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最后
1 、“在时局艰难的时候, 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 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 常重要。” 2 、“新闻是报纸的生命, 是报纸的灵魂。” 3 、“新闻必须是事实,谣 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 一定是事实。”
谨以此致敬范长江先生。
1933 年 下 半 年 起 , 范长江正式开始为 北平《晨报》、 《世界日报》、天 津《益世报》等撰 写新闻通讯,内容 多为文化教育方面。 得到《大公报》社 总经理胡政之重视。
1927 年 初 , 报 考 黄埔军校未果的范 长江进入中法大学 重庆分校(吴玉章) 学习。 贺龙20军学兵营 南昌起义
1932 年 奔 北 平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主要事迹
《塞上行》
1936 年至 1937 年,范长江多次赴西北地 区考察,连续发表众多有关西北的新闻报道, 引起轰动,促成国人对西北形势日益关注。 《塞上行》报道了百灵庙战役、西安事变等重 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政治、民族动 向,批评了封建王朝及民国政府传统狭义的消 极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解决边疆问题的新途径。
1935 年 5 月 , 范 长 江 以 《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 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 西北 之行 。从上海出发经、兰 州、敦煌、玉门、包头等 地进行采访。历时10个月, 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中国的西北角》1936.8
生平简介
1936年12月,“西安事 变”发生后,范长江决 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 地进行采访, 1937 年 2 月 2 日 抵 达 西安 。 周 恩 来同志接待了他。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范长江的新闻思想
(一)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新闻道德) 这个职业关系社会太大,不是一个普通吃饭 的事情。 “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抱负就是穷毕生精 力研究一两个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群众 中提出来的。” (二)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到第一线去采访新 闻,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 要事实。《记者工作随想》 要深入采访,用自己见到的事实写作 “炮响主义”新闻作者
1937 年 11 月 8 日,在周 恩来的直接指导下,范 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 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 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了 “中国青年记者学 会” 。”这就是中国记 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 也成为后来的中国记者 节。
1949 年 1 月 31 日,北平 和平解放 。时任新华总 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奉命 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 新闻单位 ,组建北平解 放后的第一张党报—— 《人民日报·北平版》 , 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 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 开拓者之一。
一代著名记者
范长江
人物介绍
范长江(1909.10.16-1970.10.23)
原名:希天。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 活动家。
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 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 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 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 “长江韬奋奖”。
主要事迹——《塞上行》
1.打破蒋介石的新闻封锁,第一次报道了中 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真相和陕北红色根据 地情况。 2.报道宣传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伟大政策, 描绘了中共领导人的言行风貌。 3.报道了百灵庙战役、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 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政治、民族动向 。
10
西北通讯
• 范长江的传世之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被人们称为“西北通 讯”,真实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记载了红军长征的情况,既是优 秀的新闻作品,又是一篇篇绚丽的散文,不仅具有游记散文的特点,而且具有独 特的创新,开创了中国旅行通讯的新文体。 范长江的西北旅行通讯,写法上借用了游记散文的自由疏放、灵活多样的手法, 结构变化多样。有时以游程为线谈沿途见闻,如《从瑞金到陕北》;有时就某个 问题和事件谋篇布局,如《红军之分裂》;有时将旅途印象串连成篇,道出记者 的亲身见闻和真情实感,如《陕北之行》。他的旅行通讯还调动各种写作手段, 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把事件、人物和背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文章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甚至在采访方式上,也学着游记作家的方法,把采 访、游览同做人、做学问联系起来。范长江全面汲取了游记散文的精华,使其旅 行通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热烈豪放,热烈中也有冷峻,豪放中含 有细巧 。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之所以具有不衰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范长江知识 丰富、见多识广,使得《西北通讯》中历史典故、地理沿革、诗词歌赋无所不包,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也就被广泛传播,为新闻工作者所喜爱。
主要事迹——《中国的西北角》
1.第一次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红军二万 五千里长征,增进了人们对红军的正确了解和 认识;在当时公开出版的书籍上,第一个在文 章中称“红军”而不称“共匪”,并透露出红 军是“北上抗日”而不是“流寇”,对红军的 行动方向、革命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 2.详尽地描绘了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北地区政治 黑暗、经济凋敝、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及民不 聊生的状况。 3、详细描绘大西北地区丰富的历史、多彩的 民风民俗和苍茫的壮丽景观,显示出浓郁的时 代气息和地方特色。
•
•
范长江的通讯特色
(一)选题的重大性,强烈的时代感。 《中国的西北角》 《塞上行》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国内 民族问题;第二是究国家统一的途径问题; 第三是社会各阶级利益之调解问题。 (二)重视思想的“探索性”,浓烈而深厚 的感情。 从政治的角度反映现实,既有对具体事件 进行深度报道的现实参与意识,又有使具体 事物与国家和世界形势紧密联系起来的宏观 意识。 (三)游记散文式技巧的综合运用 弹性的结构形式结构的多样化,游记视角带 来更大的新闻事实: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诗词、 谚语、地方掌故、地理知识等,如《从嘉峪关说 到山海关》。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对比、 引用、点评、用典、象征等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 用。 (四)人物描写生动形象 《陕北之行》(肤施人物)中对周恩来、毛泽东 的描写 (五)丰富的信息含量
1970 年 10 月 23 日,在范 长江被关押的 地方 —— 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 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 遗体。虽然多数媒体都 以“自杀”来评述年仅 六十一岁的范长江,但 事实上,范长江的死至 今都是一个谜。
主要事迹
《中国的西北角》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 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 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 做短暂停留后,经四川江油、平武、松 潘,甘肃西固、岷县等地,两个月后到 达兰州。在兰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 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向北到临河、 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 范长江的这次西部之行,历时 10 个 月,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50年1月,范长 江被任命为《人民 日报》社社长。
︽ 动 荡 中 之 西 北 大 局 ︾
生平简介
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 大有作为的时候,“文 化大革命”开始了。范 长江受到“四人帮”的 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 受尽折磨摧残。
1978 年,范长江获得了 平反。同年12月 27 日,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隆重举行了范长江同志 追悼会,以迟到的追悼 会为这位著名的记者平 反昭雪,恢复名誉。时 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 耀邦同志亲自主持了追 悼会。
(三)记者要交际面广,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记者一定要善于交朋友。交朋友要讲求方式 方法,要作大量的工作,要生活在他们中间,很熟, 有感情,彼此有交流,互相给予方便,互相服务。 不单是要朋友帮你的忙,你也可以给对方提供消 息、情况,互通有无。” (四)记者要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成为“杂” 家 (五)记者要有很高的党性,新闻工作必须坚 持群众路线 面向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 (六)言论自由 《论人民的报纸》:系统论述言论自由
1937 年 2 月 9 日,在中国 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博古 和罗瑞卿的陪同下,范 长江到达延安。晚上, 毛泽东在他工作的窑洞 里会见了范长江。
1939 年 5 月,在国民党 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 重庆曾家岩五十号“周 公馆”里,由周恩来作 为介绍人,范长江秘密 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指定与周恩来、李克 农单线联系。
生平简介
1909 年 10 月 , 范 长江生于四川省内 江县赵家坝村一个 没落的地主家庭。 穷苦童年,勤奋好 学的“金刚钻”。
1928 年 秋 , 范 长 江考入中央政治学 校。加入了国民党, “九一八”事变后 他认识到抗日救国 是出路,而国民党 他的归宿,离开学 校的同时,范长江 宣布他脱离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