台东里许。

八角井在赵王台下,今湮。

相传池、井俱武灵王遗迹。

”(四)战国名臣:“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文侯封乐羊於灵寿。

乐羊死,葬於灵寿。

其后,子孙因家焉。

战国秦汉考古:五、战国、秦的陵园

战国秦汉考古:五、战国、秦的陵园
内城的北部被一曲尺形隔墙分为两部分,隔墙东 部为陪葬墓区,隔墙西部发现便殿建筑遗址。
B 陵城外 东部主要是从葬区和陪葬区,分别有兵马俑坑、
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
2.秦始皇陵的主要发现
(1)陵城内发现铜 车马、铜鼎、石铠 甲
在封土的北侧、 西侧和南侧都发现 有陪葬坑,其中封 土西侧的巾字形陪 葬坑出土了两乘铜 车马。
(4)马厩坑群:
在陵园外墙东侧。
共3排,每一排南北长150 米左右,估计原有400个 坑,已发现了93个情况比 较清楚的坑,共清理了51 个。有马坑、跽座俑坑、 人马同坑。有28个坑中都 埋一匹马,3个坑中埋有 跽坐俑,6个坑中人马同 坑,马头前放一个小陶罐、 小陶盆,内有饲料痕迹。
马厩坑出的跽座俑
陵园包 括陵城、 陵墓、 地面建 筑和庞 大的从 葬区、 陪葬区 等。
A 陵城
为南北长、东西窄、
平面呈回字形的双重陵
城,外城南北长2165
米,东西宽940米,四

面各一门;内城南北长
殿
1355米,东西宽580米,
南、东、西各一门,北
面二门。
铜车马坑
内城南部为陵墓所 珍禽异兽坑
在,在地表夯筑有高大 马厩坑
古代称墓地四周的界域为兆域,《周礼·春宫·冢人》中记载:
“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其图。”
这种兆域图应该有两份,一份从葬,
一份收藏于府中。但是中山王 的墓地
性质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公墓。
根据文献记载和青铜器铭文分析,中山王 于公元前327-311年在位,公元前296年中山国 被赵灭。哀后为早逝的一位王后的谥号。现陵地 中除了发现王 (M1)、哀后墓(M2)及一些陪葬的 小墓之外,图上的王后堂、夫人堂、内外宫垣等 则毫无踪迹。说明王 死后,新主已经无力将陵 园依据兆域图建成,而后由于亡国的原因,另一 个王后和两个夫人也没有进入兆域之内。

中山国 春秋战国

中山国 春秋战国

中山国文史资料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五个“千乘之国”之一,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

中山国为游牧民族白狄鲜虞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

两千多年前,战国乱世,礼坏乐崩,诸侯雄起,中山国与燕,赵,魏,齐抗衡,几经沉浮。

战国诸侯中,魏国势强,乐羊灭中山。

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灵寿,国力渐盛。

至中山王cuò时,称王耀兵于太行山下,北略燕“方数百里,列城数十”,与七雄亦无逊色。

然而物盛必衰,中山外有强敌环伺,内在其统治阶层日益骄纵,国力渐衰。

最终,在强大的赵国打击下,走向灭亡。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先后发掘了多座中山王族墓和平民墓,恢弘的王城有将近两万件出土器物,使这个“神秘王国”中山国逐渐向世人展现其历史真容中山王族墓中出土了一些造型简洁的薄片玉人佩。

小玉人为随葬人俑,有妇女、儿童形象。

女俑头梳牛角形或圆形发髻,身着圆领窄袖束腰长袍,袍上饰有花格纹,是战国时期鲜虞人特有的发型和服饰,为研究战国时期少数民族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错金银铜犀屏座石制六博棋盘(图来自互联网)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子母口,顶为圆捉手,深腹,喇叭形圆座,豆柄为实心,器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环状竖耳。

全器通身均有凸铸纹饰,两环耳上饰花叶带纹,器盖捉手和器身上饰狩猎、宴乐、采桑等图纹。

◎◎器盖上是两组相同的狩猎宴乐图:宴乐似在一座大堂屋中举行,屋顶为斜坡顶。

二层楼台上堂内中间几案上放置2个壶,有6位贵族或持觚或对饮。

楼下的横梁上悬挂着4个编钟、4个编磬,皆从大到小、由左至右排列,周围有乐伎9人,均头梳牛角髻,身穿长衣裙,有吹笛的、有敲钟的、有击鼓的、有击磬的、有摇鼓的、有伴舞的等等。

楼外为猎雁图:有人射雁,大雁或飞翔,或中箭跌落。

豆腹部为狩猎图:有人持刀剑刺兽,有人操矛追逐等。

◎◎铜豆腹部铸有两组相同图案的狩猎图:每组图中有猎人14个,大多数为半裸体男性,他们手持长矛、戈、短剑、棍棒、弓箭等武器,正在与野兽肉搏。

发现中山国

发现中山国

件刻铭青铜圆壶上,也有 182 个字的铭文。
中山王铁足铜鼎、中山王方壶和中山王圆壶,这三大青
铜礼器不仅为研究中山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也代
表战国时代工艺制作的最高水平,故被合称为“中山三器”

更加奇特的是, 1977 年,在发掘中山王墓的过程中,在
东、西两库,分别发现了一件扁铜壶和一件圆铜壶,壶口都
――错金银青铜四龙四凤方案座,造型以龙凤为主体,
4 只神龙头颈各自伸向一方,昂首挺立在由四只静卧的小鹿
承托的环形圆盘上,整体造型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动物造 型古板的表现手法,是一件极其罕见的艺术瑰宝。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一只勇猛威武的老虎正将 一只小鹿叼在口中,老虎的勇猛敏捷与小鹿的弱小无助形成 鲜明对照,构成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生动画面。
环顾左右,此地是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交壤处,西控太 行要隘,东连齐、鲁,北接云、代、榆林之地,地理位置十 分重要。
可能有战国遗址,考古人员作出判断。 当地一位农民向考古队讲起了一件往事:三十多年前, 村里有个叫刘西梅的老人,夏天大雨把家里地头冲垮了,他 就在另一块没有种庄稼的地里起土填埂挡水,结果挖出一块 “大河光石”(当地方言大鹅卵石之意) ,石头上面刻有文字, “可谁也不认得那是什么字” 。 考古人员随即来到刘西梅家,看到了这块石头。抚去石 面上的尘土,人们惊讶地看到 19 个字次第露了出来。虽然
书纪年》等重要典籍,不时跳出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西汉末
年刘向的《战国策》 ,更是专门写了篇《中山策》 ,把中山国
和战国七雄同等对待。 不过,所有这些记载都是零零星星的,而且用的是别样
的口气,以至于中山国被披上了一层模糊而晦暗的外衣。这 个几经起落的国度,更未有任何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上述记 载。进入当代,文博大家郭沫若也曾苦苦寻觅过中山国的踪 迹,但直到他去世,这个 2200 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国依然

7.河北省博物院中文物藏品有15万件之 多.其中藏有中国发现最早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

7.河北省博物院中文物藏品有15万件之 多.其中藏有中国发现最早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北起中山路,南到范西路,东临东大街,西至西大街,是河北省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总建筑面积53128平方米,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

河北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5万件,其中一级品334件(套),二级品1910件(套),三级品16313件(套)。

博物院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

另外,馆内藏书5万余册,不少是明清善本图书,博物馆还是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01场馆概况河北博物院共有三层,每一层都分为南区和北区,主要的常设展览都位于南区,北区则以临时展览为主。

博物院的三楼有燕赵故事、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三个展厅,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河北历史,有很多陶器、铁器和金银装饰品,其中有通过多媒体手段对“胡服骑射”、“完璧归赵”等故事的演示。

博物院的二楼是中山古国、满城汉墓两个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从中山国都灵寿故城和中山靖王刘胜的王墓中出土的文物,西汉时期的玉器、青铜器、宫廷用品和珍贵的陪葬品众多。

在满城汉墓展厅内的长信宫灯和金缕玉衣两件国宝级文物更堪称全国闻名。

博物院的一楼有名瓷名窑、曲阳石雕、北朝壁画三个展厅,以瓷器艺术、石雕艺术和壁画艺术为主。

由于河北曾经有历史上非常辉煌的四大名窑,北朝时的佛教壁画和曲阳石雕也十分著名。

这一层的展品艺术性极高,其中名瓷名窑展厅中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花卉盖罐更是国宝级文物,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河北博物院共9个常设陈列:“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抗日烽火——英雄河北”“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名窑名瓷”。

这9个常设展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承先启后的人类发展史。

河北博物院每年还举办多个有关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内外文物交流及其他各类型的临时展览。

魏文侯简介资料(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魏文侯简介资料(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魏文侯简介资料(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魏文侯简介资料(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魏文侯魏斯是三家分晋中魏家家主魏恒子魏驹的儿子,他27岁继任魏家家主之位,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之君。

浅谈中山王铁足铜鼎

浅谈中山王铁足铜鼎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世间唯有时光最是公平的,有的韶华易逝,有的历久弥新。

中山王铁足铜鼎经过岁月的洗礼,承载着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

中山王铁足铜鼎以青铜“铭”记历史,再现战国时期古中山国的峥嵘岁月。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平山县三汲乡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古中山国的都城遗址、王陵、文物等相继现世。

在中山王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体型硕大的铁足铜鼎(图1),通高51.5厘米,口径42厘米,最大径65.8厘米,重60千克,铜身,铁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铁合铸器。

战国时期,人们对铁的铸造和使用正处于不断探索中,铜铁合铸更是如此。

铜和铁的熔点不同,在红铜中加入锡或铅合成青铜,熔点约为800摄氏度,而铁的熔点较高,约为1535摄氏度,二者相差较多,合铸难度较大。

通过这件铁足铜鼎可见当时的工匠已熟练掌握了一定的冶铁技术。

而其鼎足专门采用铁金属铸造,说明当时的中山国人已意识到铁比铜的硬度更高,也更耐磨损。

中山王墓葬中的铁足铜鼎并非孤立存在的,它是整套九件铜升鼎中的首鼎。

鼎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食器和礼器,在商周时期是贵族等级身份的重要象征。

文献有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普通百姓和奴隶不可用鼎,即“礼不下庶人”。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僭越礼制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中山王作为诸侯王,其墓葬中有九鼎陪葬也就不足为奇了。

铁足铜鼎出土时,从底部以下到接近足部的位置有火烧过的烟熏痕迹,烟迹的上部边缘整齐,说明用鼎时放在了灶口上。

鼎内残存一些咖啡色干成结晶状的肉羹湆,化验后发现羹内含有猪或近缘动物、马或近缘动物的微量成分,这两个发现充分说明铁足铜鼎“与众不同”。

根据周朝礼制规定,升鼎仅用来盛放肉食,并不真正作为炊具使用,而这件铁足铜鼎却有非常明显的火烧痕迹。

《周礼》对升鼎内所盛放的食物也有严格规定:“九鼎之中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等肉食。

中山王厝爱犬的金银项圈

中山王厝爱犬的金银项圈

中山王厝爱犬的金银项圈作者:李立华来源:《乡音》 2019年第1期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展出了两件金银项圈,它们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厝墓殉葬坑中两具狗骨架的颈部。

项圈以狭长的长方形金片、银片卷成扁管状,外面正中有一凹沟将管平分为两部分,内层中间有合缝,四角作细孔用以连缀。

金银两种管相间穿在革带上,外侧中间缀一铜环可结带。

其中,一件项圈由九枚金管和九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3.3克,金管共重109.2克;另一件项圈由八枚金管和八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5.1克,金管共重93克。

管的背面,刻划有相同的文字。

殉葬坑中,两具狗骨架四肢向前,头向南并排躺卧。

由骨架推测,两只猎犬体积庞大,身长约90cm(不包括尾长),高约63cm。

经专家鉴定,两只狗的年龄七岁左右,均为雄性。

战国中山国盛行田猎,出产的猎狗“北犬”在当时十分著名。

据汉代燕人韩婴所作《韩诗外传》记载,战国时“北蕃中山之君,有北犬晨凫”,为魏文侯所喜爱。

魏公子击封于中山后,曾访求这两种特产,献予文侯。

战国猎犬,身价不菲在古代,狗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狩猎、看家、食用、祭祀和随葬,都少不了狗。

在早期一些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殉狗遗迹。

这种风俗可能既有驱邪、警戒的考虑,也是人们期望忠犬在另一个世界中仍能陪伴主人。

作为猎犬,伴随主人捕捉猎物,帮助主人获得食物,是它们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价值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狩猎之风盛行,猎犬获得了一展身手的极大空间。

《吕氏春秋》记载:“齐有好猎者,终日不得兽,入则愧其友。

推其所以不得兽,狗恶故也。

欲须良狗,家贫不能得。

乃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良狗,有良狗则数得兽矣”——作为参与狩猎活动的先决条件,竟然是必须“家富”才能有“良狗”,可见一只能争善战的猎狗身价之不菲。

所以,中山王厝的爱犬佩戴金银项圈,既反映出中山国君生活的奢侈,也反映出猎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物见证,游牧雄风战国时期,狩猎更是风靡一时,无论贵族与平民,都热衷于狩猎活动,中山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2019届高三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

2019届高三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概念释疑: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课标要求:(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

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

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

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灵寿县,春秋战国时期为古中山国都城所在地。

那你知道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灵寿的民间故事:神箭手桑木公桑木公是灵寿县桑家庄人,传说他是万里村杜家坟里夭折了的小皇帝的保国。

他有一手好箭法,白天能射穿钱眼,晚上能百步射香头。

他还练就了一身大力气,背粮入囤一次能背五六百斤。

他的名气很大,震惊了当地百里以内的英雄好汉。

万里村冯大成早就有个耳闻,很想会一会这个人物,可是,平白无故的怎么去找人家斗力呢?桑木公自小就没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家务,靠纺线织布把他养大。

二十年过去了,家里还是贫穷,孤儿寡母还是过不出去。

桑木公想:母亲年岁大了,整理整理家里的杂务活儿,做做饭就够累了,其它的活儿就得自己下手干。

因此,他每天练完了武功,第一件事儿就是打水,天天如此,几乎每天第一个到井台上打水的都是他。

井就在村南口的道边上,什么时候都可以打水。

冯大成打听准了这些情况,就在一个大清早上,趁桑木公还没有挑水之前,把村南打谷场里的两个大碌碡搬到了井台上,成“人”字形地叉在井口上。

人要想打水,从两个碌碡中间打,水筲系不进去,要是只搬掉一个碌碡,另一个就得掉进井里去,两个碌碡同时搬,谁也没有这两下子。

冯大成摆好后,站在暗处偷着看。

桑木公来打水了,到井台上一看,愣住了,心想:“不知是谁弄得这个坏招儿。

”随口说:“谁家的孩子没事儿干,弄出这个缺德的事儿来!”说着他不慌不忙地把担杖一搁,走上井台,把两只胳膊伸进两个碌碡的中间,用力往两边轻轻地一拨拉,一个碌碡往左,一个碌碡往右,滚出了好几丈远。

冯大成一看,暗暗佩服桑木公的臂力。

有一年腊月二十六灵寿大集,冯大成为了准备年货到集上粜粮食,因行情不利,弄得天气很晚了粮食才出了手。

回家走到程阜安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上坡下岭的弯曲小道上行走很不方便,他便到亲戚家找了两根火绳,点着火借以照明和避免牲口的侵害。

当他走到凤凰山时,突然听着“嗖!嗖!”两声,两个火绳头儿同时熄灭了。

[中山国都城遗址导游词]中山国都城遗址怎么样.doc

[中山国都城遗址导游词]中山国都城遗址怎么样.doc

[中山国都城遗址导游词]中山国都城遗址怎么样中山国古都遗址位于中山国都城的风景区,在林山脚下,占地35平方公里。

中山国的都城位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部分出土文物都是稀世珍宝,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引起了轰动。

有十多个遗址,宫殿面积、居住面积、陶场、冶炼场、遗址。

在这座城市的后面是东部和西部的森林山脉、突起的平原和三个古佛大厅遗址。

峡谷中有满聚寺遗址和高僧墓(目前有13处)。

林山峡水库周围是绿柳和群山,可以进行各种水上活动。

被称为“神秘王国”的古代中山国,是由中国战国时期游牧民族白蒂部落的先禹部落建立的。

经过几次风风雨雨,它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它的历史遗迹更加复杂,因为历史记录中只有零星的记载。

1974年,当人们敲开中山国历史上的第一块砖时,这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神秘王国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位于七个战国的中心。

今年3月,记者来到屏山县寻找古中山国遗址。

在屏山县以东约15公里处,一个小土堆山包进入了记者的视线。

当地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山国哀悼后的坟墓。

它保存完好,没有被挖掘。

孙中山的国王“厝”的墓在爱侯墓以西约30米处。

它于1974年被发掘,出土了近2万件文物。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23年,孙中山的儿子程公自称为“孙中山之王”,而燕王、韩、赵、魏被称为“五国之王”。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期间,孙中山乘机侵入燕国“数百里见方,数十城”的疆域,夺取了燕国大片领土,加入诸侯行列,成为一个战车数千的国家。

据资料显示,中山王“厝”墓是已发掘的中山国最大的墓葬之一。

在中山王墓中,记者看到墓平面呈“中间”形,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全长97米,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呈“桶”形。

地下部分包括郭室、东图书馆、西图书馆和东北图书馆。

在主墓室的后半部分有六个埋葬墓穴,前面和侧面有两个车马坑、杂烈士坑、埋葬船坑。

尽管中山王陵已被多次发掘和破坏,但仍有许多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皿、陶器、玉器、玛瑙器皿、骨角器皿、木器漆器等。

传奇的地图——战国中山兆域图

传奇的地图——战国中山兆域图

AppreciatION 鉴赏·青铜在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 古中山国”的展厅里,有一件陈列在上厅结束位置的文物,为上厅做了完美结束,它就是被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版地图——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1977年深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勘探了中山国都灵寿古城,当时发掘了5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

在国王的椁室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件令整个建筑史学界都为之兴奋的文物,就是战国中山国史上最有作为的国王的墓城建筑规划图。

兆域图的整体器形是一块长方形板,长度为96厘米,宽度为48厘米,厚度为0.9厘米,重量为29.5公斤,表面平整,厚度不均。

器物背面的中腰两侧各有一个兽面衔环铺首,兽面与铜版是一同铸成的,环是铸好后套在兽面模中铸在一起的,铜版的正面是中山王陵区建筑规划图。

这件兆域图显示出的信息包含了除经纬度外的现代地图所有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方位、比例尺、传奇的地图——战国中山兆域图刘 寅图1:文物原图AppreciatION 鉴赏·青铜符号。

首先,兆域图上的图形非常清晰明了,中心部分是用金线嵌出的五个方形享堂的轮廓线,最中间是王堂,就是王的享堂,轮廓线内有“王堂”字样;王堂的两侧是两个王后堂,其中一个是哀后堂,轮廓线内有“哀后堂”字样,另一个是王后堂,轮廓线内有“王后堂”字样,中间三个享堂的方形轮廓大小相同;最两侧是两个较小的方形轮廓线,其中一个的轮廓线内有“夫人堂”字样,另外一个字样已经不清晰。

五个享堂的外围,是用银丝线标识的墓的封土底边——丘,丘再向外,是用宽银片嵌出的“内宫垣”和“中宫垣”两层宫墙轮廓线,铜版上方,内、中宫垣中央均设有门阙。

沿着“内宫垣”的下边,由左向右等距离地排列着“诏宗宫”“正奎宫”“执帛宫”和“大将宫”标识,它们的用途分别是陵园中主持祭祀礼仪、主管清洁、主管祭祀用品和看守陵墓的官员处所。

其次,关于兆域图方位的推断也很巧妙,内、中宫垣南面中央设有门阙,门阙均位于图的上方,经过与实地墓和哀后墓对照后,发现图示方位为上南下北,与今天的地图正好相反。

【引用】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

【引用】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

【引用】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方壶、圆壶铭文拓片及释文中山王墓出土情况简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相互割据称霸,曾出现包括秦、楚、齐、燕、韩、赵、魏在内的战国七雄。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个国家能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国的军事实力,北方小国中山拥有强悍的军队号称"千乘之国"而成为曾经左右政局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后期周旋于七雄之间,国君曾经称王。

《战国策》有《中山策》,当时的纵横策士,颇看重中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实力,说明中山国足以立身于七雄之间。

更为重要的是中山是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从出土的文物看,后期中山国虽然仍保留某种程度的戎狄之风,但已经华化,中山国的青铜铸器也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这说明华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但是有关中山国的历史,史书中无详细记载,中山王墓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一缺陷,由此笼罩在上面的那一层面纱得以掀开。

下面先简要的介绍中山国的历史,然后再主要以河北平山中山王墓的出土情况(分为墓葬制度和出土器物两个部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概述中山国是由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白狄创立,最初被称为鲜虞,后称中山。

公元七世纪左右,鲜虞向中原一带内迁,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与中原强大势力的竞争中,鲜虞中山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曾经一度失国。

大概三十年后,中山复国,桓公及其追随者从太行一带返回故土,并且迁都灵寿,公元323年,达到鼎盛状态,王昔与韩、赵、魏等国国君相继称王,之后在参与齐国对燕国的讨伐中,中山国占地掳物,迎立新君,并由此获得周天子的嘉奖。

但是之后中山国处于衰败的过程中,势力一蹶不振,最终被赵国所灭,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太行脚下重振家园。

关于这一段历史,史书中有所记载,但是仍然有许多疑问使得这一小国的历史不完整。

新中国的考古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山国。

这一墓葬考古的出土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1935年,平山县三汲乡南七汲村出土了一块刻有文字的"大河光石",经过认定,三汲一带是战国中山国国王的园囿和陵墓所在地,中山国扑朔迷离的历史初露端倪。

中山国简介

中山国简介

● 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中山王厝乘机称王。公元前314年,中山王厝乘燕国动 乱期间派相邦司马赒率国中之兵伐燕,攻破数十城,克敌大邦(燕下都),扩地数百里,掠夺大 量财富,司马赒因功被封为“仲父”,赐予“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然而中山国的辉煌并没 有持续多久,齐国灭燕的行径遭到列国抵制,公元前312年,齐国在濮水之战中大败,被迫从燕 国撤军,燕昭王即位后,陆续收复了部分被中山国占领的城池。一直将中山国视为心腹之疾的赵 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国力大增,开始了征伐中山的战争,公元前306年,赵国攻中山 至宁葭。次年,赵武灵王命赵袑为右军将、许均为左军将、公子章为中军将,赵王亲率三军攻取 鄗邑、石邑、封龙、东垣,同时命牛翦率车骑、赵希率胡兵和代地之兵攻取丹丘、华阳、氐鸟等 地的要塞,中山王(妾子次虫)被迫割四邑与赵国求和。公元前303年,赵国再侵中山。公元前 301年,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中山王(妾子次虫)逃亡齐国,赵人立中山王尚为傀儡。公 元前296年,赵国废黜中山王尚,将其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余年时间, 宣告灭亡。
● 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 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 陉到扶柳约150公里。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 时中山国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中山国里,东西距离454中山国里。
晋伐鲜虞
● 春秋中后期,鲜虞的主要敌人是晋国,晋国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最后消灭鲜 虞的战略。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 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 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 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

中山国考古概述

中山国考古概述

中山国,建立者出自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姬姓。

国土嵌在燕赵之间。

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

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

后魏国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

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

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

该墓志所在地宗高和村正好位于史书记载的中山国都城中山城(今唐县北店头乡南城子村和北城子村)西南方向。

这为中山国都城曾在唐县提供了有力佐证。

春秋时的鲜虞国,大致南疆至今石家庄一带,北疆在今唐县西南(鲜虞中人邑),西面在今太行山上的井陉、盂县一带,东面的疆域主要在滹沱河冲积扇地带,即今日的河北藁城、晋州。

春秋末至战国初年,中山国开始扩张领土。

战国中期,中山桓公复国后,领土进一步扩张。

中山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南北从鄗至鸱之塞约200公里,东西从井陉到扶柳约150公里。

按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上所标的长度比例推算,中山国疆土合战国时长度单位为南北距离606里,东西距离454里,总面积与《战国策.秦策》中“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之说吻合。

经济史称“中山地薄人众。

”中山国受地理环境和鲜虞族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牧业与农业生产并存发展。

北部以牧业为主。

南部以农耕为主。

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其工匠制造的铜、玉、陶、金、银、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在数量、造型、工艺水平上,都有很高水平,《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正是对中山国手工匠人的工艺技巧和绚丽多姿的工艺品的赞叹。

存在商业区中山国考古专家在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上称,中山国灵寿城存在商业区,该商业区位于今平山上三汲村一带。

城内有宫殿建筑群和制陶、铸铜、铸铁等官手工业作坊区。

作坊区南部可初步确定是灵寿城内的“市”,意即为“市肆”,是当时的商业交换活动的中心。

中国古代工程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工程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工程管理思想浅析【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建筑渊源的文明古国,而流传下来的不同时代的优秀古建筑是对它所处时代的文化、宗教、生活的一面镜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纵览从古至今的古建发现,中国古代建筑存在着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发展规律,对于工程建设也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思想,从这个思想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就是研究大型古代建设工程管理思想的作用之一。

【关键词】项目管理;文化;古代建筑;1 项目管理背景1.1管理机构早在商朝就有管理工奴的“工”官。

周王朝和诸侯设有掌管营造的司空。

<周礼>中记载了有关建筑工程的官职,如封人(主管建造城邑)、遗人(主管规划道路、市场、旅舍)、遂人(主管井田水渠和道路建设)、司险(主管道路工程)、囿人(主管苑囿)、冢人(主管陵墓工程)、量人(主管都城和城邑规划和军营建设)、土方氏(主管测量)等。

<考工记>中有攻木之工七种,其中“匠人”主管测量,都城规划,礼制建筑设计,仓库、道路、井田沟渠等工程。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已掌握了全部重要建筑工程。

隋朝开始设工部,主管制定有关建筑工程的法令规范,实际管理工程的是将作大监。

唐朝设将作监,监下设四署,分管木工、土工、舟车工和砖石材料。

宋朝将作监规模更大,下属五案、二十七所、十场库。

元朝管理工程的官府名目繁多,有将作院、缮工司、修内司、祗应司等。

明朝工部设营缮所,内府又有营造司,另有总理工程处,仅内府营造司即掌握土作、木作、石作等十作及十多处材料场库。

清朝继承明制,工部主管全国性工程,制定工程法规;内务府设营造司,主管帝王宫殿、园林的建设。

1.2工匠供应官府役使的工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籍”的“匠户”,主要是技术工人,按时赴役或常驻官府供役;第二类是按役法(庸法)摊派的丁役,主要充当力工;第三类是刑徒、刑卒或奴隶。

在需要更多的劳力时(如修筑长城),还要调用军役,如汉的军匠,宋的厢军,明的班军。

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第601-700题)

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第601-700题)

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第601-700题)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题库及答案(第601-700题)601、现存唯一完整的清代苑囿是以下哪一个,OA.圆明园B.天坛C.颐和园正确答案:C602、2004年6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是第O届,A.25B.26C.27D.28正确答案:D603、清一代科举考试共开科()次。

A.156B.112C.137正确答案:B604、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位于OoB.韩国C.美国D.日本正确答案:D605、大溪文化主要分布于OoA湖北B.陕西C.安徽正确答案:A606、辛格韦德利国家公园位于O oA.瑞典B.荷兰C.冰岛D.意大利正确答案:C607、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O o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大汶口文化正确答案:A608、北京故宫午门有几个门洞,OB.5个C.3个正确答案:B609、水底考古学最早发祥于16世纪O人在海底探寻沉船。

A.西班牙B.葡萄牙C.意大利正确答案:C610、国际博物馆志愿者领域最权威的专业组织是,OA.国际博物馆协会教育与文化活动委员会B.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C.国际博物馆志愿者之家正确答案:B611、大盂鼎现藏于OoA.陕西省历史博物馆B.中国历史博物馆C.台北故宫博物院正确答案:B612、中国皇帝陵墓中最后的一座是OoA.崇陵B.泰陵正确答案:A613、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历史根源是OoA.经济危机B.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希特勒的独裁政策正确答案:B614、俏色雕品中,从古到今,佳品极多,内容尤其丰富。

因此,俏色按其造型分类,可以分为如下各类()OA.人物俏色B.动物俏色C.植物俏色D.器物俏色E.景观俏色正确答案:A,B,C,D615、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于OA.1946B.1947C.1977正确答案:A616、明确记载武王伐纣的青铜器是OoA小盂鼎B.利签C.散氏盘正确答案:B617、中国于()年加入了国际博物馆协会A.1977B.1983C.1986正确答案:B618、我国O成功申报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珰曜鵔鸃——看战国至汉羊纹金饰的一个新视角

金珰曜鵔鸃——看战国至汉羊纹金饰的一个新视角

43金珰曜鵔鸃——看战国至汉羊纹金饰的一个新视角文 图/左 骏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

”——《史记•佞幸传》两侧及下部两侧均各有一缝缀的圆穿。

另有较小的羊纹金饰片若干。

金饰片附近还发现金质的盖形缨座1件和金泡饰,从结构上看,这些金饰可能就是与羊纹金饰片组合使用的冠帽装饰物。

邯钢西区赵国贵族墓葬所见金饰,一组7件,数量及构件形态已经比辛庄头简略,或邯郸钢铁厂西区战国墓金饰(《邯郸文物精华》)体现了时代上略有前后之别。

西汉早期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2件羊纹金饰片出自西三耳室(W3)中,制式与邯钢西区赵国贵族墓葬的正视羊首纹金片完全相同。

因狮子山楚王墓西三耳室被盗辛庄头30号墓战国羊纹金饰片与构件(《燕下都》)扰严重,发掘者只能根据耳室中残留有铜镜、铁甲片等推测之前是储藏兵器和戎装衣冠器具的耳室。

扬州刘毋智墓发现时被盗毁,后追缴回残留的金饰片1件,考古发掘者推测出自椁内,金片为对角羊纹锤揲金饰。

从墓中所见一枚“刘毋智”白文玉印,墓主可能不仅是西汉早期吴国高级宗室,还可能是吴王刘濞近身侍从。

山东莒县茅胡墓金饰片出土于脚部棺外,其中有羊纹金饰4件,与金饰同组的半球形金扣4件,器内凹处有一横钮。

从该墓戟、剑等兵器及双面印看,茅胡为西汉早(中)期城阳国的显贵武官。

西汉中期近年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被确定为江都易王刘非墓的江苏盱眙茅胡墓羊纹金饰片与构件(《莒县博物馆》)狮子山楚王墓西汉早期羊纹金饰片(《古彭遗珍》)刘毋智墓羊纹金饰片(正、反)(《广陵遗珍》)46大云山江都王墓金饰(《长毋相忘》)南越王墓羊纹金饰(《西汉南越王墓》)瞑目上的装饰物。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左右下葬的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前室随葬品中发现羊纹金饰片5件;西安临潼代王镇出土羊纹金饰片2件,具体信息缺失,不过从风格与造型来看,至少应是西汉中期的制品。

从发现地域上来看,战国时期所见2处分别位于中原偏北部的燕下都(今河北易县)与赵邯郸城(今邯郸西南);西汉早期出现在了莒县城阳国、楚国都城彭城(今徐州)及吴国都城广陵(今扬州),表明已扩散至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西汉中期分布范围大幅度扩张——东南大云山汉墓,下葬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界发现战国时中山国都城内有大型“商业区”
2012年11月25日燕赵晚报黄蓥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昨天在石家庄揭幕,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办的本次年会,也是今年内地考古界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

年会主题是“环渤海
地区的区域考古文化研究”,涉及河北、辽宁、山东、北京和天津等地。

来自河北、北京等省内外的学术精英围绕该主题,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思路。

记者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记者黄蓥
发现一:中山国都城有“商业区”
北京有王府井、石家庄有中山路商圈,古代城市也有商业中心吗?答案是:有。

昨天河北省文研所的陈伟、雷建红向考古学年会提交的论文《论战国中山灵寿城的“市”》中显示,在充分研究《战国中山国灵寿城》考古报告等资料后,他们初步确定中山国都城内有个大范围的商业区。

中山国考古专家、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应祺昨天告诉记者,该商业区位于今平山上三汲村一带。

战国中山国是由白狄鲜虞族统治者建立的“千乘之国”,中山国灵寿城是中山桓公复国后(约公元前380年左右)所建立的都城(今石家庄平山三汲乡及灵寿东南部分)。

城内有宫殿建筑群和制陶、铸铜、铸铁等官手工业作坊区。

陈伟、雷建红认为,作坊区南部可初步确定是灵寿城内的“市”,“意即为‘市肆’,是当时的商业交换活动的中心”。

它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50米,是处大“市”:“出售商品除日常生活用的陶器和较为精美的铜器外,主要以铁器作为商品来交换。


他们的根据是,此前当地人在这一带盖房挖土时发现很多文物,“出土成堆未经使用的陶器和成摞状的各种铁农具、铁工具等,有如此多的相同器物,肯定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或出售。

”附近一些稍大的房屋建筑遗迹出土有较大的残灶遗迹,相当于旅店或以前的客栈。

发现二:河北古长城总长1388公里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中,河北省文研所研究员郑绍宗作了《河北省古代长城综合研究》的报告,并首次公布了河北省境内古代长城总计1388.818公里(重复段落未计),其中列燧长城220公里。

“虽然在不同年代长城修筑的情况不同,但其中也不乏重叠的地方,本次公布的调查长度是将不同朝代但长城段落相重叠不做统计,最终得出的数据,其中涉猎的烽火台等列燧长城有220公里。

这是目前现存于地面的有城墙遗迹可寻部分。

”郑绍宗透露河北考古工作者已进行20多年的长城调查,发现河北境内长城分燕北长城、秦长城、汉长城、燕南长城、北魏六镇长城、金代界壕、明长城等。

“中国长城修建有三个高峰,秦始皇灭六国后、金代界壕与明长城,尤其是明长城在历史上发展到最高峰。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修建的蓟镇长城
就在河北,是长城的精华。

它墙体高大,有砖墙即全部砖包围、外砖内石墙、砖帽石墙、宽体石墙、山险墙等,墙体上包括烽火台、瞭望台、战台、炮台、关隘、口门、炮位等数十种设施,另有多种城池,包括镇、路、关、营、堡,多种不同等级防御城,固若金汤,形成历史上长城建设最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郑绍宗表示,古长城调查丰富了长城文化资源,在自然环境方面,可以看出河北境内长城地理位置处在生态变化带的坝上、坝下区域,反映出古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争生存的状态。

此外,长城设置的大小隘口也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交易的场所,促进了民族融合:“长城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发现三:磁山是北方家猪起源地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邯郸武安西南的磁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房址、粮窖,石器、骨器、陶器和祭祀品等文物、遗迹10000余件(处)。

这里粟、黍的出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家鸡的饲养、核桃的栽培、黍的种植堪称世界最早。

为此磁山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是目前已知的中华农耕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农耕文明的起源地。

在本次考古学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赵兴波等又为磁山增加一个新称谓——北方家猪起源地。

他们向本届学会提交的论文《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来自磁山遗址古代猪遗存的信息》提到,河北磁山遗址与河南瓦店遗址所在地区均为中国北方家猪的起源地。

赵教授透露,2012年春季他们开始与河北文物研究所合作,从磁山遗址古代遗存中获得遗传信息,开展猪古DNA研究:“从9块磁山猪遗骸中提取古代DNA,发现已是家猪。

”他表示该研究对古代农耕文化的研究是个推进,同时对于畜牧业意义重大:“对于育种、品种保护都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现四:隆尧唐祖陵模仿长安
两年前河北省文物工作者通过考古勘测确认大唐皇室祖籍在河北隆尧。

昨日隆尧唐祖陵遗址勘探队领队郭济桥透露:在进一步的勘察中,日前发现的三道围墙遗迹,经过印证为唐代帝陵的“三垣结构”,其具体形制模仿了当时的京都长安的皇帝陵寝。

“比如,最内侧的一道围墙遗迹,是整个陵区的中心建筑区,为陵院。

结合史料与勘测数据来看,陵院内中间为山陵、玄宫,陵前有衙殿,陵前或衙殿前有御道,陵侧有寝宫,而寝宫则是帝王灵魂饮食起居之所,兼及宫人、官吏留守的地方。

”郭济桥透露,中间的一道围墙则是中陵垣,内部则是司马院,里面现存的官员、御马、瑞兽等石像生及石柱等也刚好与史料相印证。

最外侧则是外陵垣,里面的区域因为大量种植松柏,被称为柏城。

“唐陵结
构基本明了,三重围垣已经证实,模仿京城。

尤以司马院北垣与柏城北垣重合,更是与长安城如出一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