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给种子旁通生长的力量!——“交换律”教学实践与反思
读书心得 生长的力量——读《种子课》有感
读书心得生长的力量——读《种子课》有感趁着假期读了《种子课》这本书,从此书的名字就可以对这本书的内容略见一斑,读完此书,使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很多疑惑顿时解开,还给我很多启迪。
以下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想法:一、教师讲授新知识时,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也就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有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撑,要有努力之后能达到的水平,只是这些教学理论相对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中所阐述的来说有些枯燥难懂,而俞老师深入浅出的将这个道理进行讲解。
其中他结合具体的课例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将小学阶段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进行整理,从厘米的认识入手,追溯到孩子入学前的知识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并且并不满足本节课的学习,还要向后延伸后续将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只有老师能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把控,才能将知识讲深讲透。
这样下来,《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入学习的土壤,然后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就是种子课的力量,它是极具生长力量的课型。
二、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
原来我们解方程都是要求学生用等量关系来解,而用等量关系解方程需要学生记住一些等量关系式,而这样学习解方程就变成了像语文课那样需要死记硬背的课,对部分学生老师难之又难,这是我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
俞老师认为“这就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会称狗为“旺旺”,是因为这样比记住狗更容易,并且狗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后面改正也比较容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让这个阶段的孩子记住狗这个单词。
”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更需要俞老师这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精神,如果孩子实在学不会或者不能理解,我们不如放慢节奏,不强求,慢慢等待,相信孩子终究会明白的。
三、教学更应该关注隐性知识。
关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俞老师借助《负数》这节课的课例进行图文并茂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我们不得不震撼俞老师给我们的重要提示,作为一线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只关注显性知识的传授,当然没有问题,甚至变换不同形式,可以将课上的非常成功。
读《种子课》有感——曹毅
今年4月底去深圳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由于自己要参加教学比赛,当时有各种疑惑需要解决,有幸的与各位专家一起交流,刚好遇到俞正强老师,也得到他的指导,由于时间问题他不能一一解答,就给我推荐他写的《种子课》。
回来之后怀着愉悦的心情把它读完,收获颇多。
里面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之前我已经对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理念有所耳闻,本校也有老师对此做过解读,但是那精髓,那庐山真面目我还没能真正见识,因此一直被深深的吸引与翘盼。
书中第一张空白页的正中间写着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带着这个疑问和好奇,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阅着里面每一个字。
用一句很接地气的话说这本书,就似乎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片段一:莳也若子,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对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经验之中。
如果知识是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
再者,广而言之,我们的学生本身便是一颗来自天地的种子,不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
那么就不是白纸可以随意涂鸦,他们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带着生长收藏的使命而来,作为心情的园丁,我们需要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
书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说到一个学生对教材中的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题目很不解,存在学习困难,但是俞老师巧妙的换成早饭吃粽子的题目,学生却能用很好的解答,并超越整数,竟然还能解决小数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我想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生活中养成了生活型的数学思维,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或许是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水平。
那么我们就得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合理科学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
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
思与行》读后感
文陈丹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C)》
【年(卷),期】2017(0)1
【摘要】记忆回到2014年的10月,我参加了一次全国的小学精品课堂展示活动。
一位数学教师上完"面积的认识"后,有老师提问:"您的课上得特别好,但一节课
上60分钟,我们怎么操作呀?"执教老师这样回答:"有些数学课要做加法,有些
就要做减法。
"当时我对话里的意思不甚了解,读完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后,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样的课就是种子课呀!正是因为有了种子课的深刻,才能有后续生长课的简约!一正一负之间体现了教者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总页数】1页(P63-63)
【关键词】学习起点;时光荏苒;卷首语;学习经验;自主成长;教育家杜威;知识系统;教育方式;台时;心理影响
【作者】文陈丹
【作者单位】洪江市芙蓉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6
【相关文献】
1.给予『种子』生长的力量r——《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J], 陈丹
2.“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 [J], 俞正强
3.\"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特级教师余正强《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赏析 [J], 王苏林
4.生长的力量,不可量自会强——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探究 [J], 陈丽芳
5.数学是讲道理的课——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J], 祝红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种子课》读后感《种子课》读后感1《种子课》这本书几年前就买来看过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一单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学期又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很多视频课,给人的感觉是他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虽然他的风格,我是学不来,但我认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生产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和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将这种内在的联系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
以《克和千克》为例,课前先让孩子们称一称身边的一些物体,再掂一掂,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课中又让他们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课后又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克和千克,估一估。
在此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否则久而久之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便会缺乏生命的活力。
为使学生有旺盛的生长力,我们教师应上好每一节“种子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
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知识与经验活动相连的关键点)、发展的节点(知识与知识相连的关键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各种零件似的各种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他们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种子课--读后感》
3.贴近学生,感悟其发展
•面对我们的孩子,每个学生都值得等待,我们要贴 近他们的身心去感受他们的童言,尊重他们的童智, 作为教师从不放弃对学困生的努力,我们可以指导 他,可以观察他,但请不要放弃他,耐心的等待他 静静种子萌发的力量。
4.反思自己,力求突破
文中指出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师,并不意味着教师 的成功,单单的思想和教育也不能带来学科上的专 业知识的加深,必须两者并行,教师不同于学者— —学者知识广而深,注重不断纵向发展,教师则应 该以博学多识,广泛综合,注重学科知识,注重教 学心理学的实际结合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组 成。
《种子课》 读后感
•种子课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它给 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教育 读物,这本神奇的读物纠正了我的 自以为正确的教育认识偏差,指引 我层层剥析,孜孜不倦映证我的教 学,正如它所说的:“将数学根植 于土壤之中,才能避免死记硬背”, 将学生比喻为天地之间的一颗颗种 子,而我们作为教师需要用心去体 悟、去尊重,去唤醒。!
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在数学的教学中,对整本教材的内容不能 单纯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拿到一本教材,应该深入去分析教材, 拆解教材,划出关键的章节作为重点讲授的重难点突破,同时 对每章的重难点再进行按重要节点进行划分,做到重难点心中 有数。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突破重难点,将学生们一颗颗种子 生长的力量激发出来。
2.打破认知,上好种子课
《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之基本样式》中首先从教 师视角形式和课的知识类型对课堂进行了分类。
在新授课及复习课分别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 其基本样式进行了提炼和步骤的顺序疏导,同时给 出了参考的实际案例供给我们进行研学。
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让我加深了对课堂的细 分方式及上课的基本形式的掌握,同时也为有信心 上好种子课埋下了我心中的种子!
生长的力量,不可量自会强——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探究
48
JIAOXUE FANGFA
生长的力量,不可量自会强
———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探究
◎陈丽芳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种子课”,是指对学科知识学习具有极为关键 作用,能够帮助知识实现迁移与生长力量的课程. 数学教学 实践中,教师如何利用种子课实现高效教学,帮助学生完成 整体知识点 的 构 建,提 升 数 学 素 养,已 经 成 为 重 点 关 注 课 题.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三角形”为例子,深入探究种子课 强大的生长力量,并 结 合 笔 者 的 教 学 经 验 提 出 相 关 的 教 学 策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 8
( 三) 逐步深化,研究本质 深入到“三角形”知识点的本质内容中,并实现有效的 记忆理解,才能够发挥其“生长”的种子课作用. 在课堂中, 具体需要学生确定三角形大小比对的关键要素. 教师同样 可以通过图形的 展 示 向 学 生 呈 现 大 小 的 直 观 比 对 ,但 这 一 定要注意逐步深入、逐步引导. 如下图 1,教师先不要将三角 形图案全部露出,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一个三角形更大?” 此时,学生的普遍回答为“一样大”. 但是,随着图形的完整 展示,学生会发现 此 足 三 角 形 的 大 小 还 需 要 关 注 到 三 角 形 底边、高两组数据,主 要 这 两 组 数 据 到 充 分 的 前 提 之 下,才 能够有效比对大小.
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能够成为日后相关图形学习的铺垫,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空间观念理解的积累.
【参考文献】 [1]俞正强. 数学教学设计的关键: “立序”与“选材” [J]. 人民教育,2009( Z1) : 20 - 22. [2]王瑾. 以“角的度量”为例谈对种子课的认识[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 8) : 9 - 11,68.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种子课》读后感《种子课》读后感1《种子课》这本书几年前就买来看过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我越来越感觉到每一单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学期又拿起这本书看起来。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很多视频课,给人的感觉是他教学语言诙谐、风趣,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虽然他的风格,我是学不来,但我认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那么这棵树的生产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和节点,谓之“种子课”。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将这种内在的联系不可断绝视为生命过程,那么种子课的提出和实践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数学学习。
以《克和千克》为例,课前先让孩子们称一称身边的一些物体,再掂一掂,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课中又让他们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课后又让他们到生活中寻找克和千克,估一估。
在此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否则久而久之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便会缺乏生命的活力。
为使学生有旺盛的生长力,我们教师应上好每一节“种子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
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知识与经验活动相连的关键点)、发展的节点(知识与知识相连的关键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各种零件似的各种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他们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中班种子活动课教案反思
中班种子活动课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种子活动教材,主要围绕“认识种子,了解生长”的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种子的秘密》和第五章《种子生长记》,详细内容涉及种子的种类、结构、生长过程以及种子与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基本种类、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重点:种子的种类、结构和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实物、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放大镜、种子、土壤、花盆、浇水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引出种子的主题。
2. 种子的认识(10分钟)教师展示种子实物,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了解种子的种类和结构。
3. 种子的生长过程(15分钟)教师利用PPT、视频等形式,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与植物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种子生长的实例,引导幼儿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种子、土壤、花盆等材料,指导幼儿动手种植,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种类2. 种子的结构3. 种子的生长过程4. 种子与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种子生长过程。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种植一种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分享,让幼儿对种子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交换律》教学反思
《交换律》教学反思《交换律》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整个过程同学从已有的学问阅历的实际状态动身,通过质疑、猜测、例证、观看、沟通、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到了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化“交换律”这节课中,我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同学讨论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体验到了数学问题的产生、遇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
花更多时间关注同学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学问中有没有呢?激励同学从已有的学问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看、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胜利的情感。
2、注意教学内容的现实性〔1〕找准教学的起点。
在过去的学习中,同学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熟悉,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同学发觉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同学的熟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我首先引导同学用辩证的目光观看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生活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引导同学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学问中有没有呢?举例说明。
〔3〕改良材料的呈现方式。
教材只是供应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我在敬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同学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
让同学参加教学材料的供应与组织,给同学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同学的身心得到了一种胜利的体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并能够培育同学的察看力和动手本领。
二、教学准备1. 种子悬挂设备2. 大型种子模型3. 玻璃容器4. 纸杯和种子5. 白纸和彩铅三、教学流程1.导入老师拿出种子模型让同学察看,并询问同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途?2.探究老师拿出种子悬挂设备,给同学演示如何将种子放入其中,并让同学依照老师的步骤完成操作。
同时让同学围绕玻璃容器开口处放置一些种子,同学可以用纸杯或直接用手放置,让同学感受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种子有哪些区分。
3.呈现老师让同学察看种子悬挂设备中的种子,引导同学看到种子的外壳、内胚乳、种皮和胚芽等结构。
引导同学关注每个种子胚芽的方向和位置。
4.实践老师将纸杯中的种子倾倒在白纸上,搭建小型的种子生长环境,让同学用彩铅标记胚芽的位置。
并请同学记录下每个种子的生长情况,促进同学察看力的培育。
5.总结老师让同学总结整个过程,复述察看到的种子的外貌特征,内部结构和生长情况。
并让同学思考:种子为什么能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它都需要什么?为什么有时候种子即使在土中,也不会生长?这样可以让同学联系自身阅历,促进同学察看和思考本领的训练。
四、反思教学过程中,同学表现活跃,能够在探究中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且听从引导,亲自实践。
但是由于时间较紧,不同的阶段需要给同学留足坚固结实的时间。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大察看难度,例如要求同学在每天的生活中察看自然界中的种子的多样性,并自行找出规律,或者更加重视家庭与学校的科学联动,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种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种子的奥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孩子们将了解种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子的基本结构,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 学会观察种子,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学会观察种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实物、放大镜、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观察盒、植物生长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幼儿园的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发孩子们对种子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通过PPT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
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们描述所观察到的种子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4. 观察种子(10分钟)每组发一个种子观察盒,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引导孩子们记录观察到的种子特点。
5. 互动游戏(10分钟)“种子找家”:教师说出一种植物,让孩子们找到相应的种子。
“种子接力”:分组进行种子传递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观察种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2. 内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种子的功能:植物繁殖、传播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成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种子,描述其结构、颜色、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对种子观察的细节,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种植活动,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种种子》及教学反思
种子的生长过程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 示种子从发芽到生长成植 物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生 命的奇妙。
种子的种植方法
讲解种子的种植方法,包 括选种、浸种、播种、浇 水等步骤,并示范正确的 操作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种子、图片、动画等直观教 具,帮助幼儿形成对种子的感性认识 。
实践操作法
游戏法
幼儿个体差异
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对于个别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采取个别 辅导、增加练习等方式进行帮助。
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提供种植的实践机会,以巩固和拓展幼 儿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05
CATALOGUE
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
课程资源整合
教材资源整合
课程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种植活 动,结合幼儿园小班的年龄特点,以 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结 构和生长条件,认识常见 的种子类型。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 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 能够描述种子的生长过程 和变化。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生命的尊重,培养他 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生长条件,以 及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让他 们在观察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和经验。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种子的定义和种类
向幼儿介绍种子的概念, 以及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 、颜色、大小等特点。
2024年中班科学详案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
2024年中班科学详案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种子”进行,包括种子的结构、种类、生长过程以及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并学会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类及生长过程。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实物、图片、PPT、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种类。
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种子进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学生用画纸、彩笔记录观察到的种子结构,并尝试绘制种子的生长过程。
4. 小结与互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课堂游戏(10分钟)教师设计“种子找家”游戏,让学生将不同种类的种子与对应的植物图片进行配对。
六、板书设计1. 《种子》2. 内容:种子的结构:种皮、胚、营养组织种子的种类:豆类、谷物类、花卉类等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画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茫茫书海里邂逅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们的老师们”。
刹那间,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有博大教育情怀的俞老师,他不仅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指引着我们,而且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同行的我们。
以下是本站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感谢学校、感谢教研组、感谢数学学科带头人,让我的寒假有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陪伴。
这个寒假不是空闲空虚空洞的,而是充实收获丰满的,这本书举了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让我走进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师带给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一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什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
另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就某一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该是种子课;就某一知识领域而言,每一节种子课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述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
当发展至一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
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一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说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从教学要求来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俞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课无非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
种子课给种子以生长的力量
师: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咱们长沙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
一样长吗?
分米的认识:体验单位的适宜性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厘米,现在请同学用厘米描述一下书本、铅笔 、桌子、教室的长度,然后来分享我们描述的体验。(学生度量活动 并记录结果)
师:让小我组们交来流这分结享是果一。长下我度们单的体位验的。 第二课时。就知识而言,新的东 生:用厘米量西书、不铅多笔比了较,容易重量要准。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单位的 生 生::桌教子室也 的容 长度易 度量 量量准 起有, 来就 就适是 对宜比不较上性辛,,苦不。准以。此接受比厘米大的单位——分 师:那你们有米什么。结论吗?
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用厘米测量不大的东西比较合适,测量更大 的东西就不合适了生:是的。 师:数学中为了方便,为桌子这样的对象的度量规定了一个不同的单位 ——分米。今天我们一起看书,看看“分米”是怎么回事。 ……
种子课,以深刻达成简约
假设我们一二年级长度单位是这样认识的,那么后面教学面积 单位的课时,也可以这样来教学:
《圆的认识》
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你想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听明白他的想法了?谁还有不同意见? ……
《百分数的意义》
(1)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
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
98 100
。
(2)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20%。
这里的20%表示蛋白质占牛肉的
20 100
。
(3)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
这里的29%表示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29 100
。
选19择07030合适的百分数,填1950入下面的括53号里。290 77.%2
97.3% 4% 150% 38% 2.7% 60% 45% 冰川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用心播种,让生命之光闪耀课堂——读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在2013年3月23日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目睹了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风采,观摩了他的“种子课”——《用字母表示数》,感叹于他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地交给学生,能真正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折服于他上课“朴素无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
于是,心里就想着自己也能像俞正强老师那样上出富有生命力的“种子课”,给学生生长的力量。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便购买了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自此,便于他有了亲密接触。
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表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看这句话,心里就想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读完此书,不禁感叹:这样的老师,他的他的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他的学生是有生命成长动力的。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云: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其义本指"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谈的是植树的经验。
"俞老师巧妙地将其引用到教学中,把数学课分为“莳也若子”和“置也若弃”两种类型,余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就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这样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就能够叫做种子课。
有些课能够“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能够称作生长课。
在书中,俞正强老师用《温度》、《厘米的理解》、《分米的理解》、《米和毫米》、《用字母表示数》等案例说明了什么是“种子课”,什么是“生长课”。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这些种子课的意义,就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这样,学生的所有经验会支撑种子的芽实行生长。
且观我们平时的数学课,都在急于求成中用“填鸭”方式把那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将需“生长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土壤的深层,远离阳光与雨露,抹杀了“种子的生命力”,让孩子们逐步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失去知识的渴求,失去问题的探索欲望……而种子课的特点就是“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让种子慢慢发芽,逐渐生长,给课顽强的“生命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班种子教案含反思
小班种子教案含反思教案标题:小班种子教案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西瓜等)。
2. 花盆、土壤和水。
3. 相关绘本或故事书,如《种子的奇妙旅程》等。
4.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5. 画纸、彩色笔和贴纸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5分钟):- 与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并让他们猜测这些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子的植物。
- 与幼儿分享一本关于种子的绘本或故事书,引发他们对种子的兴趣。
2. 实践活动(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盆土壤和一些种子。
- 引导幼儿将种子种在盆中,并给予适量的水。
- 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植物生长情况,鼓励幼儿用绘画、贴纸等方式记录。
3. 反思活动(10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种子种植的过程,询问他们有哪些新的发现和体会。
- 让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 与幼儿一起总结种子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种子。
4. 结束活动(5分钟):- 与幼儿一起欣赏他们绘制的植物生长图,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 与幼儿一起合唱植物相关的歌曲,如《播种歌》等。
教学延伸:1. 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植物的变化。
2. 带幼儿参观附近的花卉市场、农田或植物园,让他们亲身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3. 与幼儿一起制作植物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用纸杯制作花盆、用彩纸剪纸制作植物形象等。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种子的种植活动,引发了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反思环节,幼儿能够回顾整个过程,并描述出植物生长的变化,说明他们对种子的认识有所提高。
《交换律》教学反思
《交换律》教学反思《交换律》教学反思1今天完成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由于借班上课,上完后感觉自己前半节课发挥得不如后半节课,不过学生对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交换律对减法、和加减混合的应用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这节课,我从学生以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理解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提出除了帮助我们验算外还有什么强大的功能!接下来利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进而发现还可以使减法简便,加减混合简便!使交换律得以推广!听完课后,赵老师没来得及喝水就结合这节课进行了评析。
赵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素质,作为骨干教师课堂扎实,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赵老师提出这节课可以从经验拓展的角度,让学生从更多的生活实例入手,从道理上理解“交换”,如8+74+2、想:原来有8本作业,先拿来74本又拿来2本,我们可以这样,先拿来2本,又拿来74本,都表示现在有的,因此8+74+2和8+2+74是相等的。
再如:35-17+5,可以这样想公交车原来有35人,下去17人,上来了5人,可以这样想有35人,上来了5人,又下去了17人。
这样的结果都表示现在有的因此人数是一样的。
结果是相等的。
“理”上的理解更容易让学生从根上明白算理。
我在教学时,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下的工夫多了一些,学生举例少了点,这样总感觉形式上稍多了点,另外“验证”更多的是验证这种方法可以,但不能在道理上理解,赵老师提出可以看看马刚老师的课例。
也鼓励我们多去看看名师的课例。
从第一次听课得到王宏主任的指导,指出“苹果”的贯穿,课堂练习的量,今天得到赵老师的指导,自己感觉收获很多,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从备课到上课,用了两天的时间,昨晚还熬夜制作课件到11点多,虽然累,但自己有了收获,此时感觉一切累都值得!《交换律》教学反思2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班有男生27人,女生31人,班上一共有多少人?生:27+31=58人师:我还有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你知道吗?生:我猜是:31+27=58人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什么不同?生:计算的都是总人数。
“交换律”教学实录与反思
“交换律”教学实录与反思四、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课前,我想这是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起始课,有许多研究的方法在第一节课里都要提前准备,特别是用符号表示运算定律,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考虑到诸多因素,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是教学加法交换律,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完成相应的练习。
可课堂上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走,当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马上想到了加法的交换律,也难怪,其实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加法交换律,只不过当时教学中,只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加法运算中有这样的特点,而没有揭示规律。
在学生印象中,加减法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自然想到减法也有交换律。
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课堂上我没有给予否定,也没能肯定,只是把它当作一项研究任务,由学生自我发现、自行探究。
本以为这节课出了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后,后一环节学生可以按照我的预设走,可孩子们偏偏好提出问题,乘、除法运算当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问题既然由学生提出,且这个问题与前半节课的研究内容有相通相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加(乘)法的交换律进行整合教学。
这一生成性的课,感觉有以下特点:一、整合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无论是加法的交换律还是乘法的交换律,其特点是相同的,研究的方法也是相似的,将二者合二为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在研究加(乘)法交换律的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减法和除法也进行相应的研究,使学生发现交换律的适用范围,使个体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二、整合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研究方法。
加法(乘法)交换律,小学生的研究方法一般只局限于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研究,但即使是不完全归纳法,也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尽可能的扩大不完全归纳的范围,使研究的方法更加合理。
课堂上无论是研究加法交换律还是乘法交换律,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取实例或举反例,特别是举反例方法的得出,使学生的思维更深一步,研究的方法更趋于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我想到一个好 玩的游戏 ,想不想看 ?我衣 来 很 多 人 都 看 到 ,可 只 有 牛 顿 注 意 ,于 是 有 _『
服 口袋 里 放 了一 些 糖 ,数 一 数 左 边 口袋 里 有 几 万 有 引 力 。我 可 以 准 确 告 诉 你 们 一 到 三 年 级 和 四
块 ?(生 :5块 )右 边 口袋 里 有 几块 ?(生 :7块 )一 共 年 级 上 册 的数 学 书 里 都 没 有 这 句 话 ,我 们 今 天 会
成 求 长 方 形 面 积 ,长 和 宽 就 可 以是 整 数 、小 数 、分
师 :能 形 成 结 论 了 吗 ?律 ,法 律 ,今 天 我 们 定 数 了
运 算 里 的 法 律 。
生 :乘法我们也有 成 千上万 、上亿 的例子 。因
(学 生 小 结 归 纳 得 【叶J加 法 交 换 律 )
不 是第 一次遇到它 。二年级下册 的验算你还记得
吗 ?我们 验 算 过 ,全 国 、全 世 界 其 他 同 学 有 没 有 也
图 1
验算过 ?估 计一共有 多少个例子 呢?
师 :回到 二 年 级 了 ,五 角 星 只 能 有 整数 个 .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 :几 十 万 、成 千 上 万 、上 亿 个 。
生 :正 着 穿 .左 边 口袋 里 20块 ,右 边 口袋 里 看 到 底 对 不 对 。
l9块 ,20+19=39(块 ),反 着 穿 ,左 边 口 袋 里 19
(学 生举 出形 如 0+99,99+0;6357+2492,2492+
块 ,右 边 口袋 里 20块 ,19+20=39(块 )。
糖 ,你 还可 以放 100块 、99块 糖 ,不 管 你放 多 少 变 化 .就 能 证 明一 系 列 算 式 。
块 糖 .正 着 穿 、反 着 穿 总 和 并 没 有 变 。
生 :乘法 表示 几个 几 ,图 1中一 共 有多 少个
师 :对 ,加 法 是 求 和 的 ,口袋 里 两 个 量 不 变 , 五 角 星 ?横 着 看 是 3个 5,竖 着 看 是 5个 3,只
为验算 乘法的一个方法 就是交换位置 再算一遍 .
算 式 !
生 :我 有 两 支 笔 ,无 论 钢 笔 加 铅 笔 还 是 铅 笔
加 钢 笔 ,两 支 笔 接 起 来 的 总 长 度 一 样 。
师 :笔 变 成 孙 悟 空 的金 箍 棒 ,想 怎 么 变 就 怎
么 变 .不 就 能 证 明 天 下 所 有 的加 法 算式 了 ?
师 :其 实我 们不 止有一 百 多个例 子 ,我们也
圈 .J, 教
给 种 子 旁 通 生 长 的 力 旦甲
-
-
:=■=: ●
“交换律”教学实践与反思
0
◇ 彭 文珍
鞠鞠 .
教 学 实 践 :
师 :认 为 随 便 哪 两 个 数 都 行 的 同学 请 举 手 。
这 只 是 猜 想 ,不 过 猜 想 很 重 要 ,苹 果 从 树 上掉 下
总 量 就 不 变 。还 有 吗 ?
是 观 察 角 度 不 同 .总 数 不 变 。五 角 星 的 个 数 想
生 :我 们 班 55人 ,无 论 男 生 加 女 生 还 是 女 生 怎 么 变 就 怎 么 变 ,这 样 就 能 证 明 天 下 所 有 乘 法
加 男 生 ,总 人 数 不 变 。
6357 ;8.9+7.2 ,7.2+8.9 ; +4 4 + 3 1 +
,
;
生 :我 发 现 游 戏 中 的 算 式 ,只 要 把 两 个 加 数
交 换 位 置 ,加 数 不 变 ,和 不 变 。
18.6,18.6+ 1等 例 子 发 现 都 成 立 )
师 :他点破 秘 密 .分析 特征 ,你 也发现 了吗? 变 ,不 变 ,这 个 游 戏 中会 不 会 藏 着 数 学 里 的 某 种 规 律 ?
38
师 :有 点 难 ,我 们 不 妨 把 算 式 带 上 一 定 的 情 b=6×n。
境 !
生 :我 们 组 是 结 合 教 室 里 的 课 桌 解 释 的 ,7×
生 :就 如衣服的 口袋 ,你 可 以放 25块 、10块 8=56(张 ),8x7=56(张 ),每排 的张数 和排数 发生
生 :多 种 多 样 。 师 :刚 才 同 学 们 说 随 便 什 么 数 ,这 个 “数 ”你
里 是 l9块 糖 ,正 过 来 穿 ,反 过 来 穿 .口袋 里 各 有 想 到 哪 些 ?很 多 的 例 子 怎 么 来 ?咱们 积 少 成 多 每
多 少 块 糖 ?
人 举 三个 例 子 ,这 样 就 有 一 百 多 个 例 子 。试 一 试 ,
生 :随 便 哪 两 个 数 相 加 .交 换 它 们 的位 置 ,和 不 变
师 :游 戏 中我 们 感 知 了一 些 算 式 的特 征 ,形 成 了猜想 ,然后举例验证 发现符合特征 的都行 ,现 在 还 有 六 个 字 :“一 定 吗 ?”“为 什 么 ?”举 例 让 我 们 看 到希 望 ,但一 百 多 个 例子 不 能 包 含 所 有 的 算 式 , 除非我们能解 释说 明“为什么”。
有 几块 ?记 住 了 吗 ?
不 会 也 被 苹 果砸 中 ?
【板书 :5+7=12(块 )】
师 :现 在 搞 笑 的事 情 来 了 ,如 果 我 把 衣 服 反
师 :只有 两组算 式 ,就说我 们 已经 发现 规律
过 来 穿 ,(脱 下 并 反 穿 衣 服 )我 左 边 口袋 里 有 多 少 了 ,你 觉 得 行 不 行 ,怎 么 办 ?
块 糖 ?右 边 口袋 里有 多 少 块 糖 ?一 共 有 几 块 ?
生 :举 例 ,举 更 多 的 例 子 。
生 :左 边 口袋 里 7块 ,右 边 口袋 里 5块 ,一 共
师 :这 个 “多 ”有 几 层 含 义 ?除 了很 多 个 ,还 有
l2块 。
没 有 其 他 想 法 ?
【板书 7+5=12(块 )】 师 :如果 我 左边 口袋 里 是 20块 糖 ,右 边 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