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1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精品教案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精品教案
二、精读感悟
1.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背影。
思维发散。
由古诗引发思维,同时,在欣赏视频,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6.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的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7.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父爱。

(2)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适时点拨。

3. 合作探究(1)小组内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2)全班交流:作者在故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教师总结:父爱的伟大,要学会珍惜亲情。

4. 品读感悟(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

(2)分享读后感悟,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总结规律。

3.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苏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背影》公开课教案苏教版

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激情导入: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其实,父爱同样伟大。

生活中,父亲就像一颗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遮出一片阴凉他们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又欣喜的关注着我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将跟随朱自清,与他一起再次感受浓浓的父爱。

欣赏歌曲《父亲》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预习检测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变卖典质( ) 颓唐()狼藉()交卸()奔丧()簌簌(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整体感知---寻背影听课文录音。

思考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八年前作者奔丧完毕,与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思考2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背影父亲父子深情思考3: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合作探究---品背影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合作研读:6自然段运用圈点批划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读文本,找语句、谈感受.(提示: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父亲的动作: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练习:以“我的父母”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背影》的理解和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对父爱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尊重。

2. 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对父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 写作练习:以“我的父母”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背影》文本,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背影》的写作背景。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背影》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这些技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对父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八上《背影》 (一1)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八上《背影》 (一1)

《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蕴涵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请大家知道自己生日的举手,然后请知道父母生日的举手。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可以通过某个动作流露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出来。

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文中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父爱吧。

二、简介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三、检查预习1.组织学习介绍作者。

朱自清(1989-1948),字佩弦,中国散文家、诗人。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

《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踌躇..()..()蹒跚..()琐屑.()颓.唐()栅.栏()簌簌狼藉.()妥帖.()游逛.()擦拭.()举箸.()迂.()四、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思考: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分别有哪些?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明确:开篇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背影》一文,使学生了解父爱的伟大和母爱的深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阐述文中父子之间的情感,如:感恩,感动,爱等;解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2. 难点:通过文本分析,教育学生了解生活中重要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

2.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演绎法,让学生通过剧本演练,提高学生。

的演技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通过让学生阅读《背影》一文,了解文中人物形象,并思考《背影》中的意义是什么。

2.探究阶段: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父亲的形象,包括外表,性格等。

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看文中有哪些描写手法,并分析所使用的手法对读者的影响。

3. 拓展阶段:通过讲解文化背景,了解文化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获得的信息。

让学生分析文中的文化信息,并从中获得生活中的启示。

4. 运用阶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角色扮演时让学生找出不同人物形象的重要特征,并思考如何塑造角色的形象。

五、教学评估方法:1.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自学、分工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进行了解,全方位的帮助学生成长。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检测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我认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展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实际性。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有机结合,注重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丰硕的教学成果综上所述,在教学《背影》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的解读。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背影》2. 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2)解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联系实际,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入。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发表自己的感悟。

8. 板书设计《背影》朱自清父爱如山珍惜亲情关爱家人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背影苏教版语文教案

背影苏教版语文教案

《背影》苏教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人生、成长的思考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解释课文《背影》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课文内容分析:(1)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和主要事件。

(2)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朱自清的作品,引发对作者的兴趣。

(2)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的印象是什么?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标注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1)要求学生以“背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背影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协作能力。

(2)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背影》朱自清2. 作者简介: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相关文章:关于《背影》的评论和解析4. 参考书籍:朱自清的作品集、关于《背影》的研究论文5. 多媒体教学:课文朗读、相关视频资料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doc
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贵在以情感人。文中有几次作者的泪在悄悄地流,为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c、惜别之泪:父子离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过渡: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贷又是他内心充满忧愁;社会衰败,民不聊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朝不保夕的社会境况又使他深感痛苦和绝望。日渐苍老的父亲却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儿子,宽慰儿子。有些事本来不是他非做不可的,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但他不做便于心不安。为了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难万险中为儿子做的一切,比平常顺境中更难能可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流泪。
本文线索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即徐州见父买橘子,北京读书倍思父亲,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主线则是"背影",全文是以此为中心。
环节二、走进文本:读懂父亲(展示作业)
设计意图(目的):
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依次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教学难点
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教学方法
(一)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二、资料准备: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回忆往事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积聚词汇,明白〝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全体感知课文,归结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言语。

〔二〕进程与方法:1、重复诵读,深化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细心揣摩文中举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言语。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举动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反省预习状况:«世上只要妈妈好»这首歌同窗们一定耳熟能唱,但我也经常听到有同窗把它改成«世上只要爸爸好»,确实,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能够比母爱更深沉、更委婉,只需我们用心去感受,异样能体会到。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想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不时被广阔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不时被选入教材,抚育了几代人。

关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仔细阅读、学习。

引导先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

〝交卸〞,用于某种职务。

〝推脱〞,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

奔丧,在外地赶回操持尊亲丧事。

丧,别读sàng,丢掉,失掉。

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疑不定。

另意,描画自得。

迂腐〔yū〕,拘泥保守。

迂腐,拘泥于旧的准那么。

迂,另意〝迂迴〞,迂回、绕远。

踉跄〔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晃的样子。

颓唐〔tuí〕,肉体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粗大冗杂的事。

晶莹〔yíng〕,光亮透明。

2、先生朗诵课文。

找先生朗诵课文,最好分三个局部,找三个同窗区分朗诵,提出朗诵要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背影》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背影》教案 苏教版

背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从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中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琐屑.(xiè)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 簌.簌(sù) 迂.腐(yū)栅.栏(zhà) 蹒跚..(pán shān)3.理解词义。

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变卖典质:(把自己的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质,当。

赋闲:指失业在家闲着。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里。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叙述。

请简要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上庸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魏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与“背影”相关的语句,思考:(一)问题导学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各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二)互动探究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第1题的后一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1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1 苏教版 教案

背影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这种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结合抒情。

“背影”在文章里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那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我”感动得热泪潸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我”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里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呼应。

文章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它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这是因为: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文章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去着意描写,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

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行动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同学们一定耳熟能唱,但我也经常听到有同学把它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确实,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更含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同样能体会到。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

“交卸”,用于某种职务。

“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

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

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

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

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

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

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2、学生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二、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背影》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通过朗读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

2. 多媒体: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父亲节的背景,引起学生对父亲的思考和感激之情。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朗读与表达: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活动1.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表达与展示: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反馈。

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背影》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激情导入:
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其实,父爱同样伟大。

生活中,父亲就像一颗大树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遮出一片阴凉他们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又欣喜的关注着我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将跟随朱自清,与他一起再次感受浓浓的父爱。

欣赏歌曲《父亲》
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预习检测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变卖典质( ) 颓唐()狼藉()交卸()奔丧()簌簌(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
行李( )
整体感知---寻背影
听课文录音。

思考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八年前作者奔丧完毕,与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思考2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背影父亲父子深情
思考3: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合作探究---品背影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合作研读:6自然段
运用圈点批划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读文本,找语句、谈感受.(提示: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父亲的动作:
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_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下来了。

父亲的外貌: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父亲的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

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

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

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

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与文中的父亲对话:
你是一位的父亲,你(原句)的背影让我看见了:
你是一位的父亲,你的言语让我懂得了:
你是一位的父亲,你的动作让我感受了:
你是一位的父亲,你的穿着让我明白了:
……
合作探究---悟真情
父亲的背影感动着我们,更感动着文中的“我”,父亲的背影总是被儿子充满泪水的双眸所关注。

跳读课文:根据问题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

1、《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流的?
2、文章首、尾段有什么作用?
1、儿子的眼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的泪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动的泪
背影消逝,依依惜别——离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疼惜的泪
2、首: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惨淡和悲凉),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写背景,往往有烘托作用。

尾: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3、背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泪水噙满了儿子对父亲的疼惜与不舍。

父亲的背影、儿子的眼泪,代表的是父子间相怜相爱的至爱亲情。

悠悠慈父爱,拳拳赤子心,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看见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水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请各抒己见。

拓展延伸---绘背影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世间至真至善的真情!
也许你的心中也常常为生活中这样细小的爱的镜头温暖着、感动着,也许你的脑海中也存贮着许许多多这爱的背影,敞开心扉尽情地描绘出这爱的背影吧!
用“我最难忘的是的背影,”的句式说一段话。

如:我最难忘的是爸爸送我上学后返身出校门的背影,这是一个慈爱的背影。

他微微一笑跟我挥手,布满皱纹的脸上闪烁着光泽。

“进去吧,要听老师的话,争点气,好好读!”说完,他轻快地步子很快就带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楼梯的转角。

结束语:
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

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
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