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1课时 饱和溶液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二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
六 点评安排
五 展示安排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二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
七 归纳与小结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2 结晶的方法; 3 海水晒盐过程。 4 注意: 在使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条件;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该晶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二 溶解度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
一 导学案反馈
1 优秀个人: 优秀小组:1组 4组 7组
2 存在问题:探究一中漏写判断方法;探究二中没有总结 结晶的方法;有错别字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掌握转化和判断方法; 2 掌握结晶的原理和方法; 3 初步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增强化学服务于生活,生产 实际的意识
三 知识回顾
1 什么是溶液?有哪些特征? 2 影响溶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 加快溶质溶解速率的办法有哪些?
四 实验探究和讨论的项目
1实验:课本第33页实验9-5 课本第33页实验9-6
2讨论: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练习册第34页中的课内探究
3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内容认真做好实验, 每组安排一人实事求是的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针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讨论并寻找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教学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认识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转化,
2.通过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获得晶体,认识结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式,认识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及析出晶体的方法,体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结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硝酸钾、水、药匙、玻璃棒、50ml烧杯、水槽、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3分钟小明的弟弟要喝糖水,小明在一杯水中
加了一勺糖,可是弟弟说不甜,小明让
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
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还想让糖
学生聆听、思考,并且发表自己
的见解。
预习过的学生会回答:糖水饱
和了,不能继续溶解蔗糖了。
创设情境,
从中发现问
题,激发学
生学习欲
分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一勺糖,可是糖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这个
过程说明了什么?怎么让没有溶解的
糖溶解呢?这个过程说明了物质不能无限
制在水中溶解。
继续向糖水中加水,能使没有
溶解的蔗糖溶解。
望,同时也
能检查学生
预习情况。
新课讲授25分钟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让学生利用
实验台上所给的器材,完成下面实验:
1.分别向3个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
入食盐、蔗糖、硝酸钾,直至有固体剩
余。
2.设计方案让未溶解的固体溶解。
第九单元课题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溶液是
溶剂是溶质是
(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 NH4NO3
C NaOH
D CaO
(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克,其中溶质克
二课前预习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分类
(1)饱和溶液:在下,向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结晶:○1;○2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合作探究
阅读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
结论: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无限制溶解在水中。水增多时,饱和溶液变成溶液。
描述刚才的实验中一次出现哪几种溶液?有哪些收获?
2、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
5 g KNO3溶解在20mL水中,10g KNO3溶解在20mL水中
(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3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第1课时饱和溶液
活
动
探
究
二 20mL水 加5g
搅拌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加热又
硝酸钾 再加5g硝酸钾 部分溶解 溶解
又溶解
操作
加入5克硝酸钠, 搅拌 再加入5克硝酸 钠,搅拌 ……
加热
再加入5克硝酸 钠,搅拌 冷却
现象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结论
③物质的溶 解受温度的 影响
T ℃定量 的水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二、结晶
如何将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提取出来?
较高温度下的 烧杯底部有晶 硝酸钾溶液 体析出
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 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典例1】(2021•衢州中考)科学Fra Baidu bibliotek现往往源于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如图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 __可__能__是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 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典例2】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D ) A.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固体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温至有固体析出 D.升高温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饱和溶液》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饱和溶液》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
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
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
“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
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
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
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
阿荣旗X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
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班级:科目:
课题2 溶解度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在上一课题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又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
知识与技能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NaCl、KNO3、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饱和溶液的教案
饱和溶液的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饱和溶液的形成与特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包括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和特性。
2. 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理解溶解度与温度和物质类型的关系。
3.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讨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曾经观察到溶质不能再溶解于溶剂中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知识讲解:
2.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黑板演示,解释饱和溶液的概念。讲解以下概念:
a. 饱和溶液的定义:当溶质无法再溶解于溶剂中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b. 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性质有关。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无法溶解更多的溶质时,饱和溶液形成。
c. 饱和溶液的特点:溶液中同时存在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物质,溶质粒子和溶剂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实验探究:
3. 安排实验:选择几种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糖、柠檬酸等),在不同温度的水中逐渐加入物质,观察其溶解情况,记录下溶解的量。
4.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5.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否存在饱和溶液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与温度和物质性质的关系。
展示与讨论:
6.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的形成和特性。
拓展活动:
7.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情况下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比如在不同压力下。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饱和溶液说课稿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酒泉育才学校马建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二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我将从教材内容和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但是究其实质,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溶剂——水,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物质,物质溶解与水的微观实质则是以第四单元知识为依据,正是由于有和其他各单元的联系和其他单元知识为依托,才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学好本单元知识也是为后续单元中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单元的知识是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全书的纽带。
2.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节课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以实验探究为主,在试验中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识以及概念的准确理解。在对比中让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最后要求课堂练习能联系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①加水②升温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3.结晶
(1)蒸发溶剂结晶。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操作 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加10mL水,搅拌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
冷却 20mL水 加5gKNO3 搅拌溶解 再加5g 加热 又再加5g
硫酸铜晶体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氯化钠
食盐
多种化 工原料
母液
结晶池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蒸发溶剂
硝酸钾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
雪花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即为晶体。 【结晶】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叫做结晶。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2克食盐
0.2克熟石灰
食盐溶解 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
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溶解度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在上一课题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又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
知识与技能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NaCl、KNO3、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一、新课导入
有人问过爱因斯坦:能否发明一种溶剂可以溶解任何物质?爱因斯坦回答说:朋友,那你把这种溶剂存放在什么地方呢?由此可见,并不存在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一般的溶剂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A.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B.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A.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
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B.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师: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生: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师: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生: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讨论总结)
[投影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种溶质”四个字)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师: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生:不一定。
师:很好,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
还能继续溶解。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师: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投影板书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师: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学生分析、讨论)
加溶剂或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师: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师:“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师: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
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过渡:找们把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会看到有晶体析出,这种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板书]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讨论]除了可以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晶体?
[回答]蒸发溶剂的方法。
[举例]炒菜时,菜汤在锅底蒸发,锅底有白色斑迹(食盐)。运动出汗后,衣服上有白色斑迹都与蒸发溶剂有关。
[板书]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蒸发溶剂法。例:海水晒盐。(投影海水晒盐)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板书]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升温、增加溶剂
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