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背景下娄底职业院校发展的思考
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思考
长沙和株洲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 区、长沙软件 园企业 在光 电子信 息 、软件产业领域有科技优势和产 业基础 , 再加上 国防科技大学 、 中科
院等研究机构的实力 ,电子信息产 品和技术的开发速度和水平正大幅 度提 高 , 促使 “ 长株 潭” 区域 内对相
专业增长点。同时 , 在专业设置 中强调
和 发展 机 遇 。 因此 , 近年 来 , 校 立 学
型高技能人才。学校信息工程系新
设 置 的 “ 机 板 维 修 ” 电子 工 程 系 主 、
新设置 的“ 电子检测” 等专业对接 了
电子 信息服务业 的飞速发展 态势 , 学生全部对 口培养 ,入学即与企业 签订就业合同 ,由学校和企业各培 养一年半 。
9
专 业 建 设
基于“ 长株潭” 两型廿套建设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实践与思考
的 关 系
勃发展 , 学校将 专业 设置 的重点 转 向 现代服 务业 , 对原有 的工 商行政 管理
作 f准 确 的预 测 ,认 真探 索 产业 结 I J
教育是需要 积 累的事业 , 业教 专
构凋整和科技发展对职业 岗位要求
学基 地 的建 设 等都 需要 一 个 长期 积 累 的过 程 。 有 一 定 的稳定 性 , 以 没 难 培养 …高质 量 的人 才 。 与普 通 高等
心 竞 争力 需 要解 决 的 关 键 问题 。
一
足长株潭经济企业为 主体 , 以信息技术
立 足 “ 株 潭 ” 型 社 会 建 长 两
群对人才 的需求为导向,确定人 才
培 养 的层 次 、 格 和数 量 , 步 打 造 规 逐
为支撑 , 以降低物流成本 、 加速商品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的思考
等相关规划的工作 实践与体会 . 成 两型社会 形 背 景下长株淳规划 建设体系创新的 初步思考 , 以期
对 两型社会 建设有所裨益。
日 ,国
关键 词:两型社会 . 准 系,编制体系 : 标 体 建设评
价指标体系 . 机制体系
A bst act: ih t r W t he cons clon of f o— r tu i w
布 的 《 色 建 筑评 价标 准》 GB 53 &20 绿 / 07 06 1 正 式 实施 ,我 国绿 色建 筑 技术 与评 价体 系的 建 立 ,对 积 极引 导大 力 发展 绿色 建筑 ,促 进节 能 省 地 型住 宅和 公 共建 筑的 发展 .都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 义。长株潭 城市 群作 为国 家 “ 两型社会 ” 建 设 综合 配套 改革 实验 医 ,发 展绿 色建 筑更 应 成 为 规划 建设 领域 的 重要 方 向.因 此编 制适 合
or i ent ed o et s ci y” asf e h goal c om bi d ne w lh t Pa 【 P ton 1 e co en r ㈣ i t i g hear t
型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国
家 建设 “ 两型 社会 ”总 体 要求 指引 下 ,通过 对
筑 评 价标 准等 相 本 文 在参 考 《 长沙 市大 河 蓖两 型社 会城 乡建 设
蒋
编 制体 系
T绒 黻
体系研究纲要)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初Hale Waihona Puke 构想 . 供 研究 探讨 。
的 构建 ,主 要 包括 四个 重 点方 面 :标准 体 系、
31 新 农村建 设标 准 3
【 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的思考 f 两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在的问题
沿江 的工业 企业 向江 中排放 的工业废 水就达 8 9 吨。而这 . 亿 3
些废水又经湘 江下游进 洞庭湖,影响岳阳等地市 的生态 环境。 长株潭城市群地 处我 国南部 , 是贯 穿东西 、 连接南北 的第 在全省 l 4个市州 中 , 株洲 、 长沙 、 湘潭分 别位居全 省环境污染 个“ 十字 ” 大 区域 , 是我国 中部地 区举 足轻重 的经 济枢纽 , 具 第一 、 、 二 三名 。长株潭生态环境的广泛破 坏 , 将严重制 约该 区 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加快发展 的潜力 。 “ 从 两型社会” 发展的 目 域的可持 续发展 能力 。 标 和要求来看, 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在“ 型社 会” 两 的发展建设过 3 . 资源利用 的同质性加大了对资源 的压力
20 0 9年 1 1月
社 会科 学家
S OC L S CⅢ NTI T S
No . o 9 v, o 2
( 1 期 , 第 1 1期 ) 第 1 总 5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 o1, n r l .5 ) N .1 Ge e a 1 1 No
长株潭城 市群 “ 两型社会 " 建设 的思考
一
收 稿 日期 : 0 9 1 — 6 2 0 - 0 1
基金项 目: 湖南省软科学项 [(0 8 K 0 8; ] 2 0 Z 3 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 审委员会资助项 目(8 80 A ; 0 0 0 9 )湖南科 技大学博 士 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 欧婵娟( 9 3 )湖南衡 阳人 , 18 一 , 湖南大学硕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 目管理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研 项 李林(9 3 )广西荔 16 一 , 浦人 , 湖南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目管理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项 叶文忠( 99 )四川广安人 , 16 一 , 博士 ,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 院教授 , 究方 向: 目管理与技术创新 。 研 项
对接两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2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481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5,2012(CumulativetyNO.481)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湖南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作为毗邻长株潭的湖南省二级城市,娄底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的机遇,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
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接两型社会建设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为培养一大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一、改变办学状态,改革办学体制,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高职院校要在开放促发展上做文章,这也是两型社会建设对高职院校的要求,要取得办学状态的新突破,首先要对境外和省外开放。
娄底处于湖南的中部,地理优势不明显,职业教育不集中,更要通过开放引进智力、技术、资源、资金和管理经验等,特别是要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借助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增强自我发展实力,并利用自我实力抢占技术教育市场的国际份额,同时将国先进办学理念本土化,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次是要对省内和各区域开放,要积极探索湖南省本区域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职教集团的组建,挖掘各高职院校长期积淀的资源优势,实现从教学模式、学制体系、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一系列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的全方位开放。
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提高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为使高职院校在两型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要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发展各种联合办学,打破封闭的状态,使各种教育资源都能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要积极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相互吸引和凝聚,不断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对接“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思考与
对接“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析摘要: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
校企业合作订单班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潇湘职业学院与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业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娄底对接“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业合作,订单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两型社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各高等职业院校都有竭力探索着发展模式。
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缺乏和用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双重问题,这不仅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获得了更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机遇,积极深入的探索“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模式,将会更好的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概述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在市场中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
而校企业合作就是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职业院校签订用人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和实训等一系列活动,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从而形成学生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合作,强化的是实习与实践。
由于这种模式在减少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采用。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株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和建议
特色 、 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 巨。各高职 院校特色的培育 、 提高 形成和彰 显还需 要实践 的检验 , 需要 凝炼和提 升。特别是 在_ 学结合 的人才培 丁 养模式创新 、 产性实训和顶 岗实习基地 的建立 、 结合的专业教学 生 专兼 团队建设 、 过程导 向的课程改革等方 面 , 缺乏有全国或全省影 响 工作 还
[ 关键词] 洲市 高等职业教育 对策与建议 株
0 引 言 .
株 洲市 “ 型社会 “ 两 的建设发展 , 给地 区内高等职业 教育的发展 带 来 了前 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战。地 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给地区 内高等职业 教育的快速 发展提供 了直接动力 ,两型社会 ” “ 所要求 的职 业教育 终身化则 已成为地 区内高等 职业 教育持续发展 的基本方 向。加 快 发展株洲 市本地 区的高等职业 教育 , 是我市 经济社会 自身发展 的客 观需要 , 也是我 市高等职业教育 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 在 当前 , 如何清醒地认识株洲市 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把握 “ 型 两 社会 ” 建设 所提出 的高等职业教 育发展 要求 , 如何进一步谋划好株洲 市 的高等 职业教 育发展 对策 , 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重要课 题。 1 . 株洲市 高等职 业教 育的现状分 析 目 , 前 湖南 省共有高等职业 院校 6 所 , 洲市 5 。其 中株洲铁道 2 株 所 职业 技术学 院为 国家确立 的全 国 10 0 所示范 职业院校 之一 、 株洲职业 技术 学院 、 湖南铁路科技 职业技术学 院为省属示 范职业 院校。湖南省 的高职在校 生人数约为 4 万人 , 0 株洲市 的高职在校生人数约为 5 万人 , 约 占全省高 职在校生人数 的八分之一 左右 。可见 , 目前株 洲市的高 等 职业教 育 已具 相当规模 , 洲市高等 职业 教育 的快 速发展 , 株 为株洲市 、 湖南 省乃至全 国输 送 了大量的人才 , 为株洲市 “ 型社会 ” 设提供 了 两 建 最为充沛 的人力资 源和技术 人才支 撑。 但是 , 与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较发达 的地 区相 比较 , 目前株洲市地 区的高等职业 教育还存在 一些明 显的不 足 , “ 型社会 ” 设的要求 离 两 建 还有较大差距 。 是 高等职业 教育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 要的结合 程度还不 够紧密 , 政府 、 行业 、 业对高等 职业教育 的支 持还没有形成 巨大 的社会 力量 。 企 由于高等职业 院校 开放办学的机制 、 体制还没有完 全建立 , 经济产业发 展需要 的面向基层 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的供应仍 然不足 ; 行业 、 企业与高 等职业 院校 的深度 合作还没有真正到位 , 等职业 院校与行业 、 高 企业之 间“ 一头热”、一头冷” “ 的现象依然突 出 , 全社会关 注 、 支持高 等职业教 育发展 的社会环境还 没有真正形成 。 二是 经费 投人不 足 , 其教学 经费 不足 、 尤 不均衡 现象依 然 比较突 出。近年来 , 省级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 支持力 度不 断加强 , 由于湖南 但
娄底市水府示范片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娄底市水府示范片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昭山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水府“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崭新的要求。
(一)提高和深化推进水府示范片区建设的认识1、建设水府“两型社会”示范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要广度、深度推进,必须选准切入点,示范推进,重点突破。
充分利用娄底水府片区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较低的要素成本、明显的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全面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律,总结“两型社会”建设模式,形成“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对于推动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建设水府“两型社会”示范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科学实践。
娄底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湖南省能源原材料基地。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遏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势头,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在国内国际都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建设水府“两型社会”示范区,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和“3+5”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娄底是我省“3+5”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长株潭的繁华,高品质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娄底等周边地区的人才、资源不断向长株潭集中。
目前,长株潭的吸附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存在着一种“孤岛效应”,拉大了贫富差距。
娄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上与长株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积极对接融入长株潭,促“3+5”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
娄底与长株潭产业对接的路径分析
湖南人 文科 技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u ma n i t i e s ,q e J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人长 株潭 , 才 能够 有效 参 与其 资 金 、 技术 、 人 才、 信
娄底 作为 中部 地 区环 长 株 潭 城市 群 的重 要 组
应加 大与 长株 潭 城 市群 的产 业 对 接 力度 , 息、 市场 等要 素配 置 和产 业 分 工 , 才 能 为 娄 底 缩 小 成部 分 ,
与周 边 地 区的差 距赢 得 新 的契 机 。这 就 必 须 对 娄 充分 利用 国家 对老 工 业基 地 、 资源 枯 竭 型 城 市 、 比
No . 6 De e 对 接 的 路 径 分 析
彭 一 伶
( 中共 娄底 市 委党校 , 湖南 娄底 4 1 7 0 0 0)
[ 摘 要] 伴 随 着经 济结构 的 深度调 整 , 产业 对接 成 为必 然。娄 底 , 作 为环 长株 潭城 市群 的次 中心城 市, 以产业 对接 为重 点 而主动 融入 长株 潭城 市群 , 是 区域 经济 “ 后 发赶 超 ” 的 必然趋 势 。娄 底具 有 产 业对 接 的 区位优 势和 经 济优 势 , 又有产 业对接 的历 史基础 , 可 以科 学地 完成 产 业对接 。生 态 文 明、 低 碳 经济 、 “ 两型 ” 社 会 建设 为娄 底 与长株 潭 产业对 接提 供 了创新 的路 线 。 [ 关 键词 ] 城 市群 ; 产 业对接 ; 娄 底 产业 建设 [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4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0 7 1 2 ( 2 0 1 3 ) 0 6— 0 0 4 1 — 0 4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以大学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研究
摘 要 : 文章介绍 了“ 长株潭两型社会 ” 建设背景下产学研 一体化 的参 与主体及其作用 , 分析 了产 学研合作 的政 治、 学 哲 和经济基础,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以大学为主导的产 学研 一体化机制 , 并就机制 中产 学研 三方 的合作 方式 、 作用 和权利进行 了
深 入 阐述 。
关键 词 : 两型 社 会 ; 学 研 一 体 化 ; 学 ; 制 产 大 机 中 图分 类 号 :0 29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2—1 1 (0 0 0 0 4 17 0 2 2 1 )4— 0 2—0 4
针对我 国资源 与环境 面 临的严峻 形势 , 中共 中 《 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若 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的 过程 融 入 企 业 改 造 世 界 的 过 程 中 , 高 校 认 识 世 界 用 的成 果 指 导 企 业 改 造 世 界 , 企 业 改 造 世 界 中形 成 的 将
改革试验 区, 并被赋予先行先试 的政策创新权 。为 了 适应 “ 长株潭两型社会” 建设需要 , 促进高校科技 成果 的转化 , 提升高校科技水平 , 缩短 高校与社会 的距 离 ,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和教育观念 的转 变 , 加强产 学
体化机制 必将对 加快 长株潭 地 区发展 步伐和 增强
第 9卷 第 4期
21 0 0年 0 8月
邵 阳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a o h o a g U ies y S c l c n eE io ) o r l fS a y n nv ri ( o i i c dt n n t aSe i
V o _ NO. l9 4
技术研发 、 产品制造 、 场开拓与应用 。它 的创 新活动 市 主要是技术创新 , 消化吸收新技术 , 实现市场价值 。 () 3 市场支 撑层 。主要 由商 贸企 业组 成 , 主要 职
娄底市融入长株潭大城市群的现实基础条件与经济社会预测
总值从 2 0 0 1年的 198 7 .5亿元上升到 2 0 0 8年的 5 84亿元 , 2. 翻 了i番。0 6年 , 20 娄底 市在巩固“ 十五” 巨大成就 的基础上 , 开创了“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 的良好开局 。 全年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 3 91 元 , 速达 1.%; 5. 2亿 增 2 8 工业增加 值达 到 10 2 6. 0
摘
要 : 20 在 0 6年 湖南省第 九次 党代会上 , 娄底被 列入 湖南“ + ” 3 5 城市群 , 即长株 潭大城 市群 的建设之 中。 长株 潭
大城 市群 的建 设 , 无疑 为 娄 底发 展 提 供 了千 载难 逢 的机 遇 。 它打 造 了全 省 核 心 增 长 极 , 周 边 城 市 提 供 了最 广 阔的 跟 为
进新型工业化 考核 中 , 底排名 市州第 7位 , 娄 继续 保持在全 省先 进行 列。经济总量增长 的同时 , 娄底市 的经济结构调整 也 在稳步地 推进 。特别是产业 结构得 到进一 步的调整与优 化, 三次产业结构 由 20 年 2 . 3 . 4 01 22: 7 8: 0调 整至 2 0 0 8年
工业 经 济效 益综 合 指数 达 到 2 52 上 升 1. 1 .%, 3 7个百分点 ;
园区工业增势强劲 , 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7 .5 1 亿元 , 5 增
长 3 .%, 33 对规模 以上工业增长 的贡献率为 5 . 全市高新 5 %。 5 技术产业 完成增加 值 5 .3亿元 , 8 2 增长 7 %, . 在全省加速 推 7
看 出 ,0 1年 到 2 0 年 期 间 ,全 市 的人 口呈 缓 慢 增 长 的 态 20 08
略论高职教育应对“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问题
略论高职教育应对“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始终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多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突出作用,需要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积极回应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诉求。
标签: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长株潭“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极大地刺激了长株潭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与开放,湖南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第一要素,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素质人才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培养。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总是根植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
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牢牢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国家级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诉求“两型社会”在本质上体现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其旨归,从资源开发利用的层面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层面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建设“两型社会”从多层面对人才与科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高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阵地。
“两型社会”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
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对接的历史演进——以娄底对接长株潭为例
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对接的历史演进——以娄底对接长株潭为例作者:彭一伶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1期彭一伶产业的对接是一个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娄底与长株潭在产业对接的意识、理念、内涵等各方面不断发展,产业对接的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创新。
一.从“视而不见”到“被动承接”再到“主动对接”,产业对接意识不断深化长株潭的一体化,经历了由1984 年的“一点”即长株潭;到1992年的“五区一廊”,到1995年的“一点一线”,到1997年的“把一点放大”[5],再到“3+5”城市群建设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在此过程中,作为处于产业发展低梯度地区的娄底,在对接意识上也从最初的“视而不见”到后来的“被动承接”,再到今天的“主动对接”,呈现出主动性越来越强,预见性越来越大,规划性越来越明显的清晰变化。
(一)从“一点”至“把一点放大”时期的“视而不见”。
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从此进入省委决策层面。
当时,如果娄底人能够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捕捉发展机遇,提早在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上与长株潭对接,将助推娄底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这种省域经济的重大布局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娄底人视而不见,继续以能源原材料大市自居,错失了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的大好机会。
(二)从“把一点放大”至“3+5”城市群建设启动时期的“被动承接”。
1997年,湖南启动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
规划中,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基础化工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精细化工为主。
同时提出,长株潭重点培育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商贸旅游业。
[5]随着长株潭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当时的娄底由于缺乏产业承接的总体规划和主动的产业对接意识,因而只是被动承接了某些零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主动利用长株潭产业转移,技术“外溢”的良好机会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3)第三章水府片区定位与规模 (6)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8)第五章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10)第六章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14)第七章产业布局与示范项目 (1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0)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6)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特色规划 (28)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34)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0)第十三章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划 (43)第十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48)第十五章分期建设与规划项目库 (5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4)第十七章附则 (57)附:“两型社会”特色规划 (58)一、规划的两型特色 (58)二、两型社会指引下的指标体系 (59)三、规划项目库 (60)四、两型的重点示范项目 (6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战略,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积极促进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发展,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贯彻娄底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府片区的发展战略。
加强规划管理,指导示范片区各项管理活动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有序开展,促进示范片区建设的有序开展,编制《娄底水府示范片区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区范围娄底水府片区范围包括娄底经济开发区涟滨办事处、大埠桥办事处,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大科办事处、百亩乡和娄星经济园,双峰县蛇形山镇、洪山殿镇,涟源市水洞底镇等乡镇、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
涉及1个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1个乡,6个社区居委会,52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
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要求,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1.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7.《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5.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10年1月) ;6. 《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8.《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政办函[2010]64号;9. 《娄底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10. 《娄底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11.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娄底未来在湖南的发展趋势
娄底未来在湖南的发展趋势
娄底作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娄底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升级和转型:娄底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未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来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速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2.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娄底可以进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吸引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企业入驻,并提供便利的政策和服务,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3. 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娄底可以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 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娄底可以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与周边城市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连接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娄底位于湖南省的南部山地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
未来娄底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
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总之,娄底未来在湖南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工业升级和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关于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感想和建议要点
关于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感想和建议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开展潜能。
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从设想、规划到大步实施,再到作为试验区向前迈进,10年间质的飞跃和突破。
我们在快乐与欣慰,更在思考,如何优势先行,强势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笔者浅薄地认为,至少有三个关键值得把握。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
只有长株潭三市政府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
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开展和国家经济开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开展道路,防止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
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开展的旧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开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开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开展方式的不断转变。
目前,长株潭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
但必须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开展路子。
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开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是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重点开展方向。
长株潭城市群要致力于改造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对重化工业进行传统技术改造和升级。
聚集了全省65%的大中型企业的长株潭城市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文化传媒等产业是省内支柱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产业已颇具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合理分工、集聚开展的产业新格局。
对接融入长株潭加速娄底发展新跨越
对接融入长株潭加速娄底发展新跨越
李伟智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 社会建设,是国家层次的新的重大战略,"3+5"城市群则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娄底作为"3+5"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务必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对接融入长株潭.在吃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更新超越发展理念,抓住中心城市发展关键,加速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大市场化、体制机制对接四大重点,实现与长株潭的无缝融合,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李伟智
【作者单位】中共娄底市委统战部,湖南,娄底,4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娄底与长株潭产业对接的路径分析 [J], 彭一伶
2.环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对接的历史演进--以娄底对接长株潭为例 [J], 彭一伶
3.基于核心竞争力模型的娄底市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策略研究 [J], 黄永香
4.娄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背景下娄底职业院校发展的思考 [J], 郝钢; 卢立红
5.娄底:加快融入长株潭发展进程——访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市长张硕辅 [J], 吴浪;刘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背景下娄底职业院校发展的思考作者:郝钢卢立红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3期摘要:娄底职业教育兴起于1992年,至今以历20余年,出现了一批以潇湘职业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现在,娄底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那么,在新时期下,娄底职业院校又该如何发展呢?关键词: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思考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82-02一、娄底职业院校发展的背景娄底职业教育兴起于1992年,至今以历20余年,出现了一批以潇湘职业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现在,娄底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那么,在新时期下,娄底职业院校又该如何发展呢?就当今时代而言,笔者认为娄底的发展有如下两大特征:(一)娄底对接、融入长株潭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3市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娄底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对接、融入长株潭的优势地位,又具有对接、融入长株潭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和“3+5”城市群建设是国家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中部崛起、推进富民强省的重大部署,这既是湖南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娄底发展的重大机遇。
因此,对接、融入长株潭是加快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经济总量小、实力不强、欠发达是娄底市最大的市情,对接、融入长株潭,就能更加有效的参与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要素配置和产业分工,因此,对接融入长株潭,就是对接强势生产力,必将有效提升娄底的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3、娄底是一个资源型重化工城市,经济增长粗放,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型产业和产品比重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
因此,对接、融入长株潭是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娄底对接、融入长株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考虑娄底职业院校发展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娄底对接、融入长株潭这一时代特征。
(二)两型社会的建设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党中央从人类文明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不难看出,资源环境问题既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理念提出的起因,又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这种内在要求体现在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建设“两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综上所述,建设两型社会也是娄底社会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在考虑娄底职业院校发展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娄底两型社会建设这一时代特征。
二、娄底职业院校发展的思考基于对上述各方面的认识,笔者认为娄底职业院校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认清娄底的发展形势,即娄底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这对娄底职业院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职业院校激烈竞争。
娄底的职业院校是在全国层面与其他兄弟院校展开竞争,全国现有高职院校1200余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有100所,各省还有省级示范高职院校。
这就为娄底职业院校的竞争与发展提出了挑战。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事实表明,职业院校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潮流的重要驱动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娄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教育的战略重点,娄底对接长株潭首先是人才的对接。
教育是人才的摇篮。
因此,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娄底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然这更是构建和谐娄底的基础性工程。
3、娄底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对娄底众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背景。
娄底要想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有的这些也是娄底职业院校的发展的历史必然的要求。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
党的十七大就做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有这些都为娄底众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与政策保障。
(二)明确娄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1、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应与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对接。
职业教育的规模及专业设置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必须服务于国家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就娄底而言,职业教育就必须为娄底对接长株潭服务,为娄底两型社会的建设服务。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教学改革,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2、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对此,娄底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3、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当前娄底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否则娄底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就会成为口号,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人才从哪里来,从外面引进固然是一条捷径,但主要还是靠自己培养,如此一来,培养人才的任务也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娄底职业院校的肩上,成为他们的使命。
(三)科学发展娄底职业教育,即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之路娄底职业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之路。
1、对外开放办学(1)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支撑现代产业体系。
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娄底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因此,设置专业要以此为依据,并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再有,对那些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娄底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专业,就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来。
例如,从潇湘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与娄底及长株潭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来看,关系密切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等。
对于这些专业就应当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来。
(2)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的联系,突显办学特色。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因此,娄底职业院校的发展要依靠行业的相关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集团办学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突显办学特色。
(3)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职业院校与地方的联系,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职业院校的发展应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区域职业院校发展的规模、效益和速度。
近年来,娄底提出了对接长株潭、建设两型娄底的口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华润电力、安徽海螺、三一重工、湖北宜化、国产实业、沃尔玛、法雷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强势入驻娄底,水府庙生态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些都为娄底众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娄底职业院校就应当紧密联系地方,从娄底市政府和娄底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娄底培养人才,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对接,为娄底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等各方面服务。
(4)加强与外校的合作与交流。
这是实现资源优化、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娄底职业院校应当与外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尤其要与外省市甚至国外的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借鉴外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总之,只有采取开放式办学,打开自己的窗户,才能使外面的新鲜空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进来,才能使自己的发展更迅速、更健康。
2、深化院校文化等软件建设,创新机制与体制,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这方面要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如实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互动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工业园区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形成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的“大职教”格局。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系统培养技能人才。
对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系统培养的观点,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之规律,系统确立和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动手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专业实训室的改造,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
(3)创新多元评价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对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推行“双证书”制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索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对于这一方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首先,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其次,鼓励和支持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