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论文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几个误区[论文]

语文教学中几个误区[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新的课程标准实行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教师们或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或退居二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沉闷窒息的课堂因为这些手段的运用,而显得朝气蓬勃、活力无限。

毋庸置疑,从课堂效果上来说,这些手段的运用确实起到了调节课堂,使其直观、生动的作用。

但是,在轰轰烈烈之余,也有人对这样的教学产生怀疑:这就是语文课吗?老师在课堂上干什么?语文课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说,有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

因为,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的,它的实现肯定伴随着种种不足和偏离。

作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我们必须敢于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就新课标实行以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完全打破了过去以体裁为类别来进行编排的格局。

但是,要想使学生从教材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中获得启发和教益,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就出现了老师别出心裁的安排:或分小组讨论,或师生互答,或学生和作者对话等等。

很显然,这种形式较过去的“满堂灌”,更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是,由于把握的不好,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个不尽人意的地方: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向沙漠进军》被上成了纯粹的环保课;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被演绎成了风俗民情课;《斑羚飞渡》却成了讨伐人类恶行的斗争课……语文学科是干什么的?难道仅仅是地理、历史、政治学科的延伸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语文学科正如大家所说,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个人认为,语文学科在充分强调其”人文性”的特点之时,不能忽略其作为基础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把握好写了什么的问题,还要把握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问题。

语文有效教学误区与策略论文

语文有效教学误区与策略论文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几种误区1、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合理使用扼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使语文教学从时间上、容量上、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

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将会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内在的魅力!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教师运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

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教师及学生们的手脚。

为了完成任务,老师只有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出来。

抛弃了黑板的老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

取消了老师和学生们动笔,动口的权利。

讲台成了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运用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

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误区论文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误区论文

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误区正文: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文教学课型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情况,下面就这几种课型的具体操作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多媒体导入的课堂教学在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设置中,大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体裁,无论何种体裁,我们都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各尽其用,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只要将课堂一开始打扮的声色俱全便是巧妙之极。

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但导入后的方向把握不够。

在教学导入之中教师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具体怎样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导哪里去,教师们考虑的就很少了。

例如在教授初中七年级下册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会把课文内容所涉及的到的一些著名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画像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然后一一介绍一下,接着就说我们这篇课文会出现这些人物的一些故事……显然学生们对这些名人的肖像非常之感兴趣,当图片出来之后,学生们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在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高涨的时候,如果教师仅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不能将这些展示所产生的学生的兴趣点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那学生这一节课所关心的也许只是谁谁长个什么样之类的问题。

然而如果教师借肖像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提出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些 19 世纪文坛上耀眼的巨星,当他们聚在一起,会展现怎样独特的魅力,又将演绎出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随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描述,看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个怎样的盛况?”如此一来,借助图片,再用教师开门见山式的语言,一堂课就成功的开始了。

(2)无需多媒体导入,画蛇添足式的采用了多媒体。

在教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的老师费了好多心思,搜集资料或者图片,企图以此来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导入。

我看到过这样的几次教学,但基本都不怎么成功,因为资料和图片其实都没有将课文想要传达的意思准确的启示给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几个误区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几个误区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如今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我县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实行新的课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文课轻了知识的基础性由于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

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教材无论是课前的“预习提示”还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

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

二、由“教授讲课”走向“集市赶集”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像赶集一样的教学。

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热闹程度空洞未有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多媒体课件运用误区论文

多媒体课件运用误区论文

浅谈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误区及对策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教育一种标志,但是任何事物的运用和发展都有个“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不例外。

只有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对此理解偏颇,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多多益善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容量、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的特点,同时,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促使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提高课堂质量,因此,很多教师一提讲课,尤其是公开课,觉得非用多媒体课件不行,不运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好像就讲不出好课。

现在许多教师上课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有许多教师不仅仅是上课,连开班会都以课件来突出主题。

各学校管理人员,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都也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说现在形成了一种“言课必言多媒体课件”的现象,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正确的,但是,关键是什么样的课堂运用较好,并非每节课都适合利用多媒体课件,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

新课程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达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可以确切地说,就是一节好课。

至于说是否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则是次要的。

对策:适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需用时则用,不能一概都用。

毕竟教师在应用课件方面主要是辅助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运用得当,掌握火候,比如作为课堂的引入,像数学课有些抽象的东西,可以用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内容的展开与讲解有很大帮助。

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有时会得不偿失的。

误区二生搬硬套多媒体课件具有优美的文字、活灵活现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大容量的知识,能使教师轻松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几个误区宜春三中黄清萍提要:人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多媒体教学忽略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图像泛滥破坏了文学的美感;忽略学生的认知、接受心理,直观的感性形象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制作课件耗费时间、精力过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事倍功半;多媒体教学留给我们的困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什么角色。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文学性意象创造性思维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

然而国人爱赶潮流,就像街上流行黄头发一样,似乎一个教师如果不打着多媒体教学的旗帜就显不出其教学水平,甚至于许多优质课的评比也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评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给“多媒体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指综合运用录音、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广义理解。

但时下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仅仅局限于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录音机、幻灯片等简单而有实效的教育设备已不屑一顾。

笔者所要谈到的正是这种狭义的多媒体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Authorware6 、Flash、Founder author等,它们在制作课件方面各有所长。

Flash、Macromedia Authorware6的动画效果强些,对于理科方面的抽象概念的形象化、直观化应该来说作用非常大,如:物理课讲授“光的折射”,通过Flash制作的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从而便于理解课本上的抽象概念。

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存在着严重误区,并且有着愈演愈烈之势。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几个误区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几个误区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几个误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给我们带来了高科技的便捷和喜悦,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教育领域,有的人为了追赶时髦,为了追求所谓的“档次”,不分青红皂白,一涌而上,大有“无多媒体不成好课”之势。

因而业内有些人士就疑虑:这样下去,多媒体教学会走进一个怎样的误区?误区一:过度使用,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公开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似乎已成了教育界默认的一个规定。

在评价一个教师的上课水平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多媒体教学。

也就是说一堂课不管设计得如何新颖,讲授得如何精彩,缺少了多媒体教学,就算不上一堂好课。

因此,在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追求“好课”,都不会忘了使用多媒体,哪怕只是看一下课题,或看几道题目。

在这热火朝天的多媒体教学后面,是不是每个教师的心也是热的呢?不尽然!调查发现,在公开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中,有很多人根本不会操作多媒体,也不会编排多媒体程序,他们公开课的程序编排全是“高手”代劳的。

在上课时,看似娴熟的操作,也是“高手”手把手培训了好几天的成果。

其实,有些教师面对多媒体,心不但热不起来,反而是冷的。

一位农村教师上公开课时,手发抖,声音发抖,脸上直冒汗,讲话也颠三倒四的。

课后有人问他干嘛这么紧张,他说:“总担心出差错!因为课件是别人做的,操作也是勉强学会的,不紧张才怪呢!”一语道破天机!既然害怕,既然不会,为什么一定要用呢?不用不行吗?当然不行!因为评课标准中有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这一条。

于是乎,多媒体教学在有些教师心上就成了一块“鸡肋”。

用,怕出差错;不用,怕课不上档次。

左右为难,权衡利益之下,还是战战兢兢地决定“用”。

因而,手发抖、脸冒汗已是在所难免,能够不噎着(出差错)便是万事大吉了!笔者有些不解:鸡肋,既已无味,弃之又有何惜?至少不用担心噎着!同样,媒体教学对教师来说,既然不会又害怕,何必勉强自己?无须左右为难,坚决弃之,至少不用担心操作出错,能平静地上自己的课,展示自己的风格!误区二:喧宾夺主,忽略了教材的重点把握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后,打破了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视听共享,这就如同将“课堂教学”这一珍珠装进了“多媒体”这一精美的木椟之中,在提升木椟之色的同时更是增加了珍珠的光彩,这是聪明的“楚人”之举。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误区论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误区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误区摘要:多媒体是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过份依赖,甚至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忽视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必然会影响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

我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体会,将多媒体运用中出现的失误总结为“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制作课件即备课”、“以视听代替朗读”等。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误区;例谈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20-01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也融入了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形象和生动;但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我结合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分析了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些误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望语文多媒体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

它的动态性,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有些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上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

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二 、 是 为 用 而 用 , 有 具体 情 境 仅 没 目前 ,有 些 教 师 往 往 抱 着 “ 怕 胡 不
功能 , 其制作 只不 过是把 图片 、 视或文 影 本简单地转换为多媒体演示 , 然后 由教师 根据课 堂教 学需要控制 这些多媒体 的播 放顺序 ,而不是科学地利用多媒 体的声 、
做思想 的主人 , 不坚持这 一原则 , 多媒体 辅助 教学的实践 就会 与现代 教育思想 的 人文 精神背离 , 就可能失 败 , 者价值有 或
限。
性 , 仅不能促 进教学 , 不 反而会 影响课 堂
的 。 学 中 , 象 不 同 、 区 不 同 、 校 不 教 对 地 学
是建立在正视 多媒 体 的教 学地位基础 上 实现的 , 核心特征是 “ 助” 即辅助教 其 辅 , 师, 而不是取代教师 。只有 “ 才有 资格 人”
同 、 师不 同 , 教 课件 的内容 、 程也 相 应 流 不 同。如果 忽视 了这 一点 , 目引进 , 盲 其 结果只能是 造成课堂 机械 、 僵化 、 缺乏个

们制作成多媒 体课 件 , 还不如直接使用投
影录像来得方便 省事。比如 《 和园》 颐 一 课, 如果只是放 放课文 录像 , 录像机就 用 行 了。 如果要用多媒 体来演示颐和园的各 个景点 ,那就要跟一般 的录像有所不 同, 调用者要 能够通过操纵 鼠标或键 盘随意
进 出 颐 和 园各 处 , 且 可 以 随 时调 出解 释 并
避 免 地 凝 聚 着 制 作 者 的教 学 习 惯 、教 学

未 能 明 确 课 件 的 辅 助 地 位
有许多 教师认为 多媒体辅 助教学 就 是利用计算 机上课 , 没有别 的意思 , 这样 的理解就过 于片面了 。 到多媒 体教学 , 谈 首先应该 知道何谓 “ 多媒体 ” 多媒 体” 。“

谨防多媒体教学中误区论文

谨防多媒体教学中误区论文

谨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

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也在迅猛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在各类学校逐步展开。

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只有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推广,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措施。

为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这样,许多人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多媒体样样都好,每一堂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好像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有人认为可以丢掉传统教学,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这本身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再加上多媒体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让平时只能看黑板、单方面听老师讲的单调模式要生动得多,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再加上新课改后课时数的减少,好多知识的传输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完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可以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等等。

浅论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浅论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浅论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

理由如下: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

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

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

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

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

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

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

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

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一个常见误区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整节课都安排在电子白板前,只是机械地演示多媒体内容,缺乏互动和思考。

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影响了他们的主动学习。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注重互动性和启发性。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开放式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第二个常见误区是内容过于花哨。

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过于追求形式和效果,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动画、音效和特效,但这些花哨的效果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多媒体资源,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还应适度控制多媒体元素的使用,避免过多的花哨效果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点击、拖拽、填空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注意避免常见的误区,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只有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浅析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

浅析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

浅析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和视觉感受,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深度探索,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实践上的错乱,造成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

一、忽视教学规律,对多媒体盲目崇拜的误区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是通过学习语言来培养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是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注重积累词汇,积淀语感。

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只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才能驾驭文字。

所以语文学习必须让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深切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产生相应的思想感情,并接受审美情趣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感染。

这些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如果教师不加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化的特点势必缩小学生想像的空间,束缚他们的思维。

比如我们讲《天上的街市》,不是让学生透过优美的诗句去想像天街的繁华,而是用图片来展示一个具体的天街场景;讲《荷塘月色》时运用动画制作一个全方位的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月色中的荷塘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那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而且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我们岂能用一个样板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

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生涯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过于强调用具体画面来表现文字的内涵会在无意识中把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限制住。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像能力会受到严重束缚。

因此,教师要有根据课文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常见误区与解决策略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常见误区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误区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十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把它当做一种“灵丹妙药”,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会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这样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但不宜过分依赖。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有些教师只注重花哨的效果,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质量。

他们更注重形式而非实质,在多媒体教学中过于追求华丽的PPT界面和视频特效,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成为了噱头和干扰,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缺乏灵活性,他们可能预先制作好一套课件,然后机械地按部就班地使用,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情况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导致了教学效果的降低。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有些教师过于机械地运用,缺乏互动性,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反思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反思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反思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但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为教学服务,却是一个值得深讨话题。

若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于语文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反思。

1、“拿来”主义。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

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

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

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2、为用而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

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

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

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

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

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
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

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

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

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

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

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

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

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

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

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

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

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

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

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

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

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