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试卷二语文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试卷(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作品是文化最鲜活生动的载体,它们以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手段,记录和表现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底蕴,充盈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同时又可以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甚至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文艺创作要发挥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加需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石来攀登文艺“高峰”。纵观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系列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是个根源。
因历史虚无主义而否定历史,就会创作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或英雄人物的作品。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就会创作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这是由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缺少坚守和深刻认知,造成价值混乱和精神缺失。
当下,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对文化发展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就会造成利益至上。
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文艺创作领域表现突出。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的变革经历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创新实践。到了近代,中国引入西方现代诗,形式和内容都脱离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轨道,诗歌的力量渐渐式微。解决这一状况的方法是“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既要吸收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也要接纳现代西方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冲突和张力的阐释,来找到自己的中国方法、本体立场、东方身份。概而言之,要再创诗歌的“高峰”,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样才会避免因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而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
近代中国曾经借西方文艺理论和创作思潮来推进中国文艺创作的转型,这种影响今天依然存在。过度倚重西方,导致中国传统文艺价值在当代的失语。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避免崇洋媚外,是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文艺“高峰”都具有理论自觉和自信,作品往往折射出理性的光辉,自觉或不自觉地扛起独特的民族美学旗帜,践行、发展甚至自创一套美学理论,成就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摘编自章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筑就“高峰”的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表现的内容是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其外在表现手段是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
B.当代文艺作品一定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底蕴,具有当今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又是当今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
C.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抱着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而否定历史,否定传统文化。
D.不把自己当成文化的传承者,缺乏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责任意识,是部分文艺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的表现。
答案 A
解析B项“当代文艺作品”扩大了范围,原文为“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C项“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问题”错,“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且“否定传统文化”不准确,原文为“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D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从概念入手,围绕着文艺作品阐述其内涵、特征、作用,并引出下文。
B.文章论证当下文艺创作系列问题根源时,先摆出一些现象,再揭示其中原因。
C.文章中间的论证部分采用逐层论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论证。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并对文章主旨有提升作用。
答案 A
解析A项第一段先谈“文艺作品”这个概念,再谈“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这里谈的不是“文艺作品”,而是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进而谈对“文艺创作”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作品之所以能成文艺“高峰”,关键在于它能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并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
B.“走中国诗歌创新之路”并不是要排斥我国古典诗歌的思想和审美价值,而是要融合中西诗歌文化,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与身份。
C.对以创新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缺少继承,造成有影响力的原创匮乏,既是缺失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缺失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D.当代文艺作品缺失了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是由于当代文化界崇洋媚外,从而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冲击,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
答案 D
解析“祟洋媚外,从而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冲击,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错,从原文“增加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足够的自信,避免崇洋媚外”可以看出,“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价值标准的坚守”是“崇洋媚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69年来,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尤其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
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秋高日暖的美好季节,各族各界群众就纷纷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庆祝活动中,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抒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真挚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69年沧桑巨变,69年春华秋实,家国文化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
庆国庆,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传统文化呈异彩,国庆佳节味道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庆期间,有景区开展歙砚雕刻、诵读《朱子家训》、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每天参加这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次。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9年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秦平《让国庆假期多点文化味儿》,陕西传媒网2018年10月04日) 材料二:
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要快,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成为消费新热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旺盛,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16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8个百分点。6~8月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4亿元,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