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Koch雪花
计算机图形学_Koch雪花的分形算法实现
Koch雪花的分形算法实现1.内容介绍分形指具有多重自相似的对象,它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是人造的,树木、山川、云朵、脑电图、材料断口等都是典型的分形。
分形是图形学中一门重要的理论,是最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其中Koch雪花则是分形曲线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Koch雪花算法实现的详细论述与具体代码,进而分析分形的基本思想、实现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
2.设计思想Koch雪花的实际结构为三条Koch曲线的拼接,这三条Koch曲线分别构成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即可。
因此,在此详细论述Koch曲线的设计思想。
首先绘制一条线段,假设线段长度为L,则在线段L/3处至2L/3处以L/3为边长做一个正三角形,并去掉底边。
此时该图形变为四条线段,同理对每条线段继续上述步骤即可绘制出Koch曲线。
设计中的难点在于每条线段的端点坐标较难确定,根据已知的初始线段两个端点坐标,我们通过几何三角计算出每次迭代的端点坐标并进行递归即可。
如图1所示,每点的迭代算式为(x1,y1) (x3,y3)(x5,y5)(x4,y4)(x2,y2) α60°第 1 页共9 页图1 端点坐标推导计算32113211533321215333212111()()331c o s (60)31(c o s 60c o s s in 60s in )31[())]61c o s (60)31(s in 60c o s c o s 60s in )31)()]6x x x x y y y y x x L x L x x x y y y y L y L y x x y y αααααα=-+=-+=+︒+=+︒-︒=+---=+︒+=+︒+︒=+-+-在推导出每点的坐标计算后,即可通过编程实现Koch 雪花。
在程序中,首先通过初始化定义正三角形底边的两个端点坐标,然后通过计算得出顶点坐标。
对每一条边进行Koch 曲线递归绘制,最终就可以得到Koch 雪花。
科赫曲线
科赫曲线
简介
科赫曲线(Koch curve )是一种像雪花的几何曲线,所以又称为雪花曲线。
1904年瑞典数学家科赫第一次描述了这种不论由直段还是由曲段组成的始终保持连通的线,因此将这种曲线成为科赫曲线。
定义
设想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取每边中间的三分之一,接上去一个形状完全相似的但边长为其三分之一的三角形,结果是一个六角形。
现在取六角形的每个边做同样的变换,即在中间三分之一接上更小的三角形,以此重复,直至无穷。
外界的变得原来越细微曲折,形状接近理想化的雪花。
画法
1、任意画一个正三角形,并把每一边三等分;
2、取三等分后的一边中间一段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并把这“中间一段”擦掉;
3、重复上述两步,画出更小的三角形。
4、一直重复,直到无穷,所画出的曲线叫做科赫曲线。
特性
1、它是一条连续的回线,永远不会自我相交。
2、曲线任何处不可导,即任何地点都是不平滑的。
3、曲线是无限长的,即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长度。
4、曲线上任意两点距离无穷大。
5、每次变化面积都会增加,但是总面积是有限的,不会超过初始三角形的外接圆。
思考
科赫曲线中产生一个匪夷所思的悖论:"无穷大"的边界,包围着有限的面积。
这让保守派数学大师们都很难相信。
科赫曲线是比较典型的分形图形,它具有严格的自相似特性。
提问:在有限面积里面,无穷的去选择无穷小的点来组成的"封闭"曲线.会包围着无穷大的面积吗?。
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
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
Koch雪花是一种基于分形几何学的图形,具有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是指图形的部分与整体相似,即缩放后可以得到相似的图形。
而自相似维数则是用于描述自相似性的一个数学概念。
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可以通过计算其分形维数来得到。
分形维数是一种用于描述分形对象大小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相似图形的特征。
在计算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时,我们可以先将其分解成一系列相似的子图形,然后通过计算每个子图形被缩小的比例来得到分形维数。
具体计算方法为:
1. 将Koch雪花分解成四个相似的子雪花;
2. 计算每个子雪花相对于原始图形的缩放比例,即为1/3;
3. 用公式D=log(N)/log(r)来计算分形维数,其中N为子雪花的数量,r为缩放比例;
4. 将四个子雪花的分形维数加起来并除以4,即为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Koch雪花的自相似维数为log(4)/log(3),即约为1.2619。
这意味着Koch雪花的自相似性非常强,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小版本,并且可以无限缩小下去。
分形之科赫(Koch)雪花
分形之科赫(Koch)雪花科赫曲线是⼀种分形。
其形态似雪花,⼜称科赫雪花、雪花曲线.瑞典⼈科赫于1904年提出了著名的“雪花”曲线,这种曲线的作法是,从⼀个正三⾓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长度为底边。
分别向外作正三⾓形,再把“底边”线段抹掉,这样就得到⼀个六⾓形,它共有12条边。
再把每条边三等份,以各中间部分的长度为底边,向外作正三⾓形后,抹掉底边线段。
反复进⾏这⼀过程,就会得到⼀个“雪花”样⼦的曲线。
这曲线叫做科赫曲线或雪花曲线。
给定线段AB,科赫曲线可以由以下步骤⽣成:(1)将线段分成三等份(AC,CD,DB)(2)以CD为底,向外(内外随意)画⼀个等边三⾓形DMC(3)将线段CD移去(4)分别对AC,CM,MD,DB重复1~3。
反复进⾏这⼀作图过程,得到的曲线越来越精细。
科赫曲线有着极不寻常的特性,不但它的周长为⽆限⼤,⽽且曲线上任两点之间的距离也是⽆限⼤。
该曲线长度⽆限,却包围着有限的⾯积。
很神奇的⼀个曲线,他说明了⼀个悖论:“⽆限长度包围着有限⾯积。
”程序中实现了0~8级的科赫雪花分形.程序设计时,将这9级曲线的顶点数据全部放置在⼀个内存中.并使⽤如下结构体进⾏设置:struct SnowLevel{Yuint vertexStart;Yuint verticesCount;};SnowLevel m_snowLevels[SNOW_LEVELS_COUNT];Yuint m_currentLevel;分形图形的顶点⽣成算法代码如下:static void Zhe(const Vector3& vStart, const Vector3& vEnd, Vector3* pVertices){Vector3 vSub = vEnd - vStart;pVertices[0] = vStart;pVertices[1] = vStart + vSub/3;pVertices[3] = vStart + vSub*2/3;pVertices[4] = vEnd;Yreal alfa = atan2f(vSub.y, vSub.x);alfa += YD_REAL_PI/3;Yreal l = D3DXVec3Length(&vSub)/3;pVertices[2].x = pVertices[1].x + cosf(alfa)*l;pVertices[2].y = pVertices[1].y + sinf(alfa)*l;pVertices[2].z = 0.0f;}void CFractalSnowEntity::Fractal(Vector3* pVertices){pVertices[0].x = 0.0f;pVertices[0].y = YD_SNOW_RADIUS;pVertices[0].z = 0.0f;pVertices[1].x = YD_SNOW_RADIUS*sinf(YD_REAL_PI/3);pVertices[1].y = -YD_SNOW_RADIUS*sinf(YD_REAL_PI/6);pVertices[1].z = 0.0f;pVertices[2].x = -pVertices[1].x;pVertices[2].y = pVertices[1].y;pVertices[2].z = 0.0f;for (Yuint i = 1; i < SNOW_LEVELS_COUNT; i++){const Vector3* pSrc = pVertices + m_snowLevels[i - 1].vertexStart;Vector3* pDest = pVertices + m_snowLevels[i].vertexStart;Yuint c = m_snowLevels[i - 1].verticesCount;for (Yuint j = 0; j < c; j++){Zhe(pSrc[j], pSrc[(j + 1)%c], pDest);pDest += 4;}}}下载地址:科赫雪花第0级科赫雪花第1级科赫雪花第2级科赫雪花第3级科赫雪花第4级科赫雪花第5级科赫雪花第6级科赫雪花第7级科赫雪花第8级软件使⽤说明键盘0~8,分别设置第0级到第8级分形.这是个3D程序,⿏标右键的拖动可以改变视⾓.键盘X⽤于恢复为默认视⾓.键盘F11⽤于全屏切换.。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12 颜色渐变立方体
12.1 实验目的
掌握凸多面体消隐算法。 掌握双线性颜色插值算法。 建立基本三维场景。
实验12 颜色渐变立方体
12.2 实验要求
建立三维坐标系Oxyz,原点位于屏幕客户区中 心,x轴水平向右为正,y轴铅直向上为正,z轴 垂直于屏幕指向观察者。 以原点为体心绘制透视投影立方体,立方体8 个顶点的颜色分别为黑色、白色、红色、绿色、 蓝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背景色为黑色, 如图12-1所示。
实验4 二维几何变换
4.2 实验要求
使用静态切分视图,将窗口分为左右窗格。左窗格为继承于
CFormView类的表单视图类CLeftPortion,右窗格为一般视图
类CTestView。 左窗格提供代表“图形顶点数”(4、8、16和32)、“平移变 换”(x方向和y方向)、“旋转变换”(逆时针和顺时针)和 “比例变换”(放大和缩小)的滑动条,用于控制右窗格内的 图形变化。 右窗格内以屏幕客户区中心为图形的几何中心,绘制图形顶点 数从4变化为8、16和32的正多边形。为了表达图形的旋转,多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8.3 效果图
多面体动态三视图的效果如图8-1所示。
图8-1 多面体动态三视图的效果图
实验9 动态绘制Bezier曲线
9.1实验目的
掌握直线的参数表示法。 掌握德卡斯特里奥算法的几何意义。 掌握绘制二维Bezier曲线的方法。
实验9 动态绘制Bezier曲线
9.2 实验要求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8.1实验目的
掌握主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俯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侧视图变换矩阵。 掌握斜等测图绘制方法。
实验8 动态三视图
科勒雪花 分形维度
科勒雪花分形维度(实用版)目录一、科勒雪花的概念二、科勒雪花与分形维度的关系三、科勒雪花的应用四、总结正文一、科勒雪花的概念科勒雪花(Koch curve)是一种分形图形,由瑞典数学家科克(Helge von Koch)在 1904 年首次描述。
它是一种不论由直段还是由曲段组成的始终保持连通的线。
科勒雪花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生成:从一个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开始,取每边中间的三分之一,接上去一个形状完全相似但边长为其三分之一的三角形,结果是一个六角形。
接着取六角形的每个边做同样的变换,即在中间三分之一接上更小的三角形,以此重复,直至无穷。
最终,外界的变得原来越细微曲折,形状接近理想化的雪花。
二、科勒雪花与分形维度的关系科勒雪花是一种典型的分形图形,它具有分形维度(fractal dimension)。
分形维度是用来描述分形图形复杂程度的一个概念。
对于科勒雪花,其分形维度大约为 1.2618,这意味着它的长度是无穷大,而面积是有限的。
分形维度的计算公式为:D = log(A)/log(r),其中 A 是图形的面积,r 是图形的半径。
三、科勒雪花的应用科勒雪花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在数学领域,科勒雪花被用来研究分形理论、迭代函数系统和非线性动力学;在物理学领域,科勒雪花可以用来描述晶体结构和粒子加速器的设计;在生物学领域,科勒雪花可以用来模拟细胞生长和扩散过程。
此外,科勒雪花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艺术设计等领域。
四、总结科勒雪花是一种具有分形维度的分形图形,由瑞典数学家科克在1904 年首次描述。
雪花数学模型
雪花数学模型
雪花数学模型(Snowflake Mathematical Model)是一个用于描述雪花形状和结构的数学模型。
雪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丽结构,其独特的六角形晶体形状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为了理解和解释雪花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几何特征,数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模型。
最著名的雪花数学模型之一是“Koch 曲线”。
这是由瑞典数学家Helge von Koch于1904年提出的一种分形曲线。
Koch 曲线的构造过程非常简单,从一个等边三角形开始,然后对其每一条边进行分形操作。
具体操作是将每条边等分为三等份,然后在中间那一段边上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接着删除中间那一段边。
这样不断进行下去,就可以得到越来越复杂的Koch 曲线。
这个过程可以无限次地进行下去,得到一个无限长的曲线。
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六角形的形状,类似于雪花的结构。
除了Koch 曲线,还有其他的数学模型被用来描述雪花的形状,例如分形维数、自相似性等概念。
这些模型试图解释雪花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其美丽的几何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雪花的形状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压力等。
因此,单一的数学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描述所有雪花的形状。
然而,数学模型仍然对研究雪花的形成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实验实验报告(含详细程序和实验数据)-Koch分形雪花,计算瑞典国土,计算我国海岸线长度
Koch 分形雪花面积计算的数学实验报告2012年4月6日绘制Koch 分形雪花,分析其边数及面积规律实验内容取周长为10的正三角形为初始元。
第一步(N=1):将边长三等分,并以中间的一份为底边构造正三角形,去掉该三角形的底边,将两腰与剩下的两份相连,得到生成元。
原三角形每条边都用生成元替换,得到具有6个凸顶点的12边形。
第二步(N=2):对第1步得到的图形,同样将其边长三等分,并以中间的一份构造正三角形,去掉该三角形的底边,将两腰与两边的两份相连,得到生成元。
原12边形的每条边都用生成元替换,得到24个凸顶点的48边形。
如此方法,一直做下去,当∞→N 时便得到了Koch 分形雪花。
实验目的1.算法描述Koch 分形雪花2.证明Koch 分形雪花图Kn 的边数为143-⨯=n n L3.求Koch 分形雪花图Kn 的面积)(lim n N K area ∞→实验原理1. Koch 分形雪花的绘制过程与Koch 曲线的构造过程类似。
事实上,Koch 分形雪花是由三条三次Koch 曲线组成的。
Koch 曲线的构造:由一条线段产生四条线段,由n 条线段迭代一次后将产生4n 条线段,算法针对每一条线段逐步进行,将计算新的三个点。
第一个点位于线段的三分之一处,第三个点位于线段的三分之二处,第二个点以第一个点为轴心,将第一和第三个点形成的向量正向旋转ο60而得,正向旋转由正交矩阵⎪⎭⎪⎬⎫⎪⎩⎪⎨⎧-3cos 3sin 3sin3cos ππππ完成。
三条三条三次Koch 曲线由初始向量P 构造。
流程图如下:⑴)/3P -2(P + P ←Q )/3;P -(P + P ← Q 121 31211 ⑵;A ×)Q -(Q + Q ← Q T1312 ⑶.Q ← P ;Q ← P ;Q ← P ;P ← P 342312252.由于Koch分形雪花是封闭的凸多边形,所以边数=顶点数=P矩阵的行数-1。
从科赫雪花谈起
从科赫雪花谈起1906年,数学家科赫(H.Von Koch )在研究构造连续而不可微函数时,提出了构造能够描述雪花形状曲线的方法:将一条线段三等分,先以中间的一段为底边作一个正三角形,然后再去掉这个正三角形的底边,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由4条长度为原线段长度三分之一的线段构成的折线。
如果我们对构成这条折线的每一条线段不断重复上述的步骤,得到的曲线就是所谓的“科赫曲线”(如右图所示)。
现在,我们作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然后在这个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上不断重复上述的变换,便可以得到科赫雪花图案。
下图给出的就是从一个正三角形开始依次进行了五次变换后所得到的结果:若记、分别表示第n 步变换后的科赫雪花的周长和面积,则周长依次为n C n S "",334(,,3)34(,334,32210a C a C a C a C n n ⋅=⋅=⋅== 面积依次为20432321a a a S =××= 0020019443)4391(3)323321(3S S a S a a S S ×+=×⋅+=⋅××⋅+= 02001294(439443)923921(43S S S a a S S ×+×+=⋅××⋅×+=……… 0020094(43)94(439443S S S S S n n ×++×+×+=" ………于是,我们有+∞=⋅=∞→∞→]3)34[(lim lim a C n n n n 2200000200002005324358585443941])94(1[94lim 43])94()94(94[lim 43])94(43)94(439443[lim lim a a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n n n n n n n n =⋅==×+=−−+=++++=×++×+×+=∞→∞→∞→∞→"" 上述结果表明,科赫雪花图案的面积是有限的,但该图形的周长却趋于无穷大!此类问题是《分形几何》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有关的书籍。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旋转的Koch雪花
六.实验截图: 截图一:
截图二:
对比可以看出:图形是旋转的。 七.实验总结:
计算机图形学报告
旋转的 Koch 雪花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Koch 雪花的构造方法。 (2).掌握递归模式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建立平面二维坐标系,原点位于屏幕客服区中心,x 轴水平 f 方向为正,y 轴垂直向上为正。 (2)以圆点为中心绘制半径为 r 的圆,与 y 轴交与p0 点,从p0 点开 始,顺时针方向将圆三等分,得到p1 和p2 点。p0 p1 p2 点构成 等边三角形。 (3)沿着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外侧分别绘制三段递归深度为 4,夹 角为600 的 Koch 曲线,形成 Koch 雪花。 三.核心算法与类型设计: Koch 曲线的构造方式是: 给定一条直线 F0,将该直线三 等分, 并将中间的一段用以该线段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边 替代,得到图形。然后,再对图形中的每一小段都按上述方式修 改, 以至无穷, 则最后得到的极限曲线。 即是所有的 Koch 曲线。 Koch 曲线是典型的分形曲线,具有自相似性,这正是分形 最为重要的标志。Koch 曲线的构造也决定了在计算机上绘制应 该采用递归算法。在绘制 Koch 雪花时,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夹角 为600 ,也就是生成元存在和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生成元起始角。 对于起始角α0 角的生成元,参数计算如下: 直线段的长度 L:L= (bx − ax)2 + (by − ay)
2
直线段的起始角α0 :α0 =atan
by −ay bx −ax
递归 n 次后的 Koch 曲线最小线元 d: d=L (2 ∗ (1 + cos (ѳ))n 四.实验步骤: (1).以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为基, 在外侧分别绘制 Koch 曲线形成 Koch 雪花。 (2).为了实现图形的旋转,采用双缓冲技术。先将图形绘制到内存 设备上下文 MemDC, 然后再一次型复制到显示设备上下文 pDC 上。 (3).分形函数 Fract曲线中每一段直线的长度以及边的 起始角,然后调用 Fractal()函数绘制每段 Koch 曲线。 (4).Koch 函数用于在正三角形的每条边上绘制 Koch 曲线。 函数的实 现使用了递归模型。 五.主要变量以及函数: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ROUND(a) int (a+0.5) double angle,theta,L,d,r,RotateAngle; int n; double x0,x1,x2,y0,y1,y2,ax,ay,bx,by,ex,ey; void DoubleBuffer(); void Fractal(double bx,double by,double ex,double ey); void Koch(double alpha,int n);
函数递归(科赫雪花)
函数递归(科赫雪花)科赫雪花是一种由等边三角形构成的雪花形状图案。
这个图案的构造方式是通过将每条边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并在中间部分插入一个等边三角形得到的。
使用函数递归的思想来生成科赫雪花,可以将总图案分成多个小图案,每个小图案都可以通过递归调用同一个函数来生成。
具体实现如下:```pythonimport turtledef koch(length, depth):if depth == 0:turtle.forward(length)else:length /= 3.0koch(length, depth-1)turtle.left(60)koch(length, depth-1)turtle.right(120)koch(length, depth-1)turtle.left(60)koch(length, depth-1)def snowflake(length, depth):for i in range(3):koch(length, depth)turtle.right(120)if __name__ == '__main__':turtle.speed(0)snowflake(200, 4)turtle.hideturtle()turtle.done()```其中koch函数是生成单个科赫曲线的函数,snowflake函数则是通过循环调用koch函数生成整个科赫雪花的函数。
在koch函数中,当depth为0时,表示已经到达最小的分形深度,直接画出长度为length的直线即可。
否则,需要将长度分为三份,递归画出三段长度为length/3的子曲线,并根据规律旋转60度、旋转-120度和旋转60度连接三条子曲线,最终生成一个长度为length且深度为depth的科赫曲线。
在snowflake函数中,将koch函数重复三次,每次旋转120度,即可画出整个科赫雪花的形状。
这个实现使用Python的turtle库来绘制图形,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显示结果。
Koch分形雪花图的面积计算
Koch 分形雪花图的面积计算一、问题叙述分形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特征是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是指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
在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中,图形局部只是整体的缩影,而整体图形则是局部的放大。
而本文我们要分析的是Koch 分形雪花图,包含以下三个问题:1.描述Koch 分形雪花2.证明Koch 分形雪花图K n 的边数为n 1L 34n -=⨯3.求Koch 分形雪花图的面积(数据),求n n lim Area(K )→∞二、问题分析在分析Koch 分形雪花图之前,我们首先介绍Koch 分形曲线。
Koch 分形曲线的绘制原理是:从一条直线段开始,将线段中间的三分之一部分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两边代替,形成四条线段的折线,如图2.1所示:图2.1 对一条线段进行第一次Koch 分形然后,对形成的四条直线段的每一条的中间的三分之一部分用等边三角形的两边代替,形成十六条线段的折线。
这种迭代继续进行下去可以形成Koch 分形曲线。
在迭代过程中,图形中的点数将越来越多,而曲线的最终显示细节的多少将取决于迭代次数和显示系统的分辨率。
设P1和P2分别是原始的两个端点,现在需要在直线段的中间依次插入点Q1,Q2,Q3以产生第一次迭代图形。
显然,Q1位于P1右端直线段的三分之一处,Q3位于P1点右端直线段的三分之二处,而Q2点的位置可以看作由Q3绕Q1逆时针旋转60度而得到的,故可以处理Q Q 13经过正交变换而得到Q Q 12。
算法如下:(1)Q1P1+P P Q P1+P P /3;←←(2-1)/3;32(2-1)(2)T Q2Q1+Q3-Q A ←⨯(1); (3)P5P2P2Q1P3Q P Q3←←←←;;2;4。
在算法中,用正交矩阵A 构造正交变换,其功能作用是对向量作旋转,使之成为长度不变的另一向量。
在绘制Koch 曲线的过程中,取旋转的角度为3π,则正交矩阵A 应取为:cos()sin()33A=sin()cos()33ππππ⎛⎫- ⎪⎪ ⎪ ⎪⎝⎭ 1.Koch 分形雪花的描述Koch 分形雪花的原始图形是等边三角形,它是由三条相等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下列关于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的说法
下列关于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的说法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是非常有趣和迷人的数学构造之一。
科赫曲线是一条无限长的分形曲线,由瑞典数学家赫尔曼·冯·科赫于20世纪初提出。
科赫雪花是由科赫曲线得到的一种特殊形状,它由三个等边三角形组成,而每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都被替换为科赫曲线的一部分。
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具有非常特殊的几何属性和数学特性,下面将介绍关于它们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应用。
首先,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是分形结构。
分形是指具有自相似性的物体或形状,意味着无论在哪个尺度上观察,它们的局部都类似于整体。
科赫曲线是分形的典型例子,因为无论我们放大或缩小它,都可以看到相似的曲线结构。
科赫雪花也是分形结构,因为整个雪花和它的一小部分都非常相似。
分形结构在自然界和人工设计中广泛存在,例如山脉、云彩、树枝、海岸线等等,它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与复杂性。
其次,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具有无限长度。
科赫曲线的长度是无限的,尽管它曲线的外观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科赫曲线每次迭代都会增加长度,直到无限趋近于一个无穷大的值。
科赫雪花也有相似的性质,虽然每一次迭代都会增加雪花的边长,但随着迭代的无限进行,雪花的长度也会趋近于无穷大。
这种无限长度的特性给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带来了它们独特的美感和神秘性。
第三,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具有无法填充的面积。
尽管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都有无限长度,但它们的面积却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科赫曲线的的宽度趋于零,所以它的面积收敛到一个有限的值。
科赫雪花也有相似的性质,它不断迭代后的面积也是有限的,尽管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趋近于零。
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的这种特性使它们成为有趣的数学问题,许多数学家和科学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另外,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是可重复的。
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的构造是通过重复特定的操作来获得的。
科赫曲线是通过每个线段的两侧添加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获得的,而科赫雪花是通过将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替换为科赫曲线的一部分来获得的。
科赫雪花 的知识
科赫雪花的知识
科赫雪花是一个有趣、美丽又神秘的存在,它是受到自然界的支配与影响,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珍稀的事物。
它一般由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在阴冷的空气中凝结而成,形成科赫雪花的过程被称为冰晶。
科赫雪花在撒落到地上之前,会先在空中发生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这得益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
科赫雪花有三种基本形状:六边形、三角形和核心部分,每种形状都有不同的结构,在形状变化中,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特征。
在形状变化的过程中,科赫雪花会产生几个细小的小脊,这些小脊的形状,长度,大小甚至颜色都会有所不同,这正是科赫雪花的美丽之处。
科赫雪花是一种绝佳的景观,它象征着冬季,也象征着纯洁与清新。
它们在清晨落地时,娇贵的像细雨,洒落在大地上,赋予大自然更加美丽的全景。
放眼望去,一片片白雪皑皑,让大地更加明净;风中清晰地传来雪花形成的悦耳的音符,有如漫天星星绝美的闪烁,似乎世界更加精彩。
除了它的美丽外,科赫雪花的存在对整个自然界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能够把空气中的热量带走,有效地降低温度,促进气候恒定;它也是重要的水源,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使得土壤肥沃;同时,它还能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空气,保护环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对科赫雪花的重要性有着深入的了解。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科赫雪花的神话传说,比如《冰雪奇缘》等,让人们体会到科赫雪花的神奇和传奇;也有人将雪花的形状运用到建筑和
装饰中,以雪花的形状点缀建筑,把美丽带给我们的生活。
科赫雪花是一种神奇而优美的存在,它表达着自然界最深刻的智慧,使我们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安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科赫雪花带来的芬芳、美丽和梦幻。
科赫雪花周长推导公式
科赫雪花周长推导公式1.简介科赫雪花是数学中的一种分形图形,由瑞典数学家科赫(He lg ev on Ko ch)于1904年发现并研究。
科赫雪花的特点是形态美观、无限复杂而且周长无限增长。
本文将介绍科赫雪花的构造方法,并推导出其周长的公式。
2.构造方法科赫雪花的构造方法基于迭代的原理,首先从一个长度为L的线段开始,然后将其分成三等分,中间段取代为一个正三角形的两条边,得到一个具有四个等长度的线段的闭合图形。
接下来,对于每个线段重复同样的操作,迭代地进行下去,即可得到科赫雪花。
3.推导过程3.1单次迭代假设初始线段的长度为L,通过分割成三等分,得到每个线段的长度为L/3。
将中间段取代为一个正三角形的两条边后,每个线段的长度变为L/3,而图形的周长增加了2L/3。
3.2多次迭代在每次迭代后,图形的周长增加了原始线段长度的2/3倍。
假设进行n次迭代后,图形的周长为C n,则有公式:C n=(2/3)^n*C0其中C0是初始线段的长度。
3.3极限周长当迭代次数趋近于无穷大时,即n→∞,公式中的(2/3)^n趋近于0,因此有:l i m(n→∞)Cn=l im(n→∞)(2/3)^n*C0=0即科赫雪花的周长在无穷次迭代后趋近于0。
4.结论根据推导可知,科赫雪花的周长是无限增长的,但在无穷次迭代后将接近于零。
这个结果令人惊讶,因为科赫雪花由一条有限长度的线段构成,但其周长能够趋近于零。
科赫雪花是一种奇特的图形,它的构造方法简单而美妙,其周长推导公式也说明了其无限复杂性。
通过探索科赫雪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中的分形概念,并欣赏到数学之美。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提供关于科赫雪花周长推导的基本了解。
对于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相关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从分形雪花看学科之间的交融
297时代论坛从分形雪花看学科之间的交融学科之间需要交融。
理由很多,但有两条很基本:(a)学科分界是主观意志的产物。
确切地说,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操作。
之所以要划分不同的学科,不是因为大自然有这样的需求,而是因为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楚汉河界”分割学科范围,实属“多此一举”。
(b)科学发展过程中,再三出现如下情形:问题是在A学科中提出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案却在B学科中。
因此,没有交融,就没有突破。
学科交融,是研究者做出独创性工作的最佳路径之一。
怎样实现学科的交融?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窥视到点滴奥妙:艺术,似乎是关联不同学科的最佳媒介之一!当然,这一观点并不新颖。
历史上,“科学与艺术之关联”,就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们可以将这个话题拓展成如下基本判断:A 学科与艺术有关联,B学科与艺术也有关联,那么,A学科与B学科之间,也许存在关联。
数学家的价值判断标准中,美学的标准占据很大比重。
数学家们时常追问:什么样的数学是好的数学?答案极为简单,只有三个字:美,深刻。
美,即形式上必须漂亮;深刻,即思想上必须深邃。
那么,美和深刻的数学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两条,极具启发性:(a)在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现象之间,发现了出人预料的相关性。
(b)在看似有必然联系的现象之间,揭示了出人预料的无关性。
注意到,相关性和无关性都很重要,前提必须是“出人预料”。
出人预料的相关性,出人预料的无关性,主要体现了关联性与深刻性。
那么,美与深刻之间,有无关联?数学家们没有直说,但美与深刻总是形影不离,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研究,确认了这样的事实。
东西方语言学中美妙的对称性构造2019年10月2日,年、月、日构成了数字“2019102”。
这个数字正着读反着读,结果相同。
这是一个“回文数”。
中外语言中,都有一些美妙的语言结构[1, 2],其中就有“回文句”。
回文句在英语中被称为“Palindrome”。
绘制科赫雪花
绘制科赫雪花科赫雪花是⼀种分形图案,它的绘制规则是:从⼀个等边三⾓形开始,将每个边中间三分之⼀段去掉,然后在此部分向外绘制⼀个⼩等边三⾓形,以此类推。
下⾯的代码是在 Win32 API 中绘制科赫雪花的⽅法// 返回 p1 p2 两点之间的点 p , pp1 : pp2 = rPOINT ratio(double r, POINT p1, POINT p2){POINT p;p.x = p1.x + (p2.x - p1.x) * r;p.y = p1.y + (p2.y - p1.y) * r;return p;}// 递归绘制线段void drawLine(HDC hdc, POINT p1, POINT p2, int count){// 当为 0 ,就直接连接if (count == 0){POINT p[2] = {p1, p2};Polyline(hdc, p, 2);return;}// 如果不是最后⼀次迭代,就空出中间 1/3 段POINT interp[2] = {ratio(1.0 / 3, p1, p2), ratio(2.0 / 3, p1, p2)};// 绘制这两段drawLine(hdc, p1, interp[0], count - 1);drawLine(hdc, interp[1], p2, count - 1);// 计算中点POINT c = {(p1.x + p2.x) / 2, (p1.y + p2.y) / 2};// 计算斜率,注意由于纵坐标向下,斜率与标准坐标下相反double k = 1.0 * (p2.y - p1.y) / (p1.x - p2.x);double d = sqrt((p1.x - p2.x) * (p1.x - p2.x) + (p1.y - p2.y) * (p1.y - p2.y));double distance = sqrt(3) * d / 6;double dx = distance * k / sqrt(1 + k * k);double dy = distance / sqrt(1 + k * k);// 计算新增点的位置int sign = (p1.x > c.x ? -1 : 1);c.x += sign * dx;c.y += sign * dy;// 绘制凸出部分drawLine(hdc, interp[0], c, count - 1);drawLine(hdc, c, interp[1], count - 1);}// 绘制三个边void drawTriangle(HDC hdc, POINT points[], int count){drawLine(hdc, points[0], points[1], count);drawLine(hdc, points[1], points[2], count);drawLine(hdc, points[2], points[0], count);}// 绘图函数void draw(HDC hdc, POINT c, int d, int count){POINT points[3] = {{c.x, c.y - d}, {c.x - d / 2 * sqrt(3), c.y + d / 2}, {c.x + d / 2 * sqrt(3), c.y + d / 2}};drawTriangle(hdc, points, count);}接着在 WM_PAINT 中添加如下代码:// 绘制图形int d = 100;POINT c = {150, 150};for (int i = 0; i < 2; i++){for (int j = 0; j < 2; j++){draw(hdc, c, d, i * 2 + j);c.x += 250;}c.x = 150;c.y += 250;}此段代码绘制前 4 个科赫雪花。
分形曲线与面积计算-精品
sinx1 cos x2
cos sin
Asin
cos
(1, 0)
1
0
cos sin
(0, 1)
0 sin
1
cos
5/11
MATLAB代码
function koch0(P,N)
end
plot(P(:,1),P(:,2)),axis off axis image
6/11
Kn的边数: Kn的周长:
Sn 4n
Ln
1 3n
4n
L0
Kn的维数: Dnln4/ln31.2618
Dn
lnN
/
ln
1
相邻两次的边数比和边长比
参考资料: 分形论——奇异 性探索,作者:林鸿溢
第 k 条边: x y((tt)) ((1 1 tt))x yk k ttyx kk 11,t(0,1)
1
L kyd 0 x [1 ( t)yk tk y 1](x k 1x k)dt
1 2(xk1xk)(ykyk1)
x L k
9/11
面积计算的数学实验报告(三选一,或题材自选)
一、 Koch分形雪花 1.算法描述Koch分形雪花
2.证明Koch分形雪花图 Kn 的边数为
Ln 34n1
3.求Koch分形雪花图 Kn 的面积
ln im Are(aKn)
10/11
二、竞赛题的实验设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夏令营第6题 )
课外作业:完成面积计算的 数学实验报告(电子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主要函数
1. CTestView::DoubleBuffer()为双缓冲函数。为了实现图形的旋转,采用双 缓冲技术。 2. CTestView::Fractal()为分形函数。分形函数的参数为正三角形每条边的起 点和终点坐标。函数体内先计算边的长度、曲线中每一小段直线的长度 以及边的起始角,然后调用函数绘制每段曲线。 3. CTestView::Koch()为 Koch 函数。 4. CTestView::OnTimer(UINT nIDEvent)为定时器函数。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图形学
旋转的 Koch 雪花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Koch 雪花的构图方法。 2.掌握递归模型的实现算法。
二、 实验要求
1.建立平面二维坐标系,原点位于屏幕客户区中心,x 轴水平向右为正,y 轴垂直向上为正。 2.以原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 r 的圆,与 y 轴交与P0 点。从P0 点开始,顺时针 方向将圆三等分,得到P1 和P2 点。构成等边三角形。
六、 效果图
七、 实验总结
1.本实验由三段 Koch 曲线构成 Koch 雪花,这种雪花的特点是周长无限, 面积有限,属于“病态”曲线。 2.Koch 雪花使用白色画笔绘制,雪花中心十字形使用蓝色画笔绘制。 3. 本实验在双缓冲函数中设置递归深度 n 为 4,可以改变 n 的值绘制其他地 柜深度的雪花。 4.为了旋转图形,双缓冲函数中设置了图形旋转角 RotateAngle,起始角度为 0 度。SetTimer()函数每隔 50ms 调用一次 OnTimer()函数,在 OnTimer()函数中 RotateAngle 以 10 度步长增长。
三、 实验准备
1.在学习完主教材第 8.2 节后,进行本实验。 2.熟悉 Koch 曲线的生成元构造方法。 3.熟悉双缓冲机制。 4.熟悉定时器的设置方法。
四、 实验步骤
以中心位于屏幕客户区中心的正三角形为基,沿每条边外侧绘制分段 Koch 曲线,形成 Koch 雪花。使用双缓冲机制绘制 Koch 雪花动态图形,使用定时 器控制 Koch 雪花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