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6 孔雀东南飞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含答案)
古:自作主张 今:不受拘束
古:活人
今:陌生人
古:回家 今:把借来的钱物还给原主
古:两次 今: 又
古:大户人家 今: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
4、 发光,名做动 朝东南,名作状
在早上,名作状 保全,形作动
使荣耀,使动用法 使….委屈
以……为警戒 一天一天,名作状
5、(1) 为:做,是,算,替,作为,叫做 (2)故:总是,所以,故意,老 (3)举:开口,
促使她下定了以死殉情的决心。
5
(5)结局第 23—32 段是写双双以死殉情,主要刻画兰芝和仲卿的心理变化。兰芝经 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定。府吏的心态则较为复杂,主要是封建伦理观念 束缚了他。直到兰芝的死讯传来,他才终于战胜礼教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 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尾声为 33 段写刘焦合葬,鸳鸯合鸣,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2、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3、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 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4、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四、文章主旨:兰芝与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 壮美的死,抨击了专横的封建家长制和罪恶的封建礼教,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歌颂了焦刘这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的忠贞和婚姻的幸福所表现出的宁死不屈的反抗 精神。 五、人物分析 1、分析示例:刘兰芝
七、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哪些启示?4源自《孔雀东南飞》 导学案答案
一、略
二、1、娶,迎娶 奁,盛物之器 愆,过失 叮咛,嘱咐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新人教版) 6孔雀东南飞学生版61
二.合作探究 1.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2.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
3.下列对兰芝的语言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 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恶婆。 B.兰芝以责备自己感化恶婆,以求得破镜重圆的希望。 C.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是对恶婆不满。 D.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表现了她的自尊和刚强。
三.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哽咽 B.伶聘 C.思量 D.婀娜 葳蕤 公姥 誓违 掷躅 遗施 扶将 许和 嗟叹 主薄 窈窕 怅然 煎迫 ) )
2.下列加黑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嬉戏莫相忘 C.处分适兄意 不久当还归 B.共事二三年 D.叶叶相交通
可怜体无比 千万不复全 )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 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 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 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 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 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 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 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 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3.下列加黑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及时相遣归 C.嬉戏莫相忘 B.会不相从许 D.仰头相向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
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教育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
《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
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
“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
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新人教版) 6孔雀东南飞学生版60
二、阅读诗歌第3~1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2.下列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自然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自然段是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法,突出了人物“精妙世无双”的特点。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3.通假字:府吏见丁宁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摧藏马悲哀
谓言无誓违蒲苇纫如丝
二.合作探究
1、回答下列问题
(1)“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什么作用?
(2)“小序”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宫体诗”诗人——徐陵
徐陵(507-583),南朝陈诗人、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主要作品有《徐孝穆集》。选编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3)按什么顺序叙述?以什么为线索?
(4)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
三.课堂检测
一、阅读诗歌的小序及第1~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言多是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的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
高级中学“三案合一”高一语文导学案(学生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3.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4.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学习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铺陈、起兴的手法运用【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方法。
【学时安排】3学时【知识链接】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通假字终老不复取槌床便大怒箱帘六七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虽与府吏要摧藏马悲哀2.字词积累:(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朗读全文。
3.疏通文意。
二.学习重点:朗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三.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过程:㈠自学导航:1. 什么是“乐府”?什么是“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乐府诗,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
从语言句式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五言为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
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多样。
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对话和细节来刻画人物。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
2.《孔雀东南飞》与“汉乐府双璧”简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3. 《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和恶疾)、“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6.孔雀东南飞 并序
6.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清叙事长诗结构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本文揭露封建礼教破坏男女幸福的罪恶。
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查阅相关资料,或借助网络,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
二、导入新课大家都读过《红楼梦》吗?宝黛的爱情悲剧成为世人千百年的叹息。
而封建礼教一手造成的悲剧并非仅此一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个凄美哀艳的故事《孔雀东南飞》。
1.补充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
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
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
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时聘.礼( ) 磐.石( ) 拊.掌( ) 踯躅..( )赍.钱( ) 否.泰( ) 冥冥.( ) 伶俜..( )奄奄.( ) 仕宦.( ) 纨.素( ) 婀娜..( )鲑.珍( ) 自缢.( ) 槌.床( ) 鹄舫..( )便.言( ) 遗.施( ) 幡.然( ) 箜篌..( ) ㈡探究展示:1.诗前的序言部分,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2.再读课文,梳理写作思路。
情节曲折是这首诗歌的特点,请你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层次,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标题。
答: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乐府及汉乐府诗的基本含义,《孔雀东南飞》的大致内容,(五)课后作业抄写文章刘兰芝“严妆”一段,并背诵。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南飞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二.学习重点:文中重点实词三.学习难点:文中“相”字的用法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蒲苇纫如丝虽与府吏要府吏见丁宁2. 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父兄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可怜..体无比槌床.便大怒叶叶相交通....汝岂得自由生人..作死别不久当归还..府吏再.拜还汝是大家..子共事....二三年本自无教训感君区区..适兄意..怀处分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多谢.后世人4.解释一词多义(1)为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慎勿为妇死阿母为汝求为仲卿母所遣黄泉共为友(2)故大人故闲迟知是故人来故作不良策(3)举举言谓新妇举手拍马鞍莫令事不举举动自专由(4)适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处分适兄意(5)令岂合令郎君便言多令才莫令事不举(二)合作探究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pdf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他”)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⑿久久莫相忘(代“我”)
乡偶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两个“相”字,都是称代“贺知章”的,放在
诗句中可解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相”的这种用法在本文中很多,要求大家切实掌握。此
外,“相”还有互相、交相的意思。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解释为“相貌”“辅
助”“辅佐”时,“相”念“Xiàng”)等。】
义,另一词作陪衬的用法叫“偏义复词”。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
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解释。
①昼夜勤作息 (
)
②勤心养公姥 (
)
③我有亲父兄 (
)
④逼迫有弟兄 (
)
⑤其日牛马嘶 (
)
⑥我有亲父母 (
)
“作息”(偏指“作”) “公姥”(偏指“姥”)
“父兄”(偏指“兄”)
“弟兄”(偏指“兄”) “牛马”(偏指“马”)
“父母”(偏指“母”)
3、通假字
槌床便大怒 通“捶” 敲打
箱帘六七十 通“奁” 盛物之器 终老不复取 通
学海无涯
“娶” 娶
蒲苇纫如丝 通“韧” 坚韧
合葬华山傍 通“旁” 旁边
处理安排
高中语文 6 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1〕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记住文学常识,了解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握长篇叙事诗的特点;〔2)借助注释疏通全文,归纳掌握重要文言字词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加深理解赋、比、兴手法。
〔3〕把握本诗的故事情节,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学习课时]2课时[预习达标]一、背景在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当苛刻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正是本文焦X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说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文学常识(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2)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三、注音自缢.〔〕箜篌..〔〕〔〕公姥.〔〕伶俜.〔〕腰襦.〔〕哽咽.〔〕葳蕤..〔〕〔〕遗.施〔〕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仕宦.〔〕蹑.履〔〕玳瑁..〔〕窈窕..〔〕〔〕..〔〕〔〕明月珰.〔〕纤纤便.言〔〕婀娜..〔〕〔〕鹄舫.〔〕幡.〔〕骢.马〔〕鲑.〔〕四、课文感知——试概括本文的情节。
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本文是一首民间叙事长诗,请划分层次,概括本文的情节。
〔1〕开端第1—2段:是兰芝主动向丈夫提出将她及早遣归母家,从而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也得到了凸现。
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知识链接】
1.作品介绍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后来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启阿母()(2) 若见录()
(3)赍钱()(4)白公姥()
4.“相”的用法
(1)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人称代词的作用
①会不相从许()②及时相遣归()
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
(2)副词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A、大人故嫌迟(仍旧) 好自相扶将(服侍)
B、始适还家门(出嫁)可怜体无比(可爱)
C、却与小姑别(回头) 便言多令才(美好)
D、谢家事夫婿(感谢) 自可断来信(媒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相同)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
4.小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词前的小序,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目的,也就是当时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 导学案
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1.积累“相”“适”“见”等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偏义复词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
4.领会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这是一首乐府歌辞。
本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
本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着绝对的决定权。
另外,汉朝时,社会并不特别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妇女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
如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
因而,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为儿子说婚。
这既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可见当时的婚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自缢.( ) ②箜篌..( ) ③公姥.( ) ④伶俜.( )⑤葳蕤..( ) ⑥遗.施( ) ⑦玳瑁..( ) ⑧赍.钱( )⑨踯躅..( ) ⑩明月珰.( ) 鲑.珍( ) 青骢.马(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襦(rú)濡(rú)蠕(rú)磐(pán)罄(qìng)磬(qìng)鹄(hú)皓(hào)诰(gào)3.重点词。
(1)遣.归:(2)自缢.:(3)不厚.:(4)交语..:(5)共事..:(6)便言..: (7)赍.钱:(8)举言..:(9)伶俜..:(10)葳蕤..:(11)扶将..:(12)不堪..:(13)结发..:(14)伏惟..:(15)娇逸..:(16)自专由...:(17)结大义...: (18)渠.会永无缘: 4.通假字。
人教版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6课《孔雀东南飞》审核: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 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 、“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法指导】抓住两点来设计:一是把字、词、句的理解列为重要教学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 书进行自学,整理文言知识。
知识整理包括以下内容:重要字音、通假释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二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意,探究复杂的感情。
品味诗歌特色,掌握比兴手 法与重章叠句的手法。
【知识链接】1. 了解《孔雀东南飞》。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记叙了2.相关知识:【预习案】【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目】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公姥( 伶俜 ))掌腰襦( ) 否( )泰)蕤( )躅(冥冥(仕宦(聘()礼 赍( )钱2.重点字词:(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它与北朝的《》,并称为“”。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的手法。
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的手法,表达了人,抨击⑴徒留无所施 施 ⑶于今无会因 因 ⑸虽与府吏要要⑺赍钱三白力 赍 ⑼莫令事不举 举3.通假字: ⑴终老不复取⑶府吏见丁宁⑸蒲苇纫如丝⑺槌床便大怒4.偏义复词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 ⑴便可白公姥 ⑶我有亲父兄 ⑸其日牛马嘶5.古今异义词 ①可怜体无比 可怜: ③处分适兄意 处分: ⑤叶叶相交通 交通:6.—词多义 相Xi rng ①互相②偏指一方 Xi rng ①动词, 相貌、命相⑤名词,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⑵便可白公姥 ⑷供养卒大恩 ⑹渠会永无缘 ⑻否泰如天地 ⑽交广市鲑珍⑵箱帘六七十 ⑷摧藏马悲哀 ⑹合葬华山傍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导学案设计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案(201809012)课题:《孔雀东南飞》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罗经雄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交流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 交流研讨 ,展示 ,点拨:六、学习内容:(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自缢( ) 徘徊( ) 箜篌( ) 公姥( )槌床( ) 伶俜( ) 萦 ( ) 绣腰襦( )葳蕤 ( ) 遗施( ) 蹑丝履( ) 玳瑁( )纨素( ) 磐石( ) 拊掌( ) 窈窕 ( )否泰( ) 要( ) 络绎( ) 鸿鹄( )踯躅( ) 幡( ) 青骢马( ) 赍钱( )鲑珍( ) 榻晻晻( ) 摧藏( ) 仕宦( )华山傍(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府吏见丁宁 儿今日冥冥奄奄黄 合葬华山傍4.解释下列词语终老不复取()还必相迎取()为仲卿母所遣()十七为君妇()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阿母为汝求()始尔未为久()慎勿为妇死()相见常日稀()儿已薄禄相()誓不相隔卿()及时相遣()好自相扶将()还必相迎取()蹑履相逢迎()会不相从许()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为仲卿母所遣()县令遣媒来()十七遣汝嫁()徒留无所施()留待作遗施()幸复得此妇()红罗复斗帐()便复在旦夕()会不相从许()于今无会因()何不作衣裳()昼夜勤作息()君当作磐石()故作不良计()5.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其日牛马嘶()否泰如天地()6.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便利此月内(二)知识链接1.乐府:原是西汉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第6课《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无答案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编写人:刘纯冰 审核人:刘纯冰 主管领导: 肖华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见”、“适”等字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2、了解“乐府”知识,了解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感受刘兰芝这一悲剧人物在苦难与不幸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借助《新坐标》相关材料,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均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预习检测题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第二课时拓展提升题目课外完成。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自主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1.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
《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
其收录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注:《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6 孔雀东南飞 并序-人教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3.通过诗作体察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揭示悲剧原因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今天的任务就是找到诗歌中人物身上有价值的地方,看看它是怎样毁灭的,进一步去感受诗歌的悲剧力量。
二、课堂设计让学生找出人物形象当中美的地方,看看它是怎样毁灭的,再做假设“二人除了殉情,有没有别的出路”,导出焦母和刘兄的性格特点,水到渠成的分析出了悲剧的原因---社会环境。
分析后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
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以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做假设,如果二人不殉情,是否有别的办法办法一:哀求焦母,留下兰芝明确:从兰芝角度---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新人教版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重点难点】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法指导】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学习过程】一、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完成下表)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2.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分析焦母亲、刘兄的形象特征。
三、重点突破(人物形象的分析)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点拨:(1)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性格特点:(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性格特点:(3)兰芝离家时:(4)兰芝的再嫁: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四、难点突破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分析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完成习题,提出疑难点。
2.除去课文开头和结尾段,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二、自练自测1.填空“乐府”,最初是名称,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名称。
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诗也叫乐府诗或。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编者)编录的。
《乐府诗集》由宋代编,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
2.背诵默写(1)鸡鸣外欲曙,。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头上玳瑁光。
,耳著明月珰。
,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
” ,二情同依依。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故事的开端,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
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阅读“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3.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4.根据课文分析总结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新妇起严妆..(盛妆) 事事四五通.(遍)B.足下蹑.丝履(穿着) 耳著.明月珰(戴)C.指如削葱根..(教养)..(葱白) 本自无教训D.却.与小姑别(回头) 好自相扶将..(服侍)2.选出与“勤心养公姥”的“公姥”构词方式全都不同的一项( )①昼夜勤作息..⑤逼迫兼弟兄....④还必相迎取..③汝岂得自由..②我有亲父兄⑥便复在旦夕....⑦嬉戏莫相忘A.①②③⑥B.③④⑥⑦C.②④⑥⑦D.①⑤⑥⑦3.选出与“好自相扶将”的“相”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嬉戏莫相忘⑤誓天不相负⑥蹑履相逢迎⑦怅然遥相望⑧不得便相许⑨登即相许和⑩叶叶相交通A.①④⑩B.②③⑤⑧C.⑥⑦⑨D.②④⑥⑧4.对刘兰芝被遣前还“严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她是个果断镇定自若的女子,严妆以显示自己的价值。
B.反映她是个持重含蓄而刚强的女子,严妆是表示临行前的抗争。
C.反映她平时十分能干爱美,以致灾祸临头也不能改变严妆爱美的习惯。
D.反映她决心承担起沉重的打击,以光彩照人的严妆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5.选出对“上堂拜阿母”情节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A.上堂拜阿母,是为了和阿母道别,讲清“妇难为”的道理。
B.上堂拜阿母,表现了刘兰芝临别时的态度镇定,性格坚强。
C.刘兰芝打扮一新,上堂拜别阿母,是为了使阿母回心转意。
D.上堂拜阿母,不卑不亢,礼节周到,集善良与刚强于一身。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夜不得息.息:歇止,休息B.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C.谢.家来贵门谢:告别,辞别D.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和休息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⑤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8.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
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 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突出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 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
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9.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三、拓展阅读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10~13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
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0.“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谢家来贵门B.多谢后世人C.阿母谢媒人D.谢家事夫婿11.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回来后抱怨妻子,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B.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只是因为贪看罗敷的缘故。
C.回来后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
D.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家人,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1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着意刻画了罗敷之美。
B.第一段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是她痛斥无礼的使君,第三段是她竭力夸赞丈夫。
C.这是一首写罗敷的叙事诗。
D.作者运用了铺陈和对比手法刻画出罗敷的完美人格。
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举例:《上邪》《战城南》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少数继承四言,大多采用杂言。
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应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僧,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芬芳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
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
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扬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6、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