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溶液世界复习》说课稿

合集下载

走进溶液世界复习

走进溶液世界复习

《走进溶液世界复习》说课稿一、学情分析:通过9月月考、期中考试、11月月考,可以看出我们茸一中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尤其是化学用语知识较扎实,我们认为成功的经验在于平时我们较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化学用语的掌握,并经常通过一些默写等形式进行阶段性的小练习,采用滚动式的阶段性训练形式,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双基得到进一步巩固。

但在学科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许多学生缺少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不能正确地表达,实验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习惯思维影响解题能力,有些学生对知识的钻研程度不够,思维的连续性不够。

二、复习的意图: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教师不但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方面的培养;不但要对学生在学科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进行熏陶,还要对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综合表达能《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溶解度》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溶液复习说课稿 初三化学说课稿

溶液复习说课稿 初三化学说课稿

溶液复习说课稿初三化学说课稿
《溶液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上课时觉得有新意,不重复,有条理,能调动起积极性,能通过上复习课,对该部分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对该处的习题能迎刃而解。

在本单元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水的分散性,对分散体系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

并且溶液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课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与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本章节复习以复习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为主线,其中溶解度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在新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路,形成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本章节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输理,比较,更熟练的掌握知识,然后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溶液的计算。

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让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上,而难点是在一些有关问题上的突破。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2.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的表示及稀释计算。

3. 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均匀透明的混合物,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2.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解、稀释、蒸馏等。

3.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4. 溶液的稀释计算:C1V1 = C2V2。

5. 溶液的应用:酸碱中和、溶解度、提取物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

3. 运用案例分析,探讨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糖、酸、碱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基本概念:讲解溶液的特点、制备方法及浓度表示。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溶液制备和浓度测定实验。

4. 案例分析: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 小组讨论:探讨溶液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液概念、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溶液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农业、环保等。

2. 探讨溶液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3. 引导学生关注溶液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基础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基础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基础说课稿)一、引言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和变化过程。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等内容。

本文档将围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离物质的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固有的特点,比如颜色、硬度、熔点等。

而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状态。

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许多基本概念,比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

四、分离物质的方法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分离物质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比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学习了这些分离方法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各种混合物。

五、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和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制取氧气、制取一氧化碳等实验方法。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了解到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

六、复习重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我们重点复习和掌握。

这些重点内容包括: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 分离物质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 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七、复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阅读教材,复习重点知识点; 2. 回顾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过程,加深印象; 3. 做习题和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拓展思维; 5. 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资源和其他辅助学习材料拓宽知识面。

八、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以及分离物质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化学九年级中考《溶液复习》说课稿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中考《溶液复习》说课稿设计

《溶液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上课时觉得有新意,不重复,有条理,能调动起积极性,能通过上复习课,对该部分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对该处的习题能迎刃而解。

在本单元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水的分散性,对分散体系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

并且溶液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课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与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本章节复习以复习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为主线,其中溶解度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在新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路,形成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本章节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输理,比较,更熟练的掌握知识,然后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溶液的计算。

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让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上,而难点是在一些有关问题上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溶液的涵义和溶液的组成,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加深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

(4)进一步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5)巩固晶体、结晶、结晶水合物等概念,并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对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要点。

(3)通过一些习题的练习,掌握溶液计算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求知欲,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会进行正确的成就归因(3)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等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溶液说课稿范文

2024溶液说课稿范文

2024溶液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液》,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溶液》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溶液和溶剂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方法,掌握溶解的条件。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假设和验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溶液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溶液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方法,了解溶解的条件。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假设和验证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探究,自主探索出有关溶液的知识和规律。

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验证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实验器材和溶液样品,以便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

同时,我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示范实验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在咖啡、茶水中加糖时要搅拌?引发学生思考,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

环节二、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方法。

环节三、知识解释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条件,并深入讲解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特点。

环节四、知识拓展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如饮料的调味、药物的服用等,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回顾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过程中物质的转变;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回顾;2.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3.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难点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材;2.化学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3.化学实验报告示例。

教学工具1.电脑或手机;2.互动白板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复习(10分钟)1.展示一些平时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铁钉生锈、木炭燃烧等,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变化?2.回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等,要求学生简要解释。

3.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说明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H、O、Na、Cl 等。

拓展与运用(30分钟)1.教师分发化学实验报告示例,并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学生自学复习课本第一单元相关内容,重点是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提问并解答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实验探究(4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全保障。

2.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相互交流发现和分析。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2.拓展性问题:学生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课堂小结本节复习课通过导入与复习、拓展与运用、实验探究和总结与拓展四个步骤实施。

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2)了解溶液的分类,能够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相关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溶液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 溶液的浓度计算4.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方法5. 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溶液的分类,溶液的浓度计算。

2. 教学难点: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方法,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溶液现象的感知;3.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溶液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溶液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溶液知识;2. 讲解:讲解溶液的组成、特点,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3. 演示实验:进行溶液的制备与分离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溶液的现象;4. 练习:让学生进行溶液浓度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液概念、组成、分类和浓度计算的掌握情况;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练习题:批改学生练习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化学教材,提供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器材:准备溶液制备与分离所需的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溶液的相关知识;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2)了解溶液的分类,能够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掌握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特点3. 溶液的分类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5.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及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特点、分类及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

2.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知识;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溶液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分析溶液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3. 介绍溶液的分类,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4. 讲解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案示例:教案名称:溶液的概念及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2. 掌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组成;3. 溶液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2. 教学难点:溶液的特点。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知识;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溶液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3. 讲解溶液的组成,分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4. 介绍溶液的特点,如均一性、稳定性等;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说课稿人教版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说课稿人教版

“溶液的复习”说课二集初中陈稳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溶液是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

溶液作为身边的化学物质,是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分散体系。

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溶液,所以溶液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指导学生集中地、系统地复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既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更是引导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其它相关学科中的过程体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解性、饱和溶液、溶解度、不饱和溶液、结晶、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熟练掌握溶解度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等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

(2)能用学到的溶液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溶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溶液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能力二、说学情学生通过溶液的学习,对溶质、溶剂、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并掌握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一一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有关计算,初步学会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网络化和系统化。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概念图教学策略,追求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知识的建构,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在课堂上,除了个体探究之外,我更倡导合作探究。

利用学生可塑性、互补性的特点,使概念图更准确更完善。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溶液〉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溶液〉复习》说课稿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1.溶液制备实验:让学生自行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观察其性质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2.溶液浓度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溶液的实验数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溶液的浓度,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3.生活应用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溶液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制备方法。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自己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等主要内容,以清晰的标题和图示进行组织。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有条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使用大号字体和清晰的书写,确保学生远距离也能看清;2.使用图示和流程图来直观展示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避免过多的文字,只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4.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有序,避免混乱和杂乱无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说课稿
5.思维导图:以图示方式呈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构建知识体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2.保持字体规范、大小适中;
3.在书写过程中,适时擦除无关内容,保持板书的整洁;
4.邀请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溶液浓度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容易混淆各种浓度表示方法;
3.对溶液性质的理解较为片面,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和竞赛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
3.课后互动:布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延伸课堂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瓶汽水,并提出问题:“大家平时喜欢喝汽水吗?你们知道汽水为什么会有气泡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汽水中的气体是如何溶解的,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接着,我会简要回顾溶液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
2.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体验和理解化学知识。这种方法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以提高学习的迁移性。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探索神秘液体》之溶液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从定性与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教学重难点:1、理解区分溶解性和溶解度;2、结合溶解度分析推断溶液发生变化时各成分的变化教学过程:引入:油墨粘在衣物上,用水洗不掉,用汽油可以轻松擦掉,为什么?少量蔗糖遇水,很快溶解完,熟石灰入水,基本不溶解,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学生任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神秘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可否比较甲乙丙的溶解性?若不可以,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得出多因素影响的物理量比较,需要控制变量进行对比。

(例如吸热能力)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并且也的情况下,该溶质进行比较。

问: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此温度下的溶解性。

学生填写:复习1:溶解度:一定下,某物质在溶剂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单位:例题1:(1)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克:,含义:(2)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填“对”还是“错”)(3)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填“对”还是“错”)(4)图1为表格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推断:甲物质是乙物质是丙物质是学生错题互相讲解,巩固溶解度的概念。

问:根据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得出合适的结晶方法。

问: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学生根据表格回答。

但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这是定性描述浓稀,那么我们又是借助什么物理量定量描述溶液浓度呢?复习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溶质:被溶解的部分)例题2.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复习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复习
• 4℃时密度最大——反常膨胀 • 吸收大量热量的功能-调节气温,
.
3、水的性质
• 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 定的混合物称为浊液。
•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 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 液。
•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 粉刷墙壁用的涂. 料、黄河水都
3、水的性质
•有些物质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 成新的物质。例如,把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会有少量碳酸生成。
.
1、酸碱指示剂
•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 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 示剂。
•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 溶液、无色酚酞溶液、pH试纸。
• 比较溶液酸碱性强弱,可选用 pH试纸。
.
2、溶液的酸碱性
• 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 • pH>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pH越
大,碱性越强; • pH<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pH越
CO₂ + H₂O === H₂CO₃
.
4、生石灰、硫酸铜粉末跟水反应
• 生石灰(氧化钙,calcium oxide)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 氧化钙(熟石灰,calcium hydroxide);
• CaO+H2O=Ca(OH)2 • 将二氧化碳吹入氢氧化钙水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物碳
酸钙(calcium carbonate),这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因; • CO2+Ca(OH)2═CaCO3↓+H2O • 白色硫酸铜粉末一遇水变为蓝色,生成五水合硫酸铜。
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 S= m(溶质)×100
m(溶剂)
m(溶质)/m(溶剂)=S/S+100
.
4、溶解度(solubility)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word文档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word文档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溶液(复习)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溶液世界复习》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通过9月月考、期中考试、11月月考,可以看出我们中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尤其是化学用语知识较扎实,我们认为成功的经验在于平时我们较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化学用语的掌握,并经常通过一些默写等形式进行阶段性的小练习,采用滚动式的阶段性训练形式,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双基得到进一步巩固。

但在学科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许多学生缺少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也不能很好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不能正确地表达,实验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习惯思维影响解题能力,有些学生对知识的钻研程度不够,思维的连续性不够。

二、复习的意图: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教师不但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方面的培养;不但要对学生在学科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进行熏陶,还要对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力求(1)加强基础知识的准确、扎实落实;(2)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3)增强实验的基本功与综合能力。

注重实验的过程和
细节、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特别是要重视实验教学。

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方案评价能力。

三、《走进溶液世界》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从化学的角度展示了多彩的水溶液世界,以我们最熟悉的水为主线展开。

第一节水,教材以水为线索,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水的自然循环、水的净化展开。

联系人类生活、生产需要洁净的水,以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学生实验引入水的分散作用,然后分析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第二节溶液,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

教材以实验探究贯穿其中,教育内容直观、具体。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新颖,独特。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的酸碱性的分析,了解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以及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继前两章关于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学习,本章对具体的物质——水进行分析、研究。

从宏观到微观,从特性到一般规律,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科学方法。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中最常遇到的一种分散体系。

人和动物的体液都是溶液;有机体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溶液,很多化学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溶液。

所以溶液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
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溶液,在科学中学习过一些最简单的溶液知识,在数学里学过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

学生在前两章里接触了不少溶液以及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今后还将接触更多的溶液。

学生在前两章中已学过的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有关物质按组成分类的基本概念。

以上是学习溶液的基础。

(二)、本章知识结构
(三)本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电解
3、水的污染和净化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
6、结晶和结晶水合物
7、溶质的质量分数
8、溶液的酸碱性
9、酸碱指示剂和PH值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和推断物质组成的基本科学方法。

2、用几何曲线来描述和分析物质溶解度的科学思维方法。

3、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选择指示剂测试、推断溶液酸碱性,并比较其强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行为习惯。

2、感悟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科学。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的组成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
4、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四、复习设计思路
课前印发本章认知目标进行知识整理,根据教师讲述的信息精加工和组织学习策略,布置学生课前对本章知识以“溶液”作为中心概念对本章其他概念(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溶液的酸碱性等概念)形成网络,对本章知识进行精加工,以有利于对知识的梳理和记忆。

教师收集学生整理知识情况,在课中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
生知识整理的结果,学生介绍整理知识路径。

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评价路径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完成本章知识网络图。

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网络图,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课堂第二部分教学扫清障碍。

第二部分是知识深化,应用提高。

通过溶解度曲线中静态点含义和点的运动的理解及曲线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基础题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复习结束后,下一课时针对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五、自我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交流、评价”等过程,让学生在复习中完成本章的知识网络的梳理,并在第二部分中以溶解度曲线中静态点的含义和点的运动设计成有关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复习练习题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重新的包装、设计,避免单调、机械、重复平时学生见惯的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趣味和意义,让学生感受不到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的新课标的要求。

本设计同时还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
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