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共17张PPT)
方法技巧诗眼 心 远心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理解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间看见了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一起回到远山的
归纳小结
饮酒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飞鸟相与还——愉悦宁静
结合诗歌,请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 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1、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2、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抗。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3、要改造社会,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
饮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培养准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 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 力。 3. 反复诵读,领会作者志趣。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 (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 私谥(靖节),( 东晋)时期著名的
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奥呢?
寻诗景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寻诗景
饮酒
陶渊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等。陶渊明作品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
《陶渊明集》。
3
4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
诗中包含了哪些意向?
12
13
1.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14
作者如何在喧闹的“人境”中保持这份悠然心境的呢?
心远地自偏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远离了官场的追名逐利、 阿谀奉承。
15
2.陶渊明说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辨 已 忘 言。
人生追求: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悠然自得。
16
17
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18
饮酒(其五)
陶渊明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找准意向。 2.通过品析诗句,感受陶渊明的悠然心境。 3.结合背景,感悟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
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
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作品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
2.请大家适当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和 心理描绘画面。
意境:恬静闲适、悠然自得
11
“ 采 菊 东 篱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第25课《饮酒》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 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 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 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 追求朴素自然。
9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新课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 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 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 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 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1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2
陶渊明
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 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
4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 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 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 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 追求朴素自然。
9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新课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 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 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 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 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1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2
陶渊明
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的体裁特点,识记作家作品, 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2.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 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重点)
4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 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课件
找出蕴含“悠然”之意的词、句、意象, 你从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示
我发现“庐”中蕴含着作者的悠然之意。
“庐”是简陋的房屋,从中感受到了安于田园、
例 生活简朴的陶渊明。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与世无争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
“渊明吾师” “愿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苏东坡
《陶渊明诗集》
月缺不改光 剑折不改刚
--《饮酒》其五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品诗韵,读出悠然之味。 明确方法,绘诗情,感悟陶潜之志。 纵古贯今,守心志,汲取人文精神。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评价标准: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漫漫太空路 坚守航天梦
你活成了世人心中 理想的样子 进退自如 悠然脱俗 采菊东篱
你完成了心灵的蜕变 归隐田园
最低的境遇中, 活出最高的境界
萧萧竹声 抚慰吾心 山河岁月 时光肆虐 映澈了你的坚守奏乐 我追寻着你 追寻着你的人性光芒 我的旅途一路高昂
作业
必做
用描绘画面的方 法,描绘《归园 田居》(其一) 的田园生活。
评价标准:
语气舒缓从容 声音悠长绵远
巧绘“悠然”之境
如何诗意地描绘这悠然的画面?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视觉
锦囊一:抓意象 锦囊二:调感官 锦囊三:融细节
示 例
夕阳西下,云雾缭绕,霞光漫天,万籁俱寂中,耳 听觉 畔突然传来清脆的鸣声,感受着晚风雾霭的气息,
飞鸟正成群结伴,展翅飞回南山之中。
细节
示
我发现“庐”中蕴含着作者的悠然之意。
“庐”是简陋的房屋,从中感受到了安于田园、
例 生活简朴的陶渊明。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与世无争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
“渊明吾师” “愿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苏东坡
《陶渊明诗集》
月缺不改光 剑折不改刚
--《饮酒》其五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品诗韵,读出悠然之味。 明确方法,绘诗情,感悟陶潜之志。 纵古贯今,守心志,汲取人文精神。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评价标准: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漫漫太空路 坚守航天梦
你活成了世人心中 理想的样子 进退自如 悠然脱俗 采菊东篱
你完成了心灵的蜕变 归隐田园
最低的境遇中, 活出最高的境界
萧萧竹声 抚慰吾心 山河岁月 时光肆虐 映澈了你的坚守奏乐 我追寻着你 追寻着你的人性光芒 我的旅途一路高昂
作业
必做
用描绘画面的方 法,描绘《归园 田居》(其一) 的田园生活。
评价标准:
语气舒缓从容 声音悠长绵远
巧绘“悠然”之境
如何诗意地描绘这悠然的画面?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视觉
锦囊一:抓意象 锦囊二:调感官 锦囊三:融细节
示 例
夕阳西下,云雾缭绕,霞光漫天,万籁俱寂中,耳 听觉 畔突然传来清脆的鸣声,感受着晚风雾霭的气息,
飞鸟正成群结伴,展翅飞回南山之中。
细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 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 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 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 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5
14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3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 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 强的艺术魅力。
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 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 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 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 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 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5
14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根据提示背诵本诗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 内中深奥!
13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 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 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 强的艺术魅力。
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 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 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诗词五首《饮酒》课件20张PPT
深入研读总结
诗篇通过歌颂归隐后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反映诗人的恬淡情怀和高洁志趣,并以此反衬 他对世俗尘嚣和仕宦利禄的厌恶。
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 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 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第
饮
二 十Leabharlann 课五 诗词五 其五
文年
部 编 语
酒 首 (
八
陶 渊
级
明
)
上
册
)
(
酒
饮
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渊 明
陶
壹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贰 诗文初探
理解字词、诗文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叁 深入研读
深入探究艺术特色、隐逸思想。
肆 各抒己见
用自己的话翻译、改写诗文,表达对诗文的理解。
壹
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历史背景
社会 晋朝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 背景 统治者荒淫奢侈,无心朝政。
文人 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 处境 动辄被无辜杀戮。
文人辈出,但惧谈政治
归隐后的 美景与生
活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你问我怎样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离世俗,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 喧”呢?
(古代的人出行一般——双脚。 车马——达官显贵。) “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 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 这种应酬和交往。意指作者疏远 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 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 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 田园风光的图景。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胸襟
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 自然、悠闲自适的情 感和超然物外、豁达 宽广的心胸。
【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 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 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 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亲爱的读者:
1、盛生年活不重相来信,眼一泪日,难眼再泪晨并。不及代时表宜软自弱勉。,20岁.7.月14不7.待14人.2。02。02200:.375.12407:3.154:1.220J2u0l-20:2305:2305:35:12Jul-2020:3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公元405年秋,为了养家糊口,陶渊明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 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 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 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 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 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 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 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 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索性取出官印, 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 天县令的彭泽县。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 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 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 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归纳小结
饮酒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飞鸟相与还——愉悦宁静
结合诗歌,请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 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的情景。著有 《陶渊明集》
名 片
· 陶 渊 明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嗜酒”“著文章”《五柳先生传》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理想追求: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代表诗作: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2、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抗。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3、要改造社会,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课外阅读《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深入了解陶渊明。
3、把《饮酒》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用 第一人称来写。
归纳小结
饮酒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飞鸟相与还——愉悦宁静
结合诗歌,请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 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 真谛,我该怎样表达其中的 深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的情景。著有 《陶渊明集》
名 片
· 陶 渊 明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嗜酒”“著文章”《五柳先生传》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理想追求: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代表诗作: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2、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抗。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3、要改造社会,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因此,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课外阅读《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深入了解陶渊明。
3、把《饮酒》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用 第一人称来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首句即佳。这几句语言浑厚,却道出了 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深谷。
诗歌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 “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 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诗歌赏析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 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 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域。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 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 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 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 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深谷。
诗歌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 “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 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诗歌赏析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 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 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域。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 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 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 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 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课件(共23张PPT)PPT课件
手法探究
本诗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试举例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
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 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 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 融于景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 “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 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 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4. 如何理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 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 ,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句运用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 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 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诗文翻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 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 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 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 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 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饮 酒(其五)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陶渊明名潜,或名渊明,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朋友私谥“靖 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 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 家。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相 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 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诗》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饮酒(其五)》课件
诗词品读
饮酒(其五)
点明归隐之所,指
陶渊明
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
喧嚣扰攘的尘世。
马,代表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
析 引发读者的思考。
叙事议论 奠定基调
指代上两句内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揭开悬念:因为心情闲适,
①景物类:溪水、山石、松林、柳、明月、菊花、竹、稻香、蛙 声、桑榆、桃李等。②动物类:鸡、犬、眠蚕、白鹭、黄鹂、燕 子、牛羊、蝉、布谷鸟、莺等。③人物类:隐士、山中人、松下 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①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赞美山河。②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 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③表达向往自由、厌倦官 场的超脱之情。④厌恶世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⑤对 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 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 “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 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 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 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 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素养提升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诗人形象。
【材料一】
《饮酒》ppt课件 (3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 的滋补品。中国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 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 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 着国人的性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诗词五首,探究其中 的美点。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 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 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 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一、读一读 结庐在人境( lú ) 而无车马喧( xuān ) 悠然见南山( yōu )
飞鸟相与还(huán )
二、记一记
结 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 马 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 能 尔:为什么能这样。 悠 然:自得的样子。 相 与 还: 结伴而归。
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 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 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1.快速浏览诗文,用自己 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诗歌的主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心问灵我避怎离能尘如俗此自超然凡幽洒静脱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翔萦远绕山升的腾怀,抱。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 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 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 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一、读一读 结庐在人境( lú ) 而无车马喧( xuān ) 悠然见南山( yōu )
飞鸟相与还(huán )
二、记一记
结 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 马 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 能 尔:为什么能这样。 悠 然:自得的样子。 相 与 还: 结伴而归。
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 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 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 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1.快速浏览诗文,用自己 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诗歌的主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可家从建没在有众烦人神聚应居酬的车繁马华喧街闹道。,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心问灵我避怎离能尘如俗此自超然凡幽洒静脱远,邈。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翔萦远绕山升的腾怀,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尚节 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 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 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 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 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 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 在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 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 却不能说出。
教学目标:
• 1、感受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理 解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2、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这首诗。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尚节 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 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 “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此外,陶渊明有部分诗文,抒发了对污浊现实 的不满,表现出愤世嫉俗之情。有《陶渊明 集》。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 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 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 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这几句语言 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 谛。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 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 在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 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 却不能说出。
教学目标:
• 1、感受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理 解诗词写景与议论的特点;
• 2、能有感情的背诵和准确默写这首诗。
陶渊明(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浮 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 功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