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2.8 商鞅变法课件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2.8 商鞅变法课件 川教版

4.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_土__地__国__有__制__,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 有权。 (2)重农抑商:生产_粮__食__和__布__帛__多的人,免除徭役;禁止_弃__农__ _经__商__。 (3)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旧贵族特权。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_3_1_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 5.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_政__治__和__社__会__变革。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
【要旨提醒】商鞅变法获得成功所依靠的是商鞅的决心和才能 以及秦孝公和人民的支持,最主要的是变法适应了战国时期社 会变革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判断抢答】 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 推广。( √ ) 提示: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公元35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 ) 提示:年代应为公元前356年。秦穆公应为秦孝公。
3.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王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 内史(京城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 军功,按功授爵。( √ ) 提示: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 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这是 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 ) 提示: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大规模兴修水利创 造了条件。
第8课 商鞅变法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战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及秦孝公决心变法的原因、目 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第8课、商鞅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鼓励开垦荒地
第8课、商鞅变法
变法内容(重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经济
改革)
2、重农抑商: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
懒惰而贫困的,罚做奴隶。(经济改革)
3、奖励军功:凡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不论出身,按功行赏;贵族没军
2、秦国:相对落后
-穆公称霸仍落后 -献公改革无改观 -孝公改革内政
发布求贤令
商鞅到秦国主持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
铁器和农耕的推广
铁 犁 铧 ( )
huá
铁锄 冶铁池窑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铁 镰
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西周末期,我国已开始人工冶 铁,制造铁器;春秋时期,开始用牛耕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
曾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 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
族诬害,车裂而死。
商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 商鞅像 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 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第8课、商鞅变法
秦孝公求贤
商鞅主持变法
秦国的变化
第8课、商鞅变法
夏 商 西周 周 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 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春秋:前770--前476 过 渡
第8课、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
铁锄
秦孝公
第8课、商鞅变法
时代背景 1、战国时前期:铁 器 牛 耕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历史上第8课商鞅变法

历史上第8课商鞅变法

03 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
舌战群儒,取得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通过与秦孝公的深入交谈,阐述自己的变法理念和策略,成功说服秦孝公支持 变法。
商鞅强调了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起来,实现 统一天下的目标。
商鞅提出了“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君权、抑制贵族特权,得到了秦孝 公的认同和支持。
制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了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 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地位,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度,激发了 士兵的战斗热情,提高了军队的战 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对商鞅变法的否定评价
剥削加重
商鞅变法推行严刑峻法,剥削百 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社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逐 渐崛起,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
量。
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政治、经济制 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孝公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 改革。
秦孝公的改革决心
秦孝公深知改革的重要性,决 心通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吸引 各地人才前来投奔。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秦 孝公看中并委以重任,开始了 他的变法历程。
第二次变法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次变法的措施 ,包括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等土地制度的 改革,以及统一度量衡等经济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变法主要针对政治、军事、经济 等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战等措施。
坚持改革,推行新法二十年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坚持改革,推行新法长达二十年。
会矛盾激化。
文化专制
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限制了 学术自由和文化发展,对文化多

商鞅变法(七年级)

商鞅变法(七年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改革第八课《商鞅变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史实,进而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两大特点:一个是“乱”;一个是“变”。

《商鞅变法》一课上承第七课《战国争雄》,下启第九课《秦朝的统一》。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相对落后,秦孝公继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故而广纳贤士、下诏求贤,此时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来到秦国,君臣二人冲破旧贵族的阻扰,齐心协力,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终于使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和之后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改革开放一样,都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变化要求进行改革,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但每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有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大都在11---1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措施、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七年级历史第8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8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8课笔记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更确切的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人物:商鞅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以求富国强兵。

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进行改革,以增强秦国的实力。

目的:通过改革,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实现富国强兵。

主要内容:(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3)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4)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意义与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它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商鞅变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

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中的某些措施过于严厉,例如推行县制和强化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势力受到压制,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商鞅变法中的一些措施也存在弊端,例如奖励军功的制度会导致士兵们为追求奖励而忽视战斗的目的。

二、秦朝的统一背景:战国时期结束后,各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过程: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意义与影响: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朝的统一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局限性:秦朝的统一过于依赖强权和武力,导致民心不稳,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此外,秦朝的统治者过于追求功利和效率,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这也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汉朝初期,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经济衰败,政治混乱。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决心进行改革,以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目的:通过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主要内容:(1)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改革官制,加强监察制度;(3)推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素材川教版(new)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素材川教版(new)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上图中的人物是改革家商鞅,他左手侧立一圆木,右手则捧着数枚铜钱,商鞅的身后,则是咸阳的南门。

此题描绘的正是“南门里木”的场景。

商鞅的变革主张被秦孝公接受之后,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信他,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金。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开玩笑.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人们在木头旁边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了北门。

结果商鞅真的赏给那人五十金.这件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商鞅说道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威信,于是商鞅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这几乎就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古往今来,变法者甚多。

但成功者,唯此一人。

何也?过往的总结,无非讲顺应潮流,难道吴起、李悝没有顺应?要么讲得到统治者支持,那不支持,又怎么能开始改革呢?所以,这些都对,但又都不在点上,商鞅成功,在于诚信。

从南门立木起,商鞅就让秦国的百姓见识了商鞅的人品,而之后的改革措施,更是赏罚分明,上至王子,下至庶民,概莫例外。

只要你做到了,做好了,商鞅都能很诚信的做到对你奖赏,不克扣,不投机取巧。

这才让“秦民大悦",这才使得秦国富强.讲求诚信吧,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要义。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1第8课商鞅变法背景:①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③嘉奖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使秦国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社会经济得到进展。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21、背景(1)根本缘由: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运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加强。

(2)进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改变,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役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役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径直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缘由);(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表达变法性质);(2)鼓舞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3)统一度量衡。

军事:嘉奖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胜利的缘由:①根本缘由: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商鞅变法公开课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商鞅变法公开课课件

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
A 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B 4、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七、作业:
1、练习册第8课P25--P27 2、重点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秦帝国 秦孝公X商鞅 盛世无争 BY-湳卿_flv.m
一场变革的成与败,不是看变法者的生与死,而 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商 君虽死,但秦国实力增强,战斗力提高,社会经济迅速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天下奠定
基础。是成功的!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商鞅 變法
五、本课小结:
措施:
经济:
军事:
政治:
1、改革土地制 度。
2、重农抑商。 1、改革土地制
3. 奖励军功 度。 4、迁都咸阳, 2.重农抑商。 推5、行严县明制法。令。
3. 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 推行县制。 5、严明法
令。
总之,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六、小试牛刀
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
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C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乐yuè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商鞅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kuī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乱--战争,变—变法。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西周 东 周 (约前1046~前771年)
奴隶制社会瓦解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8级1班I、课题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

II、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III、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以及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理解生产力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状况。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并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以及让学生分角色讨论,认识商鞅变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落后的状况以及变法后秦国逐渐富强的状况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认识到商鞅主张变法思想的可贵之处。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习商鞅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IV、课型:新课V、课时:1课时VI、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的评价。

二、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

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

VII、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VIII、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共3分钟)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ppt展示南门立木的图片】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国的一位大臣在秦国都城栎阳(陕西临潼东北)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木头从南门从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的奖赏,十金就是十斤金。

老百姓觉得搬一根木头并不是什么难事,却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所以老百姓都不敢去搬动木头,见此状况,这位大臣就提高了奖励规格,将奖金提升到50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商鞅变法
【找准目标】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
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卫氏。

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
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
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

卫鞅之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
鞅。

)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
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
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1.战国前期,_______的普遍使用和_______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___________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废除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上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
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____________。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

_________。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军功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
和房宅。

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___________。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
使百姓相互监督。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_______和_______改革。

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
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战国后
期,秦国修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
A .秦穆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
A .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 .正确的军事策略
C .正确的外交策略
D .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5.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
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1.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对现在国家建设有什么启示?
2.战国前后土地制度有何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背景:
目的;
时间:
商鞅变法支持者:
变法内容:
性质:
影响:
1.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2.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
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
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9.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
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
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
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
古代的制度。


请回答:
(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
(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
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省以致善】
1.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
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
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
2.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
3.商鞅变法使秦成战国后期最富强国家。

其措施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私有
C.推行县制
D.废除旧贵族特权
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5.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有两个人,甲出身平民,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乙出身贵族,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未有寸功。

按照商鞅变法的有关法令,对甲乙
二人的政策应该是 ( )
A.甲乙二人都得到赏赐的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
B.甲乙二人都不能得到任何赏赐
C.甲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乙却得不到
D.乙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甲却得不到
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严明法令
D.奖励军功
7.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写道:“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蹱灭亡。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2)你同意哪种观点?请什么其理由。

(3)当今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