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中国如何应对美元霸权
摘要:只要中国突破了美元霸权,实现了真正的富裕和强大,整个亚洲就会靠近我们,日本就会尊重中国。
中国在亚洲的最好外交政策是睦邻政策,多给亚洲国家好处。
这种秩序不同于美国的统治方式,这是做到大家都好。
美国进入一个地区是消灭别国的文化而不是与之和谐共处。
关键词:美元霸权地位战略1.美元霸权的危害美国生产美元,其他国家生产物品。
如果所有交易都使用美元,那所有这些被交易的资源本质上就都是美国可以操控的。
美国可以无限制地发行美元,所以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都不怕。
克林顿时代这一机制得到最大规模的发展,当时的财政部长鲁宾很清楚地知道这一机制的秘密。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放国内市场,日本和德国很喜欢。
但是,它们运出的是实物财富,拿回来的是在国内不能用,只能换成本币才能用的美元,实际上就是纸。
只要你愿意收美元,美国放心给。
马歇尔计划给欧洲的钱,用现在的美元计算,大约是7000亿美元。
通过这些钱,美国控制了欧洲的经济。
我们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于已经借给美国两个半马歇尔计划的钱,但是既没有控制美国的市场,反而受到美国指责。
原因是,马歇尔计划是用美元结算的,有利于美国。
而我们借给美国的钱却不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美国的宏调政策如QE2等要以美国经济而非海外经济状况为考虑焦点。
这从表面上看似没有错,但实质上是七十年代美国一位财长John Connally的“我的货币、你的问题”一语的翻新版本,所反映的是霸权主义者的我行我素恶习。
南非财长已直指美国的行动,有违G20所提倡的多边合作精神。
2.中日货币合作有助遏制美元霸权尽管中日协议更多是象征性的,不太可能对双方的金融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过去一年多来,在两国领土龃龉不断、野田佳彦多次发表强硬言论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十分敏感但重要的金融领域艰难取得进展,仍然意味着理性、审慎以及共同利益,而不是偏见、冲动和民族情绪,主导着两国的外交决策。
而中日携手共同提升自身的货币地位,将有利于抵制美元权力在东亚的扩张。
美元霸权的形成及美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及美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
隐藏在危机表象下的是美国的经济霸权,这种霸权的基础是美国自二战后通过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组织造就的美元霸权的延续。
而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是美元霸权延续的体现。
本文追本溯源从形成美元霸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人手,分析美元霸权的形成,同时,将从经济的角度解读美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由来已久,然而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追溯美元霸权地位的由来,有必要从国际货币体系谈起。
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以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在宣告了金本位制垮台的同时,也宣告了英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终结。
因而对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设计实际就是英美两国对国际金融霸权赤裸裸的争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美国以其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击败了因战争而受伤的英国。
于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通过“双挂钩”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元霸权的基石,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美国成为举世公认的金融霸主,把持着全球金融命脉,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打开印钞机,大肆发行美元,通过各种途径掠夺他国财富,世界面临的“美元荒”演变为“美元灾”,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日益丧失,大量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
始于1960年的三次美元危机,迫使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这一举措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阶段。
然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石的美元霸权并没有随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瓦解而告终。
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重要的遗产,美元霸权仍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
美国金融制裁机制、国际应对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经验启示♦2020/12J*河北金融美国金融制裁机制、国际应对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王武斌(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摘要:金融制裁是美国诸多制裁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有全套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作支撑,美国交叉灵活运用国家制裁、名单制裁、行业制裁和二级制裁,实现其政策目标。
在执行机制上,美国财政部通过其下设的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和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实施对外金融制裁。
根据综合实力不同,国际上应对金融制裁的方式可归纳为阻断、反制和规避,阻断经验对中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面对美国可能发起的以金融制裁方式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我国应理性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主动提前做好风险防范预案,探索中国版的域外管辖和制裁名单管理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之中。
关键词:金融制裁;制裁机制;阻断经验;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73(2020)12-0068-05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美国愈加频繁使用多种制裁手段来实现其国家政策目标,特别是在经济金融领域,美国对多个国家实施有针对性的遏制和打压,手段主要包括外商投资安全审査、经济金融领域涉及监管及司法方面的长臂管辖、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
美国凭借其美元及金融市场优势,辅之以霸权政策导向,成为单边实施金融制裁数量最多也是成效最明显的国家。
目前,美国对18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金融制裁,表面理由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攻击、人权侵权等,实质原因是为了实现美国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
美国对我国尚未直接发起金融制裁,与我国有关的金融制裁主要包括借涉港、涉疆问题将我国实体和个人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名单实施一级制裁,以及对与朝鲜、伊朗、俄罗斯等国被制裁实体和个人开展交易的我国实体和个人实施二级制裁。
随着中美摩擦从贸易端扩展至政治、经济、金融等多重领域,美国从经济贸易领域、高科技领域、军事领域,都在对中国进行封堵和打压,金融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领域,中国应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有效应对美国可能对我国发起的金融制裁的潜在风险。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福建经济学校王家团[摘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全球美元资本涌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关键词]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基础货币外汇占款0背景介绍2007年4月,美国爆发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危机导致房价和股价双双暴跌,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同时将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极低水平,并实行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总额为165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劵,开动美元印钞机,同时继续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以刺激经济复苏。
1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政策,伴随着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吸引着全球美元资本流入中国,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导致通货膨胀,这实际上是国际美元资本稀释人民币购买力,转移了中国的储蓄财富。
第一,随着美元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多,美元绑架了人民币,作为体现金融主权的人民币定价权和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手中。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价格,货币的定价权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博弈,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几乎呈单边上涨走势,从汇改时的1美元兑8.11人民币,上涨到现在的1美元兑6.35人民币,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掌握着人民币的升值节奏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货币的定价权旁落了。
美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引导着国际美元资本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同时导致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央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的持续减少,企业正常的贷款需求和经营难以为继,同时央行回收流动性使民间借贷利率飙升,吸引更大规模的美元资本流入中国,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有的企业甚至停产、倒闭。
金融危机下美国对中国遏制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博弈
浅析金融危机下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博弈【摘要】二战后美国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霸权,防止任何潜在的霸权国的挑战,是美国的既定战略目标。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美国认定中国将威胁它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强化同亚太地区各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强化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此制衡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和平国际环境,中国为应对美国的遏制战略,提出和平发展的战略,追求建立一个和谐世界。
美国的遏制战略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能否奏效,值得关注。
【关键词】遏制;和谐;战略包围;和平发展一、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是由它长期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决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反过去的孤立主义的做法,开始积极谋求建立世界霸权。
它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构建起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安全体系和支撑美元霸主地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经济两大霸权地位,成了世界霸主。
为了维持霸权,美国绝不允许有任何潜在的霸权国家威胁、挑战它的霸权。
苏联解体后,遏制地区大国崛起成为地区霸权国家进而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的国家,成为美国的战略方针。
然而,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还于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过去三十年中,已有8000多亿美元外资投资在中国,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3%的增长,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崛起有可能改变以美国为主导的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结构。
为此,美国制订了“维护均势”即“遏制中国”的战略。
在行为层面上,美国对中国采取战略性包围来遏制中国,经历了由单一的军事包围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包围的变化。
冷战年代,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硬围堵战略,即军事包围态势;金融危机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由冷战时的军事包围调整为军事包围为主,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外交上全面围堵,形成新的“亚太均势”,遏制中国崛起,迫使中国进入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并使之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小度写范文美元变动六个规律与中国策略模板
美元变动六个规律与中国策略历次美元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新兴经济体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繁荣时候是个“印钞机”,危机时候是个“提款机”美元是观察全球金融风险的风向标,1971年尼克松政府的财长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去年普京到中国来也说了类似的这样一句话“美元是美国垄断地位的寄生虫”。
所以全球金融市场真谛是“只有看懂美元,才能看懂世界”。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元遭到太多指责,说“美元霸权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声席卷全球。
那么美元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元变动的六个规律美元是美国国家金融战略的载体。
二战以来,美国通过美元这个主权货币达到了在全球运转财富的目的。
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美元一共经历了四次升值,四次贬值,与美元变动相关联的是六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历次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美元都走强,危机之后则呈贬值态势。
从1979年以来,国际社会一共爆发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每次危机美元都走强,危机之后美元就开始呈贬值态势。
为什么危机期间美元走强?是因为美元是避险资金,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货币,还是世界的货币,危机期间现金为王,除了黄金还有美元,每个人都需要美元。
那么美元走强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风险呢?第二个规律,历次美元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第一次美元升值带来了拉美债务危机,第二次带来了俄罗斯、巴西、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8年下半年美元升值,我提前半年做了预测,那就是新兴欧洲会爆发危机,当时我的判断主要是,俄罗斯的货币贬值会产生货币危机。
目前又开始了新的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美元开始走上新一轮的强势,哪个经济体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呢?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货币都呈大幅度贬值态势,如果美元走强时间太长或升值太快,这三大经济体有可能爆发货币危机。
那么,为什么历次美元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为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全球资金关键不在总量,而在流向。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想对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因应的措施谈以下几点意见:?第一,这是一次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现在有这么一种舆论,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危机,或者把它叫做“华尔街金融海啸”。
我认为不能这样看。
虽然这次危机源于美国,而且由华尔街触发,但是这不是一次美国金融体系的危机,而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原因。
第一,从大的体系背景上说,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后,世界的金融体系就成为一个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但是这个美元是受美国的黄金储备的约束的;世界各国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美元又与黄金挂钩;各国都可以按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比例向美国兑换黄金。
但是,1971年由于美国经济走弱,黄金储备减少,无力兑现,美元兑黄金的比例开始浮动。
到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正式终止了美元和黄金的联系。
第二,美国经济战后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内部失衡,核心的问题是储蓄率过低。
刚才提姆·赖特(Tim Wright)教授在演讲里面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
近年来,美国的总储蓄率降低到接近于0 。
于是,美国就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特性向全世界借钱,来维持一定的投资水平和高消费。
第三,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期内的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的资本市场。
当1996年12月格林斯潘接受一些经济学家如耶鲁大学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的的批评,在一次讲演中提出美国股市存在“非理性躁动”(Irrational Exuberance,现在往往被译为“非理性繁荣”)后,世界股价应声而落。
纽约股价也下降了2%。
从此以后,格林斯潘就不再提“非理性躁动”,而是转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结果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泡沫。
从美元指数变动反思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作者简介: 何光辉, 金融学博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杨咸月, 金融学博士,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 所研究员; 孙倩,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二、美国在汇率变动中的得失
美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巧妙地运用了 汇率政策, 为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并尽可能地 减少了损失。 汇率政策对于拯救国内经济和民 生, 在国际上实行霸权主义控制等方面取得了 “一石多鸟” 的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一) 拯救国内经济和民生 美元指数的变化使得美国在危机爆发初期 调节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危机期间调整了美 国的储蓄和贸易结构; 改变了美国国内通胀预 期; 同时美国居民通过低利率和财政补贴的支 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尽可能地圆住房之梦。 1. 危机爆发初期调节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2007 年 8 月, 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投资 于次级债市场的对冲基金倒闭, 几日后, 美联 储 立 即 通 过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向 金 融 市 场 注 入 240 亿美元。 这次事件标志着此次危机从美国的次 级债市场已经开始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 美国各大投行纷纷宣 布盈利下降及巨额亏损, 银行间流动性急剧收 缩。 为此,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 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1) 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 利率。 美联储自 2007 年 9 月开始了降息周期, 到 2008 年 4 月, 共降息 7 次, 降息幅度达 325 个基点, 联邦基金利率自 5.25%降至 2%。 (2) 美 联 储 下 调 再 贴 现 率 。 从 2007 年 8 月 起 至 2008 年上半年, 下调再贴现率400 个基点 , 由 6.25%降 至 2.25%。 (3) 延 长 金 融 机 构 向 美 联 储的借款期限。 金融机构从美联储借款的最长 期限从 2007 年 8 月起延长至 30 天, 并从 2008 年 3 月起再次延长至 90 天。 (4) 创新货币政 策工具向金融体系注资。 陆续推出了定期拍卖 工 具 (TAF)、 紧 急 借 贷 工 具 (TSLF)、 一 级 交 易 商 信 贷 工 具 ( PDCF) 、 商 业 票 据 融 资 工 具 (CPFF) 等 , 持 续 向 市 场 注 入 了 大 量 流 动 性 。 以 TAF 为 例 , 美 联 储 自 2007 年 12 月 至 2008 年上半年, 共进行了 15 次贷款拍卖, 向市场提 供贷款 7350 亿美元。 并且, 美 联 储 在 2008 年 下半年继续扩大 TAF 的额度, 持续向市场注入 流动性。 (5) 美联储与其他中央银行进行货币 互换。 美联储与欧洲中央银行及瑞士央行等签 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并不断扩大货币互换额度。 到 2008 年上半年, 与欧洲中央银行和瑞士中央 银 行 的 货 币 互 换 额 度 分 别 达 到 500 亿 美 元 和 120 亿 美 元 。 (6) 对 金 融 机 构 进 行 援 助 。 在 2008 年 3 月间, 贝尔斯登由于短期流动性的枯
美国汇率政策走向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美国汇率政策走向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宗良,李建军2010-05-10摘要:本文讨论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背后推手是什么?美国汇率政策制定的基点在哪里?等热点问题。
从历史经验看,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政府就可能采取美元贬值、压迫其他货币升值的弱美元政策转嫁危机。
美国政府的巨额债务和财政赤字已危及美国政府主权信用和经济长期复苏前景,而美国政府实施弱美元政策将会给世界各国带来较大风险。
我国应从外汇储备多元化、维持汇率动态稳定、推进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应对之策。
关键词:美国汇率,汇率政策,中国经济,应对政策一、采取弱美元政策是美国缓解国内危机常用手段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国家债务急剧上升。
2009年底,美国国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10%,是1920年以来(除了1942年到1946年的二战时期外)的最高纪录。
目前包括美国国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公司债,家庭和个人债在内,美国的总体负债规模已达55万亿美元,约是美国GDP的400%。
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过弱美元政策从而摆脱高额债务、实现经济复苏是美国政府历史上常用的手段。
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就曾通过宣布民间拥有黄金非法、把所有黄金收归国有的方式,主导美元贬值41%以缓解危机。
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政府又先后采取美元贬值、压迫其他货币升值的措施,以缓解国内危机:第一次美元巨幅贬值发生在广场协议签署后的1985年-1988年。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里根经济政策的出台导致美国出现了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胞胎”赤字。
198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84亿美元。
为改善国际收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五国签署了《广场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此后,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特别是日元)大幅度下跌。
直到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业国才又在巴黎罗浮宫达成协议,采取联合措施制止美元的过度跌势。
美元霸权_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金融战略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的金融专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本位货币体系已经严重威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且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目前国际经济不平衡的罪魁祸首。
通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美元霸权的地位已经被撼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应该制定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金融大国战略。
一、美元霸权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44年7月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1盎司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从此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紧密相依。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无法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1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现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纷纷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当美元霸权遭遇政策悖论
当美元霸权遭遇政策悖论陈平多年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一贯是美国利用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呼风唤雨,予取予求。
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操弄美元霸权,谋取本国最大利益的能力,似乎也开始受到限制。
所谓美元霸权,就是其他国家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都必须接受美国基于美元此一地位,或明或暗施加的种种政策强制和约束。
比如中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上就遭遇美元的霸权约束。
继续增持美债,等于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并将风险积累到将来。
而抛售美债,似乎也不可行。
如果美债抛售引起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中国美元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
美元霸权的一个核心机制就是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的跷跷板效应。
形成这一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将国际大宗商品绑定美元计价,美国通过调整货币或财政政策,就可以操控美元汇率,对商品市场投机力量而言,美元汇率变化等于是做多或做空商品的信号,美国政府一旦发出这样的信号,剩下的工作就完全由投机资本完成。
过去的三年美元汇率的涨跌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表明美国操控这一机制的技巧已经高度娴熟。
然而,美元霸权也有失灵之时。
这倒不是因为去年以来“金砖四国”的鼓噪,而是由于美国自身面临国内的经济约束。
过去半年,美国投入巨大财力,极力挽救处于次贷危机漩涡中的美国经济。
如今,经济未见根本起色,原油价格却因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巨额财政赤字引起通胀预期,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就暴涨一倍,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飙升势头。
奥巴马政府担心,一旦商品价格引起通胀上升,迫使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次贷救援计划就可能遭到彻底的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推动美元走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压低资产价格,则中国等持有美元国家则可能抛售美元资产,转而持有商品和资源,这等于帮中国等一干持有美元国家解套,同样是美国不愿看到的!霸权受限的滋味想必并不好受。
即使贵为世界霸权国家,如果遭遇政策悖论,为避免利器伤及自身,也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要暂时对霸权操作进行调整。
美元霸权、“斯蒂格利茨三步骤”及中国的对策
一
、
美 国美元 霸权 战略及 其 影响
( 一) 美元 霸权 的含 义
‘ 霸权 ” ( h e g e m o n y )一 词 源 于 希腊 语 ( h e g e m o n i a ) ,牛 津 英 语 词 典 对 霸权 的 释 义是 “ 领 导 、支配 、优 势 ” ,尤其 邦 联 或 联盟 中 一 国对 他 国 的支 配 。汉 语 《 辞海》 解释 为 “ 春秋 时代势 力最 强处 于首领 地位 的诸 侯 ” ,并 兼 指 “ 依 仗 权 势横 行 一 方欺
物进 口由 2 0 0 2 年的2 9 5 2 亿美元增加到 2 0 1 4年 的 1 9 6 7 6 亿 美 元 ,年 均增 长 1 7 . 1 %。 2 0 1 4 年 中 国货 物 进 出 口总 量 4 3 1 9 3亿 美 元 ,居 世 界 第 一 位 ,外 贸 依 存 度 高 达 约 4 5 %。 ①出 1 : 3 快速增 长 带来 了中 国经 济 的快 速 增 长 ,2 0 1 0年 G D P总量 首 次 超过 日本
国家 集 团或 政权 所处 的超群 的优 势地 位或 能力 ,而不 是特 指一 种行 为或政 策 ,本身 也没 有 “ 霸道 ”的意 思 。霸权基 本上 是一个 中性 概念 ,货 币霸权 主要 指一 国货 币在
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领导、支配和优势地位。 ④
美元霸权的概念最早提 出是美国金融分析专家廖子光在题为 《 美元霸权必须终 结 》一 文 中首创 ,并界 定 为 “ 自1 9 7 1 年 以来 ,美元 作 为一 种 没 有 黄金 支 撑 、没 有
1 4 2 7 9跌 到 2 0 0 8 年 的最低 点 6 4 4 0 ,此 后道 琼斯 指数 一直 攀 升 ,迭 创历 史新 高 , 目前
美元霸权和中国对策
截至2007年的财政年度,美国联邦债 截至2007年的财政年度,美国联邦债 务已达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很 务已达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很 多项目,如欠缴的社会保险和医疗补贴、 退伍军人的医疗福利以及联邦政府承诺 的 各项补贴和债务。如果考虑这些债务,按 目前的美元价值计算,全部债务负担 估计 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换种说法,每个美 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换种说法,每个美 国人承担的债务负担约为17.5万 国人承担的债务负担约为17.5万美元。这个 数字还在与日俱增。
2、从储备货币向储备实物尤其是稀有资源 包括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包括黄金)转变
美国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储备中占比高 达 56.7%,德国为 ,德国为37.6%、法国为 、法国为47.1% 、 意大利为47.8%、瑞士为 意大利为 、瑞士为38.2%、荷兰 、荷兰46.6%。 。
中国的年黄金产量已经接近300吨,仅次于 吨 中国的年黄金产量已经接近 南非,居世界第二位。但是, 南非,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近几年我国的黄 金储备仍然是600吨(相当于美国的 金储备仍然是 吨 相当于美国的1/14), ), 没有增加, 没有增加,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 仍然是美元。 仍然是美元。
思考:美国为什么会采取大 量印钞的措施来救市?
美元霸权与应对之策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形成
1944年 月,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美 1944年7月,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美 国和英国的组织下,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 布雷顿森林镇一家旅馆召开了由730人参加 布雷顿森林镇一家旅馆召开了由730人参加 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 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 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 顿森林协议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 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形成。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应对危机,并试图通过汇率战略来稳定本国经济。
然而,这些战略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一些影响。
首先,美国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这导致美元贬值,使得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进而影响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随着我国出口的减少,国内产业可能面临下滑,进而影响到就业和经济增长。
其次,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可能引发我国的资本流动。
由于美国利率低于我国,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美国市场,这导致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但也会增加我国对外债务的负担,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进而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增加金融风险,并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总的来说,美国在金融危机时期所采取的汇率战略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包括了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减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加强国内需求、推动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
此外,美国金融危机时代美元汇率战略对我国通货膨胀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
首先,美元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由于美元贬值,购买美元所需的外币数量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对提高。
这将导致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对我国居民的消费和生活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会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居民的购买力可能会受到压制。
其次,由于美元贬值,国内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也会贬值,包括外汇储备和海外投资等。
这可能导致我国资产负债表出现负面影响,加大金融风险。
贬值还可能引发资本流出,增加跨国企业的财务困难,从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威胁。
另外,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增强,热钱流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增大。
美元霸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与应对
美元霸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第一章:美元霸权的产生和发展美元霸权是指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经济和贸易结算,国际支付和金融市场交易的主导地位。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以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一路走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
美国在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占主导地位,使其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等手段对外施加影响,并通过国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维护其主导地位。
第二章:美元霸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2.1 美元霸权的反噬作用美元霸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产生的反噬作用上。
美元霸权的根本问题在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和需求,并使美国政府产生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掌控权,这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2.2 美元草率的货币政策和风险美元霸权主要是由美国外汇市场、国际投资市场、国际债券市场等多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其中美国货币政策居于重要地位。
但是,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够稳健,常常面临经济周期性波动和金融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和反应,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和全球债务危机等问题。
第三章:应对美元霸权的措施3.1 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是应对美元霸权的长期机制。
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在货币政策、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协调和合作,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成型,使货币多元化成为长期的趋势和目标。
3.2 深化金融合作在全球金融合作方面,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的货币协调机制,稳定汇率和资本流动,促进贸易,提升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各国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内外一体化金融管理和服务,建设全球性金融监管机构等,以有效防止和化解金融危机和风险。
3.3 加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应对美元霸权的必要手段。
各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可以利用新型金融工具和科技手段,开发和推广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发展,实现金融和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华 民 刘 佳 吴华丽摘 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
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
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
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关键词:美元霸权 金融核战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世人一个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结构的机会,而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是主要的分析对象之一。
在对历史现实抽丝剥茧之后,本文发现,不仅仅2008年大危机的爆发与美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在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大起大落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美国金融政策的影子。
本文将美国这一系列有关货币和金融的策略定义为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
通过该战略,美国不仅曾经多次让其他国家遭受了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还成功打击了一些挑战其霸权的国家,使其经济一蹶不振。
然而未曾想,在2007年美国反而因该战略而引火上身,在本土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场深重的灾难。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描述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的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第三部分再来讨论在美国已逐渐将金融战略的目标瞄准中国的情况下,中国当如何应对。
一、以美元为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美元霸权的美国金融核战略,该战略的基础在于美元所独具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所以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美国的金融核战略,我们首先需要从美元的霸权说起。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初步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当今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就已基本确立。
试论美国的美元战略与中国的经济政策选择
试论美国的美元战略与中国的经济政策选择美元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元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
美元霸权的确立和维持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时起,美国就开始走上一条有意识主导世界经济的道路,美元也开始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位置。
长期以来,美国各界形成一套复杂的行动方案,包括多种政策工具和投资策略,来保证美元的中心地位。
正是由于美元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使得美国国内的债务违约在给美国民众带来福利损失的同时,也使持有美国国债的其他各国受到损失。
中国作为美债最大的持有者,在美国转嫁债务危机中受到很大牵连。
一、美国保持美元中心地位的行动方案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长期以来建立的国家信用,通过国会、政界、金融和实业等社会各界,形成一套复杂的行动方案,包括多种政策工具和投资策略,来保证美元的中心地位,并给其他货币挑战美元地位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虚置美元的币值基础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信用本位基础上的全球化货币体系,储备货币发行国承担为全球提供金融流动性的责任。
在该体系下的核心货币发行国中,美国独大。
美元币值基础的虚置是美元战略的根本前提。
只要没有挂钩对象的限制,而国际贸易又一直主要使用美元结算,理论上,美元就有持续增发和输出的可能,美国就可以自由地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而调节实际币值和汇率,同时通过输出通胀等打压其他经济体和货币系统,甚至可能通过大量增发美元用于偿还巨额国债。
正如美国遭受标准普尔降级评定之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表示的:由于美国能随时印钞票,因此债务违约的概率是零,并强调美债仍属安全投资。
而如果量化宽松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中国等其他国家或经济体将持续承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外部流动性冲击,以及外汇储备日渐缩水的风险。
二战后,美国一手打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全球金融货币运行的基础框架,掌控了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主导权,在全世界进行货币倾销。
美国单边金融制裁与中国应对
美国单边金融制裁与中国应对发布时间:2021-07-30T10:31:59.91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作者:程晓月[导读] 美国金融制裁是一种经济强制措施,他的性质在国际法上一直存在争议。
程晓月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摘要:美国金融制裁是一种经济强制措施,他的性质在国际法上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金融制裁依靠SWIFT系统对诸多国家进行制裁,本文从SWIFT系统入手,由美国进行单边金融制裁的核心武器开始,分析美国单边金融制裁的性质,以及面对美国强大的金融地位和有力的SWIFT系统,中国应如何应对以及建立完善人民币跨境交付系统(CIPS)应对美国单边金融制裁的国际法意义。
关键词:单边金融制裁,SWIFT系统,管辖权原则,CIPS系统历史学家杰佛里·琼斯将全球化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全球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密切融合。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1979年之后更迅猛。
在这个时期,通讯网络得到发展,跨国银行发挥重大作用。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
[ 陈尧杨枝煌:《SWIFT 系统、美国金融霸权与中国应对》《金融》2021 年第 2 期总第410 期第 82页]但是如今SWIFT系统已经是美国对外进行金融制裁的核心武器,近年来美国利用SWIFT系统以关闭美元贸易结算通道来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攻击,如对伊朗,俄罗斯的制裁,就是美国金融霸权的体现。
美国近些年来单边进行金融制裁屡见不鲜,并且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我国的金融制裁的潜在威胁日益提升,所以本文从国际法入手分析美国单边金融制裁的性质以及中国如何通过建立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有效应对美国金融制裁。
一、美国单边金融制裁案例(一)朝鲜朝核问题是美国对朝鲜进行金融制裁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朝鲜外交表明依仗核武器的态度,2003年朝鲜的核问题再次浮现,也成了美国对其进行金融制裁的爆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华 民 刘 佳 吴华丽摘 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本位货币。
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得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
为了维持并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被我们定义为金融核战略的货币和金融政策。
在该战略的实施下,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打击了一些对其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已逐渐将矛头瞄准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金融战略,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回归固定汇率;调整税率平价;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
关键词:美元霸权 金融核战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世人一个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结构的机会,而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是主要的分析对象之一。
在对历史现实抽丝剥茧之后,本文发现,不仅仅2008年大危机的爆发与美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在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大起大落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美国金融政策的影子。
本文将美国这一系列有关货币和金融的策略定义为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
通过该战略,美国不仅曾经多次让其他国家遭受了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还成功打击了一些挑战其霸权的国家,使其经济一蹶不振。
然而未曾想,在2007年美国反而因该战略而引火上身,在本土爆发了次贷危机,并进而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场深重的灾难。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描述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的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第三部分再来讨论在美国已逐渐将金融战略的目标瞄准中国的情况下,中国当如何应对。
一、以美元为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美元霸权的美国金融核战略,该战略的基础在于美元所独具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所以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美国的金融核战略,我们首先需要从美元的霸权说起。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初步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当今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就已基本确立。
1945年,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签署了 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效仿战前金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
新的体系仍以金本位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方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制度安排赋予了美元作为黄金等价物的地位。
进一步而言,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必须通过美元为中介而与黄金间接地挂钩,这就使得美元成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货币。
不仅如此,由于在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美元结算与周转,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也迅速地从黄金转变为美元。
正是因为了有了国际储备体系的这种变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也就逐步得以确立。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加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初步建立,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仍然属于金本位制度的范畴,所以有严格的货币纪律在控制着美元的发行数量,假如美元超量发行,那么美元与黄金的平价就不能维持,从逻辑上讲,只要美元与黄金的平价被破坏了,那么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也就不能维持,而这恰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所在。
但是,这一约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消失,于是美国便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滥发货币、以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为成本来达到其本国的经济目标。
美国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不但没有削弱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反而使美元代替黄金成了世界的本位货币,对此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黄金因受其产量的制约,不可能再次作为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支付手段。
美元则不同,由于在之前的近30年里,美元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世界各国实际上已对美元作为主要支付手段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即所谓的存量效应),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货币也缺乏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实力,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不仅摆脱了黄金的束缚,还取代黄金成为世界的本位货币。
从此以后,美元不再以黄金代表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是直接成了世界财富的代表。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上4/5以上的外汇交易是用美元进行的;各国官方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从1990年的l/2增加到2007年的65%;在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诸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小麦、大豆等农产品基本上都以美元计价和交易,除了在一些区域经济组织(如欧元区)的内部,大部分贸易标的物都以美元标价,这种情况甚至在美国不属于贸易伙伴中任一方时仍然如此。
3、美元霸权赋予美国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由于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使得美国不再需要背负维持美元稳定、以避免其他国家挤兑黄金的压力,从而使得美国的政策当局可以通过更为灵活的财政、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具体来讲,美国旨在增加本国福利的政策组合大致如下:首先,在美元发行不受约束的情况下,美国财政部可以通过对居民和企业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提高本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借以达到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之目的;其次,对于美联储来说则可以通过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借以达到增加国民福利、繁荣本国经济的政策目标,而不必顾忌这样的扩张政策是否会带来对于全球性的流动性冲击。
毫无疑问,所有以上这些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必然会导致美元的超额供给。
然而,得益于美元的世界本位货币地位,美国却能够将由此产生的成本与风险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
其中的机制是这样的:美国超额发行的美元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流入其贸易伙伴国,当顺差处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时,顺差美元的流入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是有正向的推进作用的;但是,随着美国的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全世界的美元供给越来越多,当东道国无力完全冲销流入的外汇储备时,那么过多的外汇流入就会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两个效应:其一是美元的回流效应,即作为外汇储备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渠道从贸易顺差国家向美国回流的效应,这等于贸易顺差国对美国进行再融资,从而会刺激更多的美元供给;其二是报酬递减效应,即伴随着贸易顺差和储备增加,东道国资本的边际报酬将趋于下降。
有了这样两个效应,美国便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谋私,而让全世界来为其分担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本。
二、美国捍卫美元霸权地位的方式:金融核战略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管理纸币本位下的美元霸权,美国可以通过有利于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谋私。
正因为如此,美国就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维持和强化美元的霸权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日趋成熟、并且又是非常有效的金融核战略。
1、美国的金融核战略假如我们将美国创造的各种金融产品归类后放到一个坐标系里,而坐标系的两个维度分别被定义为:金融资产的可得性(横坐标)和金融资产的供给数量(纵坐标),那么就可以得到图1。
沿着图1的横轴看,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可以获得美国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序列进行排序,大致如下:非金融类公司的股票'债券'银行信贷'金融衍生品;沿着图1的纵轴看,上述排序为美国金融资产供给量从小到大的排序。
如果再把横轴和纵轴结合起来考察,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越是可得性差、从而供给数量越是少的金融产品,越是体现了美国的核心竞争力;而越是可得性强、供给数量大的产品,越是属于美国需要大规模对外倾销的金融品种。
对此,我们可以用图1分析如下:图1 美国金融资产的供给量与可得性首先,非金融类公司股票是美国的金融资源中可得性与供给数量最少的金融产品,因为这是美国的核心战略资产。
美国之所以强大,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再进一步而言,已经与黄金脱钩的美元之所以能够被世界各国继续当作国际货币使用,也就是因为美国拥有这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正因为如此,美国是绝不会让外国人轻易获得关乎其国际地位与竞争力的核心资产的。
统计数据可以佐证我们的这一结论:2006年末,在美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占GD P比重的各项指标中,美国净持有资产只有FDI和股权为正,约为22%,其它则都为负。
这再也清楚不过地表明,美国着力控制的金融资源只在于其实体公司的股权,即为其金融核战略中的核心要素。
仅次于股权的是美国发行的各种债券,包括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但主要是不同期限的国债,它的可得性与发行数量相较股票都要来得高一些。
这一类资产虽然收益率较低,但因为有美国政府的税收作为担保,故安全性较高,从而成为各国外汇储备资产组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再次是美国银行创造的信贷资产。
美国商业银行所创造的信贷资产规模之大主要体现在房贷上。
以2001年为例,在美国各种信用余额中除了信用卡应收账款外,比率最高的就是房屋抵押贷款了,它占到了当年所有信用余额中的16.5%。
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美国在房贷上创造的信用不断膨胀,并通过这些信用的证券化而卖给了全世界。
毫无疑问,这样的资产不仅风险极大,而且数量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可得性当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最后,金融衍生品是所有美国金融资产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容易得到的金融资产。
金融衍生品是美国金融体系结构调整的产物。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压抑,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人们没有进行金融风险交易的需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浮动汇率的合法化,金融风险也就随之而生,人们首先面临的就是由汇率频繁波动而带来的汇率风险。
由于人们对于风险的偏好不尽相同,所以风险一旦产生就会激发起人们进行风险交易的动机,即厌恶风险的人会倾向于卖出风险以规避风险损失,而那些偏好风险的人则会倾向于买进风险以获取较高的金融收益,正是这样的交易行为刺激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以致金融市场最初的创新不外乎汇率的远期与期货交易。
在这些风险交易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动开始活跃起来,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体系脱媒化与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其结果是银行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作用与地位急剧下降,市场取代银行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与交易的主要渠道与机制,并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演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供给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衍生品是各种机构恶意倾销的毒资产。
但是,这些价值无几的产品通过美国金融机构的层层包装,把投资者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故意隐瞒,成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机构投资与居民理财菜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为何需要向世界倾销金融衍生品呢?因为这样做对于美国至少有两个好处:从宏观上讲,美国大量生产金融衍生品,目的在于让美国超量发行的货币能够找到对冲与平衡的渠道;从微观上讲,美国大量生产金融衍生品可以让美国创造与销售这些金融衍生品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中介机构获得巨大的交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