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上课要用的课件)

合集下载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爆发,导致维新变革 的重点转向军事反应。
百日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启示意义
百日维新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和 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桥梁作用
维新运动将中国推向了现代化 的道路,沟通了中外历史的过 渡。
教训与反思
维新的失败启示我们不能只依 赖个别政策的改革,而需要全 面的制度变革。
戊戌变法的起因和过程
1
过程
2
变法以各项政治、经济和军事变革为目
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科
举、建立宪政等。
3
起因
戊戌变法是清朝推行改革的尝试,旨在 挽救国家。自贝勒爷上书呈请后,慈禧 太后同意展开变革。
压力和阻力
改革受到保守派势力和保皇派的强烈反 对,压力和阻力逐渐加大。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目标
百日维新的历史地位
百日维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改革思潮和现代化的开 端。
教学反思和展望
通过学习百日维新的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变革的道路。
1 政治改革
2 经济改革
建立宪政体制,取消内阁 制度,设立新的政府机构。
推进现代工业和商业,实 行税收改革和金融改革。
3 文化改革
废除科举制度,推动教育 改革和科技进步。
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
保守势力抵制
保守派势力对维新抱有强烈的敌 意,阻碍了改革的进展。
皇太后的干预
慈禧太后的干预和反复无常,导 致改革动力受到削弱。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腐败问题加剧了民众 的不满情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末的社会背景

第3课 百日维新.ppt.ppt

第3课 百日维新.ppt.ppt

光绪帝
(1871—1908)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 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 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 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 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 死。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 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 子了!”
──汉学家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
3.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 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 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原因 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③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
2.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
②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③康有为成立了保国会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1.原因 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③、第六书痛陈变法
2.表现 “皇上与诸臣求为布衣而不可得矣”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百大集日群维臣于新天
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 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 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 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历史: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历史: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 备性措施? 备性措施?
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 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1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1.进步性: 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 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 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 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具有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 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具有进步意义:有 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 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 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 与政治的可能性, 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 序.
切入观点——日成中败之我见
1,中国在世界改革大潮中的反应和效果明显 不如日本的根源是什么? 不如日本的根源是什么? 2,百日维新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百日维新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3,百日维新与维新宣传相比有何明显退步? 百日维新与维新宣传相比有何明显退步? 4,你能够全面评价百日维新的得失吗? 你能够全面评价百日维新的得失吗? 欲知维新之最后实效,试看第4课之大结局…… 欲知维新之最后实效,试看第4课之大结局……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 文化上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建立近 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 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 代教育体制;生活习惯西化; 代教育体制;生活习惯西化; 强化皇道思想. 强化皇道思想.
军事上 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强兵 建立新式军队,
目标,开始对外扩张. 目标,开始对外扩张.
经比较,中国维新内容较日本有哪些局限? 经比较,中国维新内容较日本有哪些局限?

课件4: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4: 第3课 百日维新

问题2:百日新政的内容并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有利于有识之
精简机构,提
类别
颁布士的参与新政法治
改高革行的政效旧率制
政治方面 允许政官治民民上主书化言事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有局济利限方于性面民:族没提开资有倡垦涉和荒及奖地经主维励 ,济立矿士修新工产宪民筑派业。制投铁提化等资路出政设,的治厂开开主产,国张会。奖、励设农议工展院商、业实行发君

传播了西方政治 学说和科学文化
西学变革成 为时尚潮流
问题2: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学习,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 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道路漫长而坎坷,只有实现民族独立, 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
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例3.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北京菜市口。
行刑地——菜市口
问题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政变原因)?
材料一、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 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 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 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戊戌变法资料》第四册,页384、385
第二幕:百日维新救危亡
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一:百日新政——变法高潮(激情) 第一组:扮演维新派角色,主要完成百日新政这一子目 相关知识探究。其他小组可补充。
探究二: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悲怆) 第二组:扮演顽固派角色,主要完成戊戌政变这一子目 相关知识探究。其他小组可补充。
慈禧(1835年11月29 日—1908年11月15日) 即孝钦显皇后,叶赫 那拉氏,咸丰帝的妃 嫔,同治帝的生母。

戊戌变法学习课件PPT

戊戌变法学习课件PPT

课堂小结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康有为的变法活动
维新运动由 理论宣传转 入政治实践
百日维新
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巩固平台
1.1897年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 实践阶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C.光绪帝的支持 D.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2. 保国会成立后共举行过两次活动后就中止的主要原因 是 A.康有为等人自愿造成的 B.守旧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C.保国会的宗旨落后 D.保国会未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举一例加以说明。 俄国农奴制改革:倡导社会变革的十二月党人曾遭屠杀 日本明治维新:先自下而上推翻幕府统治。
高 考 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A)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思考:
一. 为什么要变?
二. 变什么? 三. 康梁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四. 怎样变? 五. 变的结果如何?
六. 变的意义是什么?
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1.原因
②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宣传欢蹈”,你 如何理解梁启超这句话? 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民族 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什么?
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后是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课件6: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6:第3课 百日维新

3.特点(涉及领域、推行范围、推行者、推行过程):
a.涉及领域:较广泛,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变封建专制 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b.推行范围:仅限于社会上层,未深入广大民众中,未形成变革 的巨大力量; c.推行者: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d.推行过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措施 大力推行
国际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环境
分中国的狂潮
思想文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
化传统 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接受新鲜事物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增强国防力量
基本上反 映了维新 派的愿望 和主张, 初步动摇 了封建统 治秩序
没有涉 及设议 院、开 国会、 制定宪 法等政 治主张
3.推行情况:
旧势力 (优势)
慈禧太后为首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 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 总督,控制京津 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 级官员抵制新政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 慈禧太后训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 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 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 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 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
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表现 (1)上清帝书:1897年底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
瓜分豆剖,渐漏机牙……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若不及时图治,
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第3课 百日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优质课件:第3课 百日维新

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
尼改革后,官吏选拔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
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
2.内容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 民_上__书___言__事__,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 务的新政人才;精简__机__构__,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 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
(2) 经 济 方 面 : 京 师 设 立 _农__工__商__总__局___ , 鼓 励 发 展 农 工 商 业 ; 提 倡 私 人 开 办 _工__厂___ , 采 用 机 器 生 产 ; 奖 励 __创__新__发__明__;设立__铁__路__、__矿__务__总__局__,鼓励商办铁路、矿 业;改革财政,创办__国__家__银__行__,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_八__股___;在各地成 立_中__小__学___堂__,在京师设立__大__学__堂__,筹设铁路、矿务和 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准许民间创办__报__馆__、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 书刊。 (4)军事方面:建立_新__式___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__新__法__ 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史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 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 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 下令将文悌革职。

人教版高中历史《百日维新》课件PPT人教版1

人教版高中历史《百日维新》课件PPT人教版1

1.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 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主要目的 A.答谢康有为救架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光绪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维新思想传播,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历了中 1898年4月北京
“国是”是专有名词,它与“国事”有着不同的含意。
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目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 原因是“民 智未开”。“上然之”。故未涉及到这一内容。设制度局,军 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必不可开。”后来改为 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值备顾问。制度局不了了之。
变法阻力大,维新派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 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维 新派的软弱和妥协性。
④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②维新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 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第二,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第三,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第四,维新时期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 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第五,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它激发了人们 的民族意识。
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相关阅读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 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 陈独秀

《百日维新》课件

《百日维新》课件

02
改革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能缺乏群众基础

改革需要实现真正的政治变革
03
改革需要实现真正的政治变革,建立现代政治制度,保障人民
的权利和自由。
05
《百日维新》与现代社会 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改革与《百日维新》的相似之处
改革背景
两者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时 进行的改革,旨在推动国家进步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百日维新试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启示现代社会 应加强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促进经济现代化
百日维新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启示现代社会 应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现代化进 程。
从《百日维新》看现代社会的改革方向
01
02
03
04
加强法治建设
借鉴百日维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经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
对后来的改革的影响
政治
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 基础,对后来的政治改革 产生了影响。
经济
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 了后来的经济改革。
文化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产生了 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后来 的文化改革。
04
《百日维新》的反思与评 价
改革的成功之处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百日维新引进了一些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为中 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 和阶级矛盾加剧。
政治背景
清朝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 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
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现民主权利。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清朝政 府不得不进行改革。
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现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百日维新》教学课件

03

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推行
改革方案的制定
在《百日维新》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方案的制定 过程,包括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等。
改革方案的推行
教师需要讲解改革方案的具体推行方式,包括如何将改革方 案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改革的实 施。
改革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困难与挑战的识别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教学资源 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经济改革
总结词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实业救国
详细描述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实业救国。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建立银行、发展交通、建设铁路等 。
教育改革
总结词
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推广西学
详细描述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主张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推广西学。他们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建立现代 教育体制,推广西学,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应对策略的制定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困难和挑 战的策略,例如优化教学资源、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等。
改革的结果与影响
改革结果的分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改革的结果进行分 析,包括改革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
VS
改革影响的评估
教师需要评估改革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包 括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 面的改变和影响。
社会背景
经济背景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但整体 经济水平仍然落后。
文化背景
西方传教士和资本家在中国积极宣传 西方文化,使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 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学 思之 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 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 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光绪帝为什么 支持变法呢?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 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 禧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 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 梁等实行变法。
【探究讨论】戊戌变法的特点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 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 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 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 载道。
新情境·激趣引航
对于变法的核心人物光绪皇帝的评价,长 期以来史学界意见不一。“爱国开明皇帝说” 和“维新皇帝说”,是内涵一致的不同表述, 是近年来的新说法,得到了史学界的赞同。史 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 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 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严峻的形势 迫使载湉抉择,他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个选 择是明智的,因为他投靠了具有前途和希望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 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 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 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百日维新PPT教学课件3 人教课标版

百日维新PPT教学课件3 人教课标版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9世纪末,推动维新 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 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 么?表现在哪里?
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
时务学堂 强学会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表现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上清帝第六书》 (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德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俄国
法国 英国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长城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导言: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 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 样的反应? 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 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 应呢?
⊙《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 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 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 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认 为明治维新的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设对策所以征 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以此为依据,他请求光绪帝尽快作好三件事: 《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则能全,不变 一、在天坛或太庙或乾清门召集群臣,宣布维新变法,“诏定国是”。 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建议皇帝效法日俄推 二、在午门设立“上书所”,派御史二人监政,准许人民上书,不得由堂官 代递;有“称旨”的,召见察问,量才录用。 行新政,当务之急是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开制度 三、在内廷设制度局,订立各种新章,下设十二局。 局,许天下人上书”。 以上第一条是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第二条是要使维新派参预政 权,第三条是要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实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又提出在每道设一民政局,选才督办,准 其专折奏事,体制与督抚平等;每县设民政局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 治之。他认为,这样可以“内外并举”,新政有效。 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制造纸 币,收印花税等事项。 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历史课《百日维新》课件

历史课《百日维新》课件

历史课《百日维新》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背景介绍•百日维新的历史发展•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及影响•百日维新的评价与反思•相关历史事件与资料链接01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国内政治腐败,官僚体系臃肿,社会矛盾激化。

西方现代文明与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社会秩序产生了冲击和挑战。

历史背景01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02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成为列强欺凌的对象。

03面对民族危机的严重局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经济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即“百日维新”。

文化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优越性,开始学习和传播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受到了批判和反思,例如封建迷信、官僚主义等。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现代文化和技术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和挑战。

02百日维新的历史发展1早期发展23介绍清朝末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困境,以及光绪帝进行改革的初衷和动力。

背景阐述早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整顿吏治、兴办学校、奖励实业等。

早期改革分析早期改革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反响,包括对改革持不同意见的人和团体的态度和行动。

社会反响介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光绪帝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中期发展中期改革的背景阐述中期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行新政、创办银行、修建铁路等。

中期改革的措施分析中期改革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包括对清朝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期改革的影响03晚期改革的结果分析晚期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包括对清朝政府统治的动摇、对民主政治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

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日落紫禁城》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思考:
该散文主要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 一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知道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影响。
自主归纳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改革的旧制 1、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 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裁撤驿站
改革科举制度新法练兵;增强 海军实力
裁汰绿营
局限性: 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
甲午惨败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昭示了无可辩 驳的事实:单靠中国固有的文化制度,根本无法实现长 治久安;要想实现国家转型,必须要依靠自由、民主、 法治等全人类的大传统,摒弃那些已被证伪的精神糟粕, 必须通过立宪,解决权力的合法性并制约权力。
合作探究
理解历史:变法的反思
观察点1:梁启超的反思
一、“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 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 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 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二、“是急激之鉴也,因相率以为戒,相率一事不办, 束手待亡,而自以为温和焉。……而我国终无振起之时, 而我四万万同胞之为奴隶,终莫可救矣。是乃所大忧 也。”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世纪末的落日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王朝的落日
几个读书人呼号
文明的落日······

《百日维新》教学ppt课件

《百日维新》教学ppt课件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重工业无从发展
《百日维新》教学
8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10万以上)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机器造船 共计
32家 19家 16家 39家 7家 136家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资金合计 1﹒3亿元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
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
的力量。
《百—日维—新》《教学大国崛起》解说词 3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教学
4
教学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 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4、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 梁维新思想形成和传播;(思想理论基础)
(1)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影响;洋务运动弊 端使人们寻求新出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郑观应(塑像)
主张: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商进
行“商战”;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
【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
魏源
《百日维新》教学
严复 1
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百日维新》教学
2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 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 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百日维新 PPT课件 6 人教课标版

百日维新 PPT课件 6 人教课标版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 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历史·W 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提示: (1)稳中才能求胜,所以做事应该扎扎实实,脚踏实 地。
(2)反动派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要作长期斗争的准备。
历史·W 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练高分跨栏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为什么

百日维新ppt

百日维新ppt
经济有方利面没于资有本触主① ②动鼓提义励倡到的发私封展人发农开建展工办土商工,业厂地增所有制。
加财③设政立收铁路入矿务总局
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⑤兴办邮政
文方有养化面利新教育于式西人①②③学才改成鼓的 ,革立励科中私传有举小人播利制学办度堂学,于,,,有传废设派除立遣利播八京留于西股师学大生培 方学堂,设立专门学堂 有利于加强先④⑤军进准设队科许立民译战技间书斗文创局办,力化报翻,。馆译、外抵学国抗会书刊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内容: 政治上:力行新政,广开言路,精简机构 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废科举,设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建立新军,增强海军实力
政治有精方利简面没于机宪有资构产,等涉①②③④阶提告鼓举精及政诫励荐简级高实治廷官新机参效臣绅政构行主力市人,政率行民才裁君张,。新上剪主。政书冗言员立事,取消旗人特权
第4课 戊戌政变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守旧势力:慈禧太后
维新力量:光绪帝
后党代表
帝党代表
光绪帝老师:翁同和 直隶总督:荣禄 新军统领:袁世凯
军机四卿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慈禧太后宣布
“临朝听政”,

将光绪帝囚禁

于瀛台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3课 百日维新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中国面临被 列强瓜分的危险
德国强占胶州湾 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法国强租广州湾 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大连
海 渤 旅顺
威海卫

课件5: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5:第3课  百日维新

(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 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 的决心。 (4)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 潮激荡全国 ①成立地点:北京。②宗旨:保国、保种、保教。③性质: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 高涨。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学习西方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他调 和中西、折衷新旧,以维护清朝统治 为根本目的,所以皇帝赞赏,下令各 省刊印,维新派指出书的本质是对抗 变法。 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 等人发起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 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具有资产阶级政 党性质。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 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 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 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 之法也非变不可。”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 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 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 新”从此开始。
二、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变法。 2.内容 (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 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3.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 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 改革成效而颁行新政?为什么?
俄国和日本; 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二、百日维新(怎样变?即变法的具体内容)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 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这次变法 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领域 政治
主要内容
巩固平台
3.张之洞主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B.富国强兵 C.维护封建统治 D.实现自由、平等 4.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 于哪一阶级参政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封建官僚
巩固平台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6.“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 书……”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中哪一措施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命各省推荐人才 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D.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思考:
一. 为什么要变?
二. 变什么? 三. 康梁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四. 怎样变? 五. 变的结果如何?
六. 变的意义是什么?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1.原因
②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宣传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
导言:
1897年底,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引 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 睫的民族危亡,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 爱国热情。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再次上书 光绪皇帝,呼吁变法,酝酿数年的维新 运动正式拉开序幕,进入了政治实践的 阶段。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标要求:
⑴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⑵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其特点。 ⑶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 道路的曲折性。
课堂小结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康有为的变法活动
维新运动由 理论宣传转 入政治实践
百日维新
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巩固平台
1.1897年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 实践阶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C.光绪帝的支持 D.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2. 保国会成立后共举行过两次活动后就中止的主要原因 是 A.康有为等人自愿造成的 B.守旧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C.保国会的宗旨落后 D.保国会未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举一例加以说明。 俄国农奴制改革:倡导社会变革的十二月党人曾遭屠杀 日本明治维新:先自下而上推翻幕府统治。
高 考 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A)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评价:
积极: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
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利于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 义。 局限: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 主张;没有涉及土地问题;局限在社会上层,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意义
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 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 秩序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
文教 军事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了军事实力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 制度局等政治主张(局限性) 思考:以上政治法令与维新派进行维新思想准
备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 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 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 些差异?
③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 “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②康有为向光绪进呈了《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③康有为发起组织了保国会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 进一步高涨
2.表现
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①康有为等人的爱国意识使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②光绪帝亲政后并无实权,企图借维新变法从慈禧太后 手中夺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你 如何理解梁启超这句话? 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民族 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什么?
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日: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后是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