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13.2 内能
“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
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
.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
学法指导: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观察来获
学生活动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
否有相似之处?
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为高中继续学
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
物理概念。

②演示实验B 小组讨论。


注。

观察要仔细,对事物变
要让学生看,还要做。

教师要让两组同学来做这个实验,
次细做。

能是等效的。

或“降低”)。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
.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内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是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热学的基础,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一、内能三、温度、内能及热量的区别与联系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实质(1)做功(2)热传递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观看、思考、回答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13.2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13.2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13.2内能说课稿(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教法上主要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乐趣,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法上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观察与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程序我计划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分析类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应用概念——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装有热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的视频,再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三个问题:(1)瓶塞弹起时是否做了功?(2)能够做功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那么推动瓶塞做功的能量来自哪里?(3)你还能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热”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跳动等)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瓶内热空气推动瓶塞弹起做功的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里“热”对外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这个环节,我计划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内能概念。

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对比情景“运动的瓶塞”、“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建立与形成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瓶塞有动能热运动的水分子有分子动能发生形变的弹簧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势能宏观现象微观世界运动的瓶塞具有能。

《内能》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下面我从教学过程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意图。

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欣赏一段视频...。

学生的情趣被迅速调动起来,提出“烟花弹腾空而起的机械能来自哪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内能》。

环节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构建内能的概念内能概念的构建,我的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

理由有3:①内能概念比较抽象。

②学生抽象能力还不足,但模仿能力强。

③学生已有宏观能量——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基础。

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分析:“图中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为什么?”,“这一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分子有没有能量呢?”学生自主总结,类比机械能建立内能的慨念.....。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与方法是并行的,(见多媒体)...强调像这样......,叫类比法。

以内能概念的构建为例,给与学生科学方法——“类比法”的显性化教育。

紧接着对上述情景加以拓展和延伸。

提出这些问题...(多媒体)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得出.....既突出了重点,又深化了学生对内能的理解。

二、合作实验,探究改变内能的方式认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实验创新上做了一些努力。

1、合作探究改变的内能方式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利用手边的器材,尽可能用多的方法使火柴燃烧起来。

通过组织展示、归纳分类,使学生认识到...[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 说明 ]:这个实验选择了实验室随手可取的器材:火柴、酒精灯、凸透镜等进行了简单的教学设计,操作简单,火柴易燃,现象可显性强。

学生很容易观察分析认识到内能的改变方式。

2:深化再探: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改变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3.2 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3.2  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2节内能说课稿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内能》,《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前面所学《分子热运动》的延伸,又为后面其他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明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

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时学习我计划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

2.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掌握类比的科学方法。

(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出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内能的概念。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的内能。

知道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小实验的方法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本节知识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定义以及内能改变的实质。

因为内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需要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内能的这种观念,以及理解内能是什么?4.教学难点:知识点较多,对知识点的分离规划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清晰认识掌握。

5.教学关键:对内能的定义形象化使学生印象深刻以及生动讲解改变内能的方法。

6.教法学法:(1)通过情景式导入新课,播放神七升天的视频,引入了新课。

创设了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2)放慢语速,在不同知识点之间稍许停顿。

在利用板书把知识点一一列出,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层次感,突破难点。

(3)利用课堂小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方法。

使知识点形象化,达到抓住关键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准备大胆放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我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

【2019-2020】九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九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九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配有活塞的玻璃筒、硝化棉、烧瓶(可乐瓶)、打气筒、塞子及管子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能——内能。

二、合作探究1.内能[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开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生]开水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弹性势能。

[师]以上说法都不准确,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水蒸气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师]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师]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师]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生]足球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生]足球有速度,具有动能。

[生]足球内的分子在做热运动,具有内能。

[师]弹簧发生形变时,具有哪些能量?[生]具有弹性势能和内能。

[师]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九年级的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的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 放出 ) 热量,温度升高( 降低 ) ,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 是否被举高 , 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 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期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期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等量热水的内能 炽热灯丝的内能比 比冷水的内能大 不亮灯丝的内能大
第十三页,共32页。
温度相同大杯水 的内能比小杯水 的内能大
质量相同的滑轮 和木块无法比较 内能
第十四页,共32页。
结论 内能的大小与物(ji体él(ùwnù)t:ǐ)的温度、质
量、状态、物质种类等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wēndù)越高,内能越 多。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
•内能 (nèi nénɡ)
第一页,共32页。
三.分子间存在(cúnzài)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 斥力。
• 当r=r0 引力(yǐnlì) = 斥力
• 当r>r0 引力(yǐnlì) > 斥力
• 当r<r0 引力(yǐnlì) < 斥力
• 当r>10r0 无作用力
第二页,共32页。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jīběn) 内容
和 分子势能 的总和 叫做(jiàozuò)物体 的内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大能就 越。
2、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 它们的内能是否(shì fǒu)相同?如果不同, 哪一个的内能大?
第十九页,共32页。
想想(xiǎnɡ
取一根粗x铁iǎ丝nɡ,)做我做们有什么办法使
粗铁丝的温度(wēndù)升高,内能增
运动(yùndòng)着
有动能
的分子呢?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由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第五页,共32页。
(fēnzǐ) ?
(shíkuài)
(dìqiú)
落石 块 由 于 地 球 吸 引 而 下
势② 能石
块 和 地 球 互 相
吗互 相 吸 引 的 分 子

2019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教案:13.2内能

2019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教案:13.2内能

2019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教案:13.2内能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们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 让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

3. 让幼儿们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们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气球、木块、滑轮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温度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气球的故事,让幼儿们了解到物体内部有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内能。

2. 讲解:用热水和冷水来解释内能的概念,让幼儿们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 实验:让幼儿们自己动手,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

4. 练习:让幼儿们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烫手,为什么物体会在地上滑行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们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内能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时,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进一步探究内能的变化,例如通过实验,让幼儿们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内能变化,以及内能的变化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关于“内能”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引入环节的故事讲述是重点之一。

2019年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人教版 教案:13.2内能

2019年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人教版 教案:13.2内能

2019年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人教版 教案:13.2内能
1 / 1
内能
课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
教学重点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方法 讲授、综合分析 教 具
无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二、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改变量,单位为焦耳.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题: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 . 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 . 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 . 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 . 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选项C 正确 四、小节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五、作业 课后习题
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 讲解
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
思考问题
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对比法得出分子具有动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两种宏观物体的能量——动能和势能。

◆探究活动1:请尝试触摸一下实验桌上的这些物体,说说感受?装有热水的热水袋铁块冰块学生代表回答问题进行实验承接以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知识具有连贯性。

亲身体验,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内能1.定义: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探究活动2:尝试用不同方法点燃实验桌上的火柴,然后组间交流。

实验、观察、交流拓展思维,创设情境。

点燃火柴的方法:(1)利用打火机引燃;(2)利用火柴盒外壁摩擦使之燃烧。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有温差的物体彼此接触时,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的现象。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差。

◆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用手指按住实验桌上的温度计的液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人的手指温度高于室温,在人的手指和温度计液泡之间发生了热传递,热传递改变了温度计的内能。

进一步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探究活动4: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操作,思考该实验现象的成因并尝试进行解释。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思考、实验、总结思考、实验、总结动手实验,加深印象。

课程重点,教师多配以讲解、分析。

◆探究活动5: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矿泉水瓶、圆底烧瓶和气筒,开展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瓶盖弹出后瓶口的现象。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组间小游戏:请背对蜡烛的同学猜一猜,很烫的铜丝是蜡烛烤热的还是别的同学用手弯曲变热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课程重点,教师多配以讲解。

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

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

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

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2 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简单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导出物体分子的内能,体会类比的过程,从而掌握物体分子的内能。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类比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难点:内能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物体的动能及势能运动员把足球踢出去,此时足球具有______能;弹簧被拉长,弹簧具有_____能。

2、引入新课: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可能有________。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进行相互吸引,那么分子之间具有__________。

3、实验视频演示:水沸腾后,塞子飞出来。

水分子对外作用!因此分子具有内能。

4、 分子内能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上图表,从分子运动角度分析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

5、 播放视频2:空气压缩点火仪6、 播放视频3:压缩空气对外做功7、 播放视频4:酒精点火对外做功例题: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8、 课堂小结9、 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在下列的选项中,通过做功实现物体内能改变的是( )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学生做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二)总结归纳
总 结 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知识点
(三)、作业:课堂:P10、1题、2题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 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而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 看到。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种,都是什么
(4)热传递的概念及发生热传递的条件
(5)热量
要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组织学生自学
A、老师引导学生看书,在教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B、 讲解实验操作上要注意的事项,及在掌握的要点,观察的现象
C、老师给学生几组实验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对不同的语境中热的含义不同
3、出示并解读自学提纲
(1)内能的概念以及单位
(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内能?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2、组内交流,培优补差
在小组内以优带差,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目标的要求
三、质疑精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材的处理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组教材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体验等学生资源,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和实验出发,让学生深入浅出的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三、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内能和热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上主要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乐趣,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法上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观察与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程序
我计划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分析类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应用概念——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装有热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的视频,再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三个问题:(1)瓶塞弹起时是否做了功?(2)能够做功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那么推动瓶塞做功的能量来自哪里?(3)你还能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热”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跳动等)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瓶内热空气推动瓶塞弹起做功的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里“热”对外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建立概念
这个环节,我计划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内能概念。

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对比情景“运动的瓶塞”、“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建立与形成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瓶塞有动能热运动的水分子有分子动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势能
宏观现象微观世界
运动的瓶塞具有能。

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具有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能。

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统称为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能。

在此突出过程与方法,延伸,观察生活,举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继续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弹簧恢复原状没有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

分析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内能,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再追问学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初步得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类比,细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来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顺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内能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先是小组合作,尽可能地想出各种办法让一段铁丝温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组为获胜。

我深入学生之中,积极的看、积极地听、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根据需要给学生适时、适当的指导。

然后组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列举出来的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通过组内合作讨论,组间相互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说课中如何说,讲课中如何做?
第三环节: 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再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通过能量流向图建立和形成热量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我计划先组织学生做演示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的变化。

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变化?并通过让学生感受篮球放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的变化来验证猜想。

(实验时,把气针插入篮球,让学生先感受一下篮球内气体的温度,再把气针对着风车的风叶,看到风叶转动,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再让学生继续感受篮球内气体温度的变化)
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以及用“冰露”矿泉水瓶分组实验、观察、体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变化的两个过程。

知识的应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

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借助了学生体验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学问,物理来源于生活,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并让他们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
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
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

试试推进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

布置这一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为后面热机的学习做个铺垫。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功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以教学的逻辑线列出了课题“第二节内能”及三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三、热量
七、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本着新课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本节教学设计能注重从学生已有的体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过程,领悟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并对概念加以理解和应用。

通过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知识与思维能力得以共同发展。

使“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勇于探索。

教学方法上,本节教学设计能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互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多赏识、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简而言之,教学设计都是课前的设计,而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学生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想和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指正和帮助。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