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二专题四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幻灯片

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幻灯片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思想: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求强,造炮成 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掷金黄。”与上 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2010福建漳州)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 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 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 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 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 于( ) •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 带来的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
政治上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战后中 国社会 经济上 的变化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使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得以开展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硝烟:1839年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对不对,为什么?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落 政治 后 挨



封建制度腐朽 自然经济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5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共35张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
乾隆接见英国 使臣马嘎尔尼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当作 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 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 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 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 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 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 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危及明朝统治, 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2)内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乾隆帝为何如此傲慢?乾隆在对 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 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 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2)闭关锁国政策。 (3)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
2、原因: 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 ②战国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
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 统治等问题。
③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这些者不利于封建 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 进步。 3、目的:

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第四讲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共16张PPT)

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第四讲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共16张PPT)

1、清朝“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
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
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和禁海
C.限制造船业的发展
D.保护渔业资源
2、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 书,并规定由特许“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清 政府采取上述措施主要是为: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扩大海外贸易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2、【材料】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 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 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从材料中归纳雍正帝的观点。雍正帝的观点 在当时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1、明朝海禁: (1)原因:
倭寇的侵扰 (2)内容:
禁私;不禁官。 2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 抗清、列强骚扰、思想观念、自然经济 (2)影响:
A消极 B积极
A积极: 一定程度阻止列强对中国侵略,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B消极: ①“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 ②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二、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经济思想和政策) 1、含义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商业发展。 2、原因
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 社会稳定。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3、目的
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 ,保证赋税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4、表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8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8张PPT)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对内:“重农抑商”政策 对外:“海禁”、“闭关锁国”
二、“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发展
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 治;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 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 收,巩固封建统治。
明清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评价
封建社会前期:稳定了小农经济,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与外国互市,即“片板不得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 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 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 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影响
➢积极影响:一定时期内对西方 殖民主义侵略起到一定的民族自 卫作用。 ➢消极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 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 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 界潮流。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明清时的中国与世界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 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 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 曲。
分配给农民耕种
封 (一部分土地) 农民向国家纳税

必修2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必修2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2、实施: 1953 年—— 1957 年() 3、成就: (1)鞍钢三大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2)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P51) ㈠、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 年制定,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四、经济体制改革( P54-57)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②、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平拔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 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
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 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D)
A.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4.2011 年 3 月 21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之夜”主题晚宴,主题之一是“江苏愿与各国朋友一
起,加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友好合作”。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框架
3
2015 届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资料 -必修 2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链时间轴
4
2015 届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资料 -必修 2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1.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 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 A )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①、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论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5张PPT)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的过程
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2、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实质承认了土地私

3、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租佃关系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兼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并
影响: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危害统治
抑制兼并政策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亩纳税(明清)
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 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古代中国税制变革的趋势
实物税→货币税(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人头税→废除人头税(放松对人身的束缚,加快人口的自由流动)
二、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抑末)
1、最早提出: 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 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 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实行海禁政策?
《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 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国家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 亦不赀(计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1张PPT)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四、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1.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狭小、缺 乏自由劳动力;政府征收重税. 2.缺乏资本积累 3.政府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4.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地主和商人将赚 来的钱大量买房 置地,严重影响 了手工业的扩大 再生产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文化专制,缺乏实 用性人才
资金
国际 市场
技术
趋 国内
势 市场

发 展
劳动力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束缚在土地上
北京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 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④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影响: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世界潮流 (5)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知识总结(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服饰方面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①男装:长袍马褂(传统)、西装(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综合中西服装优点)②女装:旗袍的改良,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二、饮食方面2、西餐(1)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2)影响:①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②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3)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②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三、建筑方面①传统民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②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③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住宅④中西合璧式建筑出现,如毗连式房屋⑤西式家具陈设受到人们欢迎四、习俗方面(1)婚礼:①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②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2)丧礼: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开始简化,(一些城市)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建立殡仪馆与公墓②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①民国成立后,开始剪辫易服、破令放足等②会面礼: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等五、★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及特点1、因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复习提纲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变迁 2、通讯工具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走向繁荣 2、广播影视业的发展 3、互联网的兴起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主要表现:
(1)城市: A、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变化表现: a、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广州、上海等 地的买办穿起西装; b、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c、20世纪20年代以后,旗袍成为 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随着洋布的涌入,百姓穿 衣 洋衣洋袜的渐多 ②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 由拘谨、呆板走向 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走向 “开放” ③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 璧,不土不洋 食 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 有钱人的时尚;西式糖、烟酒和饮料传入 住 沿海大城市里,西式住宅不断增加;高官显贵建花园式洋房
(3)判断图④、图⑤各反映的历史时代。 (4)说明图④到图⑤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根 源分别是什么?
①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②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打破了个 人崇拜,审美多元化。
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3.(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 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
B
C
D
4.(上海文综)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 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 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 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5.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最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必修二经济史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必修二经济史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答案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朝代歌:原始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周(前1046-前770),春秋(东周)战国(前770-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7),两汉(前202-8,25-220)三国(220年-280年)晋(265—420年),晋后南北(420—589)分,隋(581-618)唐(618-907)五代(891-979)宋(960-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44-1840-1912晚清)及民(1912-1949)。

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苏)和调整(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各国不断采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适应这一变。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调整的时期。

20世纪以,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空前损失,各国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锐意改革,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建立福利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实行股票分散的“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的“经营者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薄弱的环节”的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苏俄(联)的经济体制探索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体制改革的曲折过程。

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误,斯大林模式的逐渐僵和改革的停滞导致苏联经济的不断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4 专题复习课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4 专题复习课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 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创新思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 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 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 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 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
【解读】史料信息:(1)作者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析近 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受制于政治 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教育变革,同时反作用于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
(2)作者全面解读了社会生活的表现,以全球史观分析 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动因,以现代化史观分析社会变迁 的重大意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 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及其变化 所体现的趋势及成因。 (2)隐含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 变迁所经历的阶段,每个阶段特点所形成的原因。
【解析】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 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 要充分恰当。
(2) 三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变迁。
(3)三个阶段: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 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伴随着列强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 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 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 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②20世纪50 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 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改革开放后随着社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讲:50——7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发展 考纲分析:
1、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探索(第一个五年计划和 三大改造)。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曲折探索(中共八大、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3、“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破坏。
考点深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会时建设分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期(1949—
1956)
过渡时期(1953---1956)
曲折发 展时期
1956—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1978至今
考点深入:“一五计划”和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1953 1957 时间: ________ 年——________ 年。 苏联 特点:借鉴________ 经验,优先发展 重工业 ,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 ________ 业的关系。(注意课本P83那幅图) 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 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考点深入:“大跃进”运动
失误: 片面追求经济生产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 纲。 影响: •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 坏。 教训: 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考点深入:“一五计划”和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1956 时间: 1953 ________年——________ 年。 原因: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内容: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建立 农业合作社 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改造最初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销等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后期以 公私合营 _____________ 为主要形式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进行。 公有制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 社会主义 的转变, ____________ 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2-(共34张PPT)

练出高分
1
2
3
4
5
4.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 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概括材料可知说的是海禁政策,因而选D项。 A项从表述上分析,是说的目的,不是影响。另外还错在清 代的海禁是针对郑成功的。 B项错,将边海居民移入内地,实际上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到 破坏。 C项错,此措施是为了孤立郑成功,但不能因此使郑氏投降 ,最终还是靠武力解决。 答案 D
合计
数千~1万两 3万~5万两 9万~11万两 20万~24万两
练出高分
1
2
3
4
5
A.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清朝康熙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山
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税收收入呈增长趋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二: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 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 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 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 结构的更新、变革。
——《论南洋事宜》
主题二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word1 / 1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具体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新思潮、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变化最大的要数某某。

2.受西方影响,某某、某某等地的买办,最先穿起了西装。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X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不少地方成立“不缠足会”,成为戊戌变法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组织。

他们还主X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

受西方某某思潮的影响,在大城市里,婚姻习俗、婚丧仪式、社交礼仪和称呼等,都发生了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在历法方面也发生变化(“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但在农村,风俗习惯的变化还很少。

(理由:小农经济依然根深蒂固)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根本原因是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3.影响新中国物质生活和风俗变迁的因素是:政治前提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加强了与国外的交流。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政府发动了“菜蓝子工程”;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50﹪以下,标志着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际公认的中等生活水平。

1950年,政府制定的《婚姻法》,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4.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质的变化,指的是由“南方舟楫,北方马车”到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船和电车的引进,实现由人力、畜力到机器动力的转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二. 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经济特区:①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②原因: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是著名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2)经济开发区: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又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3)意义: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实质:世贸组织实际上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入世历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会议;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认识:将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A. 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B.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跨国经营,有效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C. 有效消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歧视性待遇D. 中国从今以后就可以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增加发言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邮政 、 开始: 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年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年改为正式办理,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 年改为正式办理 心城市。 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 年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信合一的新时代。 信合一的新时代。 • 2、电信事业 、 (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电报: 有线电报: 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 年创设。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年创设 年底, 到 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 年底 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 业务。 业务。 (2)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②民国成立后, )电话: 传入: 年 电话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世纪80年代之后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③20世纪 年代之后, 世纪 年代之后,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 年第三季度末,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④截止 年第三季度末 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孤 儿 救 这部 片 剧 , 剧 祖 有 。 片 的 记 , 来中国 电 影的一度 。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 漫画改编而成。 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 年 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 周年之际, 中国电影诞辰 周年之际 该片被评为“ 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 部中国电影”之一, 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 扮演的三毛被评为“ 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之一。 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 到欢迎,例如 年在巴黎 6家电影院连演 天,轰动 家电影院连演60天 家电影院连演 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 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 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 评委奖;意大利第 届季福 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重点2、归纳中国近代交通、 重点 、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到中国; 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到中国;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汽车( 汽车(20C初) 初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1924年) 年
电车( 电车(1906年,天津) 年 天津)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 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 车速很慢, 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 上下。 上下。
——飞机 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年 月 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
重点3、 重点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人们 社会生活的影响
• 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 • 2、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 、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 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 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 们的思想观念, 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3、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 、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 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四、大众传媒之报业
(1)历史渊源:唐代 887年 《邸报》 )历史渊源: 年 邸报》 世纪40年代到 年代, (2)西人办报: 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在华传教士 )西人办报: 世纪 年代到90年代 在华传教士 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世纪70年代 • (3)国人办报:开端:1873年(19世纪 年代)在汉口 )国人办报:开端: 年 世纪 年代) 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 高潮:维新运动(1898年)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 高潮:维新运动(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年 响较大的有: 中外纪闻》 强学报》《事务报》 》《事务报 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 《强学报》《事务报》等。 • 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民国成立后, • •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 适体、方便、 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一、衣、食、住、行之衣
一、衣、食、住、行之食、住
• 食:19世纪40年代起,中西餐并行于世 (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 存在明显区别;中餐以追求美味首要目的, 西餐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 • 住: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后 3、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 墅”、“公寓 (20世纪30年代前后)
冯如和他的飞机
二、习俗风尚
• 1、婚姻 :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 2、丧葬 (新中国成立后):土葬→火葬 、丧葬:( • 3、其它: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使 、其它: 用公历纪元、鞠躬、握手等新式礼节
重点1: 重点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 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 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 干部服”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 • 60年代的流行 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年代的流行 绿军装 •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 •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三个阶段: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赵丹
阮玲玉
胡蝶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 渔光曲》 年 月在上海 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 个月, 引起轰动,连映 个月,主题歌 渔光曲》哀婉动人, 《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 一时的流行歌曲。 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在 年 月在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 影片
陆 火车(19世纪末 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 火车( 世纪末 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一 近代以来 个快速发展期)、 个快速发展期)、 汽车(1924年上海 、电车(1906年天津) 年上海)、电车( 年天津) 汽车 年上海 年天津 空: 飞机(20世纪 年代) 飞机( 世纪20年代) 世纪 年代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 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 会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 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 变化。
四、大众传媒之广播 广播
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私营广播电台 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全国性广播电台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四、大众传媒之影视 影视
• 电影(1)概况 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 了“西洋影戏” ②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电影 《歌女红牡丹》 (2)特点: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 阶段。 • 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 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② 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 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一、衣、食、住、行之行
古代: 古代: 木船、马车、 木船、马车、轿子 海:轮船(1865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轮船( 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表现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 人力车、三轮车、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
世纪初, 年代以后, 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 世纪初 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年代以后 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变化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 的演进;发展不平衡,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城市显著, 城市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