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材料中没有涉及B、C、D三项的内容。
故本题选择A项。
2.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解析:选B。
“千耦其耘”是指千对农人在耕地,说明是奴隶集体耕种,故A项错误;“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说明农家注重农作物的栽培和牲畜的饲养,是典型的精耕细作的表现,故B项正确;“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项错误;“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4.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5.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A.生产模式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
“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7.如图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
这反映了当时()A.开始使用牛耕B.注重精耕细作C.曲辕犁的推广D.小农自给自足8.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转化“公田”为“私田”B.实行土地兼并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D.政府的“均田”9.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自耕农私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D.国有土地10.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准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11.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
人民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业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3、土地兼并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4、自耕农大量破产,威胁了国家的收入来源,严重影响 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主学习:古代统治者和农民各是怎样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 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 在一起。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 民间集市
唐 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 有正式的“市”9处,右 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 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2)东汉牛耕技术有何进步?
对农业生产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1)耦犁。春秋战国。 (2)进步: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影响: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开垦;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一 、重农抑商政策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 行这一政策。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 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师用书 人民版必修2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材整理1 “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 “神农”的传说(1)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实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地位和影响(1)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课中思考] 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提示】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材整理2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进(1)原始阶段:人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手段,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春秋战国:古代中国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②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耦犁。
(4)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深度点拨]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教材整理3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2.土地兼并(1)概况: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高中历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是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手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基本史实,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等。
通过本专题讲授,要让学生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来认识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而全面的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认识;体会古代中国经济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及近代落伍的原因,学会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理】一、“神农”的传说“神农”的传说反映的时代特征见第一方案补充: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刀耕火种时期: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耕种。
(2)“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耒耜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一些,能够加快土壤的熟化过程,获得较好的收成。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只是少量使用;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4)铁犁牛耕阶段: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右图为原始社会某种生产工具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该生产工具应为( )B.石犁A.石斧D.铁犁C.木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图中原始人耕作使用的工具与木耒的形状一致。
答案:C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D.铁犁牛耕C.石器锄耕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锄禾”“封建社会”,据此判断反映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答案:D 3.(2016·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期中)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B.自给自足A.五谷六畜D.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解析:五谷六畜是中国古代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排除A项;通过“种谷”“树桑”可知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C项;铁犁牛耕是生产工具,排除D项。
答案:B 4.(2016·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期中)《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通读材料可知,“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强调了耕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用粪犹用药也”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素材1 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小农经济史料一 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纟困布纟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史料二 (20世纪初)②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③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②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史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④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⑤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学会读史](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导航素材 人民版必修2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梳理一、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1.起源: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反映了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业耕作工具的演进(1)中国农业曾经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
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
(2)东汉时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在某些地方逐渐取代了使用两头牛的耦犁。
牛耕和铁铧犁在淮河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逐渐得到推广。
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1.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多次改革,主持者都是期望通过对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调整,使生产关系得到改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2.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无偿的沉重的劳动。
劳动者的徭役是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这些工程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和陵墓工程等。
如秦王朝修建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用工役达70万人。
3.地主和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个最基本的阶级。
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土地私有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4.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三、重大的水利工程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借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104人民版PPT课件
直 辕 犁
曲 辕 犁
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提高耕地的质量。
翻车
唐代筒车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
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唐《调笑令》
材料二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 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 布红縿,此其分事也。”
• A.刀耕火种 • B.二牛抬杠
(D)
• C火耕水耨
• D一牛挽犁
9、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下列 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 自足
B、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C、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D、封建政府经常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下方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D.刀耕火种
•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 表现是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C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A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Hale Waihona Puke D、商品经济的发达6.下列对古代传统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农业是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在某些历史时期,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C.农耕技术出现多次革命性的进步 D.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1]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道古代中国农 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主要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的农业工具和主要的水利工程,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认识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和危害。
3.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情怀。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素材1 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耕作方式开始形成发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原始社会大禹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小农经济史料一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纟困布纟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史料二(20世纪初)②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③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②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分层作业人民版必修2word格式
课时分层作业 (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建用: 30 分 )[ 学达 ]1.先秦期,古代中国的耕方式了从“刀耕火种”到“ 犁牛耕”的。
那么,中国的主要耕种方式是()A.石器耕B.刀耕火种C.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C [ 合所学知可知,犁牛耕是中国的主要耕种方式,故C。
]边关于生工具的三幅示,其内容化生生的最重要影响是【学号:()97372002】一石斧二骨制耒耜三犁冠A.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B.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C.使中国成世界三大发源中心之一D.是我国技史上用力的一次革命B [ 第一从片中最大限度地提守信息:一是石制具,二是骨制松土工具,三是制具。
从一到三的化反响了生力的提升,故 B 。
]3.“杈耙帚,碌碡簸箕使牛鞭;子抬筐麻袋囤,胶条筐和⋯⋯有,各种具要健全。
” 反响出古代耕的特色是()A.自自足B.精耕作C.男耕女D.家庭B [ 通资料并合所学知不,介中国古代“各种具要健全”,改生工具的目的在于提升粮食位面量,吻合“精耕作”的特色,故 B 正确;A 是古代生的目的;C、D 两是古代的形式,都与资料没关,均可消除。
]4.下边是有关中国古代生方式表示,推测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个体耕B.奴隶制C.集体作D.自然C [ 初期生出的期,是刀耕火种和石器耕,生力极其低下,因此只可能行集体作,故C。
]5.小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社会生模式,也正是种模式的期存在,造了的方文明。
以下一世模式的,的是() A.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足基本生活需要目的C.是国家衰的重要基D.以家庭位,限制了精耕作D [ 小是以家庭位、男耕女,有益于生的精耕作。
]6.清初嘉人履祥了一种展模式:“今即其,画之如左:瘠田十⋯⋯莫若止种桑三、种豆三、种竹二、种果二、池畜、畜羊五六,以桑之本。
⋯⋯竹果之非本,一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
” 一模式体了 ()A.精耕作的生方式B.生的化C.自自足的生特色D.和手工展C [ 资猜中表达的是一种生活的模式,种生活模式第一以主,其次有畜牧和手工,种手工只限于蚕桑,明是家庭手工,不是大工厂生模式。
(参考)2019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素材 人民版必修2
(参考)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素材人民版必修2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我国的原始农业应该经历了刀耕火种、耜耕和犁耕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耜耕农业大约开始于八千年前,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直到夏商西周时期,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关于我国犁耕农业的出现时间,从前的讨论,主要认为是始于殷代或更晚,近年来有人对犁耕农业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是犁耕农业阶段。
余扶危、叶万松《试论我国农业的起源》一文认为:犁耕是指用犁耕作,探讨犁耕农业的起源,只能以犁的出现为依据。
根据考古资料,我国的犁耕农业应起源于中原的龙山文化早期和南方马家浜文化崧泽期。
牟永抚、宋兆麟认为石犁和木犁的使用是犁耕发展史上的必然阶段。
后来才出现青铜器犁铧和铁犁铧。
最早的犁可能以人力牵引,后来才改为畜力。
──王朝中、李世愉等:《古代史学习入门九讲》,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
《诗经》上虽有锋利农具的描写,如“畟畟良耜”,“有略良耜”,“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可能有青铜农具在使用,但出土文物中出现极少,几乎未见,使用最多的是木、石、蚌器。
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
《诗经·豳风·七月》说:“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举趾即举足而耕。
《论语·微子》有“长沮、桀溺耦而耕”,耦者,二人并发合力而耕。
这种耕法,至春秋时犹在实行。
宋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
耦用人,耕用牛。
”(见《文献通考·田赋考》引文)。
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牛犁起于何时?说法不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说:“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
故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word版本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疏导引导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农业的地位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人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种植经营(2)西汉前期,南方地区依然采用“火耕而水耨”。
(3)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牛耕。
(4)牛耕在汉代普及全国。
2.生产工具的进步(1)汉代铁制农具数量超过前代,出现了便于牛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
(2)东汉时,一牛挽犁出现。
(3)东汉时,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落后的淮河地区及一些边远地区得到推广。
3.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以小农户的个体经营为主,在某些历史时期,庄园曾经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三、古代的徭役和赋税1.沉重的赋税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农产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沉重的徭役(1)徭役指封建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劳动者的徭役,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3)过度征发的徭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四、土地兼并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地主占有土地,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
2.危害(1)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役使贫民,而耕者无其田的现象极为普遍。
(2)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3)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矛盾尖锐。
3.解决措施(1)开明政治家力图通过改革田制缓解矛盾,但均告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说[历史叙述]1.功绩(1)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意义(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名师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历史叙述]1.演变(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出现了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4)唐朝时期: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在农具种类上,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深化探究]探究点1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材料一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插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思考材料一反映了荆州、扬州等地采用什么耕作方式生产?这种耕作方式有何危害?答案方式:刀耕火种。
危害: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经常迁徙;放火烧山,破坏生态环境。
材料二图一二牛抬杠图二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思考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答案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
探究点2 生产工具的演变材料图一石镰图二铁锄思考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有何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变化:从石器到铁器,农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影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历史叙述]1.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矛盾及影响(1)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2)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
[易混易错]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土地实际上归周王一人所有,也是私有制,只是不能被大多数人自己支配,必须由周天子分封才能得到。
[历史认识]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地主阶级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
(2)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重点精讲]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哪些?(1)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根本原因。
(2)分封制的崩溃反作用于井田制,原有等级秩序被打乱,出现贵族争田的现象。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改革是导致井田制瓦解的直接原因。
(4)战争不断,劳动力大量逃亡,为井田制瓦解提供了客观条件。
[深化探究]探究点土地制度的演变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答案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思考材料二体现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对此历代封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答案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小农破产。
历朝统治者一般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历史叙述]1.沉重的赋税:古代赋税有田亩税、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
农民缴纳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繁重的徭役: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深化探究]探究点1 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年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莫高窟《耕作图》牛郎织女题材的邮票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答案(1)农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
(2)实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实行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进行精耕细作。
探究点2 古代农业经营方式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思考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历史叙述]1.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汉代的“井渠”和黄河治理。
3.隋唐五代时期的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巧妙利用水力,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都反映了灌溉工具的进步。
[重点精讲]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剥削的沉重,使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历史认识]水利是古代和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而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
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
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由此可见( )A.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进步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答案 B解析题干先提出观点:人工施肥在战国时期受重视,接着引用孟子、荀子的话来证明观点,孟子说,歉收之年,是因为施肥不够,荀子说,开垦荒地,锄草播种,多施肥,是农夫的本职工作,可见,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非常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
2.从图一到图二所示生产工具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答案 B解析由石器、骨器生产工具到铁犁牛耕,说明了生产工具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而说明耕作方式的变化。
3.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答案 B解析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北魏创立的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4.“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
”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答案 D解析都江堰是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走向和地势修建而成,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既利于排洪,又利于灌溉,“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功效,故D项正确。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答案 C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
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曲辕犁王祯《农书》都江堰高转筒车图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小农经济的特征。
(3)据材料二、三,指出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
(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
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显示的信息进行归纳,主要从耕作技术、生产工具、水利设施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加以概括,可以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等方面分析。
[基础达标]1.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答案 D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