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村落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

第35卷第2期2021年3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35#No.2Mar2021DOI:10.16339/ki.hdxbskb.2021.02.020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系统方案"许建和12,柳肃1,毛洲2,侯倩倩#(1.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82;2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以聚集态为主、分散态为辅,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其主要集中于西南、华东、华中片区°本研究从地形、坡向、河流、社会经济、交通等空间分布影响要素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的视角提出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统筹一分类一协作保护方案,即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宏观统筹,做好结合地域与民族特征的分类、构建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保护;系统方案[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1)02—0152—09A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System Schem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XU Jian-he1'2,LIU Su1,MAO Zhou2,HOU Qian-qian2(1.School of Architectu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2.School of Architectur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Tech,Changsha410076,China;)Abstrac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mainly aggregation,supple­mented by dispersion,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unbalanced,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southwest, east and central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tradi-tionalvi l agesfromtheaspectsofterrain#aspect#river#socialeconomy#transportationandotherfactors. Combinedwiththe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Chinesetraditionalvi l ages#thispaperputsfor-wardtheovera l planningclassificationcooperationprotectionschemeofChinesetraditionalvi l agesfroma systematic perspective.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 l ages needs the macro overa l planning led bythegovernment#theclassificationcombined withregionalandethniccharacteristics#andthecoopera-tion mechanismofstrengthening multi-partycooperation.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pace distribution;protection;system scheme一种人类聚居模式,其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至今仍保一中国传统村落概况留其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具有较丰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景观,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的物质文明中国传统村落是指基于传统农业生产与生活的与精神文化的家园,也是我国农耕社会背景下的多"[收稿日期]2020—06—06[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区域分布与文化识别性研究(19YBA005)[作者简介"许建和(1978-),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

乡村振兴战略中村落文化的遗存与反思——以高平良户村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中村落文化的遗存与反思——以高平良户村为例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九年第十二卷第四期︵总第六十六期︶乡村振兴战略中村落文化的遗存与反思——以高平良户村为例荣国庆,苏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摘要:当下乡村文化研究中,民族志式的描述显得有些单薄。

试图通过对高平市良户村的深度描写,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中村落文化的遗存,并对其进行反思。

描写借助已有村志信息,包括张宏、秦喜明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和张建军主编的《良户村志》,在深入村落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村落文化;遗存;反思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9)04-0001-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9.04.001收稿日期:2019-04-04作者简介:荣国庆(1971-),男,山西陵川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研究。

人类学村落文化的15种理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当属英国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人类学。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践行这一学说,对开弦弓村(江村)进行了田野研究,发掘出中国乡村的普遍性,构建了村落封闭性和自足性的民族志描写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陈佩华的“陈村”,黄树民的“林村”等,一直到毛丹的“尖山下村”,也采用这一方法。

但当下的乡村文化研究,民族志式的描述显得有些单薄,缺乏对村落文化的深度描写。

深度描写由阐释人类学家吉尔兹提出,强调文化的关联性和背景性,他说:“研究文化并不是寻求其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探寻其底蕴的阐释之学”。

村落的深度描写,首先要克服历史与当下村民及访客间的距离,其次要明晰当下意志性行为倾向性的来源和认知程度。

就中国广大农村而言,就是要整体排除村落的封闭自足。

当下农村社会,一般村落都具有整体开放性,表现在姻亲关系、人际互动、经济互补、文化认同、宗教包容等各个层面。

这就需要在区域史视野下进行深度描写,发现村落的独异性。

渼陂古村(传统古村落)

渼陂古村(传统古村落)

档案编号:360803(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200号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名称:渼陂古村所属镇(乡):文陂镇所属县(区、市、旗):青原区所属市(地区、州、盟):吉安市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江西省立档负责单位(盖章):立档负责人签字:建档日期: 2013 年 9 月 8 日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总目录续补信息表一、村落基本信息1-1村落基本信息表二、村域环境2-1村域环境分析描述2-2村域环境分析图2-3村域环境照片册页(可续表)照片编号HJ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全景图照片编号HJ001-P002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油菜花照片编号HJ001-P003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水塘照片编号HJ001-P004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村连理樟照片要求:应提供清晰真实反映村域环境的近期照片,至少包括一张村域全景照片,反映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及周边环境现状。

照片编号说明:村域环境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HJ001-P001。

三、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3-1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描述3-2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3-3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照片册页(多张可续表)照片编号XZ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2年拍摄内容说明渼陂古街照片要求:提供清晰真实的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村落选址与格局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近期照片。

编号说明:选择与格局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XZ001-P001。

照片编号XZ001-P002 拍摄对象名称渼陂古村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鸟瞰渼陂古街全景四、传统建筑4-1传统建筑基本信息表4-2传统建筑分布图4-3传统建筑登记表(如有多项可续表)4-4传统建筑照片册页(多张可续页)照片编号JZ001-P001 拍摄对象名称永慕堂拍摄时间2013年拍摄内容说明永慕堂大门点、细部装饰特点的照片。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石文艳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在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下,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1 传统村落的价值分析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综合性的文化景观价值,既有整体价值也有单体价值,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世价值。

1.1 物质与非物质价值传统村落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它是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

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1.2 整体与单体价值传统村落大多保留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也有看似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但是正是一间间传统建筑单体构成了传统建筑群,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物质载体。

传统村落具有整体性,传统村落与周围山、水、农田、树林甚至雾气、炊烟、家禽、耕作场景等环境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人地互动模式持续维系的景观演进中表露的人与自然、天人关系,是其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所在。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

附件2: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档案编号:××××××(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号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名称:所属镇(乡):所属县(区、市、旗):所属市(地区、州、盟):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立档负责单位(盖章):立档负责人签字:建档日期:年月日科学调查和档案制作说明一、科学调查内容与要求科学调查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资料、村落传统选址格局及周边环境、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传统资源;二是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无形传统资源;三是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的各类规划、政策和管理制度等资料。

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一)村域环境调查1.调查内容: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村域环境分析”及“村域环境分析图”图纸。

(二)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调查1.调查内容:与村落的选址、发展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以及山川水系、村落形状,主要街巷(道路)格局肌理、重要公共空间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及“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图纸。

(三)传统建筑调查1.调查内容:村落中传统建筑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传统建筑)的位置、建成年代、面积、基本形制、建造工艺、结构形式、主要材料、装饰特点、建造相关的传统活动、历史功能、产权归属、使用状况、保存状况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传统建筑物与构筑物,形成“传统建筑分布图”。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从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情况来看各省市及自治区都有村 落分布但是数量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呈现出分布极不均衡 的局面 其中贵州省传统村落的数量最多占到全国的百分之 十以上$ 在其他各省市中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地区除此之外云贵高原以及晋冀平原一带也有较多数量的 村落分布 而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少比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村落分布的密度极低这主要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除此之外我国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也 呈 现 出 分 布 不 均 的 现 象 就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的 主要分布区这两个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占全部的一半以上 以西南地区的数量最多而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分布数量较 少在分布密度方面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平均 分布水平最低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以上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村落 在空间分布上非常不平衡主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局面并且 以长江以南地区为主要分布区传统村落在大多数地区都主要 分布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出现这种分布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 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环境是影响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主 要因素中国具有西高东低的地理特性其中地势最高之处为 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空气稀薄并且地形复 杂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村落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区由 于地理位置不具有优势因此在传统村落分布上并不占据优 势) 相比之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东部地区自然环境 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成为最适宜居 住的环境并且逐渐成为稳定的传统村落聚集带而东北地区 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好平原和低山地带也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加之气候条件寒冷因此传统 村落的分布也相对较少 )&) 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 在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中人口分布也是一个十分重 要的原因 受地理位置分布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生存 环境都是不相同的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而西部高 原则人口较少(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著名的学者曾 经提出过一个人口地理分界线说在该分界线以东就是气候 温润的人类适宜居住区百分之三十多的面积却集中了全国将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而分界线以西则为干燥的畜牧养殖区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黄河流域文物古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 了该地区文物古迹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珍贵文化遗产,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 学依据。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地调查范围有限,可能存在部 分遗漏;空间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实地调查范围, 优化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文物古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气候因素: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也对文物古迹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遗址多分布在河谷地带;而在南方湿润、 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则出现了更多的古建筑遗存。
3、文化因素:黄河流域的不同文化在文物古迹的空间分布上也有所反映。 例如,在河南地区的洛阳、安阳等城市,由于历史上曾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次演示对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其次,对于影响因素的分 析主要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定量分析的支持。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更多详细 的数据,运用GIS等技术手段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
此外,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如政策因素、气候变化等对黄河 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 究,有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文物古迹的 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黄河流域文 物古迹的历史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了 解各类文物古迹的分布状况;最后,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以揭示黄河流域文物古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历史文化名村课件PPT

历史文化名村课件PPT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
如剪纸、刺绣、泥塑等,是村民 世代相传的艺术瑰宝,具有浓郁
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传统表演
如舞龙、舞狮、戏曲等,是村民 在节日和庆典时的重要表演形式 ,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
风情。
民间习俗
如节令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等, 是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
历史文化名村课件

CONTENCT

• 历史文化名村概述 • 历史文化名村的分类 •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传承 • 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遗产 • 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开发与利用 • 历史文化名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历史文化名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历史文化名村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建筑风 貌和传统文化的村落。这些村落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 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过程中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统建筑的 保护与修缮问题、旅游资源的过度开 发和破坏问题、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就 业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 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 解决。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的不断提高,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 开发将更加受到重视。同时,随着科 技的进步和创新,历史文化名村的传 承和发展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面临的挑战
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 年甚至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村落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近年来,政 府和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 和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村落得到 了修缮和保护,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 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 前来参观和旅游。

数说五批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

数说五批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

数说五批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境内传统村落分布密度图⽬前,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界定⼯作已尘埃落定,6000多个申报村落中最终有2666个被纳⼊“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详情请浏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五批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

⾄此,全国共有五批共计6819个村落⼊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数量庞⼤的中国传统村落涵盖了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内容价值最丰富的活态农耕⽂明聚落群。

⼀、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浙皖、赣湘、云贵及晋南部分地区从数据上看,第五批认定的2666个中国传统村落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治区),除上海、台湾之外,其余地区均有覆盖。

全国境内传统村落省域分布图同样,从全国境内五批6819个传统村落分布及数量来看,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前⼗的省份贵州、云南、湖南、浙江、⼭西、福建、安徽、江西、四川及⼴西也均处于中国东南部、中部、西南部及华北,⽐如,中国东南部的浙江(635),中部的湖南(657),西南部的贵州(724)、云南(714)以及华北的⼭西(545),五省总计有3275个传统村落,占⽐全国总数的48.14%。

数量位居前⼗的省份共有传统村落数量5118个,占⽐全国总数的75.23%。

⼭⽔阻隔促使闭塞区位条件的形成,⼀切⼭⽔⾃然地理环境作为⼀⽅⽔⼟的本底之⾊造就了独特的村落景观风貌,也创造了覆盖其上的独特地域⽂化系统,留下了⼤量的传统村落。

⼭西,古称“三晋”,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腹地,东部蔓延着贯通南北的太⾏⼭脉,省内⼭地偏多,是中华⽂明的发祥地之⼀,被誉为“华夏⽂明的摇篮”;湖南处于长江中游南部,湘江贯通南北形成阻隔;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钱塘江蜿蜒⽽外,这⾥是典型的⼭⽔江南,也是吴越⽂化、江南⽂化的发源地。

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省域分布数量统计图第五批传统村落界定的⼒度及数量要远远⾼于前四批中的任意⼀个批次。

除贵州、云南、四川、河北等少数地区外,其余省份第五批传统村落数量明显⾼于其它批次。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16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应通过保护和利用名村、古村落完成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现状展开分析,从做好发展定位、打造文化品牌、坚持守护本心、做到活化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将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当成是重要组成部分。

受城乡不平衡发展等历史因素影响,乡村出现了历史文化名村风貌被破坏、传统村落环境恶化等问题,想要保证乡村得到振兴,还要加强对这些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能够对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完整反映民族历史文化的村落,被国家相关部门评选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村落,得到了重点保护。

面对这些村落,人们在保护与开发之间陷入徘徊,难以理清保护原始风貌还是进行商业开发的思路,导致资源未能得到深入挖掘。

对古建筑进行过度修缮,使得村落出现了去古味,逐步丧失传统文化优势。

而村民难以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支撑,陆续选择逃离村落,造成村落发展难以为继,使名村保护陷入困境。

相比较而言,传统村落通常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地区对传统文化保护宣传不足,旅游开发则存在无序问题,使得村落原本特色风貌、文化内涵遭到了破坏。

旅游人数持续增加,超出了村落环境承载容量,使得村落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居环境恶劣,多数村民选择居址外迁,只在村落开展经济活动。

受外来文化冲击,新建设施使得村落环境品味受到了影响,造成村落逐步丧失特色。

环境的一再恶化,最终造成村落缺乏竞争力,最终为人们遗弃。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问题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由于村落保护与利用忽视了原本的主体。

无论是名村还是传统村落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人创造,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人居环境,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棉纺织业
桐根乡据县材炉料头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冶铸点业及原
桐因乡?县石门镇
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
制笔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产生的条件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
2、城市的功能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 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巴比伦城遗址
山西平遥古城
因地制宜、用最经济的手段去建造最宜居的居所
2、影响世界各地民居的因素
尝试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民居的特点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受自然环境影响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巢居
中国北方干燥少雨——穴居
2、影响世界各地民居的因素
(2)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中国古建筑木架构示意图 ——《中国古代建筑史》
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木构架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砖代 替......从元朝起开始用砖拱建造地 面上的房屋......明朝又出现了完全 用拱券结构的碉楼和结构用砖拱而 外形仿木建筑的无梁殿......
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
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项目)
市镇
经营项目
湖 石州 门府镇南原浔镇因、:菱农湖镇业、和乌手青工镇,业苏发州达府,震泽水镇陆,交嘉兴通府便利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 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
思考早期先民 居住形式变革 的原因是什么?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筑屋定居
早期先民居住形式的变革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原始农业的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 建造。
2. 村落的产生

浙南山地血缘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表征研究——以温州泰顺四村为例

浙南山地血缘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表征研究——以温州泰顺四村为例

Vol.14 No.2 2024 DESIGN RESEARCH 设计艺术研究9田密蜜 1,2 TIAN Mimi 丁卓鋆 2 DING Zhuojun 董睿3 DONG Rui 1.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430070 Wuhan Hubei)2.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14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310014 Hangzhou Zhejiang)3.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 (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314408 Haining Zhejiang )03摘要: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浙南山地血缘型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遭到持续性破坏。

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库村、百福岩村、溪东村、桥西村为研究对象,立足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关系要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解读村落二维空间、亲水空间、交往空间和宗族空间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浙南山地;血缘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表征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been continuously destroyed in terms of spatial form. This paper takes four villages in Taishun County, Wen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relations, it interpret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wo-dimensional overall space, architectural hydrophilic space, architectural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clan structure space,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infl 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at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kinship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rn Zhejiang.Key words: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 traditional kinship village ; spatial morphological representation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4.02.003收稿日期:2023-11-1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SH043);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GB202301005)。

基于程式专家法的传统村落古树景观评价———以云水谣古榕树为例

基于程式专家法的传统村落古树景观评价———以云水谣古榕树为例

第48卷第4期2021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8 No 4Dec ,2021doi:10.13428/j.cnki.fjlk.2021.04.017基于程式专家法的传统村落古树景观评价———以云水谣古榕树为例罗文杰,林悦冰,赵星宇,林进添(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于2020年11月22日,运用修正的程式专家法,从树种分数、树木分数、树木生长状况分数、尺度分数、场所分数、显著分数等6个一级标准对生长在云水谣这一传统村落里的5株古树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古榕的树种分数、树木分数、树木生长状况分数、尺度分数、场所分数的平均值均达到了80分,其中尺度分数的平均值甚至达到100分,表明云水谣古榕树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

说明选用程式专家法对传统村落古树进行景观评价,能全面直观反映其生长状况、环境条件、人文内在等关键性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可为今后传统村落古树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程式专家法;古树;景观评价;传统村落;云水谣中图分类号:S759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1)04-0085-07EvaluationofAncientTreesLandscapeinTraditionalVillagesBasedonFormulaicExpertMethod———TaketheAncientFicusMacrocarpainYunshuiyaoasAnExampleLUOWenjie,LINYuebing,ZHAOXingyu,LINJintian(SchoolofAccounting,FujianJiangxiaUniversity,Fuzhou350108,Fujian,China)Abstract:OnNovember22,2020,usingtherevisedFormulaicExpertMethod,sixfirst levelstandardsincludingtreespeciesscore,treescore,treegrowthstatusscore,scalescore,sitescore,andsignificantscorewereusedtogrowinthetraditionalvillageofYun shuiyao Thelandscapeevaluationof5ancientFicusconcinnaMiqswereevaluated Theresultsshowthat,theaveragevalueoftreespeciesscore,treescore,treegrowthstatusscore,scalescoreandsitescoreallreach80points,amongwhichscalefractionaveragee venreach100points,indicatingthattheancientFicusconcinnaMiqshavehighlandscapevalue TheFormulaicExpertMethodisusedtoevaluatethelandscapeofancienttreesintraditionalvillages,whichcancomprehensivelyandintuitivelyreflecttheirgrowthconditions,environmentalconditions,humanitiesandotherkeyfactors Ithascertainuniversalapplicability,providingareferencefor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ancienttreesintraditionalvillagesinthefuture.Keywords:FormulaicExpertMethod;ancienttree;landscapeevaluate;traditionalvillage;Yunshuiyao 传统村落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凝聚,是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发展的本底[1]。

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克里斯琴·彼得森;吉迪恩·谢拉克;任晓莹;姜璐;蔡经纬;温璧绫【期刊名称】《南方文物》【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7页(P249-265)【作者】克里斯琴·彼得森;吉迪恩·谢拉克;任晓莹;姜璐;蔡经纬;温璧绫【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文博系;复旦大学文博系;复旦大学文博系;复旦大学文博系【正文语种】中文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前,一种定居农耕生活方式已在华北黄河中游地区牢固确立。

新石器早期农人生活在非常分散的小型聚落里,这些聚落由几个到几十个互相联系并相差无几的家户组成。

在后来的新石器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5000~2800BC),这些当地社群经历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变迁。

人们居住在较大、数量较多和较紧凑的聚落里(大约有数百人),从聚落的分布,栖居密度和内部特征表明,家户内部互动强度的增加和原先社会与经济结构的根本性重组。

虽然现在对该地区新石器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已经有相当多的了解,但是对使其产生的动力却知之甚少。

中国新石器早中期考古学一直集中在对早期驯化的识别和断代,以及对早期祭祀活动的重建上。

于是,很少关注早期农业社群的社会经济细节。

我们需要比较全面了解新石器早中期村落的机制,以便找到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姜寨遗址的社会空间与社会经济结构,它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附近,属于仰韶早期(公元前5000~4000年)的半坡期村落。

姜寨遗址发掘报告是世界上新石器时代村落记录最全面的居址之一。

由于它很好保留了仰韶文化早期组成部分的聚落,对姜寨的深入了解,对于重建华北早期农业社会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生活方式都至关重要。

姜寨的考古遗存研究一直被用来指称母系栖居形态的存在,以说明“著名的中国世系制”的发展。

而最近则用来凸显仰韶早期社会演化中合作群所起的重要作用。

除了Y.K. Lee的研究之外,其他诸多研究只不过仅基于对遗址平面图非常随意的观察而得出对村落结构的印象性评估。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婺源李坑是我见过的一处极有特色的古村落。

李坑沿着一条从一座山的山麓下蜿蜒流淌下来的河流建村。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末,是皇帝后裔李洞,避乱迁徙于此时所建这儿的民居坚固而美观,屋舍一式的砖木结构,高高的屋檐之下,是木棂门窗;门窗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飞禽、瑞兽,古典文雅,栩栩如生。

街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两岸的人家,皆以木桥相交通。

李坑有康定城那样的风韵,只是不如康定城那么大;它有周庄、乌镇那样的古朴,只是周庄、乌镇是平原上的水乡村镇,水流平缓,而李坑因建在山麓,河水湍急而长。

水流湍急这一点,它和康定城的流水相似。

这儿河上搭建的木桥,几十米就有一座,形成李坑别具特色的木桥风光。

河流里的流水,清澈见底,一些饭店、酒家的楼下石阶边的河水中,还安置着养殖活鱼的网箱。

这样,走进这里的饭店,便餐餐能吃到味美的活鱼了。

我们来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阳光灿烂,风景宜人。

沿着青石街道,我们边走边看,一种现代生活与古代风俗相融合的和谐之美,扑面而来。

在李坑村的河沿上,长着有好些高大、壮观的古樟树。

这些树,多数是南宋时期就栽植的,至今依旧枝叶婆娑,生机盎然。

它们临风而立,似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游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古今变化。

这时,只见有几位游人过去,拿起木块来闻一闻,那圆木上透出一股浓郁的清香:原来,它们是用李坑村出产的樟树的枝干锯成的。

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摘要:村落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推进,及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提出,为中国广泛分布却又面临困境的村落遗产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然而目前,国内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遇到了瓶颈。

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以及对个别传统村落基本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产业落后导致环境破坏;青年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国家传统村落数量与日俱减。

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必须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实现资源产业的无缝对接。

但目前传统村落的产业转型面临着重重困难: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陷入困境、资源修复品质低下、村民权益归属不明以及村民生活品质难以提升等问题,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畏葸不前。

关键词:传统村落产业落后产业转型旅游产业保护建设1.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基层现实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文件及政策,希望通过政策引导,改善传统村落落后的局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历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全国自然村数量从1990年的377.3万个减少至2016年的261.7万个, 二十多年间共减少了115.6万个。

传统村落由于保护开发落后,年轻劳动力流失,老人独守旧居,古建缺乏维护资金,修缮工作纳履踵决,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传统村落保护现状①交通不便。

传统村落的振兴与发展,村落文旅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域交通便利性。

道路容量不足,交通承载力弱等现状是制约我国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瓶颈。

古村内部道路多为泥泞街巷,无法满足正常机动车出行;停车场缺乏,村落大多借助周边废弃场地临停;对外道路出入口数量及位置设置缺乏规划,缺少行人和车辆分流的理念,对村落主线交通流造成较大干扰。

传统古村多依山傍水而建,地形较复杂,村内道路往往顺应自然地形布置而成,因而形成自由杂乱的格局,不便于交通组织和管理,加上导向标识缺乏,容易造成交通紊乱;村落闭塞、与周边村落距离较远却缺乏客运交通集散规划,大大降低了村落与邻近城镇的交通可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