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分类汇总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双 关
①谐音双关,含 谐音双关, 富有情趣。 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 西边雨, 西边雨,道是无 晴(情)却有晴 (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 含蓄美。 含蓄美。
比 拟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 化了。 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 生动性和感染力。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象征。 作或情态等的修 象征。 辞方法。 辞方法。 张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对客观事物作扩 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 加强表达效果,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或 造成奇特的意境, 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 漫主义的情感。 漫主义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知识整合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双关、设问、反问、用典、通感等2.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直接抒情抒情方式 景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等)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 借古讽今 正侧、虚实、动静、点面、明暗 描写方式 视听嗅触各种感官、形声色态、远近高低俯仰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4.构思立意: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等二、考点突破1.常见命题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步骤及要点①明手法。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②阐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
)③析效果。
(意境、情感、旨趣)3.答题示例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解析】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阑干”,纵横貌。
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三、实践演练练习1(2016·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6分)表达技巧【答案】①比拟、排比(2分,明手法);②“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2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技巧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技巧归纳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形式:触景生情(景→情),以景结情(情→景)寓情于景(有景无情)情景与哀乐的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一、考点解读: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A、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B、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C、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D、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E、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二、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描写:正面、侧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二、修辞手法: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语、双关、用典、顶真、互文、通感等。
三、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表现客观事物的手段。
在古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主要落脚到事物描写的手法上。
包括:烘托、渲染、勾勒、工笔、白描、比兴、铺陈等;还包括对以下几组关系的处理:动静、点面、抑扬、正面侧面、虚实、主客等。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景物的描写,古人又非常讲究层次和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等。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栏杆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四、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创作手法所显示出的特点。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从篇章结构角度:点题、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层层深入、以景作结、卒章显志、意象组合、重章叠唱等等。
竹凉漫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徂:过去,消逝。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只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述四个方面,立足点有区别,表达方式、艺术技巧主要立足于篇章;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侧重于语句。
说明表达效果的常用语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
化动为静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此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 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这样一个细节,非常真切 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 之情。
看看高考怎么考
【例7】2000年全国高考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赏析中的C项为判断正误:“第四 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 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
看看高考怎么考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05年浙江卷)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 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 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 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 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 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 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 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 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整理)
诗歌鉴赏一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一一情与景的关系(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T情):②以景结情(情T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事抒情(用典故)(附《常用典故》资料)(目的:咏古抒怀,借古讽今)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知识清单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术语一、表达技巧知识清单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
4·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5·比拟。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
关、反复、用典、设问、反问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描写方式:细节、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等)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 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
用典
•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 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 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 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 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 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用典
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 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 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 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 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 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 将军李陵的典故
借代
•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 的整体 • 例析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 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 整个船。 • 例析2: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 娇· 赤壁怀古》
借代
•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 的事物 • 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 琶行》 •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 “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 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 例析2: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 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 指精锐部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 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 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又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 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 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4、用典
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之一, 可以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促使人联想,加深诗 词中的意境 ;用典故可以借古喻今、咏史言志,还 可自比,抒发情感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具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①引用前人语句,如《扬州慢》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 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 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令 人赏心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 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都是广义的技巧问题,也叫手法或表现手法。
一、修辞方法:考纲要求八种: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排比、设问。
此外双关、通感、互文、用典、对比等在考题中也有涉及。
【重点理解】1.比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2.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①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如:③具体代抽象,如【借代与借喻的区别】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A.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B.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C.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D.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3、比拟.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①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②拟物, 又包括两类A把人当成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如: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B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4、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常用用法(1)意义双关。
例句:(2)谐音双关。
例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例如:6、通感,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巩固练习
1、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 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本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答出两 点即可)
答案:衬托,以冰雪林中衬梅之 坚毅耐寒;表达了作者也像梅一样 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 情。 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 高洁守志; 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 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 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 情。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表达技巧分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双关、反问、设问、反复、 借代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突出事物 特征。 拟人:将物人格化,生动形象,让人产生联想。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 力。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 力。 双关:语言幽默,委婉含蓄。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表达作者的情感。 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强化感情。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和抒情又是经常运用的。 描写中的白描和细节描写经常考查。 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 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 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烘托、 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比兴、欲抑先扬、借 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等。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第一 步),“宿”和“寻”皆为 人的动作,诗人把“云”、 和“月”人格化,欲和白云 对宿,又逢明月相寻(第二 步),写出诗人在定林流连 忘返的愉悦心境(第三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1 抒情手法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4 篇章结构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用典抒情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烘托反衬2、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 联想和想象4、对比5、白描6、细节描写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侧面虚写/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近景远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修辞手法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对比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张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题分析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A借景抒情。
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分类汇总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
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
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d. 点面结合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⑤从感官的角度,可分为: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描写景物?)2.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①以乐景写乐情如,《风人松》(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喜悦。
②以哀景写哀情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③以乐景写哀情如,《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④以哀景写乐情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从抒情的方式来看,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即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
①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
三四两句描绘出了幽竹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归故乡的喜悦。
②寓情于景如,《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沙漠。
)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
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
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
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
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
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③托物言志(这里特指借物抒怀或移情于物)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移情于物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就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用“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④触景生情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式。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
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