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42)
福建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福建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医圣”?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扁鹊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4、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通过选拔儒家学者进入政府,削弱了法家等学派的影响力B、汉武帝废除了儒家学说,推行法家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C、汉武帝下令禁止除儒家之外的各家学派的活动,只允许儒家学说传播D、汉武帝将儒家学说定为官方哲学,但其他学派仍可以自由传播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兵圣”?A. 孙武B. 孙膑C. 白起D. 赵云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郡国并行制C.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建立D.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7、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 秦始皇灭掉韩国,标志着战国七雄格局的终结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等D. 秦始皇死后,秦朝迅速灭亡,结束了短暂的统一8、以下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B. 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与曹魏、吴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D.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之间互相争夺领土,战争不断9、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实行“皇帝制”B.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C.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D. 中央设三公九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题干: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B. 它是古埃及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C. 它是古印度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D. 它是古希腊国王颁布的一部法典11、【题目】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实现了统一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12、【题目】以下哪一项不是《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的主要事迹:A. 统一六国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灵渠D. 创立科举制度1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者”?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谭嗣同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中日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1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之父”?A. 司马迁B. 班固C. 娄机D. 洪迈16、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实行的是分封制B. 商朝实行的是郡县制C. 周朝实行的是禅让制D. 夏商周三代都实行的是世袭制2、关于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B. 事件导致了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C. 事件使得晋国疆域进一步扩大D. 事件标志着郡县制的确立3、题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项措施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产生了积极影响?A. 恢复高考制度B. 实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 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D.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A.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 1979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C. 1980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个体所有B.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C.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D. 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归地主阶级所有6、关于五四运动,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 五四运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 五四运动是国民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 五四运动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7、以下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大运河的北端是洛阳,南端是余杭C. 隋炀帝为开通大运河而发动了大规模的劳动力征调D.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水路运输成为可能8、以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科举制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B. 科举制以诗赋为主,注重文学素养C. 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D.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9、题干: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选项:A.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成功C.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D.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 10、题干: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选项:A. 扩大对外贸易B. 加大对外投资C. 举办国际会议D. 建立经济特区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十大政治纲领”中,强调要“实现抗战的全面性、持久性”,这一纲领的意义在于:A. 明确了抗战的性质和任务B. 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C. 强调了抗战的民族性和人民性D. 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12、题干: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国民经济B. 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D.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13、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印刷术D. 望远镜1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1914年爆发,以奥匈帝国和德国为一方,英国、法国、俄国为另一方B. 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C. 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投降书D.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1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三家分晋”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I卷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封国是由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
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
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3.光武帝刘秀加重内朝官尚书台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台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机构之长——三公监督执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光武帝()A.废除了丞相制度B.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D.裁减官吏,节省开支4.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
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通用版
六校教学联盟期中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4.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佛学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司马迁B、希罗多德C、索福克勒斯D、亚里士多德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商鞅变法B、秦灭六国C、楚汉争霸D、三国鼎立3、题干: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编写的一部著名天文著作是:A. 《授时历》B. 《天工开物》C. 《梦溪笔谈》D. 《九章算术》4、题干: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五强之一B.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C.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南京签署了《双十协定》D.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巩固统一的措施?A. 集权制度B. 书同文、车同轨C. 修建长城D. 实行郡县制6、题干: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实行“贞观之治”B. 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C. 唐朝与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团结D.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7、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实现了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国原有的货币体系8、题干: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实行了贞观之治,使国家进入繁荣时期B. 唐朝设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导致唐朝由盛转衰D. 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关系紧张9、关于以下哪个事件,可以说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 10、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谭嗣同11、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12、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第一人”?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魏源1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14、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5、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D. 隋朝统一中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和机读卡上。
2.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是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2、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详解
2023北京首都师附中高二(上)期中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左传·公年》记截:“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体现出()A.分封制是宗法制基础B.政权与族权的结合C.王权与神权相互影响D.内外服制度的推广2.廷议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
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上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决。
由此可见,廷议制度()A.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B.体现了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C.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有效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如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图中所示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政府分工的简约化B.中央官制的成熟化C.宰相权力的扩大化D.皇帝威势的隐形化4.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李治安先生在其《元代行省制度》一书中认为:元代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由此可知,元朝的行省A.是分权与集权的枢纽机构B.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极端化C.实现了权力的分置与制衡D.消除了地方势力的威胁6.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彻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由此可知县制A.导致地方势力极力膨胀B.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权力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破坏了中央与地方的平衡7.下表是关于某国政体特征的学习笔记。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状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据学者探讨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C.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D. 社会阶层流淌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状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当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削减,材料未能反映出世家大族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更,B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C说法不正确;两宋时宰相祖辈担当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当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淌性加强,D符合题意。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君子在人格的修养过程中,要经验家国天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进阶之路,依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制度,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和血缘没有关系,故B、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王位继承的发展依次,故C项错误。
D. 统治阶层维护全部人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在肯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可知,西周的政权是分封制度下是依据范围进行分层次划分的,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解除A。西周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不是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解除B。西周时期的政治是维护贵族的利益,并不是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解除D。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 2023.1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官僚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2.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的张苍为计相。
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
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B.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3.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
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
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
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4.“十恶不赦”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表明唐朝法律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5.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0分)1.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4.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载:“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面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这一“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内地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镇江成为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5.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4:15——5:45)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下图燕侯旨鼎制作于西周早期,其器主燕侯旨是燕国的第二代君主,在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二十朋。
”这一器皿可用于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B.政治权力已高度集中C.分封制得到有效实施D.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2.汉景帝欲封匈奴来降的徐卢等五人为列侯,丞相周亚夫劝阻。
上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汉哀帝时,丞相王嘉数次拒绝执行皇帝对宠臣董贤的册封诏书。
据此可知,汉朝丞相制度()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B.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形同虚设难以为继D.分权制衡科学决策3.从公元前232年到公元前133年,罗马每年通过选举产生两位执政官,一共产生了200位执政官。
这200位执政官来自58个家族,其中的159位执政官来自26个家族,其中的99位执政官被10个家族垄断。
这表明罗马共和制的特点是()A.人民轮番而治B.贵族控制政权C.君主独裁统治D.实行民主政治4.下图为1789年法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第三等级的崛起》。
由此可推知,当时的法国()A.政治制度更迭频繁B.艺术形式追求创新C.社会秩序面临重构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5.1942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正式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产”。
这一时期的政权建设()A.旨在建立联合政府B.是创建政权的开始C.具有工农民主性质D.与社会需求相适应6.1895年,康有为发起成立强学会,在开办之初向官僚士大夫阶层筹款、募捐。
户部尚书翁同龢答应每年从户部拨给若干资金进行资助,北京翰文斋书店向强学会赠送了大批图书,英、美公使也向强学会表示愿意捐助一批西学图书和仪器设备。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地,派遣要员同往治理;诸侯自选臣僚为卿时,要由天子审批任命,如“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
这些措施旨在A.协调诸侯国的政治关系B.维护礼乐等级制度C.确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强化周天子的统治2.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来看,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
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官僚体制十分完备B.国家治理较为规范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行政决策效率较高3.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适应了专制集权加强的趋势B.导致了监察体系的固化C.保障了监察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设有买马司,专门负责从大理等地区买马的事宜。
在贸易中除使用银钱以外,还以盐和锦、彩等丝织品进行交换。
陆游诗中咏道:“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B.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结构变动C.反映了羁縻政策失效D .增强了大理等西南地区边防5.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变化如下图。
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 广建诸侯藩国B. 区分血缘亲疏C. 保证法律执行D. 巩固分封秩序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郡县制D. 焚书坑儒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实行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机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吏部5. 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杯酒释兵权②设立参知政事③设立枢密使④设立三司使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7.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有()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大兴文字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A. 小国寡民B. 民主政治C. 法律至上D. 轮番而治9.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期的执政官是()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苏格拉底10.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 公民法的形成C. 万民法的出现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C. 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引起了清教徒的反抗D. 苏格兰人民起义12.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 《权利法案》的颁布B. 光荣革命的胜利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 1832 年议会改革13. 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①联邦制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④两党制原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 三级会议的召开B.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C. 《人权宣言》的颁布D. 热月政变15.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A. 皇帝权力受到限制B. 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C.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D. 首相对议会负责16.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海外市场的扩大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手工工场的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 以轻工业为主C.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D. 主要发生在英国18.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其主要表现有()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③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④国际经济组织的出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9.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严复D. 康有为20.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维护清朝统治C. 发展资本主义D. 抵御外国侵略21. 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谭嗣同④严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提倡民主与科学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4.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中共四大的召开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5至8页,答在试题卷上。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回答1-2题1.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2.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B.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D.便于选拔、考核官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历来是我国古代政治角逐的重要内容。
回答3—4题3.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的共同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剥夺诸侯王国封地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避免相权威胁皇权4.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三司管理财政B.调运地方主要财赋C.允许地方铸造钱币D.派文臣任州郡长官我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回答5-6题5.自汉至元,我国古代统治者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汉武帝设立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⑧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成祖设立内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和古代罗马法律在世界政治丈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第一部分(本卷共计24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24分)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2.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4.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
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
台民有家属在大陆,愿搬取渡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大陆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
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B.发挥着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C.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控D.传播了大陆先进生产方式5.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
清政府这一做法()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6.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B.②C.③D.④2.《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於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5.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6.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
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执干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①宗法分封②天文历法③青铜铸造④文字书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19.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汉法律改革 影响。
历史答案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16小题,每小题3分,我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题答案】
【答案】B
A.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要求B.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C.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D.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16.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15.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这一状况有利于()
A.大国强权政治的深刻影响
B.各国政治利益走向趋同
C.人类对极权和战争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上的发现和领土方面的扩张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回答1——5题。
1、下列航海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2、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含义包括()①商业贸易经营方式和范围发生变化②证明了“地圆学说”③欧洲商贸中心发生转移④世界市场雏形初现⑤天主教在拉美开始传播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③④⑤3、19世纪中期,有一位经济学家这样描述英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动力和物质条件是()A.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B.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火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与使用C.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D.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大规模的商品、资本输出4、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世界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大批国家和地区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C.是以资本主义的武力扩张和大规模的经济侵略为手段建立的D.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协约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些国家参战的主要目的是()A.打败对手,维护世界和平B.实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平衡C.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D.转嫁国内危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回答6——7题。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的作用增强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C.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立D.宗教改革运动使天主教地位动摇7、为“三权分立”理论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有()A.霍布斯、孟德斯鸠B.洛克、孟德斯鸠C.洛克、卢梭D.伏尔泰、孟德斯鸠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对人类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回答8——13题。
8、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9)①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②工业化程度低,农村人口比例总体上仍多大于城市③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向工业化过渡④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政治领域里产生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主流”是()A.民族主义运动 B.社会主义运动 C.殖民主义运动 D.资本主义运动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电力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 C.诺贝发明炸药 D.垄断组织的出现12、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的必然结果 B.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1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②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④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血腥的侵略扩张和争夺进行的。
回答14——16题。
14、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西进运动说明()A.领土扩张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的B.社会进步往往带来的是部分社会成员利益的牺牲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以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动作为基础D.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15、下列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并最终吞并朝鲜过程中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江华条约》的签订③《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④《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16、普法战争对欧洲的政治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使德意志完成统一②促进了意大利王国的建立③使法国版图发生变化④促成法俄结盟⑤直接导致“一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回答17——21题。
17、历史上著名的“不流血”而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是()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雾月政变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18、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了法国经济的发展()A.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B.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C.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D.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19、德意志和意大利都在19世纪70年代初完成了国家统一。
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意的统一都要结束异族的压迫B.意大利的统一以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方式为主C.两国通过统一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统一之后德、意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20、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A.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B.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C.大力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21、俄国和日本的垄断组织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是()A.由封建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沙皇和天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C.资产阶级改革很不彻底D.统治阶级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17世纪到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回答22—23题。
22、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勃然而兴的历史条件不包括()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生产经验的积累C.注重实践和理性的时代精神D.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3、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三项伟大的成就,不包括()A.牛顿力学体系B.法拉第证明电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24、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相同点是()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式形成25、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影响是()A.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B.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遭到削弱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D.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9分,第28小题16 分,共38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
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材料三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及后果。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
(4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
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
……我们不是敌人。
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
”——林肯总统1861年的演说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
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回答:(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2分)(2)材料一、二、三强调并坚持了什么共同原则?(2分)(3)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1分)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的面积、人口比较材料二材料三以下有关日本工业情况的表、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及高中《世界史教学参考》提供的数据绘制。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材料四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英法各自的帝国主义特征。
(2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10分)(3)将材料一、二、三与材料四对比,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总体特征?这种特征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4分)三、问答题(共12分)29、发生在17~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所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何根本不同?(2分)(2)这两者的革命任务有什么不同?(4分)(3)这两者在结果和影响上分别有什么不同?(6分)参考答案1、A2、C3、B4、A5、C6、B7、B8、C9、C 10、D11、B 12、D 13、D 14、B 15、C 16、B 17、A 18、C 19、C 20、D21、C 22、D 23、A 24、C 25、C提示:2、②⑤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非结果。