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FDI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FDI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FDI关系的实证分析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扩张使得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之中。

FDI作为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其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多种多样。

不同类型的FDI在促进东道国融入世界分工体系的效应方面也不尽相同,就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与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流入中国的FDI类型极大的提升了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

标签:产品内分工;FDI;研究1 前言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原本在一个国家制造加工的产品正在以纵向贸易链的形式使多个国家参与到产品制造加工过程中来,每个国家专注于产品制造的某些特定环节(Grossman &Helpman , 2004 )。

这种产品制造的国际化促进了专业化的垂直专门化和跨国外包的发展。

中国也逐渐加入到以生产工序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凭借自身在制造业的低成本生产优势及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很多学者对影响产品内分工和外包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刘志彪与吴福象(2005)度量了中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并使用行业层面数据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与行业的外向度及资本化程度等因素正相关,与交易费用负相关。

王爱虎与钟雨晨(2006)使用我国九省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论是,国内经济环境、工业发展水平和对外经济政策等是影响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环节地区定位的重要因素,在这些方面条件好的地区,其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就高。

Grossman 和Helpman (2004)认为生产率、工业规模、合同的完备性、工资水平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实施跨国外包要考虑的因素,并证明如果高工资国家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合作外包方所需要的技能、或者高效率的法律系统以确保外包双方合作关系,它们可能继续吸引外包业务。

此外,还有胡昭玲与张蕊(2008)利用东部九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外向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湖南省为例

外向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湖南省为例

际投 资和 贸易 规模 等也 不 断 扩大 。对 外 直 接投 资
和 国际贸 易有着 相互 融合 的趋势 。
产资料及技术 、管理 、营销等技能的转移 。因而
在理论 模型 中 ,可 以不 考 虑 投 资母 国而 只 需把 直
跨 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 ,出 口是 经济 增 长 的引 擎 。同 时作 为 两项 最 重
N . Cnr ,N . 8 o2(- ee e l o2 ) 0
F b. o 1 e 2 1
效应 ,在 长 期 内存 在 互 补 效 应 的结 论 。而 魏 刚 , 谢臻 (09 2o)根 据 我 国 18 93~20 的宏 观 经济 07年 数据 ,通过 建立 V R模 型实证 分 析 ,得 出我 国 出 A 口贸易对 F I 长期 显 著 的拉 动 作 用 ,而 F I D有 D 对
进 出 口贸易 的影 响 十分 微 弱 的结 论 。但 目前基 于
湖南 地 区的 有关 外 向 F I 出 口贸 易关 系理 论 研 D与
20 年 ,湖南 省新批 民营对外 投资企 业 8 ,中 09 3家 文合 同投 资额 达 15万亿 美 元 ,占总 中方合 同投 . 资额 的 1%。 3
外 向 F I 我 国 出 口贸 易 的影 响 D对

以湖 南省 为例
古广 东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4) 007
[ 摘 要 ] 外向 F I D 作为企业进入 国际市场 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和 出口贸易的 关 系到底是 互补还 是
替代 ,一 直是 经济 学界争论的焦点。本 文以湖 南省 为例 ,利 用 19 ~20 年 的统计数 据 实证检 验 了湖 南 95 09 外向 F I D 存量与 出口贸易之 间的关系,得 出湖南的外向 F I D 具有 “ 出口”效应 ,其次对 湖南省 目前 出 口 净

日本企业在美国进行FDI的原因分析

日本企业在美国进行FDI的原因分析

日本企业在美国进行FDI的原因分析作者:张凯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2期【摘要】历年来日本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巨大,投资的产业类型也非常之多,2014年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更是居于各国之首。

本文采用了日本历年对美国FDI等数据,在对日本在美国进行FDI的现状详细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所有权优势方面对日本在美国进行FDI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日本企业自身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管理模式优势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这些优势推动着日本企业在美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文献综述日本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很多,张玉来(2012)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角度,对日本管理模式内在的复杂结构、系统化特征及其进化路径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

陈莉(2006)从政府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方面,分析了日本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安曼(2007)通过对日本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选择创新竞争优势模式的研究,揭示了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原因以及实现国际化扩展路径的选择方式,并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提供经验和借鉴。

李迎旭,胡朝举(2015)通过对日本近年来海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区位的重新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的分析,提出了日本海外投资区位选择主要是实现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海外资源和实现战略布局四个方面的目的,并对我国吸引日资提供了对策。

刘颖春(2004)总结了日本企业成本企划的操作流程、实质、核心,提出了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并给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国内文献大体上仅仅是对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成本企划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没有从企业的角度对日本在美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文献的角度,从日本企业自身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日本在美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日本企业财团的组织形态及运作机制之启示

日本企业财团的组织形态及运作机制之启示

一、为什么学习日本?国内学界对于日本企业的大量研究集中于二十世纪90年代。

当时的日本,在战后贫弱不堪的状态下,只经过20多年里的发展,就迅速地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让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人都惊呼“日本第一”,把日本列入经济上最有威胁的国家。

这种论调也使得中国的学者们掀起了研究日本企业的热潮,90年代中期对于日本企业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但后来日本不断发表各种经济数据和文章,宣称本国经济危机和衰退,称90年代后的时期为“失去的二十年”,且日本也试着引入西方的经济运行机制来试图振兴经济,自此我国国内学界研究日本企业的热潮也烟消云散,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西方。

而实际上,很多日本企业家经过实践认为学习西方的弊端是多方面的,欧美模式对于日本并不适合。

甚至有观点认为,当美国将目光聚焦到日本并阻碍日本扩张时,日本十分警觉并害怕再次成为欧美打击的对象,所以用一些掩盖自身实力的经济数据,宣称日本已进入衰退时代,成功地隐藏了自己。

日本企业家私底下对于这些统计数据十分不屑,认为日本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一。

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有71家,营业额达到29416亿美元,占12.7%,企业数量和营业额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500强企业第二位。

2009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球第二,2010年位居第三(中国当年排名第二,但日本人均GDP 为中国的十倍),2015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居第三(中国位居第二,中国人均GDP 为日本四分之一)。

实际上,这些可见的GDP 统计数据中,不包含日本的海外资产。

有观点认为,如果海外资产计入统计数据,日本整体经济实力不可估量,无人能敌。

在人们以为日本企业在各种打击中已走向衰落的认识误区中,它却以低调和隐秘的姿态迅速在全球进行产业链的扩张和调整以及优质资源的整合、聚敛。

从日本FDI [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意指对外直接投资。

是一国的投资者跨越国境将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他国,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从而获得利润或其他利益的投资活动。

跨国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根本动因

跨国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根本动因

三、梯度转移论

梯度作为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的方式,在区 域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梯度转移论是建立在客观存 在的地区二元结构基础上。它最初来源于美国弗农等 人首创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梯度理论认为每 个国家与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 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由处在高梯度上的地区向低梯度上的地区传递 下去。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产业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的 区域性梯度差异,使得产业转移成为可能。产业转移 实质是高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尽管理 论界对梯度发展具有不同的认识,但从现在已达到的 经济技术水平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技术梯 度是明显的事实。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的根本动因?
一、发达国家的产业 转移 二、跨国公司资源的 全球配置
产业转移的原因: 1 要素禀赋论 H-O定理
各国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 导致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进 而引起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应当 出口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 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 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四、雁行模式理论


“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ttern)最早是由日本经 济学家赤松要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50 年代中期基 本成型,70 年代最终定型。 “雁行模式”理论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 赤松要先生认为,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当地生 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 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 其图形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在一国范围内,“雁行 产业发展形态”先是在低附加值的消费品产业中出现, 然后才在生产资料产业中出现,继而在整个制造业的结 构调整中都会出现雁形变化格局

《国际贸易》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国际贸易》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国际贸易》考试题库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卖方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样品供买方确认。

该样品称为(de )。

A.买方样品B.复样C.卖方样品D.回样E.对等样F.确认样2、运输包装的主要作用在于(abe )。

A.保护商品B.便于运输和储存C.促销D.美化商品E.防止在装卸过程中发生货损货差3、定牌中性包装是指( a )。

A.在商品本身及其包装上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牌号,但不表明产地B.在商品本身及其包装上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牌号,也表明产地C.在商品本身及其包装上不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牌号,也不表明产地D.在商品本身及其包装上不使用买方指定的商标/牌号,但表明产地4、按国际惯例,包装费用( b )。

A.不应包括在货物价格之内,并在合同中列示B.应包括在货物价格之内,但必须在合同中另外列示C.包括在货物价格之内,一般不在合同中另外列示D.不应包括在货物价格之内,也不必在合同中列示5、适用于在造型上由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表示品质的方式是( d )。

A.凭等级买卖B.凭说明书买卖C.凭商品买卖D.凭样品买卖6、对工业制成品交易,一般在品质条款中灵活制定品质指标,通常使用(ab )。

A.品质公差B.品质机动幅度C.规定一个约量D.品质与样品大致相符7、在国际上,对冷冻鱼或冻虾等没有公认规格和等级的商品,其交货时规定品质的方法常用( d )。

A.看货买卖B.凭样品买卖C.良好平均品质D.上好可销品质8、合同中未注明商品重量是按毛重还是按净重计算时,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应按( b )计算。

A.毛重B.净重C.以毛作净D.公量9、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标准运输标志包括(abcd )。

A.收货人或买方名称缩写或代号B.参考号C.目的地D.件号E.原产地标志10、雪花牌糖水洋梨和雪花牌水梨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 d e )。

A.牌名相同B.品名不同C.所代表的商品品质不同D.品种不同E.标的物不同二、判断题1、如果卖方交货数量超过买卖合同规定数量,买方有权拒收全部货物。

TPP贸易效应及对我国的影响

TPP贸易效应及对我国的影响

34 TPP贸易效应及对我国的影响孟灵癑(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TPP在其成员国和非成员国间形成的贸易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消费效应。

TPP的实施对中国对外经贸领域将产生一定影响,即冲击传统行业、缩减国别贸易总量,同时也会遏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威胁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为应对TPP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努力达到TPP条款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积极发挥亚投行作用,推进国内自贸区建设,继续通过FTA加强与亚太国家间的合作来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TPP;贸易效应;区域合作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34-03 [作者简介]孟灵癑(1991-),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前身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A),是一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是由新加坡、智利和新西兰三国最早于2002年墨西哥APEC峰会上提出的构想,并最终在2015年实现。

2009年,美国在APEC横滨峰会上宣布加入谈判,至此TPPA更名为TPP[1]并开始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成员国不断壮大,也坐实了美国在TPP中的主导地位,TPP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稳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同时防范与打压中国等新兴大国的战略措施之一。

一、TPP的贸易效应TPP在其成员国和非成员国间形成贸易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以及消费效应,本文以中国、日本、美国三国为例,其中,中国为TPP非成员国,日本和美国为TPP成员国,假定日本的贸易规模相对中美要小,而中美之间贸易弹性无限大。

 (一)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区域内部关税降低,但对区域外的非成员国关税较高,这种对第三国的歧视使得成员国的贸易方向发生改变,成员国家原本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转而从成员国进口。

07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07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07级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指导选题特别注意:(以下选题仅作为选题方向的参考,具体论文题目的确定需要跟指导老师商量后确定。

选题不局限于以下范围,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题目)1.浅析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的原因及其现状2.我国面临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3.后现代消费文化与营销策略的关系分析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分析5.英国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6.以肯德基为例论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必要性,对策及成就7.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的问题研究8.美国消费结构变化及对我国出口的影响9.战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10.以淘宝为例探索中国电子商务国际化的道路11.鹿特丹规则与以往国际海运公约及我国海商法的比较分析12.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挑战与机遇13.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中澳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分析与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对策研究15.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分析16.第三方理财的在华发展趋势及对策17.规模经济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关系18.从lvmh看奢侈品贸易的文化营销19.中国企业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在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灰市场营销分析21.浅析“指数营销”如何秀出品牌价值22.赣州香港工业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23.浙江家电进军日本市场问题分析24.从FDI看中国的产业发展及安全—-以饮料产业为例25.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陷阱及对策26.中印服务外包比较分析与中国服务外包对策研究27.国际商务谈判中优劣势比较研究—-—-基于09铁矿石谈判案例研28.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29.移动电子商务中国化的困境和出路30.从中英两国的日用品价格浅谈两国经济结构组成31.从多哈谈判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公平与效率32.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33.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34.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35.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36.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37.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38.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39.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40.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41.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42.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43.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44.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45.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46.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47.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48.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49.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50.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51.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52.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53.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54.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55.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56.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57.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58.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59.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60.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61.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62.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63.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64.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65.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66.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67.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68.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69.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70.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71.“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72.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7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74.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75.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76.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77.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78.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79.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80.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81.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82.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83.“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84.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85.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86.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87.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88.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89.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内容提要: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等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

关键词:东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平衡,顺差转移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外贸顺差的扩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越来越多,而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焦点。

在美中贸易逆差问题上,美国政府及许多学者都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过度保护本国市场,人民币汇率的过度低估,以及中国企业的倾销行为所致。

基于这一认识,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中国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要求中国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对中国企业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

而中方则强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是由于美国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因此要求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以平衡两国的贸易。

笔者认为,双方的分歧实质上涉及到投资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我国的外资及外贸政策,对于我国的外贸发展及平息贸易摩擦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平衡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为三种效应:第一,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的主要对外投资体通过对华直接投资,将其对美的贸易顺差转移成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形成所谓的顺差转移效应(surplus-shifting effect);第二,市场导向型的美国对华投资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大量销售,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所谓的贸易替代效应(trade- substituting effect);第三,成本导向型的美国对华投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美国,扩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形成了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ng effect)。

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

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

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作者:赵倩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4期摘要: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对外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1985—2011年FDI和对外贸易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二者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目前情况下,FDI在中国体现为贸易制造效应,且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大于进口贸易。

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现状,对FDI促进贸易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

此外,就吸引外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对外贸易;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64-0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Mundell R.A.(1957)发表在AER上的文章修正了H—O理论,放松了H—O理论中要素不可流动的假设,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相互替代。

小岛清(1987)认为,FDI的母国通过在东道国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的垂直型投资于贸易有互补关系。

此外,Clausing(2000)使用1977—1994年数据验证了美国对29个国家的投资与美国出口之间以及29个国家对美直接投资与美国进口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证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出口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外国在美直接投资与美国进口也表现为互补关系。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FDI大量涌入中国,国内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钱晓英、赖明勇和张大奇(2001)以引力模型为分析框架,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结论。

邱斌、唐保庆和孙少勤(2006)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得出FDI与国际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他国内学者运用回归分析、Granger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了FDI与中国国际贸易存在互补关系,FDI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探索FDI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其观点。

FDI的产品内贸易效应研究——理论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FDI的产品内贸易效应研究——理论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贸易有 关 ,少量 零 星研究 也 只是从 某个 特定 领域 和 层 面进 行 。
伴 随着对 外直接 投 资 的快 速增 长 而 出现 的产 品 内 国 际 分 工 , 已 成 为 经 济 全 球 化 进 程 中 的 一 个 “ 程式 化 ” 事实 ,因 此 引 起 许 多 学 者 的普 遍 关 注 。 但 多 数 的研 究 限于对 产 品 内分 工 的贸易 利益 、模 式
FI D 的产 品内贸易效应研究
理论 及 对 中国的 经验 分析
戴 翔
(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国贸 学 院 ,安 徽 蚌 埠 2 33 ;2 1 3 0 0 .南京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0 9 ) 10 3
摘 要 :在 H lma ( 9 4 关 于垂 直 一 体 化跨 国公 司 的理 论 分 析 基 础 之 上 ,构 建 了 旨在 解 释 e p n 18 )
的作 用 。
出深入 的理 论 和实证 分析 。仅有 的研 究散 见 于 国内
外 少 数 几 篇 文 献 。 学 者 C m a 和 G lb r ap o eg d
甚 于后 者 。据 此认 为 ,如 何抓 住 产品 内分 工下 的产 品价值 增值 环 节 国际梯度 转 移的历 史机 遇 ,通
过 利 用 F I 一 步融入 产 品 内国 际分 工体 系, 实现 向产 品价 值 链 高端 攀 升 、提 升 国际 分 工地 位 、 D进 获取 更 多的 贸易利益 ,应 是 中 国今 后进 一 步大 力利 用外 资的 重要 方 向。 关 键词 :对 外 直接 投 资 ;产品 内贸 易;生产 分割
易 ,换 言 之 产 品 内 贸 易 与 F I之 间 密 切 相 关 ; D H mm l等 ( 0 1 指 出 ,产 品 内分 工 垂 直 一 体 u e s 20 )

FDI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双门槛效应

FDI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双门槛效应

FDI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双门槛效应张保帅【摘要】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 unit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9,this paper uses the threshold model given by Hansen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on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taking marketization level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The result shows as follows:there exists the significant double threshold effect of FDI’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marketization level;because of the high marketization level and the abundant FDI,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evel of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is relatively high,but that of western provinces is just opposite,and that of middle provinces falls in between them;in the case of controlling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human capital level,average personal income level and favorable government policy,the enhancement of marketization level could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利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研究了FDI对区域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著具有基于市场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市场化水平高、吸收的FDI数量大、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省份的情况与此正好相反,中部地区的情况介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在控制了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影响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最后提出简要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3(032)008【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化水平;国际贸易;门槛模型【作者】张保帅【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7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要 问题 。从 理 论上 来看 ,国外 大 量 学 者普 遍 的共 识 是 进行 对外 投 资 ,认 为 这 样 不 仅 可 以获 得 良好 收
益 ,还 可 以缓 解 贸易摩 擦 ;从 实 践上 来看 , 日本和 美 国的实 践为 我们 提供 了 良好 的视 角 。但 是 ,对 外 直接 投资 也带来 了一 系 列 问题 ,如 t本 表 现 出来 的产业 空心化 、出 口减 少 、 国内失业 增 加等 问题 。这 3
诱发 出一 个 问题 ,对外 直接 投资 对母 国的进 出 口会 产生 什么 影 响?

些 经验 文献研 究 了 F I D 和母 国对 外 贸易 的关 系。这些 研究 主要 是基 于汇 总 的 F I 国家 间 的分 D 和
析 ,F I D 对于贸易的影响 ,依赖 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 ,比如市场导 向性 F I D 通常会替代母 国的出 口 ,成本 导 向型 F I 增 加母 国的 进 口。虽然 有 项 本 武 ( 0 6 和张 应 武 ( 0 7 等运 用 引 力 模 型 D会 20 ) 20 ) 证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型的,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 ,但 由于 中 国 目前 对外 投资 开展 较晚 ,单 纯运 用整 体 的贸易 数据 和投 资数据 在 短期 内进行 实证 分析 显 然是 不 明
间可以是互补的,这个不是基于要素优势,而是 由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高报酬率吸引了 F I D 流 动 ,将导致 出1中要素 比例的提高 ,进而补充其他贸易 。这个补充导致贸易规模 的提高 ,进而导致 3
R bznk 效应 ,直 到一 国完 全专 业化 。H lm nadKuma (95 的研 究也 支持 这一 观点 ,他们 ycysi ep a n rg n 18 ) 认 为公 司 内贸易 的提 高是 补充 而不 是替 代 了产 业 间贸 易 ,因此 ,F I 出 口是互 补 的 。 D与 自从 K ma (9 8  ̄i 17 )开始 的许 多文 献 开始研 究 日本在 亚太 地 区的对外 直接 投资 ,认 为 贸易 和 F I D 是互 补 的 ,遵循 比较 优 势 (  ̄m 9 8 94  ̄i n zw ,18 ;Lpe ,R n K ia17 ,18 ;K maadO a a 94 isy .adM.We s i, s 18 ) 日本 对外 投 资 的部 门主要是 失去 比较 优势 的部 门 。因此 , 日本 的对外 F I 补 了 日本 和亚 洲 94 , D 弥 邻 国 的比较优 势位 置 ,这是优 先 贸易创 造 。 与这 两个 结论 不 同的是 ,部 分学 者则认 为二 者 的关 系是模 糊 的 ,因为 F I 于 贸易 的影响 依赖 一 D对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摘要:采用hummels的估算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方法,运用中国2002~2011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署的进出口数据,对中日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水平进行分年度分行业的计算。

结论显示: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技术密集行业的产品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

这表明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对日本中间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两国产品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日本;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分工日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实现的,而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至其他国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hummels (1998)将这种国际分工模式称为“产品内贸易”或“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

产品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贸易形式:产品生产价值链的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部件分布于不同国家时,形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就构成了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内容。

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并且大力引进外资以发展对外加工制造业,由此加入到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来。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贸伙伴,日本对华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将带动中日间的产品内分工,由此带动了两国产品贸易的发展。

本文以工业部门为对象,实证分析中日间的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这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法说明及数据处理本文运用hummels(2001)的方法测算了中日工业部门细分产业的产品内贸易指数。

该方法包括了两个指标:(1)vs值是绝对指标,度量了进口的中间投入中用于生产出口的价值;(2)vss值相对指标,即vs值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一)方法说明(二)数据处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处理:第一,中日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引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署(un comtrade),中国的投入产出数据表引自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由于分类标准的不统一,需要按联合国贸易分类标准对我国工业行业重新分类,参照盛斌(2002)的方法,确定42个部门,去掉其中的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服务业,剩下19个部门作为文章的分析对象。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一、日本FDI在中国的历史和趋势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和经济关系,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日本企业的FDI(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加强。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末,日本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3.9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实现利润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缓和,日本对中国的FDI投资增长持续稳定,2019年仅日本对华投资近4,400亿日元,同比增长21.9%。

预计未来,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二、日本FDI在中国的结构特点1. 以制造业为主导:日本的制造业和制造业相关产业实力雄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这些行业在中国吸引了大量的日本FDI;2. 区域分布比较集中: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人才和政策优惠等因素会吸引更多的FDI;3. 投资多元化: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范畴逐渐扩大,既有完整的投资,也有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建的方式。

在绿色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日本企业也逐渐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三、日本FDI在中国的汇率作用1. 人民币升值对日本FDI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得日本企业投资的成本增加,但却能增强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2. 日元贬值对日本FDI的影响:日元贬值会使得海外投资的回报率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海外经营风险,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和政治风险加剧的国家。

四、日本FDI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在未来,虽然日本为了寻求新的生长点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政策风险:中国的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外商投资法等政策变化,会对日本企业的投资产生影响;2. 人才竞争:中国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与日本企业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也会导致日本企业人才招募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五、日本FDI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优化经济结构,日本FDI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较为广阔。

2021年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审核结果

2021年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审核结果

每位老师各按比例分配欧阳光明(2021.03.07)教授:曾春久17人、丁恒龙17人、姜鸿17人、丁跃进7人副教授:张艺影15人、姜国刚15人、韩英15人、卓岩15人讲师:陆继峰13人、张普13人、潘伟强13人、李颖13人、王采平13人、康键13人、刘德光13人、徐军13人、张名誉10人、季小立3人、张韬3人曾春久1、贸易救济与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2、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3、气候变化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4、中国与新兴国家(印度、巴西、阿根廷)纺织品技术类贸易摩擦研究;5、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6、新兴战略产业融资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7、某省、市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8、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投资壁垒分析;9、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性问题分析;10、我国外贸平稳发展问题研究;11、输入性通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丁恒龙1.我国服务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思考2.国际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3.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分析4.利用外资与我国服务业发展研究5.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研究6.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7.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8.国际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10.国际贸易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13.××市利用外资与产业升级研究14.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研究15.跨文化营销的风险及对策研究16.××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问题研究17.开放性经济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18.××市外贸企业竞争力分析19.××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20.我国外贸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思考丁跃进1论后危机时代国家风险及其防范2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前景和影响3全球经济低迷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的原因探析4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的原因探析5论中国“外汇储备困境”的成因与破解6论“碳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7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8产业转移(产业软化)与失业率的国际比较9发达国家失业率的国际比较---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张艺影1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的污染排放2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4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政策研究5两税合并对中国FDI流入影响分析6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7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8中国对外贸易、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9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研究10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的中国经济走向研究11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与全球经济再平衡12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1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14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欧经贸的影响1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16经济增长、汇率波动对中国FDI影响分析陆继峰1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我国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研究3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4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5中国出口贸易非正常低价现象探讨6关于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7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10+3”框架下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9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10中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比较研究11中日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12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点13我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策略14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15我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研究姜鸿1、发展低碳经济对江苏出口的影响研究2、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口倒逼机制研究3、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口倒逼机制研究4、外贸在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研究5、国外以外贸倒逼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借鉴研究6、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借鉴研究7、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模式研究8、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逆差问题研究9、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外资政策研究10、自贸区框架下中国俄罗斯技术合作模式研究11、中国企业在自贸区内投资策略研究12、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13、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14、中美风能产业对比研究15、中日太阳能光伏产业对比研究16、常州出口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常州进口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常州与苏州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19、常州与无锡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20、常州与南通外向型经济对比研究姜国刚1稳健货币政策时期常州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江苏沿海开放开发战略背景下常州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3引进外资对常州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4常州新能源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5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6资源税计价从征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7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9低碳经济引导政策的国内外比较研究10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国际比较11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沿革与趋势分析12资源税计价从征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3贸易保护强化背景下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4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5加速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16江苏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7江苏省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18江苏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19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张普1人民币升值的贸易结构效应研究2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研究3实际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4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与贸易的关系研究5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汇率的影响6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7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出口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对策8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9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结构与风险管理10中国出口退税与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1中美货币汇率之争的缘由及其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12通胀预期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何实现增长13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4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数量、种类、价格)15全球汇率之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6试论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路径选择17金融发展差异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研究18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借鉴潘伟强1基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XX省对外贸易研究2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3提高江苏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4我国外贸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5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6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7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8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9电子商务对小型外贸企业业务发展影响10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1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及贸易政策研究12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点及企业的对策13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4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李颖1东亚与欧盟区域的产品需求结构与贸易模式比较2美日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比较研究3后危机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5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投资环境与模式分析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FDI流向的影响效应分析7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8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9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薪酬福利问题——以欧美市场为例10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11大连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探讨12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XX省为例13后危机时代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4危机时代中拉贸易存在的机遇与挑战15金融危机后中日经贸的新变化与新策略王采平1试析江苏省(或其他省市)对亚太地区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趋势2试析江苏(或其他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3江苏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4江苏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及趋势分析5试论江苏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6浅析安徽(其他省市)省对外贸易地域结构的演变7浅析苏州市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优化8常州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9常州市(或其他省市)对外贸易结构及调整研究10试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意义11浅谈江苏省对外贸易如何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12加强中越经贸合作的思考与建议(也可以是中国与其他国家)13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及其对常州市外经贸发展的启示14中美(或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15江苏(其他省)制成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16长三角地区(或其他地域单元)外资企业结构研究17江苏省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18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19关于我国和欧盟经贸关系的新研究20关于近几年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研究康键1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之探析3江苏对外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之影响5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6新疆口岸对外贸易优劣势分析7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8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北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0中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之影响12浅析现代物流对中国国际贸易之影响13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中国——东盟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分析张韬1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影响及应对策略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对策3比较优势理论在虚拟水贸易中的应用4中美贸易博弈的政策分析5国际产业分工中产业的整合和提升思考6上海航运中心与江苏沿海开发联动机制研究7江苏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9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10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刘德光1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2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3江苏省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4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常州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5保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前景分析6从美国301条款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保护措施7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以玩具行业为例8基于自然人流动视角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9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保税区转型研究10集群经济在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11开放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进口保护政策的缺失及影响分析12产业集群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效应分析13服务贸易争端剖析及其解决机制的研究14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R&D补贴及其实施策略研究张名誉美国特保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口的对策对外贸易与江苏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金融深化与国际贸易发展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与提升中国外贸产品竞争力后危机时代江苏企业走出去中国外汇储备的合适水平探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行业协会在规模外贸竞争中的作用韩英1、中国与XXX的贸易现状与前景2、关于我国XXX产品XXX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3、我国(或XXX省)XXX产品遭遇XXX壁垒的成因与对策分析4、国际市场(或XXX国)对XXX产品的XXX要求和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5、XXX壁垒对我国XXX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6、我国(或XXX省或XXX市)XXX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XXX省(或市)XXX企业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论我国XXX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9、XXX省或市XXX产品出口研究10、江苏省(或其他省)高新技术产品(或软件等)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1、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12、XXX省(或XXX市)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13、中国XXX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14、XXX省XXX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服务贸易方面)15、XXX省(或市)XXX产品出口竞争力(或国际竞争力)研究16、XXX地区XXX产业出口竞争力状况研究17、XXX公司出口市场分析或出口战略分析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8、XXX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19、XXX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研究20、国际直接投资对XXX省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21、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卓岩1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进出口贸易互动机制研究2论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及其对策3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问题研究4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5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6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我国出口战略应对7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与我国的对策8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对策9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可具体分析某一产业)10中国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研究11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研究12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13对外开放与产业安全研究(可具体分析某一产业)14我国机电产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15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16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7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8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与互利性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出口业务风险及识别程序研究(可从某一案例分析为载体)行业中介组织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与互利性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提高我国某类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经济特区研究(可具体分析某一经济特区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现状和功能创新)。

FDI理论

FDI理论

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 ★ Ownership Advantage
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主要指一国企业 拥有或能够得到他国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的 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 一是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指对有价值资产(原 材料、先进生产技术等)的拥有或独占; 二是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指企业拥有的无形资 产(技术、信息、管理、营销、品牌、商誉等);

企业A的外部市场 (中间产品交易失效)
企业A
企业A子 公司
企业A的内部市场
(降低交易成本)
内部化理论的假设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以克服外部 市场的缺陷。 3、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的 产物。
小规模技术理论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 (Louis T.Wells)《发展中国家企业》。 国际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 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 的企业来说,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经 济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 于:①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 产技术。②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 上具有优势。③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77年, 邓宁在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 区位与多国企业: 折衷方法探索》中,提出 了区位优势理论,并首次提到“折衷”一词, 后来在1981年《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著作 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折衷范式,eclectic paradigm
观点★


OLI (Ownership—Location— Internalization)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这个 角度,讨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 势三组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

日本FDI的经验教训

日本FDI的经验教训

日本FDI的经验教训
童适平
【期刊名称】《社会观察》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已经赶上日本广场协议后最疯狂的1989年的FDI(对外投资)纪录。

但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仍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与日本1980年代初相当。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并购占了43.2%的比重,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也曾出现过大规模并购潮,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泡沫最终破灭。

如今,在对外投资的大潮之下,中国应从中汲取何种经验教洲?【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童适平
【作者单位】日本明治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中国挤占东盟FDI问题研究——基于日本2001-2012年FDI基础上的考察
2.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3.长三角地区日本服务业FDI特点分析——以"日本大公司"为例
4.院重点课题“日本危机管理体制研究”:研究日本危机管理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5.亚洲“四小龙”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案例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而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下面是一些关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案例。

1. 中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不同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例如深圳和上海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零售商供应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2. 美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美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在不同的州,例如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心。

不同州之间进行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和成品汽车的贸易,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3. 欧洲联盟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大量的农产品贸易,例如法国向德国出口葡萄酒,西班牙向英国出口橄榄油。

这种贸易有助于满足不同国家的农产品需求,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4. 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内贸易: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集中在东京和大阪等地。

不同地区的高科技制造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例如东京的半导体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供应芯片。

5. 韩国的化妆品产业内贸易:韩国的化妆品产业发展迅速,不同地区的化妆品制造商之间进行大量的贸易。

例如首尔的化妆品制造商向全国各地的零售商供应化妆品。

6. 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它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通过亚马逊平台向全球消费者销售商品,实现了产业间贸易的合作。

7.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产业间贸易: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德国的机械制造商向世界各地出口机械设备。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

8. 中国的纺织品产业间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中国的纺织品制造商向世界各地出口纺织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9. 印度的软件服务产业间贸易:印度的软件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印度的软件公司向世界各地提供软件开发和IT服务。

例如印度的软件公司向美国的企业提供软件开发服务。

FDI

FDI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研究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杨扬1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国际投资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效应Abstrac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when economic developed into a certain stage, whil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re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rrier. With the increasing openn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China has also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to a country's economy. Expand the sca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uide more enterprises to go ou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at present. I hope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ffect一、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这两个结论不同的是,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模糊的,因为FDI对于贸易的影响依赖一 系列因素,比如公司战略,政府政策,等等(Elm and Moon,2001;Hejazi and Safarian,1996;More recently,Lewer and Terry,2003)。另外,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关系要求公司层面的数据调查。因此, FDI对母国贸易的经验研究结果是混合的。FDI和贸易的关系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即使是在日本的 对外直接投资上,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关系,包括:引进多于一个母国和东道国,多个参与方和 中间商品的生产要求最终产品的生产。假设一个出口产业希望通过FDI寻求比较成本优势,对东道国 的产业配置将代替母国的出口,这种替代完全或者部分依赖于配置度。另外一方面,公司的资源配置 或者外国联营方会从母国进口零部件和中问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东道国不能生产或者是生产和母国同 样质量的商品。对母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终制成品的减少但中间商品出口的增加。由于最终商品的 价格一般大于中间商品的价值,使得对外投资导致净出口的减少。
l 67
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加大,到2007年已经达到1 628.72亿美元。而从中间产品占整体贸易比例情况看, 所占比例比较小。从贸易结构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这反映出两国之间的贸 易主要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美国对华出13主要在农产 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从美国对华投资来看,美国一直居于中国接受外资来源国的首位,最近几年所占 比例才开始有所下降,但存量还是位列前茅。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结构 贸易效应
一引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 总额为21 738亿美元,全年顺差2 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7%。2007年年底央行外汇储备余 额高达15 282.49亿美元。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已经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 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攀升,国内理论界对于中国目前持有的过多的外汇储备非议颇多,物质资产的大量 出口换来的是不断缩水的金融资产。另外,由于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这诱发了新一轮 的贸易保护。所以,如何使目前的外汇储备获得良好的收益和减少贸易摩擦是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 要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国外大量学者普遍的共识是进行对外投资,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良好收 益,还可以缓解贸易摩擦;从实践上来看,日本和美国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但是,对外 直接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日本表现出来的产业空心化、出口减少、国内失业增加等问题。这 诱发出一个问题,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进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
出口 161.55 162.98 169.61 194.8 223.63 262.02 272.3 338.61 446.79 487.26 592.15 698.52
贸易 进口
266.85 326.95 379.76 419.46 521.04 542.83 699.51 924.74 l 249.48 l 629 2 035 2 327.24
万方数据
F。R黻R。P。slTl。N IN Ec。N。MIcs Feb&MaL 2009
65
ell,1984;Helpman and Krugman,1985;Kojima,1978)。Markusen(1984)认为,对外FDI和贸易之 间可以是互补的,这个不是基于要素优势,而是由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高报酬率吸引了FDI流 动,将导致出口中要素比例的提高,进而补充其他贸易。这个补充导致贸易规模的提高,进而导致 Rybczynski效应,直到一国完全专业化。Helpman and Krugman(1985)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 认为公司内贸易的提高是补充而不是替代了产业间贸易,因此,FDI与出口是互补的。
296.9
一14.8
34
7.48
1999
337.7
324
13.7
29.7
7.37
2000
415.1
416.5
一1.4
29.2
7.16
200l
428.Ol
450.8l
一22.8
43.5
9.28
2002
534.88
484.83
2003
742.03
594.54
2004 2005
941.88 1 004.55
自从1998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在逐渐增长,其占中国吸引外资的比例目前也接近10%, 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也上升得比较快。
2.中美贸易和FDI
表2美国对中国出口、进口和贸易差额数据(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16 1997 1998 19919 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r7
三 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FDI
1.中日贸易和FDI 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日本对华出口和进口都大幅增长,但出口的增幅更大。从贸易差额可以 看出,1996年到2001年日本对华还是逆差,但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的2002年,日本对华贸易出现 了顺差,且无论绝对额还是增幅都很大。是什么导致日本对华出口的增幅如此之大呢?从贸易结构来 看,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的巨额顺差。从有中间产品贸易记录的1998年开始,中间产品出口从1998 年的93.12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64.1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倍多;而进口从1998年的54.56亿 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94.84亿美元,同比仅仅增加两倍多。这反映出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出口中间 产品,也反映出日本的全球生产布局,抓住两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 资源丰富的中国。可以看出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把基础原材料在国内生产,然后在中国组装, 最后销往国内和第三国。
差额
一105.3 —163.97 —210.15 —224.66 —297.41 —280.81 —427.21 —586.13 —802.69 —1 14I.74 一l 442.85 一l 628.72
FDI总额
34.43 32.39 39 42.16 43.84 44.33 54.24 41.99 39.4 30.61 65.54 26.16
联合国BE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一定的修正。2002年联合国新颁布的BEC分类方法,将贸 易商品根据最终用途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3类,并和海关的协调编码(HS)相对应,其中, 中间品包括11l、121、21、22、31、32、42和53类产品。
2.影响产品内贸易的因素
一些经验文献研究了FDI和母国对外贸易的关系。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汇总的FDI和国家间的分 析,FI)I对于贸易的影响,依赖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比如市场导向性FDI通常会替代母国的出 口,成本导向型FDI会增加母国的进口。虽然有项本武(2006)和张应武(2007)等运用引力模型 证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型的,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但由于 中国目前对外投资开展较晚,单纯运用整体的贸易数据和投资数据在短期内进行实证分析显然是不明 智的。对于如何开展对外投资才能够获得积极的贸易效应,日本和美国的对外投资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和教训。本文利用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贸易结构进行分 解.从产品内贸易的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包括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分 析,以期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到底是什么关系?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研究多以发达国 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但结论各不相同。早期的理论研究中,Mundell(1957)认为是替代关系, Svvnsson(1996)发现FI)I对母国出口有消极影响。最新的理论研究则更倾向于互补关系(Markus-
投资 占中国接受比例
8.25 7.16 8.58 10.46 10.77
9.46
10.28 7.85 6.5 4.3 9.43 3.5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从中国的进口增长速度,其结果就是美国
万方数据
F。RV\『AR。P。slTl。N IN Ec。N。Mlcs Feb&MaL 2009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
——以美国、日本对中国的FDI为例
孟祺
摘要:目前理论界对于FDI的母国贸易效应存在争议。基于BEC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分类. 本文估计了美国和13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母国进出口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对中国的Ft)I与B本 对华出口量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特别是中间产品,其对中国出口量的显著性更高;但对美国分类的估 计结果却都显示不相关。笔者的解释是两国对中国FDI投资结构的不同,日本主要投资于工序复杂的制造 业,带动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闻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而美国主要投资于金融等服务行业。投资结构的不同导致直接投 资贸易效应的差异。
735.37 840.96
2006
1 157.96
917.73
200r7
1 338.88 l 02l-16
50.05 147.49 206.5l 163.59
2们.23
317.72
41.9 50.54 54.52 65.3 46 35.89
7.94 9.45 8.99 9.02 6.62 4.8
数据来源1日本财务省;中国商务部外资司。
四模型和数据
1,产品内贸易的分类 国外学术研究中对产品内贸易的计量方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法是Yeats(2001)、Schuler (1995)和Kol、Rayment(1989)等将名称为零件和部件(parts and components)的产品作为中间 品。这种方法相当直观,并且选取的产品都是中间品范畴,但采用该方法计算中间品贸易数量, 将会发生严重低估现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不叫零部件的产品也是中间品。第二种方法是 基于一国投入一产出表进行计算,包括Hummels的VS(vertical specialization)指数和Feenstra和 Hanson(1999)等以进口中间品作为测量中间品贸易的指标。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依赖 一国的投入一产出表,对国外有丰富的数据可以研究,但中国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加入WTO后 中国无论贸易规模还是贸易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难以反映现实情况。第三种方法是联合 国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将贸易数据划分为和国民核算体系(SNA)相对应的资本品、中间品 (半成品和零配件)和消费品。 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以及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这里对中间产品贸易的计量主要建立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