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4章第二单元 第4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一 讲义 第4章 专题强化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专题强化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连接体,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重难点)。
2.进一步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重点)。
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运动状态的整体叫连接体。
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一、加速度和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用力F拉A使A、B 一起运动,A的质量为m A、B质量为m B,求A、B两物体间绳的拉力F T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方法1.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
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高中物理第4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课件沪科版必修10829343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 √
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
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答案
(3)如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
五、注意事项
1.结点
(1)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位置不变.
2.拉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应使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
3.作图 (1)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 (2)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
1 2
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图1
3.作图对比 (1)理论值:在白纸上按比例从 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 筋时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 合力F. (2)测量值: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 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的图示,如图2所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重合. 图2
第4章 怎样求合力与分力
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目标定位] 1.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练习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
内容索引
知识探究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高中物理第4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1怎样求合力课件必修1高中必修1物理课件
1.图中一个成年人或两个小孩都能提起相同质量的一桶水, 这是我们常见的情景.两个小孩的合力作用效果与那个成年人 相同吗?
提示:力作用效果相同.
12/9/2021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二、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1.实验探究 (1)实验依据: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筋的伸长与一个力 作用使橡皮筋发生的形变_相__同___时,这一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 合力. (2)实验操作:让两个测力计互成任意夹角来拉,把橡皮筋一端 拉到某一位置 O,再用一个测力计也把橡皮筋一端拉到 _同__一__位__置___.
12/9/2021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物体受到两个力 F1 和 F2 的作用,F1=30 N,方向水平 向左;F2=40 N,方向竖直向下. (1)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 (2)两个力的合力能简单理解为两力的数值之和吗?
[思路点拨] 根据两分力的方向画出两分力的示意图,利用图解 法或计算法求解.
12/9/2021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与分力是物体同时受到的力 B.合力比分力大 C.合力是各分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的等效替代 D.两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理解合力与分力概念时抓住“等效”“替代”四个字. (2)理解合力概念,合力不等于“力之和”,力的合成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 (3)有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的实验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需先选取再用,将两只弹簧 测力计钩好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示数一样即可使用, 检查两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时,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拉动时, 弹簧及指针是否跟外壳相摩擦,这些可以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 2.施加拉力时要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要注意橡皮条、 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均不可与木板相接触,而且还要与木板保持 平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
1 m/s2 的加速度,这个力称为1 N,即1 N= 1 kg·m/s2 。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系着一个
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当乘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则火车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例1】 (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
正确的是( CD )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B.由 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
反比
C.由 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滑的水平面的左端有个一端被固定的弹簧,一个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滚向
弹簧,从弹簧开始被压缩到变为最短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速度与加速度变
化的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 )
A.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B.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D.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1 2 3 4
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023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
质量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 作用力 成正比,跟它的_______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 的方向相同。
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2.表达式:F= kma 。
3.当力的单位取N、质量的单位取kg、加速度的单位取m/s2时,k=1,表达式
变为F=ma。
二、力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符号 N 。
来越小,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大,则飞箭( B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 后是改变槽码的个数,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 摩擦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槽码的总质量。只 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各纸带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4.作图像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 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 去不予考虑。 5.释放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课前预习反馈
一、实验思路 1.实验装置
将小车置于__水__平__木__板____上,通过滑轮与__槽__码____相连。小车可以 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
2.实验思路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 持 小 车 ___质__量__不__变___ —改—变—槽—码—的—个—数→ 测 得 不 同 __拉__力____ 下 小 车 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___拉__力___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 量关系。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 持 小 车 所 受 的 __拉__力__不__变____ —改—变—小—车—的—质—量→ 测 得 不 同 __质__量____ 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___质__量___的变化情况 —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物理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可以用__天__平____测量。
(4)通过图像研究实验的结果,称为图像法; (5)在作图时,由a-M车图像转化为a-M1车图像,使图线由曲线转化 为直线,称为化曲为直法。
探究 典例剖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典题2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 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F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 表一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表二 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力学单位制 (4)
1 2 3
解析 弹簧测力计测得力的单位为N,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A
错误;打点计时器测得时间单位为s,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B正
确;电压表测得电压单位为V,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C错误;量
筒测得体积单位为mL,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故D错误。
1 2 3
2.(单位制在计算中的应用)一物体在2 N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 cm/s2的加速
单位和 导出
单位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了一种 国际 通用的、
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3.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为
时间
。相应的基本单位为 米 、
长度
千克 、
质量
、
秒
。
、
情境链接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飞身高八尺,某篮球运动员
该单位与该公式所求的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则说明公式可能是正确的;否则,
公式肯定是错误的。
典例剖析
【例题2】 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由字母表达结果)时,甲同学解得
x=2(t1+t2),乙同学解得
(1 +2)2
m= 2
,其中x表示位移,F表示力,m表示质量,t1、
t2表示时间,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B )
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
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
3.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
根据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可判断公式中比例系数有无单位,如公式
F=kx中k的单位为N/m,F=μFN中μ无单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列等式正确的是( D )
A.末速度vB=2 m/s
3
B.平均速度v= 2 m/s
C.速度变化量Δv=1 m/s
1
D.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x= 6 m
解析 由题知,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故末速度vB=-2 m/s,A错误;设斜面
(2)求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设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滑下50 m后进入水平草坪,滑草装置与水平草坪间
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求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水平草坪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解析 (1)设在山坡上游客连同滑草装置的加速度为a1,则x=
1 2
a
t
1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Ff=ma1
对点演练
2.(2023山东潍坊期末)质量为0.6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水平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2 s后撤去拉力F,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由以上信息可求得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 C )
A.1.5 N
B.2.1 N
C.2.5 N
D.3.0 N
解析 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1=
5
2,则阻力
m/s
3
5
Ff=ma1,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 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2,联
立以上各式得F=2.5 N,故选C。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从受力确定运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 kg,在50 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 s内匀加速前进了4 m,在这个过程中
Δ
=-3 m/s,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则加速度为 a= Δ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4课《力学单位制》课件(共16张PPT)
2.什么是导出单位?哪些物理量是导出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 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3.我们学过的力的单位牛顿是不是基本单位?
牛顿也是一个导出单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可得力的单位应该和质量的单位和加 速度的单位有关,1N=1kg.m/s²
所以,__基__本_单_位____和___导__出_单_位____一起 组成了单位制。
h R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4课《 力学单 位制》 课件( 共16张P 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4课《 力学单 位制》 课件( 共16张P PT)
练习题 一艘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开动推进器后,收 到的推力是900N,开动3秒的时间,速度的改变为 0.9m/s,飞船的质量是多大? 解:由 a=△v/△t a=0.9/3 m/s²=0.3m/s²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m=F/a=900/0.3 kg=3000kg
单位的有_B__C__E.
例一: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 在14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开始运动,5s末的速度是多少? 5s内的位移是多少?
F
解:根据已知条件,m=7kg,F=14N, t=5s,vo=0, 由牛顿第二定律 F=ma ; ① a= F/m= 14N/7kg = 2N/kg= 2m/s² ②V =Vo+at=2×5 m/s= 10m/s ③ x=vot+½at²=½×2×25 m= 25m
物体质量m=500g=0.5kg 物体的加速度a=10cm/s2=0.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0.5×0.1N=0.05N
利用国际单位制运算时,不需要带单位运算, 只要在每一个结果的后面写上正确单位即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课本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课本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课本是由学科内容组成的,涵盖了力学、电学和磁学。
本章介绍了力学中的力、力的作用,力矩、力矩元素、惯性及其应用,同时介绍了电学中的静电和电磁场,以及磁学中的磁力场。
本章主要讨论了力学、电学和磁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研究这些领域的实验和应用。
本章的第一部分涉及力学,主要讨论的是力的作用,包括力的定义、力的大小、力的应用、力的概念和力的组合。
通过讨论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力是指介质中通过接触所传递的活动量。
引力,摩擦力,斥力都是力的例子,可以通过受力物体的运动变化来表示力的大小,而概念力指的是物体彼此之间的内向力和外向力,包括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
力的组合指的是在受力物体上同时发生多种力,例如在一定的交叉点上可能同时有引力、斥力和摩擦力的组合作用。
接下来,将讨论力的作用,力的作用中包含力矩和力矩元素,力矩是指在物体上受力时物体转动的受力距离,力矩元素指的是物体转动方向和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力矩的比值。
最后,本章还讨论了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由于受力物体质量和形状而构成的,受力物体无论在哪种外界作用下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即它不容易受外界作用的影响而改变运动状态。
惯性的应用,例如坐上仰卧起坐的时候,在做仰卧起坐的动作时,我们跟着受力物体身体的惯性作用,把身体往上抬。
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电学中的静电和电磁场。
静电的概念指的是电荷的静态状态,它是由电荷的两种特殊状态:正电荷和负电荷所组成的,其吸引作用和斥力作用主要依赖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
电磁场则是指电荷移动时形成的场形态,电磁场也受到静电的影响,但在电荷运动时会影响静电的状态,两种现象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建立电学和静电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是磁学中的磁力场。
磁力场是由受力物体上磁性物质形成的场形态,它只能影响磁性物质,而不会对非磁性物质产生影响。
因此,在磁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磁力场来研究磁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例如在动力学中,可以利用磁力场来提高物体的运动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磁力场来制作磁性材料。
高中物理第4章第4节向心力的实例分析离心运动
[借题发挥] (1)在绳模型和杆模型中,物体在最低点的受力情况是相 同的,两模型的差异在于物体在最高点时能不能受到“支撑”。 (2)研究在绳或杆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时,一定要明确研究 对象,搞清“谁”对“谁”的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是转移研 究 对象的桥梁。
返回
1.如图4-3-11所示,轻杆一端固定质量
[答案] (1)0.195 m (2)见解析
返回
[借题发挥] (1)对火车转弯问题一定要搞清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方向的合外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指向水 平面内的圆心。 (2)弯道两轨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向心力由外轨对轮缘 的挤压力提供。 (3)当外轨高于内轨时,向心力由火车的重力和铁轨对 火车的支持力以及内(外)轨对轮缘的挤压力的合力提供,这 还与火车的速度大小有关。
返回
[解析] 火车在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在“临界”状况时由 火车所受的重力和轨道对火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如图所示, 图中 h 为内外轨的高度差,d 为轨距。
F=mgtanα=mvr2 tanα=vgr2 由于轨道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一般很小,可以近似地认 为 tanα≈sinα=hd,代入上式得hd=vrg2,所以内外轨的高度差为 h=vr2gd=23002×0×1.94.385 m=0.195 m。
(4)若 F 合=0,则物体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
返回
3.关于离心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
时,它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
消失时,它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
高中物理第4章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缝 到 光 屏 的 距 离 l = 600 mm , 由 以 上 数 据 得 这 种 光 的 波 长 λ =
___6_6_0____nm。
(2)以下操作,能使条纹间距变大的是___C__。
A.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蓝色 B.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D.换一个间距较大的双缝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0.01 mm,通过格数的估读到 0.001 mm,则读数为 10 mm+33.0×0.01 mm=10.330 mm。
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光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 缝,即为E、D、B。(2)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 行,使一个线光源变为频率相等的两个线光源。
对点训练❷ (1)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 备示意图,图中①是光源,②是滤光片,③是单缝,④是双缝,⑤是光 屏。下列操作能增大光屏上相邻两亮条纹之间距离的是___B_C___。
相邻亮条纹的距离为 Δx=x66- -x11=10.330- 5 3.730 mm=1.32 mm。 根据 Δx=dl λ 可得: λ=Δxl·d=1.32×10-03×.6 0.3×10-3 m=6.6×10-7 m=660 nm。
(2)根据双缝干涉的间距公式 Δx=dl λ 分析: A 错:红色换成蓝色,波长 λ 变短,则条纹间距变小。 B 错: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不能改变条纹间距,即 Δx 不变。 C 对: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l,则 Δx 变大。 D 错:换一个间距较大的双缝,即 d 增大,则 Δx 变小。
(3)在光源和单缝间放置滤光片,使单一颜色的光通过后观察单色光 的双缝干涉图样。
(4)用刻度尺测出双缝到屏幕的距离 l,用测量头测出相邻的两条亮 (或暗)纹间的距离 Δx。
高中物理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物理选修4第二章的知识点。
1. 物质的热运动
- 物质由于内部粒子的运动而具有的热运动称为热学。
- 系统的热学性质可以通过温度、热量和内能来描述。
- 温度是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度的度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 热量是能够由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以改变其温度的能量。
- 内能是物质中分子和原子的总体能量。
2. 理想气体的基本规律
- 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它假设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并且体积可忽略不计。
- 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通过压力、体积和温度来描述。
-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 = nRT,其中 P 是气体的压力,V 是气体的体积,n 是气体的物质量,R 是气体常数,T 是气体的温度。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它表示热量的增减等于物体对外界做功和内能的增减之和。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ΔQ = ΔU + ΔW,其中ΔQ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ΔU 表示内能的变化,ΔW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4. 理想气体的热学过程
- 理想气体的热学过程主要包括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 等压过程,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热量的增减主要用来改变气体的内能。
- 等容过程,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热量的增减主要用来改变气体的内能。
- 等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热量的增减主要用来改变气体的内能与对外界做的功相等。
- 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内能的变化主要用来对外界做功。
以上是高中物理选修4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第4章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
m=3.8×10-3 m
双缝的间距为 d=0.1 mm=1×10-4 m,
双缝挡板与光屏间距为 l=0.4 m
根据双缝干涉亮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 ×.×-
λ= Δx=
.
Δx= λ
m=9.5×10-7 m,选项 C 正确。
2.(多选)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整
知的;l 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测出,那么,只要测出相邻两亮
条纹(或相邻两暗条纹)中心间距 Δx,即可由公式
出入射光波长的大小。
λ= Δx
计算
2.测量Δx的方法。
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甲所示,测量时
先转动测量头,让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然后转动
手轮,使分划板向左(或向右)移动至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探究•方案梳理
实验热点•探究突破
随 堂 训 练
实验探究•方案梳理
实验目的
1.了解光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掌握用公式 Δx=λ 测定波长的方法。
4.会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距离。
实验原理
1.测量原理。
由公式
Δx= λ 可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d 是双缝间距,是已
D.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正确的是
。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刻度线时,手轮
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
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
向上,如图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
2020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 力学单位制【课前准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单位制..教学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思考、归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提问】都认识这两个人是谁吧.【回答】张飞和姚明.【提问】他们的身高是多少呢?【回答】《三国演义》上说张飞身高9尺.【提问】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张飞的身高应该是多少?【回答】三尺是1 m,张飞的身高应该是3m.【提问】姚明在当代应该是身高很高的人了,他的身高是多少?【回答】2.26m.【解说】并不是张飞比姚明高,而是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在我国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 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 9m到0.355 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提问】大家如果经常看NBA介绍时会发现姚明的身高并不是说成2.26m,而是怎样介绍的呢?【解说】在古代,人们常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的尺度作为计量单位.在遥远的古埃及时代,人们用中指来衡量人体的身长,认为健美的人身长应该是中指长度的19倍.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仅以长度为例,欧洲曾以手掌的宽度或长度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称为掌尺.在英国,1掌尺相当于7.62 cm而在荷兰,1掌尺却相当于10cm.英尺是8世纪英王的脚长,1英尺等于0.304 8 m.10世纪时英王埃德加把自己大拇指关节间的距离定为1英寸.1英寸为2.54cm.这位君王又别出心裁,想出了“码”这样一个长度单位.他把从启己的鼻尖到伸开手臂中指末端的距离——91 cm,定为1码.到了1101年,亨利一世在法律上认定了这一度量单位,此后,“码”便成为英国的主要长度单位,一直沿用了1 000多年.在我国亦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尼,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 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 9 m到0.355 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承接】单位的不统一会造成什么样的困难?参考答案:单位的统一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尽快地发展,使全球人类能够共享光明,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提问】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回答】选定几个物理量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和秒.【提问】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回答】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加速度的单位m/s2,它可以根据公式a=△v/t来进行推导.密度的单位是kg/m3,可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p=m/v进行推导.【提问】我们学过的力的单位牛顿是不是基本单位呢?【提问】不是,牛顿也是一个导出单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得力的单位应该与质量的单位和加速度的单位有关.1 N =1 kg ·m/s 2.【提问】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提问】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60年在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例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 ,在14N 的恒力作用下,5s 末的速度是多大?5s 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分析】已知物体的质量m 和所受的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求出加速度a ,再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5s 末的速度v 和5s 末的位移x.【解析】根据已知条件,m=7kg ,F=14N ,t=5s ,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s m kg N kgN m F a 2/2/2714==== s m s s m at v /105/22=⨯==m s s m t a x 2525/22121222=⨯⨯== 在统一已知量单位后,只要在数字后写出正确的单位就可以了,上面的计算就可以写成: s m s m m F a 22/2/714=== s m s m at v /10/52=⨯==m m t a x 2525221212=⨯⨯== 【说一说】有时候根据物理量的单位能够查出运算或者印刷中的错误.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h R V 331π=.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的.它的根据是什么?【点拨】π无单位,R 3的单位是m 3,h 的单位是m, 所以h R 331π的单位是m 4,和体体积的单位m 3不符,所以是错误的.【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什么是单位制,知道了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以及统一单位后,解题过程的正确书写方法.【布置作业】课本P 80 1,2,3,4,5,6【板书设计】4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和秒.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高中物理第4章本章整合课件教科版必修2
-Wf-mg·2R=Ek2-Ek1
所以
Wf=
1 2
������������������,
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专题一
专题二
解决力学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解题是这一观点的核
心.此种方法往往求得的是瞬时关系.利用此种方法解题
动力学 必须考虑运动状态改变的细节.从中学研究的范围来看,
37°=0.45.
T1=7mg
代入得
Ek1=
1 2
������������12
=
3������������������
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
mg=������
������22 ������
此时小球的动能
Ek2=
1 2
������������22
=
1 2
������������������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应用动能定理得
观点 只能用于匀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和曲线运动),对于一般的
变加速运动,特别是对于碰撞、爆炸等问题,用此法解题相
当困难.另外,动力学观点也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情况
这个观点研究的是物体或系统运动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状
功与能 的观点
态的改变,它无须对过程细节深入研究,只关心运动状态 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简单地说,只要知道某一过程的 始末状态及动能和势能,再求出力在该过程中所做的功,
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核能
专题一
专题二
功的计算
恒 恒力对物体做功大小的计算式为 W=Fxcos α,式中 α 为 F、x 力 二者之间的夹角,由此可知,恒力做功大小只与 F、x、α 这三个 做 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形式 功 等因素无关
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第4课时运动的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讲义课件大纲人教.ppt
4.小球从离地面90 m的高处由静止开
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
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顶点在坐
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是关于t的
二次函数图象),试通过对图象的分
析得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 s
所通过的路程是___8_0____ m.
图8
解析 由题意及图可知,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
的曲线为二次函数图象,设该函数为h=at2.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图5
C.t2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1秒的时间内B质点可能在A质点的后面 解析 从v-t图象中是无法看出质点的出发位置的,不知
道初始位置,则以后之间相距多少也不能确定,A错,D
对;由题图可知t=0时刻,A、B的初速度均为零,两质
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B对;t2时刻两质点速度相 等,并不能确定两质点是否相遇,C错.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方向为 正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 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负 .
想一想:图 3 中,图线与横轴和纵轴的截距,各表示什 么物理意义?
图3
例2 (2009·山东理综)某物体做
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
示,据此判断(F表示物体所受
合力,s表示物体的位移)下列
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 v-t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图7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1 s末和4 s末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 D.0~6 s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
点出发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解析 (1)为使纸带上有足够多的数据点,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A
错误;用钩码的重力充当细绳的拉力时,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故B正确;改变小车质量不影响木板倾斜度,重力的下滑分力仍然和摩擦力
相等,不需要再平衡摩擦力,故C错误;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所以作
第四章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科学探究)
课标要求
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
1
图像。
M
(科学探究)
3.通过图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科学思维)
内
容
索
引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像,并由图像确定a与m的关系
(1)请改正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_;
②小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滑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步
压交变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天平,米尺。
四、实验步骤
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器材——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
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
小车重力沿斜木板的分力等于所受阻力
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题型训练 2.如右图所示,物体P用两根长度相等、不可伸长的细线 系于竖直杆上,它随杆转动.若转动角速度为ω,则( A.ω只有超过某一值时,绳子AP才有拉力 B.绳子BP的拉力随ω的增大而减少 C.绳子BP的拉力一定大于绳子AP的拉力 D.ω增大到某一程度时,绳子AP的张力大于BP的拉力 )
A和B、C与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的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三者相对转台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转台对C的摩擦力一定为μmg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关系ω≤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关系ω≤
2μg 3r
μg r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解析:由于题干中转速大小没有说明,故不能确定物体之 间是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AB都错.C、D选项揭示要按最
题型二
探究有关绳子拉力的临界问题
分析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下物
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的运动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临界状
态下某个力不存在,绳恰好伸直,物体刚要离开某个面等问 题的分析.
如右图所示,两绳系一个质量
为m=0.1 kg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 别固定于轴上的A、B两处,上面绳长l =2 m,两绳都拉直时与轴夹角分别为 30°和45°,问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
或轻杆将产生向下的压力N或拉力T,且v 高 越大,N或T
越大.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3.圆形内轨约束下小球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特点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如右图所示,小球在圆形内轨约束下沿着竖直面上做圆周 运动.在最高点,小球受到重力和管道内轨向上的弹力作用. (1)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0<v高< gR ,重力 超过小球经过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则内轨将产生向上的支持 力N,且v高越大,N越小.小球还能通过最高点.
v0= h gR . L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2.对火车转弯侧压力的理解
(1)当火车以规定速度v0 转弯时,F 合 等于向心力,这时轮缘 与内、外轨均无侧压力. (2)当火车转弯的实际速度v>v0时,F合小于向心力,外轨向 内挤压轮缘,提供的侧 压力与F合共同充当向心力. (3)当火车转弯的实际速度v<v0时,F合大于向心力,内轨向 外挤压轮缘,提供的侧压力与F合共同充当向心力.
围内,两绳始终张紧?(g取10 m/s2)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解析:选C小球为研究对象,对C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当 BC恰好拉直,但BC线中T2=0时,设此时的角速度为ω1.则 T1sin 30° =mω2lsin 30° 有: ① 1 T1cos 30°=mg② 由①、②解得ω1=2.40 rad/s 当AC恰好拉直,但AC线中T1=0时, 设此时的角速度为ω2.则有 T2sin 45° =mω2lsin 30° ③ 2 T2cos 45°=mg④ 由③、④解得ω2=3.16 rad/s. 即球的角速度在2.40 rad/s<ω<3.16 rad/s范围内,两绳始 终张紧. 答案:2.40 rad/s<ω<3.16 rad/s
(3)针对物体在最高点还是最低点都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列式. (4)掌握在竖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往往只有重力做
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解答.
一长为l的轻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恰能在竖直面内 做圆周运动,则它经过最低点时对轻绳的拉力为多大?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解析:小球,恰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它在最高点A
L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祝
您
(2)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时的速度v高= gR,内轨对小球 没有力的作用,小球将开始脱离轨道.随着小球往下运动时速 度的增大,小球将不再接触轨道而做平抛运动.
高考总复习²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变换方向,改变大 小,有人把静摩擦力的这一特点称为“适应性”.由于静摩擦 力这一特点的存在,导致在许多问题中出现了临界问题. 如右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着质量为M=0.6 kg的物体, 静止于水平面,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0.3 kg的物 体,M的中点与圆孔距离为0.2 m,并知M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 擦力为2 N.现使物体M在此平面绕中心轴线转动,问:角速 度ω在什么范围内m会处于静止状 态?(g=10 m/s2).
(1)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0<v高< gR ,
重力超过小球经过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则内轨或轻杆 将产生向上的支持力N,且v高越大,N越小. (2)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v高= gR ,管 道或轻杆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3)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v高> gR ,则
小球经过圆周的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大于重力,则外轨
v2 临界 所需的向心力,即: mg=m R
.
即v 临界= gR 是小球能经过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1)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v高> gR,则重 力不足以提供小球经过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外轨要产 生向下的压力N或轻绳产生向下的拉力T,且v高越大,N 或T也越大. (2)如果小球实际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v高< gR ,则 重力超过小球经过最高点所需的向心力,小球不能经过
大静摩擦力研究.所需的向心力中,对C有fm =mω21.5r,
对AB整体有fm′=5mω2r,对A有fm″=3mω2r.而最大静摩擦 中,对C有μmg,对AB整体有5μmg,对A有3μmg.说明C最易
发生滑动,故mω21.5r≤μmg,即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关系
ω≤ 答案:C .
2μg 3r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圆周的最高点(即在某处就脱离轨道做斜抛运动了).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2.圆形管道、轻杆约束下小球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
动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小球在圆形管道、轻杆约束下沿着竖 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小球受到重力和管道内、 外轨道的弹力或轻杆的弹力作用.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v临界=0.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解析:设ω足够大,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
此看出:无论如何,绳子BP的拉力一定大于绳子AP的拉 力,且TBP>0,但TAP>0则须ω足够大.
答案:AC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题型三
探究竖直方向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其解题的思路是: (1)要掌握绳子束缚着小球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临界速度)v= gl . (2)要做好受力分析.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考点二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基础回顾 1.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设F是除重力外其它 v2 物体给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则在最高点:________=m ;在 2 r v 最低点:________=m . r 2.汽车过拱形桥的运动也可以看做圆周运动,汽车过凸 形桥到达桥的最高点时向心力由______和________的合力提 v2 供.________=M ;汽车过凸形桥时处于______重状态. r 答案:1.mg±F F-mg 2.重力 支持力 Mg-F 失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分析纠错:该同学解答出错在不能理解童非的手臂应定为 什么模型,应定位为轻杆.童非到达圆周的最高点的最小 速度应为零,即v1=0,这样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1 1 mg2L+ mv2= mv2 2 1 2 2
可求得童非转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v2= 4gL .最后根据牛顿 v2 第二定律 T-mg=m 2 ,可求得手臂的拉力最少为T=5mg =3250 N. 答案:3250 N
v2 2 的速度为v2必须符合: mg=m ① l
物体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 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定律,设 它在最低点的速度为v1,有: 设小球在最低点所受的拉力为T,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有: 2
v1 T-mg=m ③ l
1 2 1 2 mv = mv +mg2l② 2 1 2 2
由以上各式解得:T=6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经过最低点时对轻绳的拉力为6mg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错解:童非的运动为竖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半径为人的重 心离扛的距离,设为L,则他到达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 v1= gL 设他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2,它由最高点转到最低点的过程 中机械能守恒,有
1 2 1 2 mg2L+ mv1= mv2 2 2
解得 v2= 5gL
童非处于圆周的最低点时,设手臂的拉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 v2 律,得 T-mg=m 2 , L 解得T=6mg=3900 N.
答案:6mg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题型训练 3.如右图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 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面内 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 用力,则F( )
A.一定是拉力
B.一定是推力 C.一定等于零 D.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零
答案:外轨 内轨
重力 铁轨的支持力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要点深化 1.火车转弯规定速度
如右图所示,设内外轨间的距离为L, 内外轨的高度差为h,火车转弯的半径为R, 火车转弯的规定速度为v0 ,由图得向心力 为 F合=mgtan α≈mgsin α=mgh/L, v2 h 0 mg =m 时,火车拐弯,既不挤 当 L R 压内轨也不挤压外轨,则在h、L、R一定 时,火车转弯的规定速度为
有T+fm=Mω2r ,且T=mg. 2
解得 ω2=6.5 rad/s 故所求的ω范围为2.9 rad/s≤ω≤ 6.5 rad/s.
答案:2.9 rad/s≤ω≤ 6.5 rad/s
高考总复习²物理
题型训练 1.如右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B、C的质量
分别为3m、2m、m,A与B、B和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警示
不能分清轻绳还是轻杆等物理模型 如右图所示为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童非首次在单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