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东道节度使研究四题_读金滢坤_林冠群等先生文后_肖超宇

合集下载

林冠群著《唐代吐蕃的杰琛》介绍

林冠群著《唐代吐蕃的杰琛》介绍
权 力
本 书 系 “ 藏 专 题 研 究 丛 书 ” 一。 一 种 , 蒙 第 台
北 : 藏 委 员 会 2 0年 3 蒙 0 0 月初 版 , 2 +7 页 , 计 +2 6 印 数 4 0 。 书 分 五 部 分 , 了解 其 全 貌 , 目次 如 0册 全 为 列
下:

( ) 三 吐蕃 按 本 土 建 制编 组 吐谷 浑 诸 部 并
四 、 吐蕃 兼 并 的外 邦ry lp rn 遭 g a— h a ( ) 谷 浑 统 治 氏族 成 员入 吐 蕃 中央 任 一 吐
要 职
[ 章 编 号 ] 1 0 - 57 2 0 ) 2 03 一 O 文 02 5X(0 2 0 — l 7 4
( ) 二 吐蕃 保 留 吐谷 浑 汗庭 并 赋 予有 限 的
意思是“ 王” 者“ 国、 小 或 小 小邦 ” ( 璞 按 ,h a , 又 列 举 P T. 2 7 一 些 段 落 , 些 段 落 是 记 灵 。勤 p r n . 18 的 这
古 域
关 于 它 , 者 一 般 译 为 “ 邦 邦 伯 ” 小 邦 王子 ” 王 学 小 “ (
维普资讯
・l 8・ 3
中 国藏 学 2 0 年 第2 ( 02 期 总第5期) 8
尧 ) “ 邦 ” 小 王 ” 王 忠 , 颢 等 ) “ 侯 ” 小 国 ” 成 的生 动过 程 。 ,小 “ ( 黄 ,诸 “
俄 域 、 若 垄

( )与 雅 砻 部 落 有 密 切 关 系 的ry l 四 g a—
第 一 章 是 提 出问 题 , 明资 料 。 . 1 8 有 说 在P T. 2 6
p rn 一 努 宁 古 、 域竹 昔 、 域 ry lp rn 林 冠 群 将 之 音 写 为 “ 琛 ” 这 个 词 。 ha 一 埃 琛 g a— ha ( 杰 )

吐蕃占领前的敦煌历法行用问题

吐蕃占领前的敦煌历法行用问题

吐蕃占领前的敦煌历法行用问题
佚名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内容简介:公维章博士著文认为,吐蕃占领敦煌前,敦煌地区就已自编历日产行用之。

本文依据大量敦煌文献题记和石刻资料加以讨论,认为吐蕃占领前敦煌行用的仍是唐王朝的官颁历日。

就研究方法来说,应该依据出土资料不断修订和完善后人所编的历表,而不可将后人的历表当作检验出土文献纪年资料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文末附有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中研院院士黄一农先生所编的唐《麟德历》表,可供参考。

【总页数】9页(P144-1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札记 [J], 郑炳林
2.试论吐蕃占领敦煌后期的鼠年变革——敦煌"永寿寺文书"研究 [J], 陈国灿
3.从《大历碑》看唐代敦煌的避讳与历法行用问题 [J], 公维章
4.吐蕃占领敦煌时期邈真赞问题的探讨——兼论唐代高僧写真像 [J], 杨娜
5.关于吐蕃占领期敦煌僧首的几个问题 [J], 李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福建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2023年福建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模拟测试卷(二)(含答案)

2023年福建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模拟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确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2.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 73 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 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 11 人,占 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 6 人,占 8.22%。

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隋末战争爆发B.开凿大运河C.隋灭陈,统一全国D.建立隋朝4.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5.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下列与材料所描述的景象相关的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③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④科举制度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开创殿试和武举考试7.“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的诗句反映了唐朝长安()A.丝织工艺的精湛B.商贸经济的繁荣C.城市人口的增加D.城市布局的严整8.下图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A.农业生产B.手工业生产C.商业贸易D.交通运输9.给如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通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11.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A.班超B.玄奘C.鉴真D.郑和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空格内应是()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南北朝D.五代十国13.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14.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分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同步分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汉朝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强大的匈奴便是其中之一。

汉王朝对其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最终将匈奴纳入汉王朝的管辖之下,设置使匈奴中郎将进行管理。

据此可知,汉代的边疆治理()A.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奉行开明的治边政策C.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D.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2.唐人杜环在其《经行记》中记载,当时大食国都城亚俱罗有“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阫、吕礼”。

这一记载说明,唐代() A.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B.国人在国外处于低下的地位C.向阿拉伯地区进行移民D.手工业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3.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其墓中出土的玻璃残片,经检测后与流行于公元50年至100年的罗马马赛克玻璃成分相同。

这可用于说明()A.东汉与罗马的经济交往频繁B.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证实C.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D.科技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手段4.下表是冼夫人的人物介绍,在“(二)”处可以填入()一、生平简介二、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三、反对分裂,拥护统一(一)支持陈朝削弱豪强割据(二)……四、余论A.与匈奴进行和亲B.推行屯戍政策开发边疆C.助隋朝统一岭南D.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5.唐代,各族人民聚居长安,包括突厥、回鹘、波斯等国的人,他们的身份各异,包括商人、使节、僧人、画师等。

湖南省湘阴县出土的招手胡人俑与架鹰胡人俑,穿着均为唐代典型的冠服,还原了当时胡人在唐生活的生动场景。

出现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民族间交流交融加强C.统治者开放包容的政策D.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6.据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六年(后改为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春节,赐胡饼、寺粥。

时行胡饼,俗家亦然”。

这一记载()A.寄托了中日世代友好的愿望B.赞颂了盛唐的经济繁荣景象C.反映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D.证明了佛教初步完成中国化7.元代急递铺的令牌正面用汉字书写,背面有回鹘体蒙文、八思巴蒙文、波斯文各两行。

唐代山南东道节度使略论[权威资料]

唐代山南东道节度使略论[权威资料]

唐代山南东道节度使略论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山南东道节度使于至德元载设立,一直存在至唐朝灭亡。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唐廷极为重视。

虽然在有些时期内山南东道发生叛乱,但在大多数时期还是遵守皇帝诏令,受中央控制。

文章从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设立以及地位,所领州数的变动及其原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此来看山南东道节度使对唐朝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对政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唐代;山南东道节度使;战乱唐睿宗景云年间,节度使始设。

自后天下分设四十余镇,节帅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唐廷所控之地仅东南几镇!魏博、淮西、淄青等藩镇已有很多人关注,而山南东道却缺少专门系统的研究。

山南东道除了具有唐代藩镇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研究山南东道,对了解唐中后期的政治军事状况,以及对节度使制度的研究都是有所裨益的。

文章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山南东道的情况作一考察。

一、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设立及其重要地位山南东道为山南道析分而来。

贞观元年(公元624年),唐太宗根据地形地势划分军事区域统一部署,共有10道,山南道为其一。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以山南道所辖甚阔,分为山南东西二道。

唐玄宗时分天下为15道,山南东道辖1府17州。

此时的山南东道尚为监察区,真正成为藩镇设节度使在唐肃宗的至德元年(756年)。

关于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设立时间,《新唐书·方镇表》记载:至德二载,“废南阳节度使,升襄阳防御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领襄、邓、隋、唐、安、均、房、金、商九州,治襄州。

”南阳郡即邓州。

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与之不同:至德元载,“七月,置山南东道节度使,领襄阳等九郡。

”吴廷燮《唐方镇年表》所持观点与《资治通鉴》略同。

笔者认为,山南东道设立的时间应于至德元载。

与大多数藩镇设立的原因一样,山南东道节度使设立于安史之乱时,设立的原因就是平叛。

06大唐盛世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6大唐盛世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原文版)

06大唐盛世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

由此可知,该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2.(2024·湖北·高考真题)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

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

这说明此时()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3.(2024·辽宁·高考真题)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

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4.(2024·广东·高考真题)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5.(2024·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①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①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①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绢马贸易频繁,形成了常规的互市和稳定的比价,到了唐中后期,一匹马可以换绢四十匹。

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社会文化失实部分之研究

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社会文化失实部分之研究
77。 86—189
Ⅷ傍石柱编著:《西藏考古大纲》fM3,拉萨:西藏人民出|扳牡,1 99l午,页15—3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万方数据
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社会文化“史实部分’’之研究
.23.
存疑笔法,系此一说。余《新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有关别.蒂为秃发利鹿孤之后的记载.固无论矣! 其:,认为叶蕃系出西羌者・{÷人比较上引诸书西羌说之记载.可分两种不同说法。第一,持主张吐 蕃本汉西羌之地,但未指明吐蕃就是西羌之族属者,为《fFi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外臣邵・国邑》; 第:,辛张吐替为西羌属者,为《新唐书・吐蕃传》,其云:吐蕃为西羌属,敞处河、湟、江、岷问,未与中国 通一居析支水两。按河、湟、江、岷间系指黄河、湟水、长江、岷江之间的地区,均位于今I]青海省境内及四 川、tj‘肃与青海接界等地。析支水则源出积石山,析支水又f1二赐支水.位于今青海积石山至贵德县一带,Lt 亦属今青海省境内。然而吐蕃系崛起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然后再东北向青海发展,攻下白兰、多弥、吐谷 浑、党项等地.方领有古西羌之地,诚如王吉林先生所言.河湟江岷系为吐蕃所侵夺,非其本土,吐蕃若为 西羌属.则地近中原,断无不通中国之理。② 由此I『见,第一种丰张似乎较为妥切,仅说明吐瞢所在之地,为西羌之地。《新唐书・吐蕃传》等却直 称吐瞢为西羌属,可能未明《旧唐};・吐蕃传》所载之真义,将本西羌地误成“本西羌属”,余如《册府元 龟・外臣部・种族》的“率西羌别种”,及《唐会要》的“本汉西羌之种也”.则属源自《新唐书・吐蕃传》的
亟待修正。
众所J土j知,倘若基本史料错误,那么根据这些错误的基本史料所作的研究.对藏族误解将更形深入, 自然无法获致吾人在史学研究所揭橥的标的
力,或导引至错误方向。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及解析】15.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

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

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

21世纪以来国内唐蕃关系研究评述

21世纪以来国内唐蕃关系研究评述

第35卷第3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5No.3 2015年5月QIANNAN MINZU SHIFAN XUEYUAN XUEBAO May.201521世纪以来国内唐蕃关系研究评述李红阳(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摘要:唐蕃关系研究是唐史、吐蕃史和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公元7世纪到9世纪大唐与吐蕃和战的具体史实和相互交往的一些细节。

21世纪以来,国内唐蕃关系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梳理,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唐蕃关系;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K24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89(2015)03-0033-05AReview ofResearch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Tang and Tubo in21st Century in ChinaLI Hong-yang(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Xizang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712082,Shanxi,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and Tubo is one of important researches in history of Tand Dynasty,Tubo and Tibetology,which reflects the real history of declaring peace and details of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ang and Tubo from7th century to9th century.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there are many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and Tubo.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and sort them and further provides the specific idea.Key words: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and Tubo;research;review一、唐蕃关系研究总结和梳理唐蕃关系研究一直是史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因为此时大唐和吐蕃先后崛起并相继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所以处理唐蕃关系是当时大唐和吐蕃的重要政治课题之一。

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为中心

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为中心

第40卷第6期Vol.40No.6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9年11月Nov.2019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为中心陈明迪,陆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24)摘要:唐代墓志记载了多位史书未载的唐朝派往吐蕃的使者。

李思谅于贞观年间出使吐蕃,抚慰高原诸部。

金城公主府典籤贾令琬和宗室子弟李知新曾在唐中宗时作为随行使臣,随金城公主入蕃,负责与吐蕃的交涉。

裴仙先作为睿宗的亲信,于景云年间唐蕃关系紧张之时,出使吐蕃,消除彼此间猜疑,促使唐蕃关系走向和睦。

关键词:唐蕃关系;李思谅;贾令琬;李知新;裴備先中图分类号:K87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19)06-0034-09收稿日期:2019-10-02作者简介:陈明迪(1991-),男,山东淄博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相关民族、人物、事件研究及分年、分类辑注”(项目号:17ZDA212)的阶段性成果。

吐蕃自兴起之日,与唐王朝对峙二百余年,期间和战不断,而双方的使者往来十分频繁。

因此在唐蕃关系的研究中,唐蕃交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对此,学界以往根据汉藏史料的记载,已经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①出土的大量唐代墓志中,出现有几位曾担任过出使吐蕃的使臣,但传世史料未载,也未见有学者论及或虽有论及但仍有值得深入探讨之处。

今据出土墓志,于此辑录诸人,对其出使吐蕃史事进行考证,以便充分认识唐蕃交往的历史。

一、仓部郎中李思谅李思谅,赵郡赞皇人,新旧《唐书》无传,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之仓部郎中与祠部员外郎下载有其名。

②其出使吐蕃事,亦未见诸于史册。

墓志云“君讳思谅,赵郡赞皇人也。

唐代吐蕃诗研究

唐代吐蕃诗研究

懈名:馋莎
’日期:触…詹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名:锄够
日期:夕口,p年r月,p日
导师叛巍托步 导师签名:彦、Uu,
日期:7汐1
7--年j‘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L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意途塞握交后澄蜃;旦坐生;旦=生;旦三玺筮查:
social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ibetan
poetry of the
Review in detail the author of the
poetry groups,content classification,and artistic features.Tibetan poetry of basic
suffered
Tang Dynasty and
poem.Princess historical
event
the exchange.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action of political

唐蕃科技交流

唐蕃科技交流

唐蕃科技交流一、历算 1、天文历法据藏文史书载,吐蕃很早就特别重视历算,为建立本民族的历算体系,首先吸取汉地的历算方法。

《五部遗教》说:“历算之术实由汉地传入,系那囊氏萨拉君译汉为藏文者”④。

《红史》记载说:“其时(指囊日松赞时)从汉地得到历算与药物”⑤。

成书于1434年的《汉藏史集》不仅指出朗日伦赞时期,由汉地传入历算“六十甲子”,而且明确地说“这是最早的历算”。

建立了统一的吐蕃政权的松赞干布,又“自东方汉地及弭药获得工艺及历算之书。

”⑥随着松赞干布与唐文成主的联姻,汉地的历算与卜算方法也陆续传入。

据《汉藏文书》载:松赞干布认为“作为使世人消除疑虑愚昧的办法,若能将印度和汉地的历算在吐蕃推广,对社稷必定有益。

”遂选派察达丹、朗措多勒、恰迦冬衮、达米达卡赴唐朝学习。

并要求他们说:“你等前往汉地,学习有益于吐蕃之经典文籍……再者,生死之卜算、年月四时之法,因这些属于汉地,故此你等应向学者学习之。

”此四人抵汉地后,随即向一位汉地精通历法的学者贾墀摩诃衍学习。

贾墀摩诃衍者将三部中型手卷之历算书籍赠给四位吐蕃人,此三部书是:《明灯续》、《无上大无畏》及《天地寻踪》。

这些吐蕃学生学会生死卜算及年月四时之区分法后,返回吐蕃。

松赞干布又让他们将所了解的一切有关五行图表及历算之学问均译成藏文。

在文成公主带入汉地历算和松赞干布派人赴唐学习历算之前,汉地历算在吐蕃的传承是这样的,据载,最初是一位名叫帕巴强贝的人,他将汉地历算讲授给拉仓巴,以后此人又传给斯贝拉莫南杰玛,后人又依次相传:拉旺德珠吉杰布、鲁嘎波昌斯赛加、嘉达波切、航嘎、嘉多日及贾墀摩诃衍,而此贾墀摩诃衍正是松赞干时期向查达甸等吐蕃人传授历算的汉地学者。

他所教的四位吐蕃人后来被誉为“吐蕃四学者”,其中恰嘎冬衮也有传承,其世系被称为嘎仁益西杰波仓,在汉地历算方面,这一世系特别精通“地学”①,所谓“地学”可能是勘舆之学。

关于汉地历算,以恰嘎冬衮最为精通,在四人献出他们所译的汉地历算样书之后,查达甸(又作芝达甸)曾对此做了详述,但恰嘎冬衮反驳查达甸的解释,此后朗措多勒又做了讲解,而恰嘎冬衮又找出朗措多勒的错误,并向赞普做了补述。

最新-西藏地方文献考略 精品

最新-西藏地方文献考略 精品

西藏地方文献考略摘要有关西藏的地方文献不多,本文择其要者加以考释,主要探讨文献形成背景、作者简况、版本源流、文献价值,并对某些文献的讹误做了必要的订正。

关键词西藏;地方文献;考略中图分类号204.7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0139201903—0131—07唐代以来有关西藏地方状况的纪事、纪程、通志等汉语地方文献,数量不多。

现存西藏地方文献,估计有30种左右,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刘元鼎所作《使吐蕃经见纪略》。

元、明两代虽设立宣政院统辖吐蕃全境僧俗事务,政令、专使、边臣往来不断,但专门记载地方见闻的文献极少流传。

从清初开始,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更为密切,达赖、班禅喇嘛以及各呼图克图多次接受清朝皇帝封号,西藏僧俗行政要务直属中央。

此后,朝贡关系的密切、驻藏官员的任免、军旅人士的往返、商贸流通的增加,使人员往来日趋频繁,纪事、纪程之作渐多,也开始有综合性的通志类地方文献问世。

焦应旃所撰《藏程纪略》、吴廷伟《定藏纪程》、杜昌丁《藏行纪程》、佚名《西藏志》、松筠《卫藏通志》、黄沛翘《西藏图考》、陈观浔《西藏志》,就是其中比较著名者。

虽然这些地方文献对藏学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在传抄、流传过程中也偶尔出现作者歧误、内容归属不当、文字错讹、年代不清等问题,应当进行必要的考索、辨析。

根据前辈学者对上述问题已有的认识,结合有关西藏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爰就平素读史所得,笔者对以上所列西藏地方文献的作者概况、成书背景、卷目内容和文献价值做一些初步的订正、梳理工作。

一孔之见,未必精当,乞请方家教正。

一、刘元鼎《使吐蕃经见纪略》刘元鼎,唐大理寺卿。

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得知回鹘与唐和亲,乃遣使者尚绮力佗思来朝,要求会盟。

唐王朝下诏许之。

穆宗以大理寺卿刘元鼎为会盟使,右司郎中刘师老为副使,主持会盟仪式;诏令宰相与尚书右仆射韩皋、御使中丞牛僧儒、吏部尚书李绛、兵部尚书萧倪、户部尚书杨於陵、礼部尚书韦绶、太常卿赵宗儒、司农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绰、右金吾将军郭镟同吐蕃礼部尚书、会盟使者论纳罗在京师西郊正式会盟,唐王朝批准了赞普拟订的盟约。

吐蕃节度使考述

吐蕃节度使考述

吐蕃节度使考述
金滢坤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吐蕃为了对唐与周边部族作战,将其本部的军事部落联盟组织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相结合,在唐蕃冲突地区设置了五道节度大使,专事该地区的军事、民政及对唐及周边部族的外交等事务.吐蕃五道节度大使的前后名称及其内部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改为"吐蕃东境五道节度使"、"吐蕃东鄙五道节度使",下设五"道"节度使,诸"道"节度使下,又设若干小节度使.该制度为吐蕃在唐蕃冲突中取得优势起了积极作用.
【总页数】8页(P97-104)
【作者】金滢坤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2;D691
【相关文献】
1.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及驿站述考
2.五代时期幽州卢龙节度使辖区沿革考述
3.吐蕃大相论钦陵考述——兼论噶尔氏家族的衰亡
4.吐蕃噶氏家族发展考述
5.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奴”等群体社会地位考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吐蕃瓜州节度使初探

吐蕃瓜州节度使初探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Tibetan Governor Of
Guo Zhou
作者: 金滢坤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出版物刊名: 敦煌研究
页码: 20-25页
主题词: 敦煌;职官制度;吐蕃;唐;瓜州;节度使
摘要:吐蕃瓜州节度使是吐蕃占领瓜沙地区后将其本部的军事部落联盟组织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相结合、在瓜沙地区设置的一种吐蕃域外军政机构,隶属于吐蕃东道节度使,其辖区为瓜沙二州;又是吐蕃统治敦煌的最高官员,把持着瓜沙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宗教各方面的大权,是吐蕃赞普在该地区的最高代言人,在唐蕃争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读四件河西吐蕃文书——解读吐蕃文献之商榷

重读四件河西吐蕃文书——解读吐蕃文献之商榷

重读四件河西吐蕃文书——解读吐蕃文献之商榷
林冠群
【期刊名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42)002
【摘要】黄文焕先生于1984年所出版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一书中,译解四件残缺不全的河西吐蕃文书,并以之考证了吐蕃史上诸多重大史事.笔者重读四件河西吐蕃文书,发现黄文焕完全误解了四件河西吐蕃文书,并误证了相关史事.本文重新解读,意在说明了解历史语言的重要性.如何正确理解古藏文,是为唐代吐蕃史研究入门的基石.
【总页数】15页(P55-69)
【作者】林冠群
【作者单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台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4
【相关文献】
1.解读敦煌吐蕃文书P.T.1286号写卷及其历史内容
2.敦煌吐蕃文书P.T.1095号写卷解读
3.王锡与S.1438文书中的沙州长官--吐蕃统治河西时期的"破落官"
4.锅·饮食·王权──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5.温故知新——重读《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体会之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七年级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5月七年级阶段性练习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的考试时间共60分钟,2.历史试卷考试为闭卷考试,不得参考书籍、相互借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

”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2.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余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的唐代“在下”的制度是()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郡县制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制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表明他()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4.唐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欧、虞、褚、薛,李、孙、颜、柳,颠张狂素,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

导致唐代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社会风气的开放C.科举考试的推行D.重文轻武的政策5.舟山有一镇山之宝——杨枝观音碑,它竖于普陀山杨枝禅林大殿中,碑上镌有唐朝某画家所绘观音立像,右上角镌“……普陀圣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

下列画作也是由此公所绘的是()A.《步辇图》B.《送子天王图》C.《女史箴图》D.《洛神赋图》6.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大批丝绸锦缎、包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

该事件()A.显示了唐朝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B.加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C.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的高皮繁荣D.推动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根据下面两幅图,这说明()唐长安平面图日本平城京平面图A.中日实行相同的政策B.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C.唐文化影响周边国家D.唐王朝注重文化扩张8.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唐代;吐蕃;军事占领区;东道节度使
〔中图分类号 〕 K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5-8575(2015)增刊 -0101-007
DOI:10.15970/ki.1005-8575.2015.s1.018
唐代吐蕃政权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建立了 军事占领区,它成为吐蕃王朝得以与唐、回鹘等 势力分庭抗礼的重要手段。有关唐代吐蕃军事占 领区建制的问题,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金滢 坤先生的《吐蕃节度使考述》较早考察了吐蕃东 境五道节度使的设置与辖区,他提出所谓“东境 五道”是源自唐人的认识,它的真正内涵其实是 指 在 其 领 域 内 以 东、 以 北、 以 南、 以 西、 陇 山 以 西 的 广 大 边 境 领 域。[1](P.97-104) 接 着 金 氏 又 就 吐 蕃 瓜 州 节 度 使 的 建 置 撰 成 专 文, 并 提 出 吐 蕃 瓜州节度使属于吐蕃河西道节度使管辖。[2](P.2025) 林冠群先生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并就金氏提 出的五道节度使辖区和建制重新做了梳理,他首 先提出吐蕃军事占领区所设的军镇或军事行政区 (khrom)是具有吐蕃特色的本土制度,并非吐 蕃仿造或学习李唐的节度使制,亦非吐蕃设有李 唐的节度使官职制度,只不过是后代汉文文献附 会唐制而已;林氏还提出宰相兼任诸道节度使,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肖超宇(1988—),男,湖北武汉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3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史
及西北民族史。
101
的军政规划和吐蕃河西北道建制的问题,黎氏认 为吐蕃军事占领区只有东、南、北三道,前人提 出的西道可以划入北道;陆则进一步提出吐蕃的 河西道节度使并不存在,而文献中的“吐蕃东北 道节度使”应为吐蕃河西北道节度使的别称。①
二、吐蕃首相不得兼领地方节度使
这一问题历来为学界争论之焦点。金滢坤先 生在《吐蕃节度使考述》中认为存在兼领现象, “五道节度使”当为五“道”节度使的总称,每 “道”设一节度使,以为军政中心。“东鄙五道 节度使”、“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实为同一职官, 并由内大相兼领,符合吐蕃大相兼领节度使的制 度。他举《新唐书·吐蕃传》记载为例:“时皋 围维州,赞普使论莽热没笼乞悉蓖兼松州五道节度 兵马都统、群牧大使,引兵十万援维州”,[15](P.6099) 并 指出此“论莽热”即吐蕃内大相,没笼乞悉蓖即 其人名,松州为吐蕃东境五道节度的治所。林冠 群先生则不赞同这一观点:他首先指出吐蕃中央 透过宰相会议管辖 bde-khams,首席宰相是为德 论的直属长官。吐蕃疆域辽阔,宰相会议政务繁 重,所以身为宰相会议召集人的首席宰相,或宰 相会议的成员兼任 bde-khams 的德论之可能性极 低。宰相会议不仅要管理 bde-khams 事务,其余 如中央及 mdo-khams 地区等事务,均得处理,无 法偏重于某区。而论莽热被赞普任命为“内大相 兼东境五道节度兵马使、都统群牧大使”,则是
总 体 来 看, 中 外 学 者 在 吐 蕃 军 事 占 领 区 建 制 的 研 究 方 面, 已 做 过 许 多 工 作, 但 尚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仍 有 不 少。 例 如 吐 蕃 东 道 节 度 使 设 置 于 何 时、 吐 蕃 宰 相 能 否 兼 领 地 方 节 度 使 的 实 职、 故 洪 节 度 使 究 竟 属 于 吐 蕃 东 道 还 是 南 道 管 辖 等 若 干 问 题, 皆 有 进 行 讨 论 的 必 要。 所 以 本 文 试 图 在 前 人 的 基 础 上, 就 上 述 几 个 方 面 进 一 步 作 些 探 讨。 不 当 之 处, 尚 祈 方 家 指 正。
释褐,辟河西节度掌书记。神鸟令李大简尝 因醉辱炎,至是与炎同幕,率左右反接之,铁棒 挝之二百,流血被地,几死。节度使吕崇贲爱其才, 不之责。后副元帅李光弼奏为判官,不应,征拜 起居舍人,辞禄就养岐下。[9](P.3419)
《唐方镇年表》以杨炎尝任河西节度掌书记,
寻而诏用刘晏为陇州刺史,辞日奏曰:点污名 贤,曾未 相见,所由但 以为逆 所引,悉皆系狱。臣至 州日,请一 切 释免。上可其 奏。晏至州,上毕,悉召 狱 囚,宣出放 之。觌 既 以为贼 所署,耻 而 还 家。半 岁余,吕崇贲为河东节度,求书记 之士。在朝多言 觌 者,崇贲奏 觌 左卫兵曹河东书记,敕 赐衣一袭, 崇贲送 绢百疋……后四日,觌 遇疾卒。[11](P.2669-2670)
一、吕崇贲其人与吐蕃东道 节度使的设置时间
金滢坤先生引敦煌文书 P.2555 号文书《为 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蛮书》记载,并据《唐方镇 年表》指出“河西节度使吕公”为吕崇贲,似有 不妥。[1](P.99) 笔者以为吕崇贲并非河西节度使,《为 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蛮书》所载“今我河西节度 吕公”恐另有其人;该文书是否可以如金氏推定 为宝应元年(762)所作,尚待考证。吕崇贲在两《唐 书》中无传,其事迹仅零星存于本纪及他人列传 当中。天宝十四年(755)冬,时值安史之乱, 朝廷以李麟菲材,遂以吕崇贲往代河东太守、河 东道采访史。[6](P.3339) 十五年(756)六月潼关失守, 罪责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斩李而释王、吕。 [7](P.3312) 吕崇贲究竟去向如何,史籍阙载。然《唐 方镇年表》仅据《旧唐书·杨炎传》断言吕于干 元二年(759)至宝应元年(762)任河西节度使, 恐有失当。 《 [8](P.1224-1225) 旧唐书·杨炎传》曰:
只是暂时及处理紧急事件之兼职而已,事成回朝 则免去兼职,这 成 为 吐 蕃 中 央 官 吏 暂 兼 边 职 处 理事务的惯例。[3] (P.3-17) 这两种观点目前基本 上已为学界所认可,然而关于吐蕃五道节度使的 辖区仍存在一些争议。朱悦梅先生利用文献指出 唐时尚有“吐蕃中节度使”存在,弥补了前人对 五道节度使之“五道”认识的缺憾。[4](P.74-80) 黄 维 忠 先 生 在 此 基 础 上 根 据 汉 藏 文 文 献, 论 证 了 “mdo gams kyI khams”(朵甘思道)即吐蕃中 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他认为雅摩塘节度 使就是和州节度使,理由是“dbyar mo”可对 “ 大 夏”,“thang” 可 对“ 川”, 所 以 雅 摩 塘 为大夏川。大夏川在今甘肃临夏地区广河县沿川 地区,唐时恰属河州大夏县辖地。河州节度使为 汉称,雅摩塘节度使为藏称,属于吐蕃东道节度 使。[5] (P.58-64)实际上两者的地理位置并不吻合, 仅从语言比较来堪同仍显得有些薄弱。黎桐柏、 陆离两位先生分别撰文讨论了吐蕃王朝后拓辖区
暂时及处理紧急事件之兼职而已,事成回朝则免 去兼职,此为吐蕃中央官吏暂兼边职处理事务的 惯例。[3](P.15) 笔者找到一些材料,似可补充说明 林先生的观点,即虽然吐蕃首相无兼领边境节度 使之先例,但以众相身份仍可兼领节度使。《新 唐书》载:“(大历)三年,虏引众十万复攻灵 州,略邠州。先是,尚悉结自宝应后数入边,以功 高请老,而赞磨代之,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15] (P.6091) 尚悉结即尚结悉,又作尚结息、尚结思、尚给 思、尚结力思,所谓“请老”,即以年高请求退 休,[16](P.2901) 既然“赞磨代之”,说明吐蕃上层 决策机构同意了尚结悉提出的退休请求,尚结悉 理应部分或完全交出应有之权力。但从实际情况 看来,尚结悉只是交出了东道节度使的权力,并 且交权后仍积极参与对唐朝的作战,他最终离职 时的身份为吐蕃内大相。“先是”一词说明在至 迟大历三年(768)之前、至早宝应元年(762) 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尚结悉完成了与尚赞磨权力 的交替。而在永泰元年(765)秋九月,“仆固 怀恩诱吐蕃、回纥之众,南犯王畿。吐蕃大将尚 结悉赞磨、尚悉东赞、尚野息及马重英率二十万 众至奉天界,邠州节度使白孝德不能御,京城戒 严”,[17](P.5240) 尚结悉仍与尚赞磨一起行动,且 结衔、名次在赞磨之前。这说明在公元 765 年时 尚结悉仍然权力在握,似乎还未交出东道节度使 的 权 力。 交 权 时 间 当 在 公 朝边境后拓辖区的军政区划》,《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33 卷第 4 期,第 49-53 页;陆离:《吐蕃河西北道节度使考》,《中国藏学》2013 年第 S2 期,第 39-47 页。
102
者误以为是升杨炎为“河西判官”,其实不然。 《唐方镇年表》以至德二年至干元二年河东节度 使为李光弼,疑误。[13](P.412-413) 据旧《肃宗本纪》、 《李光弼传》知,至德元年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交 出兵权时,李光弼官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兼河东节度副使、河北节度使,虽然承业 交出兵权,但史籍并未明文记载光弼转承河东节 度使,相反在至德二年下达给李光弼的诏书中其 官 称 仍 带 有“ 河 东 节 度 副 大 使 ” 之 衔。[14](P.3305)
肖超宇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军事占领区制是吐蕃王朝向外扩张过程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为吐蕃在与周边势力的
冲突中取得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相关史料,针对唐代吐蕃东道节度使建制 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细部考察,重新考量了东道节度使的设置时间,并指出故洪节度使应属于吐蕃南道节度使 管辖而非东道,以及东道节度使的辖区理应不包括吐蕃北道的范围,所谓吐蕃“五道节度使”仍由五道构成, 不可省之为三道。
2015 年 增 刊 第 42 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upplemnet,2015 Vol.42
唐代吐蕃东道节度使研究四题
—— 读金滢坤、林冠群等先生文后
因 此 笔 者 推 测 自 王 承 业 后, 河 东 节 度 使 继 任者极可能为吕崇贲,而李光弼成为天下兵马副 元帅后,河东节度副大使对其而言更多的只是一 个头衔而已。① 综上所述,吕崇贲所任应为河东 节度使,而非河西节度使,P.2555 号文书《为 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蛮书》之“河西节度吕公” 当 另 有 其 人。 金 氏 据 此 推 断“ 上 赞 摩 至 迟 到 宝 应元年已‘秉东道数节’”,[1](P.99) 恐难以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