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讲义资料(课件)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
《中国史学史》讲义
《中国史学史》讲义《中国史学史》导论中国史学史是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至今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也是如此。
所谓中国史学史,就是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史学史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为更好地学习中国史学史,我们得先了解和弄清一些史学史的相关问题。
一、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史学史的性质和任务;三、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四、学习和研究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一、史、历史(一)史学习、研究和讲述中国史学史,处处会碰到一个“史”字,而不同时期“史”之含义并不一样。
“史”之含义最早是官名,是广泛意义的官名,许多文武官都称史。
后来成为专门掌管历史的人的专用名,即史官。
专门掌管历史的史官在甲骨文中就有,称为“尹”、“史”、“作册”、“卿史”、“御史”、“西史”等。
职责是记录时事、起草公文、保管文书。
史官是最早的文化人,即知识分子,他们负有读书、藏书、写书、献书之责。
我国古代史学之所以如此发达,是与我国古代史官设置之早、地位之尊、史官制度之健全分不开的。
在秦以前,“史”一般不是指书,而是指人,如“良史”是称好的史官、优秀的史官。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史”以新的含义:史书、史事、史学等。
如:把历史记载称为史,“史之阙文”、“其文则史”。
但直到东汉以前,史都是称人和事的,而不是史书的名称。
最早史书的名称是书。
《诗》、《书》、《礼》、《乐》中的《书》(《尚书》)就是记载历史的书。
这种称法被沿袭,如《太史公书》、《汉书》、《宋书》、《唐书》,直到北宋前,绝大多数史书都称书。
此外,史书也称“纪”、“春秋”、“志”之类。
史书被称为“史”是从东汉末年刘若《小史》开始的。
其后,梁武帝编《通史》、许享写《梁史》、唐李延寿撰《南史》、《北史》。
但这时官修的著作还称书,如唐修八部“正史”中的《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等。
第一章 中国史学史 PPT
从远古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始 的历史意识: (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 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 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 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 上看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
A.唯心主义的“天人观”的原始起源:
远古的传说(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和神话(纯粹的幻想和虚构)往往杂 糅在一起。对自然神的迷信,产生了 原始的宗教思想,是后代唯心主义 “天人观”的原始基础。 B.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萌芽: 同时传说中的“人能胜天”的思 想,对后代无神论的萌芽,也产生过 一定的影响。
3、对古人生产工具的记载:
《易· 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 网罟,以佃以渔”; 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4、对古人婚姻状况的记载: 《商君书· 开塞》中记“民知其母, 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 恃君览》 记“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 幼之道。”
5、对古人开发社会的记载:大禹治水,
这些传说大部分产生于文字发明
之前,是靠人们脑记口传而流传 于世,经后世文人加工整理而成。 但这些传说无疑是现实生活斗争 的反映,是古代历史的镜子。这 些原始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 赖以发生的前提。
第二节 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
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 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产生之前,人们 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 A、结绳记事法:以绳之长短,结子数目, 形状来记事。后人称之为“结绳时代”。至今 云南佧佤族仍采用此法记事。 B、刀刻记事法:如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 文化器皿上常刻有整齐、规则的符号。 C、图画表示法:比如古代岩画上,画一头 牛和一个手持弓箭的人,即表示狩猎或射箭, 后逐步衍化为象形文字。
(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 第三,历史著述中,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内容明显增加。 • 第四,历史的鉴戒功能被逐渐认识,得到很好发挥。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二、孔子修《春秋》
春秋晚年,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私人讲 学和私人撰述之局,这是孔子的创造,也是社会变化和思想 文化发展的结果。
诸侯国形成大国割据局面。邦国的数目越来越少 ,规模却越来越大。 • 兼并过程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诸华 、诸夏文明圈的范围,带动了民族融合的脚步。
国家机制的健全,民族意识的加强,知识阶层的扩 大和文化传播手段的进步,带来了史学变化发展的契 机。当时史学的主要变化有:
• 第一,从孔子修《春秋》开始,出现了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 。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改写的一部史书,被后世 列为儒家经典,因此也称《春秋经》。
《春秋》中寄托着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评判。这本书 的编纂就寓含着他针砭社会,儆戒人心的用意,因此,书中 的观点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节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三、《左传》及其历史编纂特点
•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成熟的编年体史书 ,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
第一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四、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的国史
• 《左传》和《国语》中,多次用 “春秋”指称各 国史书。
• 国史主要记载的是当时朝聘、会盟、征伐、城筑 、祀典等国家大事和统治者与王公贵族各种争夺 权利的活动。
• 春秋时期,国史的表述形式至少有三种:一是只 记某时有某事发生;二是写出史事的过程;三是 记言,或以记言为主,或记事又记言。
• 《战国策》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包含了不少非 贵族出身的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结构 变化的特点,这是史书中新出现的内容。
第一章 史学简介. 第三节 史学的发展.
《国语》的重要价值
《国语》详于记言而略于记 事,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 为言谈的佐证,具有较强的文学 价值和史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名 著,而且还是一部文学名著。
长短纵横之术——《战国策》
《战国策》也是一 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 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 主张和计谋策略,展示了 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 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
(二)编年体的继续兴起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编年体史书也是有所发展 的。东汉末年,荀悦撰写 了中国第一部断代编年 史——《前汉纪》。自荀 悦《前汉纪》成书开始, 编年体史书才又受到重视。
《后汉纪》介绍
《后汉纪》是记述东 汉一代的编年体史书,由 东晋的袁宏编撰。《后汉 纪》成书于范晔《后汉书》 之前,给《后汉书》提供 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三)方志地理书的大量涌现
处于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 期,方志地理书大量涌现,有 《华阳国志》、《水经注》和 《洛阳伽蓝记》等。
《华阳国志》介绍
《华阳国志》是一部专 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 历史、地理及人物等的地 方志著作,由东晋的常璩 撰写。任乃强先生认为, “其开我国地方史志创造 之局,有如《史记》之于 我国史籍”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 体通史,294卷,记述 了上起战国时期的三家 分晋(前403),下迄五 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总共 1362年的史事。
中国古代史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学历经二千余年, 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发展阶段,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故事异彩纷 呈,内涵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 海,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
一、先秦史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 奠基阶段。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口 耳相授,传颂着一些美好而又动 人的故事,是中国史学的源泉。 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史学的繁荣 阶段,主要成就在于编年体和国 别体史书的产生和发展。
目录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章 秦汉时期史学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第三节 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成就 第四节 第一部反映大一统历史局面的朝代
史《汉书》 第五节 汉代史学的其他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
第六章 辽夏金三朝和元时期史学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第七章 明至清中期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之际史学家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四节 清代前期史学的繁盛与嬗变 第五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六节 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及其局限
绪论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 二、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史学的发展 三、学习中国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
史学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远古传说、历史意识与历史记载 从学在官府到私人著史 战国时期的多种历史撰述 先秦诸子的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第四节 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地方史、家传、谱牒及其他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史学
第一节 史官的设立和官修正史的成就 第二节 刘知幾与《史通》 第三节 典制体史书《通典》的旨趣及其史
学价值 第四节 历史撰述的多方面成就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史家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 撰述前朝史与修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中国史学史课件
瞿林东在其《中国史学史纲》中将史学 史研究的任务归结为:
(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
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
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
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
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
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等。
史学史著作琳琅满目
二 十 世 纪 史 学 名 著
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深入
史学思想异彩纷呈
5、明清时期——中国史学的嬗变 史学嬗变的三个阶段:
(1)明代史学:史学发展的苍白阶段
史书数量不少,但创新之作、好著作 不多。①体例上没有创造②没有很精
深的史家③几乎没有出色的史学著作
(2)明末清初史学的复兴
在“穷则思变”的背景下,以“经世
致用”思 想指导史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
(1)私家修史成风
(2)史书成果丰富,门类众多
(3)专职史官、政府修史机构出现
(4)史学渐自独立
隋唐时期史学成熟的表现:
(1)设史馆修史成为制度,同时禁止
私修国史
(2)史学成果丰富
官修史书成效显著;史学理论总结性 著作《史通》出现;典志体政书成就 斐然;私人著史成就依然突出
官的设置由来已久,且史籍造自史官。
三、史官系统设置的发展演变
1、先秦史官系统完备,有一定分工,
各司其职,职责有三:记录;起草文 书;收藏、保管文书
2、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史官历官合二
为一,东汉后史官历官职责开始分离, 但没有专职固定的史官系统
3、魏晋时期,专职史官正式设立,以
后史官系统渐渐完备,内部分工日益 明确,如著作郎撰国史,起居令史负 责起居注。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无
《中国史学史》课件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01
历史研究中的“文化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历史研究
中出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02
“文化热”的影响
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促进了跨学
科的研究合作。
03
“文化热”的局限性
有时过于强调文化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
详细描述
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通》是中 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对之前的史书进行了系统的 分析和评价。他提出了史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强调 史论的重要性,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总结词
编年体通史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
详细描述
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 史。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不仅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还强 调史论的重要性,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具有极高 价值的史学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总结词
清代史学以考据为主,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 述和分析。
详细描述
清代史学以官方修史为主要形式,修有《明史》、《清史稿》等重要史书。同时,清代 学者注重考据和校勘,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考量和评估。在研究方法上, 清代史学开始引入了西方的一些学术思想和理论,如实证主义等,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改
胡适与《中国哲学史大纲》
总结词
首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详细描述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史著作。该 著作采用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对中 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春秋》之地位
• 汪荣祖:自此以往,史实有所区分,事情有所承 续,古今相延,史学生焉。(《史传通说·春秋 第四》)
• 内藤湖南:只有把记录和传说都加以汇总的时候, 才会产生历史的自觉。很显然,这一综录大体上 要以孔子为中心。孔子因为有很多的盲人朋友, 所以他与乐官商议,整理诗歌,又整理了《尚 书》。然而他们整理《尚书》并非只来自严密的 记录,期间也采纳了传说,余认为这大体上是没 问题的。《春秋》到底是否孔子所写,这是个疑 问。但估计其正文大部分来自记录。——《中国 史通论》(上),第16页。
• 史学史研究的内容:
1、历史观 2、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 3、史学评论 4、历史编撰学 5、官方修史制度 6、史家及史学机构的史学活动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 1、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 上。
• 2、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使之区别于史部 目录学、史料学、史籍整理等史学辅助学 科。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中国史学史
张笑川
绪论
•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 二、史学史学科的特点 • 三、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意义 • 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 五、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历程和展望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
• 史学史学科的定义: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 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它 有着清理史学遗产、阐明史学演进过程和揭 示史学发展规律的任务。(对象与任务)
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顾其所载,皆典、谟、训、 诰、誓、命之文。”
• 《尚书》的缺陷:《史记·三代世表》:“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
中国史学史幻灯课件
《史通·忤时〉:“今者史司取士,有倍东京。人自 以为荀、袁(荀悦、袁宏),家自称为政、骏(刘 向、刘歆)。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搁笔相视, 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6)李炳泉等主编《中国史学史纲》, (辽宁师大出版社1997年)。
第一章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
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 一、远古的传说:有巢氏、燧人氏、大禹治水、
黄帝战蚩尤等。 居住的情况:《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
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 饮食情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有
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 下,号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 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 耒”。
婚姻状况:《商君书·开塞》“民知其母,而 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无亲戚 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
人类征服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 (见《淮南子·览冥训》)、羿射九日(见 《淮南子·本经训》)等。
《隋书〉、《齐志》;牛弘修《周史》。 三、隋修诸史的影响: 四、隋朝修史的失误:禁止私人修史;无切实
宏大的修史计划和明确的分工合作;修史者多 非其才。
第二阶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史书的修纂
一、唐初史馆制度的确立:贞观三年(629) 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门下省,修史工作 统由宰相监修。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 全由政府掌握。
一、沈约《宋书》 二、萧子显《南齐书》 三、魏收《魏书》 四、常璩《华阳国志》 五、郦道元《水经注》 六刘勰《文心雕龙》 七、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八、刘义庆《世说新语》及刘峻注
中国史学史课件
略具国别断代史性质的《国语》 略具国别断代史性质的《国语》、 战国策》 最早的谱牒之书《 《战国策》;最早的谱牒之书《世 本》;以地理为主兼有神话传说的 山海经》以及发抒哲学思想、 《山海经》以及发抒哲学思想、政 见和史观的诸子百家之书。 见和史观的诸子百家之书。其中 左传》叙事详备,文笔生动, 《左传》叙事详备,文笔生动,是 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 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也是先 秦史学中最高的成就。 秦史学中最高的成就。
两汉以后,史学评论渐多, 两汉以后,史学评论渐多,梁代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篇 是史评专文, 史传篇》 《文心雕龙 史传篇》是史评专文,探 讨了古代史官的建置与职守, 讨了古代史官的建置与职守,叙述了史 书的源流、派别及其得失, 书的源流、派别及其得失,议论了撰史 的功用、目的与态度。 隋书·经籍志 经籍志》 的功用、目的与态度。《隋书 经籍志》 史部分十三类, 史部分十三类,各类之序叙述各类史书 的源流,并加以评论。 的源流,并加以评论。史部十三类的序 加在一起,就是较全面的史学总结。 加在一起,就是较全面的史学总结。
• 中唐以后,开始出现了旨在“通变”、 中唐以后,开始出现了旨在“通变” 致用”的典制通史:杜佑的《通典》 “致用”的典制通史:杜佑的《通典》, 郑樵的《通志》 马端临的《 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 考》。 • “三通”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三通” 位和影响。后来有“续三通” 位和影响。后来有“续三通”、“清三 合称为“九通” 通”等,合称为“九通”。加上清人刘 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 称为“ 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称为“十 通”。十通再加上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 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 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如《唐会 西汉会要》 统称为典志。 要》、《西汉会要》等,统称为典志。
《国学基础之《史学》课件
京师派
钱大昕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资治通鉴》。
大同派
茅盾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宋史乱》。
<<史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史料整理
整理史料的过程中,要合理、科 学地分类并记录下每一份史料信 息。
古籍阅读
对中华古籍进行阅读,了解古代 文化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历 史事件。
国学基础:《史学》PPT 课件
与其等待,请让我们领略中国古代史的魅力吧!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 解《史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发掘国学的珍宝。
中国古代史概述
秦朝
始于商朝周边的蛮族,至秦始皇 统一天下。
长城时期
帝王时期
汉朝时修筑了可直通天堂的长城, 保护中原免遭匈奴的侵袭。
唐宋时期以及以后的明清,帝王 之间的斗争、背叛、才华等让人 津津乐道。
时间轴制作
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呈现在一 条时间轴上,依次呈现各个事件, 以便更好地理解。
<<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物保护
通过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2
历史研究
利用史学的知识和思想,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3
博物馆建设
通过史学的知识,设计并维护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和解释系统。
<<史学>>的概念与发展
1
定义
2
《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是运用
科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历史的知识体系。
3
概念
史学是对史实和史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探 讨历史发展并推动人类文明。
中国史学史第一章
.
期。
在《雅》诗里,有一部分是贵族祭祀用 的乐歌。其中有颂扬自周族的始祖后稷建国, 到武王灭商的历史功绩,中间有一些神话传说, 曲折地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生活 情景。《周颂》全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祭祀宗 庙的舞曲歌辞,用典重的词章歌颂祖先的功 德并祈求降福子孙。
《诗经》
三、史官、档案、编年纪
商的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甲骨文的作者已经注意到 、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记 事要素了。 甲骨文的作者已经注意到时间、 、人物、事件四个记 事要素了。 甲骨文的作者已经注意到时间、地点、 、事件四个记 事要素了。 甲骨文的作者已经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 四个记 事要素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挡案汇编是《 》。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
子.五蠹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
敬德保民 皇天无亲 唯德是辅
名词解释
• • • • • 史学 史诗 仓颉 甲骨卜辞 《尚书》
后赵石勒在建国之初,便建立“史学”,与经学、律学并列, 以任播、崔浚为 。 时期,开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学 馆,聚徒讲授。 “史”字最早在 中就出现了,它的原意是指掌 握文献记载的一种官职。 时,人们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编成 史诗。 夏、商、周三代传诵史诗的人,往往是瞽朦瞍一类的 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史诗主要保存在《 》中。 我国最早的史官,是见于文献记载的 时的仓颉、 沮诵。 我国最早的史官,是见于文献记载的黄帝时的 、 沮诵。
《尚书》为什么不能算史著
以言为主,也有一些完整的记事。 但是,其编纂无固定则例,无明确的 时间概念,各篇无内在联系,无贯穿 各篇的史学思想,故算不上史著。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
朱熹
阎若璩
顾颉刚
刘起釪
〔7〕《尚书》的成就
a.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尚书》28篇,每篇有一个标题,题下记一个完整的 人或事,这正是以记事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的开始。 比如《尧典》记尧舜的事迹;《禹贡》记大禹治水 及任土作贡之事;《牧誓》记牧野之战有关事项等。 “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斯真《尚书》之 遗也”(《文史通义· 书教下》)。 b.编年体的开端 全书按虞、夏、商、周朝代顺序编排,每一朝代,又 依帝王先后次序排列文献。很象以时间为线索的编 年体,是我国编年体的开端。
第二节 史官的设置和史学的产生
一、史学出于史官 1.商代
商朝的史官,甲骨文作“作册”、“史”、“尹”、“太史”、 “内史”,长官称为“尹”。原本与宗教官“卜”、“占”、 “巫”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都充当神人之间的媒介,不 仅负责上帝的旨意,而且可以代表上帝监督商王的行动。因 此,史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商代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的责任。《史记· 殷本纪》记载 了自契以下诸王的世系,说明司马迁可能参考了商代史官记 录下来的原始史料。商代史官还负责记录商王的行事、言论 及国之大事。今《尚书》中保留有五篇商书:《汤誓》,记 汤伐夏桀时的誓辞;《盘庚》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告诫; 《高宗肜日》记祖巳对商王的谏语;《西伯戡黎》记祖伊对 殷王的警告;《微子》记载了微子启与少师、父师的对话。
殷朝已有了史官和史书。《尚书·多士》篇记“惟殷 先人有册有典”,把竹简编在一起成册(▲)。把册 放于架上保存起来称典(▲)。这些书籍后来就称为 史书了。在甲骨文中还有史官“乍册”“作”。在 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史”字”(▲)。《说文解 字》释之曰:“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后来人研究此讲不通。清朝人认为“中”是由“册” 字演变的,▲(册)—▲(中),所以中就是简册, 进而释“史”为人用右手持简册。现在一般采取此 解释。 殷有史官便开始有史学,史官记事便出现了史学。
1讲中国史学的起源
二、文字与历法的史学意义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的 载体,有了文字的历史才是真正的 历史;历法是有着均匀刻度的记时 系统,以年月日为单位,有了历法 的历史才是确切的历史。
• 文字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递知识、交流思想。南朝梁代的 庾肩吾《书品》:“开篇玩古,则 千载共明;削简传今,则万里对 面。” • 1、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及兽 骨上的文字。 • “上古结绳而记事,后世易之以书 契。” (《易· 系辞下》)
五、史学的萌芽——以《尚书》为考察对象
• 《尚书》比卜辞和金文的记载,有着更鲜 明的官文书性质。《尚书》可以看作是早 期的史学形态 。
• 1、《尚书》简介
• 名称: • 时限:《尚书》所涉及的记事年代从唐尧 虞舜到春秋时期,长达1300多年。 • 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 2、《尚书》简史
• 3、先秦史官的职能: • 通过对三代史官的大量研究,我们得 知三代史官至少有五种职能: • 一是起草公文; • 二是宣读文件; • 三是记录时事; • 四是保管文书; • 五是在宗教活动中担任一些职务。
四、早期的历史意识及其史学意义
• 在远古的传说中,就有了历史意识,图腾 崇拜、祖先崇拜就是先民的历史意识。在 卜辞金文中,有对时事的记载和对历史的 追溯。卜辞中有关记载祭祀祖先的记载, 包含有追寻历史的意识;金文中“子子孙 孙永宝用”的观念是历史意识,在《大盂 鼎》铭文中甚至总结了殷因酒亡国的历史 教训。这早期的历史意识对后世的历史观 念及历史思想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大盂鼎 铭.doc
• 2、先秦史官的概况:
• 据说黄帝时就有了史官,仓颉。夏商周三代 均有史官。《吕氏春秋· 先识》: “夏桀荒 淫,太史令终古谏不听,奔商”;甲骨文 中有多处“史”字,另外还有“尹”、 “作册”等等,据考证都是当时的史官; 周代史官分工很细,有大史、小史、内史、 外史、御史;春秋战国时期亦有史官。后 世还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