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生活为载体。
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日常行为、家庭环境等联系起来,将抽象的道德原则具体化为具体的生活行为,并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引导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与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其能够从内心认同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采用故事、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内化道德规范。
3. 反思与讨论。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团体活动,通过个人经验的分享、互相交流倾听,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道德经验和原则,提高其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 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创建的手段,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情境,让学生从中面临道德冲突、选择困难等问题,并通过与同学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解决和协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5. 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示范。
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将道德规范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情感体验、讨论反思、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道德知识的能力,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品德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融入生活。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进行生活化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必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一、从生活中选择素材,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1.教师要善于结合校园生活选择教育素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材的知识和理论相对枯燥,教师空洞的说教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更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实现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要“鱼”还是要“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邀请几名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台演讲,将自己总结出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共享,不但有助于发挥典型的教育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
2.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选择教育素材学习具有社会性,也会受到来自社会中多方面思潮的影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以此为素材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良莠利弊,增强学生对不良思想的抵抗能力。
例如,在教学《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选取当前社会中很多青少年被网络、色情因素影响的案例,来教育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提高抗侵蚀的能力。
3.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教育素材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影响学生成长的20个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大力推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将教学素材的着力点倾向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此,笔者就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是初中学生实现品德修养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其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全真化地模拟生活场景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可感,降低学习难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体验意识,将学生内在的情感积淀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达到“明理、启思、慎行、悟德”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了突出“尊重生命”的教学主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创作:小明一家到野外郊游。
在郊游过程中,小明发现有很多的游客随意采摘、折损路边的植物。
中午,小明一家到餐厅用餐,发现很多野生动物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用野生动物做成的菜肴……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深化教学主题。
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与再现,学生犹如走进了现实的生活环境之中,学生可以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和感知,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内化发展。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古人云: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教学实践活动是使初中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书本与生活衔接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教学也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多看、多想、多做,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学习竞赛、主题班会、集体课外活动以及小组合作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作者:冯松学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或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才能体现出课堂的生命,才能使课堂真实有效。
本文论述了本人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和建议,以期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一、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挖掘生活化的资源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这个变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造就了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多样性的空间,要比较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这一优势,需要教师具备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社会实际的改造和再开发。
换而言之,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建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
例如,在上《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参观新校园,然后让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1)学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3)新学校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情是什么?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同时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新学校,新的初中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教学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
因此,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对有关章节课的知识点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教育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参与—体验一感悟”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笔者提出以下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导入生活化策略导入是指上课时教师能迅速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特别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话题,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一课。
课始,笔者故作急匆匆状走进教室,问:“同学们,对不起,老师现在有一件十分紧急的事要办(全班学生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笔者),就在上课前,我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您的手机号码已中本公司所设奖项,获奖金人民币78888元,请您在1小时内持身份证到本公司兑奖,手续费800元。
同学们,你们说,老师现在是给你们上课,还是去领奖?”这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同学们笑着回答:“老师,那是骗您的,您还是给我们上课吧!”笔者(故作惊讶):“啊?你们都知道?你们的家长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就这样,笔者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学习内容——我们要学会拒绝身边的诱惑。
二、案例教学生活化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所选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寻找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活生生的案例,或者搜寻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渗透到案例材料中,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掌握教材内容。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在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时,笔者反复钻研教材,认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网络的利。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2019年精选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讲究课堂效率,紧紧为绕学生在现实生活所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日常生活与思想品德有效融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从而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
我教学中的我有几点体会: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熟知的且非常感兴趣的日常入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后在做出正确的引导,带领学生去探索,这就是新课导入生活化。
以八年级人教版“我?畚壹摇币豢挝?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韩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天亮了》,紧接着让科代表来说说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课前让科代表先查阅相关资料),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父爱、母爱。
通过这样的引导,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踊跃发言,各自讲述父母对自己的爱。
使课堂气氛逐渐由紧张、枯燥变为轻松、愉快;然后由我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新课教学活动,探索知识。
有时,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热点新闻、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把握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神动”而不是“形动”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并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将课堂上的问题与周围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渐感悟思想品德。
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注重“生活化”。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气氛相当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个个都动起来、活起来。
可这只是“形动”不是学生会意的“神动”。
因为我发现无论自己上课或听同事的课都有这种感觉:上课把学生激“活”了,热闹了!课堂上却有点失控了,特别是在生源素质较差的班级这种情况尤其严重,许多学生一听到老师抛出的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情绪就开花了,议论纷纷,根本未能进一步细品材料蕴含的深意。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课堂。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将是空洞的、抽象的、苍白的。
那么,如何使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呢?其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生活化谈几点浅显的看法:一、课前准备: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例如:我在教学“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要求学生课前自我反思:(1)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等)。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收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又如我在教学“消费者的权益”之前,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搜集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真实故事,并要求学生谈谈如何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样在课前结合消费者的权益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在课堂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创造生活1.创设生活情景。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加以提炼,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讲述等方式再现生活情景,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由此拉开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例如:在教“消费者的权益”一课中,(教师叙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每天都要进行消费活动,今天我们进行一次集体消费活动。
现在,我们走在定城最繁华的人民路上,这里商场林立,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品种齐全。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呢?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新课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
以“孝亲父母”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
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
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验中提升。
比如,在“与挫折同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等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试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尝试生活化教学
试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尝试生活化教学概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应主要致力于联系生活实际,即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
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欲望,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的能力就强,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
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
以“走近父母”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而以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教师往往是重视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和对重点、难点的掌握,不重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实际,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独特的内心体验及行为的变化,忽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因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这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统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视野开阔,促进了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为此我进行了探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 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新环境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把道德知识讲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诵,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说他们已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也不能认为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一个政治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摒弃道德法官的意识,向学生敞开心扉,在顺应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
当学生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时,课堂上就会张扬着个性,显得生机勃发。
教师要精心地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
在讲授《共铸诚信》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并在歌声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年秋天,一对夫妇带他们的孩子去效游,在乘做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途中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这时,教室里雅雀无声,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尝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尝试初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
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创设生活情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如在教学“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我组织学生排演情景剧《野味餐馆》:小平一家周末去玩,中午爸爸提议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野味餐馆吃野味,小平和妈妈积极响应。
在餐馆中,小平因发现菜谱上有很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而提出疑问,老板回答:“我们都卖好多年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平一家的行为反应出哪些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吃野生动物,为什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和需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流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我们不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照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节目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标签: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主题活动;动态生成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教师要想较好地贯彻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把社会发展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成果及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以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他们不断完善、健康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本。
因此,教师应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以社会生活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因素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把品德养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悟理、内化,最后变成行为习惯。
如在七年级“珍爱生命”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入了“2013年,我省某校一名高一学生因与同学陈某发生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在返回宿舍途中突然晕倒,再也没有起来” 和“2015 年10 月,四川某小学晚自习下课时,在学生下楼过程中电灯突然熄灭,一学生恶意高喊‘鬼来了’,从而引发混乱,造成推挤叠压,导致40 多人伤亡”的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
以这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的材料展开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仅乐于探究,学会自主构建知识,而且能更深刻地感知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经验、情感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改变以课本内容为中心,让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企图用一节课就解决学生一个道德问题的“整成法”,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以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为目的,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了解生活实际,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一年多的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即用生活化的理念来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
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了解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
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成风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害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
”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
因为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较高。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了解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于新意,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
关于打造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几点尝试
关于打造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几点尝试初中思品课是为了培养“四有”合格公民而设置,思品新课标明确规定,思品课“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这一表述鲜明既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德育性,又要求我们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思品课堂生活化,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下面我就如何实现思品课堂生活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话题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是为了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如《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体会家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关爱。
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夸夸咱的爸妈”。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再如《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与父母沟通时遇到那些烦恼,又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一吐为快,倾诉烦恼,同时又为解决沟通障碍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就成了心理疏导现场,容易为学生接受。
二、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
只有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才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
如在《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哪些属于不良诱惑?回忆自己曾经受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并谈谈对这些不良诱惑如果不能自觉抵制,会产生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抵制?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三、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问题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
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活化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大道理,空理论,只要多背书就可以学好。
这样就失去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长久下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成绩的提高。
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课堂布局要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呈现出多样化,既可以是我们通常的课堂布局,也可以是餐厅式的小组对座或会议室式的集体围座。
课堂常规要淡化原来那种先举手后发言等呆板、约束学生个性发展的硬性规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分工合作。
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些严肃和压抑,多了些亲和和轻松,学生思维活跃最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生活化的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吃透”、领悟这些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践行。
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
在体验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大家共同享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注意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材更好的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教材虽然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编写的,但是由于新教材是面向全国的,选用的材料不一定对全国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适用。
再者,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新的事情发生、新的问题出现。
这些新鲜的生活材料被运用到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也是生活化教学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呢?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是对它的最好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育 家 陶行 知 先 生 指 出 “ 生 活 即教 育 ” . 美 国教 育 家杜 威 体 验 生 活的 过 程 。 则提 出“ 教 育 即 生长 ” , 两 个 理 念 都提 出教 育 与 生 活 是 相 通 的 , 2 . 结 合教 学 情 境进 行 生 活化 活动 教 学 生活 中随处都包含着教育 , 教育 来源于生活 。 教 育只有通过生 活 动 是 思 想 品 德 课 的 载 体 .是 完成 情 感 态度 价 值 观 任 务 活 才 能 产 生作 用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作 为 教 师 首先 应 跟 上 时代 的 关 键 , 也是摆脱 思想品德课 空洞说教 , 重视 道 德 实 践 , 体 现 的 步伐 , 不 断更 新 教 育 理 念 , 充分 利 用 生 活这 部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新课程 理念 的核 心所在闱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 学情境 , 精 心设 材, 树 立 起 生活 即教 育的 教 材 观 。 因此 . 教 学 生 活化 要 先 引 导 计 每 次 活 动 . 突 出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让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活动 的 主 学 生 关 注 生 活 和 社会 团 课 堂 教 学 的依 据 不 应 该 只 有 教 材 . 大 人 。 自然 、 人类社会 、 丰 富 多 彩 的 世 界 也 可 以成 为 更 好 的 教 科 书 。 在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 《 让人 三尺又何 妨》 教 学 中, 设置 了 这 种 教 学 的 设 计 不 仅 体 现 了“ 生活即教育 ” 的教材观 . 同 时 也 两 个 直观 的 生 活 情 景 ,在 公 共 汽 车 上 , 中学 生 赵 刚 被 蹭 脏 衣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所 学 的 内容 并 不是 空 洞 无 用 的 。它 与我 们 生 活 服 , 采 用 幽 默 的 方 式 轻 松 化 解 了 矛盾 , 充 分 体 现 了赵 刚 的 幽默 紧 密相 关 , 拉 近 学 生与 学 习 内容 的距 离 。 机 警以及 宽容的品质 ; 而 陈伟则 因为 同样 的一件 小事 , 锱铢 必 思 想 品 德课 生活 化 教 学 的 意 义 较, 与人发生争执 , 甚 至动 起 了手 。教 师 可 以 将 此 设 计 成 小 品 1 . 生活 化 教 学, 就是 教 师提 供 生活 化 的 学 习 情境 , 让 学 生 参 表 演 , 要 求 学 生 去 细 细 揣 摩 不 同 角 色 的性 格 , 并 进 行 表 演 。初 与 。学 生根 据 已有 的经 验 与 顿 悟, 在 感情 体 验 中学 习。备课 时 。 二 学 生 具 有很 强 表 现 欲 ,要 想表 演 得 真 实必 定 会 认 真 去 揣 摩 教 师 以 学 生 生 活 经验 为 基 础 . 多备 学生 有 共 鸣 的 内容 , 力 求 课 角 色 的 台 词 , 语 气等 , 表 演得 过 程 就 相 当于 自己亲 身经 历 的过 堂上 能 充分 发 挥 学生 的 主 体 作 用, 使 教 学过 程 成 为 学 生 交 流 已 程, 学生很 容 易能 得 出宽 容 能赢 得 别 人 的 尊 重 , 化 解 矛 盾 和 分 有 经验 的 过 程 , 成 为拓 展 和 深 化 生 活经 验 , 提 升生活 能力. 弓 】 导 歧 的 结论 。 这 样 巧 用 教 材 内容 设 置 情 境 . 设 置 出人 性 化 的教 育 学 生 创 造 和 体 验 生 活 的过 程 “ 教 育 源 于 生 活 又 以生 活 为 归 氛 围 , 在 潜 移 默 化 中影 响 了 学 生 . 达 到 了“ 润 物细 无声 ” 的 效 宿” , 课 堂 是 教 师 和 学 生一 起 生 活 的 世 界 , 学 生 所表 现 出 来 的 果 。 言行举止 与生活 中接 触到 的人和 事有 着很 大的联 系,受着身 3 . 模 拟现 实生 活情 境 进 行 生 活化 教 学 。 边人 潜 移 默 化 的 影响 。 所 以 ,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 走 生 活化 的 教 学中营造灵活开放的生活化氛 围, 模拟现 实生活情境 , 教 学之 路 , 是 深化 思 想品 德 教 学 改 革 的 必 然要 求 。 使 课堂教 学贴近现 实生活 , 使 学生 身临其境 , 从而加 强感知 、 2 . 教 学是 师 生 互动 的过 程 , 体 现 了师 生 之 间的 对 话 。生 活 激发 思 维 。 化 的教 学 中 . 教 师 与 学生 的 地 位 是 平 等 的 . 它 不再 是 教 育 的 权 在讲授 《 防 范侵 害 保 护 自己》 ( 人教版七 年级上 ) 一课 时 威, 而 是教 学 的组 织 者 、 合 作 者 和 帮 助 者 。教 师 融 入 学 生 中 间 , 可以用多媒 体图片展 示生活 中可能 出现的一些情境 : 如 火灾、 与他 们 共 同讨 论 、 凝 聚 出师 生认 同 一致 的观 念 。鼓 励 学生 充 分 放 学路 上被 “ 克 米” 、 晚上被不 法青年跟踪 、 交通 事故等 . 然后 发 表 自己的 看 法 , 并 虚 心 接 受 学 生们 提 出的 见 解 。通 过 切 实可 让 学 生 以 小 组 为 单位 分 享 自 己有 没 有 遇 到 过 或 听 说 过 类 似 的 行 的教 学环 节 ,来 促 进 民主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的 建 立 。 另一 方 事件 , 如 果遇 到该 怎么办 , 随后 以小组 为单位分 别发言 , 教师 面, 在 生 活 化 的 教 学 中需 要 学 生 的 合 作 , 学 生共 同参 与 学 习 活 进 行 总 结和 补 充 ,并 明确 指 出 当 意 外 险 情 或侵 害 发 生 时 要 善 动, 大 家积 极 投 入 。 集思广益, 在平等交往 中, 学 生 感 受 到 了人 于 运 用 自 己的聪 明 和 智 慧 保 护 自 己 ,这 样 本 环 节 的 教 学 内容 与人 之 间 达 成 的 融合 和 沟 通 的 快 乐 , 得到集体的认 同. 找到 自 就在 多种 生 活情 境 中完 成 了。由此 可 见 , 课 堂 虽 不 能 替代 现 实 己 与他 人 之 间共 同 的 感 受 ,满 足 了学生 作 为 主 体 人 的 心 理 需 世 界 , 但 是课 堂 可 以 演 化 为 一 个 大 天 地 . 因 为 它 可 以 利 用 多媒 求 ・ ・ 体 生动 地 再 现 现 实 生 活 , 有 效 地 引导 学生 在 生 活 中领 会 教 材 . 二、 思 想 品德 课 生 活 化 教 学 的 尝试 在 课 堂 中体 验 生 活 、 学会 生 活 、 懂得生活。 1 . 充 分 利 用好 生活 教 材 , 挖 掘 生 活 中的 资 源 。 思 想 品德 课 编 排 的 内容 是 以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需 要 为 基 新 教 材 比 以往 的教 材 与 学生 的 联 系更 为 密切 . 这 给 教 师 础 , 是 一 门教 育 学 生 如 何 生 存 、 如 何 生 活 并 引 导 学 生树 立 正 确 更 多的 教 学 自由 , 成 就 了教 学 内容 选 择 和 组 织 的 多样 性 。 要 想 人 生观 的课 程 。 因此 ,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不 应 该 是 单 调 的 、 沉闷
【 摘要 】 随着新课程 改革不断深入, “ 教 育回归生活” 成 为 了其 中一 个非常重要 的教育理念 , 这也 是新 时期 思想 品德 教 学发 展 的趋 势 。 对初 中思 想 品 德 课 生 活化 教 学 的 研 究 旨在 修 正 传 统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局 限 于 课 堂 、 课本和教 师 , 缺 乏 实 践探 究 的 状 况, 把 初 中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奠 基 于 生 活 , 使 其 紧密围绕 学生生活 , 从 而确 立 一 种 以 学 生为 主 体 , 教 学 内容 来 源 于 生 活 的 教 育模 式 。本 文 以 新 课 程 基 本 理 念 为 指 导 , 在 学 习 国 内外 学者 对 思 想政思 想 品 德 课
生活化教 学的理解 ; 同时分析初 中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教 学 实施 的意义 ; 并结合 自身的教 学实际提 出对初 中思 想品德课 生 活化
教 学的几点尝试 。
【 关键 词】 教学 初 中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 【 中图分类号】 G 6 3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4 — 0 0 6 6 — 0 1
思想 ・ 政 治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4 月 中旬 刊
初 中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教 学的几点尝试
龚 虹
( 江 苏省泰 兴市 洋思 中 学 江苏 泰兴 2 2 5 4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