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
了解汉匈的和战。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匈奴的兴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能力目标:评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习重点】匈奴的兴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当时的民族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知识点)时间1.匈奴的兴起:人物经济发展的表现汉匈战争2. 民族关系汉匈和亲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学以致用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①你认为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②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的?2.看图谈感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墓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3.各抒己见关于匈奴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它的强大,造成中国北部边患严重,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给北部边民带来了灾难。
因此,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没有贡献。
另一种观点认为: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说说你的理由?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匈奴族主要生活在。
2.秦汉之际,匈奴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西汉初年,由于国力有限,不得不对匈奴实行政策。
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首领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嫁给了他。
和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6.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南迁;北匈奴与东汉为敌,东汉派大将、反击,打败北匈奴。
7.简述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二. 小组活动任务1.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建立时期反击匈奴和修筑长城的相关内容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生掌握匈奴的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史实以及作用;昭君出塞的史实;2、探究匈奴统一蒙古草原、霍去病和卫青打破匈奴以及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友好相处。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过程: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族在蒙古草原过着生活,逐水草迁徙。
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请思考,秦汉之际,中原地区在干什么?(思考即可)注释:①匈奴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民族;②阅读课本77页小字部分,了解冒顿的事迹。
2、阅读课文77、78页的第一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匈奴族生产迅速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①;②③;(2)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根据以上的阅读,你能概括出匈奴兴起的历史作用吗?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背景:阅读课文78页小字部分,了解什么是“和亲”?西汉王朝为什么要与匈奴和亲?和亲是否保持了西汉北部边疆的安定呢?2、汉武帝反击匈奴(1)汉武帝时,,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和地区。
请思考: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联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单概括)(2)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请思考:西汉反击匈奴的胜利有什么作用呢?三昭君出塞阅读课文79页“昭君出塞”回答问题:1、公元前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友好盟约;2、你能说出“昭君出塞”的故事吗?(口头表达)3、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稿14
五河县“三为主”高效课堂七年级(上)历史导学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主备:王鹏审核:张彩荣使用时间:一、学习目标:1、能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等史实。
2、能知道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条件。
3、能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并不平衡,但中华文明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
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统一、和睦、融合始终是历史历史的潮流。
西汉封建经济的繁荣、国家统一强盛,是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2、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民族关系三、学法指导:讨论法:对于匈奴与汉的和战,如何给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展开讨论,惊醒探究。
四、知识链接:昭君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
墓前树立着董必武的诗碑,诗的内容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高度赞扬了王昭君促进汉族和匈奴友好相处的历史贡献。
这里的“胡”指匈奴,匈奴是怎样兴起的?兴起后与汉关系怎样?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会了解这些问题。
五、学习内容:(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一定是你欣然向往的地方吧!那么,你知道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谁?为什么能统一?2、举例说明秦朝同匈奴的关系。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反击,夺回了哪些地区?2、武帝时,大破匈奴的两位将领是谁?结果怎样?3、汉武帝时,能够成功反击匈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昭君出塞1、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
其中向汗称臣的一部首领是谁?他们南迁到哪里?2、“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时期的事?3、昭君出嫁这件事有何积极的作用?学生展示: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2、比较汉代与匈奴的两次和亲。
六、学习小结;七、达标检测:1、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 战国时B 秦始皇末年C 秦汉之际D 西汉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回了()A 河套地区B 河西走廊地区C 漠北地区D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3、汉文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请求和亲。
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带答案)
班级:姓名: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目标】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匈奴的首领__冒顿_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汉初,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实行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___卫青______、____霍去病______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结果)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昭君出塞汉元帝时,__王昭君_出塞嫁给___呼韩邪_单于。
作用:此后边境安宁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分层训练·基础达标1、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D)A.东夷 B.突厥 C. 蒙古 D.匈奴2、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是在( B)A.汉高祖时B.汉武帝时C.汉景帝时D.汉元帝时3、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C)A.长平之战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B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D.汉武帝时,匈奴的势力衰弱5、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因为(C)A.促进了民族融合B.维护了国家统一C.保护了中原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6、汉武帝时,打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CD)A.国力强盛B.匈奴势力日益衰落C.政权稳定D.汉军将士英勇善战7、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语匈奴合为一家,世世勿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 A )A.昭君出塞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张骞出使西域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C)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二、分层训练·思维提升材料一: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14课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能力目标: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4、重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二、自主学案:(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生活:在()草原过着()生活。
2、统一:时间()、人物()单于。
3、经济:()业兴旺;()业发展,铁器被广泛应用。
;学会了(),开始垦田种谷。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
1、条件:()时,国力强盛。
2、概况:(1)第一次: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和()地区。
(2)第二次:漠北战役:时间:()、将领:()和()、结果: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
(三)昭君出塞:阅读课本第三目,完成下列问题。
1、背景:公元前()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单于向汉称臣。
2、概况:()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
3、意义:(1)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2)为汉匈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合作探究:1、联系12、13课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友情提示: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2、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
课堂检测:1、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B匈奴族的分裂C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D西汉国力的强盛2、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战国B秦始皇末年C秦末汉初D西汉3、匈奴统一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逐渐有了农耕D制瓷业发达4、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5、西汉宫女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的原因是()A不满西汉宫廷的黑暗而前往的B西汉皇帝为图边界安宁而强迫她的C匈奴军队在同西汉战争中抢去的D为了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而自愿的6、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把秦皇和汉武并称,下列哪是他们都曾进行过的活动()A发行五铢钱B压制儒家思想C发动对匈奴的战争D治理黄河7、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新拨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 B.单于C.赞普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二、材料分析题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三、问答题8.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拓展提升:1、“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民肯定和赞扬?假如你是当时的昭君,你能自愿远嫁他乡吗?2、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
你的看法是什麽?2、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课外作业:必做题: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请完成: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4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重点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法指导】1.从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的表述。
3.通过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知识链接】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冒顿杀父自立后,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
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南达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
单于为全国最高首领,总揽军政及一切对外大权。
下有左右屠耆王(亦作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所有部众皆以十进制分为24个万骑。
左右贤王以下大者领万骑,小者领数千骑。
万骑之下,又设千长、百长、什长。
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统治体系,用以统治和镇压牧民和奴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条件: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____战役: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2、昭君出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题论从史出:“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新人教版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第1课时)班级姓名第小组
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
学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家态度截然
.匈奴族主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
帝把
反击,打败北匈
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两则材料盛赞了哪一事件?
)材料一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同意吗?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由。
【巩固训练】
下列有关匈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 )
.汉武帝时,和亲政
.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
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因为国力强盛,开始反击,收
们为汉匈的油耗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学案
五、【补充整理】:1、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政策有什么不同?(抄书P80空白)
①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的国力太弱。②而昭君出塞是在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他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六、【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子女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
材料二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材料三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汉初的“和亲”和王昭君出塞有什么区别?
(1)兴旺发达。(2)也发展起来,被广泛运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3)同中原的交往中学会了,开始。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
时期
政策
原因
作用(意义)
汉初(高祖、
文帝、景帝时)
被迫和亲,送大量物品,开放边境市场,发展贸易。
汉初国力弱,没有骑兵部队,汉初统治者为取得暂时的安定被迫“和亲”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2、匈奴与西汉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学习目标,根据【自主先学】请你将课文(大小字段和插图)认真阅读一遍,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2、再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要点认真在书上进行标注。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朱田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新授课)
主备人:__孙莉_____ 审批人:学案编号:3—5
班级:姓名:小组: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预习自学部分的答案并记忆。
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预习案
探究案
图一霍去病墓图二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为什么?
巩固练习
)
在长安设立太学
统一度量衡
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
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文档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一、自主学习:1、匈奴的兴起时间: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2、匈奴于汉的关系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 B.单于C.赞普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二、材料分析题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的和战学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班级:姓名:往史回首:扬帆起航:一、航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二、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2、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大破匈奴,夺回了、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还向帝请求和亲,宫女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同舟共济:(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能够取得胜利?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4、探究: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四、牛刀小试(我达标我快乐)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 开封B. 咸阳C. 南京D. 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A、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B、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
初一14匈奴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编制人:郭兰波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10.25编号:15【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学习目标】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自主学习】1、匈奴族在蒙古草原过着_________生活。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率领精骑出击匈奴。
经过___________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东汉时期,先后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____率兵反击,北匈奴打败。
4、秦末汉初,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
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__,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
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__________向汉朝称臣。
汉元帝时候,__________入朝请求和亲,宫女__________自请前往,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展示探究】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结合董必武的诗句,你能说说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杰出匈奴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B、军臣单于C、冒顿单于D、头曼单于2、汉高祖和汉武帝时期,汉军与匈奴前后两次交战,一败一胜,其根本原因是()A、国力的衰与盛B、统治者能力的大于小C、士气的低与高D、与匈奴作战战术的对于错3、下列对汉元帝实行“和亲”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王昭君自愿嫁给呼韩邪单于B、实行“和亲”政策是明智之举C、是汉朝对匈奴的一种妥协D、加强了汉与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4、“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5、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蒙恬反击匈奴B、昭君出塞C、漠北战役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6、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②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与呼韩邪单于联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汉王朝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变化,能够证明()A、汉朝与少数民族矛盾重重B、和平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原统治者应防范外族入侵D、匈奴族的存在对我国历史发展不利8、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
匈奴得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得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昭君出塞
教学反思
三、昭君出塞
1、前1世纪,归顺于汉朝的匈奴首领是谁?汉元帝时和他 和亲的人是谁?
2、和亲后,汉匈边境 状况?这二人对中国历史发展做的贡献?
1、补充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动脑筋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3、补充匈奴族的去向,进行情感教育。
1、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分析其作用。
第14课匈奴得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导学目标
1、了解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的史实。
2、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汉代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3、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出示复习问题,观察学生复习情况
独立思考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重点关注复习不认真的学生。
讲授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冒顿统一
2统一后的发展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的时间,为什么能够统一?统一后的发展状况如何?
教师讲授
精讲秦末汉初冒顿为什么能统 一蒙古草原及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记住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
2、了解统一后匈奴族生产的发展情况。
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2、卫青、族之间的友 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 务
教师活 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解决对策
备习
搜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并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人物资料。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四)盘点提升
1.你在学习后感觉到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没有提高?
2.你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
3、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方面思考)
(三)达标检测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B.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5、电视剧《大汉天子》讲述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故事?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
1、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2、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二、学习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三、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民族谁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国家?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_人教版_初一_七年级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
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导入:(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抵御匈奴。
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本课并解答下列问题(注意: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课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3)、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结果怎样?(4)、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西汉初年,匈奴向中原发动进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平城白登山,侥幸逃脱。
冒顿单于是一个勇武善战,富于谋略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2、和亲政策:问题:(1)白登之围说明了什么?西汉国力不足,相对匈奴处于劣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新拨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编写人:李晓东复习人:用法时间:专题第14课匈奴的崛起与汉代和平与战争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学习过程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了解匈奴的崛起及其对中国古代史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魏青、霍去病消灭匈奴、汉谢善羽回归汉朝、赵军离世。
马顿统一蒙古草原,魏青、霍去病突破匈奴。
正确理解当时民族关系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阅读课文,完成指导纲要的内容,并在教科书中概述重要内容)1、蒙顿统一蒙古草原1对匈奴崛起的贡献:① 匈奴人在沙漠的北部和南部活动了大约300年,为草原文化的发展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仔细阅读② 匈奴对中国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页,蓝色2彩色或黑色钢笔在全盛时期出现的原因(1):① 客观条件:秦朝末年,中原处于战争状态,没有时间独立完成这门课程。
匈奴人借此机会。
② 主观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册中使用红色钢笔的意义:① 登基后,他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在第一幅图中,相关的时代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以及所有内部和外部权力,并关注知识的关键点。
中国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博尔登采取了不为人知的措施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它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
影响:① 匈奴政权是在中国历史上由北方民族建立的_____________;政权。
② 强大的匈奴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北方及其他各经济部门的发展。
发展。
(老师点评二、魏青、霍去兵、破匈奴:点评)1。
西汉初年的“亲善”政策:① 背景:西汉王朝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穷,经济仍有待发展,无法实施,此时匈奴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② 实质:西汉初年西汉政府对匈奴的主要策略。
这是解决中国中央王朝与边疆政权兄弟关系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历史导学案
编号14 主备人:邢彦双校对人:审批人
课题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型展示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通过学生的探究与思考,①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
②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学习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预测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法指导1、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了解历史和
认识历史,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
人物的评价,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略的表述。
3、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
握历史知识。
导学流程一、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
1、自主学习
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
______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2)、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大破匈奴,夺回了
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
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和好盟约,还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宫女
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2、组内交流
二、合作探究与班内展示
1、合作探究:
导学流程(1)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2)简述汉与匈奴的关系。
2、班内展示
三、归纳总结
1)生活区域蒙古草原
匈奴 2)首领冒顿统一后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兴起畜牧业兴旺发达
3)生产状况冶铸业发展起来
农业学会农耕,进入鼎盛时期
1)和(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匈奴与 2)战(汉武帝):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派卫青、
西汉的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和(西汉元帝):昭君出塞: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
呼韩邪单于,意义是为汉匈的友好相
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达标测评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导学流程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
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
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
这是因为()
①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
②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
④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他所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6、“白马如去,落日悲笳(胡笳)处处闻。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
苦汉三军”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主要是因为()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出塞是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C.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D.昭君出塞是为了显示其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伟女子
7、冒顿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中不包括()
A.农业 B.丝织业 C.畜牧业 D.冶铸业
五、当堂反思:
1、通过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2、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链接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汉武帝反击匈奴-------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
知识链接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
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再也无力与汉对抗。
西汉北部边界的危险彻底解除。
匈奴发展史-------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蒙古高原在中国先秦到中国北朝时期主要居住着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为保卫中原正常的发展,中国西汉政府曾经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入漠北千余里。
霍去病击匈奴至今外蒙古境内狼居胥山,卫青扫平匈奴王庭。
中国东汉政府曾派窦固、耿秉、窦宪,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外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南匈奴附汉称臣,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抵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明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
后东汉军又出击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迫使北单于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 鲜卑人迅速代替匈奴人进入蒙古高原。
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
也有认人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室韦。
到了后来内迁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
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下了匈奴情况的一些记载。
现代中文书籍有时也把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
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
但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
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
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
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
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
不过,近年有考古研究发现,原来认为的匈奴分支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和中国的匈奴并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