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行进》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光的行进课例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光的行进课例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光的行进》课例及教学反思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10-7 10:21 编辑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熟悉光源,二是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

那个地址面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

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腕。

2.学生认知进展分析:要紧分析学生此刻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本钱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进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本钱节课知识时最要紧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生活实例、观看和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证明“光是直线行进”的方式,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说明。

2.明白“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情愿与同伴合作探讨光学世界的隐秘,情愿斗胆交流;喜爱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举例、观看、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证明“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说明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明“光沿直线行进”的对如实验。

3.关键:⑴学生能够依照教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对如实验;⑵教师给以语言或图片提示。

教学进程一、熟悉光源一、师:同窗们,咱们一路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情感的朗诵。

二、师:“是谁,让咱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3、师:光与咱们人类有着超级紧密的关系,关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明白些什么?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咱们如何给这些光源分类?(咱们能够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熟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一、师:从咱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如何行进的呢?二、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3、师:这只是咱们的假设,有什么方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师生讨论实验方式和要点:如何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4、出示材料,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光的行进》 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 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其相关现象的解释。

2、教学难点设计并进行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激光笔、玻璃砖、蜡烛、小孔成像实验装置、水槽、水、牛奶、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灯光秀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传播路径,提问学生:“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行进。

(二)新课讲授1、提出猜想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猜想光的传播方式。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也有的学生会说光可能是曲线传播的。

2、实验探究(1)进行“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墙上,让学生观察光的路径。

然后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放入烟雾,再次观察,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进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牛奶,使水变得浑浊,然后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得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3)进行“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实验教师介绍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思考并讨论像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即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白纸、直尺等。

学生准备:1. 预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墙壁,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光的传播:(1)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现象。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光的反射:(1)讲解光的反射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现象。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介质中的反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及现象。

5. 课后作业:(1)复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6.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3. 课堂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进行相关实验。

光的行进

光的行进
1、光的行进
邻水县石永中心小学 熊慧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架上蓝天 ……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学习目标:
1、记住光源的概念 2、能区分光源的类别 3、能做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Your company slogan
自身能发出可见光的物 体称为光源
手影游戏:
请同学们复活这些动物并思考这些影子 是怎么形成的。
谢谢指导! YOUR TITLE 2018.9.27
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 板中间的孔照到最后一张卡纸上, 该怎么办?
返回
实验现象
返回
墙缝下的光
清晨树林里的阳光
猜一猜:光在水中的行进路线是怎 样的? Nhomakorabea我的猜测 : 实验器材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光在水中可能是沿 直线行进的。
装有水的容器、激光笔
1、将装有水的容器置于桌面。 2、将激光从不同方向照射到水中。 我发现 水中出现一条直直地的红
色光线。 我认为 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
的。
光在空气或 水中是 沿 直线 传播的。
1、(自身能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 空气 )或( 水中 )是沿 ( 直线 )行进的。 3、下列物体中,太阳 、 闪电 、萤火虫、 是自然光源, 电灯 、射灯 、 蜡烛 、 是人造光源。 镜子 、钻石 不是光源。
太阳 电灯 闪电 镜子 萤火虫 射灯 钻石 蜡烛
实验器材: 手电筒 3张有孔卡纸 1张无孔卡纸 夹子
实验过程: 1、用夹子夹住卡纸,竖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
一排。(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纸。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教案:《光的行进》教学内容:《光的行进》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2.掌握光的速度;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速度;3.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媒体设备;3.实验器材:尺子、直尺、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

Step 2 探索实验1.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并介绍实验目的。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交流讨论。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Step 3 知识讲解1.老师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

2.老师讲解光在不同媒质中的行进情况。

Step 4 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2.学生回答问题。

Step 5 补充资料1.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Step 6 拓展应用1.老师提供一个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1.老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问和总结。

Step 8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入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速度的知识,并结合课外拓展资料和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26期(总第450期)▲课例点评一、教材简解《光的行进》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本单元的研究可分两条主线,光的传播现象和光的色彩组成。

本课是探究光的传播现象这一主线的重要基础,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重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1. 光源—这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概念,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教材中提出了“光来自哪里?”“哪些光源是天然光源?哪些光源是人造光源?”这几个问题,意在使学生对光源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入。

2. 光线传播现象在教材中以透射过密林和乌云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会很容易想到光沿直线行进。

3. “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这一实验虽简单但有趣,是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验证,是揭开小孔成像的秘密的基础。

4. 小孔成像既有趣又有些难以理解。

教材通过做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盒,使学生能亲自感受这个神奇的现象,在玩的过程中做出合理解释。

二、目标预设1. 知道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光源。

2. 能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做出合理的假设。

3. 能利用手电筒验证光的传播现象,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释光的传播。

三、重点难点1. 重点:使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式—以直线传播。

2. 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到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并能加以验证。

四、设计理念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

通过情境的设计,学生在探究操作中获得更成熟的“什么是光”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概念,通过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掌握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

在学生亲历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超越已有经验的可理解的情境,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光的行进》评课稿

《光的行进》评课稿

《光的行进》评课稿漳州实小:方绿珍林雅梅一、总体评价陈美香老师执教的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课堂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陈教师创设了观看图片再引导:“是什么装饰了夜景”的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教师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一)直接导入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开门见山以城市的夜景引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光沿直线行进。

在学生认识光源之后,通过图片寻找光源,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光是会行进的,有一定的路线。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身边的光源手电筒发出的光,引导学生猜测光的行进路线,设计三个小孔的实验挑战。

层层递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光的行进路线进行验证和探究。

最后,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小孔要对齐,再引导如果有更多带有孔的卡纸,你能让光透过吗?学生在实验后再做进一步思考,得出其实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体现生本课堂,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

从而完成本环节内容。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光的行进》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硬纸板等。

2.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光的传播(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探究光的折射(20分钟)1. 教师演示光的折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折射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光的反射(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探究光的反射(20分钟)1. 教师演示光的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反射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示意图。

六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

六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

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 (30万千米/秒)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 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
小结:
1.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 直线 传 播的,影、日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 的现象;
(三)月食
太阳
地球
月球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
阳和月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 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 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黑影 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四)小孔成像
2400多年前我国墨子发现的有趣 现象——
小孔成像原理图
针孔照相机
带个问题回家:
光能在水里传播吗?
如果能,还是直线传播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源 电 灯
水母
安康鱼和海萤 篝火

萤火虫

手电筒
荧光棒
油灯
极 光
发光水母
分分看吧!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舞台上的灯光
墙缝下的光
树林里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汽车车前灯的灯光
你发现了什么?
光是按什么路线行进的?
光在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能,它的传播速度和空气中传播一样吗?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
资料:光的速度
来自太阳的光以每秒约30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太阳 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
声音
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

《光的行进》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4. 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更浅、彩虹。

5. 生活中的光的运用: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眼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光的传播现象: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光的传播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4.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5.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对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评价学生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教案

光的行进康城中心校主备人:高锐【预期学习结果】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能够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并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难点:能够对光的行进做出探究。

【教学准备】小孔板24、手电筒8、激光灯1、装水的小试管1【教学过程】一、谜语小诗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出示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2、师:同学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是吗?生:集体朗读3、师:小诗中写的究竟是什么?生:猜谜(光)二、核心过程活动一:认识光源及分类1、师: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生:电灯、蜡烛2、师:出示更多光,并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讨论3、小结:能自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判断:月亮、镜子不是光源5、师: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生:交流讨论6、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

活动二、探究光沿着直线行径1、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生:讨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师:你能用手电筒和四张小孔板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吗?生:设计实验,并填记录单。

(暗室中进行,教师循环指导)3、请学生汇报4、小结:光沿着直线传播。

5、教师:手扔粉笔,粉笔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生:曲线谈话:光的路径是直线的,与弯曲相对。

【设计意图:理解光沿着直线传播中的直是与弯曲相对的,而不是“垂直”或“平直”的意思。

】6、师:光在水中是沿着直线传播吗?(教师演示)7、小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三、拓展(光沿着直线传播的事例)1、出示影子的形成2、站队看齐3、开山4、日食、月食5、小孔成像四、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回答五、板书设计1 光的行径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光的行进》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为了解光的传播,强化“视觉与光学仪器”的观念。

学生基础较好,已经学习过光的基本知识,并完成相关的实验。

二、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光从光源扩散的路径和形状,并且能够模仿和描绘;2.了解障碍物对光的影响,能够简单的解释光的阴影和反射;3.能够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观察和模拟。

三、教学步骤1.显示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能够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个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学生能够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了解障碍对光的影响,描述光的透过和折射,并且能够做出相关实验。

2.海绵创景的方式呈现通过一幅海绵创景图片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看出光的传播路径和形状,并且模仿描绘不同的光形状。

3.实验1:光在直线上的传播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手电筒和直尺进行实验,了解光从光源向周围扩散的路径和形状,模仿和描绘不同形状的光线。

4.实验2:光的阴影和反射使用小物品和手电筒进行实验,观察障碍物对光的影响,捕捉光线的影像和描绘阴影的形状,模仿教师演示反射光线的线路和路径。

5.实验3:光的透过和折射使用光斑投影仪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光线的透过和折射,在观察中实现光的折射,然后让学生试着将相关内容模拟出来。

6.总结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回答,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

四、教材反思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第一课的办法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实践证明,本课计划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细节和流程上得到教学的认可。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达到合理分配时间、紧密联系实际和注重学生的打分。

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有效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光的行进》32页文档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光的行进》32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行进》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光的行进《光的行进》是五年级第二单位的肇始课,本课课本部署了三个传授活动:一是明白光源,二是明白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

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联合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思虑到光是学生平常生活最常见的物体之一,因为太熟悉,一般的情境不能激提倡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传授时用谜语小诗开头,既可以活跃讲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缤纷绚丽的色彩。

利用这个活动,产生情境。

引出学生要研究、也能研究的标题---光源。

学生有光沿直线行进这个前概念,只是不敷明白。

因此,我运用比拟的要领,先查看抛出物体在空中的运动路线。

接着,回忆水波纹的扩散路线。

然后发起灯光怎样画?从而引出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行进的。

这样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使学生举行深条理的思考。

“动手之前先动脑”这是路培琦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表现了科学课的重要意义。

在传授环节的第三部分,验证光的直线行进,学生举行探究实验之前,我部署学生先举行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质料,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实验时硬纸板应怎样摆放?在实验中要注意:三个纸板平行,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纸板之间保持适当的隔断,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要害所在。

评释小孔成像是个难点,所以在传授中,我先让学生画出燃烧的蜡烛的火苗。

接着,查看议决小孔看到的蜡烛火苗是什么样的?学生发觉是倒立的。

然后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简略就评释出小孔成像的原因。

同时深化了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这一概念。

培育学生的标题意思,让学生带着标题走进讲堂,也要带着更深刻的标题走出讲堂。

所以在课程的末尾,我发起标题:要是小孔变大,还会看到小孔成像现象吗?相信会引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与最积极的行动。

固然我传授中也存在许多不足:1、学生举出各种发光物体后,我出示了光源的概念,接着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四: 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
成像光路图:
小孔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蜡烛的火焰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除了恰 好穿过小孔的光线外,都被纸屏挡住了,而穿过 小孔的光线由于沿直线行进,火焰顶端的光线投 到了纸屏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线投到了的纸屏 的上方,所以在纸屏上就出现了蜡烛火焰的倒像。 不仅如此,像的左右也是相反的,因为左边发出 的光线经过小孔直射在纸屏的右方,右边发出的 光线直射在纸屏的左方。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 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什 么?
是什么点缀了节日的夜晚?

光来自哪里?
电灯泡
蜡烛
太阳
活动一:
闪电 激光
请对这些 光源进行 分类
萤火虫
焰火
活动二:
你还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源? 哪些是人造光源吗?
活动三: 光是怎样行进的?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思考: 光在水和玻璃中是否也沿直线传播呢?
光在水中的传播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注意:
线
光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
2400多年前我国墨子发现的有趣现象— —小孔成像——《墨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