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教案与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节。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讲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必备一、原子的结构与性质1、能层与能级能层:电子层能级:s、p、d、f、g能级交错:1s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3)洪特规则3、前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4、元素周期表(1)结构(2)分区①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②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为s、p、d、ds、f区5、元素基本性质与元素周期律①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增大。

②化合价③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6、电离能: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①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②电离能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离能越大【特别提醒】半满和全满时,电离能要偏高。

7、电负性:描述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①电负性越大,对电子对的吸引力越大②电负性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共价键(1)共价键的分类①按键的极性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②按成建的形式可分为δ键和π键(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能、键角①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②键能越大,键越稳定2、物质的电子式(1)电子式的书写(2)判断共价物8电子稳定结构3、分子的结构(1)常见分子的构型(2)价层电子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3)分子的极性4、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规律: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三、配合物1、配合物的形成2、配位数3、空间结构四、晶体1、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2、溶沸点的比较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②同种类型晶体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回归教材之《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苏教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P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P4 能层即电子层。

分别用K、L、M、N、O、P、Q表示。

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s、p、d、f表示,分别对应1、3、5、7个轨道。

能级数=能层序数。

P7 基态与激发态。

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

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

P10 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呈球形,np呈哑铃形。

P1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长周期,七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Ⅷ族、0零族)。

分区(s、p、d、ds、f)。

P20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O、MgO,铍与铝的氢氧化物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与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BO2、H2SiO3都是弱酸。

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P32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N2和CO;N2O和CO2;SO2、O3和NO2-;SO3和NO3-;NH3和H3O+;CH4和NH4+。

P36 仔细观察资料卡片的彩图。

P39最上方表格。

区别形和型,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数和σ键数、孤电子对数。

如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数为3,σ键数为2、孤电子对为1。

配合物理论简介。

P41 实验2-1含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该离子中,Cu2+和H2O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配位键,是由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接受H2O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P42实验2-2向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Cu2++2NH3·H2O=Cu(OH)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3)写出H2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O2、H2、P4、C60.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画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教学重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例子来引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二、讲解
1. 定义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碳原子数的前缀、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等。

三、练习
1. 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结构式写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其名称。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方法,涉及到了一定的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创新教案】1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电离能》【创新教案】1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核心素养通过对电离能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微观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解释同类的不同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对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进行定性地判断。

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仅有定性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本节教材引入“电离能”这一描述元素性质的物理量,旨在从定量的角度来说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教材通过对电离能定义的描述,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其本质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必修2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构(原子结构)—性(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解释或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用书中提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定义,知道同种元素逐级能及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能够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解释某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理解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基于图表分析设置多个层层递进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展开学习活动,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情景为起点(提出问题),问题探究为中心(探究问题),问题解决为终点(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探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完成对“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学习与建构。

环节一:提出问题(问题情景为起点)[PPT投影]科学史话:在布瓦博德朗发现元素镓之前,门捷列夫准确预言在锌与砷之间存在类铝元素和类硅元素。

[提问]在19世纪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时代,门捷列夫就能准确预言,让人非常钦佩。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杂环化合物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共计: 50学时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五、考核方式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

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转化,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

教学难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展开,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规则及其性质的探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强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 实验演示:展示几个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反应机理。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7.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期末考试中包含相关的题目,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平衡反应的变化。

3. 能够进行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分析。

2. Le Chatelier's原理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3. 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材。

2.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剂、温度控制装置等。

3. 教学PPT:包括知识点总结、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Le Chatelier's原理,让学生理解平衡反应如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化学平衡反应,让学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4. 实验设计:设计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 计算演练: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总结和讨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 提供相关实验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现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比赛和研究,拓展化学知识和技能。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结构与性质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2节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一、共价键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____________。

2.基本特征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共价键的类型分类依据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来源学+科+网Z+X+X+K]σ键电子云“__________”重叠[来源:1][来源:]π键电子云“__________”重叠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共用电子对______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________偏移4(1)σ键与π键①依据强度判断:σ键的强度较________,较稳定,π键强度较________,比较容易断裂。

注意N≡N中的π键强度大。

②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含有____个σ键____个π键;共价三键中含有____个σ键____个π键。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看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____性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是__________性共价键。

5.键参数(1)键能________________原子形成__________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____________,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____________。

键长越__________,共价键越稳定。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如O===C===O键角为________,H—O—H键角为__________。

6.等电子原理___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___相同的分子(即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____________,如CO和________。

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全册教学案

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全册教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节原子结构:2、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3、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氢 H 1s1……钠 Na 1s22s22p63s1……钾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24Cr [Ar]3d54s1铜29Cu [Ar]3d104s1[课堂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设问]什么是糖?[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以下性质: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1 mol2 mol 单糖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教材: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室: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主要内容:1. 化学动力学2. 化学平衡3. 电化学4. 溶液5. 配位化学教学目标:1. 熟悉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相关计算3.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4. 熟悉溶液的性质和相关计算5. 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电化学现象引入本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掌握重点,做到知识点的串联和延伸。

6.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考试:根据本单元内容设计考试题目,检测学生对化学动力学、平衡、电化学、溶液和配位化学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内容并提交,评估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实验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课堂活动1: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而有些反应速率慢。

2.通过实验展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课堂活动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讨论它们的作用机理。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课堂活动4: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1.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讨论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探讨平衡常量和平衡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课堂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梳理知识框架。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对化学动力学的理解。

以上为化学选修3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教新课标 选修三 分子结构与性质 整章教案

人教新课标 选修三 分子结构与性质 整章教案

峨边中学高中化学 选修III 教案 §2—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 1 页2-1 共价键【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和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3、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能举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原子轨道模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σ键和π键的特征2、运用类比、归纳、判断、推理的方法理清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的魅力,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2、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教学难点】⎩⎨⎧1、σ键和π键的特征2、键角、等电子原理【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类比、制作模型等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这个作用叫什么?2、什么是离子键?什么又是共价键?共价键的成键本质什么?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学与问】请用电子式表示H2、HCl 、Cl 2分子的形成过程【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可能有H 3、H 2Cl 、Cl 3分子的形成?【讲解】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H 原子、Cl 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 2、HCl 、Cl 2分子,不能形成H 3、H 2Cl 、Cl 3分子【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用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2、价键理论 【讲解】我们以H 2分子为例来说明共价键是如何形成的【讲解】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的说,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价键理论要点:⎩⎪⎨⎪⎧⑴电子配对原理:两原子各自提供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彼此配对⑵最大重叠原理:两个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越大,两核间电子的概率 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第 2 页 §2—分子结构与性质 选修III 教案 峨边中学高中化学3、σ键⑴σ键的形成过程①s-s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②s-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③p-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p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p x p x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问题探究】从σ键的三种形成方式来看,σ键是如何形成的?⑵σ键的形成方式:σ键是由成键原子的s 电子或p 电子沿轴方向“头碰头”重叠形成 【问题探究】仔细观察σ键的电子云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讲解】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⑶σ键的特征:⎩⎨⎧①轴对称②稳定性较强(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较大)⑷σ键的分类:⎩⎪⎨⎪⎧①s -s σ键②s -p σ键③p -p σ键【思考与交流】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而成的是σ键,那么,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重叠方式?如果有,那又是什么键?4、π键⑴π键的形成: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肩并肩”重叠【问题探究】仔细观察π键的电子云图,与σ键比较,它有什么特点?【讲解】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为镜像对称【思考与交流】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你知道哪些物质含有σ键?哪些物质含有π键?它们的活泼性如何?s 轨道 p x 轨道峨边中学高中化学 选修III 教案 §2—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 3 页【讲解】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含有典型的σ键如烷烃(比如乙烷),通常烯烃、炔烃等的双键或三键中就含有π键。

高中化学结构选修3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选修3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

2. 理解并掌握分子结构的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了解并掌握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4. 掌握氢键在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2. 分子结构和构成3. 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4. 氢键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重点:1.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2. 分子结构的构成3. 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1. 离子晶体的结构解析2. 氢键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展开(30分钟)1. 讲解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2. 分子结构的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4. 氢键的概念和应用。

5. 练习和讨论相关练习题目。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课堂练习题目,交流对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理解的不同见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要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了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离子晶体和氢键的相关知识。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教学案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

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

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

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教案全册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性质,周期表的构成。

教学难点:周期表的应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1.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物质的组成: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组成单位。

3. 讲解元素的性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讲解元素的电子排布与性质的关系。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自主完成周期表的填空练习,分组讨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1.3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周期表填空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机理,能量变化的计算。

2.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化学反应的类型:介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3. 讲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介绍能量守恒定律,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计算题,分组讨论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2.3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计算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3.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第二周期8 10第三周期8 18第四周期18 36第五周期18 54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26 118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A 表示;副族用B 表示。

主族7个副族7 个第VIII族是第8、9、10纵行零族是第18 纵行2 3 4 5 6 7 8罗马数字: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3、有关概念:(1)质量数:(2)质量数()=()+()(3)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原子。

(5)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6)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下列空格。

①原子种类由决定②元素种类由决定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⑤元素原子半径由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决定⑦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4、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

分别用n=或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2)排布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从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

5、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依据6、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1)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如: H+<H<H-; Fe >Fe2+>Fe3+ Na+Na; Cl Cl-(2)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如: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③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7、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半径从上到下(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 Cl Cl- Na+(3)比较Ge、P、O的半径大小8、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2)(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

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2、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K、L、M、N、O、P、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K L M N O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3、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氢H 1s1……钠Na 1s22s22p63s1……钾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24Cr [Ar]3d54s1铜29Cu [Ar]3d104s1[课堂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

2、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写出1—36号元素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总结并记住书写方法。

4、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回答下列问题: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5、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E K E N E L E M,(2)E3S E2S E4S E1S,(3)E3S E3d E2P E4f。

6、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 _____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1)根据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相等。

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2、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

则(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写出C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