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派与“人际-行为”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
组织传播PPT课件
角色发展过程(接受角色、形成角色、角色 常规化)
组织中的行为控制过程
❖ 经由传播达到的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激 励(期望、公平)
❖ 组织影响过程:信息设计、表达设计 、传统 设计、修辞设计
❖ 目标设定过程:目标的明确性、难度、目标 设定中的参与
❖ 反馈过程:价值(正或负)、及时性、明确 性、频率、敏感性。
组织中的决策过程
理性决策模型:阐述、建立、论证、评估、实施 决策原始模型 ❖ 历史模型 ❖ 流行模型 ❖ 考评模型 ❖ 探索模型 ❖ 新型模型
组织中的冲突管理过程
❖ 群体间冲突 ❖ 群体内部冲突:内容冲突与人际冲突 ❖ 冲突解决方式:
四种非正规传播网络
❖ A.单线型: ○○○○○○
❖ B.集中型:这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最普通的 形式,又被称为“葡萄藤式”传播网络.迅 速,准确率高,有时不完全.
❖ C.偶然型: ❖ D.流言型:
四、职业化与组织
❖ 1、雇员表现 操纵型(Manipulators) 自私利用型(exploiters) 劝诱者(hustler) 敬业者(professional) 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有以上几种表现,每一种表
弹性生产,分散化,参与与协调式 管理
❖ 供应商网络 ❖ 生产者网络 ❖ 顾客网络 ❖ 标准结盟 ❖ 技术合作网络
❖ 选自《网络社会的崛起》第3章 曼纽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二、组织中的传播
❖ 组织中的传播功能 ❖ 组织中的传播过程 ❖ 组织中信息传播渠道(channels) ❖ 组织中的传播网络(network)
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作用
❖ 1)使成员有归属感、安全感和相互认识。 ❖ 2)使成员能够公开地、友好地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
管理学11派简要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
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
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
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
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
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三.社会系统学派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企业组织传播学笔记
组织传播学笔记1、应对组织环境压力策略有哪些?个体与组织的应对策略:问题聚焦法:直接针对问题原因。
事态评估法:改变对压力状况的看法。
情绪集中法:解决问题带来的消极后果。
传播策略:参与决策的制定,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社会支持。
2、分析建立在古典学派理论基础上的组织传播传播内容:与工作、创新和维持有关的传播。
传播流向:沿着组织层级结构等级链垂直流动(从上到下)。
传播渠道:书面传播方式是最普通的。
传播类型:正式的,僵化的。
3、简述组织冲突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潜在的冲突基于冲突个体间并存的相互依赖性与不相容性,冲突产生的条件逐渐趋于成熟第二阶段:可觉察的冲突指冲突中的一方或多方意识到了组织间依赖性与不相容性的并存。
第三阶段:可感知的冲突冲突各方开始着手制定解决冲突的策略,并开始考虑是否可以接受冲突的后果第四阶段:冲突的外化冲突通过传播发生。
解决冲突的各种策略手段的运用,会导致互动紧张期与缓和期的交替。
第五阶段:冲突的后果强调冲突的作用兼有长期和短期的效应,冲突即使平息后仍会对个体的性格、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组织中的作用产生影响。
4、社会支持的来源及功能包括哪些?功能:情感支持:就是让人感到有人关心,爱护他们。
信息支持:是指向他人提供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的事实和建议。
手段支持:是指提供物质和行动上的帮助以用来消减紧张和压力。
来源:上司的支持:最常见的形式是信息和手段支持。
同事间的支持:多以信息和情感支持的形式出现朋友和家人的机制:一般来说是情感和手段上的支持。
7、试分析建立在人际关系学派基础上的组织传播传播内容:工作和社会传播流向:纵向和横向传播渠道:面对面传播类型:非正式8、期望理论最早是由佛隆姆作为一个工作激励理论提出的期望理论首先提出,一个人的绩效是其能力与其努力程度乘积的结果M=V.(E1×E2)期望理论模型揭示了影响组织传播中行为控制的几个因素:绩效差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努力不够的结果。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_交际礼仪_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_交际礼仪_人际关系学派是一种重视人际关系、强调经验主义的组织理论观点。
该学派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由肯尼斯•本尼特和埃尔顿•梅约等人提出。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认为,组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质量。
如果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良好,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合作,那么组织就会更加稳定、有效。
相反,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冲突频繁,那么组织就容易出现问题,效率也会降低。
人际关系学派提出了一些理论原则,指导组织如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原则包括:1. 重视员工的情感需求。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员工的情感需求是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更高级的需求。
所以,组织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做好员工沟通和交流工作。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好坏的关键在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组织应该设法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建立开放、互相尊重的沟通渠道,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封闭。
3. 鼓励员工合作,而非竞争。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
因为合作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和互相支持,使组织更加协调和有效。
4. 尊重员工的个性,发挥其特长。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组织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合理发挥其特长,在岗位上给予合适的发展空间,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
1. 社交技能训练。
为了提高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力,组织应该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员工的社交技能。
2. 组织活动。
组织可以组织一些员工间的社交活动,如运动会、团建活动等,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提供员工心理辅导等。
总的来说,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人际关系,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前提,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组织环境。
管理学各学派ppt课件
2)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 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 发源于美国,而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 得到较快的发展,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 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作用和关键作用 是日本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比美国企业文化更能激励企业 的活力和竞争力。
③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科学的
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 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 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 把处理一般事务的权限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 自己则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和企 业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本章其他内容要点]
1、古典管理理论 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其理论指导思想 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精 神变格。通过这种重大精神变革,可使 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利 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从而使企业 主和工人都能从中获益。
②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是泰罗创造“科学管理”理论的基 本出发点。实行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则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上 述论点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
3、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 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这两方面 的学问浩如烟海,作为管理和指导思想, 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即①顺道②重人 ③人和④守信⑤对策⑥法治。同时一般 了解麦格雷戈X—Y理论;阿吉里斯不成 熟成熟理论。
[思考题]
1、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2、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及其 主要论点是什么?
管理学基础 第二讲
不同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
3不同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市场迅速扩展,竞争日益剧烈。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以促进发展的问题,就迫切要求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从而促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有以下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最高工作效率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雇员的富裕,雇主的富裕是不长久的。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劳资双方变革思想,变对抗为合作、帮助。
从盈利的分配转变为增加盈利数上来。
根据以上思想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泰罗制)(1)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
(2)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标准化)(3)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完成和超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
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4)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发挥他们的能力。
(5)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并订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准则,以均分管理人员和工人们之间的工作职责,使其能进行管理和履行职责。
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
(6)工人与雇主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所规定的工作任务。
(心理革命)(7)职能工长制。
他提高了工长的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以后的职能部门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8)例外原则。
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该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2.“科学管理”的特点。
(1)以生产实践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打破凭经验和个人判断管理企业传统观念,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双因素理论和需求层次论一样,尽管缺乏科学的证 明,但因为它强调通过对工作的设计来满足员工心 理和社会的需要,维持和改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因而,在实践中对企 业管理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赫兹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在迈尔斯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迈尔期 指出,一种激励方法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主管人员 的能力。即,一是提供激励条件,主要是通过对工 作的仔细计划和周密组织;二是满足维持性需要, 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公正友好的行为和发出足够的信 息之类来满足这种需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赫 兹伯格和迈尔斯事实上从行为科学向人际关系、公 共关系深入了一步,迈尔斯,则明确指出了信息传 播的重要。
他认为,高层次的需求在生理、安全与社交方面 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满足之前,一般来说,并不 十分重要。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满 足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优先等级越高,需求满 足的百分比越低。他提出了一个百分比:普通人 在生理需求方面满足85%,安全需求方面满足 70%,社交需求方面满足50%,自尊方面满足 40%,自我实现方面满足10%。从马斯洛的需求 层次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传播问题,即他所谓 的社交、交往已经被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1947年,卢因发表了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 的渠道》,对“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进 一步加以理论阐述。他指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 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 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或不允许信息通过的人或 机构就是“守门人”。守门人的作用就是选择、过 滤他所接受的信息。卢因的理论不仅为“人际关 系”——“行为科学”的群体理论即非正式组织理论 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组织的非正式传播研究做出了 贡献,而且为大众传播学的创立做了扎实的理论铺 垫。正因为如此,大众传播学界尊他为四位传播学 的创始人之一,与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维尔、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卡尔· 霍夫兰、以及社会学家保尔· 拉扎 斯菲尔德齐名。
管理学公共基础知识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亨利-甘特(美):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
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亨利-福特(美):1、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组织传播早期研究中的古典理论学派
组织传播早期研究中的古典理论学派作者:胡河宁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1期摘要: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
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
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关键词:组织传播;古典学派;传播思想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24-03回顾组织传播发展历程,如果说它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那么序曲阶段应该是1900年到1940年之间。
之所以把这段历史称为组织传播研究的“序曲”,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发轫于英国,波及美、法、德等国的工业革命,造成的经济扩张引发了企业组织制度的巨大变革,新型组织不断涌现,带来了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以弗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W.Taylor)为代表的,以生产为中心、管理为导向的古典学派理论,然而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孤立的,所提出的传播观点还很幼稚;二是这段过程基本上没有传播学者参与,理论主要出自工程学和社会学科领域的研究,没有形成组织传播本身的理论,它留下的是一些有趣但不成熟的想法,其基本假设是传播仅仅在机器被打开以前存在,它是用来下达命令、协调工作以及获得雇员服从的工具。
这个时期的组织研究虽然不以传播为中心,但是,在这一时期的组织管理概念和预定的假设理念当中,隐含并渗透着组织传播的思想观点,无疑是组织传播研究的真正萌芽期,而且他们定义甚至没有定义的组织传播的方式,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对历史和今天的组织传播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风行于20世纪初期的科学管理运动,发端于泰勒的工作。
古典学派与“人际行为”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
古典学派与“人际行为”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传播理念不断演变。
其中,古典学派和“人际行为”学派是两种主要的企业传播理念。
本文将从古典学派和“人际行为”学派的定义、原理、应用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比较。
一、古典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古典学派是一种以效率为导向的传播理念。
它强调分工、规范化和专业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激励作用的结果。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来提高企业利润和市场份额。
在企业传播方面,古典学派主张通过大量广告、宣传、促销等手段来塑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销量。
例如,广告与销售的配合可以让产品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提高销售额和市场量。
古典学派的优点是强调效率,可以提高企业的操作效率、收益和生产力。
另外,它的原理简单明了,并易于实施。
但是,古典学派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它过于注重效率和利润,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古典学派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二、“人际行为”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与古典学派不同,人际行为学派更加注重人的内在因素,强调情感因素、人际交往和领导力。
企业需要了解并考虑员工和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职业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在企业传播方面,人际行为学派主张通过互动沟通、品牌定位、公关活动等方式去塑造企业形象,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公益活动等手段,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人际行为学派的优点是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人类因素,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另外,它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维系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但是,人际行为学派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它过于注重人的因素,有可能忽略企业的效率和利润等重要经济因素,如果过度强调人性,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三、古典学派和“人际行为”学派的比较古典学派和“人际行为”学派的最大不同点是对人的态度不同。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精选推荐
传播学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瑞⼠语⾔学家,现代语⾔学的奠基者,结构主义学说的开创者,其符号理论促进了符号学科的建⽴。
索绪尔1857年⽣于⽇内⽡,1878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元⾳的原则系统》。
1881年他到法国巴黎,在整整⼗年问他培养了梅耶、格拉蒙等语⾔学家,建成了法兰西学派。
1907年起,他开始讲授普通语⾔学。
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些⼿稿及其它材料编辑整理成《普通语⾔学教程》⼀书,于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
此书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字,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第五章1、简述组织传播研究的⼏⼤流派。
答:⽬前的组织传播研究,内容丰富,学派纷呈,⼤体上可以分为基础学派和现代学派两⼤类。
其中基础学派包括古典学派、⼈际关系学派和⼈⼒资源学派;现代学派则主要包括系统学派、⽂化学派和批判学派。
(1)古典学派。
是伴随着19世纪末⼯业⾰命的到来,机械化⼤⽣产迅速取代了家庭⼿⼯作坊,⼀些古典管理理论相应产⽣。
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核⼼⽐喻是“机械”。
机械⽐喻中包含着专业分⼯、标准化、可代替及可预测性等若⼲原则。
古典学派侧重于对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的考察,如等级结构秩序、⾃上⽽下的权⼒集中式管理、个⼈服务组织等,其管理⽬标在于⽤科学管理⼿段提⾼⼯作效率。
因此,古典学派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和⼯作有关的问题,信息传播流向是原则组织层级结构等级结构链⾃上⽽下垂直流动。
在古典学派管理中,书⾯传播⽅式最为普遍。
古典管理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仍然被⼴泛运⽤,如军队组织、⽣产装配车间及快餐店等,这类组织的核⼼任务具有⾼度的重复性和例⾏性,因此对纪律秩序、⽣产标准及⼯作效率的强调⾮常重要。
(2)⼈际关系学派。
其对组织的核⼼⽐喻是“家庭”。
这⼀⽐喻包含着对员⼯社会需求和感情需求的重视,对组织中各种⾮正式社会因素的关注及对管理风格变化的强调等。
⼈际关系理论家强烈反对把个⼈当作组织⾥的⼀个能够随意替换、只受经济因素驱动的齿轮,⽽要求把员⼯看成是需求关系、社会互动和个⼈成就的⼈。
企业文化组织传播理论
企业文化组织传播理论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企业在其进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与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与物质设施中外在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
必定要围绕着企业相应的目标组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与企业与外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协调企业各类关系。
在实践中,按照传播范围的不一致,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企业内部传播与企业对外传播。
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实质上是一个由传播主体(传播者)运用共同享有的符号、系统、媒体(统称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传播受众(传播客体、传播对象),并同意其反馈的过程。
但在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中,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传播主客体的二重性。
一、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1、企业文化的外传播根据组织传播理论,组织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与组织产生与进展有这样或者那样关系的各类联系。
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组织进展壮大,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也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完成,成为制约组织扩展的要紧力量。
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适当的环境支持,组织便不复存在,更无所谓进展。
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约束与习惯利用的辩证关系中,传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正是传播行为把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起来,通过组织边界把环境资源输入组织之中,又把组织信息与产品传递给消费对象,从而对环境发挥作用。
因而,对外传播是组织的本性与必需。
企业这一特殊组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活动,其中企业文化传播是其重要的内容。
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与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对企业进展至关重要。
根据格鲁尼哥与亨特于1984年推出的新的环境划分模式:按组织面对的“公众”类型,把组织环境分为四大部分即职能部门、功能部门、规范部门与扩散部门。
而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对外传播对象就是这些部门,如作为职能部门工商、税务、公安等的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功能部门的供应商、顾客、人才中心、银行等;规范部门的贸易协会、专业协会、竞争者等;扩散部门的社区与通常公众。
古典心性论儒学“五德”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借鉴意义——以海底捞为例
古典心性论儒学“五德”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借鉴意义——以海底捞为例作者:刘朔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7期刘朔摘要古典心性论儒学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其关于管理的主要思想是德治,认为管理的最高价值是让天地万物能各遂其性。
对于管理主体,古典心性论儒学主张管理者要具备恭、宽、信、敏、惠“五德”等基本素质,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海底捞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但古典心性论儒学的“五德”思想面对复杂的现代企业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困惑。
关键词古典心性论儒学五德管理海底捞古典心性论儒学由孔子开创,经曾子、子思等人继承发扬,到孟子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关于管理的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依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海底捞作为全国知名的火锅餐饮连锁企业,其管理者充分相信德治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人人各遂其性的高层次管理境界,成为引发社会各界模仿学习的“现象级”企业。
本文试以海底捞的管理为例,探讨古典心性论儒学尤其是“五德”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借鉴作用。
一、古典心性论儒学管理哲学的基础:性善主义孔子通过一生的实践,深入观察、研究和思考,发现作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礼”,其根据是人的价值自觉,也就是“仁”。
孟子则直接对人性善进行了论证,依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道德性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根本属性,所以人之性善。
二、古典心性论儒学管理哲学的手段:“五德”思想如何让被管理者实现“各遂其性”,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呢?古典心性论儒学在德治的总体思想框架内提出了尊贤使能、礼让正名、修齐治平等用人、行政方面的思想。
其中,孔子提出“五德五美”,尤其是“恭、宽、信、敏、惠”五德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有较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恭恭是五德之首,就是内心行敬而外见于容貌。
作为管理者,要敬以修身,对万事万物充满敬意,不断提升自我修为和能力,表现在外在就是谦虚恭敬。
海底捞作为一个餐饮服务企业,对顾客恭敬礼让自不必说,难得的是海底捞的管理者对员工也就是被管理者一直保持尊重恭敬。
人类行为学派
人类行为学派行为科学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说,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行为学派虽然没有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管理知识,却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素材,他们的行为论题主要有激励、领导、群体、组织设计、组织变化与发展等,二战后的行为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马斯洛的科学研究斯洛(A. 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著有《人类动机的理论》。
赫次伯格(F.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强调主管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著有《工作的激励因素》。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1906-1964)的“X理论-Y理论”,他在1957年11月号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以后又在其它著作中进一步加以发挥。
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而Y理论是根据“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有关行为科学及其代表人物的论述,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已做了相当多的论述,这里不再论述,读者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行为科学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它强调的是使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与此相反,它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
它显然是认识到,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去做,一切产品的生产都要靠人去实现,一切的组织目标都需要人实现。
因而,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
古典学派与“人际-行为”-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
摘要:企业传播作为一种组织的传播活动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企业传播理念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成熟起来的。
传播理念在古典学派管理理论要素中已成为了不明确的一个部分。
到“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理论大发展的阶段,传播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Y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场论”与“守门人”理论等理论中,传播理念无疑是其中的核心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企业传播理念古典学派“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企业传播作为一种组织的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现象,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企业有多长的历史,它就应该有多长的历史。
然而,真正从传播的角度对企业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还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在二十世纪才有了企业传播的理论研究。
早期的企业传播理念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成熟起来的。
企业的组织管理理论真正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今天,到进入21世纪,在百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众多学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教授曾把它们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从其历史的发展和内容来看,形成这一丛林的基本学派有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这一阶段是古典管理学派的形成时期。
其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德国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r),美国人卢瑟·古利克(Luther.Gulick),英国人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Urwick)等。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是“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兴起时期。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Z理论是美籍日本人威廉·大内1981年提出来的。他发 现美国式管理是以X理论为基础,日本式管理是以Y理 论为基础,在美国照搬日本式管理行不通,写了一本 书《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 认为X理论并未一无是处,Y理论也不一定普遍使用,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两个理论,一 球的个体、组织、工作三者的最佳配合。
霍桑实验 实验共分为四阶段:
①照明实验 ②福利实验 ③访谈实验 ④群体实验
实验结论:
①社会人理论 ②士气理论 ③非正式群体理论 ④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霍桑实验的评价:
贡献:第一次把研究的重点从工作和物的因素上转移到人 的因素上,员工不是机器,不是工具,而是有思想,有情 感,有个性的人。要提高生产效率,要注重员工的心理活 动和人际关系。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开辟和 补充,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 践产生深远影响。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 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 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3.韦伯的理想型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科学管理阶段(1985-1930年) 二、人际关系学说阶段(1930-1960年) 三、当代组织行为学阶段(1960年后) 四、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法约尔的主要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1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2倡导管理教育3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4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3
传播理论 整理
1)传播模式所谓传播模式,是一种旨在再现现实的传播理论的简化形式。
通过模式化的结构和过程,描述人类如何进行传播,尤其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
传统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都认为,传播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后来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概念,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性、循环性的过程。
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把传播现象放到更加宏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指出了社会系统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可见,传播模式是随着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趋向完善,并对传播理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美国的“议题设置”与我国的“舆论导向”有什么不同?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主要观点:1、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2、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3、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议程设置研究在知晓层面上肯定了媒介的效果,对效果研究摆脱了“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
主要体现在: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
其中舆论导向就是新闻媒介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作为决策参考和行动依据。
这种引导,一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特殊任务,即新闻媒介要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之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学派与“人际-行为” 学派的企业传播理念[ 06-03-25 17:30:00 ] 作者:阮志孝编辑:凌月仙仙摘要:企业传播作为一种组织的传播活动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企业传播理念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成熟起来的。
传播理念在古典学派管理理论要素中已成为了不明确的一个部分。
到“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理论大发展的阶段,传播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Y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场论”与“守门人”理论等理论中,传播理念无疑是其中的核心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企业传播理念古典学派“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企业传播作为一种组织的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现象,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企业有多长的历史,它就应该有多长的历史。
然而,真正从传播的角度对企业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还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在二十世纪才有了企业传播的理论研究。
早期的企业传播理念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丰富与成熟起来的。
企业的组织管理理论真正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今天,到进入21世纪,在百年的历史中,产生了众多学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教授曾把它们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从其历史的发展和内容来看,形成这一丛林的基本学派有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这一阶段是古典管理学派的形成时期。
其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德国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r),美国人卢瑟·古利克(Luther.Gulick),英国人林德尔· 厄威克(Lyndall.Urwick)等。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是“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兴起时期。
“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早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埃尔顿·梅奥(Elton.mayo),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herger)。
后来,则有美国的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原籍德国后来移居美国的库尔特·卢因(Kurt.Lewin)、美国人布雷德福(Dr.Leland.Bradford)、美国人坦南鲍姆(Robert .Tannenbaum)等。
人力资源学派则有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罗伯特· 布莱克(Rober R.Blake)和珍·穆顿(Jane S.Mouton)及威廉·乌奇(大内)(William.Ouchi)等。
第三个阶段:在二战前后,特别是二战后。
在这段时期,继古典学派和行为学派之后,出现了很多学派。
据哈罗德·孔茨1980年的论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所说已达到11个派别,主要有六个: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另外,不能不提到的是,还有一种与系统管理学派关系极为密切的比较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以美国的切斯特·欧文·巴纳德(Chster.Irving .Barnard)为首。
决策理论学派(从社会系统学派中发展出来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H.A.simon)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弗里蒙特· E·卡斯特和詹姆斯· E·罗森茨维克等。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德鲁克(Peter Drucker有人译为杜拉克)、戴尔(E.dale)等。
美国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伯法(E.S.Buffa)等。
权变理论学派实际上是管理理论吸收了系统管理思想并运用于对不同环境、文化、制度下的各种管理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这种思潮在70年代为美国的管理学界普遍接受。
在第三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学派酝酿,产生,隋之而来,是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
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学派。
企业传播理论的酝酿、产生就在上述基本学派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则是现代传播理论的发展时期。
因文本容量的原因,本文的讨论限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
一、古典学派的企业传播观念在第一个阶段,在所谓古典学派的形成时期,传播在企业组织管理中作用问题是逐渐明显的。
泰勒与科学管理拿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来看,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以科学(有系统的知识)代替经验法则;2.协调集体行动,而不是相互不和;3.达到人们的协作,而不是无秩序的个人主义;4.为最大的产量,不是为受限制的产量而努力;5.尽可能地发挥出工人所有的力量来,从而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公司获得最大成功。
[1]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泰勒没有直接提到传播,但传播问题是隐含在里边的。
以科学代替经验法则,需要学习知识;协调集体行动,需要协商;协作,需要交换意见。
事实上,如果没有管理层与员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科学管理就不可能科学的实现。
在实践中,他的理论正是因为没有正视这个问题,碰到了不少难以处理的麻烦。
由于他的理论更偏重于强调让工人产出“最大的产量”,而轻视了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沟通,让世界上许多工厂主为只“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找到了可资利用的理论根据。
在晚年,他不得不面对工会的反对,被称为“工人的敌人”,被迫在众议院为自己辩护。
法约尔与“天桥”被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纳称为“现代管理之父”的法约尔,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一般原理(有人也把它称为十四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在他的五大职能(要素)和一般原理(原则)中,也都没有明确提到传播。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无论是五大职能,还是十四条原则,其中隐含的传播关系则更加明显。
例如,在五大职能中,他提出的组织、指挥;在第14原则中,提到的领导、公平等,就包涵着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
特别是在阐述等级制度这一原则时,他提出了很有名的“天桥”(跳板)法。
他指出,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管理人员直到最基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由这个系列所形成的路线就是等级路线。
这一路线是情报由最高权力机构向下发出或由下往上把情报上报给最高权力机构的传递路线。
这条路线对于保证传达的需要和指挥的统一是绝对必要的。
然而,这种按等级层层传递的路线,有时也可能延误。
为此,就需要采取一种特别的办法——“天桥”法(如图):他说:“在一个等级制度表现为G——A——Q的双梯形式的企业里,假设要使它的F部门与P部门发生联系。
这就需要沿着等级路线,攀登从E到A的阶梯,然后,再从A下到P,这之间在每一级都要停下来,然后再从P上到A、从A下到F回到原出发点。
“非常明显,如果通过F——P“天桥”(跳板),直接从F到P。
那就简单多了,速度也快得多了,人们经常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领导E与O允许他们各自的下属F与P直接联系,等级的原则就得到了捍卫;如果F与P立即向他们各自的领导汇报了他们所共同商定的事情,那么整个情况就完全合乎规则。
”[2]法约尔认为,“天桥”法简单、迅速,而且可靠,他减少了情报的失真和时间延误,既维护了统一指挥原则,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从法约尔对等级制度的思考和“天桥”法的创新来看,传播问题是他经常考虑的,是他解决管理问题的手段。
所以,当代组织传播专家美国的凯瑟林·米勒说:“传播可以看作法约尔管理要素中不明确的一个部分。
”[3]韦伯的官僚理论及相对封闭系统马克斯·韦伯(1864—1920)和法约尔、泰勒都是同时代人。
他出生于一个德国富裕家庭。
他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广泛兴趣。
他既是教授、主编,又是政府顾问和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新教徒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史》等,而他的阐述官僚主义理论的杰出著作则是他的《社会经济组织理论》。
这本书1947年才翻译成为英文。
韦伯认为权威或者说权力有三种合法的形式:(1)合理—合法型权威,即以“法律”或所谓正式授权得到的权威;(2)传统型的权威,如英国女王的权威就是建立在英国古老传统基础上的权威;(3)魅力型权威,这是建立在个人的个性对追隋者的吸引和与追隋者互动的基础上的。
在组织中,三种权威可能单独或同时存在,而第一种权威是在官僚集权组织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
在韦伯看来,传统型和魅力型权威都不适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稳定的、严格的、精细的和可靠的管理的需求。
正是这种需求,使得官僚集权组织作为任何一种大规模组织的中心因素,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韦伯所谓的官僚和我们现在所谓的官僚不是一个概念。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格按规矩办事。
他所说的官僚组织,在他看来是一种很理想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等级:二是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三是决策和权力集中。
要保证这种明确等级、劳动分工、中央集权的组织能够高效率运作,应该尽可能排除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韦伯强调,它应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也就是说,它除了保证内部信息有良好的层级传递之外,并不主张与外界进行“不必要”的交流沟通。
他的这一观念在后来的汤普森(Thompson,1967)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
汤普森指出,这种官僚组织具有“技术核心”。
为了让这些核心不受到环境干扰,就必须通过结构手段或传播方式得到缓冲。
他举了一个例子:医生和病人的相互交流是诊断室里的技术核心,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不能受到干扰。
要控制干扰,就需要建立预约的组织结构,或者指派护士劝阻试图进入的其他病人。
从传播学来看,韦伯的相对封闭的系统观念,实际上已经“不明确”地涉及到了冗余信息的处理。
二、“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的企业传播观念在第二个阶段,传播在管理理论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前所说,传播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虽然是一个不明确的部分,只是在理论上不够明确而已。
在实践中,它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却愈来愈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理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