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评定1

合集下载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balance,equilibrium):在不同的环境和 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的姿势的能力。一个人的平衡 功能正常时,能够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能够安 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 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当身体的 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当身体的重心落在支撑 面以外时,人体就失去平衡。支撑面大小与人体平衡的维持能 力密切相关。支撑面大,体位稳定性好,容易维持平衡;支撑 面小,身体质心提高,体位的稳定就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来维 持。 稳定极限(los):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可倾斜的最大角度,或在能 够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 los前后方向的最大倾斜或摆动角度约为12.5°,左 右方向为16°,围城一个椭圆形。(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 大小和性质)
禁忌症 1、下肢骨折未愈合 2、不能负重站立者 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4、高热、急性炎症 5、不能主动合作者
第二节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平衡评定分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个方面。主观评定以观察法和 量表测试法为主,客观评定需借助设备如平衡测试仪等进行评定。 1.观察法: (1)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2)在运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 Romberg 征:双足并拢直立,观察在睁、闭眼时身体摇摆的情况 ,又称为“闭目直立检查法”; 2)单腿直立检查法:受检者单腿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情况下维持 平衡的时间长短,最长维持时间为30 秒; 3)强化Romberg 检查法: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 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最长维持时间为60 秒。 (4)跨步反应:受检者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受检 者身体。 1)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 现调整; 2)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 调整。 。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1.躯体感觉系统2.视觉系统3.前庭系统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四)评定目的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05-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

05-平衡功能评定(Fugl-Meyer)

康复评定系列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标准
Ⅰ无支撑坐位:
0分:不能保持坐位;
1分:能坐,但少于5分钟;
2分:能坚持坐5分钟以上。

Ⅱ健侧“展翅”反应:
0分:肩部无外展或肘关节无伸展;
1分:反应减弱;
2分:反应正常。

Ⅲ患侧“展翅”反应:评分同第二项
Ⅳ支撑站位:
0分:不能站立;
1分:在他人的最大支撑下可站立;
2分:由他人稍给支撑即能站立1分钟。

Ⅴ无支撑站立:
0分:不能站立;
1分:不能站立1分钟或身体摇晃;
2分:能平衡站立1分钟以上。

Ⅵ健侧站立:
0分:不能维持1-2秒;
1分:平衡站稳4-9秒:
2分:平衡站立超过10秒。

Ⅶ患侧站立:评分同上一项。

说明:本量表主要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定。

此法对偏瘫患者进行七个项目的检查,每个检查项目都分为0-2分,三行计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

检查检测“展翅”反应时,检查者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至接近失衡点,观察患者有无外展健侧上以伸手扶持支撑面的“展翅”反应。

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4安全站立2分钟()3监护下站立2分钟()2无扶持下站立30秒()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4安全坐2分钟()3监护下坐2分钟()2坐30秒()1坐10秒()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0扶持下坐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4安全站立10秒()3监护下站立10秒()2站立3秒()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伸手指()4向前伸超过25厘米()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2向前伸超过5厘米()1监护下向前伸手()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3监护下捡起物体()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一、平衡反应的评定(1)坐位平衡反应:患者坐在椅子上,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阳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

阴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2)跪位平衡反应:患者取跪位,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

阴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3)站立位平衡反应:患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患者身体。

阳性反应:患者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患者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二、Berg平衡量表(1)评定工具: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台阶(2)评定标准:每项分为5级,即0、1、2、3、4.最高得4分,最低得0分,总积分最高为56分,最低分为0分。

备注:上肢向前伸展达水平位,检查者将一把尺子放在指尖末端,手指不要触及尺子。

测量的距离是被检查者身体从垂直位到最大前倾位时手指向前移动的距离。

如可能,要求被检查者伸出双臂以避免躯干的旋转。

三、注意事项1、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不要说话或提示。

2、采用仪器评定时,60秒直立困难的病例可进行30秒测试。

3、下肢骨折未愈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进行平衡测试。

4、受试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要求动作时,要注意予以保护和帮助以免摔倒;必要时给予帮助。

5、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评定其坐位平衡功能。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文档资料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文档资料
他动动态平衡 指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 整姿势的过程
3、平衡反应
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撑面发生改变时, 机体为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保护 性反应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在卧位、坐位、站 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或姿势,是一种 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高级 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的形成时间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支持面
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 走)所依靠的面,即接触面
支持面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稳定极限
指人体能够在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 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
稳定极限是判断身体的稳定性以及平衡 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2、平衡能力的分类
静态平衡 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 固定姿势的过程
自动动态平衡 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 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⑤骨骼肌系统 能产生适宜的运动, 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二)平衡能力的评定方法及标准
量表评价法 仪器评定法
1、量表评价法
属于主观评定法,不需要仪器和设备, 方法简单方便,使用广泛
目前常用的有Fugl-Meyer量表、Berg 量从坐位到站位的量表式的平衡 评定,内容比较全面,简单易行
髋调节机制
指人体站在一个较小的支持面上,受到一 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 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 重心重新回到双足的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 节的屈曲活动来调整身体重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
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 加,重心超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 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体会自动地向用力的 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重新建立身体重 心支撑点,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 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4.固定或维持肢体:检测为此单个肢体或肢体 某部分的能力;
5.维持平衡和姿势:评定保持平衡和身体直立 姿势的能力。

检测之前的观察


每一项活动技能的水平,包括需要多大的帮助 或是否需要辅助器; 不稳定的发生,附加运动等; 受累肢体的数目; 不协调的分布,如远端或近端的肌肉; 增加或减少不协调缺陷的情况或体位; 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安全性水平。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 于地板上的标记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 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 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 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10)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 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检查者和病人相对而坐。他 们都是水平屈肩90度,伴肘伸展,食指相触让 病人完全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 到水平位,使食指再次相触。正常反应是能准 确回转到起始位。异常反应是“过指”或运动 在目标以上。
协调运动障碍通常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和不 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协调运动障碍还包括不随意运动以及由于肌肉 的痉挛、肌肉肌腱的挛缩造成的运动异常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 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 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



人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OG)

垂直地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 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保持平衡

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外,失去平衡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


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 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 的夹角。 稳定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 性的力学因素。某方向上的 稳定角越大,人体在该方向 上的稳定程度越大,即在某 方位上平衡稳定性的储备能 力越大。它综合反映支撑面 积大小、重心高低和重心垂 直投影线在支撑面内的相对 位置对平衡稳定性的影响。
重心的位置


身体重心的概念不能和静物相比较。因为身体 是在不停的活动着,所以不可能把重心计算出 来。 Braun和Fischer为了正确的测量身体的重心, 他们把尸体冷冻起来进行测量。



身体的重心在S3上部。 双下肢的重心在膝上方。 躯干、头和上肢的中心在T11前方。
重心的不确定性

Demeng认为:身体重心的位置不确定。
Linear Acceleration Stimuli

When the hair bends towards the kinocilium动纤毛 the hair cell depolarize faster steam of impulse is sent to the brain
When the hair bend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hair cells hyperpolarize Slower impulse generation NOT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macula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in acceleration only. Because the hair cell can adapt it quickly

平衡功能分级5级标准

平衡功能分级5级标准

平衡功能分级5级标准
平衡功能分级5级标准是指根据运动神经元损伤程度、运动控制、观测和支持(例如辅助设备)的需要,将平衡功能分为五个级别。

1. 一级平衡功能:能够独立站立、行走和转身,没有明显的平衡问题。

2. 二级平衡功能:需要手柄或支撑物支撑,能够在平稳的地面上行走。

3. 三级平衡功能:需要辅助设备或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行走,可能存在一定的平衡问题。

4. 四级平衡功能:需要助行设备(例如助行器、轮椅等)或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行走,平衡问题明显。

5. 五级平衡功能:需要床上卧位或其他人的全面支持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能独立行走。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2分:反应正常。
3、患侧伸展防护反应
0分:肩部无外展或肘关节无伸展;
1分:反应减弱;
2分:反应正常。
4、支撑站立
0分:不能站立;
1分:在他人的最大支撑下可以站立;
2分:由他人稍给。
5、无支撑站立
0分:不能站立;
1分:不能站立1min或身体摇晃;
2分:能平衡站立1min以上。
6、健侧单足站立
0分:不能维持1~2s;
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项目
评分标准
初期评定
中期评定
末期评定
1、无支撑坐位
0分:不能保持坐位;
1分:能坐,但少于5min;
2分:能坚持坐5min以上。
2、健侧伸展防护反应
0分:肩部无外展或肘关节无伸展;
1分:反应减弱;
1分:平衡站稳达4~9s;
2分:平衡站稳超过10s。
7、患侧单足站立
0分:不能维持1~2s;
1分:平衡站稳达4~9s;
2分:平衡站稳超过10s。
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
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体的平衡能力,评估它们的平衡功能。

实验原理:
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物体的平衡功能取决于其重心位置、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心位置、转动惯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衡能力。

实验器材:
电子秤
滑轮组
转盘
重物(例如书、瓶子等)
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将转盘固定在支架上,并将滑轮组悬挂在转盘上方。

在滑轮组下方挂上重物,并调整其位置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用电子秤测量重物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转盘旋转一定角度,记录下重物的重心位置和转动惯量。

根据公式计算出重物的平衡能力,并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对不同重量、形状和质量分布的物体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多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评定方法
• 一、定性评定 • 二、半定量评定 • 三、定量评定
一 定性评定
一 平衡反应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评定 三 姿势控制运动因素的评定 四 平衡感觉整合检查
平衡反应
定义: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持面发生变化时为了维 持平衡所作出的应对反应,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 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
平衡反应状况通过:
(五)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其上肢。 检查方法:向左侧、右侧、前方及后方推动患者。 阳性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向侧方或前方、后方
踏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不能为了掌握
平衡而踏出一步。
二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平衡的生物力学因素的评定 确定有平衡障碍的患者,首先进行肌
(五)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活动
定义:许多不稳定的随意运动开始之前, 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经出现肌肉的收缩活动和 体重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为预备性姿势调整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活动。
(六)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为了判断COG的准确 位置和支持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三种感 觉输入必须迅速判断选择出准确定位信息的感 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这个选择与综 合正确感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感觉组织 (sensory organization)
(二)膝手位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双手双膝支撑身体。 检查方法:检查者推动患者躯干,使其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
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另一侧可见保护 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 护反应(仅身体局部出现阳性反应)。
(三)坐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坐在椅子上。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
保护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平衡反 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 保护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四)跪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牵拉患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可
见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出现平 衡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未出现调整,未见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某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姿势协同动作:踝关节协同动作,髋关节协同动作,跨步 动作模式.
三种对策包括: 1. 踝关节协同动作: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
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站立时姿势晃动或摆动 即体现踝关节协同动作。 2. 髋关节协同动作:是通过髋关节屈伸来调节身体重心 和保持平衡。 3. 跨步动作模式:是通过向作用力方向快速跨步来重新 建立重心的支撑点,即为身体重新确立站立支持面。
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板向下倾斜的 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 和保护反应(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见阳性反应)。
2、仰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仰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抬高
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平 衡板下降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无平衡反应及保 护反应出现(身体某个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但其他部分无反应)。
(二)视觉系统
作用: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准确感受环境中物体 的运动以及眼睛和头部相对于环境的视空间定位。
(三)前庭系统
作用:它是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动的角加 (减)速度变化所引起的刺激。测知头部的位置极其 运动,使身体各部随头做适当的调整和协调运动从而 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正常的协调性运动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同动作组织。
平衡功能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三 评定方法 四 评定的目的 五 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 基本概念
(一)平衡(Balance) 定义: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
的能力。 平衡功能正常时:
(1)保持体位: (2)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3)安全有效的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 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COG)必须垂直于支 持面上或范围内。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出平衡反应障碍
平衡反应检查:
(一) 卧位倾斜反应 (二) 膝手位反应 (三) 坐位平衡反应 (四) 跪位平衡反应 (五) 迈步反应
(一)卧位倾斜反应
1.俯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
二 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感觉系统包括:躯体感觉(皮肤内触压觉及 本体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半规管和迷路系
统) 运动系统包括: 骨骼肌协同运动
姿势控制预备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整和
(一)躯体感觉系统
作用:通过皮肤内的触、压觉感受器和肌梭、关节内的 本体感受器,感觉身体的位置和运动,以及身体各部 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二) 支持面(support surface)
定义: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 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包括两 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三) 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LOS)
定义: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 大角度左右方向为16°。(LOS周长 围成一个椭圆形)
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以判断姿势控 制障碍是否因肌肉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 损伤所致.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 或肌纤维的变化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支持面(平稳面、活动面)
调整姿势 (随意运动)
获得新平衡
重建平衡 (干扰体位)
正常:阳性反应㈩
(一) 平衡检查概述: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 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 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
平衡反应条件:在正常时肌张力随身体重心 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可诱发出平 衡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