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归纳提升24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类型。

(区域认知)2。

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观)3.结合实例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情况我国自1956 年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1.类型(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自然遗迹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章末整合学案 湘教版选修6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章末整合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生态环境保护教材P47活动探究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少。

3.山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这里植被稀疏,因而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教材P49活动思考(2)(1)(3)(5)(4)教材P52活动探究1.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2.倡导低碳生活,降低能源消耗,以减少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减少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轻森林和污染压力;不食用、不购买、不采集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包括服装、家具、装饰品、化妆品等),特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减低生物资源的消费;不引进没有经过风险评估的外来物种,防治生物入侵;遇到非法捕猎、食用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事件,要勇于举报;进行垃圾分类,减轻环境污染;在旅游、野外活动时注意保护森林,保护草地,保护河流,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材P53活动实践1.略。

2.对农户来讲,“退耕”意味着农户原有承包的耕地要从粮食及其他作物的生产中退出,将给农户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同时造林种草意味着农户需要投入必要劳力、资金及其他生产要素,同样意味着未来收益的损失。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

4.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实施退耕还林虽然可以使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P54活动探究利: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生产用能问题,为水力发电而修建的水库大坝具有防洪、发电、灌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章末整合提高1.什么是生态系统?2.什么是生态均衡?3.生态均衡的特色是什么?4.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是什么?5.什么是生态环境问题?其表现是什么?6.丛林的生态效益是什么?我国丛林资源的现状是什么?7.草场退化的原由、表现和危害是什么?8.水土流失的原由和危害是什么?9.土地荒漠化的原由和危害是什么?10.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由是什么?11.保护植被的举措是什么?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是什么?教材 P42活动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挨次是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全部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同一物种在必定空间内会合在一同,形成种群。

教材 P47活动1.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北部部分地区。

2.天气干旱,降水稀罕,地表水困穷,河流稀罕。

3.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土壤质地松懈,直立性强,垂直节剪发育,植被覆盖差,夏天多暴雨。

教材 P48活动1.城市工程建设一方面使地表松懈,加剧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的荒弃物等为水土流失供给了物源。

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损坏表此刻:①使城市洪峰提早;②加剧了水资源流失,加剧了城市缺水;③使城市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损坏;而大江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主假如由植被损坏惹起的,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加,河床抬高,从而引起洪涝灾祸,给人们的生命财富造成重要损失。

教材 P49活动依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土地荒漠化过程的正确排序为(2)— (1) —(3) — (5) — (4) 。

教材 P50活动沙尘暴产生的条件是强风、沙源和不稳固的天气。

北京遭到沙尘暴侵袭的原由: (1) 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天风源地较近,冬春天节风力激烈。

(2) 北京的西部和北部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批的松散堆积物,这些松懈的堆积物在强盛的西寒风吹拂下,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根源,而北京位于西寒风的下风向。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2第三节陆地环境维护【学习目的】1.了解主要陆地环境效果有哪些。

2. 了解维护陆地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战略】陆地环境效果分为陆地环境污染与陆地生态破坏。

经过案例对比剖析维护陆地环境的原那么,陆地环境维护对策以及树立陆地自然维护区。

【课前调研】提早布置先生陆地环境今昔对比相照顾片、文字引见、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求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资料,维护陆地环境。

教学内容教员活动先生活动设计意图陆地环境维护①经过前面的学习请先生思索如何维护陆地环境?我们能为维护陆地环境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阅读表4我国在维护陆中央面制定一些政策。

②倾听先生回答,引导同窗们对回答者的观念作出正确评判。

①阅读课本。

②先生读图,作出回答。

培营养析效果的才干。

树立维护陆地的观念。

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拟严重;某些陆地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增加,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陆地水产资源质量遭到影响;局部滩涂旷费,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以后,污染和损害中国陆地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域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少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散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22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22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

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识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能够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区别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异同。

能具体说明某一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1)理论指导:生态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2)要求⎩⎪⎨⎪⎧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提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

1.在图3-1括号内标出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术语。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不是一个生物种群说一说你判断理由。

〔〕
〔〕
〔〕〔〕
【点拨】1.
〔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这是一定区域一样物种集合。

【启发提问】生态系统由四局部组成,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分别指什么?
【学生答复】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化学能。

消费者是指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维持生命动物。

分解者是。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要点1。

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要点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②土壤质地:③降水特点:④地质灾害: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要求3.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从耕地:(2)黄河:(3)生态:要求4.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1、具体措施:①工程措施②农业技术措施③生物措施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具体措施):二、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要点1。

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1、区域能源资源类型:2、分布状况:要点2。

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1、区位优势:位置:交通;能源(鲁尔区煤炭)工业及与煤相关的工业2、区位劣势:①恶化(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造成的环境问题);②衰落要求3.通过资料分析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主要问题:见“劣势”。

2、对策:(1)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大力扶持,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加强,营造要求4.东北工业区:1、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①②;③。

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3、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4.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荷兰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5.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1。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鲁教版选修6

的下风向或与盛行
污 交通工具的 氢化合物、氮氧化合 生物,腐蚀建筑
风向垂直的郊外,对
染 尾气
物→光化学烟雾

酸性气体进行回收、
利用,建绿化隔离带
工业垃
固体
及时清除,对垃圾分
圾、建筑
废弃
垃圾堆放→占据空 污染环境,滋生 类回收,对残体作无
垃圾、居
物污
间、垃圾腐化→烂臭 蚊蝇,传播疾病 害处理后还田作肥
(1)下列四个湖泊,属于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列的是(多选)( )
(2)“三湖”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贻误 后代”,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造成淮河水质严重变坏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相关内容。第(1)题,一方面要 知道“三湖”的具体名称,另一方面,要将湖泊名称与形状、位置相对应。B 项 是青海湖,不在“三湖”之列。第(2)题,从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条件来看,“三 湖”面临的共同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第(3)题,主要原因是淮河径流量 小,且周围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等。注意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分 析。
【答案】 (1)ACD (2)水体富营养化 (3)自然原因:河流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差。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人们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污水越来越 多,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
污染 污染物及造成的后果
危害
污染防治
工业废水、
水质变坏、鱼类
营养物质和有毒元素
污水限量排放、建污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专 题 归 纳 提 升
备选答案 ①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②环境污染的危害 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④循环经济 ⑤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1.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如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吗?这些成果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2.引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问: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有什么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类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掌握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分析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关系,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关注生态安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2.创设情境,促进师生互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三:分析典型自然保护区案例,让学生探讨保护区内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四: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政策、法规、技术等角度,为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提出建议。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直观展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在我国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2.学习生态安全的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掌握评估生态安全状况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湘

新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期末复习提升学案 湘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荒漠化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数量练习1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表(“△”越多,危害越严重省级行政区简称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粤△△△△△△△△滇△△△△△△△△△新△△△△晋△△△△△△(1)甲、乙、丙、丁类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教师用书独具)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洞庭湖“变”大的措施和“变”大带来的效益: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包括洞庭湖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湖泊湿地的主要功能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任答两项)供水(蓄水) 水产业航运(任答两项)(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根据湿地方面的知识,回答(1)~(3)题。

(1)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调蓄水量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⑤调节气候⑥提供大量木材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3)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没有湿地B.湿地的形成都是天然的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D.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因为湿地的肥力不高,发展农业的潜力不大【解析】第(1)题,湿地的作用不是提供矿产资源,湿地也不可能产出大量木材。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第三节海洋环境爱护【学习目标】1.了解要紧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2. 了解爱护海洋环境的要紧计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通过案例对比分析爱护海洋环境的原则,海洋环境爱护计策以及建立海洋自然爱护区。

【课前调研】提早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材料,爱护海洋环境。

19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典型例题】1.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缘故。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峻,简要分析其缘故。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重点图像】【知识构建】【拓展知识】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差不多上依旧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峻;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宝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阻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峻,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差不多尚属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备选答案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态系统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保护措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洞庭湖“变”大的措施和“变”大带来的效益: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

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

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包括洞庭湖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湖泊湿地的主要功能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任答两项)供水(蓄水) 水产业航运(任答两项)(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根据湿地方面的知识,回答(1)~(3)题。

(1)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调蓄水量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⑤调节气候⑥提供大量木材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2)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3)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没有湿地B.湿地的形成都是天然的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D.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因为湿地的肥力不高,发展农业的潜力不大【解析】第(1)题,湿地的作用不是提供矿产资源,湿地也不可能产出大量木材。

第(2)题,长江中下游的湿地主要指湖泊。

第(3)题,干旱地区也有湿地分布(如湖泊);水稻田就是人工湿地;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

【答案】(1)C (2)B (3)C第一章单元高考过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17年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走出户外祭扫、踏青、赏花、观光……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节日旅游热,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此完成1、2题。

1.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的特点的(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目的的娱乐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2.下列内容中,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完成的是( )A.发展教育B.发展农业C.回笼货币D.提高科技力量答案 1.C 2.C解析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回笼货币。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据此完成3、4题。

3.完成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 )A.交通B.食宿C.游览D.娱乐4.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 )A.补偿性B.娱乐性C.发展性D.游览性答案 3.A 4.B解析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性、消遣性。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

这也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组省市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A.黔、渝、陇B.川、鄂、秦C.湘、桂、赣D.渝、皖、豫6.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③抑制经济的发展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5.D 6.D解析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境内,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是渝、皖、豫、赣、湘、陕;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016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全国各地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调动社会和企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邀广大公民共享各地旅游建设成果,深入体会全域旅游新内涵,提升旅游休闲意识,携手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据此完成7、8题。

7.文化韵味浓厚、文化元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下列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淡化了民族认同感C.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D.推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8.关于旅游业对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D.旅游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答案7.B 8.C解析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进,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故合理的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6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倡导“绿色旅游”。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对旅游促进环境改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西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是旅游业的发展B.环境污染罚款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C.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10.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9.A 10.C解析漓江属著名旅游胜地,旅游业发达,可促进环境治理;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旅游设施建设不属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内容,且若与环境关系处理不好,会使环境恶化;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规划开发应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

自驾车旅游更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的浪费,不属于绿色旅游。

二、综合题(共50分)11.读下面报载旅游广告,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旅行社出现于________旅游时期。

(2)这家旅行社从经营业务上看应属于________(填“国际”或“国内”)旅行社;按产业类型划分应属于第________产业。

(3)红色旅游体现现代旅游业特点的是(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题的大众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内容的多样化(4)20世纪50年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近代(2)国内三(3)C(4)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现代旅游业的特点。

1841年,英国首先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从此,旅游活动的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这一切都促使现代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包括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等,近几年出现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体现了现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12.分析下表,表中A表示国际旅游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B表示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C表示国际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百分比。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2)表中国际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百分比最高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表中各项数据说明了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表的各个国家中,英国的各项数据最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其中与英国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奥地利(2)西班牙意大利(3)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