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评定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面(平稳面、活动面)
调整姿势 (随意运动)
获得新平衡
重建平衡 (干扰体位)
正常:阳性反应㈩
(一) 平衡检查概述: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 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 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
平衡反应条件:在正常时肌张力随身体重心 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可诱发出平 衡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出平衡反应障碍
平衡反应检查:
(一) 卧位倾斜反应 (二) 膝手位反应 (三) 坐位平衡反应 (四) 跪位平衡反应 (五) 迈步反应
(一)卧位倾斜反应
1.俯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
(二) 支持面(support surface)
定义: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 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包括两 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三) 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LOS)
定义: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 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 12.5°,左右方向为16°。(LOS周长 围成一个椭圆形)
(五)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定义:许多不稳定的随意运动开始之前, 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经出现肌肉的收缩活动和 体重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为预备性姿势调整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活动。
(六)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COG的准确 位置和支持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三种感 觉输入必须迅速判断选择出准确定位信息的感 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这个选择与综 合正确感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感觉组织 (sensory organization)
姿势协同动作:踝关节协同动作,髋关节协同动作,跨步 动作模式.
三种对策包括: 1. 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
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站立时姿势晃动或摆动 即体现踝关节协同动作。 2. 髋关节协同动作:是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节身体重心 和保持平衡。 3. 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步来重新 建立重心的支撑点,即为身体重新确立站立支持面。
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板向下倾斜的 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见阳性反应)。
2、仰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仰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抬高
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平 衡板下降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无平衡反应及保 护反应出现(身体某个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但其他部分无反应)。
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以判断姿势控 制障碍是否因肌肉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 损伤所致.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 或肌纤维的变化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三 评定方法 四 评定的目的 五 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 基本概念
(一)平衡(Balance) 定义: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
的能力。 平衡功能正常时:
(1)保持体位: (2)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3)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 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COG)必须垂直于支 持面上或范围内。
保护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平衡反 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 保护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四)跪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牵拉患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可
见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出现平 衡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未出现调整,未见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某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皮肤内触压觉及 本体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半规管和迷路系
统) 运动系统包括: 骨骼肌协同运动
姿势控制预备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整和
(一)躯体感觉系统
作用:通过皮肤内的触、压觉感受器和肌梭、关节内的 本体感受器,感觉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以及身体各部 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第二节 评定方法
• 一、定性评定 • 二、半定量评定 • 三、定量评定
一 定性评定
一 平衡反应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评定 三 姿势控制运动因素的评定 四 平衡感觉整合检查
平衡反应
定义: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变化时为了维 持平衡所作出的应对反应,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 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
平衡反应状况通过:
(五)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其上肢。 检查方法:向左侧、右侧、前方及后方推动患者。 阳性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向侧方或前方、后方
踏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不出Hale Waihona Puke Baidu调整,不能为了掌握
平衡而踏出一步。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确定有平衡障碍的患者,首先进行肌
(二)视觉系统
作用: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准确感受环境中物体 的运动以及眼睛和头部相对于环境的视空间定位。
(三)前庭系统
作用:它是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动的角加 (减)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刺激。测知头部的位置极其 运动,使身体各部随头做适当的调整和协调运动从而 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正常的协调性运动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同动作组织。
(二)膝手位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双手双膝支撑身体。 检查方法:检查者推动患者躯干,使其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
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另一侧可见保护 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 护反应(仅身体局部出现阳性反应)。
(三)坐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坐在椅子上。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
调整姿势 (随意运动)
获得新平衡
重建平衡 (干扰体位)
正常:阳性反应㈩
(一) 平衡检查概述: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 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 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
平衡反应条件:在正常时肌张力随身体重心 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可诱发出平 衡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出平衡反应障碍
平衡反应检查:
(一) 卧位倾斜反应 (二) 膝手位反应 (三) 坐位平衡反应 (四) 跪位平衡反应 (五) 迈步反应
(一)卧位倾斜反应
1.俯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
(二) 支持面(support surface)
定义: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 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包括两 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三) 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LOS)
定义: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 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 12.5°,左右方向为16°。(LOS周长 围成一个椭圆形)
(五)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定义:许多不稳定的随意运动开始之前, 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经出现肌肉的收缩活动和 体重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为预备性姿势调整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活动。
(六)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COG的准确 位置和支持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三种感 觉输入必须迅速判断选择出准确定位信息的感 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这个选择与综 合正确感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感觉组织 (sensory organization)
姿势协同动作:踝关节协同动作,髋关节协同动作,跨步 动作模式.
三种对策包括: 1. 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
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站立时姿势晃动或摆动 即体现踝关节协同动作。 2. 髋关节协同动作:是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节身体重心 和保持平衡。 3. 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步来重新 建立重心的支撑点,即为身体重新确立站立支持面。
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板向下倾斜的 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见阳性反应)。
2、仰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仰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抬高
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平 衡板下降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无平衡反应及保 护反应出现(身体某个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但其他部分无反应)。
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以判断姿势控 制障碍是否因肌肉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 损伤所致.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 或肌纤维的变化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三 评定方法 四 评定的目的 五 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 基本概念
(一)平衡(Balance) 定义: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
的能力。 平衡功能正常时:
(1)保持体位: (2)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3)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 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COG)必须垂直于支 持面上或范围内。
保护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平衡反 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 保护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四)跪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牵拉患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可
见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出现平 衡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未出现调整,未见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某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皮肤内触压觉及 本体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半规管和迷路系
统) 运动系统包括: 骨骼肌协同运动
姿势控制预备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整和
(一)躯体感觉系统
作用:通过皮肤内的触、压觉感受器和肌梭、关节内的 本体感受器,感觉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以及身体各部 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第二节 评定方法
• 一、定性评定 • 二、半定量评定 • 三、定量评定
一 定性评定
一 平衡反应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评定 三 姿势控制运动因素的评定 四 平衡感觉整合检查
平衡反应
定义: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变化时为了维 持平衡所作出的应对反应,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 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
平衡反应状况通过:
(五)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其上肢。 检查方法:向左侧、右侧、前方及后方推动患者。 阳性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向侧方或前方、后方
踏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不出Hale Waihona Puke Baidu调整,不能为了掌握
平衡而踏出一步。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确定有平衡障碍的患者,首先进行肌
(二)视觉系统
作用: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准确感受环境中物体 的运动以及眼睛和头部相对于环境的视空间定位。
(三)前庭系统
作用:它是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动的角加 (减)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刺激。测知头部的位置极其 运动,使身体各部随头做适当的调整和协调运动从而 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正常的协调性运动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同动作组织。
(二)膝手位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双手双膝支撑身体。 检查方法:检查者推动患者躯干,使其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
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另一侧可见保护 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 护反应(仅身体局部出现阳性反应)。
(三)坐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坐在椅子上。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