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碳及其氧化物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4.通过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复习课。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碳的单质、氧化物以及碳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该单元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困难。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提问:“你们对碳及其氧化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动画,讲解碳的单质、氧化物及其化学性质,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生成等。
2.通过实验演示,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制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化学素养。
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课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大同二中丁建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达到熟练掌握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目的,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做中学”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课前先让学生填写基础导学学案,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确复习计划;【创设情境】设置两个关于碳的化合物的趣味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学生活动: 让一名学生扮演一氧化碳,进行自我介绍,通过介绍进而帮助学生回忆它的相关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张二氧化碳的个人名片【对抗竞赛与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幻灯片抢答碳的相关问题,然后分组合作归纳碳家族成员之间的转化关系,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实验探究】设置一个典型的物质鉴别实验,采取学生上台演示的方式,进而复习碳酸根离子的检验这一重点知识;【化学与生活】时下兴起的环保碳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
碳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作用,能有效、持续地净化室内空气。
答案:吸附【化学与社会】【情感渗透】通过图片展示温室效应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并学习节能减排小常识【链接中考】展示近几年各省市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方面的中考原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的教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阶段一章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体系课程,通过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性质,了解C→C 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其实这里潜藏着一种重要化学知识链学习模式,它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节课的复习方法和效果,起着成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目标: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复习,达到识记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毒性、石灰石的用途、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能力目标:针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实际情况,从本章开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的开始分化,有的学生开始失去信心,认为物质多,性质多,易乱、难记,通过本节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率,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提升及灵活应用规律和技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C、CO2、C O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②难点: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本节的难点是书写CO2与石灰水(碱)的反应,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其次是C、CO、CO2、H2CO3和碳酸盐间的转化,目的是形成元素与其化合物的知识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4、用四种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
验
室
制
法
反应原理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证
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互动三:疑点辨析
例举本单元学生学生模糊不清、容易出现认识上的错误的内容,让学生辨析、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用途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等。
学生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内解决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单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
学
札
记
本单元内容较多,较抽象,尤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还是个难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想: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化学软件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b.碳捕捉与储存技术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c.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4.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教学评价的设想: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操作、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对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木炭、金刚石、石墨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的角色,碳酸盐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初步认识到碳及碳的化合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教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教案导引本篇教案将回顾人教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六单元内容,主要涉及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
通过复习,希望学生能够加深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理解,巩固知识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一、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1 碳的概念碳是化学中的基础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6,符号为C。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中,是生命的基础。
1.2 碳的性质•碳是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存在状态包括石墨、金刚石等。
•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碳的化合价为4。
•碳的共有电子对能够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碳与氢、氧、氮等元素结合形成众多的有机物。
二、碳的化合物的分类2.1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多为复杂的高分子物质。
•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
2.2 碳的化合物的种类碳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其种类繁多。
常见的碳的化合物包括: - 烷烃:由碳和氢组成,其中碳为饱和碳。
- 烯烃:由碳和氢组成,其中碳为不饱和碳,含有双键。
- 炔烃:由碳和氢组成,其中碳为不饱和碳,含有三键。
- 醇:由碳、氢、氧组成,其中氧与碳形成醇基。
- 酮:由碳、氢、氧组成,其中氧与碳形成酮基。
- 醛:由碳、氢、氧组成,其中氧与碳形成醛基。
三、实验操作3.1 碳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材料:•碳•火柴/点火装置•宽口试管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宽口试管。
2.在试管中放入一小片碳。
3.用火柴点燃碳。
4.将试管密封,观察反应。
实验现象:点燃碳时,产生明亮的火焰。
火焰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试管内壁会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是由于氧气与碳反应放出热能产生的,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会准直熄灭火焰。
黑色物质是未完全燃烧的碳残留物。
3.2 碳的存在形式实验实验材料:•碳•石墨棒•试管•粗碳粉•细碳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试管。
2.在试管中放入石墨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设疑启发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与水发生反应。
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探疑互动二氧化碳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化学性质: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2. 与灼热的炭反应:CO2 + C =3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 CO2 + H2O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H2O)4.与碱反应: CO2 + C a(OH)2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CO2 + NaOH=工业制法: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实验室制法;药品反应原理:CaCO3 + 2HCl =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验满方法注意事项:a.药品选用,b.操作。
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操作。
)对图中装置和药品思考:首先要考虑所选的药品能否达到制取某物质的目的;其次考虑发生反应的仪器选择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考虑产物的收集方式是否合适。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生疏。
每到冬季,农田里排排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碧绿鲜嫩的瓜果蔬菜花繁叶茂。
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进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向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被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出许多。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碳单质1、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等,由此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的物质。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靶向练习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 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B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C .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D .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2、(6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图③单质的名称是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
(3)C 为+4价,Cl 为-1价,由C 和Cl 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学习任务二 碳的氧化物及相互的转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水 化 学 性 质可燃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一般不燃烧也不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 毒性 有 ,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无毒,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对人体有害与水的反应 不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不反应 用途2 ⑥① ① ⑤ ② ② ③ ⑧ ③ ④ ⑦ ④ ⑤ ;⑥ ⑦ ; ⑧点拨提升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C CO 2 H 2CO 3CO CaCO 31. 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 它们都有毒D. 它们都能溶于水2. 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CO→CO2 __________________ CO2→CO __________________靶向练习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A.澄清石灰水B.水 C.紫色石蕊试液D.氯化钠固体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人教化学九(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3.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对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重点】C、CO、CO2化学性质的复习.【难点】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专题一碳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天然存在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钻探机的钻头等石墨最软的矿物之一,有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活性炭炭墨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焦炭冶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2CO(吸热反应)一氧化碳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2CO+O22CO2蓝色火焰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CuO+CO Cu+CO2【专题分析】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常出现在选择、填空、实验探究、推断、除杂、鉴别等题型中.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包括的知识主要是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难度有大有小.各种碳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对比也是常事.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B.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碳纳米管在室温下能贮存和凝聚大量的H2〔解析〕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室温下能贮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故选C.[解题策略] 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是,由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关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结合典型的实验、归纳和对比等方法,来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可进行记忆.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 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CuO+CO Cu+CO2气体质量增加(差量)28 44-28=1612x g 18 g-12 g=6 g28 16=12xg6g,x=28×6g16×12g=87.5%.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方法归纳] 差量法: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在C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该混合气体5 g通入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 gB.10 gC.15 gD.20 g〔解析〕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则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5g×36%×10012=15 g.故选C.[方法归纳] 根据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混合气体的质量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碳元素的质量,然后利用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计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守恒法是化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它的运用可涉及到计算、推理等具体问题.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守恒”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化合价守恒、溶质守恒、溶质质量分数守恒、关系量守恒和变量守恒等.运用这种方法,只需找到不变量.有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专题二二氧化碳和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比较气体氧气(O2) 二氧化碳(CO2)制备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物状态固体与液体混合固体与固体混合固体与液体混合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加热不需加热发生装置气体溶解性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水气体密度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收集装置(纯净的)或(干燥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验满或验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注意事项(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排出时才收集(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4)先移出导气管,后停止加热,以防倒吸(1)不能用稀硫酸,因反应生成的CaSO4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2)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到液体中(分液漏斗不强调)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依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加压、蒸发——物理变化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O2↑+CaO【专题分析】气体的制取是中考的重点之一,是实验探究中的一大类型,主要考查原理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气密性检查、气体验证、验满、除杂等,以及根据实验目的连接实验装置的顺序.此类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的分值较大.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研究:(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若用B装置来制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能用C装置收集O2的理由是.(4)用D装置收集CO2,其验满方法是.〔解析〕(1)标号仪器是试管;(2)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可用B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3)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答案〕(1)试管(2)2H2O22H2O+O2(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了专题三碳和某些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化学方程式:①2C+O22CO②C+O2CO2③2CO+O22CO2④CO2+C2CO⑤Ca(OH)2+CO2CaCO3↓+H2O⑥CaCO3+2HCl CaCl2+H2O+CO2↑⑦CO2+H2O H2CO3⑧H2CO3H2O+CO2↑【专题分析】碳及其氧化物的相互转化涉及物质及相关的化学反应非常多,是中考中必考的重点之一.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碳和某些含碳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示关系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方程式.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解析〕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因此可填:CO2+C2CO;②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因此可填:CaCO3CaO+CO2.〔答案〕①CO2+C2CO ②CaCO3CaO+CO2[方法总结] 通过对各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明确两物质性质的差异,理清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及区分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首先回顾碳的基本性质和碳单质的结构,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点。接着,我会详细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案例,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同时,我会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碳与碳的氧化物是学生接触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还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教学案例将围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的复习课展开。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案例中,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探究、讨论与合作,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4.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碳及其氧化物的相关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1.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能独自操作及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有关探究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以及创新能力。
二、知识网络(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的物质,可用于制、、等。
2.石墨(C)是最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
可用于、、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活性炭、木炭具有性,焦炭用于,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3.还原性:现象:,。
应用:(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4)验证方法:,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 高温CaO+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用途:灭火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气体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1)可燃性:(2)还原性:现象:,。
三、当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2.以下结构示意图表示C60分子的是()A B C D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产生CO2的是()A.碳还原氧化铜 B.碳酸钙加热分解C.碳酸钠和石灰水反应 D.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4.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D.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6.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C.直接放入CO2中 D.喷水后放入CO2中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1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石墨我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同种元素可表示不同种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碳单质教学难点理解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导入】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物质呢?【新授】一、金刚石1、图片展示金刚石、钻石2、简介钻石的发现史3、金刚石的用途4、根据金刚石用途推测其性质5、展示金刚石碳原子排列结构模型6、结构—-—性质—-- 用途二、石墨1、图片展示石墨2、介绍石墨性质、质软、滑腻感、导电性3、通过性质,你能推测出石墨的哪些用途?4、展示石墨的碳原子排列结构模型5、思考金刚、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三、木炭、活性炭【演示实验】1、木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2、疏松多孔3、简介焦炭、炭黑四、C601、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2、足球结构很稳定【练习】P112 1、2、(1)(2)(3) 3、4、5、6【作业】练习册P38 4、5、6、8、10、11、12【板书】一、金刚石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用途:钻石、钻头二、石墨性质:质软、滑腻、导电用途:铅笔芯、润滑剂决定决定结构======性质======用途体现体现。
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授课时间:年12月18日授课地点:初三(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学方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四、教学过程:本单元主要分三部分复习:1、碳单质2、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碳单质: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不同?练习: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练习(二)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为什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物质不同?练习:(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练习:五、作业:完成化学方程式六、板书设计:单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单质2、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化合物》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以及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认识常见的碳的化合物,如烷烃、烯烃和炔烃,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4. 理解碳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次单元复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碳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碳的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3. 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4. 碳的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5.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碳的基本性质、化合价和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2. 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 熟练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 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2. 碳的化合物命名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时安排: - 第一学时:复习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合价,介绍构成有机物的特征; - 第二学时:复习化学键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 第三学时:复习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及命名规则; - 第四学时:复习碳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第一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碳的基本性质:有多少个同位素、常见的存在形式等;2. 复习碳的化合价:介绍碳的化合价和稳定的化合价数;3. 复习构成有机物的特征:有机物的唯一来源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 碳的基本性质 - 碳的化合价 - 构成有机物的特征第二学时教学步骤: 1. 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 复习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在碳的化合物中的应用和特点。
碳和碳的化合物总复习教案.docx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教案灵武回中赵英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3)、C02> 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牛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牛. 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C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o和co2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2、难点:碳单质、CO的还原性。
三、教学策略:(一)、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二)、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学习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过程:1、亡接引入:直接说明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几个题型。
让他们明确这节课将复习什么知识。
2、知识回顾:师生共同通过提问一讨论-> 归纳-> 总结的方式完成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的复习,并完成中考新突破,从而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思考:有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小明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对吗。
⑵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例1 [2010-株洲]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达标练习:有金刚石、石墨、木炭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⑶自然界的碳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形状、物理性质、用途
与水反应温室效应:
教学反思,主要记录如下方面: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