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课件提纲老庄
老庄思想总结ppt
参考答案
• 7.治国(1分),清静无为、不扰民 (1分) • 8.相同点:以民为重,不伤民(或:无为而治(1分) 不同点:老子:主张以道来治理,遵循自然之道, 互不干扰,以德互交。(1分) 韩非子观点:以法治理,要保持法律的稳定简明性, 不要轻易改变,让百姓安心。 (1分) • 9.老子的“道”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各自不伤对方, 自然德到,这种境界是更高的境界,是人达到一定的自 觉后才有如此行为。 (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 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 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 (1分)在当今社会大多人无法达到自然德到的境界, 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两者应是相辅相 成,互补治国更合理些。(1分)
参考答案
• 3.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 4.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 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富贵。孔子心怀仁义, 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 求的快乐只悬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 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观点+理由) •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 乐的源泉,庄予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 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 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 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道”与“德”
• “道”可以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 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 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 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 应该怎么走”。 • “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论“德”是 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
中国哲学概论3-道家哲学.ppt
庄子所塑造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 “德人”、“大人”、“天人”、“全人”等都表现出一 种遁世、出世、逍遥、无为、超越的理想人格特点,他们 体现了庄子的美好人格的追求,也贯注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2019-9-6
感谢你的欣赏
19
四、道家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孕育一种宗教——道教 2、哺育出中国文学艺术的自然主义风格。 3、塑造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形态。 4、影响了儒学理论形态的演变,使中国佛
2019-9-6
感谢你的欣赏
13
“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与 “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 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 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 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
《庄子·内篇》大概是庄子本人写的。
学脱离印度佛学理论轨道的独立发展。
2019-9-6
感谢你的欣赏
20
念奴娇 鸟儿问答
毛泽东
1965年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啊哟,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2019-9-6
感谢你的欣赏
8
三、庄子的哲学思想
1、庄子简介 2、对老子道论的发展 3、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4、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
2019-9-6
感谢你的欣赏
9
1、庄子简介
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 子之言”——《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33篇,内外杂三部分。内篇7篇 是理解庄子思想的主要篇目,为庄子本 人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为庄子学生或其后学作品。 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
第三讲老子及道家思想PPT课件
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 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 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 下《道德经》。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获得 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 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 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 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 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 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 的影响。
第三讲老庄与道家文化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 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 头送白骨,令宵红绢帐底卧鸳鸯——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 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 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 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以义 誉之,不亦远乎!”
……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 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 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 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 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第二阶段。庄子继承了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但庄子的“道”多游走在 人的精神层面,强调“道”的独立、无所依恃和精 神的逍遥。
庄子认为,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成心”,
去掉这个“成心”,以物观物,物与我无所区别,
是与非没有什么不同(《齐物论》)。去掉“成
心”,人就处在一种“忘我”、“坐忘”的状态
《道德经》(节选)
1.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思想 老子庄子ppt课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当天下都认为“美”是“美好”的时候,丑的认识就 产生了;当天下都认为“善”是“良好”的时候,“不善” 的认识就产生了;实在的真相应该是: 『有』跟『无』,是相互共生混同的。 『难』跟『易』,是相互辅助混同的。 『长』跟『短』,是相互衬托混同的。 『高』跟『低』,是相互依附混同的。 乐器的音乐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前』跟『后』,是相互追随混同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结底 是要求人类效法自然规律,寻求并制订出完善的人生法则 和社会法则,因为,没有秩序的人生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8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 其思想的精髓
9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章五十八)
10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章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
11
无为而治的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 1、不尚贤,使民不争。 •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3、绝圣去智,绝仁弃义。智慧出,有
大伪。 • 4、慎征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
29
30
效” “兵者不祥之器。”
12
小国寡民。使 有什伯之器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80章)
国家小,人口少。 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 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 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 (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 使用;虽有军队,也没 有地方部署。让人们再 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以 其饮食为甘甜,以其服 饰为美好,以其居处为 安逸,以其习俗为快 乐。)邻国的人们相互可 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 互可以听到,但人民直 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道家老庄哲学PPT课件
国之利器:权术之谋
2020年9月28日
15
• 知不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不知却自以为知),病
(缺陷)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以其缺陷为缺 陷)。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
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 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020年9月28日
3
简介
• 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人,约BC369—286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80)
2020年9月28日
13
• 美好的理想社会为什么不能实现:统治者难以抑制
的贪欲巧诈和为此而订立的不合理制度,是直接根 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65)
2020年9月28日
6
一、“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的提 出
• 时代因素:
“兵者不详之器”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原因:为其所欲为 对策:为无为则无不胜
2020年9月28日
7
• 地域因素:
楚风尚柔、楚地水美、楚人柔顺
• 个人因素
学识广博,致使其思想深邃 经验丰富,方可以体认人生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三章老子庄子及道家文论ppt课件-精选文档
二是從批評物件對立雙方相反相成的角度提出 其批評理論。一方面,老子認為,事物達到極致, 就會以相反的形態表現出事物發展的更高境界。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穀,大 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揄,質直若渝,大方 無隅。”(四十一章)“大巧若拙,大辯若納”(四十 五章),事物發展的最高境界,都從其相反的方面表 現出來。另一方面,只有抓住事物相反方面,才能 達成最佳的批評目的,老子認為“曲則全,枉則直, 窿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二十二章), 那麼,我們在進行文學批評時,就應多從其相反的 方面人手,以反馭正,方不失其正。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影響
老子把這種理想的“大音”、“大象” 看作是體現 了絕棄人工、委任自然的審美特 徵,是一個有無相生、虛實相成的完美境界, 它含有無窮妙趣,使人體會不盡,給人以豐 富的想像餘地,這實際上也就是中國古代藝 術意境的主要特徵。可以說,老子的“大音 希聲,大象無形”論已成為中國古代藝術意 境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哲學和美學基礎。
老子辯證趨反的哲學思想體現在文學批評中, 則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從批評物件雙方對立統一的角度提出其批 評理論。比如老子對美和惡、善與不善的看法,就 很有代表性。老子認為世間美的東西和惡的東西是 共存的,善和不善的東西也是共存的,沒有美,也 就無所謂惡,沒有善,也就無所謂不善。“天下皆 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 也。”(二章)正因為有美的東西,才顯露出惡的東西 來,正因為有善的東西才顯露出不善的東西來,美 和惡、善與不善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判,對文學作品的評價, 不應該偏重一方而輕視另一方,在稱美之時要看到 其還有不足的一面,同樣,稱惡之時也要看到其美 的一面,一切的批評都應該是辯證的,而不應該有 所偏頗。
老庄与道家思想课件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详细描述
庄子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因家道中落, 故而选择隐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 括《庄子》一书,该书成为道家学派 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最终归结于“道”。 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认为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
总结词
庄子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上。
详细描述
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 思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4
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道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反对过 度干预,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让员工自由发挥,而不
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让事 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的事物具有生命力,能够战胜刚 强的对手。
灵感与直觉
道家思想认为艺术创作需 要灵感和直觉,强调创作 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自由,以激发创作灵感。
05
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
第四讲老庄与道家思想PPT课件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过程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 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4、北宋的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 合一”的命题。
(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庄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
赠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 笑,不足以为道。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 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
•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
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庄子1的、追主求要“观自点然”:、“本真”的存在状态。
2、“齐物论”
“齐万物”、“同是非”、“一死生”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 (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 协调。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 本形态,古代中国人思考社会人生 问题都以中和之美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 中庸之道。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适度、准确、得当。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两大特质,它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
庄子与道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19
④“……自多于水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士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世界万物渺小——人渺小——人的各种 追求和奋斗也渺小
20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名、利、生死?
小而不寡,大而不多 遥而不闷,掇而不企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秋水》
7
齐宣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答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8
2、腐鼠与相位 庄子 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
见识短浅且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足与之语的
17
②“……不可为量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
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海是所有的水中是最大的
18
③“……之在大仓乎?”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 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 米之在大仓乎?
3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相对性;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知论);
杨朱老庄——道家思想40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杨朱老庄——道家思想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论课件
老子的思想深邃、高远,其学说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影响。
老子的文论观点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道,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在文学艺术方面,老子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最高的艺术 境界是“无为之为”,即不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以自然、朴素、简约
墨家文论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 义,主张文学应当有益于天下; 而道家文论则反对功利主义,认 为文学的本质是表达人的内心世
界和情感体验。
与法家文论
法家文论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和 实用性,主张文学应当服务于国 家治理;而道家文论则反对这种 功利主义思想,追求个体的自由
和超越。
02
老子的文论思想
老子的生平简介
庄子
战国时期蒙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弃官隐居,主张“逍遥游 ”,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
道家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道法自然”
“逍遥游”ຫໍສະໝຸດ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应顺 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这种思想反映 在文学上,则强调表达自然真实,反 对矫揉造作。
道家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这种思 想反映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对个体精 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超 越。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道家文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 作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科技与人文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家文论将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人类 未来的发展提供哲学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道家文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 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思想基础。
道家老庄思想
所以,中国学者们对“玄”范畴, 一直没有一个妥当的解释。
1955年,湖 北、四川之 间的屈家岭, 出土了一批 新石器时期 的陶土纺轮, 纺轮上用红 色颜料画有 十几种图案。
无是从“天”字变来的,因为古代中 国人相信,天的西北是空的,太阳走到那 里就掉下去;所以把“天”字的西北角弯 曲一下,表示这儿的空,正是所要表明的 那种绝对的无。
也有人说,无字从“元”字来。“元” 是开始的意思,把元字的一笔向上伸一伸, 表示在开始以前,就成了“无”。
这三个无字,内涵很不一样。有的哲 学家所说的无,是第二个意思,譬如《老 子》;有的哲学所说的无,是第三个意思, 譬如《易经》。中国学者在三十年前曾经 为老子哲学争论不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 大家并不知道无字还有三种意义。
•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战 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又 说安徽蒙城)人。名周,字子休(史记中 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与梁惠王、 齐宣王、孟子、惠施等大体同时期,死时 享年84岁。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庄子生平 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 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 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
这里就认识到了对立同一性的所有形 态,但并不明了,颇为费解;而方以智的 《东西均》则将这三种形态明确为三句话: “冬自冬,夏自夏;冬而夏,夏而冬;冬 即夏,夏即冬”。
《老子》在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第二章)时,便看到了对立两端之 间彼此不可分离,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老子引子●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古人讲“出处”,“出”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处”就是不达则独善其身●《老子》在西方的影响研究道家思想的意义:●道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影响到中国的道教、佛教。
●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至于禅宗则明显吸收了庄子的思想。
为什么说禅宗吸收了庄子思想?●因为早期印度的佛教,是提倡个人艰苦修行的一种宗教,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且被知识分子和广大百姓所接受,有一个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
即由提倡苦修到讲求“顿悟”。
主要内容一、道可道-关心身外事的时代1、杀伐的世界●周王室衰落、礼乐崩坏、诸侯争霸。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长城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以及人际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向往已经远逝、淳朴的远古社会和简单的人际关系。
老子描写了一个理想的国家、社会、人际关系:“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80章)2、奢靡的宫廷1)齐桓公“惟蒸婴儿之未尝”●齐桓公称霸一方,贪恋美食。
●厌——“惟蒸婴儿之未尝!”●易牙献子。
●亡——作茧自缚。
3、智慧的年代●春秋战国之际,农、儒、法、阴阳、名、道、纵横、杂、墨百家群起。
●鬼谷子、孙子、庄子印度佛教释迦牟尼、儒家孔子、道家老子二、老子其人其事-熟悉又陌生的老子(一)老子其人其事1、大耳的圣人●老君台●“李耳”,又叫老聃。
●福建清源山老君岩有老子石刻像。
●《史记正义》“老”是“考” ,“子”是“孳” ,即“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
老子的官职是什么?●“周守藏室之史也”。
●提供给他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的源泉。
2、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形同枯木的站姿;●老子的深刻哲理;●孔子评:“人中之龙” 。
3、老子出关●老子离开东周洛阳,西出函谷关。
●“紫气东来”:关令尹喜见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来,知是圣人来临,就一定要让老子留下他的智慧来,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因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道德经》。
(二)老子学说1、自然即道的哲学观●道可道,非常道。
●不可说(道)可不可说(可道),非常不可说(非常道)”。
●自然之道。
老子“道”的独特性——自然之道:●背景:“道”,作为指导社会人生行为的最高准则,不是老子最早提出来的。
●“道”在公元前8世纪到7世纪,开始成为贵族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
●从商到周延续了很长时期的宗教信仰,在此时开始崩溃,古人思想上经历一个极大的变化,原来的信仰不复存在,他们需要重新思考世界的存在基础,重新找到一个指导性的原则。
●黄河流域对“道”的讨论,凝聚在孔子的思想里,他们认为:古代圣贤、历史文化积累的厚重力量中,有指引后人重建政治和人生的根本原则。
●老子之“道” 的独特之处:自然之道。
模棱两可——“道”的多重涵义:1)道,宇宙的本原、生命的根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5章)2)道,自然生命的客观规律。
●“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必然道路。
玄虚与实在: “道”的文化精神●老子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和信仰:自然世界就是我们的文化规范。
●老子提出人在自然原则面前要谦卑,但并不是要贬低人;相反,人应该担当起伟大的使命,而人的潜力恰恰来自于自然的禀赋。
●玄虚的比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体现出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和母系氏族社会母性崇拜的遗留。
2、守柔处弱的人生观●老子固然提出道的伟大和深邃,但其着眼点却很实:人生和政治。
●老子对人生的基本判断和态度是“柔弱胜刚强”,主张“阴柔”;“守柔曰强。
”(76章) ,“弱之胜强。
”(78章),“柔弱者生之徒。
”(76章),“柔弱处上。
”(76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3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章)“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依据之一:人应效法自然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模拟“道”来生活。
●依据之二:老子的辩证观念,矛盾的两方面相辅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少则得,多则惑”(22章)。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2章)。
老子的阴柔之学,其实是弱者的自我安慰,是一种生存策略、态度。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73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7章)3、无为的治国方略●“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第一、仿照“道”的方式,顺其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第二、返本复初,像“道”一样,回归最初的本源状态,即“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
“无为”思想的发展和衰落——从无为而治到独尊儒术●到了西汉初期,“无为”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也成为政治上的一种指导思想。
《史记》、《淮南子》中的论述相当系统化。
●同时,黄老之学与儒学、无为之治和有为之治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第二课庄子庄子的智慧在你、我中间●游刃有余、鹏程万里、莫逆之交●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沉鱼落雁:“毛嫱,西施,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齐物论》)●朝三暮四:常常变卦,反复无常(现代义);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原义)●望洋兴叹、邯郸学步(《秋水》)●呆若木鸡、君子之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山木》)●扶摇直上、大相径庭、不近人情(《逍遥游》)庄子的影像—庄子其人其事引入●庄子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庄子》记载着他的一些行谊事迹,给人留下一个特殊的影像。
●庄子情智兼具,最具道家的“风神” 。
主要内容一、贫困之中●曾任宋国管理漆园的小官。
●以打草鞋为业,入不敷出。
●靠借债度日。
借债的故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外物》)织屦●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
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
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列御寇》)二、其傲在骨乌龟之乐●“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秋水》)鸱得腐鼠●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秋水》)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至乐》)三、智者寂寞1、契友——与惠施论辩的乐趣●“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惠子是庄子仅有的契友,与惠施论辩充满乐趣。
2、深情——郢匠运斤●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庄子》的智慧—逍遥:依循自然的自由●老子的“道”是抽象,但实际上着眼点很实在。
●庄子更关心精神的自由,心灵的超越等问题。
●庄子:精神的快乐才是至乐。
主要内容一、无待(一)无待的含义1、鲲鹏自由之乐与小麻雀的自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河神的感叹—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无待的含义:●真正的超越境界、绝对的自由,“无己”、“无功”、“无名”。
●包含着庄子对天性自然的肯定。
●良马遇伯乐固然是好事,但束缚了马的自由和自然的天性。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骈拇》)。
浑沌凿七窍●《庄子•应帝王》: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原本很好,可是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却为了给他做好事,帮他凿了七窍,结果浑沌反而死了。
●人若处在无知无欲、浑然不觉的状态里,就是永恒而自由的,一旦有了知识和欲望,反而失去永恒和自由的精神。
(二)无待的途径1、抛开知识●知识的局限性——邯郸学步、井底之蛙●“劳殂自役” 。
《庄子•徐无鬼》●“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庄子•山木》2、“无用”之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以实用为权衡价值的标准。
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
●庄子虽然没有指出纯理论知识比实用技术重要,却用许多寓言告诉我们,观察角度的不同,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
●他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周围事物,阐扬“无用之用”的意义。
葫芦的故事●惠子:“葫芦足足有五石容量那么大;用来盛水,不够坚固;剖开来做瓢,又没有这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
我认为它空大无用,所以把它打碎了。
”●庄子:“….为什么不把它当作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中,却反而愁它无处可容(用)呢?” (《逍遥游》)●无用的东西就没有东西会侵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