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基础理论2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6
六 性质 淫

病机及 临床表现 治病特 点

精选编辑ppt
7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医学是植 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数千 年的学术渊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 学内容,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 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为中 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
精选编辑ppt
29
• 韩国设有2700所中医医院,还于1976 年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博士。
• 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众多的医学家对中 医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美国已有中 医,针灸学会等组织数十个,美国中医 学会还主办了《美洲中医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报导》。波士顿创办了美洲 中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也建有数所中 医学校。
精选编辑ppt
45
中国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中 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于秦汉 时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自然 而然地受到当时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医学的 发展方向和历史嬗变的轨迹, 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精选编辑ppt
46
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 法中医学思想指导下,以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为理论基 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 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 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建立了中 医学理论框架,也促进了中医方法 学体系的建立
精选编辑ppt
30
▪ 德国对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也很重视,成立了 国际中医学会,附设有中医门诊部,中药房, 并用德文出版《中医杂志》。
▪ 英国里明顿办有中医学院。
▪ 法国巴黎拉丁区也办有中医学院。
▪ 前苏联成立有全苏中国医学研究会。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二)PPT教学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二)PPT教学课件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 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土有播种庄稼、收 获五谷、化生万物的作用,进而引申为土具有生长、 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凡具有此类生长、受纳、 承载、化生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皆可归属于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土为万物之母”诸说。
金曰从革——“从革”,顺从和变革。金所谓“从革” 的特性,来自于对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外形、 制成器皿的认识。故《尚书正义·洪范》在疏证 “金曰从革”时说:“可改更者,可销铸以为兵器 也。”另外,还有人认为,“金曰从革”是说金属 是由对矿物的冶炼而成,即所谓“革土成金”。以 后,将金的特性,引申为变革、肃杀、下降、洁净 等。
五行五 六 五 五 五 五 五
谷音 时 臭 味 色 化 气 方 季
脏腑窍体液 志 声
麦角
平 旦






春木肝






禾徵
日 中






夏火心
小 肠





稷宫
日 西




湿

长 夏








稻商
日 入





西
秋金肺
大 肠

皮 毛
五行乘侮示意图

相乘
相侮




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在中医学中,根据五行特性归纳五脏的 生理特点,构建起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 的生理与病理联系,揭示以五脏各大系统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 系;同时,借助于五行学说,中医学奠定了 人体自身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协 调的认识,构筑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经典中医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著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发展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 合。
中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需从整体角度考虑疾病 的治疗。
辨证施治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修身养性
通过修养身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以中药、针灸等非手中医强调正气与邪气的平衡, 西医强调病因与病理机制的研
究。
CHAPTER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阳代表积极、向上、运动,阴代表消极、向下、静 止。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受阴阳平衡或失调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医治法 • 中医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医 疗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 道,与脏腑器官相连,具有联络全身各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第二章

1、单行 2、向须 3、相使 4、相畏 5、相杀 6、相恶 7、相反
何谓

妊 娠
用 药 禁 忌
汤剂的煎煮法
: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 间为4-6小时左右。
若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 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畏,宜 空腹服;治疟药宜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 睡前服用;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可不定时服。
: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 药宜冷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散剂用蜂蜜调和送服或 装入胶囊中吞服;冲剂、膏剂用开水冲服,糖浆剂直接 吞服。
中药服药时的
一般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据 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 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 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 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 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 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 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 辛热助阳之品;疮疡、皮肤病 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 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中医基础理论
内二科 张艳芳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则?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 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它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 理和病理为基础,一辨证论治为诊疗特 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症、证、病
是指病人主观能感觉到的单个症状和能 被客观发现的体征,包括了症状和体征。
气血凝滞或水饮停留所致。
一、光线充足 二、伸舌自然 三、查舌苔时应注意除外“染苔” 四、查舌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又舌尖至舌根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 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其理论体系 的确立:
《内经》 ①理论框架的建立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素问——九卷——81篇






162篇
灵枢——九卷——81篇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 对疾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问题。书中许多内容的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进入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 济、 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 空 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这种 大趋势下,古代医学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探讨,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 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 ,创立了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 体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构了统
(2)药物学的起源: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枝叶、
根茎作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发现某 些植物
具有有益、有害、或能消除某些症状的 作用,
这就
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某些植物来治病,
是最早的药物学起源,也是中药以植物 药为主
的原因。同时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 医疗实
(3)针灸术的起源:原始人靠磨制石器作生产工具,
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 使 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解剖 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 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 类疾 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 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 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观 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 效,逐渐摸索出其规律所在,经过反复实践,便得出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引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方面。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阴阳五行1.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特点。

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等关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方面。

三、脏腑经络1.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脏腑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2.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导感应、抵御病邪等作用。

四、病因病机1.病因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等;外因主要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病等。

2.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等。

五、诊法辨证1.诊法诊法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四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为辨证提供依据。

2.辨证辨证是中医学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辨证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

六、防治原则1.预防预防是中医学的重要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强调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避免病邪;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2.治疗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治则和治法。

2019-2020年人教统编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2藏象五脏幻灯片

2019-2020年人教统编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2藏象五脏幻灯片

─────────────────────────────
肺气的宣发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肺气的肃降作用
─────────────────────────────
呼出体内浊气
吸进自然界清气
─────────────────────────────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
┌─┐┌ 肺气宣发──┤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19/10/4
3 朝百脉,主治节 中医基础理论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五行同属于火
2019/10/4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1(9/10一/4 )生理功能
1 主气司呼吸
中医基础理论ຫໍສະໝຸດ (1)主呼吸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 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 体的生命活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全套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全套PPT课件

(朱震亨) “阳常有余,阴常
2020/10/9
不足”
汗、吐、下 滋阴降火
寒凉派 (主火派)
补土派 (脾胃学派)
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派 (攻下派)
养阴派
(四)明清时期
1、学术特点
(1) 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2) 提出新学说
2、代表医著
明 ·楼 英著《医学纲目》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清 ·吴谦等著《医宗金鉴》 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该书以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
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
治则和治法等内容,尤其在脉诊和
针灸治疗方面较为具体全面,宗
《内经》要旨而补之不足。
2020/10/9
扁鹊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 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2—020—/10/9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
皇甫谧
(三) 宋、金、元时期
1、学术特点
钱 医家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提出
了许多独特见解,中医理论体系有了突
破性进展。

2、代表医著
宋 . 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内因:七情内伤
“三因学说” 外因:六淫 饮食劳倦
不内外因 跌扑金刃
虫兽所伤
宋 . 钱 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论治先河 2020/10/9
2020/10/9
★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
肝系统 心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哲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哲学基础ppt课件

阴阳学说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 经·阴阳类》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 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 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 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比较对象不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
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 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维持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事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地而协调平衡,保证人 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阴平阳秘,精神 乃治”
水火是阴阳属性的标志性事物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不可变性、不可反称 性)
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
次未变,阴阳属性也是固定不变的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然其要衡遭到破坏, 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胜则阳病,阳 胜则阴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 指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的关系。“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
阴阳互用 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的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两个方面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平衡关系,达 到平衡状态时则表现为调和状态。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01
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如气属阳,血属阴,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2
中医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用阳药治阴病,
阴药治阳病等。
免疫调节与中医气血 理论
免疫调节和中医气血理论都关注 机体的健康状态,两者结合可形 成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与氧化应激
01
氧化应激与阴阳平衡
02
氧化应激与五脏虚实
氧化应激可导致阴阳失衡,对机体产 生损害。
五脏虚实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联系, 五脏虚实可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03
氧化应激与气血津液
2023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 件
目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阴阳学说 • 中医五行学说 • 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 • 中医养生法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起源
奠基
中医基础理论起源于先秦,历经数千年的发 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汉代,张仲景、华佗等医家奠定了中医基础 理论的基础。
发展
现代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不断发展和 完善,出现了众多医学流派。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继承发扬古代中医理论 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为 完善的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用阴阳两极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自然界和 人体内的各种现象,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等。
饮食养生法
合理搭配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课件
总结词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预防和调养,通过改善 生活习惯和饮食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和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治疗 方案。如小儿感冒时可以采用发散解表的方法, 咳嗽时则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运动、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来增强孩子的身体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 ,中医也强调综合治疗和调理身体
详细描述
中医提倡“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措 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 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体, 促进康复。
外科疾病的治疗
01
总结词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以疮疡、 骨折、烧烫伤等为主要治疗对 象,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 两种。
辨证治
01

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因、病机对疾病进行诊
断和治疗的过程。辨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辨证的方法
中医辨证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方式,通过观察病
人的神态、面色、声音、气息、语言、动作等,以及听取病人的主诉和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强调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措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也强调调养身 体,促进康复。
儿科疾病的治疗
总结词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以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 良等常见病为主要治疗对象,治疗方法包括中药 治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脉诊”
❖ 心主血脉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心的阳气充沛——心力、心率、心律 血液充盈—— ①心血心阴与心气心阳制约协调;
②心有所主 脉道通利-------血府
❖ 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行血—输送营养物质。
生血—使血液不断地得到补充。
水谷精微
胃、小肠、脾、肺、心
血 心的化赤作用
❖ 面、舌、脉象、胸部感觉 —心主血功能的状况
3.肺主宣肃
主宣发和主肃降的合称。
排出浊气
经口鼻
(1) 肺主宣 发
向上升宣 向外布散
输布精微和津液 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 滋润和濡养
宣发卫气 布散全身,外达肌表
(2) 肺主肃 降
向下通降 肺气清肃
吸人清气
向下布散,由肾摄纳
输布精微和津液
向体内各脏腑组织布散 肾、膀胱 排出体外
清肃异物
肃清异物,保持洁净, 使肺气运动畅达无阻。
❖ 心主神志与脑为元神之府的关系
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属大脑的生理功能。但 脏象学说则将这些精神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 于心的生理功能。
(三) 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2. 心气与夏气相通应
心的阳气在夏季最旺盛,功能最强。
[附]心包络 (一)形态部位
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及脉络。
征象。
2. 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 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形成:古代解剖知识;生理病理现象观察;临床经验积累
主要是以外测内,以象定脏
(二)脏腑的含义及分类
1. 脏腑的含义
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和腹腔内,视之 可见,触之可及的器官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形 气的形态 “云气说” 气 东汉王充
有生于无《道德经》 形质 “水地说” 精
《管子· 水地》:“地者, 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 也。”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 室也。”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沿着二个方 向: ① “道-气-物”模式:《道德 经·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①气是构成宇宙世界的本原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周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 ②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构造了“太易(未见气也)→ 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 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 →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 ③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感应的中介 ②元气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九二九年十月
哲 学 基 础
中 医 学 的
精 气 学 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
⒈气一元论: 气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根源于气。
⒉气的基本概念 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元气
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素问· 宝命全形论》: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淮南子》: “精气为人” “烦气为虫”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①确立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观
②说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③指导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精气构成

精气
元气 宗气 精 物质 卫气 气 营气 血 功能 脏腑之气 津 津液 经络之气 液 来源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