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ince the 90s of the20th century,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considerable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and devi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ed with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re reviewed.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1.1 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 或者说有很大的变化 , 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很多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竞争上岗 , 精简机构 , 重新组织队伍。
第二是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改革。
学校的产业收入现在也有较大的增加 , 学校跟社会的联系广泛了 , 学校筹集经费的能力大大提高 , 一个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大体形成。
第三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 目的就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更多地出能力型的题和应用型的题 ; 另外一个改革是实行网上录取 , 保证了公平性。
第四 , 办学体制改革。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与德育对策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与德育对策内容摘要:道德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德育,高校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然而,在这社会转型期,常常出现的经济活动的无序状态或社会伦理的失范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严重地冲击着社会传统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对既有道德观念、道德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危机的出现。
这种危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使理想信念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道德教育必然是重要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
因此,道德教育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如何理解道德教育及道德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将从当代中国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典型问题入手,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典型问题1.信仰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已没有了革命理想和信念,且缺乏政治热情。
如,对“社”和“资”的认识上,有很多大学生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各有优势,区分它们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主张“两种制度平等发展,井水不犯河水”;在对待入党问题上,有一大部分学生“积极”要求入党是为自己将来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或为将来的从政做官捞取一定的政治资本。
2.价值观扭曲。
重功利、讲实惠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体面与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求职目标。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对1999年北京50名大学生分配去向抽查显示:32名大学生选择留京,18名选择了深圳、上海、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无一人选择内地岗位;35名大学生选择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14人到外企,仅1名选择了乡镇民营企业。
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促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学习懈怠、纵容不良行为等消极心态和行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学风建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需要探讨新的学风建设理念和方法。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新时代下,学校应如何创新学风建设方式,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模板内容,实际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拟定】1.2 问题意识在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的学风受到了不同层面的冲击和影响,包括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校园文化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学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不良风气和习气的存在,给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困扰。
现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和不端行为,如拖延、抄袭、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损害了学校的教育声誉和学术风气。
而且,一些学生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了学风建设的困境和难题。
新时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 正文2.1 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社会风气影响当前社会风气不正,物欲膨胀、功利心强,个人主义盛行,这些不良风气渗透到大学校园,影响了学生成长和学风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高等教育是人类创造知识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职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解决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也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然而,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缺陷。
高校仍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的人才。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
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4.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
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中,教育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是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送的环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且在实践中推行,其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将我们的巨大人口变成资源和财富,是我们当前发展的趋势。
然而,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并非向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顺利,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素质教育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践中,存在着执行不力、政策扭曲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传统思想束缚、现实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的问题1.长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教育观念上,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影响都较为深,教师认为开展素质教育会影响对文化课程的时间、精力的投入。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来说,只有努力提高文化课程的水平,才会有良好的竞争力,所以,学生也会抵触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发展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长对素质教育也存在疑虑,从而对素质教育产生片面的想法。
2.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问题。
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有很多人没有接受所教科目系统的理论训练,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政策的错误导向1.考核机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匹配。
当前,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制,这种考核机制的导向会使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去进行文化教学,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导向。
2.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不同步。
虽然提倡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升学政策、招生政策、教师的考核政策并没有得到改变,依然是以文化课程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因此,虽然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倡导,但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到位。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旨在通过对革命历史、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策研究,以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1.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教育内容单一,主要围绕革命历史、红色经典等方面展开,缺乏对当代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
这样一来,不利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全面理解和传承。
2. 教育手段单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手段单一,多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缺乏与学生生活结合的实践活动。
这种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无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内涵。
3. 教育效果不明显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虽然高校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 教育资源有限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源相对有限,导致不能充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 拓展教育内容高校应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传承革命历史、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还应注重当代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搭建起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2. 多元化教育手段高校应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手段,不仅要运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3. 提高教育效果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需要注重教育效果,采取评估手段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测评,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而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4. 丰富教育资源高校应该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源,加大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投入,扩大教育资源的范围和规模,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条件,让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形式更加丰富生动。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浅谈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摘要】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导师指导和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这些问题的成因可能是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导师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实践机会提供、加强导师指导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实践机会、导师指导、创新文化氛围、加强、营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实践机会。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只接触到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缺乏导师指导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高职学生虽然有创新的想法,却缺乏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导致他们的创新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缺乏创新文化氛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校中缺乏一种积极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的文化氛围,使得学生缺乏参与创新活动的动力和热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研究目的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导师指导以及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困难和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分析现有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相关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可以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热情。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历史,激励他们珍爱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勇于担当、遵纪守法的品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概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不够深入,学生对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了解程度较低。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导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效果不佳。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深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育效果。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2. 正文2.1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侧重于讲解革命历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迹,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陈旧。
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产生疲劳感,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对策。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定义与目标、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教育资源分配与设施、社会认知与文化素质、评估与反馈机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素质教育定义与目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二、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通识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加强实践教学,增加选修课程,推进学分制改革等。
三、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为提高教师素质和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我们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四、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
然而,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薄弱、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我们应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育资源分配与设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设施不足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一些高校存在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设备不足等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教育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要承认教育领域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虽然教育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地域差异仍然非常明显。
目前,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包括优质学校、名师和先进设备等。
然而,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却面临长期以来的教育资源短缺。
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政策倾斜,通过政府投入资源,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设更多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库存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如此一来,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走向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质量不高虽然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质量问题仍然存在。
教师在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教育规划和课程设置缺乏适应性、多元化的特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需求的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发挥他们的潜力。
为了改善教育质量问题,首先要从教育授课、教材选用、考试制度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工作。
例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整合各种资源,改善教育规划,推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和个性化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三、考试制度的问题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考试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虽然考试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和反映,但是现在考试比重过大,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考试容易让学生追求分数,而忽略知识的深入掌握,容易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高校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包括课外活动、校园建设、文化传承等,而大学生社团则是学生在校园内自我价值实现、兴趣爱好交流和社会活动参与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围绕高校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校园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和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体系。
在校园文化中,各类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比赛等层出不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1、活动创新不足。
一些大学生活动仍停留在表面化、贪图热闹的层面上,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
2、组织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学生社团组织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能力亟需提升,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当前,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停留在以短期活动为主,没有形成长远规划、系统化的文化建设方案。
二、大学生社团现状和问题大学生社团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的平台。
但是,目前大学生社团也存在一些问题:1、社团群体化、流量化。
随着大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社团群体化和流量化趋势日益明显,社团内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
2、社团类型单一。
当前大学生社团类型相对单一,过分依赖于传统文化等少数社团,缺乏新颖的思路和创新元素。
3、社团财务管理不透明。
目前,大多数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流程不够透明,存在学生资金安全风险。
三、高校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社团发展对策与建议1、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思想内涵。
加大课外活动的创新力度,注重活动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凸显学生创新创意和创造力的价值。
2、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加强社团组织能力,同时完善社团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保障学生权益。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并提出浅显的看法。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有先进的文化理念,但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投入不少人力、物力等,并且能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围绕着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提出许多比较先进的办学理念,如“敦德励学、知行相长”,“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等,尤其是在校风、校训、班风等方面大做文章。
然而,这些文化理念的提出,是否能够真正地被教师、学生内化为自身行为呢?事实上,由于理念在内容上的类似,在文字上的晦涩,导致种种文化理念并未形成师生的自觉行为,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尚缺乏可操作性。
2.有丰富的文化活动,但缺乏实效性。
通过对实验学校研究可以发现,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都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师生读书、演讲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形式的文体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色彩。
但是,上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还需进一步加强。
因此,整合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3.有健全的制度文化,但缺乏群众性。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内在保障。
从学校组织领导机构到班级管理,从教研活动开展到学生考评等,处处体现校园的制度文化。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
但在实际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缺乏群众基础。
订立的制度往往是应付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的,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如何在现有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对师生的人文关怀与自我意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由于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更需要外部激励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更是这样。
(完整word版)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几代人发展的大问题。
如今,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涉及到各个层面,有些问题关乎国家长期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
我认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编写中人文教育零散不系统。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必须要全面、客观、科学,符合不同年级教育教学的需要。
但目前不同版本的教材间教学大纲存在差异,人文类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不符合如今的社会价值观、道德准则要求。
法律知识、传统美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内容从小学到中学体系性不强,各种知识互相割裂开来,难以形成整体性印象。
教材中选取的部分“典故”内容甚至无从考察具体出处,其真实性存疑。
二是教学中安全知识的实践性不足。
学校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必备的生活、安全技能,以便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但学校平常忙于文化教育活动,对于安全知识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平时多满足于在在书本上或下发个通知大体宣讲一下,难得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练,纯粹敷衍了事走过场,导致真正遇到危险时,并不能实际运用,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伤害。
三是初等及高等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教育偏少。
在初等教育特别是中学阶段,所学科目众多、课程任务繁重,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压力下,各个学校都将升学率作为日常教学的唯一目标,一门心思扑在题海战术中,学生几乎没有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生产、生活中基本操作工具的使用不足。
在普通高校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调查研究、实践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
长期而言,难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
对策建议:一是统筹教材编写系统科学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教材编写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认知能力与社会发展的变化,适时组织各学科专家教授对教材内容进行修编。
特别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并设置学习专题,增强文化自信,植入红色基因,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2024年广东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年广东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广东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高等教育发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在法学教育领域,广东高校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法学教育的质量,也制约了法律人才的培养。
本文旨在分析广东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改善广东高校法学教育提供参考。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广东高校法学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重点高校法学专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优秀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设施,而一些普通高校的法学专业则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法学教育质量的差异,不利于法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广东高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法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广东高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然是主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是法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广东高校法学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却普遍存在。
一些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学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
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招生政策、学生自身条件等原因,广东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一些优秀的学生则因为教学资源有限而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六、缺乏法律职业导向在广东高校法学教育中,缺乏明确的法律职业导向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同时,高校也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支持和服务。
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其强大的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教育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水平,应该积极面对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质量不平衡。
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城市和乡村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
城市的学校通常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完备,教育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而部分乡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学校设施老旧等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并且正在逐渐恶化。
对策:政府需要大幅增加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
此外,应该通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来有针对性地投入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基层学校任教。
问题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着严格的考试制度,对学生时间管理和学习自主能力的要求极高。
以高中为例,每天练习题目、背诵知识点、考试压力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大部分学生处于长期的学业拥挤阶段,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对策:教育体制应当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过度应试化的问题,不再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分散学生压力和焦虑。
而且学校也应该增加新鲜文化、体育、音乐、艺术等学科,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引导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抗压能力。
问题三:教育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并不适应。
近年来,以项目制学习和针对个别学生需求的教学为代表的创新教育模式开始出现,但在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得到普及。
对策:教师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创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学校也要大胆开展教育实验和创新,打造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教育体系。
问题四:高校教育陷入“招生难、就业难”两难。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口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一大难题。
浅析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一、引言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不足、环境卫生堪忧、规章制度不完善、人际关系不和谐、文化活动匮乏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寝室文化认知不足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寝室文化的认知不足,缺乏对寝室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对此,高校应加强寝室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寝室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组织寝室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寝室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寝室文化意识。
三、寝室环境卫生堪忧部分高校寝室环境卫生状况堪忧,如垃圾处理不及时、物品摆放混乱等。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也给寝室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高校应强化寝室卫生管理,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寝室环境整洁。
可以制定卫生检查标准,设立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寝室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寝室规章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寝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寝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因此,高校应完善寝室规章制度,明确寝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行为准则。
例如,可以制定寝室作息时间表、电器使用规定等,确保寝室成员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五、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在高校寝室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可以开设人际交往课程、举办心理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六、寝室文化活动匮乏部分高校寝室文化活动匮乏,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归属感。
因此,高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活动。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本文将就缺乏职业规划、学习压力过大、社交焦虑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成瘾现象、自我认知不足、价值观扭曲、创造力缺乏、拖延症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缺乏职业规划原因:许多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导致在毕业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对策: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需加强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学习压力过大原因:学习压力过大可能是由于考试压力、课程负担过重以及时间管理困难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
对策: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加强时间管理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压力。
学生自身也需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适当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释放压力。
3. 社交焦虑问题原因:社交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卑、害羞、不善交际等。
对策: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同时,开展各类社交活动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平台。
学生自身也需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勇于尝试和他人交流,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
4. 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我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恋爱问题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对策: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学生自身也需积极寻求帮助,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 网络成瘾现象原因:网络成瘾现象主要是由于课余时间过多、缺乏奋斗目标以及难以自拔等因素导致。
对策:高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限制学生上网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学生自身也需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和锻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集科学性、娱乐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意义。
因此,高校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381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日益发达、思想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变革背景下。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 部分高校尚未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合力,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一漫长而又艰巨的工程。
高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干部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等都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现实中我们部分高校的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都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附属部门,从而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层次上,并没有在高校整体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背景下来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有的高校把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娱乐文化的发展,忽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
这实质上就是没有全面、正确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
1.2 没有全面发挥学生及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潜力,很多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十分贫乏,对学生缺乏深层次的影响和教育,很多学生对此类活动丧失了热情,逐渐失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将师生的参与热情全面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师生自身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发展。
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目前,素质教育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认同,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需要我们认真解决。
[关键词]素质教育;问题;解决;办法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稳步推进,势头很好,成果喜人,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待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才会使素质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理解上的模糊性。
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容和途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一些人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
诸如: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未入系统、有序阶段,就急干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测评手段的粗糙,致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层。
1.2实施中的片面性,一提起素质教育就口不离第二课堂:一说起第二课堂,涉及的总是兴趣小组。
于是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应运而生。
当发现素质教育还没有占领主阵地时,又全力以赴地抓学科教学的改革,无形中又淡化了第二课堂,明显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系统整体性原理。
1.3改革行为的短期性,导致了操作上的粗糙性。
由于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改革实践中往往缺少规范,既无明晰的目标,又无实施目标的缜密方案和具体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往往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
实施过程中却又缺乏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与回顾。
欲速则难达。
操作的粗糙,所得的只是浅显性成果。
1.4意识上的功利性,导致了改革中游移性。
功利意识是急于求成的根源、由于功利主义思想作怪,所以在改革中缺乏韧性,缺少“认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的恒心。
2解决的主要办法如何使素质教育走上整体改革的轨道,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实践领域,不断深入推进?我认为必须扎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2.1必须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看法还并不一致。
我的看法是:要搞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先从人的完整的素质结构认识开始。
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问题也愈发凸显。
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上,我们需要正视并解决存在于教育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1.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管力度仍然不足。
一方面,局部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一些学校享有特权,不受规范的约束,从而侵害了其他学校及其教职工的权益;另一方面,在基层政府层面,对学校的考核评价过于简单粗暴,只注重硬指标如生源数量、升学率等,并很少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使得学校和教师普遍存在应试导向、功利性行为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
2. 考试压力过大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孩子成长和家庭荣誉的重要指标,因此每年高考成绩成为很多家庭和学生的至关重要事项。
此现象在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为许多学生加深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被长期奉行,学生们面临着严重的考试焦虑问题,而缺乏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资源分配不公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失衡问题。
与一线城市及其名校相比,许多农村地区普遍缺乏高质量教育资源,学生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优秀师资队伍和良好的集体环境。
这导致了脱贫难度增加,但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二、解决措施1. 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完善各级政府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管工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校进行动态评估和监督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考核,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并建立失职行为追责机制,确保管理监督的有效性。
2. 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应大力推动从应试导向向素质教育转变。
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实践能力培养,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要鼓励高校降低对分数排名的过分依赖,在招收新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潜力和特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作者:陈义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2期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依然存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需要扩展和精炼等。
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文化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才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虽然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此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
1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专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在人类教育历史上曾经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对于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
对此,一些富有远见的教育家很早就向人们发出了警告。
著名教育家纽曼一再强调大学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哈佛大学1945发表了题为《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的报告,将教育分为一般教育和专门教育。
一般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和公民的教育,专门教育则是给与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的教育。
由此可见,加强文化素养教育是人类教育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的今天,中国教育界抓住了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切中时弊。
它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变畸形的技术教育的局面,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东西方历史和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看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高校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首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
个重要切入点;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再次,加强文化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最后,文化素质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的教育,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其价值体现在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组织的效益上。
2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对象,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关系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但学生普遍认为,文化素质对人生很重要,却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
在社会大环境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巨大冲击下,一些学生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
他们认为文化素质远不如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文化课程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这样的价值取向,使文化素质教育处于尴尬的窘境,也同样影响高校领导和师生在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认同和教学行为。
2.2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化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步被“才”的训练所取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组织把对利益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于是,也自然地把能带来直接企业效益的应用专业技术作为选用人才的首要标准。
相应的高校专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忽略。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2.3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需要扩展和精炼
目前,高校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专业课的学习、各种考证占去了学生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的低年级同学,学习必修课程已经十分紧张,其它方面的学习很难顾及,对学校举办的有些人文讲座和社团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所以,文化素质教育需要认真地研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氛围有待塑造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要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治理好周边环境,提高社会环境的文化层次,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但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官僚文化色彩浓厚、思想认识片面、功利意识突出、娱乐化倾向明显。
3解决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3.1文化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文化素质教育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
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3.2课内课外,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同时要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为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气氛
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和个人多种途径的学习来获得,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或从工作实践中获得,但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
努力和环境的熏陶。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这是大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
学校可以从教师文化、班级特色文化、课堂教改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