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1
文言文一课多练:马说(原卷版)
马说一、课内阅读(2021·湖南炎陵·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二)(2021·湖南澧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画2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50篇逐课理解性背诵默写(1-20)
人行必有我师焉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孟子)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行道之人弗受4.此之谓失其本心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入则无法家弼士◇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四.《曹刿论战》(《左传》)1.未能远谋2.肉食者谋之3.忠之属也4.彼竭我盈5.惧有伏焉◇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暮寝而思之2.形貌昳丽3.欲有求于我也4.门庭若市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六.《出师表》(诸葛亮)1.不宜妄自菲薄 2.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亲贤臣远小人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七.《桃花源记》(陶渊明)1.豁然开朗2.其中往来种作3.并怡然自乐4.设酒杀鸡作食 5.后遂无问津者◇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八.《三峡》(郦道元)1.林寒涧肃 2.重岩叠嶂3.沿溯阻绝 4.不见曦月 5.则素湍绿潭◇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九.《马说》(韩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一食或尽粟一石3.才美不外现◇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十.《陋室铭》(刘禹锡)1.惟吾德馨 2.何陋之有3.苔痕上阶绿4.谈笑有鸿儒◇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孔子云:何陋之有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1.水尤清冽2.斗折蛇行3.皆若空游无所依4.其岸势犬牙差互◇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心旷神怡 3.锦鳞游泳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先天下之忧而忧◇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3.虎啸猿啼渔歌互答十三.《醉翁亭记》(欧阳修)1.环滁皆山也 2.野芳发而幽香3.日出而林霏开 4.伛偻提携◇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十四.《爱莲说》(周敦颐) 1.出淤泥而不染2.出淤泥而不染 3.花之君子者也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香远益清 6.花之隐逸者也◇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花之君子者也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庭下如积水空明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欣然起行5.月色入户◇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十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益慕圣贤之道2.流辈甚称其贤3.余幼时即嗜学4.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色愈恭礼愈至 4.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5.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7.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十七.《关雎》(《诗经》)1.寤寐思服2.钟鼓乐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十八.《蒹葭》(《诗经》)1.白露为霜 2.在水一方◇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十九.《观沧海》(曹操)1.山岛竦峙 2.东临碣石3.树木丛生4.秋风萧瑟◇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十.《饮酒》(陶渊明)1.悠然见南山2.而无车马喧3.心远地自偏4.飞鸟相与还◇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4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4题库及答案1.下列名言各出自:(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2.下列寓言故事分别出自:(1)守株待兔《韩非子》(2)齐人乞燔《孟子》(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4)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庄子》3.下列文章分别出自:(1)《齐物论》《庄子》(2)《劝学》《荀子》(3)《五强》《韩非子》(4)《兼爱》《墨子》(5)《盗跖》《庄子》1.下列故事各出自那部史书:(1)秦晋靖之战《左传》(2)苏武牧羊《汉书》(3)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4)狡兔三窟《战国策》2.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分别属于:(1)《史记》通史(2)《左传》编年体(3)《国语》国别体(4)《汉书》断代史3.下列人物的事迹分别可以在那些史书中找到:(1)重耳《史记》《左传》(2)荆轲《史记》《战国策》(3)项羽《史记》《汉书》(4)司马迁《汉书》1.议论说理是古文的一大题材类型,下列论说古文的作者分别是:(1)《马说》韩愈(2)《六国论》苏洵(3)《捕蛇者说》柳宗元(4)《日喻》苏轼(5)《朋党论》欧阳修2.下列叙事记游古文名篇的作者分别是:(1)《小石潭记》柳宗元(2)《游褒禅山记》王安石(3)《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苏轼(4)《丰乐亭记》欧阳修(5)《黄州快哉亭记》苏辙3.下列名句或成语分别出自哪位古文家之手:(1)黔驴技穷柳宗元(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3)成竹在胸苏轼(4)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5)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1.《徐文长传》是O为明代作家徐渭作的传记,传记突出渲染了徐渭对抗权贵的“狂生”精神。
A.袁宗道B.袁宏道C.袁枚D.陈继儒2.张岱是晚明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他的小品文集有OoA.《武林旧事》B.《晚香堂小品》C.《西湖梦寻》D.《石匮书》3.山水游记是小品文的常见题材,下列经典游记的作者分别是:《西湖七月半》张岱《满井游记》袁宏道《记游松风亭》苏轼《湖心亭看雪》张岱。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马说
十四、马说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2011](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201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6)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按照(7)执策而临.之临:面对(8)其.真无马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到屈辱(2)才美.不外见美:美好的素质(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样[2011](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2011](5)执.策而临之执:拿着[2011]3.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状语后置/2022广东]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定语后置/判断句/教材·思考探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2021重庆A卷]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021重庆A卷]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本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文章这样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伯乐: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或: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教材·思考探究]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骈死(________)②见(________)③等(________)④策(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男有分(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②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2.文言文阅读峡江寺①飞泉亭记袁枚天台②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④。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⑤。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释】①峡江寺:在广东清远东峡山上。
②天台:与下文的“雁荡”、“匡庐”、“罗浮”、“石门”皆为山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①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
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
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
人人为便,用于当代。
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衬茶盌②,别为一家之楪。
今人多云托子始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注】①楪(di é):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②盌(w ǎn ):同“碗”。
(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A.病其熨指B.蜀相奇之C.愈新其制D.人人为便(2)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句话的意思。
(3)本文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②言:尝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袁山松言再⑦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
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
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
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⑪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⑫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选自《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
②山松:东晋时大臣、文学家袁山松。
③记:记载,记述。
④数十百重:这里指山重重叠叠的样子。
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
⑦再:两次。
⑧径:经过。
⑨游:这里指游乐。
⑩合:闭。
⑪彻:通、达。
⑫文:花纹。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一处)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马说》一句一译(含习题)
马说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释词:虽:即使;祗:只是;奴隶人:马夫;骈:原指两马并驾一车,引申为并列;骈死:并列而死。
译句: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释词: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
这是为了强调定语“千里”而将它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食:通“饲”,喂;能千里:能日行千里。
“千里”用如动词;译句: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行,安求其能千里也?释词:是:指示代词,这样的;见:通“现”,显现;且:副词,犹,尚且。
译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释词:“策之”“食之”中的“之都是代词,指千里马;“鸣之”的“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执策”的“策”,名词,马鞭;“策之”的“策”,动词,鞭打,用鞭子打。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材,通“才”临:面对译句: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释词:其(第1个):同“岂”,表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其(第2个):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通“耶”,表示疑问,想当于“吗”译句: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1(安徽省·2011)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3 马说》(1)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马之千里者C.执策而临之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才美不外见(xiàn)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本文作者韩愈,宋代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多数学校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师资力量,二是教材资源。
B.长期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之所以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度的体育运动和作息时间不规律。
C.通过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D.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上听讲态度是否认真,以及能否付出相应的努力。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当我们还在仰望星空,以为火星遥不可及的时候,火星探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
2020年,中国加入“探火”队伍,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这其中就有一辆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火星车,计划于2021年初登陆火星。
__________________①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
②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4篇《马说》作业(含答案)
第14篇马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注】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房星:星宿名,这里指马。
《晋书·天文志》载,“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见:(2)策.之不以其道策:(3)执策而临.之临:(4)犹.自带铜声犹: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中,瘦马“犹自带铜声”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马说》和《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2021合肥包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测试范围:第六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基础清(35分)1. 默写。
(10分)(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5)《大道之行也》中描绘“大同”社会和未来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中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从今天开始,在每个日子里留下深情的划痕,让岁月珍藏起你美丽的情绪,那时,当你的心中淤塞.了太多的怅妄与huǐ恨时,你就可以平静地告诉自己:我的爱将被光阴juān刻,我的情将被岁月温习……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每一个日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huǐ( )恨juān( )刻淤塞.(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3)“珍藏”在语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2分)3. 名著阅读。
(4分)(1)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__________________,女政委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
马说1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 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 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 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 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春秋时期,秦穆公要攻打其他六国,要选一匹宝马 良驹,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伯乐肩上。伯乐不辞 劳苦,跑遍了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最后还在 盐池众多驮盐的马匹中发现了一匹棕色千里马,献 给秦穆公。秦穆公就是骑这匹千里马,攻下了六国, 称霸西戎。其实,伯乐名叫孙阳,是盐工出身的相 马专家。因给秦穆公挑出了一匹千里马,所以人们 把他比做神话中管天马的天神——伯乐。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词语与 句子。 • 3、背诵全文。 •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 发的情感。
听 播 放读 录课 音文
听节奏、记字音,悟语速。
(在书上作出标注)
读准字音 祗 zhĭ
n 骈 piá
o n 槽枥 cá lì 石 dà
策 cè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 谷子,喂马的人不能根据它日行千 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表现在外面
即使
尚且、况且
求其能千里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同、一样
怎么
这种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 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 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 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 呢?
按要求默写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同步练习2
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 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答: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同理,没有不用。 8、如何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与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因为通常数量的喂 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 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 本领。所以遇到不懂马的“食马者”,千里马只能有如此遭遇。。
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答: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10、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 “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马说练习题
马说练习题练习题一:1. 马是什么动物的一种?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鸟类D. 无脊椎动物2. 马通常喜欢吃什么?A. 肉类B. 蔬菜C. 水果D. 草和麦草3. 马踢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表达情绪B. 驱赶飞虫C. 锻炼身体D. 找寻伴侣4. 以下哪个国家以马为国家动物?A. 中国B. 美国C. 英国D. 瑞士5. 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A. 10-15年B. 20-25年C. 30-35年D. 40-45年练习题二:1. 马的毛色多少种?A. 5种B. 10种C. 15种D. 20种2. 以下哪个不是马的品种?A. 拉布拉多马B. 阿拉伯马C. 马拉松马D. 普通马3. 马有多少对牙齿?A. 24对B. 30对C. 36对4. 马甩尾巴是为了?A. 驱赶飞虫B. 防止受到伤害C. 保持身体平衡D. 表达快乐5. 马的速度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A. 名次B. 体重C. 高度D. 身体长度练习题三:1. 以下哪个不是马的食物?A. 胡萝卜C. 鸡蛋D. 小麦2. 马可以在哪种地形上奔跑?A. 沙漠B. 湖泊C. 山地D. 雪地3. 马有多少条腿?A. 2条B. 3条C. 4条D. 5条4. 马的英文名称是什么?B. CatC. DogD. Cow5. 马的睡眠时间是多少?A. 2-3小时B. 4-5小时C. 6-7小时D. 8-9小时练习题四:1. 马的智商可与哪种动物相媲美?A. 狗B. 猫C. 猴子D. 象2. 马的身体构造非常适合做什么?A. 水上运动B. 田径运动C. 体操运动D. 马术运动3. 马有多少种语言?A. 1种B. 2种C. 3种D. 4种4. 马每天需要喝多少水?A. 5-10升B. 10-15升C. 15-20升D. 20-25升5. 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A. 跑步B. 游泳C. 跳跃D. 吃草以上是关于马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对马的了解和认识有所帮助。
马是一种优雅而敏捷的动物,它们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被用于运输、农耕,还被人们视为宠物和竞技伙伴。
马说1
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有才能的人。
基础 给下面的字注音 ) 骈( 练习 相(
) 槽( 枥( ) 食( ) 策( 掌握下面实、虚词的含义 1. 故虽有名马—— 2. 不以千里称也—— 3. 才美—— 4. 外见—— 5. 策之不以其道—— 6. 执策而临之—— 7. 食之不能尽其材—— 8. 不以其道—— 9. 骈死于槽枥之间—— 10.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考考你: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 埋没的原因。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考考你: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 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的语句?文段中哪 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 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 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 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 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 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里。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 复习 摧残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愁潦倒心情。对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 的人? 伯乐即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 即人才。 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 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 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默写与阅读 22.马说
拓展帮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比
语段对比拓展一 (一)《马说》全文。 (二)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 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 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因此虽然有名马,(也)只能在奴仆手中受屈辱,(和普通马)一
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采分点 祗:同“祇(只)”,只、仅。骈:并列。称:著称。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答案】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了“食马者”不知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既将“食 马者”(即统治者)的愚昧浅薄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的。
拓展帮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一)《马说》全文。 (二)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 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 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节选自《战国策》)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2.(思考探究)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初二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1
初二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A文选自《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分________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③屋舍俨然________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B.无案牍之劳形C.渔人甚异之D.不独子其子(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教学相长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习题练习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ànɡ)骈死(pián)B.粟(lì)槽枥(cáolì)C.食马者(shí) 执策(cè)D.才美不外见(jiàn)邪(yé)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二、语言表达7.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练习题1一、作者是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字退之。
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曾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曾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因其先世居于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死后谥号为“文”,世称韩文公。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世有伯乐..。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3、故虽..(因此;即使;具有日行千里的马)..有名马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在;的)5、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在;喂牲口用的槽;著称,出名)6、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粮食)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喂养、)8、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这种;即使)9、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通“现”,显现;尚且;等同,一样)10、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它,代“千里马”)11、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鞭策;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叫;助词,无实意;通晓、理解(明白、懂得))14、执策..而临.之(握、拿着;马鞭、鞭子;面对)1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恐怕;识别,了解)三、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喂养)2、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吗)四、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译:因此,即使有名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
3、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jiù)里),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这种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品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10、唉!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啊!五、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3、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5、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马到成功。
11、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五、探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2、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答: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文章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文章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5、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答: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6、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答: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7、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伯乐更重要。
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8、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答:(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11、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2、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答: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13、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14、“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反问。
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5、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6、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答: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
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18、这些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答: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9、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答: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
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答: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21、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22、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答: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
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3、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_无才可作老黄牛。
2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伯乐,方显槽间千里马;无_刘备,岂有隆中决策人。
25、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伯乐识良马;下联:明主觅贤才。
26、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
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下联:贤才无辜逢昏君。
27、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
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人间难得九方皋。
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答: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