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失业保 险
4,拖欠、 克扣现象
最低生 活保障
工作人员给下岗职工发放救助资金(社会保障的体现)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养儿防老”。你认为在新的社会 条件下,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这句话还有意 义吗?
提示: 1、赡养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
2、社会保障制度仅在于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却 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刘大妈的私家车(134页) BACK
就业形式是如此复杂严峻, 为了大家明天的美好,所以 你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养老保障
建 医疗保障 国 社会救济 后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1,覆盖 面窄
2,自我
不足 保障意识
淡薄
完善
养老保 险
医疗保 险
3,不具 备社会保 (20世纪 险性质 90年代)
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
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我们应该认识的:
通过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这
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缺点 改革前:“统包统配”(铁饭碗)









作用
改革后:企业自主用工、个人 自主择业(《劳动法》)
GO
“等” 企业没有活力, “ 劳动者缺乏竞 靠” 争意识,没有 “ 动力
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制作:吴 静 班级:初二(11)班 投放:2004年5月28日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学习目标:
一、我们应该掌握的:
1,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_1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_1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 B )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

A.中共中央政治局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常务会议2、《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 B )轨道。

A.现代化B.法制化C.标准化D.国际化3、《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 A )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B.充分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C.拥有较好的生活水平和无后顾之忧的D.及时获得社会救助和优厚福利的4、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 B )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A.10年B.15年C.20年D.30年5、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 C )。

A.中止计算B.分段计算C.累计计算D.重新计算6、国务院规定开始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龄是( C )。

A.男60周岁,女55周岁B.男女同为55周岁;C.男女同为60周岁D.男55周岁,女50周岁。

7、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 B )缴纳工伤保险费。

A.个人B.用人单位C.单位和个人共同D.国家补贴和单位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 C )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A.年B. 季度C. 月D. 不定期9、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是( B )。

A.退休人员B.离休人员C.公务员D.下岗失业人员10、社会医疗保险系统中的保险人是指( D )。

A.参保人 B.医疗服务提供者 C.政府 D.医疗保险机构11.基本医疗费用是指( A )。

A.总医疗费用-自费费用-乙类个人先自付费用和起付标准费用+共付段(个人支付+统筹基金支付)费用B.起付标准费用C.统筹记帐费用D.总医疗费用12、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培训、( B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 让学生掌握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概念与性质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 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3. 讲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4. 讲解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

5. 总结:强调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作用和责任。

五、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

2. 课堂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等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失业的原因和类型。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二、教学内容1. 就业的概念和意义2. 失业的原因和类型3. 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失业的原因和类型,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就业和失业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讲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失业的原因和类型。

4. 讲解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5. 总结:强调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国家对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关注。

五、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就业的概念和意义,失业的原因和类型,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2. 课堂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原因、政策等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原则、渠道和形式。

3. 使学生了解失业的含义、类型和衡量方法。

4.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功能和内容。

5.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1. 劳动就业的含义与意义2.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劳动就业的原则、渠道与形式1. 劳动就业的原则2. 劳动就业的渠道3. 劳动就业的形式第三章:失业的含义、类型与衡量方法1. 失业的含义2. 失业的类型3. 失业的衡量方法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1.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与功能2.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行机制1.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2. 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1. 就业政策的概念与作用2. 我国就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3. 就业促进的措施与方法第七章:劳动权益保护1. 劳动权益的含义与分类2. 劳动法律法规体系3.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权途径第八章:人力资源市场1. 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念与功能2. 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3. 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与问题第九章: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1. 职业培训的含义与意义2. 我国职业培训制度与政策3. 职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第十章:劳动争议处理1. 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类型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3.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调处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理解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含义与意义2. 劳动就业的原则3. 劳动就业政策4. 劳动者权益保护5.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正确的就业观。

2. 教学难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劳动就业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正确就业观的理解。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学目标:1 、知识识记: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 、能力培养: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 )通过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 2 )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 ? 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 : 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改革,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课本第 133 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34 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 134 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及其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概念。

3. 分析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4. 讨论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就业的定义和意义2. 失业的概念和原因3. 就业和失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就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就业和失业的概念。

3. 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4. 讨论如何提高就业率。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就业形势及政策。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

第 21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学目标:•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

教学过程:今日的初中生,明日就是公民,中专生、高校生都或先或后面临毕业后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这种做法有弊端?(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发挥。

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改革,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瓣的劳动就业模式。

这一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利于人才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年 133 页, 134 页三幅图片,体会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对社会主义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改革背景: 1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我国已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2 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成果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出成果: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除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小结: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学案

三、知识结构
建国后;劳动就业改革后 (2) 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的?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果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自主用工
①养老保险制度
②医疗保险制度
5、简答题
统包分配
③失业保险制度
④最低生活保障制
(1)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有了哪些变化?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会保障基金的新机制,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成为新的就业模式。③国家颁布实施《

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
从法律上保障了

的权利。
障得到完全落实。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出



完成下表:
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等政策法规,初步建立适合国情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度。
改革后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4、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①存在的问题:企事业减员增效过程中出现

实施背景
在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实施
城镇失业人员的


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出来。②改革方向:

改革的背景下实施。
建立

社会保障新体制。③特点:多渠道
的新机
同 费用支付
个人缴纳部分费用
由国家或单位支付
制。④制度:建立起了


、和
等制度
点 管理方式
实行社会化管理
由单位管理
五、分层练习 1、.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 )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八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课件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八年级历史下第七单元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课件 华东师大版


“养儿防老”这
议 句古就业模式对我们 提出了什么要求?
再就业
人才交流现场(一)
人才交流现场(二)

➢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 障制度?
读 ➢ 我们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
并 新体制方面取了哪些成果?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夕阳无限好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课 文
统保统配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女工宿舍
想 ●新中国成立至 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 想 国的城镇劳动就业
模式是? 统包统配
●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
议 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
一 弊端?

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
人择业不能人尽其才
我们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是:劳动 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改革背景
2、改革成果
(1)养老保险制度(2)医疗保险制 度
(3)失业保险制度(4)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

❖ 老百姓打工是当今社会 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请问,
边 我们的身边有打工者的身
的 影吗?

史 ❖ 对待这样一群普通人,
我们是什么态度呢?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类型和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2 教学内容劳动就业的定义和意义;劳动就业的类型和形式;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类型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就业定义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就业类型和形式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二章:劳动市场与就业机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市场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2.2 教学内容劳动市场的概念和作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市场的概念、作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市场和就业机制。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市场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第三章:失业与失业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失业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掌握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3.2 教学内容失业的概念和类型;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失业的概念、类型、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失业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失业率计算方法和意义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定义与分类2. 劳动就业的意义3.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与政策4.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分类、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就业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意义、基本原则与政策。

3. 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就业观,分享心得体会。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的就业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劳动就业形势。

第二章:就业与职业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职业选择的含义与原则2. 职业选择的策略与方法3.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方法,分享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制定个人职业规划。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个人情况,制定职业规划。

3. 调查身边人的职业选择与规划,了解他们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劳动权益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权益的含义与内容2. 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与途径3.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劳动权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内容、保护方法与途径。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典例分析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典例分析

初中-历史-打印版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例1 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其依据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分析1994年,在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深刻改革的形式下,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此题考查分析能力(“用工、择业”两个词语都和“劳动”这个词密切相关)以及对中国法律的熟悉程度。

故答案为B。

例2 下列表现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是( )
A.小明的爸爸住进了医院,因为享受“医保”,节省了大量开支
B.小华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他的书本费减免了
C.小磊的爷爷早就退休了,每月到银行领工资
D.小丽的妈妈和别人撞车了,保险公司过来商谈具体事宜
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故答案为B。

例3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根据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新机制,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故答案是D。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劳动就业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定义与意义2. 我国劳动就业的政策体系3. 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政策体系和发展趋势。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就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与意义。

3. 讲解我国劳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4. 讲解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

5. 引导学生讨论正确的就业观。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使学生掌握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3. 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2. 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讲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4.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树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作用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4. 了解和关心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作用、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word教案2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word教案2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内容标准】(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岀现的新情况。

这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 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 改革开放后: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八年级历史: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历史教课方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 2 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供给了经验,历史学是全部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余各样学科。

历史不不过留给我们不过,相同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历史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 2 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教课方案【课标要求】经过学习,使学生感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成立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教课目的】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实行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立的战略目标,记着国家在改革和完美社会保障系统中提出的“两个保证”。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获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点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经过指引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叙述典型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和经过多种门路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

经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评论,使学生客观地评论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和提升学生剖析和评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其实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材竞争的需要。

鼓舞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排除了员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益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固,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课重难点】一、要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内容标准】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
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 ?
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
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第 133 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34 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 134 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简略介绍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2.改革开放后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⑴主要问题: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⑵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⑸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进行补充,并归纳为下表:
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改革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前的社会保障制

不同点实施背景在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制度
改革的背景下实施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
实施
费用支付个人缴纳部分费用由国家或单位支付
管理方式实行社会化管理由单位管理
保障范围社会保障得到完全实施社会保障不能完全实

保障效果自我保障意识的强化自我保障意识淡薄
相同点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都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起到过重要作用请学生议一议:除了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
提问: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请一位投保过保险的学生讲一讲保单的大体内容。

【总结巩固】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真题训练】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就业制度是( C )
A、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
D、双向选择
2、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将最后过渡到( A )
A、完全由市场调节
B、“统包统配”
C、国家调控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4、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的是( C )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
D、政府促进就业
5、我国人才市场的出现是在( D )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于( D )
A、建国初
B、“文革”期间
C、改革开放前
D、从20世纪90年代后
7、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C )
①养老保险制度②失业保险制度③医疗保险制度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⑤职业培训制度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
③④⑤
8、在报刊和杂志上,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D )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前
D、改革开放后
9、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
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D、由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
10、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 D )
A、国家负担
B、职工单位承担
C、职工个人承担
D、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11、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A )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③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

【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