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区位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研究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国的市场、生产、贸易和金融等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而区域一体化是指某一个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因为地理距离的近似、文化相似等原因,而形成的经济紧密联系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的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加,生产要素也会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2、加强经济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各国的经济竞争力也得以提高。

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高技术和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开发更加强化,全球经济的繁荣也越来越明显。

3、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可以减轻经济落后和贫困国家的贫困问题,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能够确保全球能够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各地的和平与稳定。

二、区域一体化的意义1、加强区域内部关系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家之间加深了经济、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联系,缩小了相互间的距离,从而也降低了成本,并且增加了相互间的互信,这样就能够促进分权管理和政策统筹。

2、增强区域竞争力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互相合作,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区域内部经济制度和政策相对一致,可以使该区域能够协调地应对国际竞争,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3、使贸易成本降低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消除区域内的贸易壁垒和提高区域内对外竞争的能力,使贸易成本降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互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相互促进和互动的。

全球化加速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而区域化又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支持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作用。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互动有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的自由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保护主义的障碍越来越少,全球市场正在逐步开放,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种趋势之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会带来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贸易壁垒、公共品分配问题等。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和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活动逐步趋于一体化,形成一个整体性经济体系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渐进式的政策措施来实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主要包括:(1)紧密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紧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贸易、投资、金融等都得到了深化。

(2)相互依存。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变得相互依存,一方的经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本国,也会影响到整个区域和世界的经济运作。

(3)内部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内部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各国和地区在这个市场上拥有相同的待遇,可以平等地互相投资和贸易。

(4)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

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各国和地区可以通过吸引外部的资本和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竞争力,从而使整个区域的经济都受益。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意义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和人才的分布往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方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2)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扩大内部市场规模,使整个区域的市场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活力,促进各方在市场中的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近年来,一些出口型国家和地区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把自己的经济从单一的出口经济模式转变为更加多元化和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各地纷纷积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以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理论探讨在深入探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这两者的概念与内涵。

区域特色产业是指在某一区域具备相对优势并具备高附加值的产业,该产业不仅在本地经济中起到推动作用,还能在区域范围内形成辐射效应,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区域内各个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深化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作等手段,实现经济活动的高度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这种一体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同时还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

从理论上看,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紧密的关联。

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支撑,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区域特色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策略为了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策略。

以下将从政策、技术、资金和市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是政策方面。

地方政府应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以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是技术方面。

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是资金方面。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区域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区域特色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最后是市场方面。

为了拓宽区域特色产业的市场,地方政府应积极开展市场开拓活动,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

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

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Ξ———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引致的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1980、2001年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改革以来中国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已有提高,产业布局已发生根本改变,绝大部分行业已经或正在转移进入东部沿海地区;结合国际经验的进一步讨论认为,中国现阶段仍处于“产业高集聚、地区低专业化”的状况,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总体上仍较低,且滞后于对外的一体化水平,这一现状使得制造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无法向中部地区转移,进而推动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 地区差距作者范剑勇,1971年生,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杭州 310035)。

一、引 言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遏制日益扩大的东西部地区差距。

对如何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多数学者认为,乡镇企业发展、沿海偏向的对外开放政策、外国直接投资、地方自主性增强或投资政策的倾斜、人力资本,以及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等因素,是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①。

但Ξ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3B J Y009)资助,王进教授、宋铮博士、陆铭博士、张吉鹏博士等对本文初稿提出了有益的评议,刘小寒、石灵云两位同学计算了部分数据,特此感谢!① 参见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载《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3期;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变化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Martin Raiser,Subsidising Inequality:Economic Reforms,Fiscal T rans fers and C onvergence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The Journal o f Development Studies,v ol.34,no.3,1998,pp.1—26;Jian T ianlun,Jeffrey Sachs,and Andrew M1Warner, T 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NB ER,w orking paper no.5412,1996;Sylvie Demurger,In frastructrur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 rowth: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ournal o f Comparative Economics.v ol.29,no.1,2001,pp.95—117.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无法解决生产函数(Y =AF (K,L ))中代表技术进步的内部机制,而且它的微观基础是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之上,因而无法解释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综述4000字》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综述4000字》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综述目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理论 (1)1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 (1)1.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1)1.2关税同盟理论 (3)1.3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 (3)2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5)1 绝对优势理论 (5)2 比较优势理论 (5)3 简要评述 (6)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相当一部分是基于1961年贝拉巴拉萨(Béla Balassa)提出的经济一体化理论。

本文也遵循文献的规范案例,同时涉及关税同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经济一体化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关税同盟理论,第三部分介绍比较优势理论,这三个理论是区域经济整一体化研究中较常见的基础理论。

巴拉萨说经济一体化是一个过程,同时是个状态,换句话说,静态和动态的结合概念。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一般基于关税同盟理论,动态效应一般基于共同市场理论。

另外,由于经济一体化同时具有积极的效果和负面效果,既成为维护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又成为反对的理论基础。

1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1.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描述不同区域或国家间的经济开放水平之间差异的专业术语。

该理论的基础是1960年代由匈牙利经济学家巴拉萨撰写的,巴拉萨说,经济一体化是指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签订的两国或多国间的协议,成员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地区贸易协定根据协定当事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和交易自由化意志,合作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单纯地取消协定国之间的关税,贸易限制措施之外,还有共同对外关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等,根据协定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决定。

根据巴拉萨提出的五个分类,再加上一个,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表1 经济学角度区域贸易协定的类型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供资料自己整理(1)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PTA)特惠贸易协定是最低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形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比非会员国的贸易壁垒更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此举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以实现更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本文就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前景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

目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高的发展水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拥有先进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科技实力。

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着良好的港口资源和经贸环境。

石家庄、唐山等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京津冀地区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尝试。

2014年,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定了以北京为核心、以天津为支撑、以石家庄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动政策协调、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融合等方面的合作。

首先,在政策协调方面,京津冀地区加强政策整合,实施差异化政策,鼓励跨区域合作和投资。

各城市之间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制定和推进统一的政策措施。

其次,在产业协同方面,京津冀地区鼓励产业对接,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发展格局。

通过产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也重点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现代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

再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京津冀地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的联通,提高区域交通流动性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最后,在市场融合方面,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通过市场融合,促进企业间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然而,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资源和经济的空间布局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

为此,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地之间的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发展逐渐形成,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这为区域内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2. 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和河北则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3. 市场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协作,打破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 资源环境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北京、天津等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河北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尽管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但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影响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加强资源环境管理,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区域经济学区位论发展综述

区域经济学区位论发展综述

区域经济学—区位论发展综述一、摘要区位论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经济活动组合的理论即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空间理论。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为各类经济活动寻找最佳的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

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有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之分;从区位理论体系来看,有成本学派,市场学派和行为学派;以产业而论,有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本文从区位论发展的先后,去分析各种产业的区位论,系统完整的概论区位论的发展体系。

二、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杜能)杜能经过潜心研究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

在书中杜能根据自己多年生产经营实际所获得的资料,提出第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区域经济理论-孤立国理论。

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特别取决于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

按这种方式,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地带:第一圈称自由农业地带,生产易腐的蔬菜及鲜奶等食品;第二圈为林业带,为城市提供烧柴及木料;第三至五圈都是以生产谷物为主,但集约化程度逐渐降低的农耕带;第六圈为粗放畜牧业带,最外侧为未耕的荒野。

(2)工业区位论(韦伯)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工业区位论》一书,系统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着重从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等方面分析工业区位的选择原则,探讨工业区位的移动规律。

集聚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配置,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最先将抽象的演绎方法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运用“区位因子”进行工业区位分析,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运费、劳动力和集聚三大主导因子上,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区域一体化文献综述

区域一体化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学原理课程作业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人文地理学学号: 14070502006 姓名:杨俊杰任课老师:李君副教授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研究综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对该选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相应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一、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化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效应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综观众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争论较多,并且概念上运用不一致,诸如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经济集团化、区域集团化、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马骥(2004)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面临如联盟松散、国家主权面临挑战、造成世界经济发展新的不平衡等许多难题,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

李瑞林,骆华松(2007)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应该以市场化为基础,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有效的主体组织和适当的补偿机制为保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关系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就全局看,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从长远看,前者是通向后者的阶梯或发展阶段。

华民等学者(2002)从国际比较优势的转移、部门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中得出了建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的内在原因及其相对于经济全球化风险规避的优势。

赵丽敏、潘明策(2002)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对立与互补两种关系相辅相成,构成矛盾的统一体,随着两者的不断深入发展,两者最终将趋于汇合。

王亚飞(2004)认为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思路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已经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势头,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区域腾飞的重要途径。

本文着重从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背景出发,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体化具有的现实基础与有利条件、空间结构演化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对目前我国学界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途径。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综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出与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

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目前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

各个阶段示意表如表1所示。

虽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长三角、珠三角而言发展缓慢,有较大差距,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还是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政策主张。

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最早构想,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北京市提出了包括廊坊、唐山等城市在内的“首都圈”或京津唐地区的协作与发展规划。

到了“八五”期间,北京市计划委员会邀请了河北、天津的八十余位专家,开展了《首都及周边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研究》,他们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分工,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力布局具体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与省计委开展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围绕着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与京津联合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河北省正式提出“两环开始带动战略”是在1996年,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河北环抱京津、濒临渤海的这两大优势,以推动河北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都认识到了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逐渐白热化,以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先后发布的两份《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为标志,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增多,而且引起了京津冀三地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成果开始逐步落实到政府规划层面上来。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1.3 研究综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其重要性与必然性,已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所以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也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及现实意义、对各国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将要在此浪潮中的决策与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等。

1。

3。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极重要的命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分析上,陈开胜(2012)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经济规模的需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等等,他还指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消除地区恶性竞争;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产业空间转移;扩大对内经济开放,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1。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相关研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者有着不同的探究角度,概括而言,可归纳如以下。

陈开胜(2012)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两个角度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地区内各国之间壁垒的消除,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并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在地区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

同时,市场规模扩大,使各成员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因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意味着地区内部竞争的激化。

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会加强经营管理,利用新的手段和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 ”而对于非成员国来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毋多庸叙。

蒋娟(2013)是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考量的,从组织内与组织外探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近加大了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增加了组织内部贸易竞争与矛盾,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消极一面任何国家不能忽视与回避,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

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地区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扩大市场规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和经济合作组织等机制,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种紧密联系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全区域的生产力。

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和互联互通。

各地区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比如,借助地区经济一体化,东部地区的技术、资金和市场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输送,促进后者的经济发展。

这种资源的配置与流动使得地区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互补性。

二、社会影响地区经济一体化不仅对经济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区经济一体化能够改善区域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同时,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其次,地区经济一体化还可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不同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增强,使得人民在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得到更多交流和接触的机会,进一步促进了邻国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三、环境影响然而,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环境上的挑战。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跨境运输和交通需求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大规模的物流和人员流动可能引发能源消耗增加、空气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措施,缓解跨境运输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地区间的环境合作可以促进共同治理,避免环境问题跨越国界,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一、引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上相邻的经济体之间,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优势产业和增强竞争力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和前景展开研究。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和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

这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强地区经济协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1.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各国政府加强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政策环境建设应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减少贸易障碍、推动区域合作、完善税收政策等。

2.产业结构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依托产业发展来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影响。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地区和国家应该加强产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3.交通运输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便于区域内资源和产业的交流和合作。

交通设施的建设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各国政府应增加对交通运输方面的投资,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区域内各国和地区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这个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区域间合作和一体化的方式,借此共同提升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多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实现深层次的合作与融合,通过强化和提升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协同和共赢,并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内部各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

通过建立共同的市场、贸易和投资机制,具有便利性、透明度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

2. 减少经贸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减少经贸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提高成员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竞争力。

通过实行相互便利的市场准入政策、统一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市场公平和开放性。

3. 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强化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安全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挑战。

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和防卫合作,提高地区稳定性,维护和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不断推进。

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拉美经济合作组织(CEPAL)和非洲联盟(AU)等区域组织已经建立并发展起了相对成熟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

此外,一些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也在自主发起或加入各式各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例如,中国积极推进东盟自贸区和亚太自贸区的建设,而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也在不断签署。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 深度合作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在多个方面的合作,例如,贸易、服务、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贸区、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贸区、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自贸区的发展模式自贸区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国家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为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提供了有利的框架。

自贸区通常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投资优惠等,鼓励跨国企业和国际贸易在该区域内进行活动。

自贸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1. 建设便利化:自贸区内的行政审批过程简化,商业环境和政策稳定,吸引外资和人才。

2. 关税减免:对自贸区内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增加进口商品的竞争力。

3. 贸易自由化:自贸区内实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政策,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增长。

4. 金融创新:自贸区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提供离岸金融服务,吸引国际资本。

二、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模式经济合作区是由多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参与,通过资源共享、产能合作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

经济合作区主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互补优势。

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1. 资源共享:成员国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

2. 产业链整合: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实现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3. 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等合作机制,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

4. 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

三、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产业园区是指依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聚集、科技创新等方式,形成经济发展的特定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产业影响探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产业影响探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产业影响探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市场一体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地方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产业的积极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分工合作。

随着区域间贸易壁垒的降低和交通物流的便利化,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进行更为合理的产业分工。

这种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优势,可以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在技术和资本上更为发达,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地方产业的技术创新。

在一体化的框架下,不同地区的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外部技术和知识,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

这种跨区域的技术合作有助于企业吸收和融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区域一体化还促进了研发资源的共享,使得企业能够参与到更大规模的研发项目中,加快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进程。

再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扩大地方产业的市场规模。

随着区域市场的整合,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其他地区的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这种市场扩张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此外,区域一体化还促进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细分机会,促使企业开发更多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方产业带来的挑战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地方产业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区域一体化加剧了地方产业的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壁垒的消除,企业不仅要面对本地的竞争对手,还要应对来自其他地区的企业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创新等。

对于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生存空间的压缩,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核心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阐述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京津冀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本文将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包括三次产业的比重、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产业空间布局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创新能力不足等。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本文将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该区域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核心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石,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认为,不同区域应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来发展产业,通过贸易互利共赢。

在京津冀地区,这一理论的应用体现为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互补的产业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也称H-O理论,由俄林·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提出。

该理论强调区域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导致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范围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无障碍地流动和交流,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这种一体化形式主要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产业融合等制度机制来实现。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议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

首先,通过建立和完善贸易自由化的制度机制,一体化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区域内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这使得不同地区的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开展贸易活动,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例如,欧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区就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为欧洲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通过建立和完善投资便利化的制度机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流入。

一体化使得不同地区间的投资流动更加便捷,降低了投资壁垒,提高了投资效率。

这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例如,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资金的流动和投资的增加,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快速崛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

一体化使得不同地区的产业能够更好地融合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整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这有助于提高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建立和完善产业融合的制度机制,一体化加强了不同地区间的产业合作和协同创新。

这使得区域内企业能够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 1 第2 期
湖北 师范学院学报 ( 学社 会科学版 ) 哲
J unl f u e N r l nvr t P i sp yadSca S i c ) o ra o b i oma U i sy( h oo h n oil c ne H ei l e
V0 . 1 31
产。
伴随着各 国贸易壁垒 的下降 、 F I 制的放 松 以 对 D 管
及 交 通 通 讯 条 件 的改 善 , 际 贸 易 和 外 商 投 资 的 流 动 规 国 模 开 始 加 剧 , 而 增 进 了 世 界 经 济 的 一 体 化 。 目前 来 从
李 嘉 图 认 为 , 产 技 术 水 平 是 造 成 各 国 相 对 成 本 差 生
把创 新 和 技 术 转 移 看 成 是 外 生 的 , 他 们 的 基 础 上 , 在
Gos a rsm n和 H l n 19 ) 建 了具 有 内生 创 新 、 生 e ma (9 1 构 p 内
() 1 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 K uma (9 1 提 出的劳 动 力迁 移模 型 ( L 是 最 rg n 19 ) F)
No. 2 2. 011
经 济 一 体 化 、 区 专 业 化 与 产 业 区 位 的 研 究 综 述 地
魏博 通
( 北 师范 学 院 经济 与管理 学院 , 北 黄石 湖 湖 45 0 ) 3 02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 和 区域一体化进 程的加快 , 越来越 多的研 究开始 关 注各 国产业 结构和 产业分
环 中所 处 的 不 同 阶 段 决 定 的 。 V ro ( 9 6 的 产 品 循 enn 16 )
主 要 是 通 过 要 素 察 赋 和 生 产 技 术 等 基 本 特 征 的 差
异来 说明地 区之 间产业结构 的差异 , 而解 释经济 活动 从
在 空 闻 分 布 不 均 衡 的 原 因 及 贸 易 模 式 的 。 它 的 基 本 假
布 模 式发 生 了怎 样 的 变化 。 传 统 贸 易理 论 根 据 比 较 优 势预 测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产 业 集 聚 、 区 专 业 化 之 间呈 地
正 向变动 关 系; 贸 易理论解释 了相 互之 间没 有显著 比较优 势 的国 家会 在 不 同市场进入 机会 的奈 件 下形 新
进行生产 , 贸易 成 本 促 使 企 业 在 有 较 大 市 场 的 国 家选 择 自己 的 区位 。 模 型 说 明 了 两 个 国 家 从 贸 易 管 制 到 贸 易 自 由化 产
Kuma rg n模型 的结 果 易成本 水平的对称均衡都 可能 被打破 , 产业集
看, 研究 者主要关注的是经济 一体 化给各 国带 来 的福利
效 应 , 另 一 个 和 政 策 相 关 的 问 题 也 受 到 了重 视 , 经 但 即
异或 比较 优势的唯 一原 因 , 克 歇 尔 一俄林 则认 为 , 赫 各 国技术水 平相同的情 况下 , 素禀赋 的差异 也会 引起 比 要 较优势 的差异。F r i e a. (0 2 在 报酬不 变 、 全 osd t 1 ,2 0 ) l 完 竞争 和各 国存 在要 素 禀赋 差异 的 条件 下用 数学模 型作 了描述 , 贸易成 本较 高 时 , 费者 的接 近性 效应 处 于主 消 导地位 , 而导 致 了生 产 的分 散 分 布。贸 易成 本 较低 从
市场 的 区位 实 际 工 资 较 高 , 引 了 更 多 的 劳 动 力 , 又 吸 这
按照传统贸易理论 , 经济一体 化将使 得处在不 同发
展阶段 、 具有不 同要素禀赋或生产 技术的 国家按照 比较
进一步扩大 了市 场 , 造成 了需求 联系 和后 向联系 , 而 从
导 致 了经 济 活 动 在 地 理 空 间 的 集 中 。 假 设 模 型 中 其 他
[ 作者 简 介 ] 魏博通 , , 男 山西 阳泉人 , 经济学博 士, 湖北 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

8 ・ 5
优势的唯一来源 , 南方国家仅是采用 和学 习新 的生产方
法 进 行 生产 , 方 国 家 的 “ 用 滞 后 ” 起 了 贸 易 , 着 南 采 引 随 产 品 变 得成 熟 和 标 准 化 , 产 区 位 自然 由 北 方 国 家 转 向 生
Ku m n(9 1 模 型 中制造 业工人 缺乏远见 , rg a 19 ) 仅依 靠当前的工资差异作 他 移 民选 择 。B lwn 20 ) a i(0 1 在模 d 型中引入了工人的前瞻预期 , 较高 的移 民成本没有改 变
同质产品 , 另一个是 在垄 断竞 争和报酬 递增 的条 件下生 产有差异 的产 品。规模经 济促 使企 业 只选择 一个 区位
成 不 同 的产 业 结 构 , 模 经 济 赋 予 了各 国 专 业 化 的 动 力 , 它 没 有 说 明 产 业 集 聚 是 如 何 影 响 地 区 专 业 化 规 但 的 ; 经 济 地 理 论 分 析 了经 并 一 体 化 对 地 区 专 业化 和产 业 区位 的 影 响 , 是 理 论 文 献 关 于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地 新 但 区专 业化 、 业 集聚 之 间 的 关 系是 不 明 确 的 , 内外 的 实证 文献 也 说 明 了这 一 点 。 产 国
始 占主 导 , 业 为 了 利用 需 求 联 系 和后 向 联 系 开 始 聚 集 企 在 一 起 , 来 越 多 的 工人 因 为 较 高 的 实 际 工 资 和 产 品 种 越
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 ) 贸 易理 论 二 新 以规 模 报 酬 递 增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为 假 设 条 件 的 新 贸
[ 键 词 ] 经 济 一 体 化 ; 区专 化 ; 业 地 理 集 中 ; 通 成 本 关 地 止 产 交
[ 中图分 类号] 13 1 F 1 .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9 4 3 ( 0 1 0 — 0 5 0 10 — 7 3 2 1 )2 0 8 — 7 下, 经济一体化将 导致各 国按 照 比较 优势进 行专业 化生
类 的增加 也开始进入 这个地 区, 于是 两个 地区产业结构
出 现较 大 差 异 。 P g (9 8 采用 了 上 述 分 析 框 架 , 另 外 假 定 经 济 ua 19 ) 但
易模型 ( e m n和 K um n 18 ) 释 了规模 经济 和 Hl a p rg a ,95 解
竞争的框架 中相互作用 , 过累积 因果 使得具 有类似特 通
点或者完全 相 同 的地 区 内生 分 异成 核 心 区和边 缘 区。 通 过 对 现 有 文 献 的 检 讨 , 现 这 种 累 积 因 果 可 以 通 过 四 发 种机制得以实现。
低工资的南方 国家 。V ro (9 6 和 K uma (9 9 均 e n 16 ) n rg n 17 )
济一体化对各 国 的产业 结构 和经 济 活动 的空 间分 布造
成 了什 么 影 响 ?2 O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 国研 究 者 围 绕 各
这一 问题进行 了广泛研究 , 获得 了大 量的研究成果 。 本文 目的是对经 济一体化 、 区专业 化 与产业 区位 地
的研 究 成 果 进 行 系统 的 梳 理 和 总 结 。 首 先 , 文 将 回顾 本 传 统 贸 易 理 论 、 贸 易 理 论 和 新 经 济 地 理 论 等 对 这 一 问 新 题 的理 论 阐释 与 预 测 ; 后 对 国 内 外 的 实 证 研 究 文 献 进 然
产 业 结 构 的 。K um n和 V nbe(9 0 以 数 学 模 型 的 rg a eals 19 )
的驱动力 , 但这 并未 改变原模 型中一体化 和产业 区位 之
间的关系。
形式做了表述 。假 设核 心 国和边 缘 国在技 术和要 素禀 赋上相同 , 但核心 国市 场规 模较 大。有 两个部 门 , 一个 是在完全竞争 和报酬 不变 的情 况 下生 产可 自由贸易的
聚都 可能 会 发 生 。
Ot i o 19 ) Kuma ( 9 1 模 型 基 础 上 建 tva ( 99 在 rg n 19 ) a n
立 了一个两 区域 两部 门贸 易和 劳动力 迁 移 的一般均衡 模型 , 同的是 , 不 假定劳动力迁 移有成 本 , 移民有前 瞻预 期 。研究显示 , 贸 易成 本和 迁移 成本 足够 低 , 在 较大 区 域的初始优势不是很 明显时 , 会弱 化历史事 件的锁定效
时 , 素 市 场 的竞 争 造 成 各 国 按 照 比 较 优 势 进 行 专 业 化 要 生 产 , 而 导 致 了生 产 在 地 理 空 间 的 集 中 。 从 2 技 术 进 步 与 国 际 贸 易 : 态 的 角 度 、 动 P se(9 1 在 要 素 禀 赋 和 技 术 差 异 一 定 的 情 况 on r 16 ) 下 , 入技术进 步作 为 国际 贸 易专业 化 的影 响 因素 , 加 从
基 本 的核 心 一边 缘 模 型 ( P 。他 的 研 究 显 示 , 动 力 的 C) 劳
技术转移和质量竞争性质的北南 贸易模 型 , 他们 把质量 阶梯的概念 引进来 , 明了在 持续的产 品创新 和模 仿过 说 程中南方和北方按照一定的顺 序爬上质量阶梯。
区际流动造成不 同区位的市场规模 是 内生 的 , 接近较 大
行综述 ; 最后 一部分总结并作 简要的评论 。


经济 一体 化 、 区专 业 化 与产 业 区 位 的 地
理 论 研 究 进 展
( ) 统贸易理论 一 传
1 要 素 禀 赋 与 国 际 贸 易 : 态 的 角 度 、 静
而提 出了技 术差距 理论 , 是产 品循 环 理论 的先 驱 , 它 它 把产 品经历系统技 术 变化 的生 命 循环 过程 的思 想纳人 模 型中 , 出了不 同国家 的竞 争优势 是 由在产 品生命循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