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2课时 导学案 张凤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2课时 导学案 张凤瑜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2课时上课班级七(1)班主备教师张凤瑜副备教师上课时间11月12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填表了解本课知识结构。

2、通过对比秦亡汉兴、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归纳其功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用汉兴的史实教育学生:”成由俭朴,败由奢侈”的道理。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法运用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学法指导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评讲《新概念》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基础巩固训练部分练习题梳理知识点提高认识为以下引出新课作铺垫。

P1初学新课(初步探究)评讲《新概念》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能力提升部分练习题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发言前后联系,升华提高根据史实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

P2引导释疑(合作学习)讲解《新概念》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指点迷津部分内容学生核对答案结合目标﹑自主题阅读课文,并作好读书标记,发现疑难,小组互查互纠,组长汇总疑难P3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拓展学习(深入探究)评讲《新概念》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拓展探究训练部分练习题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讨论,就“大一统”发表自己的观点。

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P4当堂检测(学习诊断)指导学生完成《新概念》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41

模式4: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份)-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4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自学引导基础知识梳理我的疑问二、课堂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结合“史料链接”思考(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3)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活动3:小组讨论: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即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活动4:比较一下,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三、当堂检测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2.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 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 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3.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蜀汉皇帝刘备四、学后反思。

七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带答案)

七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带答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点1.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措施是:①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农桑;③提倡节俭;④重视“以德化民_____ ”知识点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大一统措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知识点3.东汉的统治公元九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最终导致农民战争爆发。

一、精挑细选,了解历史1、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C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3、2011年4月,我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D -)A.大学B.儒学C.郡国学D.太学4、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开始于(C )A.春秋B.秦朝C.西汉D.东汉5、七年级新生王刚同学想了解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情况,你建议她观看(D)A.《封神榜》B.《秦王李世民》C.《康熙王朝》D.《汉武大帝》6、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B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二、思考领悟,以史明今阅读下列材料:“田地悠悠,人事悠悠,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时:1主备人:张敬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知识链接:自年,陈胜吴广起义至年,刘邦建立西汉,历时7年。

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

自主研学:(对照提纲尝快速浏览教材找准答案,若找不到,组内交流,然后疯狂背诵没记住的知识)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

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 ,”。

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和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合作探究:1.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检测反馈:1、西汉的建立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 B 公元202 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 年2、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出现于()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4、“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5、西汉的最高学府是()A、太学 B 、大学 C、中学 D、小学6、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

七上历史第12课导学案

七上历史第12课导学案

周岗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编制人:赵军课题:第12课(总第12课时)大一统的汉朝NO.0112 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全课的重点。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难点。

二.知识梳理1. 西汉初期的统治:______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叫______。

2.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______的建议,“______”,就是把______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军事上:______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进攻匈奴。

3. 东汉的统治:______年外戚王莽夺权,西汉灭亡;______年,______建立东汉,定都______。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______”。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先后出现______和______交替专权。

三、问题探究1.你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吗?对你有何启示?2.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四、反馈练习(第五组)1.从右图这块“汉并天下”瓦当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人制造的B .这是楚汉战争时刘邦命人制造的C .这是汉武帝大一统后出现的D .这是西汉皇宫专门使用的,平民百姓不得用2.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 ..西周B .秦C .西汉D .东汉3.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4.材料解析题(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2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2

七年级上册第12《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通过对“光武中兴”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能力方面: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经过、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通过学生回答光武中兴的背景、措施、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预言,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的有组织有准备的特点,培养分析历史古文资料的技能。

思想方面: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

通过本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但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落,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情感目标:大一统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问题意识教学法教学过程:1、提问:西汉建立的时间?2、导入:汉接秦之弊,经济困难。

3、新授:一、自主学习1、文景之治提问:“休养生息”的原因?内容?结果?先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现疑难点,提出小组讨论,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好精讲准备,以确定答案。

2、、汉武帝的大一统提问:汉武帝大一统的条件、措施、意义?先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现疑难点,提出小组讨论,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好精讲准备,以确定答案。

3、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二。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第三子目:东汉的统治自己阅读,不展开讲述三、自主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

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

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标准解读: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1、多媒体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教学设计新课导入汉初庆功宴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文景之治“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课前预习】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 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 ___ ②_______ ______ ③___ ____________结果: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___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 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 ___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 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课内学习】活动一、文景之治的含义是指什么?活动二、汉武帝的在哪些面进行了大一统?【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6.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12课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12课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自主探究园地:1、文景之治:(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㈠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景象()。

㈡原因:⑴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⑵重视发展()生产,奖励耕作,劝诫农桑。

⑶提倡(),以身作则。

⑷重视().㈢表现:社会(),百姓(),国库积蓄充盈。

2、汉武帝的大一统:(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问题)㈠措施:⑴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削去半数侯国。

⑵思想文化上: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

推行()教育,在()兴办太学。

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进入()时期。

3、东汉的统治:阅读课本小字,了解即可。

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的情况。

三、合作探究: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异同?(提示:从目的、方式和结果等方面思考)2、阅读材料:(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请回答:⑴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⑵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⑶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课堂检测:1、汉初统治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原因是()秦亡教训文治天下经济萧条居安思危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始于()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期汉武帝时期汉光武帝时期3、“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仓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2、掌握并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三、学习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年,建立汉朝,定都。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农民的、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思想文化上,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就是把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年,汉武帝派、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

当堂练习题:1、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2、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 B.、大一统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3、西汉“大一统”这一概念的核心是()A、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臣民听命于皇帝由、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而提出C.、适应休养生息的要求D.、“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推恩令”B.统一铸五铢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儒家教育5、阅读材料:材料一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采取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和意义。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推恩令”的实施(1)西汉初年,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抗衡。

(2)汉武帝采纳______的建议,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3)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大大加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政策,汉武帝即位后接受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以、、、、为教材。

从此儒学居于______地位,影响深远。

3.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在全国设,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这些措施的作用是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时期。

(二)合作探究1.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回答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危机(问题)?材料二:“推恩令”: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务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汉书》卷15上《王子侯表上》(2)“推恩令”的具体做法怎样?(3)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比汉景帝“削藩”高明在哪?2. 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材料二:武帝时,察举制成为一种固定的选官制度。

不仅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而且科目不断充实。

……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材料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回答问题:(1)秦始皇、汉武帝在统一思想上的做法有哪些不同?(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及其作用?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课导学案

第十二课导学案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自学环节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________、________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补充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二、展示环节
展示自学环节的各习题
小组展示
三、检测环节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吸取秦亡教训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削弱诸侯国力量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
3、假若穿越时空来到西汉的最高学府,你将在这里学习()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学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知识梳理】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夫农,天下之本也”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答:是汉文帝说的,这句话是说明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2)举例说明汉代以农业为本的做法。

答:重视农田水利,治理黄河,改进农具。

3)出现了什么后果?答;出现了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2019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主学习:一. “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原因及措施: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_______,平抑_______。

课件2: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件2: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导学案(一) 1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想一想:这一景象是怎 样造成的?) 2 为改变这一局面,哪几位皇帝积极努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文景之治是指谁和谁的统治?
一、文景之治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ī jǐn ,饥荒)。·····人 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 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
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统治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改革。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 立较小的侯国。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 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派张 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展。
大一统彰显武帝雄才大略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 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
(一)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二)东汉初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怎样,结果如何?
总结
汉初恢复经 济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 中央集权
①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 的徭役、兵役和赋税的负担
6. 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 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 君王。其中“汉武”最主 要的功绩是( C ) A.创立中央集权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 D.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大一统的汉朝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导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提纲】一、导学目标: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措施、表现。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原因、采取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大一统的意义。

二、导学问题1.说一说:汉初经济的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文帝和景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大一统?三、知识体系(一)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阅读P67—68页,完成下列填空)1.时间:西汉和统治时期2.原因:(1)长期的战争导致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统治者吸取的教训。

3.表现:社会比较,百姓,国库积蓄充盈。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阅读P68—69页,完成下列填空)1.措施:(1)政治上:削弱侯国,加强中央集权。

重用人才,鼓励推荐人才。

(2)思想上: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把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推行教育,在长安,以儒家的为主要教材。

(4)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对抗西汉2.作用、意义、影响:实现了“”,西汉王朝开始进入时期。

【导学诊断】1.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实行“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3.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导疑案例】1.课前预设:怎样评价汉武帝?2.课堂生成【导练达标】一、选择题1.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是根据谁提出的建议()A.李斯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汉文帝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3.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A.汉高祖在位时 B.文帝、景帝在位时 C.汉武帝在位时 D.汉元帝在位时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6、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在()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汉文帝时 D.秦始皇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到这个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开卷有益!武汉市卓刀泉中学串学并展大课堂导学案(历史)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人 审批人 日期 编号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入】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认识到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重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难点)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激 (独学 5分钟)互探互激(对学 2分钟 群学15分钟) 展示共激( 展 示每 组 限 时4 分钟 )反思再激(拓展 训练 4分钟)细读•勾画•填空 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1轻徭薄赋 ○2注重○3提倡节俭 ○4重视 。

2、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也是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面。

3、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举办 ,以“五经”为主要教材。

4、 (时间),王莽专权,西汉灭亡。

5、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

光武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被称为“ ”。

对学(2分钟) 相互检查独学填空,指点纠错。

群学(10分钟)组长主持,参照表现议题,确定表现方案,分派好组员任务,而后进行组内表现预演,准备精彩表现。

所有同学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全员参与。

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组长组织好所有同学准备补充、点评、质疑。

合作探究重点议题○1阅读P67导入框内容 西汉建立后 ,面临怎样的 经济形势 ?○2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3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4西汉初年,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历史大讲台◤展示一◢ 历史大讲台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展示二◢总结归纳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政、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达标测评。
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教学补充:
一、自主预习。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
二、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你能思:
肖集中学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上学科:历史课题: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主备人:张海伟时间:2011年11月9日审签组长: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6.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