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读单【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学习重点】:本果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难点】:本课内容较多,如何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记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哪几个方面的成就?什么叫甲骨文?出现的时间、特点、意义?什么叫金文(铭文)出出的时间、特点?什么叫竹帛书,出现的时间?夏朝和商朝在天文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夏朝、商朝、和战国时期在历法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扁鹊生活在何时,他善长的医术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屈原生活在何时、哪国人,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代表作品是什么?在当代具有怎样的地位?“钟鼓之乐”盛行于何时?具有怎样的意义?当时什么乐器最为珍贵?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问题解决单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上的成就。
?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古代文字发生了哪些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图一中人物仰天长叹,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出生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个国家?他为什么长叹?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怀?(2)图二中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有什么主要贡献?【你的问题是】: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训练单一、选择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半坡原始居民B.黄帝时代C.夏朝D.商朝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3.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5.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6.战国初期,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是( )A.发明了夏历B.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C.定出一年12月D.创造了殷历7.人们之所以爱戴和崇敬屈原主要是因为( )A.维护楚国利益B.变革图强C.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D.具有爱国爱民的精神8.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A.行书B.小篆C.大篆D.楷书二、材料分析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⑴此材料出自于谁?⑵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新人教版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 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 体称为 "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 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 习的甲骨 文和金 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端午节的来源:
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军攻 破,屈 原怀着悲愤绝望的心情,跳进汨罗江自杀,这一天正是夏历五月五日,人们划船去救,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把米包成粽子投进水里,希望江中的鱼龙不要把屈原吃掉。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的来历。这一风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1、钟鼓之乐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学生看书填表
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
三、迁移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开始于()。
A.半坡原始居民B.黄帝时代
C.夏朝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 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word教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字型结构。
2.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及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历史,我们还讲到了夏、商、周早期阶级社会的历史。
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在祖国的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话剧。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构成了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内容。
但同学们还应注意的是:祖国一脉相承、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是这一时期开始的。
今天和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一)、文字的演变1、观察“马”字的演变。
同学们,请看本课插图中“马”字的演变。
通过看“早期甲骨上的图画文字‘马’字”“晚期甲骨文上的‘马’字、”“金文中的‘马’字”和“大篆体的‘马’字,找出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规律。
2、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规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
3、教师讲解:我国古代早期文字的演变规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
甲骨文是在清代光绪二十四、五年时被鉴定为古文字并且开始为金石学家和玩古董的人所收藏的。
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包括龟腹甲和龟背甲)和牛的肩胛骨上。
主要用于占卜。
这是因为商代的统治者非常迷信。
对很多事情如天是否会降灾祸于人间,农作物的收成如何,打仗能否取得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生育、疾病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商代后期为商王等统治者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的事由、卜兆的吉凶以至后来是否应验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
也有人根据它们的用途称作甲骨卜辞。
课本中提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这是指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方法(指造字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及秦统一六国的经过。
2. 掌握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
3. 了解秦始皇对文化的贡献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秦始皇的主要政治、文化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了解秦朝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本节课的教学方法1. 授课法。
2. 课前导入法。
3. 图片法。
4. 板书法。
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 讲解孔子和墨子之争的历史背景及事件经过。
(2) 出示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和秦朝的历史背景。
2. 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1) 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六国的情况。
(2) 指出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3) 讲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例如:秦国灭赵国、韩国、魏国等。
3. 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1) 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 解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3) 列举秦始皇的建筑和交通事业的主要成就。
4. 秦始皇对文化的贡献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对汉字的标准化和统一、对法律制度的整顿和完善等方面的贡献。
(2) 分析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迁、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5. 课堂小结(1) 复述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以及对文化的贡献。
(2) 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授课者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史,加深学生对秦朝政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对文化的贡献:标准化汉字、整顿法律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变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关于秦始皇和秦朝的知识点梳理。
2. 复习汉字演变史,准备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文字的演变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新人教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2、知识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二、教材分析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且影响至今,所以应作重点掌握。
关于甲骨文应主要掌握:“甲骨文”的含义、特征、反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
对于商朝时历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发展的基础是夏历、商朝的历法逐渐完备、最大的成就是闰年的设置,这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巧妙的发明。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了解屈原的生平、了解屈原的成就、学习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直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1、甲骨文的字型结构突破这一难点应结合具体的字例,理解甲骨文已经使用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古代历法化解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闰年”问题。
目前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它是一种阴阳合历。
同时考虑月亮和太阳的运动,为了调整两者的差距,设置了闰月。
3、《离骚》的艺术成就学习时,可分析教材在中引用的诗句及释文,阅读其作品,分析其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等以化解难点。
《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
作品想象丰富,感情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三、教学建议1、教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2、学习导航(1)注意梳理知识。
七年级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知识结构: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历法: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展示内容:1、文字的演变①甲骨文:商朝刻在或上的文字。
已具备结构的基本形式。
②金文:又叫。
因为商周时人们把文字刻在而得名。
③大篆:这是晚期人们统一整理后的文字。
④竹帛书:战国时,人们用毛笔蘸墨写在或上。
2、科学技术①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的记录。
②历法:夏历,时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时一年个节气。
③医学:名医发明法,即、、、。
3、文学:诗人与代表作。
4、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
湖北随州出土的最为珍贵。
巩固达标: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配套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明白甲骨文、金文等字体,明白汉字的演变;了解夏代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骨气;明白扁鹊的成绩;了解屈原和编钟。
二、进程与能力:通过“实践”认读和造字、“考证和推断历史”、课下探讨疑难等培育学生质疑和主动探讨的能力;通过度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搜集、处置、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功效,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绩。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一、师问:“咱们同窗天天都在念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忙咱们记事、转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咱们来讲过重要了。
同窗们有无想过,咱们的先人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转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二、讲仓颉造字的故事3、导入:这是个传奇故事,但反映了古代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制造出来的。
那么咱们今天所能考证的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以后文字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让咱们一路走进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文化展厅去看看,那个地址展现了古代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成绩;文学和艺术成绩等。
二、活动进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一、先展现各类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熟悉)二、关于这些文字,你想明白些什么呢?你对哪一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1)展现一些龟甲(2)小组展现探讨功效(或相互补充,一路了解甲骨文)①你明白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③甲骨文是如何发觉的?④你还明白什么?⑤你还有什么想明白呢?(3)小组一路动手、动脑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②认读十二属相,找到本小组同窗的属相③“伐”是如何表达意思的?④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现和介绍造字的用意,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照(4)学生通过实践后,总结①认读的依照是什么?(归纳出--甲骨文是如何造字的?有什么特点?)②甲骨文发觉的意义[师结:在已考证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
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1人教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程]医学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3、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上黑板画出日食、月食现象中三大星球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中所记载的日、月食经证实都很可靠。
西周末年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另外,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讲到商朝甲骨文记录日、月食时,指导学生看教材中《记有日月食的甲骨文》的插图,4、拿出准备好的一本挂历:问: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播放fiash 课件农历)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世界通用,以耶酥诞生为公元元年。
又称阳历。
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又称阴历。
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我国一直通用农历。
农历又叫“夏历”。
从其名称就可以知其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播放幻灯片>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人们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word教案(15)
学生找出这一时期音乐方面的成就。
反
思
完
善
六、整合知识:
列表概括我国先秦时期的 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成就。
七、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让学生对古代文字有一个感性认识)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总结出文字的演变历程:
甲骨文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学生 展示
搜集到的关于24的谚语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可让学生自己概括,小组互相交流。
项目
主要成就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音乐
教
学
札
记
这是一堂文化课,如果不精心设计,很容易枯燥乏味,所以设计一定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对教材的整合,如: 甲骨文,并适当的进行延伸。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 的能力
四、屈原
(说明:《离骚》是 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 国忧民、高洁耿介 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识记: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七上P41、57)
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发现,称其为“龙
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活,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资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相关知识:一、我国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错误)。
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出现于商朝。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金文(也称“铭文”或“钟鼎文”):是商周一些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金文比
甲骨文规范。
5、意义: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1
科目 天 文
历 法
医 学
时间
成果
夏朝
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 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
前
最早记录。
613 年)
夏朝
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战国
制定出 24 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
商朝
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
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教师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 种 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他为什么受到人们 这样 的爱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和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配以画外解 说:这 位目视远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 一位伟 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 下许多优 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边看边讲:编钟由青铜铸成,分三层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 上,气势宏伟而壮观。最上层的叫钮钟,是用来定调的,只要准确地敲击标音位置,就能发 出合乎一定音阶的声音。中层叫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能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清脆嘹亮, 悦耳动听。下层也叫甬钟,因为形大体重,所以声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时能起到烘托气氛与 和声作用。用这套悬挂的编钟,至今仍可以演奏出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
【巩固练习】
1A..我尧国舜有禹文时字代可考B.的夏历朝史开2 始C于.商朝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D.西周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2
3.关于屈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是春秋末期楚
国人
B.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C.他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楚辞 D.他被世界和
【情景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
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引入古人结绳记事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进 入学习课文。
【自主预习】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甲骨文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
【教学重难点】 甲骨文和诗人屈原,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我们称赞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扁鹊” ? 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甲骨文最早,文字始商朝。 铭文和大篆,竹帛也发展。 日月食夏商历,一年 24 节气。 扁鹊真神奇,编钟最珍贵。 屈原大诗人,《离骚》爱国情
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甲骨文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 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 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 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 甲 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 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 ,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