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学习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进行转变。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法着手,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二年级时,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能初步判断角的大小。
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而且量角的方法比较复杂,既要关注点对点,又要关注线对线,最好还要分清内外圈。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不断调整方法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方法。
1角的再认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能说说什么是角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对啦!角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那下面这两个角,哪个角大?怎么比较呢?2认识量角器下面这两个角,∠1和∠2哪个角大?大多少?对啦!我们可以把两个角先顶点对顶点,其中一边对着另一边,再观察另一边哪个角叉开得大,那这个角就大。
很明显,就是∠2大。
回想一下,在比较两条线段哪条长的时候,我们也是用重叠的方法,但是要测出长多少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测量线段的工具——直尺。
那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2比∠1大多少呢?为什么比较线段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直尺呢?因为,直尺的边可以和线段重合,而且可以把线段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比,可以是1厘米一段,还可以是1毫米一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如何使用量角器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以及在度量角时保持量角器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量角器;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猴开店”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不同的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角,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量角器量一量每组中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使用量角器过程中的错误。
【学霸笔记】第3章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学霸笔记】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3章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认识1、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从角的一条边向另一条边画一条弧线,并标上数字。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角的大小(1)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2)与边画的长度没有关系。
例1.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个角.A.3 B.4 C.5 D.都有可能【分析】根据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由此可知,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有3种不同的剪法,沿对角线剪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据此解答.【解答】解: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沿对角线剪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如图: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角的意义及应用.例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2直角= 1 平角.【分析】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360°;平角=180°,直角=90°,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90°×2=180°2直角=1平角.故答案为:周,1.【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含义.例3.图中没有角.×(判断对错)【分析】由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图中有一个直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图中有一个直角.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概念及辨别方法.例4.如图中被布遮住的是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被布遮住了几个直角?假如被布遮住的物体是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表面被遮住了几个直角?【分析】根据直角的意义,90度的角叫做直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顶点由三条棱互相垂直相交,所以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3个直角.这个长方体表面被布遮住了4个顶点,所以被遮住了12个直角.同理:假如被布遮住的物体是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表面被遮住了12个直角.据此解答.【解答】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顶点由三条棱互相垂直相交,所以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3个直角,所以这个长方体表面被布遮住了4个顶点,所以被遮住了12个直角.同理:假如被布遮住的物体是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表面被遮住了12个直角.【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直角的意义,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关键是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顶点由三条棱互相垂直相交,所以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3个直角.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面图()遮住的是一个直角.A.B.C.2.方桌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比,()A.方桌上的直角大B.三角尺上的直角大C.一样大3.钟面上3:05,时针和分针形成()A.锐角B.直角C.钝角4.用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3 B.30 C.300 D.30005.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如图),剩下的部分有()个角.A.1 B.3 C.66.从5时到6时,钟面上的分针旋转了()A.30°B.150°C.180°D.360°7.如图三角尺拼出的是什么角?∠1是角,∠2是角.8.是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9.钟面上3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4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钝角是度.10.8时正,时针与分针所构成的最小角是°,是角.11.把一个15°的角放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度数现在是.12.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针从12走到3所形成的角是一个直角.(判断对错)14.在9°与10°之间还有其他的角.(判断对错)15.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其中每两条射线都能组成一个角.(判断对错)16.一个三角板上最多有两个锐角.(判断对错)17.用放大镜看68°的角仍是68°.(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2小题)18.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用给定的点和边画直角.19.想一想,画一画.如图的月饼切两次分成4块,使每块都有1个直角.20.放风筝比赛时,规定用30米长的线,比哪个风筝放得最高,只要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即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21.数一数.22.下面钟面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先观察,再填一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根据直角、锐角、钝角的意义,像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据此解答.【解答】解:A.遮住的是一个锐角.B.遮住的是一个直角.C.遮住的是一个钝角.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意义及应用.2.【分析】根据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因为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因此,方桌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比一样大.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因此,方桌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比一样大.故选:C.【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分析】钟面一周为360°,共分12大格,每格为360÷12=30°,3:05分针与时针相差接近2个大格,2个大格形成的夹角是60°,而实际由于时针处于3和4之间,应当略大于60°,是锐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30°×2=60°,实际3:05,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应略大于60°,是锐角.故选:A.【点评】本题要在了解钟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解答.4.【分析】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更和放大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用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仍然是3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定义.5.【分析】由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根据题意,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部分只有一个直角,而直线和曲线构成的不能叫作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如图),剩下的部分有1个角;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概念和辨别方法.6.【分析】钟面上,从5时到6时,分针都指向12,分针走过了12个大格子,每个大格所对的角度是30度,则12个大格是30°×12=360°,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得:从5时到6时,钟面上的分针旋转了:30°×12=360°,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理解每个大格所对的角度是30度.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根据锐角、钝角的含义: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是钝角,∠2是锐角;故答案为:钝,锐.【点评】明确锐角、钝角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分析】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就可以知道:②④是直角,③比直角大,①比直角小;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②④是直角,③比直角大,①比直角小.故答案为:②④,③,①.【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概念及其分类,要熟练掌握.9.【分析】在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空格,时针与分针所夹的每一个空格是30°,3时整,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相差3个大格,夹角为30°×3=90°;4时整,分针与时针相差4个大格,所以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30°×4=120°,由此解答.【解答】解:钟面上3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90度,4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钝角是120度.故答案为:90,120.【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在钟面上,每个大格子对应的圆心角是360°÷12=30°.10.【分析】分针1小时转1圈,时针1小时走1大格,钟表面上有12个大格,周角是360度,两大格之间的夹角是360÷12=30度,8时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时针与分针之间是4个大格,所以构成的较小夹角是120度,根据角的分类,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所以这个角是钝角.据此解答.【解答】解:8时正,时针与分针所构成的最小角是:4×30=120°,是钝角.故答案为:120,钝.【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角分类及应用.11.【分析】因为角的大小和边长的长短无关,更和放大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无论用多大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度数都不变.【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把一个15°的角放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度数现在是15°;故答案为:15°.【点评】记住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更和放大无关,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角的含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角的含义可知: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故答案为:射线.【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含义,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表盘共被分成12个大格,每一大格所对角的度数为30°.【解答】解:分针从12走到3转动了:30×3=90度,形成的角是直角,故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即可解答.14.【分析】度不是最小的单位,1度=60分,1分=60秒,所以在9°与10°之间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如9°3′,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9°与10°之间还有其他的角,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大小和单位,要熟练掌握.15.【分析】根据角的定义,从一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解答】解: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其中每两条射线都能组成一个角,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角的定义的掌握情况.16.【分析】在一副三角板上的角有90度、60度、45度、30度,一个三角板上只有两个锐角.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一个三角板上只有两个锐角,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三角板的认识.17.【分析】角的大小是指两边张开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分离程度有关,用放大镜看一个68°的角,也就是把边变长了,而两边张开的大小没变,即角的度数没变.【解答】解:用放大镜看68°的角,也就是把边变长了,而两边张开的大小没变,即角的度数没变,所以还是68°;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的大小只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分离程度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四.操作题(共2小题)18.【分析】根据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像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就是直角.据此解答.【解答】解: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角的意义,以及直角的特征及应用.19.【分析】把它分给淘淘、依依、壮壮和苹苹每人一块,是分给4个人,要求每块蛋糕上都有一个直角,先在蛋糕上面画出一条线段,再从上面找一个点,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线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这个点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即可.【解答】解:画图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了画直角的方法,借助三角板或者直尺上的直角进行求解.五.解答题(共3小题)20.【分析】因为线的长度是固定的都是30米,所以谁与地面的夹角接近90度,谁的高度就高,由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谁与地面的夹角接近90度,谁的高度就高.【点评】此题考查了角有关知识的应用.21.【分析】根据直角的含义: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1,2,1;1,1,2.【点评】明确直角、锐角、钝角的含义美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分析】先看分针,只要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进而确定出时间;再根据大于0°小于90°的角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等于180°的角是平角;等于360°的角是周角得解.【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整时的辨识,也考查了角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角的度量(课件) 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典题精讲
5.判断。
(1)度量角的度数时,将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对齐,读角
的度数时,可以读外圈刻度。 (2)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
(×) ( ×)
(3)35度角可以记作“35°”角。 (4)在钟面上,3:30时,时针与分针成90°的角。
角的度量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课前导入
情景导入
1
2
“我的边长,所以我 比你大。”
“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 大,所以我比你大。”
它们到底谁说得对呢?
新课精讲
探索新知
探究点1 认识量角器
3
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
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用∠1量,有1 个那么大。
探索新知
探究点2 用量角器量角 3 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你能看出下面的角是多少度吗?
照样子量一量,并说 说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这个角是60°。
探索新知
照样子量一量,并说说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量角器的中心 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要和 角的一条边重合。
从0°开始数起, 看另一条边所对的 刻度是多少。
你有什么发现?
第四个图形的角均是120°;
我发现正多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相等的。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1. 角的度量:量角器是半圆形的。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 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的角。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分别按逆 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排列。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 (1)点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线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对于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量角器在量度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角的顶点和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眼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量度角的大小。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a.找到角的顶点b.找到角的一条边c.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d.读取角的度数3.角的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2课时 角的认识
易错辨析
5.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所画角的两条边是两条线段。( )
辨析: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2)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
辨析:忽视了角的意义,应是从一点引出两条 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提升点 1 数平面图形中的角
6.数一数,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角? (1)下图中一共有( 8 )个角。
(2)下图中一共有( 10 )个角。
提升点 2 动手操作
7.按要求在下面的图形中各剪一刀。
略
8.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5+4+3+2+1=15(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请在相应的括号里画“√”。
3.画一个角,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略
知识点 数角的方法 4.2数一数,填一填。
(1)上图中一共有( 10 )个角。 (2)数角时,先看一共有( 4 )个基本角,再列式:
___4___+___3___+___2___+___1___=( 10 )个。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认识
课前预习
RJ 四年级上册
第一步 旧知回顾
角
还记得上图中标红的这些图 形吗?这些是什么图形?
第二步 新知引入
打开书第39页,看看课本中是怎样定 义角的,角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你还学会了 什么?找出 来读一读。
第三步 精读教材
认真阅读教 材中这一部 分内容,找 出什么是角?
角的大小
1.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2.与边画的长度没有关系。
角
•我 是 一 个 小 小 角
•一 个
小试牛刀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能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角的度量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悉;2. 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3.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如何正确量取角的大小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课件:角的度量相关图片、动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旧知识:回顾三年级学习的角的概念,让学生说说对角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呈现(10分钟)1.展示角的度量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上册3 角的度量第2课时 角的度量 (2)
作品编号:522325647891253697158学校:朝阳岗市溪边镇柳树小学*教师:谢德刚*班级:蝴蝶叁班*第2课时角的度量准备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4分钟)1.回顾以前见过的角。
课件出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角。
2.你能说出上面所画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吗?3.引入课题。
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1.认真观察2.学生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角有()条边,()个顶点。
答案:2 1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把量角器介绍给其他的小伙伴。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介绍,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
4.在量角器上找到30°、45°、60°、90°、120°。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6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书本第40页两个角的大小。
(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
1.(1)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大(或小)多少。
(2)学生讨论、交分钟)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
3.量角器的认识。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
(2)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2)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学生尝试量角。
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流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局限性。
2.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交流对1度角的认识,知道1度角的大小和写法。
3.(1)观察量角器。
(2)同桌间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小组内汇报对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主要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角的分类和特点之后的一个拓展,角的度量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角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角的度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悉,对角的大小和度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对角进行度量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大小和度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2.演示法:教师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度量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角模型等。
2.教学课件:角的度量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复习角的概念和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角的度量方法,介绍量角器和直尺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课件
2.角有( 1)个顶点,( )2 条边。
3.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复习
第一页,共17页。
例1: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1
2
要知道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测量。
第二页,共17页。
外圈刻度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刻度线
0刻度线
中心点
0刻度线
内圈刻度
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 °” 表示。把半圆分
( √) 5.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 6.直线比射线长。
( ×) 7.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第十五页,共17页。
•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只要求写出 来。
• 75° 120° 180°
第十六页,共17页。
再见
第十七页,共17页。
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记作 1°。 1°
第三页,共17页。
小组讨论: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1
2
第四页,共17页。
1
第五页,共17页。
第六页,共17页。
第七页,共17页。
2
第八页,共17页。
测量角的方法 :
1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第九页,共17页。
0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量
角
它边看度数,
歌 谣
内外要分辨。
第十页,共17页。
考考你
第十一页,80 °
四年级第2课时 角的度量
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 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 谁的角大, 谁的角小?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的?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 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 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 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 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板书:1°)(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2.教学例1.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点重合, 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线重合, 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读准数, 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 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学生动手量一量, 看准刻度, 记在旁边. 怎样看刻度, 你有什么好办法?(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 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1)观察下面两个角, 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3)动手量一量, 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你发现了什么?(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 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张开越大, 角越大.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 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让学生动手量一量, 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 集体订正, 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3.教材“练习七”第2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 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4.教材“练习七”第3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5.教材“练习七”第4题.(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 并记下来.(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通过对比, 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 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
第2课时 角与角的度量
的单位,它的大小就
是1度,记作1°。
❀ 认识量角器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 角的工具---量角器。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0 0
中心点
0°刻度线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 在量角器上构建角 2°
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的度数。
小组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 探索量角的方法
1
❀ 探索量角的方法
1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 重合。 2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 .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结论:两重合,一看数 照样子量出角2的度数。
简单练习 1.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26 °。
×
2.量出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你 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测量角的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 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 .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 这个角的度数。
教材练习七第3、4、10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谢谢!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 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
中等练习
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读数,再量一量。
45° 45° 90°
30° 60° 90°
拓展练习
如图,∠3=3∠2,∠2=2∠1,量得大角是135°,求∠1的 度数。
∠3+∠2 + ∠1 = 6∠1 + 2∠1 + ∠1 = 135°, ∠1 = 15°
数学四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3 角的度量 第 2 课时 角与角的度量
四年级上册数教案-学第3单元《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 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
2. 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难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初步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形状,了解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示范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学习画角的方法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量角和画角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角器、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
提问:你们还记得角是什么吗?角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
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学生两人一组,用量角器量度课本上的角,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大小,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并比较大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及方位角
°
270°÷
=7.5(kg),所以这些菜有7.5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D )
A. 35.5°=35°5'
B. 35.5°=35°50'
C. 35.5°<35.5'
D. 35.5°>35°5'
11. 钟表在8:25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为
A. 101.5°
B. 102.5°
C. 120°
D. 1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B )
13
14
15
16
17
18
12. M地是海上观测站,从M地发现两艘船A,B的方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C )
A. 船A在M地的南偏东30°方向
B. 船A在M地的南偏西30°方向
C. 船B在M地的北偏东40°方向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魏老师去市场买菜,他发现若把5kg的菜放到秤上,指针盘上的指针转了
180°.
(1) 如果把0.5kg的菜放在秤上,求指针转过的角度;
(2) 如果指针转了270°,那么这些菜有多少千克?
(1)
°
×0.5=18°,所以指针转过的角度是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它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角的度量。
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教材同步,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角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于角的度量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度、分、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概念。
2.难点:角的度量工具的使用,度、分、秒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操作实践-讲解讲解-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钟表、图片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钟表、太阳帽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吗?”从而引出角的度量这个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度、分、秒的概念,并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用量角器测量图片中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第2课时 角的度量(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P40~41相关内容及例1,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P44“练习七”第2、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度数为1°的角的表象。
认识量角器,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在量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类推及归纳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严谨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不同方向的角,并正确读出度数。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
(1)什么是角,它有哪些特点?(2)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哪个大些?大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一: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大小。
∠2 > ∠1,但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方法二:还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
但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呀!(3)联系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想想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计量长度是用什么单位,计量面积是用了什么单位,那么计量角度呢?师: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2.引入新课。
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1)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2)介绍数学文化——1°角的由来。
(3)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1)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大(或小)多少。
(2)学生讨论、交流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局限性。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方面的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角的表象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2.在掌握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板书
角的度量
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4.在量角器上找到30°、45°、60°、90°、120°。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行动,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5.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答案:60°90°120°
6.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大小。
提示: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书本第40页两个角的大小。
3.引入课题。
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真观察
2.学生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
角有()条边,()个顶点。
答案:2 1
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把量角器介绍给其他的小伙伴。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介绍,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
教师点评和总结:
(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
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
3.量角器的认识。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
(2)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2.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交流对1度角的认识,知道1度角的大小和写法。
3.(1)观察量角器。
(2)同桌间说说观察后的发现。小组内汇报对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认识。
4.(1)学生思考,大胆猜测量角的方法并交流。
(2)学生边听介绍,边用量角器尝试度量自己画的角,记录角的度数,同桌交换测量,相互验证。
(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的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第2课时角的度量
课题
角的度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关于角的度量的知识在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学习难点
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会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
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回顾以前见过的角。课件出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角。
2.你能说出上面所画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