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巩固措施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八)
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七)
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
解读(七)
袁艺;张朝明;王华彬
【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18(0)8
【摘要】1标准要求 5.1.9效果检查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效果检查:a.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b.与对策实施前对比,判
断现状改善程度;c.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解读2.1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检查效果就是将小组进行检查取得的数据与制订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课题目标是否实现.
【总页数】4页(P77-79,49)
【作者】袁艺;张朝明;王华彬
【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恒尊集
团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000;恒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策实施的要求解读r——《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六)
2.制定
巩固措施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八)3.创新型课
题活动程序"选择课题"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三)4.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
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五)5.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标准化"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引言0.1总则为指导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时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应用常用统计方法及活动现场、成果发表评审提供参考。
附录A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办法汇总表,附录B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
0.2基本原则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全员参与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b)持续改进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开展长期有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c)遵循PDCA循环为有序、有效、持续地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ion,A)程序开展适宜的活动,简称PDCA循环。
d)基于客观事实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
e)应用统计方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图1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程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质量管理小组 quality control circle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
QC活动准则要点解读常见问题(2018新国标)
3.3问题解决性课题: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注:问题解决性课题包括现场型、服务型、攻关性、管理型4种类型.a)现场型: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服务、工作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现场环境等为选题范围的课题.b)服务型: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的课题.c)攻关型: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的课题.d)管理型: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的课题.3.4创新性课题: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和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新的思维研制新产品、服务、项目、方法,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4.1问题解决型课题4.1.1 总则:问题解决性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要点解读】1.活动程序图的变化:将自定目标课题与指令性目标课题两种情况的活动程序图“合二为一”. 2.“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不是必须回到“原因分析”这一步,而是借用“原因分析”字义,分析未达到课题目标的原因,是计划阶段哪一步骤的问题,便从哪一步开始新一轮PDCA循环.3.指令性目标通常是指QC小组把自己不能改变的相关要求定为目标,包括: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目标;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强制性标准;与顾客签订合同的要求等. 【常见问题】自定目标是先现状调查再设定目标,指令性课题是先设定目标再做可行性分析.4.1.2选题来源: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课题来源一般有: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自选性课题.小组自选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组织方针、目标的关键点2.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问题3.内、外部顾客的意见和期望4.1.2.2小组选题要求:1.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2.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3.选题理由明确、简洁.【要点解读】1.指导性课题是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将上级关注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问题予以公布,小组从中选择适宜的课题开展活动.2小组选择课题应该是小组成员技术上能做到、管理上能协调的,小组成员有能力完成课题活动的全过程.【常见问题】1.课题综合性强,不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2.课题名称只是定性描述,没用特性值表达. 3.课题名称不简练,例如采用了“手段+目的”的形式.4.选题理由多、不直截了当.4.1.3现状调查,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1.把握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2.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整理4.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要点解读】2.现状调查的作用是通过充分收集有关课题的数据和事实,并恰当进行分层整理,说明课题的具体状态,直至找到课题的具体症结,以便为课题目标的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于提供数据的“客观性”指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可比性”指数据的特性和计量单位应一致、可比;“时效性”指收集的数据能真实反映现状;“全面性”指多维度把握课题的状态数据,以及不局限于已有统计数据,也要重视到现场实地测量数据.4.该步骤中表述的“问题”,应理解为“课题【常见问题】1.对反映课题现状的数据挖掘不够充分,分层不够全面和深入.2.收集的数据不是课题当前状态的数据,而是小组成员根据经验分析的造成课题原因的数据.4.1.4设定目标.目标来源,根据所选课题,小组应设定活动目标,以掌握课题解决的程度,并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课题目标来源:1.自定目标.小组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2.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或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作为目标.4.1.4.2目标设定依据: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2.顾客需求3.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4.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5.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4.1.4.3 目标设定要求: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1.目标数量不宜多2.目标可测量3. 目标具有挑战性.4.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目标应在选题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考虑:1.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3.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要点解读】2.《准则》中“4.1.4.2目标设定依据”及“4.1.4.3目标设定要求”,都是针对自定目标值的;“4.1.4.4目标可行性分析”则是针对指令性目标值的..3.关于《准则》中4.1.4.2的e)中“问题”的理解:(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中的“问题”,应是指课题;(2)“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指课题的症结,如果现状调查中不能找出课题的症结,“问题”便是指课题.4.进行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时应注意(1)与自定目标值的现状调查步骤一样要收集数据,把握课题当前状态,找出课题症结;(2)与现状调查不同之处,是对指令性目标值进行测算分析时,可不受课题症结的限制.【常见问题】1.目标设定没有根据现状调查的相关数据设定,而是根据经验先设定目标再推算课题或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2.对指令性目标课题,将可行性分析与现状调查相混淆:用指令性目标直接推算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而不考虑症结以外的其他问题.4.1.5 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进行原因分析2.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3.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生产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4.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5.正确应用适宜的统计方法.【要点解读】1.“问题或问题症结”的说明:(1)前一个“问题”可以是指课题(在找不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指令性目标值可行性分析中的症结之外,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2)“问题症结”中的“问题”,仅指课题.2.“逻辑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紧密”则指原因是逐层展开的. 3.末端原因应是很具体的、可以针对其直接采取治本对策的原因.【常见问题】1.分析原因针对的对象不正确.在已找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还针对课题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未分析到真正的末端原因.3.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如因果关系颠倒.4.1.6 确认主要原因,小组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1.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2.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3.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4.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对小组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末端原因都要进行确认.是否制定要因确认计划,可由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既非“不要”,也非“必须”.2.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的依据只能是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即为要因,影响程度小即为非要因3.c)中所指的“问题”可以是课题,也可以是目标可行性分析中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而“问题症结”则是指课题症结.【常见问题】1.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缺少相关事实和数据,仅进行定性分析、理论推导;或将全部末端原因先凭经验区分为要因和非要因,“要因”中的事实和数据具体翔实,“非要因”中则缺少事实和数据.2.仅将末端原因的数据与确认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即为非要因,不符合标准即为要因.3.只分析末端原因对前一层级原因的影响程度,来判定该末端原因是否为问题或问题症结的主要原因.4.在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时产生混乱.收集的是末端原因与问题的关联数据,却判定为末端原因对症结的影响程度.4.1.7 制定对策:1.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2.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3.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要点解读】1.“必要时”是指,要不要针对每条主要原因提出不同对策,并进行对策的综合评价和比较选择,应由小组根据每条主要原因的实际情况决定.2.对策目标必须可测量、可检查;它与课题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对策所针对的主要原因状态相关联,即将主要原因改善到什么程度的具体可测量可检查的描述.3.措施是对策的具体展开,应具有可操作性.【常见问题】1.对策目标只是定性描述,不可测量或检查;有的是用课题的目标直接替代对策目标,或者是将课题目标分阶段化作为对策目标,致逻辑混乱.2.“对策”与措施混淆,对策不简练,措施不具体.4.1.8 对策实施:1.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并对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和有效性2.当对策未达到对应的目标时,应修改措施并按新的措施实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应按对策表中的具体措施实施每项对策;每项对策实施完毕,应及时收集数据,确认对策目标是否达到.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小组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2.实施效果只强调与实施前比较,而未与对策目标比较.3.实施效果收集数据的时长与课题效果检查时长相混淆.4.1.9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3.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效果检查的对象是两个:一是课题的目标是否达到;二是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2.是否计算小组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QC小组根据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在所有对策还未实施完毕并达到对策目标时,就开始收集效果检查的数据.2.效果检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段与现状调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可比性差.4.1.10 制定巩固措施: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相关标准,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2.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要点解读】1.巩固措施的内容必须是被活动证明有效的措施;巩固的方式必须是通过将这些有效措施分门别类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和制度可以是企业层级的,也可以是部门乃至班组层级的.2.小组成员应结合课题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要设定巩固期,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常见问题】1.未能将实施有效的具体措施纳入相关标准.2.将小组活动后行政方面继续跟进的工作与巩固措施相混淆.4.1.11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针对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2.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1.没有针对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而是套用某些模板.2.小组总结文字多、数据少.4.2 创新型课题【要点解读】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比以往提法上少了“各种”二字,可以理解为不强调必须有多个总体方案4.2.2 选择课题4.2.2.1 选题来源: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实现或满足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4.2.2.2 选题要求:1.针对需求,借鉴查新不同行业或类似专业中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等,研制(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3.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要点解读】1.借鉴查新是创新型课题的重要基础,借鉴的对象,包括本专业或类似专业已有的文献:国内外已有的实际技术,经验,以及自然现象,身边事物等.借鉴的内容为创新型课题的目标设定和提出方案提依据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发)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3.如果借鉴的内容具体单一,可以针对借鉴内容直接确定课题4.由小组成员根据课题实际,自行决定是否需要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常见问题】1.课题针对的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需求.选题时的查新只是查无,没有可借鉴的内容.3.借鉴查新中只概括提及相关文献,而没有指出借鉴的具体内容. 4.2.3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4.2.3.1 设定目标:小组围绕课题目的设定目标,目标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与课题所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2.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题目标;3.目标设定不宜多.4.2.3.2 目标可行性分析,小组应针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1.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析;2.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程度;3. 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要点解读】1.课题目标尽可能是一个;如果有两个目标值是相互制约的,也可以设定两个目标值,不要把新产品功能参数列为课题目标2.可以将借鉴对象的实际效果或借鉴相关数据的理论推导作为设定课题目标的依据【常见问题】1.目标与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一致2.目标不可测量,也不可检查.3.目标过多,且相互间有关联关系4.目标可行性分析无可借鉴的相关数据作依据;仅提供资源保障条件,且只是定性描述.4.2.4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4.2.4.1 提出方案:1.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2. 方案包括总体方案与分级方案,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分级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2.4.2 确定最佳方案:小组对所有整理后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1.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2.方案评价应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和论证3. 方案确定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针对课题目标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这里的各种方案不特指总体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分级方案2.提出总体方案应注意:(1)总体方案的数量无限定,可结合所选课题和借鉴的内容确定个或多个总体方案.(2)不管提出几个总体方案,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创新型课题的本质特征).创新性应体现在总体方案的核心技术(或称关键技术)方面.(3)如果总体方案是多个,各方案之间应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每个方案的核心技术是不同的,相互独立.3.分级方案是指把选定的将要实施的总体方案进行分解.总体方案分解时应注意:(1)要逐层展开细化;(2)展开细化到多少级,没有统一规定,但应展开到可实施的具体方案;(3)每一级的多个分级方案应该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确定最佳方案,是在总体方案或分级方案有多个时,应用事实和数据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常见问题】1.提出的总体方案与借鉴信息不一致.2.总体方案中有的不具备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3.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案.4.对方案的评价、选择缺少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定性分析方案的优缺点.4.2.5 制定对策:1.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制定对策2.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要点解读】1.“最佳方案”是指总体方案;“具体方案”是指最佳总体方案分解至最末一级的方案,也就是对策表中的“对策”(5W1H).2.若研发的是新产品或新系统,可将产品的组装调试,系统的整合、试运行纳入对策表.【常见问题】1.对策表中的对策与选定的最佳方案的末一级方案不一致.2.对策目标不可测量,措施不具体.4.2.6 对策实施:1. 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 每条方案措施实施后,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必要时应调整、修正措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a)、b)中的方案均是指对策表中的对策.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3.没有逐条确认对策目标完成情况,而是检查课题总目标实现情况,或者到效果检查阶段直接检查课题的总体效果.4.2.7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并达到对策目标后,小组成员要收集数据检查课题目标是否达到.2.是否需要计算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小组根据课题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确认目标是否达到.2.计算经济效益不实事求是.4.2.8 标准化,小组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1.对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2.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要点解读】1.对创新需求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创新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并经实践证明有效的,要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2.对创新需求不具普遍性的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整理归档,以供使用中参考【常见问题】1.标准化形式不具体.2.将成果应用推广、获得的奖励和申请的专利等作为标准化的内容.4.2.9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应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从创新角度对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成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找出小组活动的创新特色与不足;2.继续选择新的课题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总结没有根据小组创新课题的实际进行,没有总结出创新过程的特色和不足之处.QC小组活动分几类?问题解决程序一样么?分2类,“创新型”和“问题解决型”小组的.不一样.1.他们立意不同,2.过程不同,3.结果不同4.方法方面为什么现状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当目标是指令性目标时,因为指令性目标的QC小组直接按照上级指令要求设定目标,活动目标明确,因此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而是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什么是指令性目标?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 小组下达的课题,这种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公关性的课题. 原因分析有几种工具?因果图,竖图,关联图.怎样描述实施过程?把每条对策的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与具体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花了多少费用都加以记录,以便为以后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经济效益如何计算?实事求是,千万不可夸大.一般计算时间不超过活动期(包括巩固期).计算出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减去本课题活动中的耗费,才能得出QC小组本次活动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方法分为几类?有哪些特征?统计方法分描述性和推断类两类;1)、描述性: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2)、推断类: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波动有几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1、正常波动:随机特点.大量存在、影响很小、消除难度大、经济代价高.(2)、异常波动:系统特点.不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影响较大、容易查明原因、容易预防和消除.分布有几类?常见的分布有哪几种?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型分布,常见的有正态分布;另一种是离散型分布,常见的有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几个?是什么?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2个,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统计数据数分几类?分别服从于什么分布?统计特征数分2类.(1)、计量数据,服从于正态分布;(2)、计数数据的计件数据符合二项式分布,记点属于泊松分布.统计特征数分几类?一类是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的,如样本平均值样本中位数;一类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如样本极差,样本标准偏差等不合格品数、不合格数、不合格率属什么数据?不合格品数属计件;不合格数属计点;不合格率属计件;表示集中位置,分散程度的数据分别有哪些?表示集中位置:平均值和中位数;表示分散程序:方差、标准偏差和极差.什么是两类错误和风险?表现形式是什么?1.弃真,是把质量好的产品作为坏的处理,这类风险是企业风险.2取伪,是把质量坏的产品作为好的处理,这类风险是用户风险.即可用数理统计,又可用于统计分析:调查表、分层发调查表分几类?分别是什么?1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3.质量分布调查表;4.矩阵调查表分层法的特点:常用于归纳作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把错综复杂和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后,使之能更确切的反映客观事实.怎样进行分层:按操作人员进行分层;按机器设备分层;按作业方法分层;按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分层;按时间分层;按测量、检查分层;按环境分层;按缺陷分层小组活动哪几步可以用头脑风暴:选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制定巩固措施头脑风暴注意什么?有不同意见如何处理?采用会议的方式;要记录不同的意见,不要强求统一,不要批评表扬.有不同意见,要全部保留排列图依据什么原则排列?不同分层标志的数据可以在一张图上排列么?最重要到最次要.总体、样本:总体指某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又称母体;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要对其进行分析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子体.。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7号)现发布《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钮茂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单位(包括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水利工程是指由国家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地方投资以及其他投资方式兴建的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供水、围垦等(包括配套与附属工程)各类水利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水利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和水利行业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兴建的水利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五条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受水利部的委托负责本流域由流域机构管辖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
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
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各方均有责任和权利向有关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反映工程质量问题。
QC活动准则要点解读常见问题(2018新国标)
3.3问题解决性课题: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注:问题解决性课题包括现场型、服务型、攻关性、管理型4种类型.a)现场型: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服务、工作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现场环境等为选题范围的课题.b)服务型: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的课题.c)攻关型: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的课题.d)管理型: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的课题.3.4创新性课题: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和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新的思维研制新产品、服务、项目、方法,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4.1问题解决型课题4.1.1 总则:问题解决性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要点解读】1.活动程序图的变化:将自定目标课题与指令性目标课题两种情况的活动程序图“合二为一”. 2.“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不是必须回到“原因分析”这一步,而是借用“原因分析”字义,分析未达到课题目标的原因,是计划阶段哪一步骤的问题,便从哪一步开始新一轮PDCA循环.3.指令性目标通常是指QC小组把自己不能改变的相关要求定为目标,包括: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目标;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强制性标准;与顾客签订合同的要求等. 【常见问题】自定目标是先现状调查再设定目标,指令性课题是先设定目标再做可行性分析.4.1.2选题来源: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课题来源一般有: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自选性课题.小组自选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组织方针、目标的关键点2.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问题3.内、外部顾客的意见和期望4.1.2.2小组选题要求:1.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2.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3.选题理由明确、简洁.【要点解读】1.指导性课题是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将上级关注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问题予以公布,小组从中选择适宜的课题开展活动.2小组选择课题应该是小组成员技术上能做到、管理上能协调的,小组成员有能力完成课题活动的全过程.【常见问题】1.课题综合性强,不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2.课题名称只是定性描述,没用特性值表达. 3.课题名称不简练,例如采用了“手段+目的”的形式.4.选题理由多、不直截了当.4.1.3现状调查,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1.把握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2.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整理4.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要点解读】2.现状调查的作用是通过充分收集有关课题的数据和事实,并恰当进行分层整理,说明课题的具体状态,直至找到课题的具体症结,以便为课题目标的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对于提供数据的“客观性”指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可比性”指数据的特性和计量单位应一致、可比;“时效性”指收集的数据能真实反映现状;“全面性”指多维度把握课题的状态数据,以及不局限于已有统计数据,也要重视到现场实地测量数据.4.该步骤中表述的“问题”,应理解为“课题【常见问题】1.对反映课题现状的数据挖掘不够充分,分层不够全面和深入.2.收集的数据不是课题当前状态的数据,而是小组成员根据经验分析的造成课题原因的数据.4.1.4设定目标.目标来源,根据所选课题,小组应设定活动目标,以掌握课题解决的程度,并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课题目标来源:1.自定目标.小组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2.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或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作为目标.4.1.4.2目标设定依据: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2.顾客需求3.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4.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5.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4.1.4.3 目标设定要求: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1.目标数量不宜多2.目标可测量3. 目标具有挑战性.4.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目标应在选题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考虑:1.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3.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要点解读】2.《准则》中“4.1.4.2目标设定依据”及“4.1.4.3目标设定要求”,都是针对自定目标值的;“4.1.4.4目标可行性分析”则是针对指令性目标值的..3.关于《准则》中4.1.4.2的e)中“问题”的理解:(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中的“问题”,应是指课题;(2)“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中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指课题的症结,如果现状调查中不能找出课题的症结,“问题”便是指课题.4.进行指令性目标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时应注意(1)与自定目标值的现状调查步骤一样要收集数据,把握课题当前状态,找出课题症结;(2)与现状调查不同之处,是对指令性目标值进行测算分析时,可不受课题症结的限制.【常见问题】1.目标设定没有根据现状调查的相关数据设定,而是根据经验先设定目标再推算课题或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2.对指令性目标课题,将可行性分析与现状调查相混淆:用指令性目标直接推算课题症结的解决程度,而不考虑症结以外的其他问题.4.1.5 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1.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进行原因分析2.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3.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生产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4.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5.正确应用适宜的统计方法.【要点解读】1.“问题或问题症结”的说明:(1)前一个“问题”可以是指课题(在找不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指令性目标值可行性分析中的症结之外,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2)“问题症结”中的“问题”,仅指课题.2.“逻辑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是包含关系;“逻辑关系紧密”则指原因是逐层展开的. 3.末端原因应是很具体的、可以针对其直接采取治本对策的原因.【常见问题】1.分析原因针对的对象不正确.在已找出课题症结的情况下,还针对课题分析原因.2.分析原因未分析到真正的末端原因.3.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如因果关系颠倒.4.1.6 确认主要原因,小组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1.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2.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3.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4.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对小组能力范围内的所有末端原因都要进行确认.是否制定要因确认计划,可由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既非“不要”,也非“必须”.2.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的依据只能是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大即为要因,影响程度小即为非要因3.c)中所指的“问题”可以是课题,也可以是目标可行性分析中需要解决的次要问题;而“问题症结”则是指课题症结.【常见问题】1.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缺少相关事实和数据,仅进行定性分析、理论推导;或将全部末端原因先凭经验区分为要因和非要因,“要因”中的事实和数据具体翔实,“非要因”中则缺少事实和数据.2.仅将末端原因的数据与确认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即为非要因,不符合标准即为要因.3.只分析末端原因对前一层级原因的影响程度,来判定该末端原因是否为问题或问题症结的主要原因.4.在分析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时产生混乱.收集的是末端原因与问题的关联数据,却判定为末端原因对症结的影响程度.4.1.7 制定对策:1.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2.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3.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要点解读】1.“必要时”是指,要不要针对每条主要原因提出不同对策,并进行对策的综合评价和比较选择,应由小组根据每条主要原因的实际情况决定.2.对策目标必须可测量、可检查;它与课题目标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对策所针对的主要原因状态相关联,即将主要原因改善到什么程度的具体可测量可检查的描述.3.措施是对策的具体展开,应具有可操作性.【常见问题】1.对策目标只是定性描述,不可测量或检查;有的是用课题的目标直接替代对策目标,或者是将课题目标分阶段化作为对策目标,致逻辑混乱.2.“对策”与措施混淆,对策不简练,措施不具体.4.1.8 对策实施:1.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并对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和有效性2.当对策未达到对应的目标时,应修改措施并按新的措施实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应按对策表中的具体措施实施每项对策;每项对策实施完毕,应及时收集数据,确认对策目标是否达到.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小组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2.实施效果只强调与实施前比较,而未与对策目标比较.3.实施效果收集数据的时长与课题效果检查时长相混淆.4.1.9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3.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效果检查的对象是两个:一是课题的目标是否达到;二是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2.是否计算小组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QC小组根据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在所有对策还未实施完毕并达到对策目标时,就开始收集效果检查的数据.2.效果检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段与现状调查时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可比性差.4.1.10 制定巩固措施: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相关标准,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2.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要点解读】1.巩固措施的内容必须是被活动证明有效的措施;巩固的方式必须是通过将这些有效措施分门别类纳入相关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和制度可以是企业层级的,也可以是部门乃至班组层级的.2.小组成员应结合课题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要设定巩固期,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常见问题】1.未能将实施有效的具体措施纳入相关标准.2.将小组活动后行政方面继续跟进的工作与巩固措施相混淆.4.1.11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针对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2.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1.没有针对课题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而是套用某些模板.2.小组总结文字多、数据少.4.2 创新型课题【要点解读】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比以往提法上少了“各种”二字,可以理解为不强调必须有多个总体方案4.2.2 选择课题4.2.2.1 选题来源: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实现或满足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4.2.2.2 选题要求:1.针对需求,借鉴查新不同行业或类似专业中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等,研制(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3.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要点解读】1.借鉴查新是创新型课题的重要基础,借鉴的对象,包括本专业或类似专业已有的文献:国内外已有的实际技术,经验,以及自然现象,身边事物等.借鉴的内容为创新型课题的目标设定和提出方案提依据2.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发)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3.如果借鉴的内容具体单一,可以针对借鉴内容直接确定课题4.由小组成员根据课题实际,自行决定是否需要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常见问题】1.课题针对的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需求.选题时的查新只是查无,没有可借鉴的内容.3.借鉴查新中只概括提及相关文献,而没有指出借鉴的具体内容. 4.2.3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4.2.3.1 设定目标:小组围绕课题目的设定目标,目标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与课题所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2.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题目标;3.目标设定不宜多.4.2.3.2 目标可行性分析,小组应针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1.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析;2.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程度;3. 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要点解读】1.课题目标尽可能是一个;如果有两个目标值是相互制约的,也可以设定两个目标值,不要把新产品功能参数列为课题目标2.可以将借鉴对象的实际效果或借鉴相关数据的理论推导作为设定课题目标的依据【常见问题】1.目标与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一致2.目标不可测量,也不可检查.3.目标过多,且相互间有关联关系4.目标可行性分析无可借鉴的相关数据作依据;仅提供资源保障条件,且只是定性描述.4.2.4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4.2.4.1 提出方案:1.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2. 方案包括总体方案与分级方案,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分级方案应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2.4.2 确定最佳方案:小组对所有整理后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1.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2.方案评价应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和论证3. 方案确定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要点解读】1.针对课题目标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对所有的方案进行整理.这里的各种方案不特指总体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分级方案2.提出总体方案应注意:(1)总体方案的数量无限定,可结合所选课题和借鉴的内容确定个或多个总体方案.(2)不管提出几个总体方案,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创新型课题的本质特征).创新性应体现在总体方案的核心技术(或称关键技术)方面.(3)如果总体方案是多个,各方案之间应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每个方案的核心技术是不同的,相互独立.3.分级方案是指把选定的将要实施的总体方案进行分解.总体方案分解时应注意:(1)要逐层展开细化;(2)展开细化到多少级,没有统一规定,但应展开到可实施的具体方案;(3)每一级的多个分级方案应该具有可比性,以供比较和选择.4.确定最佳方案,是在总体方案或分级方案有多个时,应用事实和数据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方式包括现场测量、试验和调查分析.【常见问题】1.提出的总体方案与借鉴信息不一致.2.总体方案中有的不具备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3.方案分解不彻底,未将最佳总体方案逐级分解细化为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案.4.对方案的评价、选择缺少事实和数据依据,只是定性分析方案的优缺点.4.2.5 制定对策:1.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制定对策2.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要点解读】1.“最佳方案”是指总体方案;“具体方案”是指最佳总体方案分解至最末一级的方案,也就是对策表中的“对策”(5W1H).2.若研发的是新产品或新系统,可将产品的组装调试,系统的整合、试运行纳入对策表.【常见问题】1.对策表中的对策与选定的最佳方案的末一级方案不一致.2.对策目标不可测量,措施不具体.4.2.6 对策实施:1. 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 每条方案措施实施后,检查相应方案目标的实施效果及其有效性,必要时应调整、修正措施;3.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要点解读】1.a)、b)中的方案均是指对策表中的对策.2.当对策目标未达到时,应对该对策的具体措施做出调整或修改,然后再实施,再确认实施效果.3.是否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应根据课题和对策的实际情况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按照制定的对策表逐条实施方案.2.对策实施效果缺少具体数据、没有具体时间.3.没有逐条确认对策目标完成情况,而是检查课题总目标实现情况,或者到效果检查阶段直接检查课题的总体效果.4.2.7 效果检查:1.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2.必要时,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点解读】1.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并达到对策目标后,小组成员要收集数据检查课题目标是否达到.2.是否需要计算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小组根据课题情况自行决定.【常见问题】1.没有与目标值进行对比,确认目标是否达到.2.计算经济效益不实事求是.4.2.8 标准化,小组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1.对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2.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要点解读】1.对创新需求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创新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并经实践证明有效的,要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程)或管理制度.2.对创新需求不具普遍性的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整理归档,以供使用中参考【常见问题】1.标准化形式不具体.2.将成果应用推广、获得的奖励和申请的专利等作为标准化的内容.4.2.9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小组应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算.包括:1.从创新角度对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成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找出小组活动的创新特色与不足;2.继续选择新的课题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要点解读】小组应结合课题活动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小组成员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哪些提高和不足【常见问题】总结没有根据小组创新课题的实际进行,没有总结出创新过程的特色和不足之处.QC小组活动分几类?问题解决程序一样么?分2类,“创新型”和“问题解决型”小组的.不一样.1.他们立意不同,2.过程不同,3.结果不同4.方法方面为什么现状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为确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当目标是指令性目标时,因为指令性目标的QC小组直接按照上级指令要求设定目标,活动目标明确,因此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而是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什么是指令性目标?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 小组下达的课题,这种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公关性的课题. 原因分析有几种工具?因果图,竖图,关联图.怎样描述实施过程?把每条对策的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与具体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花了多少费用都加以记录,以便为以后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经济效益如何计算?实事求是,千万不可夸大.一般计算时间不超过活动期(包括巩固期).计算出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减去本课题活动中的耗费,才能得出QC小组本次活动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方法分为几类?有哪些特征?统计方法分描述性和推断类两类;1)、描述性: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2)、推断类: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波动有几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1、正常波动:随机特点.大量存在、影响很小、消除难度大、经济代价高.(2)、异常波动:系统特点.不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影响较大、容易查明原因、容易预防和消除.分布有几类?常见的分布有哪几种?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型分布,常见的有正态分布;另一种是离散型分布,常见的有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几个?是什么?正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有2个,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统计数据数分几类?分别服从于什么分布?统计特征数分2类.(1)、计量数据,服从于正态分布;(2)、计数数据的计件数据符合二项式分布,记点属于泊松分布.统计特征数分几类?一类是表示数据的集中位置的,如样本平均值样本中位数;一类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如样本极差,样本标准偏差等不合格品数、不合格数、不合格率属什么数据?不合格品数属计件;不合格数属计点;不合格率属计件;表示集中位置,分散程度的数据分别有哪些?表示集中位置:平均值和中位数;表示分散程序:方差、标准偏差和极差.什么是两类错误和风险?表现形式是什么?1.弃真,是把质量好的产品作为坏的处理,这类风险是企业风险.2取伪,是把质量坏的产品作为好的处理,这类风险是用户风险.即可用数理统计,又可用于统计分析:调查表、分层发调查表分几类?分别是什么?1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3.质量分布调查表;4.矩阵调查表分层法的特点:常用于归纳作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把错综复杂和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后,使之能更确切的反映客观事实.怎样进行分层:按操作人员进行分层;按机器设备分层;按作业方法分层;按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分层;按时间分层;按测量、检查分层;按环境分层;按缺陷分层小组活动哪几步可以用头脑风暴:选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制定巩固措施头脑风暴注意什么?有不同意见如何处理?采用会议的方式;要记录不同的意见,不要强求统一,不要批评表扬.有不同意见,要全部保留排列图依据什么原则排列?不同分层标志的数据可以在一张图上排列么?最重要到最次要.总体、样本:总体指某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又称母体;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要对其进行分析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子体.。
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目标可行性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一)
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目标可行性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一)袁艺;马永华;郭志远【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3页(P69-71)【作者】袁艺;马永华;郭志远【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315000;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2;辉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一、标准要求5.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性分析仅针对指令性目标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b.针对问题症结,预计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c.根据测算验证是否能实现指令性目标。
二、标准解读《导则》明确了目标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要求,即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症结、测算验证实现指令性目标可行的分析。
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在步骤设置上与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有所不同,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
1 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分析a.在QC小组活动中,如果小组的目标是上级给定的,则小组的活动按照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指令性目标课题的QC小组活动程序图b.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是一种特例,从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图可以看出,活动程序由十项步骤组成,具体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指令性目标是上级(可以是上级部门、业主要求、合同要求、设计要求,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等)给定的,小组要对目标能否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这里的分析是要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针对它进一步分析原因。
在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小组应根据指令性目标值的要求,分析现状,收集数据,进行深入的分层分析,因此,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有类似于现状调查的内容,应用了调查表、频数统计表、排列图、饼分图、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解读
分值 25分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应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2)对策按“5W1H”原则制定,每条对策在实施后都能检查是否已完成 对策 (达到目标)及有无效果; 3 与实 (3)要按对策表逐条实施,且实施后的结果有所交代; 施 (4)大部分的对策是由本组成员来实施的,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5)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分值 8-15分
发表评审表
创新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题目选定有创新; (2)选题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等; (3)目标具挑战性,有量化的目标和可行性分析; 1 选题
分值 20分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将取得效果与实施前现状比较,确认其改进的有效性,与所制定的目 标比较,看其是否已达到;
(2)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实事求是、无夸大; 4 效果 (3)已注意了对无形效果进行评价;
(4)改进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已纳入有关标准,并按新标准实施; (5)改进后的效果能维持,巩固在良好的水准,并用图表表示出巩固期的 数据;
目标设定。
强调“创新型”课题目
标应是在符合原有技术 性能参数或指标的基础 上,进行某一功能、技 能等方面的研发。
《理论与方法》P77
创新型
4.2.3.1 小组围绕课题目的设定目
标,目标设定应满足以 下要求:
a)与课题需求所达到的 目的保持一致;
b)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 测量的课题目标;
c)目标设定不宜多。
(6)工具运用正确、适宜。
分值 13-20分
发表评审表
问题解决型课题成果发表评审表
序号 评审 项目
评审内容
(1)成果报告真实,有逻辑性; (2)成果报告通俗易懂,以图表、数据为主。
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七)
DO I : 10.16616/j . (in ki . 11 -4446/TV . 2018.08.21编者按为更规范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协助各参与单位在改进质量、保障 安全、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素质、创新增效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2017年6月28日,中国水利工程 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 T 00/CWEA 2—2017)(以下简称 《导则》)团体标准。
近期,协会还将组织编制并正式出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指南》$以下简 称《指南》)。
《导则》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和《指南》的出版,必将对水利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 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贯彻《导则》团体标准,本刊将在“质量管理Q C 小组活动专题”栏目,陆续解读《导则》 标准条款和实施要求,供读者学习和借鉴。
本期刊登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
效果检查的要求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七)袁艺1张朝明2王年彬2(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315000;2.恒尊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000)1标准要求5. 1. 9效果检查所有对策实施完成后,小组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效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课题目标是否实现。
效果检查 一定要本着客观的态度,实是求事地进行对比检查,通过实际检验、检测得到的数据来确认。
主要采用对比 的方法确认检查效果。
果检查:=把实施改进后所取得的数据与小组设定的目 标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完成了课题目标;=.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A 与对策实施前对比,判断现状改善程度;4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A 可米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统计方法来进行对比分析。
2标准解读效益。
!用柱状图进行效果对比。
与课题目标对比时, 采用柱状图的方式进行,简单直观,使用方便,应用 普遍。
2.1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课题目标是否实现例如,某QC 小组活动完成了设定预定目标,活动 后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合格率从活动前的90. 5e 检查效果就是将小组进行检查取得的数据与制订增长到97. 3e ,如图1所示:• 77'氷刺律设与管理加8年第8期实施前 目标值实施后图1小组活动前后合格率对比柱状图⑥用折线图进行效果对比例如,某产品合格率由对策前的平均[1. (&—4月),提高到对策后的平均98.(8—10月),高于的目标,实现了预期目标,如图2所示。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征求意见稿)》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XXXXXXX-XX-XXXX-XXXX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Guidelines for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前言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广大工程建设企业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还提出了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要求,鼓励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创新。
在工程建设行业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高度契合并深入践行了质量提升小组倡导的工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的要求。
本导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的文件精神、《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建协[2017]14号)及《关于开展第一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号),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最有效的基础性活动,40年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一直致力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进、培训、咨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工作质量,创建精品工程,完善服务质量,推动质量改进与技术创新,研发标准和制定操作规程,编写工法和开发专利,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高度负责的骨干队伍。
浅析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程序
浅析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程序根据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论述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程序。
标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程序前言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我国开展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亦称QC小组)是通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对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进行改进和创新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QC小组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遵循PDCA循环、基于客观事实、应用统计方法。
QC小组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开展活动,PDCA循环分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
以下浅述QC小组“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
1 “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问题解决型”课题是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它包括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和管理型四种类型。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根据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为十个步骤。
1.1 选择课题选题一般来源于三方面: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和小组自选性课题。
指令性课题即领导下达的课题,含目标值;指导性课题是上级推荐的,目标值也是指定的;自选性课题则是小组围绕企业的质量目标、薄弱环节等确定的,目标值小组自定,但不能低于领导、顾客以及合同的要求。
课题选择必须在小组能力范围内,宜小不宜大。
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達课题的特性值。
如《提高某产品的合格率》,“提高”即经过活动后达到的结果,“某产品”是改进的对象,“合格率”则是要解决的问题,即特性值。
选题理由明确、简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将上级要求或小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收集的小组活动前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出所选课题。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简易图表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
1.2 现状调查现状调查的目的是找出主要问题/症结,根据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影响课题的主要问题,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
完整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完整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n1.0 General nsTo guide nal employees in following scientific activity res。
apply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activities。
this standard is established.Quality management teams are an effective form of voluntary n by employe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ement。
and n。
When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activitie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employee quality。
stimulate employe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mprove quality。
ce n。
and enhance nal performance.The informative appendix provides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n of commonly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ctivity site and results n review for quality management teams。
Appendix A is a summary table of commonly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activities。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标准化”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六)
DOI:10.16616/ki.1$-4446/TV.202$.03.18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标准化”分析解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六)袁艺朱连荣王玉安(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标准条款要求条款5.2.8的标准化描述:小组应及时总结活动成果,对具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
>)成果转化。
创新成果可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工法、专利和管理制度等。
b)跟踪评价。
应跟踪和评价标准化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时推广成功的成果。
c)存档备案。
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应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二、分析解读1创新型课题标准化要求1.1评价首先应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小组有能力进行评价的,可自行评价,如果不具备评价能力,可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价,并应提供相关部门的证明。
1.2标准化两种情况a.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
b.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将创新过程相关资料整理存档。
1.3标准化层级可以是组织层级,也可以是部门或班组层级。
1.4注意获得专利、论文、科研成果,以及行政后续跟进工作(推广、应用)等不属于标准化的内容。
2相关内容对比水利工程导则中创新型课题标准化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条文对比见表1%表1条文异同对比项目创新型课题标准化步骤问题解决型课题制定巩固措施步骤条款对比小组应及时总结活动成果,对具有推广价值、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
>成果转化。
创新成果可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工法和管理制度等;b.跟踪评价。
应跟踪和评价标准化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时推广成功的成果;C.存档备案。
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应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备案制定巩固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批准,纳入相关标准,如管理制度、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等;b.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收集数据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衡量是否保持在课题目标水平上,验证巩固措施是否有效・77・□水利建设与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项目创新型课题标准化步骤问题解决型课题制定巩固措施步骤相同点1.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图纸、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工法和管理制度等;2.明确了推广应用要求;3.标准化的相关制度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以及标准化图纸等,这些标准可以是企业层级的,也可以是部门乃至班组层级的。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质量管理小组,简称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特制定以下活动准则。
一、质量管理小组的组建1、自愿结合质量管理小组的成员应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根据共同的兴趣、目标和工作需求,自发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一般在 3 至 10 人之间。
2、多样化小组的成员应来自不同的部门、岗位和层次,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职责小组成立后,应明确组长和成员的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协调成员之间的工作,推动活动的进展;成员应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按照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
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程序1、选择课题质量管理小组应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课题。
课题可以是质量改进、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改善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2、现状调查对选定的课题进行现状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3、设定目标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小组的实际能力,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时限的目标。
4、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因果图、排列图、关联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确定主要原因对原因分析中找出的所有原因,通过现场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主要原因。
6、制定对策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明确对策的目标、责任人、时间进度和实施方法。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一、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加强项目现场管理,符合国家标准和业主的要求,本导则是为自治区的工程建设企业及技术人员制定的,以组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活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程建设企业内部项目和外部委托项目。
三、活动流程:1、组建小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各项目的需要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并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2、召开会议: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项目的工程质量问题,汇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实施改进:小组成员根据会议讨论的内容,提出改进意见,并实施改进方案。
对于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4、定期考核:小组定期对项目的工程质量水平进行考核,确定质量指标和考核标准。
5、总结经验:小组及时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四、小组成员:1、由质量管理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工作。
2、小组成员包括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按照工作任务分工合理。
3、小组成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小组职责:1、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业主的要求。
2、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避免出现质量事故。
3、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4、及时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六、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小组成员应该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3、小组应该认真落实活动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处理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小组要积极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全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培训课件(2024
LOGO
二、QC小组活动程序
2024年3月
二、QC小组活动程序-活动程序图
问题解决型课题
创新型课题
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图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图
二、QC小组活动程序-选择课题
问题解决型课题
课题来源 选题要求
指令性课题 指导性课题 自选性课题
小组能力范围内,课 题宜小不宜大
课题名称直接,尽可 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 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
➢ 从创新角度对在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小组成员综合 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小组活动的创新特 色与不足;
➢ 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
二、QC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
二、QC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排列图
排列图(Pareto Diagcam)又叫帕累托 图。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 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
示产生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 ➢ 将每一条原因逐层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创新型课题
二、QC小组活动程序-确定主要原因
问题解决型课题
小组应针对末端原因,依据数据和事实,客观地确定主 要原因: ➢ 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
的原因; ➢ 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
三、2024年QC成果计划
2024年QC成果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项目名称1
数量要求 1 1 1 1 1 1 1
级别要求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LOGO
四、优秀QC成果分享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培训
讲师:XXX 2024年3月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范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行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本导则。
1.0.2 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政府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质量履行监督职能,政府监督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质量检测等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各质量责任主体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
1.0.3 本导则适用于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项目管理的新建、扩建、改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其它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2 基本规定2.0.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主要依据1 国家、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 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3 工程的批复文件、施工图纸、合同及其它相关文件等。
2.0.2 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1 对质量责任主体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监督;2 复核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资质及其派驻现场的项目负责人、有关从业人员的资格,对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质量行为进行监督;3 审核项目法人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方案;4 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查监督;5 按规定列席法人验收会议,对法人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受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结论备案,核备工程项目质量等级;6 受理工程质量缺陷备案,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7 参加政府验收,提交质量监督报告。
2.0.3 质量监督单位权限1 有权进入被监督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各质量责任主体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2 对违反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各质量责任主体,通知采取纠正措施,对质量安全有严重隐患时,可责令停工、整顿,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质量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实施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建议;3 提请有关部门奖励先进质量管理单位及个人。
确定主要原因的要求解读r——《水利工程质量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四)
确定主要原因的要求解读r——《水利工程质量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四)袁艺;赖佑贤;周素雅【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3页(P82-84)【作者】袁艺;赖佑贤;周素雅【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广东茂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1 标准要求确定主要原因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每条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
主要原因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末端原因;ⓑ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注:内容可包括末端原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依据、完成时间、责任人、地点等。
ⓒ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要因确认的判断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
2 标准解读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末端原因。
2.1 收集末端原因把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上的末端原因收集起来,是确定主要原因的基础,因为末端原因是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必须从末端原因中选取。
例如:针对“垂直度偏差大”的问题症结,原因分析找出的末端原因有:未进行预埋定位交底、施工图纸未进行二次深化、测量人员无上岗证、止水套筒进场未检验、支模完成后未进行交接检验、振动棒尺寸太大、夜间施工照明灯泡瓦数不足、测量放线方法不正确、止水套筒底部固定方法不正确、管理人员未进行预埋校对、测量仪器操作不当等11条,确定主要原因就是要针对这些末端原因逐条展开分析。
2.2 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末端因素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是指小组自身无法解决的原因。
例如由于城市供电不足而造成的“拉闸停电”,虽然会对问题改进产生一定影响,但属于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因素。
再如,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刮风、下雨、气温高低等,都属于不可抗拒的,也是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 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M#$%1$$
收录时间
M#$%1$M
编号
HZll_lX(H(LM#$%L#$
序号
原!条!文
新增条文
新增内容
, 机械挖土施工工艺标
! 支 护 完 成 后# 如 遇
$ 准- " fXlZlR_$#$+ I1I1$ 补 水土流失# 可做 挂 网
M#$#$I 1I 土方施工
喷浆处理%
! 井 点 运 行 过 程 中# , 深井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警 值# 都 应 加 密 观 察 +M#$#$I1M1M 监测频次
频率#连续监测%
!!对公司原来的工艺标准进行补充#将有效的对策 措施作为.新增内容/ 纳入企业工艺标准#对原来企业 标准进行补充#巩固措施有效%
$1"!成果的维持和巩固
为使已取得的成果保持在课题目标之上#并真正 得到巩固需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 标准要求 J1$1$#!制定巩固措施 制定巩固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51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批准#
纳入相关标准#如管理制度&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等* H1必要时#对 巩 固 措 施 实 施 后 的 效 果 进 行 跟 踪#
收集数据与课题目标进行对比#衡量是否保持在课题 目标水平上#验证巩固措施是否有效%
"巩固期内#必要时#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 是否能维持在良好的水准上巩固期内的情况#及时收 集相关的数据#可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表示取得的成 果真正得到巩固%
例 M!某小组制定巩固措施% 制定了制度性文件# 并对巩固期进行效果检查%
51制定制度性文件% 通过 fR小组活动取得控制 混凝土充盈系数预期效果#积累总结泥浆净化循环系 统和钻孔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经验% 编制钻孔灌注桩 泥浆净化循环装置使用标准工艺卡片" 见图 $$ &钻孔 灌注桩作业指导书#对公司后续类似工程起到指导和 借鉴作用%
例 $!某 fR小组通过在某工程项目 fR小组活动 中#在施工过程中顺利解决了紧邻危房处土方开挖施 工边坡稳定的难题#积累了施工经验#编制了, 紧邻危房 处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其有 效 措 施 被 公 司 收 录 进企业施工工艺标准汇编中#进行全面推广#见下表%
有效措施纳入工艺标准对比表
紧邻危房处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为了更好地贯彻) 导则* 团体标准"本刊将在& 质量管理 fR小组活动专题' 栏目"陆续解读) 导则* 标准条款和实施要求"供读者学习和借鉴,
本期刊登制定巩固措施的要求解读,
制定巩固措施的要求解读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 解读! 八#
袁!艺!丁!适!赵维志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 宁波!"$J####
二 标准解读 效果检查达到课题目标后#进入制定巩固措施步 骤% 这个步骤主要是将列入对策表#并经过实施证明 是有效的对策措施#形成" 或修改完善$ 制度&标准#巩 固已经取得的成果#防止问题再发生% 形成的制度和标准#将有效措施成为具有可复性 的制度和标准#并推广&应用&借鉴#将 fR小组活动成
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巩固期长 短# 应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来 确 定# 只 要 说 明
!经修订并被批准的新标准必须正确执行#新的 标准或制度"或修订后的$ 实施后#小组成员要在巩固 期及其以后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跟踪检查#以确认新 标准&制度是否已被有效执行#这样才能使已取得的成 果真正得到巩固% 如果已被解决的问题#后来又再次 发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巩固措施没有被严 格执行%
!"#!$%&$''$'()&*+,-&$$.///'(01&2%$3&$%&$'
编者按 为更规范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协助各参与单位在改进质量(保障
安全(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素质(创新增效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M#$% 年 W 月 MN 日"中国水利工程 协会$ 以下简称& 协会' % 发布了)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 $ H## XRBSFM+M#$%% $ 以下简称 )导则*%团体标准, 近期"协会还将组织编制并正式出版)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指南* $ 以下简 称)指南*%, )导则*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和) 指南* 的出版"必将对水利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 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1M!制度和标准的形式
巩固措施形成的标准#是广义的标准#可以是技术
)'")
袁!艺等 X制定巩固措施的要求解读!!!!!!! !!!!
标准&工法&管理制度*也可以是施工图纸&施工方案* 还可以是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片等%
将有效对策措施纳入标准#或形成制度文件等#必 须按照企业的文件控制程序办理% 由于 fR小组没有 制订或修订标 准 或 制 度 的 权 限# 因 此# fR小 组 应 按 照 企业的有关规定#向企业主管部门申报#由这些部门认 可&批准后执行%
应派专人经常进行检 M 标准- " fXlZlR_$#%+ 增 I1M1"1J
查 并 记 录 数 据# 记 录 M#$#$ I1M1" 井点运行
数据应准确&及时%
!如周边地形条件复 , 基坑开挖变形监测施工
杂# 无 论 是 否 超 过 预 " 工艺标准- " fXlZlR_$M# I1M1M1M 修
fR小组取得的成果经过某段时间的实践后处于稳定%
%(制定巩固措施的要求
$1$!将有效措施纳入有关标准或形成新标准
!!这里所说的有效措施#是指对策表中列入的措施# 经过实施#证明确实能使原来影响问题症结的主要原 因得到解决# 使 其 不 再 对 问 题 造 成 影 响 的 具 体 措 施% 为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再发生#就要把对策表中能使主 要原因得到解决&恢复到受控状态的有效措施#纳入企 业标准" 制度$ 或形成新的标准" 制度$ #便于以后的执 行及进行日常的管理#起到维持提高的作用%
图 %(钻孔灌注桩泥浆净化循环装置使用标准工艺卡片流程图
)'#)
!!H1巩固期效果检查% 活动后#小组成员将支护桩 工程施工期间定位巩固期# 于 M#$% 年 $# 月 MW 日 至 M#$% 年 $M 月 "# 日对本工程支护桩工程的混凝土充盈 系数进行了跟踪复测#经统计计算 $JJ# 根支护桩的混 凝土充盈平均系数为 $1#W#充分验证小组活动的成效 性% fR成果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如图 M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