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随堂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史专项复习

中国经济史专项复习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意义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特点、影响因素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启示
近代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政策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实业救国”,“南张北周” (3)第一个高潮:甲午战后至一战爆发 (4)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5)继续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 (6)风雨飘摇:国民党统治后期,抗战和内战 (7)有所恢复: (1949~1952)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8)和平改造:“三大改造”,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三次历史巨变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左”倾错误,八字方针,经验与教训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农村体制改革 对外开发格局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表现: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化 (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二)规律与影响 创新优化P39
中国经济史专项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主导) 制度与政策,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经营形态,发展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的发展、地位、特点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内容、目的与影响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海禁”与“闭关锁国”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结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海禁”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一
铁犁 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 中国农业主要的农具之一
骨耜
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二
唐代的曲辕犁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耒耜
青铜器锄耕
铁犁牛耕
二、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Biblioteka 汉代的耦犁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 交换,而是为 了满足生产者 本身需要而生 产的经济形式。 它是封建社会 经济的基本形 式。 男耕女织图
返回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 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2).宋: 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
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
一年一熟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耕耙耱技术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19 人教课标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19 人教课标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什么是手工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 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 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自新石器时代开始, 手工业彻底与农业分离,成为相当独立的生 产门类。当时的手工业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 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皿 的制造等。中国古代手工业素以发达著称, 居世界领先地位。
一、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2、夏、商、西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1)官营:政府直接经营,满足官府与军队需要,不
与市场联系; 大作坊生产、工匠优秀、原料上等、不计成本、 产品精美。 (2)民营:供民间消费,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 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 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
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 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 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粗放经营——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 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粗放经营——精耕细作 1、耕作工具:汉朝耧车、耦犁;隋唐曲辕犁
耧机(l架óu)牵也引叫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抑制土地兼并
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

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
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
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故选
C项。
解析 答案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
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
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

压制商人势力,
同 期,贯穿
响农业生

以维护封建统治
点 于整个封
产,甚至

建社会
危及政权
场进行严 格的监管 和控制, 对商人地 位和势力
发展有利,对 农业文明的成 就有一定影响; 后期阻碍了生 产力的发展和
统治
进行压制 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
首先是由自然
起到了一定的
经济的自给自
自卫作用,但
足特点所决定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学思之窗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二学思之窗与课后试题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思之窗】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答案提示: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省赛一等奖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省赛一等奖

广州十三行〔材料一〕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①,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②,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

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而会城③有海南行。

至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别设本港行专管暹罗④贡使及贸易纳饷之事。

又改海南行为福潮行,输报本省潮州及福建民人诸货税。

是为外洋行与本港、福潮分办之始。

──〔清〕梁廷枏撰《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序》〔材料二〕凡粤东洋商承保税饷,责成管关监督,于各行商中择其身家殷实、居心诚笃者选派一二人,令其总办洋行事务,并将所悬总商名姓报部备查。

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

──〔清〕梁廷枏撰《粤海关志》卷二十五《行商》【解读】《粤海关志》三十卷,梁廷枏撰。

分《皇朝训典》、《前代事实》、《口岸》、《设官》、《税则》、《奏课》、《经费》、《禁令》、《兵卫》、《贡舶》、《市舶》、《行商》、《夷商》、《杂识》十四门,叙事至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止。

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海关制度、沿革、关务、税收及外贸状况,是研究当时中外关系的重要史料。

以上两段史料叙述了广州十三行的由来、职权和性质。

1.广州十三行创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是清政府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

2.十三行的名称是沿袭明代。

3.十三行建立后,专门经营对外贸易,与专管暹罗贡使和贸易纳饷之事的本港行以及输报本省潮州及福建民人诸货税的福潮行分别设立。

4.由各海关的管关监督,在各行商中选择一、两名家庭富裕、心地诚恳的人,负责总管洋行事务。

5.规定了外国商船进出口货物的纳税原则。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且常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

这一部分题目,题型较为灵活,除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之外,关键考查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考生需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知识点总结1.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派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①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残酷剥削和奴役。

井田制:此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儿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②瓦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①表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影响: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3.“重农抑商”政策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2.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主题二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重农抑商 材料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料解读 材料反映了政府从三方面限制商人,抓住关键词“不得……重……亦 不得”去分析。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提示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 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
易混易错
二、“重农抑商” 1.含义:战国时期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 工商业 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 建政权统治。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 和地租征收,巩固 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 商鞅 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易混易错 概念阐释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斗争 。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解析 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 思想,故C项正确。
123456
解析 答案
5.(2017·江苏南通期末)右图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浙 江地方政府颁发的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 国船。上书:“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 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 违。”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123456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二、新航路的开辟三、走向会合的世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二、“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二、洋务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短暂的春天三、曲折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二、水运与航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二、实施“新政”三、摆脱危机困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战国时期的堰、汉朝的渠、渠和渠等。

曹魏时,经改制的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明清时出现。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以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相结合;自给自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直到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地位。

2.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两汉的和炒钢技术;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制出。

北朝烧制出。

至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

明清:、彩瓷、 (清朝)。

江西的景德镇是。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前:(1)以上设;(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北宋后:(1)宋朝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4)城郊和乡村的“”普遍。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

(2)商帮:明清出现叫“商帮”。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公元前年,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

战国时期,秦国的,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2.理解“重农抑商”(1)含义: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

国家鼓励的农业生产,限制。

(2)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保护了和: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明清政府实行禁阻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课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课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

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列举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重大成就: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 2、春秋战国,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 方式——垄作法 3、汉代发明了耧车,比西欧早1700年 4、汉代耕犁开始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 欧洲早一千多年 5、《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 6、魏晋南北朝实行的轮作和绿肥种植,比 西方早一千多年
翻车
筒车
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著作:
汉代:《氾胜之书》 我国最早的农书 北魏:《齐民要术》贾思勰,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朝:《农桑辑要》,最早的官修农书 元朝:《农书》王祯,重点在生产工具的改革 明清:《农政全书》徐光启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中国古代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
北宋:江南大量种植粟和麦;长江流域广种水稻,棉 花的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 淮。 明代:由国外引进玉米和甘薯。 清代:推广棉花、茶叶、油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黄河流域:两年三熟、三年四熟 闽江和珠江流域: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唐代的曲辕犁
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等,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极易适应水田耕作。
垄作法和代田法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 代田法: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 垄和沟轮换耕种。(如下图)
五谷丰登



菽(豆类
的总称)

六畜兴旺






2.农业的发展概况 (1)耕作方式的演变: ①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缺点:由于地力下降需要经常迁徙) 七八千年前:“耜耕‛或‚石器锄耕‛。 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因为昂贵没有得到普及)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鲁国的“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选A项。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项错误。

此时土地国有制度即井田制不断瓦解,但没有完全消失,C、D两项错误。

2.(2018·平顶山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礼崩乐坏B.铁犁牛耕使用
C.井田制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
[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

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

3.(2018·长春高一期末)《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解析]“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表明从事工商业不利于对百姓的管理,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要“重农抑商”,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C ) 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
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

5.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A.“闭关锁国”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如清代仍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应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项错误;D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6. (2018·遵义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

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

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

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

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些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解析]从材料一“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可知这是重农抑商的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处罚商业行为。

[答案]重农抑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解析]从材料二“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析]从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等信息分析反映的历史现象。

明清时期大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繁荣原因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政治上国家统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发展。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从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反而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