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
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提升中图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变暖②臭氧层③酸雨④荒漠化⑤工业⑥持续性⑦环境⑧公众⑨国际[触摸高考]主题一主要的环境问题1.(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1)甲处为山地,此处植被遭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处为沿海,海岸为沙质海岸,防护林有减弱风速、阻挡风沙的作用;丙处灌木能够固沙阻浪。
(2)荒草地被开垦为农田,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草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农田施肥、喷洒农药等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主题升华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高中地理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综合测评 (金版) 湘教版必修2 精品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必修2第三、四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0年南京调研)下图是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1800年,钢铁工业为()A.原料指向型工业B.市场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工业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2.关于现代钢铁工业区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料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B.劳动力对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C.交通运输对区位的影响显著D.市场是现代钢铁工业区位的决定因素【解析】读图可知,1800年每冶炼1吨钢铁需要4吨煤炭和2吨铁矿石,所以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市场对现代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但不是决定因素。
【答案】 1.C 2.D(2020年龙岩质检)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
读下图完成3~5题。
3.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D.地形因素5.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B.农业结构的调整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山东与浙江都位于沿海,但山东纬度高,浙江纬度低,二者复种指数的差异主要是由纬度变化而引起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意味着其比同纬度地区的热量要少,福建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相对较高,获得的热量相对较少。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全球气候变暖、技术水平的提高应该促使复种指数上升。
同时,交通的改善,可以扩大上海农产品的来源或销售,可能促使其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复种指数,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复种指数下降的直接原因。
【答案】 3.A 4.D 5.B(202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020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对策表现分布成因危害对策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极冰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状况变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酸雨pH<5.6西欧、北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借助大气环流输送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对燃料脱硫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鼓励使用新能源臭氧层破坏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禁止或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人类占据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立自然保护区国际水域污染北海、地中海;国际河流上游污染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海洋;国际河流上游污染;石油运输泄漏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及健康废水处理后排放,对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是富裕国家带来的各种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D所显示的问题分别是( )A.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B.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C.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D.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臭氧层出现空洞(2)关于问题C起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向环境直接排放废物的量已远远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B.CO2的排放量过多C.由于无节制的开采,可再生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各种废弃物排放量剧增答案(1)D (2)A解析读图可知,A为全球气候变暖,B为能源短缺,C为环境污染,D为臭氧层空洞。
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产生了环境污染。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平等性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2.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3.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寒潮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差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持续发展B.社会持续发展C.生态持续发展D.文化持续发展5.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A.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B.高强度的开采自然资源C.全面关停污染企业D.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6.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使用塑料袋购物B.使用公共交通工具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D.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措施7.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A.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C.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8.“解决全球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9.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观念( )①权利②发展③公平④环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含答案)
达标训练“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工制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2019年10月29日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理由不可能...是( )A.会影响生物多样性B.会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会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会增强自然灾害风险答案 1.D 2.B解析“地球工程”以地球降温为目的,针对的是全球变暖问题。
一定的手段会暂时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但可能会对生态系统、气候等产生不可预料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刀鱼价格卖到了4 000元/千克,渔民说,刀鱼2019年一还能打到10来条,2019年能打到6、7条,今后或许能打到的条数越来越少。
据此回答3~4题。
3.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③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④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列有利于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②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③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养殖④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影响长江鱼类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排污入江以及不合理的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第4题,减少洪涝灾害和减少水土流失对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无直接影响,科技养殖和合理捕捞是刀鱼可持续生存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C.加剧了人地矛盾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6.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露天焚烧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答案 5.D 6.C解析第5题,垃圾发电可以缓解能源利用的紧张状况;余热用来取暖不可能解决整个天津市的冬季取暖;发电站范围有限,对人地关系的状况影响不大;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其有效改善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D项。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过关检测(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②F表示产业活动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供人类使用,所以F表示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又会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H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第2题,E表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资源破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B.酸雨C.全球变暖D.厄尔尼诺4.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
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海平面在上升,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在减小,这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第4题,燃烧更多植物,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及动物的粪便发展沼气,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达到减排的目的。
读我国西部各省级行政区域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级行政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小初高学习】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块综合检测二1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块综合检测(二)(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甲表示“2010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2.该城市在今后应(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由图甲知该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结合图乙知其处于Ⅱ阶段。
第2题,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该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此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答案:1.B 2.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3~4题。
3.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A.甲B.乙C.丙D.丁4.“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3题,丙产业工资投入量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
第4题,“移业就民”可以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可能加重环境压力。
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促进生产资料向新产业集中,促进产业升级,但会加剧就业紧张状况。
答案:3.C 4.A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5~6题。
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解析:第5题,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选D。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四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卷 (四 )(测试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共 15 小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专家以为,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由,估计到 2100 年全世界均匀增温 4~5 ℃,这对全世界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
据此回答1~2 题。
1.对全世界变暖的环境效应,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北半球热带地域降水减少;海平面上涨B.灾祸性天气屡次;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多数动物栖息地发生根天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域降水增加2.在节能减排中,民众可参加的有益于克制全世界变暖的行动是()A.充足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纳节水举措;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足利用风能D.保持能源花费构造现状;自备购物袋分析:第 1 题,全世界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对不一样地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研究表示,全世界均匀气温高升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祸事件的增添,很多地域的降水会增添,有的地域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很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其实不是特别的显然;全世界变暖,对非洲等地的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温度的上涨也会相应北移。
第 2 题,解答此题,第一要明确全世界变暖的原由和民众参与的含义。
全世界温度高升,既有自然原由,也有人为原由,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批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由,所以,充足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耗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有益于克制全世界变暖。
答案: 1.B 2.A读世界生态系统遇到严重威迫表示图,达成3~4 题。
3.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耕地沙化C.自然资源衰竭D.土壤污染4.以下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的问题惹起的是()A.沙尘暴B.水土流失C.全世界天气变暖D.臭氧层损坏分析:丛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致使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质排入土壤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
高中地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 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湖南长沙检测)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导学号:64490098】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C.人口增加D.自然灾害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的结果。
第2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进而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答案】1。
C 2.D3.(2016·黑龙江双鸭山模拟)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图示现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严重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高中地理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B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B(知识点基础题中等题稍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5、6、7、10、11、14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8、9 12、1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2 3、4、1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下图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玻璃瓶、果皮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2.图中方框中③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制成有机肥料B.做工业原料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回收处理解析第1题,玻璃瓶属于可循环利用垃圾,果皮属于食品垃圾。
第2题,食品垃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制成有机肥。
答案 1.A 2.A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B.钢铁厂C.玻璃厂D.化工厂4.该电厂的生产模式( )。
A.减弱噪声B.绿化环境C.保持水土D.减少酸雨解析第3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电厂的废渣可作为砖瓦厂的原料。
第4题,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
答案 3.A 4.D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渤海②滩涂③黄河④白洋淀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7.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C.城市化进程加快D.大片湿地被改建为鱼塘解析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咸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 中图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工制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理由不可能是( ) A.会影响生物多样性B.会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会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会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析第1题,“地球工程”以地球降温为目的,针对的是全球变暖问题。
第2题,一定的手段会暂时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但可能会对生态系统、气候等产生不可预料的影响。
答案 1.D 2.B长江三角洲刀鱼价格卖到了4 000元/千克,渔民说,刀鱼2011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2012年能打到6、7条,今后或许能打到的条数越来越少。
据此回答3~4题。
3.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③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④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列有利于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②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③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养殖④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影响长江鱼类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排污入江以及不合理的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第4题,减少洪涝灾害和减少水土流失对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无直接影响,科技养殖和合理捕捞是刀鱼可持续生存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
答案 3.A 4.C为了过滤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中又细又粘的物质,有大学生发明了PM2.5捕集装置(如下图)。
读图完成5~6题。
5.大气中PM2.5浓度升高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危害人体健康B.加剧自然灾害C.改变水资源分布D.制约城市化进程6.该捕集装置能广泛运用于( )①工业炉窑②家庭厨房③大型船舶④蔬菜农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5题,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高中地理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A 湘教版必修2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知识点基础题中等题稍难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2、3、4、5、6、7、81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9、1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耕地沙化C.自然资源衰竭 D.土壤污染2.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的问题引起的是(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解析森林减少、土壤退化、湿地减少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部分树种和鱼类濒临灭绝属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会导致耕地沙化;而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将污染物质排入土壤造成的,图中没有显示。
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而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人类排放的大量氟氯烃等物质上升到平流层后会破坏臭氧层。
答案 1.D 2.D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与1992年相比,格陵兰冰原面积显著变小,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大量融化的结果。
第4题,由于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大量的冰川融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海洋、陆地间的作用增强,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加剧。
答案 3.D 4.A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6.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
2016-2017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2检测: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受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使气候异常变化,水旱灾害更加频繁,中国的自然带向北移动。
第2题,为了抑制全球变暖,我们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1.B 2.A像粮食、蔬菜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
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污染物”的有益探索。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上述四省三市中,目前处于重酸雨区的是()A.山东、河南B.江苏、山东C.江苏、天津D.上海、柳州4.所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
这种做法可以使()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C.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D.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解析:第3题,我国的重酸雨区有三大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第4题,本题重在对“排放权交易机制”的理解。
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由于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所以不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高中地理 章末质量检测(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章末质量检测(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阅读下列诗句或对白,完成1~3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
(挪威·易卜生)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③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
(三毛·《搭车客》)④甲:你见过一只眼的草鱼吗?乙:鱼的另一只眼是瞎的吧?甲:根本没长出来,我从市场买回做熟,吃得只剩鱼头才发现只有一只眼。
乙:那鱼是不是成精啦?甲:它要是成精了就把我吃啦!1.描述了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 D.④2.诗句①描述的景象与下列哪幅图一致?( )A.甲B.乙C.丙D.丁3.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植被破坏②放射性污染③水土流失④臭氧层空洞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1.C 2.D 3.D 第1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固体颗粒到达挪威的量很少,但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被强劲的西风带到这里,形成酸雨,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②描述的是古代金属冶炼的场景;③描述的是沙漠景观,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的一种形式;只长一只眼睛的鱼属于基因突变,最可能是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引起的。
第2题,图甲为水资源短缺,图乙为水污染,图丙为毁林开荒,图丁为酸雨。
第3题,金属冶炼需要燃料,古代多用木炭,会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5.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4.A 5.B 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配套文档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含答案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对比的方法,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方面与传统发展观的不同。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3.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自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转变观念1。
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
(2)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的反映。
(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自然环境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减少废物排放.4。
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2)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5。
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二、调整行为1。
政府行为(1)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2)对环境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1)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2)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
公众行为(1)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末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湖南长沙检测)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98】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B.全球变暖
C.人口增加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的结果。
第2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进而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答案】 1.C 2.D
3.(2016·黑龙江双鸭山模拟)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示现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严重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B
(2016·福建四地六校三联)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4~5题。
4.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
C.村寨D.梯田
5.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第4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第5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4.B 5.C
(2016·福建厦门模拟)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6~7题。
6.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
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
第7题,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答案】 6.D 7.D
(2016·广东佛山模拟)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8~9题。
【导学号:64490099】
8.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B.劳动力投入少
C.科技比例大D.机械化程度高
9.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解析】第8题,该地种植的水稻经过精深加工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第9题,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该区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能实现零排放。
【答案】8.A 9.C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11.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
第11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入原料,运出产品。
故D项正确。
【答案】10.B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河北唐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材料一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 x——氮氧化物等。
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分)
(3)珠海、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较好,简述其原因。
(6分)
【解析】第(1)题,B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结合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的特征可知是土地荒漠化;D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因此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
第(2)题,重庆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因此其空气污染类型是酸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SO2的排放。
太原虽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但降水少,且沙尘呈碱性,中和了酸雨;北方冬季多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3)题,珠海和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但产业结构不同,工业规模不同,因此空气质量有差别。
【答案】(1)土地荒漠化深居内陆,降水少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2)酸雨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地形开阔,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靠近澳门,以第三产业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
13.(2016·北京石景山模拟)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三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
(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8分)
(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10分)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10分)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解析】第(1)题,B地区因过度放牧,进而引起草场退化。
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就是草场面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
第(2)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区位优势条件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从图分析,青海省的两大主导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2)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清洁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