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般毒性(1)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卫生毒理学(Health /hygienic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以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的科学。

3、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及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发现毒性、探讨机制、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

4、现代毒理学依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可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个分支领域。

5、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指利用毒理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对其毒性进行描述及鉴定。

6、机制毒理学(medchanistic toxicology):是在毒性鉴定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及其他研究方法,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机制进行的系统研究。

7、毒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毒性临床观察、志愿者试验)。

8、Paracelsus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9、意大利医生Pamazzini被誉为职业医学的创始人。

10、近代毒理学之父Orfila。

11、美国于1906年通过第一部《美国食品与药品法》。

12、1937年发生磺胺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

13、毒理学展望:⑴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⑵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⑶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⑷从构效关系到毒性预测;⑸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⑹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IgA呈团块沉积于系膜区,+++,异硫氰荧光素显绿色
IgA肾病, IgA呈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ABC,DAB显色)
• 如青霉胺、巯甲丙脯酸、苯氧苯丙酸、消 炎痛、双氯灭痛、三甲双酮等通过免疫介 导引起肾小球肾炎。
• 引起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非甾体 抗炎药(如苯氧苯丙酸、布洛芬、消炎痛、 萘普生等)、磺胺药、二甲胺四环素、苯妥 英钠、巯甲丙脯酸、环胞霉素A、甲氰咪胍、 呋塞米、干扰素、普萘洛尔等。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一、肾脏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及作用特点
(一)肾脏的生理结构
(二)肾脏的作用特点
• 1、肾脏的血流十分丰富,肾脏每分钟的血 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4,流经肾小球的血 浆约有1/3被滤过。
• • 2、经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因肾小管对盐和
水的重吸收,在肾小管管腔中被浓缩。
• 3、肾小管经常会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药物中。
环孢素A的临床肾毒性可表现在:
• ①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 ②急性血管损伤; • 尚可见血管病变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可影响静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但不 伴有炎症介质。 • ③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谢谢观赏!
2•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可出现肾小管坏死 • 其机制为近曲小管有机离子转运系统将其
分泌进入肾小管,达到具有毒性的高浓度 所致。 • 和丙磺舒合用毒性减弱
(四)其他药物
• 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加剧原 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 增加氮血症
• 过期、受潮或受热的四环素,发生范可尼 氏综合征
第二种镇痛剂肾病:
NSAIDs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3年以上,则可导 致不可逆的肾毒性,称为镇痛剂肾病。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2、剂量设计与分组
• 根据受试物或其近似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与本实 验相同动物物种或品系,相同染毒途径的LD50值作为 参考值,选择剂量系列。 • 一般分四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一个阴性对照组
3、确定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灌胃
4、观察周期及观察内容
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或24h,但计算出LD50时应注明
• 品种、品系的选择 • 健康状况:健康成年动物
小鼠、大鼠测半数致死量,狗观察毒性反应。
• 年龄:大鼠180-240g,小鼠18-25g(35-50日 龄),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 • 性别:雌、雄各半,雌性实验动物要求是未 经交配和受孕的。 • 各剂量组动物数: 小动物数量为每组 10 只,大动物也应每组 6 只。
‘一次接触’
(P122)
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接触”,是指 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接触”是指在一
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 此外,当化学物毒性较低时,需要给予动物较大剂量时, 可在 24 小时内分多次给予,这时的急性接触即为“多 次”。
免费茶水的重金属严重超标
一份外国学者的研究指出, 中国13个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
第二节 蓄积毒性
一、基本概念 P138
当化学毒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进 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 (或总量)时,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 贮留的现象--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贮存库
急 以性 死毒 亡性 为的 终上 点限 参 数 急 非性 毒 作致 性 用死 的 为性 下 终急 限 点性 毒参 性数 ,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粘膜
其它
结膜或口腔中分泌物增多,充血、苍白、黄疸
直肠或脚爪部皮肤温度降低或升高;姿势异常,消瘦等
5、LD50的计算方法:
(1)改进寇氏法 P127
• 改进寇氏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
• 试验设计要求:组内动物数相等、组间剂量等比例 设计、死亡率正态分布、最低剂量组死亡率 <20% , 最大剂量组死亡率>80% • 计算公式:logLD50=Xκ- i(Σp - 0.5)
‘一次接触’
(P122)
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接触”,是指 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接触”是指在一
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 此外,当化学物毒性较低时,需要给予动物较大剂量时, 可在 24 小时内分多次给予,这时的急性接触即为“多 次”。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一、基本概念。(P122)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人或实验 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 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效应及反应,包括一般行为、 外观改变及形态改变,甚至死亡效应。 观察时间:一般为7天,也可连续观察14~28天。
4日接触总剂量 (LD50)
累积接触总剂 量(LD50)
0.40
1.00
1.90
3.26
5.26
8.26
12.74
蓄积毒性试验的目的:
• 求出外源化学物的蓄积系数,了解蓄积毒性大小
• 为慢性毒性试验和其它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 供参考依据 • 为制定有毒物质在食品中的卫生限量标准时,为安 全系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 确定该受试物可否用于食品供人类长期食用

食品毒理学第6章

食品毒理学第6章

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1.实验动物的选择 (1)原则 (2)具体要求 (3)实验动物的性别:雌雄各半。 (4)实验动物的分组与数量:一般4~6组, 每组10只。 (5)实验动物的预检:1~2周的检疫期。 (6)实验动物的给药前禁食处理 大鼠、小鼠:隔夜禁食(禁食4h);染毒后禁食4h。 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5级(高毒) <1 剧毒
1~50 <10
10~
<5 5~ 44~
7滴~1茶匙 0.1 <0.05
0.05~ 0.5~
4级(中等毒)
高毒
1~
51~500
1茶匙~35克
35~350克
3 30
3级(低毒)
中等毒 低毒
501~5000
50~ 100~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
实际无 毒
5001~15000
(2)预试验 ①设定以此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 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l~2个剂量组作为预 试验剂量。 ②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③根据预试验的死亡 Nhomakorabea料确定组距。
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1)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注意:
1.急性接触的次数:一次或24h内多次。 2.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一般为7~14天。 3.中毒效应的强度。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 测试并求出毒物的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 参数,通常以LD50为最主要参数,并根据LD50的 大小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2. 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 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 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3.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 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4.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第七版-毒理学基础总结

第七版-毒理学基础总结

a.要求:①4 个剂量组,且各剂量组呈等比排列,组距为 2.15 倍或 3.16 倍 。 ②每组动物数相等,为 4-5 只,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查表求 LD50 值及其 95%可信区间。 b.优点:简便,使用动物数少。 c.缺点:求得的 95%可信限范围大,不够精确。 (2)改进寇氏法: a. 要求:①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排列,设 6~8 组;②各组动物数相等;③最低剂量
的现象。 5、蓄积(accumulation):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排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 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包括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其蓄积的部位均可认为是储存 库。 6、肠肝循环(enterohepati circulation):一部分如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为肠道菌群水 解,脂溶性增强,被肠道重吸收,返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毒理学意义:排泄速度 减慢、延长生物半减期、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7、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脂相中溶解度/水相中溶解度,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 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8、血气分配系数:气压差为零,吸收不在进行时,某气态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 (mg/L)与在肺泡中的浓度(mg/L)之比。 9、穿透阶段:化学毒物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角质层的过程。 10、吸收阶段:化学毒物通过表皮深层(颗粒层,棘层和生发层)和真皮层并经毛细 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多的过程。 11、酶的诱导:许多化学毒物可以引起某些代谢酶的含量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的现象。
26、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 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27、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 Zac):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 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 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 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8、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 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 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 值大,说明 Limac 与 Limch 之间的剂量范围 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

毒理思考题(1)

毒理思考题(1)

绪论1.什么是体内试验?什么是体外实验?2.什么是外源化学物?什么是内源化学物?3.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什么是毒物、毒性、选择毒性、毒作用和毒作用剂量?2.表示毒性常用的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毒作用带)?3.剂量反应曲线定义、类型?4.什么是量反应、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方面?2.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包括哪几种类型?3.什么是吸收?吸收的途径有哪些及其转运方式?4.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5.什么是分布?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6.什么是靶器官?第三章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1.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2.代谢反应过程分为哪几相?其定义是什么?3.什么是代谢活化?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几类?4.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第四章毒作用机制1.什么是细胞钙稳态?外来化学毒物如何影响细胞钙稳态?2.机体内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自由基的类型?自由基如何损害生物大分子?3.什么是终毒物?4.毒性作用实现的途径?第五章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1.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主要有哪些毒物因素影响毒性作用?(注意各种例子)3.主要有哪些机体因素影响毒性作用?4.主要有哪些环境因素影响毒性作用?5.什么是毒物的联合作用?其形式有哪些?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1.什么是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分为哪几种类型?2.何谓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设计?3.何谓蓄积毒性作用?常用的蓄积毒性试验方法有哪些?4.什么是蓄积系数?蓄积系数公式,K值的大小与毒性的关系?5.何谓慢性毒性作用?其试验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设计?6.何谓亚慢性毒性作用?第七章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1.什么是生殖毒性?2.什么是胚胎毒性作用?由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胚胎毒性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什么是显性致死试验?4.什么是致畸物?什么是致畸试验?5.什么是致畸指数?致畸指数与致畸作用的关系?6.简述单细胞凝胶电泳(SCG)试验的原理和方法?7.雄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有什么?8.体外致畸试验有哪些优点?第八章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1.什么是突变?什么是致突变作用?2.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3.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理及其后果如何?4.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5.什么是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的类型6.什么是遗传?7.什么是变异?造成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8.列举八种常用的致突变试验?9.简述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emes试验)的原理?第九章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1.什么是肿瘤?2.什么是化学致癌物?如何分类?3.化学致癌分为哪几个过程?4.什么是遗传毒性致癌物?什么是非遗传性致癌物?5.什么是直接致癌物?什么是间接致癌物?6.化学毒物致癌性的判别系统分为哪几个大类?第十章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1.什么是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及免疫器官种类?3.什么是免疫应答?4.什么是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类型?5.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6.什么是自身免疫?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第6章 General Toxicity

第6章 General Toxicity
长期(1~3或6个月)接触化学物质产生的毒作用
慢性作用,Chronic Effect
长期(3或6个月以上)接触化学物质产生的毒作用
毒性试验的分类
(按接触时间)
急性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毒性试验设计
实验动物的选择 受试物的处理 染毒方法 剂量选择 毒作用观察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毒性反应与人近似 易于饲养管理、操作方便 繁殖力强,能保障供应 动物价格低,易于获得 品系纯化
实验动物的选择
哺乳动物
品系
近交系,Inbred
Strain
动物经过相当于20代全同胞兄妹单线连续繁殖所得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各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趋于纯合, 品系内个体差异趋于零,近交系数大于98.6%。
B A
斜率,Slope 局限
剂量-反应曲线的转换
20 15 10 5
7.0
6.0
Probit Unit
5.0
4.0
3.0
Substance
Vitamin C Grain alcohol Table Salt Caffeine Nicotine Strychnine Aflatoxin B1 Batrachotoxin Botulinum toxin
K=
ED50(n) ED50(1)
K=
LD50(n) LD50(1)
蓄积系数分级标准
蓄积系数(K) 0~ 1~ 3~ 5~ 蓄积毒性分级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轻度蓄积
固定剂量法
大、小鼠 灌胃或腹腔注射 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对照组 1 1 染毒组剂量: ~ 20 5 LD50 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进行染毒 试验组累积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即可终止试验 接触剂量已累积达到5个LD50剂量,也可终止试验 计算K值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毒理学2.现代毒理学3.卫生毒理学4.管理毒理学【问答题】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论述题】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毒物2.biomarker3.medianlethaldose4.hypersensibility5.hormesis6 6.Zch7.靶器官8.毒性9.阈剂量10.最大无作用剂量11.剂量-效应关系12.剂量-反应关系13.危险度14.危害性15.安全性【问答题】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

标出阈值和饱和度。

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6.NOEL, NOAEL, LOEL和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论述题】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代谢活化3.物质蓄积4.功能蓄积5.生物转化【问答题】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3.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12.列举六种II 相反应。

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第一章食品毒理学基础基本概念一、毒物:一般认为,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二、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三、损害作用: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四、靶器官: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毒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五、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六、选择毒性: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油损伤,而对其它种类的生物不具有损害作用,这种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

毒物基本特征: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毒性作用的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或全身作用可逆或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应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损害作用的特点:1.影响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缩短寿命。

2.功能容量降低。

3.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

4.某些不利环境影响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非损害作用的特点:1.不改变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2.不降低功能容量;3.不损伤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

4.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不增高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剂量-反应关系效应(effect)是量反应,指接触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特点:仅涉及个体,即一个动物或一个人;可用一定计量单位来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特点:1.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2.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

第6章-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6章-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思考题
⒈试述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⒉为什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格式,就是,某人已有社保卡,
⒊试述去甲肾上希腺望素不的用药在理办作新用的及社其保临卡床,应特用此 申请
熟悉 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阿替洛尔、卡替洛尔、卡维地洛的药理作用 和临床应用。
了解 β受体阻断药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
一、构效关系与分类
56
β
α
4
1 CH CH N
32
β-苯乙胺
表8-1 主要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化学结构和肾上腺素(Iso)
【体内过程】
1. 只宜静脉滴注法给药,为什么?
① 口服收缩胃黏膜,在碱性肠液易分解。 ② 皮下注射收缩血管,发生组织坏死。 ③静脉推注,引起BP急剧升高,心律紊乱。
2.代谢
大部分NA被神经末梢摄取后进入囊泡储存; 被非神经细胞摄取者,大部分被MAO和COMT代谢失活。 进入机体的NA很快的被摄取和代谢,故作用短暂。

尿
急性肾
功能衰竭
临 1.各种休克:感染中毒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 床 应 2.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恶心、呕吐,
不良 反应
②iv过快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③过量肾血管收缩
肾功能下降。
麻黄碱(ephedrine)
系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药用品人工合成。 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有“止咳逆上气”记载。
1.常见不良反应:心悸、头痛、皮肤潮红等。 2. 过量可致心绞痛加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3. 气雾剂治疗哮喘时,吸入过量或过频,可因心脏反应,甚
至猝死。 4. 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停药7~10d后,耐受性可消失。

第6章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6章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作用带 (Zac=LD50/Limac)
可反映引起实验动物的半数死亡剂量与最低毒作用剂 量之间剂量范围的宽窄。其越大,表示化学物引起急性 死亡的危险性越小。
(三)LD84/LD16(或LC84/LC16)
灵敏性好、重复性强而且容易求。
(四)剂量反应曲线斜率
死亡率
A
(概率
单位)
B
死亡率%
1.经口(胃肠道)染毒(oral exposure)
一般来说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均先进行经口染毒途 径的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值。通常以经口途径的 LD50值来比较不同化学物急性毒性大小。
灌胃法、喂饲法、吞咽胶囊
灌胃法可以准确控制染毒剂量,最常用。
常用实验动物和染毒途径的适宜容积(最大容积) 分别为: 大鼠 灌胃 1.0(3.0)ml/100g体重(BW)
常用的急性毒性参数
(一)LD50 :
是急性毒性评价中最主要的参数,是比较不同化学毒物急性 毒性的重要基础。 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指毒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 引起死亡的剂量。 LD50 (或LC50 ) 代表化学物质造成实验动物中半数死亡、半 数存活的剂量界点
局限:
LD50 (或LC50 )的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反映化学物 质的毒作用性质。
动式吸入:即染毒柜装备有补充新鲜空气和排出 含化学毒物之空气的动力系统以及随时补充化学 毒物的配气系统。
气管注入法:采用喉插入法、气管穿刺法、暴露 气管穿刺法进行染毒。
3.经皮肤染毒(dermal exposure)
液态、气态甚至粉尘状态的化学毒物。
多选择家兔和豚鼠,采用动物脊柱两侧皮 肤脱毛(剪毛法、剃毛法、拔毛法、化学脱 毛法),局部涂敷受试化学毒物并以玻璃钟 罩、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固定一定的时间。

第6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6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能的影响,应选用雄性动物。 如为受试物的致畸形试验作准备,则可只选 用雌性动物。 如一般地阐明受试物毒性的大小与性质,则 应雌雄各半。
1/16/2019 12
1.3.1.4 动物年龄与体重选择
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
最常用的是出生2-3月龄、体重分别为200克
和20克左右的大、小鼠;犬则需喂养1年左右; 豚鼠体重200-250克;家兔2000-2500克;猫 1500-2000克。 如需研究受试物急毒作用的年龄差别,则应 选用不同年龄组动物。
1.4.1 固定剂量法
与经典方法不同的是它不以动物死亡作为观察终点, 可以利用预先选定的或固定的一系列剂量染毒,从 而观察化学物的毒性反应来对化学物的毒性进行分 级。实践证明可大量节省试验动物。 实验选择的剂量范围是5、50、500mg/kg,最高限 量是2000mg/kg。 欧共体(EEC)的急性经口毒性分级标准是:高毒 (LD50<25mg/kg),有毒(LD50为25-200mg/kg), 有害(LD50为200-2000mg/kg),不分级(LD50> 2000mg/kg)4个等级。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一次 接触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学物后所 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结构与功能变 化)。 一次接触因给予途径不同定义不同:口服和 注射指瞬间将受试物给予机体;吸入和皮肤 接触指在特定期间内(24小时)机体持续接 触受试物。
1/16/2019 3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LD50, LD100,LD01 ),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 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 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 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 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 制研究的初步探索。 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 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 外源化学物的 一般毒性作用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 外源化学物的 一般毒性作用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的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一般毒性作用(general toxicity effect),一般毒性作用(是全身各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作用反应,是全身各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作用反应,toxicity)又称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

? 特殊毒性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和生殖毒特殊毒性包括致突变、致癌、性。

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分急性毒性作用、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为急性毒性作用、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亚慢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

相应所进行的观察和评价毒效应的试验即急性毒性试验、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为急性毒性试验、重复剂量毒性试验(短期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General toxicity 根据接触外源化学物时间的长短,频率分为:长短,频率分为:急性毒性:次或24h 24h内多次急性毒性:1次或24h内多次短期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重复剂量毒性作用:30天14 ~ 30天Chronic 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作用:生命周期的1/10 生命周期的1/10 慢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作用:长期甚至终生接触toxicity Acute toxicity General toxicity Subchronic dose Short term multi-dose toxicity 第一节急性毒性作用是了解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急性毒性的主要依据,性的主要依据,是毒理学研究中的最基础工作。

工作。

一、急性毒性作用的概念? 毒性(toxicity)毒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效应(toxic effect)毒效应()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一、急性毒性作用的概念急性毒性作用(一)急性毒性作用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 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作用及死亡。

中科大环境化学-第6章_典型有机有毒污染物

中科大环境化学-第6章_典型有机有毒污染物

3、 在环境中的迁移(PAHs)
多环芳香烃(PAHs)是地表水中滞留性污染物。 多环芳香烃(PAHs)最终的迁移可能是吸附到沉积 物之中,进行缓慢的生物降解,挥发过程和水解过程不 是重要的迁移过程。
多环芳香烃(PAHs) 能在水生生物的脂肪层富集。 随化合物溶解度降低,多环芳香烃(BCFs)值增加。 藻类暴露于水中的萘、菲和芘污染物中,BCFs值 为12600,24000和36300。鱼体富集多环芳香烃(PAHs) 的BCFs值高达10000。
多氯代二苯并p二恶英1用途产量和特征pcdds二恶英dioxins是一类多氯代三环芳香化合物根据其分子中氯原子的取代数目和取代位置能出现209种异构体其中2378四氯二苯二恶英2378tcdd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等
第 六章 典型有机污染物
物,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等.
1973年的国际环境卫生科学研 究会议开始注意二恶英的环境 危害和行为。
多氯代二苯并-P-二恶英,一般可简写为PCDDs, 其结构式为:
9 8
Clm
10
O
1 2 3
nCl
9 8 7 6 O 5
1 2 3 4
7
6
O
4
5 二恶英
二苯并呋喃
PCDF
环境中的二恶英,80%一90%来源于城市垃圾的 焚烧,它进入大气,通过生物累积,进入生物链,再 通过饲料污染畜禽产品.人们主要是通过受污染的动 物性食品而中毒
POPs在水体中的半衰期大多在几十天至20年,个别长达 100年;在土壤中半衰期大多在1-12年,个别长达600年;而
它们的生物富集因子(BCF)高达4000-70000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0
高 毒 5∼
20∼
20∼
中等毒 5∼500 200∼2000
200∼2000
低 毒 >500
>2000
>2000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小鼠一次经口 LD50(mg/kg) <10 11∼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小鼠吸入2h 兔经皮
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染毒途径和方式 (三)剂量选择 (四)毒性反应的观察与检查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 物种与品系选择
(1) 敏感动物 (2) 尽可能选择对化学物的反应和代谢特点与人 或靶动物相同或相近的动物。 (3) 多种动物,至少两种,啮齿与非啮齿。
实验动物的选择
4
4. 经注射染毒
常用实验动物给予受试物的体积(ml)
注射方式 小鼠 大鼠 豚鼠 兔
腹腔 肌肉 静脉 皮下
0.2∼1.0 0.1∼0.2 0.2∼0.5 0.1∼0.5
1∼3 2∼5 0.2∼0.5 0.2∼0.5
1∼2 1∼5 0.5∼1 0.5∼2
5∼10 0.5∼1 3∼10 1∼3

5∼15 2∼5 5∼15 3∼10
禁食
经口染毒时,染毒前必须禁食,但饮水不限。大 动物一般在每日上午喂食前给与受试化学物。大鼠和 小鼠主要在夜间采食,应隔夜禁食,或停食6~8h。 染毒后2~4h复食。 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动物饥饿也可影响试验结果。
实验动物的喂养环境
温度、湿度要适合动物试验要求,光照应12小时 日光,12小时黑暗。 环境、饮水、饲料清洁、保持室内卫生
LD50(ppm) LD50(mg/kg)
<50
<10
51∼500
11∼50
501∼5000 51∼500
5001∼50000 501∼5000
>50000
>5000
5.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lethal dose, MTD或LD0) 是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接触 此剂量的个体可以出现严重的毒性作用,但不发 生死亡。
(二) LD50的测定
预 试: 求出LD0和 LD100 预试验采用少量动物摸索受试物的100%或
0%死亡的剂量,以增加正式试验结果的成功率。
(二) LD50的测定
正式试验: 剂 量 组:LD100之间安排5-7个剂量组,
10只/组 组 距:0.65 ~ 0.85倍。 计算方法: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最常用
(三)LD50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1. 试验条件的同一性 2. LD50指标的选择与缺点
为何常用LD50或作为表示或衡量 化合物急性毒性指标的理由
3. 经皮肤染毒
(2)皮肤刺激毒性 研究化合物的局部毒性常用涂布法、皮肤斑
贴法和兔耳法刺激试验。
皮肤反应评价标准
观察项目
评分
红斑与焦痂形成
无红斑
0
很轻微红斑
1
易于察觉红斑

2
中度至严重红斑
3
严重红斑至轻微焦痂形成
4
水肿形成
无水肿
0
很轻微水肿
1
轻度水肿(边缘隆起)
2
中度水肿(隆起约1cm)
3
重度水肿(隆起>1cm)
3. 实例分析
LD50测定的是药物的急性毒性,不代表药物的长 期毒性和特殊毒性。
依据对A、B两药的限定,从对小动物产生的 急性毒性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服用2mgA产生的毒 性与服用4mgB是一样的; 至于服用2mgA与4mgB是否与服用4mgA一样就不 能轻易下结论:
3. 实例分析
1. A、B之间是否存在药理学相互作用不知道; 两种药物的毒性不是简单的相加,可能会有协 同,拮抗等作用。比如提到的A药、B药,如 果前者是神经系统毒性,后者毒性作用是心血 管毒性,能说二者毒性是一致的吗?
中毒症状的观察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 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 面。
三、常用指标
(一)LD50及其相关指标
1. 绝对致死量(absalute lethal dose, LD100) 是指引 起一群机体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 2.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指引起 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表示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如DDT的LD50为 300mg/kg体重(大鼠, 经口)。
急性毒性
2. 经呼吸道染毒
♣ 吸入接触 ♣ 将受试化合物注入动物气管肺内
吸入接触 ♣ 静式吸入 ♣ 动式吸入
3.经皮肤染毒
(1)经皮肤吸收毒性 定性试验:小鼠和大鼠的浸尾试验是常用的定性
试验方法。 定量试验:在试验动物一脱好毛的部位涂布受试
物,以求该化合物经皮吸收的剂量-反 应关系,求经皮LD50 。
(二)染毒途径和方式
1. 经口(胃肠道)染毒(oral exposure) 2. 经呼吸道染毒(inhalation exposure) 3. 经皮肤染毒(dermal exposure) 4. 其他染毒途径
1. 经口染毒
灌胃 喂饲 吞咽胶囊
灌胃时 应注意
空腹 给予2-4h后复食 灌胃的体积不超过体重的 2-3%
研究内容
急性毒性 过敏反应 呕吐 致热反应 吸入性粉尘 药物对皮肤局部作用 实质性脏器的毒作用 慢性毒性 水污染物的毒性
实验动物
大、小鼠 豚鼠(豚鼠>家兔>狗>小鼠>猫>青蛙) 狗、猫,不宜用草食动物 兔、 猫 不宜用大鼠小鼠和狗(无汗腺) 大鼠 兔、豚鼠 小鼠、兔 大鼠、狗 鱼、贝、水蚤和藻类
(2)个体选择
比值越小,即化学物的急性毒作用带越窄,该化 学物的危险性越大。
4种不同外源化学物的LD50及剂量-反应死亡关系曲线
3. 实例分析
例如A的LD50为2 mg,B的LD50 为4 mg,那么是不 是可以说服用2mg A和服用4mg B的毒性一样的? 服用2mg A和4mg B,是不是和服用4mg A毒性是 一致的? 假设A、B的结构相近,毒性反应基本一致。
1. 急性毒性的概念
急性毒性:指人或动物一次或于24 h之内 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 性效应,包括致死效应。
acute toxicity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及试验目的
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 测定外源化学物的半数致死剂量及相关参 数,初步估计该化学物的毒性大小。 (2) 探求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进一步 试验染毒剂量的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3)了解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的性质、毒效应的特征 及可能的靶器官,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的危险性。
① 年龄与体重 要求各组动物的平均体重及体重的离散度尽可能
一致。具体来说是: 实验动物的体重不应超过全体实验动物平均
体重的20%-控制离散度; 每组之间的平均体重相差不应超过10%-控
制均衡性。 ② 性别 :一般均应采用两种性别动物进行试验。
(3)动物数量
大鼠和小鼠每组10只以上;较大的动物如狗、家兔 等每组不少于3~5只。
动物可选用大鼠、小鼠、狗、猴等。但试验 最常用的是大鼠或小鼠。选大鼠或小鼠20~40 只,分5~7组。狗6-8只,雌雄不拘,实验前需观 察两周,择健康成年动物进行试验剂量设计可按4 倍法如:4:16:64:256:1024:4096mg/kg,也可按10倍 法如1:10:100:1000:5000mg/kg。
3. 实例分析
2. A、B之间是否产生蛋白结合置换不清楚; 3. A、B之间是否产生代谢相互作用? 4. A、B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否一致或部分一致?
四、急性毒性试验评价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
大鼠经口 级别
大鼠经皮
大鼠吸入
LD50(mg/kg) LD50(mg/kg/4h) LD50(mg/m3)2h
剧 毒 <5
致突变试验 致畸试验 繁殖与发育毒性试验 致癌试验 其他试验
第六章 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 蓄积毒性试验 第三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及试验目的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 三、常用指标 四、急性毒性试验评价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及试验目的
中毒症状 死亡情况 大体解剖
器管或系统 观察项目 中毒后常见的表现
CNS和 神经肌肉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皮肤和被毛 眼睛
行为 运动状态
对刺激反应性
脑脊髓反射 肌肉张力 瞳孔大小 腺体分泌 鼻 呼吸表现 阴户 乳腺 阴茎 颜色张力 眼睑 眼球 角膜
体位异常 叫声异常 活动异常 呆卧少动 痉挛 抽搐 震颤 强直 麻痹 运动失调 易兴奋 感觉迟钝或过敏 反应 低下或过高 减弱或消失 松驰或紧张 散大或缩小 流涎 流泪 鼻孔溢液 鼻翼扇动 徐缓 过速 困难 衰竭 肿胀 分泌物增多 会阴部污秽 脱出 皮肤充血 紫绀 被毛蓬松 污秽 眼球突出,充血,角膜混 浊,血性分泌物
第六章 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一般毒性: 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
一定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机体产生总体毒效 应的能力,又称一般毒性作用或基础毒性。
general toxicity general toxicity effect basic toxicity
第六章 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正式试验一般分为5~7个剂量组。组间剂量 呈等比级数,其比值为1.2~1.5。
i = lg LD100 − lg LD0 n −1
i = lg LD90 − lg LD10 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