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_与_全面_--创新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体系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其对人才全面发展的意义。
一、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需要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成长和发展来说,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因此,可以引入项目学习、实践活动、实习经历等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开设多样化的课程除了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培养。
例如,除了传统的文科、理科和工科课程,还可以引入艺术、体育、经济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和团队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力。
三、注重个性化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相应的培养支持。
可以通过个性化导师制度、评估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支持。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强化跨学科教育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强化跨学科教育。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之外,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五、加强实践环节最后,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应该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
视阈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探索和实施“三全育人”的新型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视阈下探讨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服务的育人格局。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新体系,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深入剖析“三全育人”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结合国内外高校育人工作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三全育人”创新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基地,其育人模式与路径的创新显得尤为关键。
传统的育人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但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育人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全面素质的需求。
高校需要探索和实践更加全面、系统、创新的育人路径,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全”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它强调高校内部各部门、各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并从多个维度和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三全育人”的创新路径,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高校实际的创新路径。
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质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发展新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的倾向,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育人质量作为評价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要求,开拓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境界。
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关键环节是转变育人方式。
要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为前提,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重点,以转变学校管理模式为支撑,以转变教育評价制度为关键,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守教育的本位价值和基本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教育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转变育人方式,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化发展和全过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教育。
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体现多样性、个性化的教育,应该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
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人格修养和身心健康;既要关心学生当前的表现,更要关心他们长远的发展;既要面向全体,更要区分层次、尊重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核心路径
扬州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 )
J o u r na l o f Y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Hi g h e r Ed uc a t i o n S t u d y d i E t i o n )
作者简介 : 杨兴林 ( 1 9 5 8一 ) ,男,湖北房县人 ,北京信 息科技 大学高教研 究 室教 授 ,博士 ,主要从事高等教 育管理研 究。
・
4 3 ・
良好 的 身 体 及 美 育 、 意 志 、心 理 、情 感 等 素 质 ,将 无 法
成就 ,也存在 突出问题 。进一步有效解决这一 问题 ,必须立足人 才培 养规律 ,借 鉴 国外 高校经验 ,将相关教
育教 学 理念 与要 求 有机 融 入 培 养 方 案 以及 教 育教 学 全 过 程 ,特 别 是 要 有 机 融 入 各 门课 程教 育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
严把课程教 育教 学关是其核心路径,但这并不排斥 多种 类型和层 次的学科 竞赛 以及课外科技 活动在培养大 学 生创新意识 与能力方面的作用 ,不过其 中确有一个基本与提 高的关 系,二者绝不能够倒置 。本科 生教 育毕竞
质健康养成 、 发展 、 提 升 的重 要 保 证 。创 新 意 识 和 能 力 , 既
试从人 的全面发展 视角对 大学生创 新意识 与 能力培 养 的 核心路径 略作探究 , 希冀能够对相关理论 研究及 其实践发
展 提 供 一 些 有 益 的 借 鉴 或 启 迪 。要 说 明 的 是 , 本 文的分析
突出的地位 。现实 中, 这方面蓬勃开展 的实践确 已取得不
小成就 , 但 也 存 在 不 少 需 要 认 真 思 考 和 解 决 的 问 题 。笔 者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的协调发展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的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二者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影响,既可以进行单独开发,也可以协同发展。
协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新领域、新形态和新业态,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的协调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腾飞。
公司或机构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应该从培养年轻人的开始就开始进行人才的培养。
在行业中,很多科学家都是在年轻时就懂得如何寻找、领导实验室,建立一生的联系,并且开发前人未有的方法和仪器来实现一系列的创新。
因此,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培养专业,以便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还应该创造一个优美、良好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踏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应该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不同层面的发展。
同时,为了实施和协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经费和资助,为创新人才提供“后盾”。
二、促进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全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新原理的发现,也可以是对已知事物的改进和创新。
为了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推广和普及创新教育,并提高创新行动的认识。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科技创新最成功的企业是那些不断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中吸取经验,并不断投资、开发和改进创新产品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他们以创新而非模仿为导向,运用现有资源去发展准备好的未来机遇。
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出新的规划目标和需求,用创新和技术去实现,然后进行市场情况分析,确定需求和优势的方向。
高教版 教育学原理5-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高教版教育学原理5-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引言教育学原理是一门关于教育的学科,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版《教育学原理》第五章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在身体、智力、美感、道德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重点关注个体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整体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从长远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1.个别差异原则: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差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2.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身体、智力、美感、道德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综合平衡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的平衡发展,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
4.批判意识原则: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系统性原则:教育过程要具有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多元化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量化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在身体、智力、美感、道德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成才之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成才之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不再局限于仅仅获取专业知识,而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才之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课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课程。
学生应该有机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如,除了专业课程外,大学可开设选修课程,包括艺术、体育、心理学等领域的课程。
这些多元化的学科和课程将帮助学生充实自己,培养全方位的素养。
二、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大学可以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比如,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论坛,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此外,大学还可以提供跨学科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将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大学还可以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如科研项目、创业孵化器等,让学生有机会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应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业意识。
四、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的环节。
学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实习等,亲身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
这样的经历将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大学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术发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
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发展空间。
大学可以设立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组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反思
是人 之为人 的 “ 特性” “ 类 , 有意识 的生命活动 把人 同动物
的 生 命 活 动 直 接 区别 开 来 。正 是 由 于 这 一 点 ,人 才 是 类 存 在物 … …仅 仅 由于 这 一 点 , 的活 动 才 是 自 由 的活 动 ”6 他 [。这 】
一
有 纪律 ’的德 智体美 等全面发 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 设者 和
维普资讯
_
‘ ‘ 人的呈面发展’和 “ ’ 人的自由茔面发展’ ’
对我国教育 目的和人才培养方j 的反思 j c
何小 陆 肖卫东
( 要 )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人 的发 展 理 论 的 完整 的提 法 是 “ 的 自由而 全 面发 展 ” 摘 人 。但 长 期 以 来 ,我
接 班 人 。 虽 然 近 年 来 很 多学 者 提 出 了 “ 应 该 和 谐 发 展 ” ” 人 、
“ 由” 对 必 然 性 的 克 服 和 超 越 , 自 由就 在 于 根 据 对 自 自 是 “
“ 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 观点 “,但依然没有 根本 突破 原 】
然界 的必然性 的认 识来支配我们 自己和外部 自然界”1 【。必 )
“ 自由发 展 ”的规 定性 ,导致 受教育 者 的主体地 位难 以确 立 , “ 师中心论 ” 自然大行其 道 。为了更快更好 地培养 教 出符合社 会期望 的人 才 ,灌输 、规训 惩 罚等便捷 且 “ 行
之 有 效 ” 的 “ 育 ” 方 式 在 学 校 里 也 就 不 可 避 免 了 。受 教 教 育者如同 “ 圆形 监 狱 ”5 的被 监 管 人 ,最 佳 的 选 择 就是 按 [ 】中
人只有在成 为 自身的主人 、能 自由支 配 自身 的情 况下 ,才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人才培养则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以下是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相关知识点: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2.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
–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国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人才培养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3.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科技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和机遇。
–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创新能力。
4.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策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创业。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资源。
5.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6.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我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实践。
7.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展望–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活力。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措施,我们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尤其在过去几十年,随着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科技不断革新,全球各国都开始极力推动科技创新。
而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创新需要人才作为支撑。
在过去,很多科技发展都是由一些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完成的,这种现象仍然在某些领域存在。
但是,在现代的科技发展中,很难用“业余爱好者”完成复杂的项目。
一个完整的创新项目,需要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各种实践经验等。
这就需要科技领域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
而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也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
比如在大学的教育中,从事研究工作的教授需要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这样才能吸引各种人才加入。
这就需要科技创新的提供一些创新项目,吸引有各种背景的学生加入。
而当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后,它也会迅速被各个领域的人被应用,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去应用它。
当然,在实际的创新实践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需要实际情况而定。
但是总体来说,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如何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首先,需要考虑各种创新资源的整合。
现代的科技应用通常需要跨领域的合作,这就需要跨学科的专家团队来完成。
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机制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比如一些学术组织、政府组织可以举办一些跨学科的论坛、研讨会等,促进不同领域的人才交流,学习和合作。
其次,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人才培养。
在过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教育机构来完成的。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能来支持实际的工作,因此一些实践机构、企业也开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
比如,在某些领域,一些大型企业会初始化技术实验室,吸引学生和专业人才前来实践工作,这样可以让学习者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到更多实际技能。
另外,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政府也需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指导,鼓励和促进发展。
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面向具体内容
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面向具体内容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面向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我国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不断发展和调整。
下面将介绍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四个具体面向。
1. 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鼓励学生在学校期间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加强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室、创客空间等。
同时,政府还支持科研项目和创业项目,为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我国正在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各种职业技能课程,如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学徒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
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还认识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
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生被鼓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提供留学机会和合作研究项目。
同时,学校也在招聘国际教师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这些举措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郑金荣同志在全县校长集训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去年以来,我们提出了“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把它作为引领罗田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个理念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认同。
这三句话,我曾经对前面两句话进行过肤浅的阐述。
今天,再就第三句话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08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里面有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温总理在任继愈先生90岁生日的时候去看望他,给他送了一个花篮。
第二天温总理收到了任老的信件,信中没有提及感谢的事,而是谈对中国教育的担忧,他说中国缺少做人的教育,缺少历史传统教育,缺少创新教育。
第二个故事是温总理看望钱学森先生时,向他汇报科技战线的成果,钱老听完后没有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而是反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第三个故事是2009年8月,时任英国首相布朗在英国作了一次科技报告,报告说英国是一个不大的国家,但是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了8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骄傲的。
这三个故事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与时俱进,全面更新人才核心理念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已深切地感受到,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
能不能培养数量足够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看,已经成为我国能否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大事。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才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专业”。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探析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探析本文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出发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各自的内涵;其次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创新教育的多维度规定。
标签: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教育;关系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创新教育的内涵(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即人、全面、实质来进行界定,文章主要从全面入手来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其基本内容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大力推崇的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形成探索、发现和提出创见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②创新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要求有所不同,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确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却是创新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共同目标,我们把它称之为“创新教育的四要素”。
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必由之路,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创新精神是添加剂,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养料;创新能力是目标,是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一)创新教育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人都是有需要的,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社会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人的需要是一个螺旋式的前进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
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同时也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在新时代下,创新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发展的关键。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等,这些成果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与国际科技领域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断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同时,新时代也要求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的潜力,并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要加强对教育、科研、市场和社会机制的改革,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人才资源来支持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除此之外,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也需要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科技的发展不仅要为人类的福利作出贡献,更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同时,高素质人才也要在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
只有让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我们才能实现更为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前进的。
我们要保持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同时还要深化改革、加强合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人才的全面发展
人才的全面发展
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指在不同领域和维度中培养和发展人才的各个方面。
这种发展不仅仅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包括人文素养、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多领域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2.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人才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并找到解决方案。
3. 良好的沟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4. 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人才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起到引领和协调的作用。
为了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从教育、培训和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1. 教育: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训: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各项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培训应该针对个人的具体需求和岗位要求进行定制化。
3. 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参与决策,并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综上所述,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从教育、培训和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来促进。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为社会和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
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引入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背景近年来,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人才为本、创新驱动”的口号,强调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人才培养则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够进行持续创新。
二、人才培养对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经营,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人才培养对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和教育,人才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创新非常关键。
其次,人才培养还可以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培养来培养。
三、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创新发展需要有创新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其次,创新发展需要培养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人才。
现在的创新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合作,因此,人才培养也要注重跨学科的培养。
四、实例分析:苹果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其成功离不开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重视。
首先,苹果公司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早年,乔布斯就提倡“stay hungry, stayfoolish”的创新精神,这也是苹果公司一直以来的核心理念。
其次,苹果公司注重跨学科合作。
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苹果公司会组建不同领域的团队进行合作,以确保产品的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的互动关系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是互相关联的。
一方面,人才培养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培养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拥有更多创新的点子和创造力。
全面发展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是指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个人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首先,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这意味着要通过系统的学科教育,使学生在各个领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专业能力。
其次,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使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践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于实践中。
此外,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即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人文精神则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使其具备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起来,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注重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理论与实践能力、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
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和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和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中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
间的关系,追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统筹兼顾全局: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地区的利益,实现协同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途径主要包括: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市场机
制和法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创
新主体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和
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吸收
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5.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创新和发展、统筹兼顾全局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学校创新教育的目标。
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本质、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学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品格等方面。
传统的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因此,创新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教育的空白。
创新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的理念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将学生培养为能够自主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才。
创新教育还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践创新教育的实践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需要构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支持。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教育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的实践形式包括校园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科技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要素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随着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步伐,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改革与创新的浪潮。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如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撑。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改革与创新要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 全面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发展是对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推动教育公平。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公平是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4. 推进教育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升级的关键。
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1. 深化教育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围绕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领域各项事业发展。
(1)加强党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涵义 2 A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发展 " 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相对落后的不发 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 " 它包括经 济发展 $ 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 " 也 就是社会整体 $ 协调 $ 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 其中 人自身的发展是发展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 人的发展具有更丰 富的内涵 " 它把 ’ 人的全面发展 ( 作为人类发展的 最高理想 " 认为 ’ 人的全面发展 ( 包括以下两个层 #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 " 人的全面发 面的含义 /! 2 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 渡 " 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 " 即整个人类社会 在经济 $ 政治 $ 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 # 就作 ! 为个体的人而言 " 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 度 " 即作 为 个 体 的 人 在 各 个 方 面 的 全 面 发 展 % 第 一 " 各种 能 力 的 发 展 % 指 人 通 过 主 动 适 应 各 种 劳 动 " 使自己的 体 力 $ 智 力 和 潜 能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 最终实现 ’ 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地发展 ( % 第二 " 人的自由个性和主体性的发展 % 指人摆脱了 私有制束缚下人依赖于物 $ 个性难以形成 $ 主体没 有独立性的状态 " 使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 成为 自然界 $ 社会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 第三 " 各种关系 的协调发展 % 人的社会关系表现在许多方面 " 如人 同自然界 $ 社会和 自 身 的 关 系 % 马 克 思 指 出 " ’ 社 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 " 一个人的发展取 决 于 和 他 直 接 或 间 接 进 行 交 往 的 ’ %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是指正 其他一切人的发 展 ( 确处理人 与 自 然 $ 人 与 社 会 和 人 与 自 身 的 各 种 关
!!!!!!!!!!!!!!!!!!!!!!!!
! " " # 年第 $ 期
中国地质教育 %& ’ ( ) * )+ ) , , + ’ % . -) / 0 % . 1 ’ ,(
学 生 论 坛
创新%与 $ 全面%& & & 创新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
田丽梅
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与宗教系 " 北京 "2 ! # " " " 3 2 摘 " 要 !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 创新 人 才 培 养 要 把 眼 前 利 益 和 长 远 利 益 结 合 起 来 " 避 免 急 功近利 "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才能实现创新人才能力的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全面发展 & 创新人才 &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 #" 4 5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2 " " 4 6 7 $ 8 !! ! " " # $ 6 " " ! 2 6 " 5
! !
中国地质教育 %& ’ ( ) * )+ ) , , + ’ % . -) / 0 % . 1 ’ ,(
! " " # 年第 $ 期
不言而喻 " 创新人才 " 就是具有上述创新精神 的人才 %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直接职责 % $ A 创新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人类社会分立出教育领域以 来一切进步教育家 所 始 终 追 求 的 最 高 理 想 和 目 的 " 具有历史性 $ 划 时 代 性 $ 相 对 性 和 开 放 性 的 特 点 % 所谓历史性 " 是指自从国家产生以来 " 几乎都要提 到 ’ 全面发展 ( 的教育目的 " 只是权利享受的阶级 不同 " 权利的享受面不同 " 历史时期越往后 " 享受 面越宽 " 发展 程 度 越 高 $ 越 充 分 & 所 谓 划 时 代 性 " 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过渡时期开始改变生产力极 低条件下 ’ 全面发展 ( 服务于某个阶级一己之利的 状况 " 走向马克思预言和展望的生产力高度发达全 体劳动人 民 共 同 享 有 的 共 产 主 义 时 期 & 所 谓 相 对 性 " 是指在未到共产主义之前 " 人的全面发展有一 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前进的累积过程 " 不可能一 全面发展 ( 的方面 蹴而就 & 所谓开放性 " 一是指 ’ 是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增加的 " 二是指不论哪个方 面 " 其内涵 $ 广度 $ 深度都不断提高 " 三是指每个 方面的内部成分及其关系经常发生重心的转移和调 整 " 四是指 ’ 全面发展 ( 的各个方面之间的权重地 位也发生互换和调整 " 力求协调 $ 平衡发展 % 创新 " 是人的素质之一 " 相对于全民族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言 " 创新素质是相对独立 存在 " 又渗透于其中的 " 它提升着全民族思想道德 质 ( 的品位 % 而全民族思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 ’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又是全面发展的不可或 缺的内容 % 因此 " 创新素质是包含于全面发展的要 求之中的 % 同时 " 全面发展也是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 和基础 % 创新是在综合能力基础上的创新 " 离开了 综合素质的提高 " 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 无本之 木 % 因此 " 创新人才的培养 " 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导向 % 二 " 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 教育体制 $ 教育内 容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 这种变化给高校培 养创新人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 伴随着高校人才培 养过程中各种情况的空前复杂化 " 高校大学生教育 中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 2 A 政治价值观问题 人在多样的价值追求中 " 政治价值观回答人生 存的意义问题 " 影响人的生活态度 $ 生活追求 " 也 万方数据 制约着人的 发 展 前 途" 起 着 方 向 作 用$动 力 作 用$
#期 " 总第 #
田丽梅 !$ 创新 % 与 $ 全面 % & & & 创新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 $
这一发展观给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 单 纯的创新思维 $ 创新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 " 创新人 才的培养既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 " 也是一个可持 续的发展过程 % 离开了社会的发展 " 离开了各方面 综合素质的培养 " 创新教育终究是无源之水 $ 无本 之木 % 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 学校担当着主要 责任 " 同时社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 所以 " 创新人 才的培养可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 学校的培养和社 会的培养 % 2 A 学校的培养 学校应当创造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环 境 " 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 过程中来 " 这样的环境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 生活和情感体验 $ 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 " 从而真正 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 $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合格人才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 # 更新教育理念 % 在教育理念上 " 把学生作 ! 2 为一个有个性有潜能的人来看待 " 要 着 眼 于人 的 发 展 " 把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 教 育工 作 的 主 要目标 & 在育人对 象 上 " 着 眼 于 全 体 学 生 " 把 每 个 学生都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培养 " 并根 据 不 同学 生 的 不同基础与发展条件实施教育 " 在给 他 们 创造 平 等 发展的机会的基础上 " 让学生凭借自 己 的才 能 脱 颖 而出 % 这样才能真正发掘出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 # 改革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强调 ! ! 学生主体参 与" 重 视 启 发 式$ 研 讨 式 教 学 方 法 的 运 用"重视对学习小组和个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 # 改善教学条件 % 增加对现代教学设施的投 $ 入 " 购进图书资料 $ 完善教学设备以及建设多媒体 教室等 " 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 为学校教学工 作方式的改进以及对外交流和宣传提供基本条件 % ! # 强化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提 高 师 资 整 体 水 平 % 5 稳定原有教师队伍 " 不断充实新生力量 & 积极创造 条件 "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 加强理论学 习和研讨 " 提高 教 师 的 责 任 意 识 和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 悉心培养青年教师 & 以科研促教学 " 通过激励与约 束手段形成正确导向 " 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 ! # 丰富教学途径 % 注重加强实践环节 " 把课 # 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拓展 " 使学生认识社会 " 加 深对理论的理解 " 形成自觉运用理论分析问题 $ 解 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 ! # 转变评价标准 % 评价教育质量要重视学生 4 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 % 把评估的重心从以同行专家 万方数据 评定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评价为主 %
收稿日期 !! " " # " $ ! #& 修订日期 !! " " # " 4 ! !% 作者简介 ! 田丽梅 # " 女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 " " % 2 7 8 # 6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