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内能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bd58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5.png)
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知识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是一个状态量,与物体的宏观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
以下是初三物理内能单元的知识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无关。
2. 影响内能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 质量: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 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相同质量下,内能可能不同。
3.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4.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5.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内部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的热传递,通常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
6.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计算公式为 \( Q =mc\Delta T \),其中 \( m \) 是物质的质量,\( c \) 是比热容,\( \Delta T \) 是温度变化。
7.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8.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成正比,但不是线性关系,因为分子势能的变化也会影响内能。
9. 热机原理: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体现,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1.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12. 熵: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与热机效率和热传递过程有关。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如何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在物体之间转换。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02c1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b.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质的一种宏观性质。
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二、内能的特点1. 内能是一种宏观性质,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所组成的。
2.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会增加。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内能增加。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少。
例如,当我们冷却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内能减少。
四、内能的转化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内能与电能的转化: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内的电子发生热运动,内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五、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当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实现内能的传递。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地球上。
3. 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例如,风扇吹来的风可以带走我们身体的热量。
六、内能的应用1.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例如,空调可以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 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内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总结:九年级物理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内能的特性和转化来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转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三物理知识点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3eeeb389b0717fd5360cdc3c.png)
内能【知识梳理】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的初步概念:热和能 1.2. 3.是分子 和.定义:.单位: .计算: .种类: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6d2a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8.png)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其中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内能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初中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
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微观层面看,物体的温度是由分子运动状态的平均值决定的。
其中,分子的运动包括平动、转动以及振动等。
这种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内能。
二、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转移的方式,而内能则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物理学中,内能的增加往往与热量的吸收有关,即物体吸收的热量会增加其内能。
而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则会减少。
三、内能的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可以转化为物体对外做功和吸收的热量之和。
而温度变化则是内能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一定量的热量传递给物体时,其内能增加,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反之,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减小,温度则会下降。
四、内能与物质状态的关系物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不同状态下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对应的内能也不同。
固体状态下,内能较低,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规则;液体状态下,内能较高,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松散;气体状态下,内能最高,分子之间间距最大。
五、内能转化与守恒在物理学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内能也不例外。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例如,当水在锅炉里加热时,水分子的内能增加,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水蒸气,内能就转化为了蒸发热。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守恒的原则得到了体现。
六、内能的应用内能的概念和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中。
例如,热水瓶能够保持水的温度,就是利用了内能的特性。
热水瓶内部有一层隔热层,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保持热水的温度。
七、内能的实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进行探究。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3d31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d.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反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三、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是通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做功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例如:搓手取暖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四、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钻木取火。
具体来说,钻木之所以能够取火,是因为在钻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五、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也会转移。
六、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如火力发电厂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二是利用内能来做功,如蒸汽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
七、防止内能的危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或做功,但也要注意防止内能的危害。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中要防止废气带走过多的热量;在房屋建设中要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火灾等。
八、内能的主要用途:1.发电:内能可以用于发电,例如核反应堆发电,其能量可以用来驱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能。
2.推动和转移重物:内能也可以用于推动和转移更大的重物,例如火箭升空。
3.提供动力:内能还可以用于提供动力,例如汽车发动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来驱动车辆前进。
4.改善生活质量:内能还可以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地暖、热水器等设备利用内能来提供温暖和热水。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fac2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e.png)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45de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0.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f55b5469dc5022aaea00f6.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大全【篇一】【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V排÷V物=P物÷P液(F浮=G)V露÷V排=P液-P物÷P物V露÷V物=P液-P物÷P液V排=V物时,G÷F浮=P物÷P液【篇二】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G物且ρ物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002f97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2.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内能。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热机的效率。
-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减少摩擦;使燃料充分燃烧等。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
-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
2. 原子及其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 导体和绝缘体。
-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4. 电流。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4a3626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7.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内能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内能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对内能的相关概念、特性以及应用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中的微观能量总和,包括物体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部各种运动形式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组成等因素。
二、内能的特性1. 内能与温度: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内能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内能。
2. 内能的转换:内能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转换。
例如,当物体受到外界的加热时,其内能会转化为热能;而当物体做功时,内能则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内能的转换过程是一个能量守恒的过程,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3. 内能与物态变化:内能的变化与物体的物态变化密切相关。
当物体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时,其内部微观结构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内能发生变化。
例如,物体融化时,吸收了外界的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凝固时,释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三、内能的应用1. 热量计算: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转换密切相关,因此在物体的加热、冷却等过程中,可以利用内能的性质计算热量的大小。
根据内能的定义,热量可以表示为Q = mcΔT,其中 Q 表示热量,m 表示质量,c 表示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变化。
2. 状态方程:内能与物质的物态变化以及温度变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内能的特性建立物质的状态方程。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我们可以推导出内能的变化与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热机效率的分析:内能与热机效率的关系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应用。
热机的效率可以用内能转化为功的比值来表示。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f612d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能量表现,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无关。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表现形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反之,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内能越小。
三、内能的改变方式1. 热传递:通过物体间的直接接触或辐射,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从而改变物体的内能。
2. 做功:对物体做功(如压缩气体)或物体对外做功(如气体膨胀),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热容量与比热容1.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其温度变化的量度。
热容量越大,物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小。
2.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五、内能与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内能的讨论中,这意味着物体吸收的热量将转化为增加其内能或对外做功的能量。
六、内能的计算内能的计算公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W表示物体对外做的功。
七、实际应用1. 热机: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汽车引擎、蒸汽机等。
2. 制冷设备:通过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实现冷却效果。
八、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与内能相关的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过热或过压导致的危险。
九、结论内能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物体的温度、热容量、比热容等因素紧密相关。
了解和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更高级的物理课程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本文仅为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和学习应结合教材和实际课堂内容进行。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c2d0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a.png)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使得能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越好,热传导越快。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分子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能量。
热辐射的速率与物体的表面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快。
3. 热对流:物体内部的液体或气体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能量。
热对流的速率与物体的流体性质和温度差有关,流体性质越好,温度差越大,热对流越快。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
吸热过程中,物体的分子会吸收外界的热量,使得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增加内能。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放热过程中,物体的分子会释放出热量,使得分子的热运动减弱,从而减少内能。
四、内能与物态变化1. 相变过程中的内能变化:在相变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一定量的热量,使得内能发生变化。
例如,物体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时,吸收热量使得内能增加;物体从液体转变为气体时,吸收热量使得内能增加。
2. 气体的内能变化: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其温度有关,与体积和压强无关。
当理想气体的温度增加时,其内能也会增加;当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也会减少。
五、内能与热量的关系1. 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是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减少。
2. 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六、内能与热容的关系1. 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热容可以分为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两种。
2. 定压热容指的是物体在恒定压强下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定压热容与物体的内能变化量相关,定压热容越大,内能变化量越大。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9e70c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a.png)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第一章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位移: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可以为正、负或零。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为正、负或零。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为正、负或零。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为正,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为负。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平均速度 = 总位移 ÷总时间。
3. 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时间,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0.5 ×加速度 ×时间²。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有受到重力作用,速度始终在增加。
- 公式: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下落时间t = √(2h ÷ g),下落高度 h = 0.5 × g × t²。
第二章压力与浮力1. 压力- 定义: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 公式:压力 = 力 ÷接触面积。
2. 浮力- 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 条件:物体浸泡在液体或气体中,其表面上下两侧受到的压力不平衡。
- 原理:浸泡在液体中体积相等的物体所受浮力相同。
- 公式:浮力 =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
第三章热学知识1. 热量- 定义: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单位:焦耳(J)。
2. 热平衡与温度- 热平衡:两个物体接触后,无净热量的交换,达到相同的温度。
- 温度:物体内微观粒子运动的平均速度。
3. 热传导与导热性- 定义:物体内部传递热量的方式。
- 导热性:物体导热的能力。
4. 科学家与热学- 华氏、摄氏、开尔文温度尺- 热能守恒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膨胀与热收缩第四章光学知识1. 光传播与光速- 定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 m/s,称为光速。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e2229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d.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九年级物理内能全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全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e784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a.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全章知识点内能(Internal Energy)是物体分子内的能量总和。
它可以通过分子内的振动、转动和激发等方式来体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全章知识点。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分子内各种形式的能量总和,包括分子的振动能、转动能和激发能等。
内能是一个宏观物体的微观分子能量的总和。
二、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和做功来实现。
当物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或进行功交换时,内能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变化可以用△U表示,其中△表示变化量。
如果△U为正,表示内能增加;如果△U为负,表示内能减少。
三、内能的传递与转化1. 内能的传递和转化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方式实现。
2. 热传导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能量传递的过程,如金属导热。
3.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辐射来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如太阳辐射热。
4. 对流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流动导致的能量传递,如空气对流。
四、内能的计算1. 内能的计算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来实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初内能加上进入系统的热量和做功,等于系统的终内能加上从系统输出的热量和做功。
2. 内能的计算公式为:△U = Q + W其中,△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热量的变化,W表示做功的变化。
五、内能与物态变化1. 内能与物态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当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时,物体可能发生相变,如固体融化成液体、液体沸腾成气体等。
2. 在相变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会改变其内能,但温度保持不变。
六、内能与温度1. 温度是指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内能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内能正比于温度。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U = nCΔT其中,U表示内能的大小,n表示物质的物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七、内能的应用1. 内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内能的扩张特性,可以制造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46c913769dc5022abea0018.png)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扩散现象含义:1、现象、扩散现象例子2 气体扩散现象例子:)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1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2)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3(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 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2 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3)开水中放一块糖,固体扩散现象例子: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1)( 1毫米扩散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 2()方也会发黑)(3 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扩散现象说明了:3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2 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5 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固体很难被拉伸。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3(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2 )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1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如气体分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子;破镜难重圆)气三态物质的液、3、固、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节内能第2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19bd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2.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有关内能的知识。
内能是物质分子或原子运动的能量总和,它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物理过程。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内能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的能量总和,通常用符号U表示。
内能可以通过传热、做功和做功热效应的方式表达。
1. 传热方式:内能的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碰撞传递热量,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辐射热量。
2. 做功方式:内能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来表达。
当物体发生位移时,分子或原子的位置和分布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内能。
比如物体的体积改变时,内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内能与物体的性质内能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以下是几个与内能相关的重要性质:1. 温度: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高低反映了物体内能的大小。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水平。
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2. 熔化和凝固:当物体受热增加内能时,达到熔点时,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内能增加;当物体散热减少内能时,达到凝固点时,物体由液体变为固体,内能减少。
3. 汽化和凝结:当物体受热增加内能时,达到汽化点时,物体由液体变为气体,内能增加;当物体散热减少内能时,达到凝结点时,物体由气体变为液体,内能减少。
4.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受热增加内能时,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剧,物体体积增大,出现热膨胀;物体散热减少内能时,分子或原子振动减弱,物体体积减小,出现热收缩。
三、内能与物理过程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性质相关,还与物理过程息息相关。
以下是几个与内能相关的物理过程:1. 等压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物体受热增加内能,温度升高,体积也随之增大。
此时,内能的变化等于所吸收的热量减去所做的功。
2. 等体过程:在等体条件下,物体受热增加内能,温度升高,体积不变。
此时,内能的变化等于所吸收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30ee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f.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分子内部各种微观运动方式形成的总能量。
它包括物体的热能、化学能和物态能等。
内能是物体热力学性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内能的表达式1.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两种常见的表达式:Q = mcΔT 和 Q = mL。
其中,Q代表热量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ΔT代表温度变化,L代表物质的潜热。
2. 比热容和潜热的概念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潜热是指在相变过程中,单位质量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内能的转移与转换1. 内能的传热方式内能的传热方式主要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形成的热传导;对流是指流体内部传热的方式;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来实现的热传递。
2. 内能的转换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
例如,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这就是内能转换的过程。
四、内能的应用1. 内能与温度变化内能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例如,加热一杯水,水的温度升高,内能也随之增加。
2. 内能与相变在物质进行相变的过程中,内能不发生改变。
例如,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不会提高温度。
3. 内能与机械能转换内能和机械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
例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时,物体内部的分子会发生振动和碰撞,使内能增加。
五、内能的控制与利用1. 内能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来实现温控。
例如,加热器通过控制加热元件内部的温度来控制室内温度。
2. 内能的利用内能可以被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和工作。
例如,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从而推动发动机的工作。
六、总结九年级物理内能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内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传热方式,转换与应用等。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78c4ef284ac850ac02420b.png)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5、分子动能:(1)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运动的,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6、分子势能(1)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分子势能(2)分子作用越大,分子势能越大7、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内能(2)内能的单位:焦耳(J)(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4)内能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有关(5)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内能不可能为08、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两物体最终温度相同。
?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
?9、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注: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10、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11、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用符号Q表示。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内能
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运动
规律。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
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转换。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内
能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相关概念。
1. 内能的定义与性质
内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能量总和,用符号"U"表示。
内能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物质的组成等因素有关。
对
于一个孤立系统而言,其内能是一个守恒量,即在系统内部发生
的能量转化过程中,内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 内能的计算
内能的计算需要考虑物质的质量、热容量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
根据物质的热容量公式,内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U = mcΔT
其中,U表示内能,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通过计算内能的变化,可以了解物质在热交
换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3.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能也
会增加;当物体的温度下降时,其内能会减少。
这是由于温度的
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发生相应的改变。
4. 内能的转换与能量守恒
内能的转换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内
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等。
同时,其他
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的总量保持
不变,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5. 内能的应用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内能的计算方法来估算物体的最终温度或热量的
变化。
此外,内能的转化与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密切相关。
6. 内能与热传导
内能也与物质的热传导有关。
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
振动和碰撞传递热能的过程,通过热传导,内能可以从高温区域
传递到低温区域,使得系统达到热平衡。
7. 内能与物态变化
内能在物质的相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由一种物态
转变为另一种物态时,其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冰块融化
为水时,内能被吸收,而当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内能也被吸收。
这些相变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也可以通过计算来估算。
总结起来,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
及了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转换的概念。
通过对内能的定义、
计算、与温度的关系、转换与能量守恒、应用、与热传导的关系
以及与物态变化的关系等方面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